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疫情稍微趨緩,開始一一兌現疫情前列下的願望清單🤩
再度重回大自然的懷抱~🥰
願望清單之一就是負有「台北抹茶山」之稱的「小觀音山」⛰️
小觀音山跟Q老師常去的觀音山可是一點關係也沒有!🙅🏻♀️
👩🏫小觀音山屬於大屯火山群,群峰包圍著翠綠山谷,位於陽明山國家公園鹿角坑生態保護區,走法很多種…有大O、小O、Y型,這次想說難得來…當然所有願望一次滿足!所以我就選了”大O”走法😆
⛰️小觀音山大O型路線:鞍部停車場→山之家→小觀音西峰→小觀音西西峰→陡下大屯溪古道→(清風崙→大屯溪古道)→小觀音西北峰→小觀音北北峰→菜頭崙→小觀音北峰→小觀音主峰→小觀音西峰登山口→小觀音戰備道入口→鞍部停車場
⛰️全長約6.5公里,參考路程約6-7小時,但我實際里程是8.88K,花費時間6小時40分(含休息拍照時間),提供大家參考~
**⚠️小提醒:現在入園記得需事先申請許可證喔!
🐸小觀音山有很多個山頭,大部分路段為土路的山林及箭竹林道,不知道是不是因為疫情的關係,太久沒人行走,草長的超高!!!很多路段幾乎被草淹沒,整路一直不停在撥草&被草打臉…真的很厭世😒
強烈建議要一定穿著長袖長褲,還有戴手套,不然會被芒草刮得很慘……
臉的部分也是!好險有戴口罩&墨鏡,不然也是瘋狂被打臉….😖
另外,建議一定要下載離線地圖,才不會偏離路線或迷路!不然這邊根本跟迷宮一樣…..超級容易迷路…像我們就走錯路好幾次…😩
而脫離🎋箭竹林道…就是稜線段了!稜線段的視野都很不錯!看之前朋友的照片真的是超級美~~~~每個山頭都各有千秋🥰
但可惜昨天天氣不佳,抹茶奶泡有點太厚,滿滿白牆…😞看起來每個山頭還真的都長得差不多….😒
中間路段也有很多陡上陡下路段,也都是箭竹林土路!非常滑!!!
滑倒真的是正常….因此只要連續下雨3天就不建議前往小觀音山,因為路段會很泥濘,非常之危險~✋
這次最後爬到主峰時竟然給我下起大雨!☔️全身都濕了…..(還是脫離不了帶水的命運?) 只好趕緊滾下山~好險最後備戰道是屬於產業道路路面,可以慢慢走下山~
👩🏫整體上,算中偏高難度,建議裝備準備好,長袖長褲手套帽子必備,天氣好的時會很熱,水要備夠,然後離線地圖下好!重點是天氣好再來才有抹茶啊啊啊~~🌞
#小觀音山 #小觀音山大O型 #台北抹茶山 #健行 #步道推薦 #陽明山 #登山步道 #爬山趣 #Q老師爬山趣 #愛動營養師 #Q老師動吃生活 #rungirl #hiking #sportlife #dietitian #dietician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萬的網紅秋天剩旅行【cts.travel】,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步道資訊 地點:台北市北投區,新北市三芝區 山系:大屯山系 標高:1,056公尺 開車前往:https://goo.gl/maps/BXEoN47AQ6iaMtoe7 ▎小觀音山需要申請嗎? 小觀音山屬於『鹿角坑生態保護區』,基於生態環境保護考量,依國家公園法第19條規定,須向本處申請核可始得以...
