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鴉片戰爭日誌林維喜案事件簿
時間:1839年4月18日
地點:廣東省城
事件:
(今日風平浪靜。)
#知史討論
「鴉片販子面臨的另一項指控是他們的行為是違法的走私。1831年7月《廣州紀事報》曾刊登了一位讀者的來信。這位讀者認為,從事鴉片走私的來華英商要有羞恥感,「我們英國商人在善於思考的公眾面前越少突出鴉片貿易越好」,因為這種貿易標誌著「道德上的墮落和病態」。[18]《廣州紀事報》在發表這篇唱反調的讀者來信時,加了一個和來信一樣長的編者按予以反駁。後者認為,只要在中國進行的鴉片走私不觸犯英國的法律就不必在意。這種觀點,後來在1840年被另一位鴉片貿易辯護者加以發揮。這位作者首先認為,「不是外國人,而是中國人,將鴉片運進中國,而且是在政府沉默的、幾乎是公開的同意之下進行的」,因此,「運送」鴉片並非走私,「不應得到這種汙名」。[17](PP54-55)在鴉片利益集團看來,不僅英國鴉片販子不是走私犯,甚至中國鴉片販子的走私罪名也是很輕微的。
面對英國公眾對鴉片貿易日益高漲的譴責,鴉片利益集團找到的另一塊擋箭牌,就是長期代表英國政府控制著殖民政府的東印度公司從鴉片貿易中也攫取了巨大利益。的確,東印度公司雖從1799年起禁止其船隻攜帶鴉片到廣州,但它作為英國在印度殖民地的代理人,卻控制著鴉片的大部分來源,並對當時印度一些自由邦的鴉片徵收大量過境稅。為了使這一來源穩定並擴大,東印度公司將自己的觸角伸到了鴉片生產的環節。它向印度農民提供種子和貸款,對鴉片生產與銷售實行壟斷。根據需要,東印度公司還強迫印度農民種植罌粟,再將低價從農民手裡收來的鴉片高價拍賣,獲取暴利。東印度公司通過投資和拍賣鴉片可獲得超過其投資一倍的利潤,是印度煙農收入的3倍。(1)
英印政府從鴉片貿易得到的收入,已有多種統計。鴉片戰爭前夕廣州報紙披露的數字是,英印政府從鴉片專賣獲得的利益,是每年8459425盧比,或是981293英鎊。[20]印度學者譚中的統計顯示,從1801到1840年,孟加拉殖民政府從鴉片得到的財政收入為366161809盧比,[21](P88)將近1.5億西班牙元,這個數字還可以折合成1億兩有餘的白銀。其中,在鴉片貿易急劇膨脹的1830年代,該政府平均每年570多萬元的收入來自鴉片貿易。除此之外,東印度公司的茶葉貿易也與鴉片貿易密不可分。它在1834年前,通過出售期票換取鴉片販子手中的白銀,再購買茶葉等運回英國。1834年之後,它在廣州的「財務委員會」則向鴉片貿易投資。所以說,這個公司實際上是鴉片利益集團最為核心的力量之一。
不斷地將它與鴉片貿易的密切聯繫告訴公眾,是英國鴉片商說服英國政府支援他們的一種頗有效率的方法。在英商的輿論工具和其他出版物中,對這方面情況的論述隨處可見,因為這是來華鴉片販子從事鴉片貿易的一種「理由」。故在1839年,當孟加拉英印政府中有人建議,為了道德原則而放棄鴉片生產時,《廣州紀事報》立即憤慨地予以長篇抨擊,指責「一群虛偽的政治道德家,以任何國家政府都不曾依據的理由為基礎,強烈要求放棄(鴉片)生產。……世界上有哪個政府會在一種錯誤地理解、錯誤地解釋的道德的基礎上,曾經放棄,或將會放棄一種對國家的開支必不可少的財源?」(2)
這段文字表露了鴉片貿易辯護者的內心世界。作者的邏輯很簡單:不要談什麼道德,只要看利益,沒有一個國家按照道德原則確定自己的政策,英國人如果基於道德原因而放棄鴉片生產,將是愚蠢的。同樣,要他們放棄鴉片貿易,也是基於「錯誤的道德基礎」上的主張。
四
