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中華民族的神話的建構,我所講的不是話那些事件是假。而是想指出歷史的敘述往往含有主觀的成份。這些是剪裁出來的歷史。其實沒有所謂完全客觀的歷史,為何呢?因為世界每天都有很多事件發生,我們只會選一部分的事來記載視作為歷史,那已經有主觀因素在當中。即使記載的事是真的,何況也不能保證所記載的事完全是真的,因為記載的人也有主觀因素在當中。
中華民族的整個論述是這樣的:中國在這二百年給人欺負得很厲害,中國是特別慘。等於一個女仔自小給父母打,長大又給人強姦,再老一點又給老公拋棄。這做成一個自憐的狀態,覺得自己是非常獨特的。我很明白這種心理,他們製造自己的獨特性,合理化自己所做的事,連做妓女都可以了。
我數一數中國的苦難。首先1840-1842年的第一次鴉片戰爭,死傷只是三數萬人,攻入了南京,這根本沒有認真的打鬥。第二次入北京,最「大鑊」的是八里橋之役,死了幾千人。入到北京,可能有一些強姦,可能三數千。最慘的是火燒圓明園。其實以當時情況來講,已經是相當「文明」了。因為當時清朝皇帝假裝議和,騙了幾十人去,然後捉了他們入監獄,結果也死了不少人,令聯軍憤怒。燒圓明園,就是要懲罰清皇帝,因為那是皇帝的別墅。而這情況下,搶東西是難免的。
西方列強侵略的第三次,就是八國聯軍之役。但這件事由來真的離譜,因為中國人圍攻領事館,但他們又攻不入,引來聯軍救援。這是八國聯軍入北京的背景。賠償是每一次都有的,賠幾千萬兩到最後八國聯軍也賠得多,要賠四萬萬兩,那大約是四年的稅收。其實拿得最多錢的是日本和俄國,因為他們派軍最多。還有一次是對日本的甲午戰爭,甲午戰爭賠了二萬萬兩,有詩曰:「金擲民膏二萬萬,珠含天淚一雙雙」。
對中國侵略最嚴重的是中日戰爭。那中國死了多少人呢?直接死在炮火或日軍殘殺,大約在一千萬人以下。但單是蔣介石也令到戰爭多死一千萬人,蔣介石做了三件事。他當日在花園口炸開黃河,黃河缺堤以阻止日軍南下。火燒長沙又殺了幾千人,最嚴重的是捉人入新軍,但虐待他們,又沒有飯給他們吃。這至少又死了一千幾百萬人。這比日本人所殺的還要多。中國固然很慘。但這也不能合理化中國特別慘。我用三個角度解釋給大家聽。第一,在所有非歐洲國家中,中國已算是非常幸運。中國從來未亡國,其他國家幾乎全都亡過國。除了一個國家泰國,泰國沒有亡國,因為沒有人想要泰國,這是很奇怪的。其他國家由十六世紀開始,因為國力不如西方,慢慢變成英美殖民地。其實歐美奈中國不何,直至工業革命之後,國力才比中國強。因為中國國家太大,太多人。所以對中國的侵略,對中國民族的欺負是在所有的非中國國家中是最輕微。在大國中接近是最輕微的。
戰爭中打敗,人民被殺害又怎樣呢?那就要和其他國家比較一下。論被殺害人數,中國是不能夠比較的。第二次世界大戰,蘇聯給德軍殺了幾千萬人。二億人口中,接近十多百分比被殺。
至於國家受到羞辱,其實德國受過兩次了。德國經歷兩次戰敗,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在二次大戰之後還要分裂成東西德。德國第一次世界大戰所受的屈辱是比中國人所受的更厲害。只可有十萬軍隊,割了土地,更要劃出萊茵非軍事區。法國1870年給德國攻入,1939又給德軍攻入,幾乎全國淪陷。在近代,哪一個國家未試過打敗仗?美國都給人燒過華盛頓,戰敗受到羞辱又有何出奇呢?
