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左天橋行人網絡,市民又真係方便些。
【荃灣行人天橋網絡再進化 連接映日灣楊屋道3寶】https://bit.ly/2SjRVZd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0萬的網紅hketvideo,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新盤全面睇】映日灣近多個大型商場 將連接荃灣行人天橋網絡 https://ps.hket.com/article/2371014...
荃灣行人天橋網絡 在 香港經濟日報 hket.com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荃灣的「天空之城」四通八達。
【拆運輸綜合大樓建全‧城滙 荃灣西站天橋「斷絕」6年半】https://bit.ly/31kwsDj
荃灣行人天橋網絡 在 Dd tai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荃灣行人天橋網絡(The Tsuen Wan Town Footbridge Network)是香港一套行人天橋大型網絡系統,位於新界荃灣市中心。整套網絡以兩個港鐵站——荃灣站和荃灣西站為核心;由東至西為1400多米,差不多等於青馬大橋的跨度,與中區行人天橋系統中上環部份相若;由南至北約1000米。興建後,市民無須在荃灣站進出後在大河道路面步行至市中心其他連接的地方,只須經天橋。此行人天橋系統設有電梯,樓梯及扶手電梯,可協助不同障礙的人士使用行人天橋。
北面部分-原來的荃灣行人天橋網絡是以港鐵荃灣站為中心,沿青山公路向東西伸延;經過多年不斷擴充和新建築加入,現時東可至悅來酒店,西可至荃景圍體育館。南面部分-較遲發展,原來獨立於北面部分,以荃灣運輸綜合大樓(現已拆卸)為中心,連接荃灣碼頭/荃灣西站、如心廣場、灣景廣場、祈德尊新邨等建築。
荃灣行人天橋網絡擴充工程(「擴充工程」)是該網絡的最新擴展部份,由香港政府路政署負責,早在1994年的《荃灣交通情況匯編》裏提出 ,該工程主要是沿著大河道興建新的行人天橋,將兩段網絡連接,以及分流沿著西樓角路的天橋系統的人流,改善該處的人流樽頸,也同時方便殘疾人士來往兩地,作用有如香港島中環一帶的中區行人天橋系統,將區內主要建築物連接起來。但由於種種因由,本擴展部份在2009年才動工。原訂於2012年8月啟用,但因出現裂痕,延遲至2013年2月分階段啟用[3]。2013年初,由沙咀道遊樂場至鱟地坊一段天橋率先開放使用,其後由南豐中心至富華中心之一段(沿西樓角路的天橋系統)以及由荃灣港鐵站連接這段天橋的通道亦啟用;而餘下部份現在亦已全面啟用。
南面終點-此行人天橋網絡原本的南面終點為荃灣西站的出入口,在建造時政府計劃可透過天橋把荃灣站及荃灣西站連接,並把兩站間步行需時縮短至十至十五分鐘(新天橋終點為荃灣大會堂,而荃灣大會堂原設有天橋分別經荃新天地及荃灣廣場通往荃灣西站,兩所商場均24小時開放此通道)。然而行人天橋在2013年隨著荃灣運輸大樓拆卸,上述通道已告廢,延至2018年方重開(僅為港鐵估計)。現時荃灣西站並無任何通道可直接通往荃灣行人天橋網絡。市民由荃灣站欲沿著天橋步行往荃灣西站,現時最終只能在如心廣場或祈德尊新邨返回地面再步行抵達。
未來發展-根據運輸及房屋局於2007年11月呈交立法會的文件附圖所示,除已於2013完工的天橋增建部份外,另有兩段分別建於大湧道及關門口街的行人天橋屬"籌劃中"階段。 惟至今未見當局有任何進一步行動,推測有關工程暫時仍處於可行性研究階段,或已被暫時擱置。
荃灣行人天橋網絡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荃灣古稱為「淺灣」,據說是因該處海灣水淺而得名,傳說南宋皇帝宋端宗曾於南逃時停駐於此地。「淺灣」一名亦屢見於明朝和清朝的地圖和文獻,包括新安縣志等。1669年(清康熙8年),遷界令一度放寬時,大批客家人遷入荃灣,沿青山道成立大約26個村落,其中最早建立的有老圍村。1786年(清乾隆51年),三棟屋由陳姓在廣東的支系所建立,成為香港最古老的圍村之一。19世紀末,當時約有3000人的荃灣分為4個「約」:海壩、葵涌、青衣及石圍角,4約首領組成「荃灣安全局」,維持荃灣地區的治安。1898年,清政府和英國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將深圳河以南一帶納入港英政府,荃灣便成為香港的範圍。英國租借「新界」後,把新界分成「八約」管治,當時荃灣屬於「九龍約」。1906年,政府開始成立「理民府」制度來管治新界,把新界分成南北兩約,荃灣以北之地歸「北約」,荃灣則屬「南約」,所在地設在香港島。1941年12月,日本領佔香港,荃灣被歸入九龍,自成一區稱為「荃灣區」。1948年,立法局通過「新界行政法例」,荃灣再次歸入「南約」管轄。1950年代,由於國共內戰,使中國大陸大批民眾湧入香港,因此同時引入大量資金、技術及廉價勞工,荃灣亦在德士古道、楊屋道及柴灣角一帶興建多間工廠,令當時的荃灣工業發展蓬勃。1959年,四季大廈正式入伙。1966年,荃灣從「南約」分治出來,獨立成約,稱為「荃灣約」。1970年代初,香港政府通過「荃灣發展計劃」,並將進行大規模填海工程,興建多個公共屋邨及基本建設。1973年,仁濟醫院啟用。1977年,政府宣佈在新界成立不同地區的諮詢委員會,在荃灣設立「荃灣地區諮詢委員會」,鞏固了日後成立「荃灣區議會」的基礎。1980年,荃灣大會堂啟用,成為香港第三個大會堂。1981年,荃灣區議會成立。1982年,地鐵(今港鐵)荃灣綫正式伸延至荃灣站,1982年5月10日才正式投入服務。1985年,葵涌及青衣區議會成立。1987年,三棟屋博物館完成修建工程,加設了博物館設施,供市民免費參觀。1990年,城門隧道正式通車,荃灣公共圖書館啟用。1991年,荃灣海濱公園啟用。1996年,德華公園展覽廳正式啟用。1997年,城門谷公園啟用。1998年,地鐵(今港鐵)機場快綫及東涌綫正式投入服務,香港國際機場、青馬大橋、汀九橋、汲水門大橋及大欖隧道落成啟用,由於鄰近機場及大欖隧道間接加速荃灣區的發展,城門谷運動場及荃灣公園亦啟用。愉景新城建成,楊屋道球場關閉。2000年7月,荃灣經青衣到中環的小輪航綫,因客量少而停辦。2003年,九廣西鐵(今港鐵西鐵綫)荃灣西站通車。2005年,地鐵(今港鐵)迪士尼綫正式投入服務,香港迪士尼樂園亦落成。地產商亦紛紛在區內興建多項高級酒店及住宅項目。2007年,如心廣場建成,是當時全香港第五高的樓宇。現時則是全香港第六高樓,但仍保持著全新界第一高樓的位置。2008年7月31日,荃新天地開幕。同年10月,如心廣場商場對外開放。2009年11月底,「荃灣行人天橋網絡擴充計劃」動工,連接港鐵荃灣西站及荃灣站一帶的行人天橋網絡,並延伸至荃灣東部關門口街及至西部的大涌道,2013年中啟用,成為全港規模最大及最長的行人天橋系統。2011年9月16日 政府慶祝荃灣新市鎮成立50週年,在藍巴勒海峽舉行了歷時20分鐘的煙火匯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