關於鴉片貿易的辯論,在遠離廣州數萬里之遙的倫敦也同樣進行。隨著鴉片問題的日趨擴大,英美社會那些懷有道德心和正義感的人士,也日漸關注這一問題。當時廣州的報紙報導說,「在英國和美國,反對鴉片的宣傳鼓動業已興起,這兩個國家都出版了大量反對這一貿易和吸食行為的出版物,人們還出獎金徵集反對鴉片的最好論文。」[22]在英國的鴉片利益集團和具有道德感的反鴉片團體之間,也很快出現了關於鴉片貿易問題的論戰。
關於在英國發生的鴉片問題的爭論,這裡無法進行詳細論述,僅對可以代表反鴉片力量的地爾窪的《對華鴉片貿易罪案》和為鴉片利益辯護的撒母耳·沃倫的《鴉片問題》的論點分別作些介紹。
地爾窪(AlgernonSydneyThelwall)是英國的一名傳教士。他的名字在鴉片戰爭時期的中國並不陌生,因為他作為英國反鴉片人士的代表,出版了著名的《對華鴉片貿易罪案》(TheInquinitiesoftheOpiumTradewithChina)。魏源的《海國圖志》和其他中國出版物提到過這本書,書名譯為《鴉片論》。這本長達178頁的小冊子內容豐富,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將與鴉片貿易有關的資料加以整理,主要有:各家對鴉片毒性的論述;英國的鴉片生產和對華鴉片輸出情況;對華鴉片貿易方式;中國政府對鴉片貿易以及對英人的看法。在將這些材料系統地加以整理後,地爾窪要求英國公眾作為「陪審團」,對鴉片問題進行裁決。他認為英國人民的裁決將會證明他的觀點:「作為興奮劑或奢侈品吸食的鴉片,是一種使嗜好者的心靈、身體和財產走向毀滅的毒藥……這種毒藥被我們在東印度的同胞走私到中國,直接地、系統性地違犯並挑釁人類和上帝的法律,並證明中國政府將我們從愜意的、與其巨大的人口進行無限制的商業交往中排斥出去的行為是正當的……中國政府和人民對我們複雜的仇恨、猜疑和蔑視,對待我們蓄意的傲慢和侮辱,都是合理的。」[23](PP129-131)地爾窪要求英國公眾認真思考這些事實,並起來「抗議或阻止這種大規模的謀殺行徑」,「從現在開始,如果你不抗議這種罪行———如果你不竭盡努力阻止他們———你就以自己的方式成了他們的夥伴,並(因你無心的默許)成為你的同胞緘默的同謀。」[23](P133)
這本小冊子的第二部分是地爾窪關於鴉片貿易的進一步評論。他認為英國人從事的這種集體犯罪,玷污了英國作為一個基督教國家的榮譽和尊嚴,而中國禁煙政策對於英國這樣的基督教國家來說是一種嚴重考驗。[23](PP140-143)他再次重申,在華英人所控訴的他們在中國所受的種種「冤情」是鴉片貿易的後果這一觀點。[23](P139)地爾窪認為鴉片貿易表明還有更為值得深思的東西。對鴉片貿易這一罪行的反省「引導我們去考察我們對待印度人和中國人的整個行為」,進而思考英國人在東方犯下的「每一種罪行」;[23](PP148-153)英國人在鴉片貿易的狂熱中表現出來的「犧牲一切去滿足貪欲」的精神特質,既使他們在將近200年的時間裡未能成功地與中國建立友好關係,也使他們陷入到瘋狂進行鴉片走私的道德低谷,而「鴉片貿易的罪行在與中國人交往的過程中被當作我們的行為與性格的樣本」,這是英國人在對華交往中所遇困難的原因所在。[23](PP153-158)應該說,地爾窪揭示了英國鴉片商那種「犧牲一切去滿足貪欲」的特點,的確在較深的層次上挖掘了鴉片問題的本質。
作為一名神職人員,地爾窪的言論可以說代表了基督徒的道德和良心,理應得到尊重。他的呼籲在英國社會也得到了熱烈回應,一時間湧現了大批的地爾窪擁護者。在1839-1840年,大量討論鴉片貿易是非的小冊子問世。以《對華鴉片罪案》為開端,在英國形成了頗具規模的關於鴉片問題的討論,也在一定範圍內形成了聲討鴉片貿易的社會氣氛。1840年2月13日,在英國政府加緊策劃侵華戰爭之際,倫敦的一批反鴉片人士成立了一個反鴉片協會。該協會在成立會議上通過了幾項決議,包括:「英國商人對華鴉片貿易侵犯了中華帝國的法律,為此目的在英屬印度公開進行的鴉片種植損害了英國的聲譽,對基督教的品格造成傷害」;同時,從商業的角度來看它也是非常有害的,它干擾了英中之間的合法貿易,使這一貿易陷入危險;為此,應立即採取措施,在英國發起各種形式的反鴉片運動。[24]