「茶山古道地圖」的推薦目錄:
- 關於茶山古道地圖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茶山古道地圖 在 李永萍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茶山古道地圖 在 TaiTai LIVE WILD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茶山古道地圖 在 秋天剩旅行【cts.travel】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茶山古道地圖 在 [遊記] 背著孩子去健行-茶山古道、炮子崙瀑布- 看板Hiking 的評價
- 關於茶山古道地圖 在 茶山古道、深坑景點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露營資訊懶人包 的評價
- 關於茶山古道地圖 在 茶山古道、深坑景點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露營資訊懶人包 的評價
- 關於茶山古道地圖 在 深坑溯源 的評價
茶山古道地圖 在 李永萍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新北端陽平安包 #開箱文 #創意滿分
下週就要過端午節了,永萍收到 #侯友宜市長 致贈給市政顧問的「新北端陽平安包」,充滿了「#端午防疫」與「#地方創生」的巧思,特別開箱來跟各位朋友分享。
💡【洗手串】三峽.#茶山房
茶山房是三峽成立一甲子的製皂品牌,見證台灣肥皂歷史,第三代傳承手工製皂,萃取天然草本植物揉合調製成無化學香精的天然手工皂,散發獨特香氣,結合故事與設計,成為在地知名文創品牌。
💡【三色手工麵線】石碇.#許家麵線
每天清晨五點的石碇山上,許師傅遵循十三道古法、配合專注二十餘年的手感製作手工麵線;傳統中發展創新,開發養生紅麴及石碇茶元素的三色口味(原味/紅麴/綠茶),榮獲2018 OTOP最佳設計獎。
💡【艾草平安包】淡水.#阿原肥皂
阿原肥皂人人皆知,特地推出順應端午的艾草平安包,可泡澡、聞香、除臭、驅邪、招好運,讓人身心安淨。
💡【安心植萃乾洗手】淡水.#雪文洋行
散逸在淡水河畔的生活香氣品牌,用添加「迷迭香/薰衣草/茶樹」3款天然植物精油的75%酒精製作隨身乾洗手,謝絕疫情打擾,也讓香氣擁抱。
💡【#淡蘭古道北路精裝指南】
這本傳說中的精美手冊終於入手! 由 #觀旅局 與 #早起設計團隊(Matinal Design)
創意合作,「防水紙張、 #雙扇蕨 主視覺、健行地圖、風琴書、資訊視覺化、集章卡…..」處處都是設計細節,美不勝收。
這個端陽平安包,說明了新北市政府在年節送禮上,也對推展「地方伴手禮」與「特色旅遊」做了許多巧思。永萍在此也提前預祝各位臉友「#端陽平安」~~~
茶山古道地圖 在 TaiTai LIVE WILD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山海圳.聖山之路|第二日.特富野古道 ]
9月30日,星期一,我們從特富野古道的自忠入口開始行程。這天耳聞有米塔颱風來襲,部分縣市甚至宣布停班停課,手機傳來不少關心的訊息。但其實旁邊有座玉山擋著,加上步道林蔭濃密,風雨不大,走起來輕鬆愜意。
久仰的徐如林老師是這天的特別來賓,在隊伍中擔任解說和領路的角色。徐老師有豐富飽滿的知識,歷史、人文和自然有關的資訊都難不倒她,而且態度非常幽默風趣,談起話來沒有壓力,感覺就像隔壁親切的阿姨或鄰居一樣,讓我們受益良多,為接下來的旅行鋪陳出一幅清晰完整的藍圖。
山海圳的「聖山之路」範圍涵蓋塔塔加至曾文水庫,距離約95公里。若是把地圖攤開來看,可以發現路線其實和曾文溪大致並行,沿途經過的幾個鄒族部落(特富野、達邦、里佳、山美、新美和茶山)是這段路線最具看頭的重點,部落的神話、歷史令人著迷,與當地居民對談後,也對鄒族的生命觀和價值觀有了新的認識。
鄒族人相信,在上古時代大地曾有洪水來襲,部落的人們和動物一路往曾文溪上游逃難,最後逃到了玉山和阿里山一帶。但眼見洪水遲遲不退,鄒族人便派一隻小鳥去下游查看,這才發現有一尾大鰻魚堵住出水口,大水因此遲遲無法退去。族人因此拜託一隻大螃蟹去夾了鰻魚的肚臍,鰻魚身子一痛就呼溜溜地跑走。洪水終於退去,鄒族人便在現今的達邦建立第一個部落,也蓋了一座Ku-Ba(庫巴,男子聚會所)。
當晚我們便在達邦部落過夜,並在晚餐後走進一戶民宅與莊先生一家人學習如何處理愛玉籽。據莊先生所言,鄒族人過去的生活範圍其實在台南的安平,幾百年來因為外來政權和政治版圖的重劃,族人才慢慢遷移至現今阿里山一帶。
我很驚訝,因為這條鄒族四百多年來的遷移路線,正是山海圳一路穿越的所在。
__
🔎 追蹤我們的IG https://reurl.cc/1QoyYX
#國家綠道 #3952to0 #SummitToSea #千里步道 #特富野 #達邦
茶山古道地圖 在 秋天剩旅行【cts.travel】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步道資訊
地點:台北市北投區,新北市三芝區
山系:大屯山系
標高:1,056公尺
開車前往:https://goo.gl/maps/BXEoN47AQ6iaMtoe7
▎小觀音山需要申請嗎?