那時的人很勇武,很喜歡出外和人打架,打架自然有機會打敗。戰敗就是要割地賠款。根本這就是這一回事。同樣,日本也受過黑船的侮辱,第二次世界大戰給美軍佔領了那麼長時間。美軍很喜歡玩日本女人,所以日本又是對的。如果用這個自憐的角度來看,每個國家做的事都是對的。若用這自憐看法來合理化國家對人民的欺壓,不講人權法治、自由,那是十分可笑。而且中國今日對外國的歧視完全不肯放下,這是建構中國民族神話的一個重要部分。
即時聊天室:http://goo.gl/ToDqof
謎米香港 www.meme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memehkdotcom
「英法聯軍之役鴉片戰爭比較」的推薦目錄:
英法聯軍之役鴉片戰爭比較 在 打破清代朝貢制:列強入侵~基本認識: 一.鴉片戰爭(1840 ...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鴉片戰爭 (1840-42):. ... 比較《南京條約》與《北京條約》對中國的影響。 ... 基本上,都會問關於英法聯軍何為「第二次鴉片戰爭」或問如何是鴉片戰爭遺留的問題所 ... ... <看更多>
英法聯軍之役鴉片戰爭比較 在 高二社會組歷史題目.doc - 台東高中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A)鴉片戰爭(B)英法聯軍之役(C)甲午戰爭(D)中法戰爭 ... ( ) 清中葉,奕訢曾評論太平天國、捻亂等亂事,與列強對清廷的危害兩相比較:「髮、捻交乘,心腹之害也;□□ ... ... <看更多>
英法聯軍之役鴉片戰爭比較 在 [心得] 財政面上的鴉片戰爭- 看板Warfar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圖請見圖文版:https://cimonnomis.blogspot.tw/2016/10/blog-post_25.html
--
財政面上的鴉片戰爭
上圖:Edward Duncan筆下,1841年7月英艦復仇女神號(Nemesis,右側)發砲擊破清
軍水師戰船的瞬間。這幅圖應該是所有與鴉片戰爭相關的視覺藝術中最被廣泛引用、最戲
劇化也最具象徵意義的場景。
中國近代史一般從1840年代的鴉片戰爭開始講起。由於引起英法聯軍之役的主因(換
約與廣洲進城等等爭議)已在鴉片戰爭中種下,共產中國成立後,中共學界一般將鴉片戰
爭以及接下來1850、60年代的英法聯軍之役合稱為第一次、第二次鴉片戰爭。如果說中國
在1840年代還尚未明顯感受到西方的壓力,至少在英法聯軍之役後這種壓力已經在某些主
事者的言行中體現出來了。李鴻章所謂「數千年來未有之變局」、「數千年來未有之強敵
」,即指「庚申(1860)以後,夷勢駸駸內向」 的情勢而言。就事態發展的脈絡來看,
1860年代的局勢在1840年代已可見其端倪,但對時人來說,相對於清政府建立以來所經歷
過的戰亂,鴉片戰爭的規模其實相當有限。
例如,參戰雙方的傷亡,即便是以前近代的標準來看,無論是絕對人數還是相對比例
,怎麼算都不高。鴉片戰爭裡中、英雙方較大規模的交鋒一共有12次,但即使將所有傷亡
加總起來,實在也算不上是場大戰 :
戰役 傷/亡(清) 傷/亡(英)
第一次定海之戰 14/13 0/0
沙角、大角之戰 死傷共約760人 38/0
虎門之戰 死傷超過500人,被俘超過1,000人 5/0
烏涌之戰 死者約500人 8-9/1
廣州之戰 1,500以上/500以上 68/9
廈門之戰 37/70以上 16/1
第二次定海之戰 1,000以上 27/2