但是,鴉片利益集團也不乏支持者,這些出版物中也包括為鴉片貿易辯護的作品,他們與反鴉片人士之間的交鋒,構成了鴉片戰爭前夕英國社會一場道德與利益之間的論戰。
在反對地爾窪觀點的人士中,撒母耳·沃倫(SamuelWarren)是比較突出的一位。他的《鴉片問題》(TheOpiumQuestion)也是具有一定影響的小冊子。這本小冊子作於1839年底,在次年1月又進行了一些補充。它的主旨,是論證英國政府必須為義律繳給林則徐的2萬多箱鴉片承擔賠償或索賠的責任。這就不可避免地涉及到鴉片貿易的性質及評價的問題。由於站在鴉片利益集團的立場上,沃倫在談到地爾窪的書時說:「它對這一問題似乎確實採取了一種狹窄的、片面的觀點;完全忽略了一些重要的事實和由此可以產生的推論,而這本來是他和英國公眾都應明確予以關注的。」[25](P62)
沃倫認為地爾窪和反鴉片的英國公眾忽略了一些「重要事實」。首先,中國政府和道光帝反對鴉片貿易,是為了中國的財政考慮,而不是為了道德問題。[25](P64)他引用了大量上諭和奏摺,來證明白銀問題才是禁煙的真正原因,而這又是不懂「政治經濟學」的結果。[25](PP72-73)其次,英國鴉片商人並非「走私者」。就像前面提到過的《廣州紀事報》的觀點一樣,沃倫認為「走私者」的定義不符合那些「最為傑出的英國商人———他們的名字在大不列顛、在印度,簡言之,在世界上每一個知道商業精神、榮譽和創新精神的地方都會受到尊重」。[25](PP77-78)他認為英商的行為都是在中國政府瞭解的情況下進行的。再次,鴉片不應僅僅被看作毒品,相反,「鴉片擁有最為不可估量的藥用品性」。而且它對中國人的毒害並非特別嚴重。在他看來,「我們在三億五千萬中國人中銷售的2、3萬箱鴉片,所產生的身體痛苦,決不會比在我們這個道德高尚的、幸福的國家公開地、不受指責地銷售的烈性酒所產生的痛苦多。」[25](P85)第四,對於地爾窪和其他人對英印政府策劃和管理的英屬印度的鴉片生產所產生惡果的抨擊,沃倫也進行了否認。[25](PP87-91)從這些方面來看,《鴉片問題》是一本全面反駁地爾窪的《對華鴉片貿易罪案》的作品,也比較集中地反映了鴉片利益集團對於鴉片生產和鴉片貿易的辯護。
無論在廣州還是倫敦,這都是一場沒有結果的辯論。即是說,良心和道德並沒有從實質上影響鴉片貿易。就在英美反鴉片勢力起而抗爭之時,對華鴉片輸出仍在急劇增長之中。這個事實說明,傳教士們引為自豪的基督教道德,在鴉片利益面前是蒼白無力的,巨額利潤的誘惑使鴉片販子克服了對上帝的敬畏。《廣州紀事報》的一位作者厚顏地寫道:「在商業上正確的東西在道德上就不會錯:這是倫敦的一位商人領袖最近確立的基本準則」,(1)集中表達了鴉片販子的價值觀。在這場道德與利益的較量中,後者明顯占了上風。當英國炮艦在中國海岸挑起鴉片戰爭後,甚至一向譴責鴉片貿易的英美傳教士也放下他們一度認為至關重要的這場爭論,而將其輿論的矛頭對準他們原本認為較有道德的清政府。不過,儘管如此,在1830年代發生的這場道德與利益之爭仍然有其意義。它使肆無忌憚的鴉片貿易受到道德原則的鞭笞,使其骯髒的面目暴露在英美民眾的視野之中。在鴉片戰爭的硝煙散盡之後,英國正義輿論繼續對鴉片貿易進行撻伐。而來華基督教傳教士的反鴉片行動,在晚清時期迄未中斷,並在19世紀末匯為頗具規模的社會運動,對煙毒氾濫的中國社會形成值得重視的影響。」
註解:
[18]Veritas,TotheEditoroftheCantonRegister[N].TheCantonRegister,August2nd,1831.