小觀音山屬於『鹿角坑生態保護區』,基於生態環境保護考量,依國家公園法第19條規定,須向本處申請核可始得以進入。與陽管處聯繫之後,表示小觀音山『西峰』剛好為臨界點所以不需要申請。在過去點的小觀音西西峰或其他區域為『鹿角坑生態保護區』登山者需與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申請。
線上申請:https://www.ymsnp.gov.tw/main_ch/docDetail.aspx?uid=14&pid=11&docid=11570
https://hiking.biji.co/index.php?q=news&act=info&id=18636
▎大屯平國立公園「山之家」:昭和十三年(1938)完成,提供登山健行者住宿的高級小
屋,為木造 18 坪的平房,內設食堂、浴廁及賣店,並有壁爐設施,周圍草坪可供露營,屋前設有升旗台,但現今只剩地基遺址,及一座高約 4 公尺的壁爐殘跡可供憑弔。
不過落成之後三年就爆發了太平洋戰爭,國立公園計畫中止,山之家也逐漸荒敗。
(資料來源:淡基橫斷古道自然及人文資源調查研究 - 臺灣國家公園、健行筆記)
▶秋天剩旅行【cts.travel】IG
https://www.instagram.com/danny_gmfm/
▶秋天剩旅行【cts.travel】FB
https://www.facebook.com/Danny_GMFM%E7%A7%8B%E5%A4%A9%E5%89%A9%E6%97%85%E8%A1%8C-106134681794823
● 影片段落
0:00 小觀音山西峰片頭
0:27 士林站會合
6:15 大屯山鞍部停車場
8:27 山之家遺址
10:48 山海觀
13:05 小觀音山西峰
15:24 返回大屯山鞍部停車場
16:04 3D地圖
#小觀音山 #登山 #陽明山
茶山古道地圖 在 茶山古道、深坑景點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露營資訊懶人包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在深坑茶山古道地圖這個討論中,有超過5篇Ptt貼文,作者chris1225也提到作者: chris1225 (chris) 看板: Tai-travel 標題: [遊記] 新竹橫山大崎棟古道時間: Wed Sep 29 ... ... <看更多>
茶山古道地圖 在 茶山古道、深坑景點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露營資訊懶人包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在深坑茶山古道地圖這個討論中,有超過5篇Ptt貼文,作者chris1225也提到作者: chris1225 (chris) 看板: Tai-travel 標題: [遊記] 新竹橫山大崎棟古道時間: Wed Sep 29 ... ... <看更多>
茶山古道地圖 在 [遊記] 背著孩子去健行-茶山古道、炮子崙瀑布- 看板Hiking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https://blog.xuite.net/toiletmei/blog/309836457
‧時間:2015年03月29日
‧年齡:23個月又26天
‧體重:15.8公斤
隔了好些時日沒有到山裡走走,去年十月帶著子台到難度較低的二子坪步道健行,
因為路面平坦好走,加上路程較短,子台一個人走完1.6公里全程,當時我和外子開心得
