【山村部落居民是保育的重要夥伴】
民國98年,林務局與臺南官田的水雉生態園區合作透過一系列的棲地改善作為,讓數量始終未能超越百隻的水雉族群,一舉突破兩百隻。但那年入冬,當官田農民開始準備春耕的稻穀撒播作業,為了防治鼠類與麻雀、斑鳩啄食,農民將稻穀先浸泡過農藥才撒播入田,接下來的一個月,官田的農地上發現了三千多隻鳥屍,包含85隻水雉⋯⋯。
這事件在當時引起媒體報導與社會關注,許多人對農民毒鳥不諒解,林務局更接獲多位民眾來函,強烈要求政府祭出野生動物保育法法辦農民。不過林務局後來決定與水雉生態教育園區及慈心基金會合作,選擇走一條更遠、挑戰更多、但會更永續的路,就是輔導農民轉型友善耕作,創設「綠色保育標章」,呼籲消費者支持。保障了農民生計,水雉也因此獲得了更優質的棲地。10年後的今年,水雉的族群數量已超過1700隻。
故事說到這裡,請你試想:要是當初政府直接法辦農民,或要求官田農民不可使用農藥,水雉的處境是否會比今天更好?
剛過的中秋連假第一天,編號711的大公熊在臺中東卯山果園誤中山豬吊,很多朋友都很關心,我們先向大家報告,在 #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 專業團隊的治療與照養下,711目前復原狀況良好,將會擇期野放。
我們也希望在此分享林務局作為保育主管機關正在努力的方向,並請大家一起思考,如何走出人熊衝突的困境。
臺灣曾有一段黑歷史,在那個年代,山產店充斥著你想像得到與想像不到的各色野味,除了可以當街殺老虎分售虎肉與虎骨,中藥房裡也能輕易買到熊膽;臺北街上打扮入時的年輕人,手上可能還挽著一隻紅毛猩猩。隨著學界、民間團體與政府的努力,《野生動物保育法》頒布,種種亂象逐漸消失。
相較於三、四十年前,野生動物的商業販售已不再猖獗,國民對野生動物的愛護更不可同日而語;臺灣中央脊梁山脈禁絕了大型開發,森林復育面積增加33萬公頃(相當於12個臺北市),所種植的樹種很多就是黑熊喜食的殼斗科植物。我們要面對的可能將是另一個要學習與黑熊和平共處的新時代。
要保護黑熊,必須先關注兩個看似與目標相衝突、實則攸關成效的群體,其一是因這次黑熊受傷事件受到關注的山區農民,其二是原住民獵人。他們之所以是保育的最核心利害關係人,正因他們與山區野生動物有最多的接觸與互動,這也是為什麼國際的保育潮流已經確認,「社區的理解與支持」才是保育能否成功收效的關鍵。
我們眼中可愛的獼猴與山豬,卻可能讓許多山區農民一整年的心血泡湯。試著想像,若你努力工作了一年,薪水最後卻拿不到,會有多難受?家計又怎麼維持?也有人說,山區本是野生動物的家,農民不該入侵。但其實野生動物的家何止山區,地狹人稠的臺灣,你我居住的平原、盆地也都曾是野生動物的家,昔日的梅花鹿與現今石虎、草鴞因為棲地緊鄰人類聚落,面對的正是這樣的困境。該保育的棲地並不僅限於山區,更有賴島嶼上的每個群體一起創造人與野生動物的「友善共生」。
要做到保護農作,也避免傷害野生動物,目前我們做了什麼呢?