[19]OpiumTrade[N].TheCantonRegister,August2nd,1831.
[20]OpiumMonopoly[N].TheCantonRegister,December3rd,1839.
[21]TanChung,ChinaandtheBraveNewWorld,AStudyoftheOriginsoftheOpiumWar(1840-42)[M].Durham,NorthCarolina:CarolinaAcademicPress,1978.
[22]TheOpiumTrade[N].TheCantonPress,January18th,1840.
[23]A.S.Thewall,TheInquinitiesoftheOpiumTradewithChina[M].Wm.H.Allen&Co.,1839.
[24]Opium[N].TheCantonRegister,June9th,1840.
[25]SamuelWarren,TheOpiumQuestion[M].London:JamesRidgway,1840.
(知史討論中的文章來源:
吳義雄:《基督教道德與商業利益的較量——1830年代來華傳教士與英商關於鴉片貿易的辯論》,《明清海防研究》第一輯,網址:http://www.ypzz.cn/f/news-xs?p=8ec18e35918845798b31412fc6ca90bc-c0927d419d9844c5b32924b4856f9887)
#知史 #長知史 #歷史 #中國歷史 #鴉片戰爭 #林維喜案 #林維喜 #林則徐 #禁煙 #禁毒 #日誌 #知史討論
同時也有6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220的網紅阿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刺客教條 』遊戲劇情主要圍繞兩個敵對的古老秘密組織, 分別是刺客及聖殿騎士團,並間接牽連一個被太陽閃焰摧毀的古代史前文明。 遊戲背景設於主角戴斯蒙邁爾斯是一個具有數個頂尖刺客血統的酒保, 自幼接受現代刺客訓練但選擇離開家園尋求自由, 終被現代聖殿騎士團跨國製藥公司綁架。 迫使戴斯蒙使用基因記憶追...
英印 戰爭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鴉片戰爭日誌 林維喜案事件簿
時間:1839年4月16日
地點:廣東省城
人物:義律、奧克蘭勳爵
事件:
美國、荷蘭等船隻向林則徐遞稟表示以後永遠不販鴉片(註1)。
義律卻從中破壞,繳煙途中運走鴉片,又以各種理由拖延繳煙時間。他在遞呈給林則徐的稟帖中藉口地方較遠,需要寬限,並推脫已向本國政府報告。林則徐雖然認為『核其稟詞,尚屬恭順(註2)』,但還是堅持必須具結。於是,義律公然以『英國人船無奈,只得回國(註3)』的威脅態度進行抗拒,並透露出將以武力進侵的兇惡意圖;當時,林則徐尚未弄清義律的意圖,仍然認為義律是『心切遲疑,尚非敢違法度(註4)』。
同日,義律致信英國駐印度總督奧克蘭勳爵(George Eden,1st Earl of Auckland,1784-1849,55歲),請他派盡可能多的兵船到中國示威(註5)。
註解
註1:林則徐全集編輯委員會編:《林則徐全集:第五冊文錄卷》(福建:海峽文藝出版社,2002年),頁156-157 / 2442-2443。
註2:林則徐全集編輯委員會編:《林則徐全集:第三冊奏折卷》(福建:海峽文藝出版社,2002年),頁144 / 1268。
註3:林則徐全集編輯委員會編:《林則徐全集:第五冊文錄卷》(福建:海峽文藝出版社,2002年),頁157 / 2443。
