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深度的分享
《英國下午茶的歷史巡禮——從16世紀到Jimmy Choo》
英國人那麼愛喝茶,他們得有多少個茶園啊?這個「狡猾」的問題容易把人繞進去。畢竟,英國,一個人口不到世界百分之一的國家,每年卻喝掉了世界四分之一的茶。英國小說家喬治·吉辛曾寫道:對英國精英來說,家庭事務中再沒有什麼比下午茶更值得在意的,從茶杯放在杯托上那刻起,心靈就變得愉悅平和。
維吉尼亞·伍爾夫也沒能對茶免疫,在《歲月》(The Years)的開篇中能找到這樣的描述:在住宅區長街的地下室里,戴著帽子和圍裙的女僕們正在備茶。銀質的茶壺經過迂迴的樓梯被送往餐桌上,住在伯蒙齊區(Bermondsey)和哈克森區(Hoxton)的處女和老處女們忍著手上的瘡痛,小心翼翼地量著茶,一勺、兩勺、三勺、四勺。
在維多利亞時期文學中,描述茶的場景太多了,像奧斯卡·王爾德、赫伯特·喬治·威爾斯都把有關茶的場景融入寫作中。由於茶在英國社會中源遠流長的傳統,它可以很靈活地介入。
第一個有跡可尋的場景出現在一部喜劇里,這部劇被創作時,茶被正式引進英國皇室將近10年了。亨利·菲爾丁的警句概括了它在諷刺喜劇中的作用:「風流韻事與醜聞是配茶最好的甜味劑。」自此,文學中的茶和文化生活中的茶相互豐富著。
茶被義大利旅行作家帶入歐洲,它最先出現在荷蘭。那時荷蘭西部城市萊頓是歐洲科學和醫學研究的中心,荷蘭醫生開始推薦茶,因為它對身體有益,尤其是對女性。
1637年,東印度公司的董事責令其在東方的代理人在每艘船舶中都發回幾罐茶,來自東方的茶從荷蘭再被發往英國和法國。1657年,很有商業頭腦的咖啡店老闆托馬斯·加拉威(Thomas Garraway)在倫敦開設了第一家茶店。茶被帶入英國皇室則要歸功於布拉甘扎的凱瑟琳(Catherine of Braganza),她是查理二世的皇后。從小在葡萄牙就喜歡喝茶的她把這種已經風靡葡萄牙的飲料引入了英國貴族的生活。
漸漸地,喝茶不僅是用熱水衝泡幾片茶葉這麼簡單的事了,它成了英式社交和文化生活中的核心部分。借助於喝茶,那些不想處身於煙草和酒精作用下的男性談話中的女性們可以移動到休息室(withdrawing room),沈浸在針線活及輕鬆的話題中。
在艾米麗·伊爾斯(Emily Eells)的《普魯斯特的一杯茶》(Proust's Cup of Tea,2002)中可以看出,維多利亞時期喝茶也可以是連接不同性別的界面。晚餐之後,女士們先移步至客廳喝咖啡,男士們可以在餐廳多留一會喝完他們的酒。當上茶時,男士們也要移步到客廳加入女士們。當然,昂貴的價格讓茶只專屬於上層階級。
直到18世紀,這種局面有了改變。日益崛起的商人階級效仿貴族的做法,他們以不斷湧入的錢消費茶葉。最終,連不那麼富裕的人群也開始購買依舊昂貴的茶,喝茶成了富有與時尚的標誌,茶桌自然而然成了奢侈消費的主要增長區域。
茶壺、燒水壺、杯子、放奶油和牛奶的容器、湯匙、糖罐等等擺滿茶桌的全套裝備被發明瞭。這些茶具不僅具有裝飾性,還交流著女性情感。因為在客廳這個小「社會」里,規矩和社交禮儀主導了舉止、談話、服裝和傢具,而主持這一切的當然是女主人。
第七任貝德福德公爵(Duke of Bedford)的太太安娜·瑪麗亞被認為是發明下午茶的人。從13點到19點這段6小時的午餐和晚餐的間隔讓公爵夫人養成了在下午喝茶吃點心的習慣。她還邀請客人加入17點的餐點,這逐漸被賦予了社交屬性。女士們可以一邊聊天一邊享用熱茶、小點心、麵包黃油、司康餅或是蛋糕,以及切了硬邊的三明治。
組織這一切给女性提供了自由意志和自我設計的空間。19世纪晚期,中上階層的女性甚至為喝茶發明了寬松舒適的罩衣(tea-gowns),穿上它可以暫時免除緊身胸衣的束縛,精致的面料讓放鬆的同時看起来仍然非常優雅。
茶極大地影響了英國人的生活,特別是女性的生活。在伊麗莎白·蓋斯凱爾小說《克蘭弗德》(Cranford,1853)中,當溫和又受人尊敬的瑪蒂小姐失去了一筆財富後,她選擇開一家茶館來養活自己。如果她開了一家肉店,甚至紡織品店,都會被視為社會階層的大幅跌落。
由此可見茶葉店保留了體面和文雅。到了20世紀,當女人們開始尋找家以外的社交地點時,茶陪著她們一起邁出了大門。傳統意義上講,咖啡之於街道——男人的領域;茶之於家——女人的空間。慢慢地,女人們發現茶館也是一個可以休息和朋友小聚的體面場所,這也成為消磨時間的流行方式。
在亨利·詹姆斯的《尷尬年代》(The Awkward Age,1899)中,女主人公婻達(Nanda)一個人跑到朋友家去喝下午茶,這突如其來的造訪嚇了朋友一跳。《達羅衛夫人》中女主人的小女兒是另一個以喝茶為由走出家門的小說人物,她在茶室飲茶之後徜徉倫敦街頭。下午茶從一項讓女人安心在家的傳統活動變成了通往外面世界的大門。也可以這樣說,它見證了女性解放、獨立和自由的過程。
然而,維持一種生活方式比維持一種社會階級成員的身份更加困難,它要求持續的活躍性。據說張愛玲特別喜歡香港半島酒店的英式下午茶,導致了《傾城之戀》的導演許鞍華把大部分場景給了它,文學作品的渲染讓去到那裡的人體驗到了悠閒和曖昧。而坐落於倫敦騎士橋的柏凱麗酒店(The Berkeley)的Prêt-à-Portea下午茶同樣是日日賓客盈門的景象,不同的是這裡體驗的是華麗與時尚。每一年酒店都會挑選品牌選擇不同的主題,例如去年底的「Jimmy Choo系列Prêt-à-Portea時尚下午茶」,藍莓水果、香草餅乾和咸焦糖蛋糕都改頭換面成季節性的鞋子、包包的造型。~~《三聯周刋》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