很,想說子台終於可以從重裝的身分解除,於是趁著春日初至,找了條難度較低的古道先
試試水溫。研究了一下Tony的《臺灣古道地圖-北部篇》,發現位於深坑的茶山古道路程
不長、難度不高,且沿途風景秀麗,有茶園、古厝和瀑布可賞,於是相約同是健行愛好者
的K一同前往,他也欣然答應。
茶山古道位於深坑地區,由於離淡水實在有點距離,所以我們對這一帶並不是很熟悉
,住在淡水快六年了,就連著名的深坑老街都還沒去過,今日開車前來,發現只消不到一
小時的時間就可抵達,心想以後就可以常來這一區走走。下北二高木柵交流道後,沿著縣
道106乙(即文山路)往石碇方向走,就可以來到深坑了。看到台塑加油站前的路口向右
轉進炮子崙產業道路,沿著彎彎曲曲的產業道路慢慢行駛,茶山古道的入口就在公車站牌
F712「炮子崙站」所在地。不過當時我們錯過了真正的入口,再往上開了一小段上坡路,
看了一下地圖發現也可以接到茶山古道,於是我們決定偷吃步,從「蔡宅」處開始走。
蔡宅旁有景美溪的支流流經,上方架設一座小木橋,許多山友因此處較好停車,故常
選擇這裡為出發點。蔡宅也有販售一些不常在市場上見到的野菜,如日本A菜、山芹菜、
野生山蘇、角菜……等,價格不貴。一旁的茶園風景怡人,下方的古道隱隱可見,心想是
段較陡的上坡路吧!看著活潑亂跳的子台,希望等一下也可以發揮他金頂電池的電力,好
好走上一段再讓我們背著走。
從小木橋進入古道,是一段緩緩的水泥上坡路,沒多久便又來到了一處農家,門牌上
寫著「炮子崙6-1號鄰長的家」,前院有幾位老人家坐在椅子上曬太陽,下方有一條岔路
可往炮子崙6號的吳宅石頭厝,不過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們就沒有轉下去看了。
從鄰長家旁的可以看見不錯的梯田風光,只不過並不是茶園,而是種植著松樹,想必
是有較高的經濟價值所以才改種松樹的吧!這一小段路有石階和泥土路,本來是想牽著子
台慢慢走,不過他走得並不是很順,所以就讓爸爸抱著走了一小段,沒有多久,又接上了
水泥路,子台又回到亂走模式。
因為子台實在是走太慢了,光地上的落葉就可以讓他玩好一陣子,本來我們還想說等
他玩夠了會自己跟上,但是事實上他一玩就根本不想繼續走了,而且後來我們發現只要有
一點點的上坡,他自己走的意願就不是很高,所以爸爸只好使出邊走邊玩的遊戲,引誘他
跟著我們往上走。這招效果覆試不爽,爸爸和子台手上各拿著一根木棍,爸爸走在前頭敲
樹幹嘴裡並發出「答答答」的聲音,子台就會自動跟在後方,隨著爸爸的節奏敲著同樣的
樹木,並發出一樣的聲音。就這樣父子倆一路敲敲打打,竟然也走到了水泥步道的盡頭。
接下來就是茶山古道的精華段了,水泥小徑到此結束,古樸有致的石階路蜿蜒錯落在
林間,時而緩緩而上,時間曲折不已,石階上長滿了翠綠的青苔,陽光撒在上頭,形成迷
離的光影,色調是美的,氣氛是佳的,只是子台也是重的。媽媽決定一馬當先,幸好子台
早上吃得很飽,並沒有要喝奶,所以後背著走,並不覺得辛苦。
茶山古道的難度不高,上坡路也泰半緩和,沿途都有林蔭相隨,走在其間,莫不是種
享受。爸爸跟在後頭,隨時掌握子台的狀況,只見子台好奇的東張西望,一歲八個月後的
語彙突然多了起來,所以這次健行多了子台的童言童語,也是一種樂趣。
只不過媽媽太久沒背子台了,體力大不如前,休息次數也變得多了,只要走到比較平
坦的地方,便找機會放下子台稍作休息,偶爾也讓他自己慢慢走石階,有時候子台賴皮要
我們抱抱,我們只好半推半拉拐騙他繼續走,後來幾次之後他乾脆賴皮坐在爸爸的腳上不
走了,任憑我們怎麼哄就是不動,我也只好再將他背起。但是他賴皮的模樣煞是可愛,雖
然我們兩個又騙又拐,他仍然不為所動,害我們兩個在一旁是又好氣又好笑,不過我們都
是疼孩子的人,就讓他成為我們甜蜜的負擔吧!