鎮海之戰 將弁死者53人,士卒死亡以數百計 16/3
浙東之戰 傷者240餘,死者540餘,被俘40餘 傷數人,死4人
乍浦之戰 死者696人 54/10
吳淞之戰 死者89人 25/2
鎮江之戰 死者239,傷者264,失蹤68 130/39
合計 死者約3,100人,傷者約4,000餘 400餘/71
上圖:Thomas Allom筆下正從鎮江西門挺進的英軍。鎮江之役是鴉片戰爭期間清軍殺
傷最多英軍的戰役──英軍陣亡39人,130人負傷。
英軍全部還不到500人的傷亡(死者未滿百)固然極低,清軍的傷亡也不高。不過,近
代醫藥發達以前疾病造成的減員通常遠在戰鬥之上,英軍也不例外;疾病以及沈船等原
因造成的非戰鬥傷亡大約為2,500人,其中死者約在2,000人左右。因此單就傷亡比例而
言,英軍的反而比清軍還高:英軍人數最多時共約20,000人,死傷比例佔全軍12.5%,其
中死者就佔了10.5%),而動員總數約十萬左右的清軍死傷比例只有7%,死者只佔3% 。作
為比較,鴉片戰爭之後爆發的內戰(太平天國)所造成的傷亡可就慘烈得多;好比說1858
年末重創湘軍的三河之役,曾國藩寫道「殲我湘人,殆近六千」 ,一場戰役的死者已是
兩場鴉片戰爭的份量。
如果再拿軍費來比較,鴉片戰爭的規模對中、英任何一國而言實在也說不上惡戰。英
軍不僅傷亡比清軍小,花費也少得多──英軍的戰費全部加總起來為421,5413英鎊,約等
於1,263萬兩;戰後清朝被迫賠償給英軍的戰費也就銀元1,200萬,折銀約852萬兩。而清
軍的戰費,紀錄中可查考的僅約2,871萬兩,全數大概也就在3,000萬兩左右 。與盛清以
來的戰費相較,三年耗費3,000萬兩還在清王朝的耐受範圍內。康熙朝打了八年
(1673~1681)的三藩之亂,戰費大約在1~1.5億兩之間,每年大約耗費1,250~1,875萬兩。
雍正末年與準噶爾間的戰爭(雍正七年至十二年,1729-1734)打了六年餘,耗費銀兩達
5,400萬,每年也約千萬兩左右。乾隆年間雖有所謂十全武功,所面對的已非大敵,因而
耗費最多的第二次金川之役用兵五年(1755~1760),耗銀達7,000萬兩;次則准回之役,費
時五年多(1755~1759),費銀僅約3,300萬兩。十全武功耗費總計也有1.5億兩左右,然而
這是乾隆10年至乾隆57年(1745~1792) 48年間的消耗,半個世紀才相當於三藩之亂八年的
戰費,相對而言實在稱不上好大喜功。到嘉慶年間的白蓮教之役,首尾約九年(嘉慶元年
至九年,1796~1804),花掉的銀兩再度達到1.5億,清朝才再次陷入堪比三藩之亂的財政
重荷 。總而言之,算上這幾筆流水帳,每年耗費1,500萬兩銀,連續撐過八、九年,大約
還在清代財政可以承受的最大上限之內;而鴉片戰爭對清廷的擠兌並未突破這層天花板。
如果比較的是接下來咸豐、同治年間的太平軍、捻軍以及回亂,鴉片戰爭更不算事。
太平軍起義十四年,清廷用來對付太平天國的戰費光是有案可查的,大約便有17,060萬兩
;平定捻亂耗費了3,173萬兩,平定回亂費去11,889萬兩,平定南方如昇平天國、小刀會
之類大大小小的起義總共又花掉了10,107萬兩。也就是說,為了應付橫亙整個咸豐、同治
年間此起彼落、持續大約二十三、四年的戰事,清廷花去的戰費高達42,229萬兩;由於資
料散佚不全,這些不完全的統計大約只記錄實際戰費的一半,也就是說全額應有八億五千
萬兩 ──平均每年大約有3,500萬兩的戰費支出,持續了二十多年。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內亂切斷交通、干擾生產活動以及貿易、造成極大破壞的關係,
咸豐以前以田賦、鹽課為大宗的財政收入基礎幾乎被破壞殆盡,主要戰費來源有一大半來
