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友大大在粉專提問,關於參加國家考試告狀俠的建議,今天來聊哦。
考試準備策略,告狀俠認為它就像是google地圖,從你現在所在地要到達目的地,你可以選擇大眾交通工具、騎機車(腳踏車)、駕駛汽車,甚至以步行的方式,你終究會到的,但是你的選擇會決定到達目的地「時間」的長短。就參加考試而言,要面對殘酷的現實是,你能夠撐住多久的時間來通過考試?
一、 前言:知道你現在身在何處,你要往哪裏去
愛麗絲:「可不可以告訴我,接下來我該走哪條路?」
咧嘴笑的柴郡貓答:「那得看你想去哪裡囉。」
愛麗絲:「不太確定該去哪裡耶。」
柴郡貓答:「那…你選哪一條路都是一樣的」
愛麗絲解釋著:「只要我能到達某個地方的話……」
柴郡貓答:「嗯…你一定到的了的,只要你走的夠久!」
─路易士.凱洛《愛麗絲夢遊仙境》
參加考試的心態會是決定你通過考試與否的一個重大關鍵,一個不太清楚人生何去何從,想著「鄰居大媽的兒子考上公務員,看她高興的樣子,公務員好像也不錯吔,那我來去參加考試看看吧」的考生,和一個抱持著「只有這條路可以走,我已無退路」的考生,成功的機會大有差別。所以,要參加考試前,要先問問自己為何要參加考試,找出前進的動機,才有機會不辭辛勞的達到成功的彼岸。當「破釜沈舟」這句話對你而言,不再是一句成語,而是心中真實的體認時,你就向成功邁進一大步。
二、 提出成果最重要!時間是你的對手,每次翻開書本時,投資報酬率是你應該放在心上的一件事:
就法律的學習而言,體系的建立是毋庸置疑的重要,但是體系的建立是植基於一個個法律概念的理解。就以準備考試的學習而言,告狀俠的經驗就是把重點放在「定義」、「法律條文」和「案例」的記憶,每當學習到一個法律概念(比如:不當得利),就是把「定義」、「法律條文」理解清楚,讀完教材闔上書本後,一定要用自己的白話對自己解說一番什麼叫做不當得利?主要的概念、定義是什麼?條文是怎麼規定的?能舉出一些「案例」嗎?當你没辦法向自己說明這一些問題時,你又如何能在考試時向出題老師敍明你解題的想法?說得出來,才寫得出來,也才代表你對某個概念的理解程度!如果在這樣內化的過程,發現有卡住的地方,經思考後無法解決時,再回去翻閱教材,消化一遍,再重新進行前面的過程,直到順暢無誤。
成果最重要!因為重要,所以告狀俠要再說一遍。
當你在擬讀書計畫時,可以預定今天要把教材唸完30頁,但是「把教材唸30頁」這不是你今天辛苦讀書所得到的「成果」!對告狀俠而言,「成果」是依照上面方法將30頁的內容,理解後內化成自己的語言,把它解釋給自己聽,寫得出來的文字,能舉例說明,這才是你的成果。
投資報酬率是啥咪?九龍塘這麼大,你一個人全住了啊?
影星周星馳在電影逃學威龍,有一段有趣的對話
周星星:叫什麼名字?
黄小龜:黄小龜!
周星星:住哪裡啊?
黄小龜:九龍塘!
周星星:你全住啦?
黄小龜:理想酒店隔壁。
投資報酬率是指投資後所得的收益與成本間的百分比率。想一想,你花費時間和努力態度的成本,把教材唸完30頁(假設從這30頁內容出一個考題),你的目的為何?當然是要能夠在考試時看到考題解出答案啊。當你真正面對考試的時候,一題申論題你只有25行(假設,請自己估算)的空白可以做答,就算你天縱英明那30頁的內容都記得清楚,你會打算把它全寫上去嗎?人家只問你住哪裏,就算你所知道的九龍塘這麼〜大,這麼〜多可以講,你也只應該告訴他,我住九龍塘理想酒店隔壁。
所以,你應該「以終為始」:
為考試唸書學習,最終的目的在於解考題時得到高分。基於這樣的想法,告狀俠建議在閱讀教材前,應該先閱讀本章節的考古題,試著了解本章節內容在出題時的重點,知道自己在真正解題時需要的呈現的答題內容為何,因為你花費了時間和辛勤態度的成本來研讀這30頁教材最終的目的,就是在於能寫出適切而能得到高分的解答。你提出的成果,能夠漂亮的回應考古題,投資報酬率才會高,不然,你只是被書本教材帶著走,充其量只是小書僮陪公子讀書,毫無實益。
小結:
研讀教材前,先瀏覽考古題,「知道你現在身在何處,你該往哪裏去」。
研讀教材後,把新學到的法律概念,內化成自己的文字,並舉出例子將所知運用在案例中,確保你能「提出成果」。
結束學習前,利用每一章節後面的考古題來測試自己,並濃縮、整理出你在解題時會使用到的文字(也可以體系表的形式做成),做成筆記或記憶卡,你所做的文字內容或體系表,一定要是你在解考題時會運用到的文字,這樣才能「展現成果」。
三、 內力全無的令狐沖,何以能與武林高手任我行久戰而不落下風?只因「輸出」滿點!