註4:林則徐全集編輯委員會編:《林則徐全集:第三冊奏折卷》(福建:海峽文藝出版社,2002年),頁144 / 1268。
註5:胡濱譯,《英國檔案有關鴉片戰爭資料選譯》(上冊)(北京:中華書局,1993),頁411。
(本文由『國史教育中心(香港)』授權『知史』發佈,特此鳴謝。)
中心簡介:
國史教育中心(香港)(https://www.cnhe-hk.org/)是民間慈善團體,冀望本『香港心、中國情、世界觀』理念,凝聚社會各界共識,向年青一代、老師及公眾人士,傳承中華文化精萃。
#知史討論
「英國對華鴉片貿易已經作為極骯髒的一頁載入歷史。在今天看來,這種貿易的不道德是無可爭議的。在鴉片戰爭發生前的1830年代,來華基督教傳教士以及一些具有正義感的英美商人,也從基督教的道德原則出發,對鴉片貿易不斷進行了譴責。但從事這種貿易的鴉片販子,特別是來華英國商人,則利用各種輿論工具極力為自己辯護。這樣,在廣州、倫敦、甚至在英屬印度,就形成了關於鴉片貿易的辯論,在鴉片戰爭正式爆發前後達到高潮,在當時產生了廣泛的社會影響。
在來華西方人士中,鴉片貿易也引起了激烈爭論。站出來在媒體上對鴉片貿易進行譴責的,主要是當時在廣州和澳門一帶活動的基督教傳教士。在廣州的外國商行中,美國的奧立芬商行 (Oliphant&Co.) 是鴉片貿易的著名批評者。這個商行不僅自身拒絕從事鴉片貿易,而且長期呼籲其他商人放棄這一傷天害理的生意。基廷 (Arthur S.Keating) 則是英國商人中僅有的公開批評鴉片貿易的人。
但當時大多數來華貿易的英美商人都從事鴉片貿易。他們發現這「比其他同樣安全的生財之道遠為有利可圖」,[1]故競相加入輸入鴉片的行列。正如《廣州週報》上的一篇文章所指出的:「我們相信,所有 (外國) 商人,或多或少都從事鴉片貿易,或是為他們自己,或是為他們的合作夥伴。」[2]1839年林則徐在廣州厲行禁煙,所收繳的2萬餘箱鴉片,分別屬於55家英、美和印度巴斯人商行或商人。這個數字還未包括所有的鴉片販子,可見來華外商從事鴉片貿易的普遍性。正因為來華英美商人普遍參與鴉片貿易,他們自然成為這一不名譽的行業的積極辯護者。同時,在英國和印度形成的鴉片利益集團,也在倫敦和加爾各答、孟買等地製造為鴉片貿易辯護的輿論。
鴉片貿易的批評者首先關注的是這一貿易的道德問題。
1838年孟加拉《印度之友報》的一位作者指出了一個令人難堪的「矛盾」:「與鴉片貿易有關的所有情況都如此奇怪,而且與我們的信念不相一致。我們看到,在一方面,文明的、受到啟示的不列顛基督徒政府,為了麻醉中華帝國這一公開目的,在東方繃緊了每一根神經增加印度的鴉片生產。在另一方面,我們看到半文明的中國政府竭盡全力拒斥這種物品,從中不難看到其社會性的和政治上的美德與勇氣。」 (1) 這位作者表達的是一般公眾對鴉片貿易的看法,應該說這種看法來自基督教社會的道德準則。
更早從道德的層面對鴉片貿易進行討論的是美國傳教士在廣州發行的《中國叢報》月刊。1837年11月,該刊刊登了在印度的基督教傳教士斯圖爾特 (J.C.Stewart) 所寫的小冊子《論對華鴉片貿易》。斯圖爾特聲明,他寫作的目的,「是希望引起人們對於這一貿易是否符合道德的疑問」。他通過鴉片對人體的危害、鴉片貿易違反基督教倫理的論述,譴責了這一愈益擴大的走私貿易。[3](PP297-305)之後,聲名狼藉的英國鴉片販子因義士 (James Innes) 在該刊12月號以「一位讀者」的名義發表文章,為鴉片貿易進行辯護。接著,1838年1月號的《中國叢報》又發表了另一位反對鴉片貿易的英國人基廷以「另一位讀者」的名義發表的反駁文章。這兩個「讀者」以《中國叢報》為陣地,在1838年又分別發表了兩篇文章闡述各自的觀點,從而形成了一次關於鴉片問題的論戰。
