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拉西多.多明哥自傳-6
這本多明哥的自傳其實只記錄到1983年(42歲),書中提到自己的的發聲練習通常只做中聲區音域,常練習的如下
1)C D E D C(12321)
2)C #C D #D E #D D #C C(1 #1 2 #2 3 #2 2 #1 1)
3)C E G E C(13531)
4)中音往低音FDBGFDC(4275421)
5)CD CE CF CG C(12 13 14 15 1)
母音練習的順序【I】 【E】 【A】 【O】 【U】
強調練唱以歌詞為重,會依角色和詠嘆調做選擇。
多明哥能歌且擅演,他在40歲左右自敘說「他悠遊於戲劇和抒情角色,全神貫注於劇情中,而忘了歌唱技巧」,過程中投入很多歌劇影視與錄音製作,相對也得到很好的成績,如〈茶花女〉和〈卡門〉二齣就獲得葛萊美獎的肯定,一生因歌唱得到的勳章與獎項更難以勝數。他挑戰歌劇中極具分量,改編自莎士比亞的戲劇「奧泰羅」,一生中就演唱82次、對於具有相當難度的「霍夫曼的故事」他從1965年開始幾乎每年都演一次,表示這男高音角色相當艱難,最主要是聲區轉換讓很多男高音就折損在這角色上,但戲劇效果最強,由於是奧芬巴哈未完的作品,版本歧異,他花了一個章節陳述這齣劇本的來由,足見他重視與喜愛的程度。
王淑汝老師文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1.敖包相會 2.我的花兒 3.小河淌水 4.手挽手 5.草原之夜 6.鳳陽花鼓 7.太陽出來喜洋洋 8.曲蔓地 9.三十里鋪 蘋果副刊2007年"老闆黎智英學唱歌,引來一陣騷動,消息走漏,全因為他老師宣佈告別舞台,即將作最後演出,而他就是香港第一代男高音林祥園。林老師桃李滿門,星光熠熠,奚秀蘭、...
茶花女歌詞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比所有愛情都活得更久的茶花女:焦元溥導讀》
* 除了你的侮辱是你始終愛我的證據外,我似乎覺得你總是在折磨我。但等到你知道真相的那一天,我在你眼中,會顯得越加崇高。—小仲馬
* 不管我還有多少日子可活, 我活的時間, 一定要比你愛我的時間久.—-小仲馬
* 你已經二十四歲了,想想未來吧。你不可能永遠愛這個女人,她也不可能永遠愛你。你們倆都誇大了你們的愛情,你斷絕自己的前程。再往前走一步,你就不可能離開你走上的道路,將來你會為你的青年時代後悔一輩子的。 ——《茶花女》
週五與週六,台灣古典音樂的百科全書也是音樂博士焦元溥將在高雄,為即將於衛武營演出的經典歌劇威爾第《茶花女》,做兩場演講。
第一場是入門課程:3/6下午2點的「武營來開槓-淒美愛情劇《茶花女》面面觀」,衛武營,這場適合從未聽過這部歌劇的入門者進場聆聽。採取免費制,目前已經額滿。
另一場3/5早上9:30,在Hskin藝術沙龍(高雄市鼓山區龍德路106巷32號),則是專業的收費演講,焦元溥「樂讀《茶花女》」。
如果說3/6場算看熱鬧,3/5這場就是聽門道。
雖然很多人沒看過、沒聽過《茶花女》,但對所有愛樂者,《茶花女》卻又是已經聽到熟爛至耳熟能詳的作品。
但透過唱片與錄影,你所熟知的《茶花女》,與這部歌劇可能並不同:尤其樂譜與歌詞裡,藏著著一直被我們忽略的重要人性與音樂寫作細膩的編排。
焦元溥為了3/5這場演講,從文學原著到威爾第歌劇原本,每日深讀,有時候累了,睡個午覺,又起來作筆記。
他將從小仲馬的原著小說談起,接著講威爾第的歌劇劇本與歌詞,以及威爾第的音樂寫法與引用,當然深入淺出又擅長發掘故事的焦元溥更會為聽眾帶來觀於《茶花女》的演唱傳統與演出習慣的故事。
我當天又是該死的週末,必須錄影工作。否則如果有緣聽這場演說,我可能會用全新的眼光來看這部歌劇,從入門者變成鑑賞者,然後再從鑑賞者變成瘋狂恐佈歌後,天天唱茶花女。唱到我的肺活量全開,唱到我的小狗全溜了!
3/5日,它既是快樂讀懂茶花女,也是樂聲花下愉悅的學習之旅。
茶花女歌詞 在 林慈音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衛武營教唱系列第三彈~
若選上,也有可能會唱到這個二重唱喔~
#武營歐普拉
茶花女歌詞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1.敖包相會 2.我的花兒 3.小河淌水 4.手挽手 5.草原之夜 6.鳳陽花鼓 7.太陽出來喜洋洋 8.曲蔓地 9.三十里鋪
蘋果副刊2007年"老闆黎智英學唱歌,引來一陣騷動,消息走漏,全因為他老師宣佈告別舞台,即將作最後演出,而他就是香港第一代男高音林祥園。林老師桃李滿門,星光熠熠,奚秀蘭、謝霆鋒、周潤發、劉嘉玲、吳君如、李嘉欣、黎姿、朱茵、周海媚……數不盡的徒子徒孫中還有旁聽的黃霑。當我們聽到從門內傳來肥佬黎「牙牙學語」的歌聲,我簡直像聽到了「蘋果歌劇團」的夢幻交響曲,充滿娛樂,亦非常企業精神。
滿以為古典音樂人一定嚴肅古板,誰料林老師竟是無比滑稽好玩,身世更充滿傳奇,在年長一輩心中,他其實就是「香港巴伐洛堤」。在6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他的一把足以唱穿管弦樂團的聲線,直是西洋歌劇和民族歌曲闖進香港的橋樑,65年初演《蝴蝶夫人》嶄露頭角,69年他再憑《茶花女》奠定一代男高音的地位,與當年的女高音江樺成舞台上的才子佳人。70年代初他卻放下一切,攜妻遠走羅馬音樂學院深造聲樂及歌劇,老師對他說:「除非你答應把自己歸於零,從頭開始,我才肯教你。」兩年後他憑《愛情甘露》,使得羅馬歌劇院簽他做後備演員,但其老師直言平生未見過台上出現東方面孔,冷板凳有機會坐你一生一世!結果,他選擇了香港。70、80年代的香港便是林祥園的天下,自資監製中國喜歌劇《被出賣的新娘》、《第一百個新娘》。至92年因怕了共產黨「再度逃亡」移民加拿大,但他在72年成立的「林祥園學生合唱團」卻一直活躍至今,凡3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