唸書是基本的「輸入」功夫,唸十年和唸二年的基礎實力,在正常的情形下自然大大不同,但改題老師不會知道你唸了幾年,他只能以你呈現在答案卷上的內容來決定你分數的高低,考題是經過出題者的設計,出題者必然要考慮於一道考題中要設計幾個考點及考點如何配分,以決定應試者答案內容可以得到多少分數;故而應試者面對考題時,首重於是否能正確理解題目並找出考點,同時在時間、答題行數有限的情形下予以「適當」、「漂亮」的回答,才是分數高低的關鍵。
令狐沖的內功,何能與任我行相提並論?重點在於獨孤九劍「招式精良」、「隨機應變」。就考試而言,法學實力厚植之人考上的機率固然較高,但是前面已談到,一題申論題只有25行(假設),能夠在短時間內找出考點,並快速的鋪陳有守有為的答案內容,才是得高分的重要關鍵;考古題的練習就是「招式輸出」的鍛鍊,是在有限的空間、時間中,面對考題時寫出高分的解答。
一昧的做「輸入」的工夫,很容易高估自己對教材內容的熟悉程度,會被自己欺騙,「因為我都已經唸八遍了,夠熟了,我想」、「做考古題很浪費時間,我趕快多唸幾遍比較實在」......都忘了「輸入」的最終的目的就是在於得到高分的「輸出」;就算你認為你已經很熟了,如果不用考題來自我測試,是否自己說得出來、寫得出來,可否應對運用在變化的題型,完全無法察覺你的弱點在那裏,那你要如何補強?如此下來,即使你十分勤勞,只怕也没辦法得到相對應的成果。千萬別被自我欺騙了!
「 It ain't what you don't know that gets you into trouble. It's what you know for sure that just ain't so.」
會讓你陷入困境的,往往不是那些你不知道的事,而是那些你以為知道其實你並不知道的事。_____馬克吐温
希望告狀俠一點小心得,對參加考試的朋友有幫助
英明 考古 卷 在 王文華 TOM WANG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曾經有人看著這張照片,説:「哇,你是人生勝利組。」
如今回頭看,我發現:沒有人是「人生勝利組」。
下面這篇文章,獻給那些覺得自己現在「勝利」,或「失敗」的學弟妹們。
沒有人是「人生勝利組」
王文華
上個月台大生情殺事件後,大家都在討論「人生勝利組」出了什麼問題。一位讀者問我:「名校對你們究竟是福分?還是負擔?」
我想起當年的同學們。大家在人前表現出天縱英明的模樣,但私底下都會承認,能進名校,是因為會考試、會包裝履歷表、家裡有能力讓我們補習或參加課外活動,自己也努力。
這些,都不代表我們的EQ比別人高。
反而因為一路順遂,我們在某方面的EQ更低。
比如說比較不會面對失敗。因為在考卷上我們很少失敗。藉由補習班的模擬考,我們減少了答錯的機率。但考卷以外的人生沒有補習班,沒人「模擬」過怎麼面對分手。有人甚至認為:「我這麼優秀,你怎麼可以不愛我!」。
我們不能接受有人不愛我們,因為從小到大父母師長都愛我們!但我們忘了:父母師長愛我們,可能只是因為我們聽話、嘴甜、書讀得好。而我們的「優秀」,從頭到尾只侷限在分數、社團、比賽等名校甄選的標準。
別人說我們是「高材生」。我們,甚至整個社會,也就順水推舟地把「高材生」當做是全方位的評估。但事實上,它只反映我們一小方面的特質。
除了不擅長面對失敗,我們比別人差的,也在團隊合作。
考高分,要顧好自己、打敗別人,畢竟只有一個「第一名」。但公司裡,需要團隊合作、互相幫襯,一起達到組織的目的。
進入社會後,很多「高材生」一旦發現不能當主角,無法為履歷表加分,就靈活地閃人。因為考高分要跳過不會寫的題目,絕不被卡住。所以我們從來沒有學會,全心的承諾與付出。
我們比別人差的,還有冒險和創新。
大學前要得高分,得做考古題、揣摩出題者的心意,小心各種陷阱、反覆檢查。大學後要突出,得玩社團、當志工、參加比賽,出國作交換學生。任何階段成為「高材生」,都有一套SOP。
由於我們靠這套SOP一帆風順,進入社會後,比較不願意做有陷阱、沒有SOP的事,比如說創業或創新。所以我和同學們,大多去了美國名校,然後進國際大公司。當年我們揣摩出題者心意,現在會看老闆臉色。當年反覆做考古題,現在強調「一切照規定辦理」。
於是少年的「高材生」,中年後變成專業經理人,衣食無虞、家庭圓滿。有些人怡然自得,是happy ending。但有些人感到失落:當年我的「優秀」,最後僅只於此?為了尋找答案,我們參加鐵人三項或打禪七。禪七找不到答案,可能就去找小三。
所以,把時間拉長,沒有「優秀」,只有「起伏」。這起伏過程中帶來的覺醒,是人生值得活的原因。你是「高材生」,你一樣會生病。躺上醫院的病床,每個人一樣高。你也許有錢住單人病房,做健保不給付的治療。你可以風靡全世界,但無法收買癌細胞。
縱使只看某一階段,也沒有誰輸誰贏。你名利雙收,幫你打掃的阿姨默默無聞,誰贏呢?我常看到富豪憂鬱,很少聽到阿姨失眠。當然也有阿姨過得很苦,但通常限於他的家庭。只有名利雙收的人,才會造成天下大亂。
又或許,人生根本沒有輸,或,贏。也不一定要避免輸、追求贏。所以我給讀者的回答是:名校是福分。也是負擔。因為「福分」有「負擔」(樂透中獎),而「負擔」也有「福份」(吳晟「甜蜜的負荷」)。
人生太複雜,也太有趣,無法簡單分類、輕易評價。時間是莊家,大家都只能玩一把。沒有人是「人生勝利組」,我們都有各自的光榮和屈辱。我們只能去定義、並追求自己的價值觀中的勝利,同時對別人的選擇,多一點寬容。
你沒有你想得那麼優秀,也沒有你想得那麼不堪。籌碼最後都要收回去,就別太計較輸贏。我們都還在牌桌上,那就勇敢地翻牌吧...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