在這些文章中,因義士反復強調的是,「食用鴉片在本質上是清白無辜的」;[4](P526)中國之所以出現鴉片問題,是因為鴉片被「過量使用」。而基廷的幾篇文章主要論述鴉片貿易違背了基督教道德原則,在中國造成了罪孽。針對因義士等強調鴉片無害的論調,基廷反駁說,設想「中國的平底船,將像砒霜這樣無害的物品,作為一種外國情調的時髦奢侈品運進英格蘭」,這種「奢侈品」在英國流行起來,成千上萬人趨之若騖,終因它造成的惡果而遭禁止。再設想中國的平底船對抗英國的禁令,在靠近海岸的聖喬治水道停泊,並繼續不斷地將砒霜運進泰晤士河口;在此情況下,「每年的消費量都在上漲」。鴉片利益的辯護者們對這一設想怎麼看呢?[5](P409)因義士看來拒絕回答這一問題,沒有在他的後續文章裡作出像樣的回應。針對因義士強調的鴉片在中國如同酒在西方世界一樣的觀點,基廷反駁說,難道「因為西方世界的人民用酒來毒害自己,他們用鴉片來毒害中國人就是正確和適當的」嗎?[5](P410)
《中國叢報》從1837年到1840年還發表了多篇反對鴉片的論文。在這些文章中,該刊編者、美國傳教士裨治文撰寫的《對華鴉片貿易史》、《論當前鴉片貿易危機》等,都是當時很有分量的譴責鴉片貿易的文章。在1839年發表的《論當前鴉片貿易危機》一文中,裨治文呼籲,要「首先討論重大的道德問題」。他強調,造成鴉片危機的首要原因是英印政府「低下的道德狀態」,而且「孟加拉 (英人) 的道德水準也就是其祖國 (即英國———引者) 的道德水準」;鴉片貿易使英國這樣一個「主要基督教國家」,處於「與她的責任和榮譽不相稱的地位」,而中國的「異教徒政府在反抗由一個基督徒民族施加的道德淪喪的誘惑時所表現出來的原則性力量」,則必將「發揮它的作用」。他認為鴉片利益集團將鴉片氾濫的原因歸結為中國官吏的貪污腐敗也是不能成立的,要看到幾十年來中國畢竟一直是實行禁煙政策的。裨治文還指出,長期以來西方人抱怨的中國人排外、自大觀念和苛刻的對外政策,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販賣鴉片使西方人在中國自毀形象,「在中國人的眼裡我們的品性低下……西方政府在此地推動的事業被認為是降低而不是提高了外國人的道德形象……由於我們的愚蠢和輕忽,我們的民族特性跌落到塵埃之中。」他認為要改變這一切,西方人在中國就必須按「真正高貴的和基督教的準則」行事,放棄鴉片貿易。[6](PP2-8)這篇文章從道德角度闡述鴉片貿易之危害,集中反映了西方以基督教道德為基礎的反鴉片觀念,在當時引起很大反響。」
註腳:
[1]Opium Trade with China[N].The Canton Register,March1st,1836.
[2]編者評論[N].The Canton Press,August25th,1838.
[3]J.C.Stewart,Remarks on the opium trade with China[J].The Chinese Repository,vol.5.
[4]James Innes,Remarks on the opium trade[J].The Chinese Repository,vol.5.
[5]A.S.Keating,Remarks on the opium trade[J].The Chinese Repository,vol.5.
[6]E.C.Bridgman,Remarks on the present crisis in the opium traffic[J].The Chinese Repository,vol.8.