自厘金、關稅等商業稅。道光年間每年四千萬兩的歲入當中,田賦與鹽課就佔了近九成;
但到了光緒年間,原本的田稅加上後來加征的商業稅,歲入便暴增為原本的兩倍──每年
八千萬兩上下,其中田賦(地丁雜稅)與鹽課佔了一半,關稅(洋稅)與厘金佔了約四成。也
就是說在這前後兩個時期,康雍乾時期的盛清(田賦、鹽課)與咸同之際的晚清(厘金、關
稅)實際上各自只依靠了潛在稅源的一半來應付軍費開支 。
相較之下,很早就把商業稅作為稅收基礎的英國,國家財政不但很早就掌握了大量稅
源,更在先進的財政(國債)與金融(中央銀行)體系幫助下,將財政規模擴張到清代中國所
不能想像的程度。早在1750年代,消費稅與關稅貢獻給國庫的數額就已經是土地稅的
2.5~3倍左右。而隨著18世紀後半葉七年戰爭、美國獨立以及法國大革命所引發的戰事而
來的,是歲入總額的不斷擴張──從1750年代初的每年700萬英鎊,一路增加到拿破崙戰
爭時期(1800~1814)的4,000~8,000萬磅(1807年最多,8,484萬磅),五十多年來增加了近
十倍 。相較之下,透過攤丁入畝(依照田畝面積將人頭稅併入土地稅起課,實際上等於取
消了人頭稅)等措施調整財政後,盛清的歲入雖然從雍正時期每年3,600萬兩增加至乾隆時
期的4,900萬兩,但由於土地開發有其極限,到了嘉慶、道光時期反而略減至4,600萬兩左
右。扣掉耗羨銀以及常例捐輸的600萬兩,嘉、道年間的正賦收入甚至比乾隆時期略少,
大約只有4,000萬兩 。
鴉片戰爭時期中、英雙方的財政規模,可見下表(單位:萬英鎊/萬兩):
英國 中國
年份 收入 支出 收入 支出
1840 5,200/15,600 5,300/15,900 1,301/3,904 1,194/3,581
1841 5,200/15,600 5,400/16,200 1,287/3,860 1,245/3,734
1842 5,700/17,100 5,500/16,500 1,291/3,872 1,238/3,715
1840年代對中英雙方來說都不算財政吃緊的年代──中國的收入比乾隆時期略少,但
幾乎差不多;英國則是從拿破崙戰爭時期狂飆的顛峰跌落三分之一,但比起18世紀下半葉
,歲入至少也還是兩到四倍以上。不過上表的重點或許在於,四億中國人口所撐起的清代
財政,在規模上竟然只有英國的四分之一;而英國的人口(1841年人口普查的結果為1,591
萬 )卻是中國(1841年,官方統計為41,281萬 )的二十五分之一──每個英國人貢獻給英
國國庫的稅金平均是每個中國人的一百倍!
換言之,比起軍事上的挫敗或者科技上的落後(實際上,1840年代英軍的火器也停留
在拿破崙戰爭時期的水準,雖然比清軍先進,但與19世紀後半葉西方軍事科技的突飛猛進
比起來,1840年代中西雙方的技術差距實際上還很小),經濟與財政上的鴻溝才真正令人
咋舌;然而比起物質面上容易觀察到的差異,需要理解的、體制面的優勝劣敗雖然更為關
鍵,但也更為晦暗不明。這場中小規模、並未將中國逼入絕境的戰爭,對英國來說更是小
菜一碟,是以所帶來的衝擊也就遠不足以警醒清廷、使朝野之士察覺彼我中西之間實力如
何懸殊。
--
https://cimonnomis.blogspot.tw/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42.67.154.48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Warfare/M.1477385774.A.E26.html
謝謝,已更正。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