不過也多虧了子台,我們健行的速度整個慢到不行,因此也有更多的時間欣賞一路上
的風景,好久沒有到山裡走走,都忘了林木交錯的光影是如此美麗,陽光透過葉子撒在古
樸有致的石階上,前人為了運送物資、開墾山林而走出來的道路,成了後人尋幽探古、休
閒健身的去處。
有時遇到較平緩的路,我就把子台放下來讓他自己走上一段,我也趁機拍一些花花草
草,子台見我對著某一蕨類近拍,他也學我彎下腰來仔細觀察,還用小手對著葉子又摸又
拍,可愛的模樣讓爸爸父愛大發,一直稱讚他是個好奇心旺盛的孩子。
走著走著,我們來到一處有些荒廢的農地,一旁有水源,還有岔路可往Jennifer
Road,子台一見空地便興奮的在草地上跑來跑去,爸爸無意間看到一隻小青蛙,仔細一看
,發現是隻澤蛙,想再仔細看看牠的樣子,便消失無蹤了。
過小木橋,走了一段石階後,便來到林家草厝下方的梯田了,梯田有上下兩塊,古道
將之一分為二,梯田裡灌滿了水,卻不見任何作物,後來才看到一旁角落堆著秧苗,心想
應該是季節沒到,所以還不能插秧吧!身為農家子弟的後代,農事卻完全不知,想來也真
是汗顏。
過了梯田,走上石階,映入眼簾的是一間以土磚砌成、以茅草覆頂的屋子,這就是登
山客口中熱情好客林家草厝主人的住所,只見門前仍擺滿了各式農具,其中有許多樣還是
手製的呢!
這間草厝讓我想起內雙溪古道上的那間土角厝,一樣充滿歷史風味、一樣古樸雅緻。
只是林家草厝因為路徑明顯、路況好走,經過的登山客較多,因此也較有人煙,不似內雙
溪古道的土角厝,只有溪流淙淙和樹枝依呀,雖像人間仙境,但對於愛熱鬧的我卻略顯寂
寥。
聽聞其他的登山客說,由於林家主人年事已高,草厝的維護後繼無人,因此發動了志
工協助,希望能夠為後人留下一間以古法建造的古厝。
我們在草厝後方的鐵皮屋遇見草厝主人,主人的熱情果然名不虛傳,不僅泡茶款待經
過的登山客,還準備了餅乾和糖果,更有閒話家常和寒喧問暖,這條古道最美的風景的確
有如Tony所言,是農村濃郁的人情味。
我們在草厝上方的茶園裡坐下休息,眼前所及有茶樹、青山還有草厝上的青苔,不同
深淺的綠色交織出一片綠色的世界。
「真美啊!你會想住在這裡嗎?」我問老公,老公說如果不用上班,他還真想長住在
這裡,「妳呢?會不會想住在這種與世隔絕的地方呢?」我也不知道,我喜歡山裡的寧靜
,也愛人群的熱鬧,或許偶爾來度假是個不錯的點子,但我還是習慣住在我們的淡水小窩
,雖然空間不大,但生活機能便利,又鬧中取靜,距離河邊、海邊和山上都近,如果有一
天一定得搬離這裡,我一定會很捨不得的。
是啊!也許正是因為如此,林家草厝的後代沒人想居住於此,只是可惜了這間工法精
巧的草屋,那兩、三年就要更換一次的茅草屋,那需要費心維持的土牆,也許當這間草屋
無人居住個兩三年,便會傾倒頹圯。時間成就了古厝的古早味,卻也是摧毀古厝最大的兇
手。
回程,我們走得輕快,子台還把佈滿竹葉的斜坡當成滑梯溜,雖然褲子沾滿了青苔,
但媽媽只要孩子開心,洗件髒褲子算得了什麼!