1. 電圍網:為了防治猴害,林務局近年補助農民設置電圍網,電牧器發出的微弱電流不會對動物造成傷害,但能有效阻止包括山豬在內的野生動物靠近農園。經過輔導團隊協助設置電圍網的農園,都明顯降低農損,雖然農民必須負擔1/4經費,但多數在第一年就回本,我們盼望還在觀望的農民不用擔心負擔不起成本,勇敢加入友善生態的行列。
2. 精準式陷阱:有些農園的地形或作物型態可能不適合架設電圍網,因此我們參考日本的經驗,研發適用於臺灣的精準式陷阱,能防止非目標物種落入,目前已將提供3個縣市的5個原住民部落試用,後續修正定版後將會補助提供農民精準式陷阱,逐步朝向實名制。
3. 鼓勵通報:以往山村部落居民基於農害防治或傳統狩獵,不論誤捕或誤傷保育類野生動物,因為擔心被政府法辦,往往「自行處理」。我們希望減少這樣的死角與黑數,因而也積極跟山村部落宣導,只要不是刻意的,主動向政府通報誤捕受傷的野生動物,不但不會受罰,甚至可能獲得獎勵。近兩年通報的次數已經有了顯著提升。
當然,也要拜託都會區的朋友們出一份力:請選擇生態友善的農產品!你的購買就是最實際的支持,讓友善農民的付出有回報,才能幫助他們繼續走在友善農法的道路上。
我們現在所致力的,是一條充滿挑戰且難以速成的路,因為野生動物保育,對不同的利害關係群體,涉及的是截然不同的價值觀,你在乎的自然生態,在他眼中可能是賴以為生的舉家生計。如何在這些看似衝突的多元價值中找到最大公約數,是我們追求的目標。我們確信,堅定地走下去,臺灣將能逐漸步上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境地。
海報作者:沈恩民 Minnazoo
草 鴞 補助 在 農傳媒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地球只有一個大家要好好珍惜喔🥺🥺
農委會林務局將整合生態服務給付方式,提出《瀕危物種及重要棲地生態服務給付方案》,預計7月上路,每年提供1億元經費補助,盼縫合零碎淺山棲地,人與生態共生,讓石虎、草鴞找到回家的路......
▐ 看更多農快訊👉http://bit.ly/2uKK2Dy
草 鴞 補助 在 漂浪島嶼--munch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凱道很熱鬧,新聞聚焦,心却碎在遠方。
台東知本濕地光電案,部落諮商同意投票,通過開發了。
光電開發案走了幾年,從生態保育到傳統領域,部落族人與環保團體的協力,該有一個雙贏的機會。
但是部落還是作出選擇,以些微差距通過開發。
其實,這只是所有開發議題的縮影,當「回饋、發展」的發大財邏輯,置入各個地區、部落,反應出來就是相似結局。
但是,一直想說「在地(部落)意志」,就可忽視「生態(環保)價值」嗎?
台東縣府、開發廠商,深懂此理,無需環評的將生態環保驗證架空,落入在地決定,付出利誘,結果可期。
未來知本濕地佔滿光電板,生態區域又將消失。
悼念 [知本濕地] !
個人的心情!
**************************
[知本光電案] 在台東市公所主動召開的部落會議中,部落行使諮商同意權,於今天6/1/2019 投票通過, 縣府接下來會向中央提出土地地目變更與光電專區申請,等程序完備後,應該是在年底, 廠商就可以動工了.
推測開工後只要半年, 161公頃光電板 (要扣除10公頃給部落、動植物與邊界) 就會完工, 也許2019年底施工初期,這片土地會先被鑽出 3萬多個基樁的深洞!
今天 6/1 的投票, 贊成與反對的票數是 187: 173, 所以是贊成光電案的超過出席的半數 (這票數包括委託投票是 50:29. 也就是扣除委託投票的話, 現場的贊成與反對的票數是 137:144)!
PS. 部落也因此案,造成了內部很大的張力。
不管怎樣, 這不是我的傳統領域, 我只能理解與接受部落的最終投票結果.