(知史討論中的文章來源:
吳義雄:《基督教道德與商業利益的較量——1830年代來華傳教士與英商關於鴉片貿易的辯論》,《明清海防研究》第一輯,網址: http://www.ypzz.cn/f/news-xs?p=8ec18e35918845798b31412fc6ca90bc-c0927d419d9844c5b32924b4856f9887)
#知史 #長知史 #歷史 #中國歷史 #鴉片戰爭 #林維喜案 #林維喜 #林則徐 #禁煙 #禁毒 #日誌 #知史討論
英印 戰爭 在 歷史哥澄清唬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澄清唬爆米花教室-戰場科技改變下的曲美辛古大屠殺】 #福編
福編曾經說過,雄霸十餘世紀的吐蕃人,在十七世紀高原進入火器時代後,就開始被裝備鳥槍與輕炮的蒙古人完虐,
事實上,獨特的高原氣候,讓藏人耐力遠超過其他民族,於是在冷兵器時代成為周邊敬畏的可怕民族,卻也讓西藏相對封閉,在工業時代因技術認知落後開始各種「杯具」。
====英國侵藏之始
英國在十九世紀中葉,為了「保護印度」免於沙俄染指的戰略考量,開始對英屬印度周邊展開新一輪的探勘與佔領。1880年多數今日巴基斯坦區域與尼泊爾、不丹、錫金都已成為英國領土或保護國,1884年開始將目標指向西藏。
藏軍雖然在十七世紀蒙古人入侵時還缺乏火器,但在十九世紀時,也已普遍裝備火繩槍(不過,這顯示西藏火器落後約200年,當時西方已從火繩槍經過遂發槍、線膛槍、後膛槍與子彈)。1888年發生隆吐山戰役,藏人第一次見識到英軍使用的後膛裝彈式步槍(後膛裝彈式步槍國人最熟悉的電影應該是「祖魯戰爭」,裡面英軍每射一發,退殼並再塞一發),也見識到英國的山炮。
1903年,在探險與軍事外交家榮赫鵬(Younghusband)上校力主下,英軍麥當勞(MacDonald)准將率領3000名英印軍自錫金向亞東方向進攻西藏。12月12日,英軍越過則里拉山口,22日就進入帕里鎮,1904年1月4日抵達堆納。英軍進展如此迅速,主要是藏軍經過1888年隆吐山戰役後,體認到英軍火炮強大,不再如以往堅守山口或城鎮。故藏軍將第一線有組織防禦置於堆納-多慶間的山谷,寄望英軍若要推進越過開闊山谷地時可以射擊。但英軍也不是省油的燈,緩步躍進並進行敵火下作業(每一次跑步前進距離不長即快速俯臥並挖掘簡易工事),
漸漸地英軍以三面逼近藏軍陣地。此時錫金國王勸藏軍指揮拉丁談判,3月31日,榮赫鵬便與拉丁見面,榮赫鵬表示為求談判誠意,建議雙方先降低武備,「既然要議和,為表示誠意,我們先將子彈退出槍膛,也要求你們下令將火槍的點火繩熄滅!」然後英軍全線均先將步槍退出一顆子彈。對藏軍而言,似乎英軍槍膛已空,於是藏軍先熄掉火繩。但事實上英軍早已改用彈匣式後拉旋轉槍栓步槍,退掉子彈,但把槍栓推回時又上膛了1顆子彈。
※1888年 Lee–Metford步槍開始在英軍服役,因彈匣式後拉旋轉槍栓步槍射速更快,於是英軍開始快速更換,到1895年更全球更換為更成熟版本的Lee-Enfield步槍。亦即隆吐山之役後用不了多久,英印軍就改用彈匣式後拉旋轉槍栓步槍
很快談判就破裂了,因為榮赫鵬的談判要求就是要藏軍繳械,藏軍自然拒絕。榮赫鵬表示將訴諸武力,藏軍仍然拒絕,但就在藏軍準備開始點火繩備戰時,英軍立馬開火,訝異的藏軍立刻死傷慘重,幾分鐘之內,藏軍就有523人陣亡,300餘人受傷。(在改成後膛裝彈槍之前,為方便裝藥裝彈,步兵操演很少臥倒 ) 少數倖免於難的藏軍,面對衝刺而上的英印軍且毋需,也只能奪路而逃。於是藏軍的第一道防線就這樣在幾分鐘之內被碾平。
=======尾聲
1903-04英國侵藏戰爭對西藏心理層面影響巨大,藏人懾於英國科技先進武力強大,心態從而由抗英轉為與英國妥協,故1912辛亥革命爆發,駐藏清軍一內鬨,英國進軍併吞藏南時,西藏噶廈政府選擇與英國合作。只是西姆拉會議後沒到1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英國放棄繼續干預西藏,也不再挑戰中國中央政府的西藏主權(當時所有世界地圖,沒有把西藏列為獨立國家的,但專門探討中國內政的歐美地圖,會把西藏列為割據政權之一)。
******************結語
藏軍對科技變化認知的不足,導致曲美辛古的慘劇。藏軍處於高原,認知落後尚情有可原,去年也有類似慘劇,一樣在高原之上,用上世紀90年代戰術的亞美尼亞軍隊,在土耳其製無人攻擊機大規模使用後慘敗投降。
在台灣有這麼一群人,不知是無知還是故意,不知軍事大國均已裝備GPS導引炮彈,不知中共是攻擊無人機生產大戶,不知有精準度10公尺內的長程火箭,不知中共已有大量的戰鬥機、攻擊機、航空母艦、直升機母艦、空降裝甲車...,然後整天「支那賤畜」滿口叫,對所有陸製產品極盡抹黑與刁難,還把尋求和平友善對話的人打成賣台份子,幫中共鷹派團結大陸內部意志,幫鄉親鄰居找麻煩增風險。
還幻想著有那麼一天,解放軍會搭著1944年式的登陸艇,等你好整以暇的拿機槍掃射。這些人到底是無知、無良還是無恥?