於是,我們只花了不到三十分鐘的時間就回到了我們停車的地方,子台在水泥步道上
還一路用衝的下去,害得老公心臟差點跳出來,不過幸好他手長腳長速度超快,一下子就
追上這隻小搗蛋。
雖然茶山古道蔡宅附近有岔路可通往我們今天第二個目的地-炮子崙瀑布,而且只要
約莫七、八分鐘的時間,但是因為路況較差且落差較大,帶著小孩走較不方便,因此我們
選擇開車到另一個入口,也是位於炮子崙產業道路上,在茶山古道的入口附近,一旁的電
線桿上寫著「阿柔幹44」。
如果走這條小徑前往炮子崙瀑布,約需15分鐘的時間,路況大致而言都不錯,雖然有
點小小的上坡,但還算是滿好走的。當天走的時候一路上都有施工的痕跡,包括路旁的堆
著一包包水泥和用廢輪胎或沙包堆成的步道,看來政府有心想要將此整理成一個觀光景點
,只希望最後的結果不要太人工就好了。
步道沿著泡子崙溪而闢,沿路都有水聲相伴,一邊走一邊聽見愈來愈大的水聲,表示
瀑布離我們不遠了,沒多久便抵達我們第二個目的地-炮子崙瀑布了。炮子崙瀑布又稱「
四龍瀑布」,原因是當水量豐沛時,崖頂會有四條宛若白龍的水柱奔流而下。不過當時我
們只看見三條水瀑,屬龍老公一直開玩笑說他就是那第四條龍,當然笑點很低的我還是很
捧場的笑了出來。
炮子崙瀑布其實滿壯觀的,下頭的深潭有人放置了一塊木架供人沖水,當天我們就看
見一位仁兄躺在木架上修煉,心中真是佩服萬分,他的身體被水柱沖得滿身通紅,他笑說
著通體舒暢,但我們可是不敢恭維。一旁搭建了簡易涼亭及更衣室,可供山友休憩及更衣
,不過說真的,還真是有點殺風景。
從瀑布回到入口也只花了十分鐘不到的時間,當時已經是下午三點了,我們早已饑腸
轆轆了,於是開車來到深坑老街祭祭五臟廟,吃飽後在附近逛逛走走。我對臺灣所謂的老
街好感不大,因為很多老街早已不老,而是只剩商店街的功能而已。早期臺灣的建築因為
兼顧商業及居住而形成街屋的形式,房子的前半段是店鋪;後半段是住家,到了日治時間
,因為日本西化也帶動了臺灣街屋的西化,當時的街屋有許多保留至今,形成今日許多有
名的老街。
我並不是第一次來到,卻對深坑老街的模樣一點也沒有印象,於是當我見到還有些許
古意的街屋竟然驚訝的說不出話來,而老街附近的古厝才是真正精彩之處:北深路三段8
號的永安居、文山路二段31號的福安居、北深路二段133號的興順居(私人住宅、不對外
開放,但可從外牆窺見不凡氣勢)、北深路二段120號的開基祖厝,都是黃氏紫雲一族留
下的古厝,其中只有永安居被列入古蹟,並開放民眾參觀。據說當時永安居的開放就是帶
動此地觀光產業的最大助力,沒想到現在豆腐比古蹟還要有名,下次到深坑,除了吃吃豆
腐,也別忘了來趟古厝之旅。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75.182.141.52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iking/M.1431339744.A.D7C.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