四年多, 和荒野保護協會台東分會的 [ 知本濕地小組] 志工, 荒野的夥伴、台東大學的老師、台東縣野鳥學會的幾個夥伴,及一些熱心的人,在這裡當志工作調查、記錄、解說、訓練、宣傳、導覽、活動;與部落幹部及廠商溝通、與縣府溝通、在縣府前舉行記者會、看廠商厚厚的營運計畫書、聯絡數個媒體作專題報導.....這一切都要暫時告一段落了.
花了無法計數的許多日子在野地、在開會、在電腦前,這一切都要告一段落了!
美好的仗, 我已打過.
夠久了, 我自己想把力氣轉移到台東其他的生物棲息地上了.
知本濕地這片土地, 未來是部落和廠商之間的事!
光電板施工期間, 我還是會去現場作記錄 - 見證這片野地,曾經的美麗與人為的巨大改變!
*********************
很多台灣的朋友, 還沒見識過這片台東野地的美好, 就已經再見了 !
四年多了, 我在這裡走過春夏秋冬,看過夜晚、清晨、黃昏、月出、白晝,感受雨天的蕭瑟、烈日的酷暑!
四年多了, 黃鸝鳴唱的動聽、魚鷹抓魚的表演、黑翅鳶抓到老鼠的驚豔、水窪中灰胸秧雞的大膽、游隼快速飛翔的動人、紅隼懸停空中的奇異、見到鎖鍊蛇的幸運、天暗時夜鷹的鳴叫穿梭、短耳鴞在黃昏被我驚飛、無數次與環頸雉的互相驚嚇、台灣畫眉隱匿的鳴唱、燕鴴在海灘上的停棲、小燕鷗在沙灘上的盤旋、20多隻鸕鹚在椰子樹上的發呆、大型陸蟹晚上被發現的中大獎、沙灘邊揹著蝸牛殼的寄居蟹、雜林間發現許多鷺鷥巢的開心、番鵑的美麗、數百隻白鷺鷥起飛的壯觀...............!
有人說: 這些生物不值錢! 生物的體驗不重要!
這四年多, 曾經見識過如非洲廣闊的莽莽灌叢草原、比40個足球場還廣大的淡水湖面、如夢幻森林的防風林、如 400年前台灣舊貌的自然沙灘......(雖然防風林被尼伯特颱風摧毀,縣政府到現在仍不復育; 雖然水域只剩一個籃球場面積,也沒有主管濕地的單位要積極處理).......
有人說: 這樣的景觀不特別! 這樣的景觀對遊客沒有吸引力!
當台東鸞山部落的布農族原住民, 經營約10年後, 現在可以靠森林博物館作到一個月據說是 2000多人次上山體驗 (一次含風味餐收費是 600元), 可以養活在地不少人.
但還是有人看不見 - 原住民族體驗觀光的潛力、這個景觀與自然能為知本地區帶來的潛在動能!
原來, 只有別人給你的補助金才是真實的, 只有可以換成貨幣與物質的才是美麗的!
20年或 30年, 這片野地才有機會回到自然的樣貌!
20年或30年, 幼年變壯年, 青年變中年, 中年垂垂老矣!
曾經生活在這裡的人, 失去的是 --- 20年或30年的 [自然, 景觀與生態觀光機會] !
註:
1.過去的事,都在臉書粉絲頁「守護知本濕地」上。
2.很漂亮的鳥類照片,都是台東縣野鳥學會的朋友提供宣傳之用。 感謝。
3.空拍照,是荒野夥伴在四年前的4/27 所拍。
4.光電計劃是台東縣府自提、不在能源局既定計畫中。
5. 光電計劃範圍是161公頃,不包括65公頃的沙灘、原有水域(近2年多,已幾乎很少水)、防風林(摧毀2年多也沒復育)!
但開發範圍,包括另外兩個較小的草澤、台東平原已看不到的舊河道地景、黃鸝鳥等依賴的眾多星羅棋布的苦楝樹、已很少見的河床原生植物、眾多小型鳥類與環頸雉依賴的雜林、灌叢與高草原。
# 守護知本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