**************附錄:敵火下作業
單兵:報告班長,請班長以火力掩護我,完成敵火下作業。
班長:好!我以火力掩護你。
單兵:請鄰兵以火力掩護我。鄰兵:好,我以火力掩護你。
單兵:拔草測風向,將槍置於上風一臂可及之處,以左推右拉方式取出土工器,向左側翻身,先挖右側土,以魚鱗方式挖土,由前往後挖,由後往前送,堆成胸牆土,翻身入坑入再挖另側土,由前往後挖,由後往前送,挖畢。翻身入坑內,以小圓鍬背面將土拍實,以左拉右推方式收回土工器具。取槍試瞄,必要時,修改工事,清掃射界,復瞄。開保險,好,報告班長,單兵已完成敵火下作業,待命射擊。
英印 戰爭 在 阿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刺客教條 』遊戲劇情主要圍繞兩個敵對的古老秘密組織,
分別是刺客及聖殿騎士團,並間接牽連一個被太陽閃焰摧毀的古代史前文明。
遊戲背景設於主角戴斯蒙邁爾斯是一個具有數個頂尖刺客血統的酒保,
自幼接受現代刺客訓練但選擇離開家園尋求自由,
終被現代聖殿騎士團跨國製藥公司綁架。
迫使戴斯蒙使用基因記憶追溯機器進入刺客祖先記憶,
進而獲取該史前文明的遺物『 伊甸碎片 』的所在地點。
伊甸碎片擁有龐大的力量,能控制人類心智及做出多種超自然效果。
戴斯蒙在一名臥底刺客協助下逃走並加入現代刺客組織,
轉而使用刺客一方的繼續尋找其他碎片,
也因長期進入祖先記憶而觸發了『 出血效應 』,擁有了刺客祖先的技能。
戴斯蒙體驗了三名刺客祖先的記憶,分別是阿泰爾伊本拉哈德、
一名在第三次十字軍東征期間違背了三大刺客教條並試圖贖罪的刺客;
埃齊奧奧迪托雷,在文藝復興時期並因家人被捲進政治陰謀而作出復仇的
義大利刺客;拉頓哈給頓,在美國獨立戰爭期間為保護族人的英印混血刺客。
在經歷過一連串事件之後,戴斯蒙獲悉預言真正意涵摧毀史前文明災難將會重演,
其記憶將成為解救世界的關鍵。
在探索的過程中,戴斯蒙常被三個古代文明的統治者以全息影像的方式協助,
分別是朱比特、密涅瓦、以及朱諾。
在戴斯蒙為保護地球犧牲後,以雲端運算保存了其基因,
同時雇用了研究員透過繼續搜尋其祖先記憶,當中一人是活躍於海盜黃金時代、
拉頓哈給頓祖父之刺客祖先愛德華肯威。
三代以後故事時間軸三代的故事時間軸,在叛變以及大革命出來之後,
我們可以知道,其實其時間軸是叛變為優先,
再來才是三代和自由使命以及大革命,三個故事時間軸都是於叛變之後;
而四代黑旗,由其時代以及出現人物可知,是在叛變之前。
小額贊助阿甫 DONATE ►
https://payment.allpay.com.tw/Broadcaster/Donate/183706645D2EC041C191D6AACFE34C5C
FACEBOOK FAN PAGE 粉絲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AFUYANGStudio
TWITCH 遊戲直播頻道 ►
https://www.twitch.tv/amazingyanggg
INSTAGRAM 生活日常 ►
https://www.instagram.com/yangfu1015
英印 戰爭 在 阿甫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刺客教條 』遊戲劇情主要圍繞兩個敵對的古老秘密組織,
分別是刺客及聖殿騎士團,並間接牽連一個被太陽閃焰摧毀的古代史前文明。
遊戲背景設於主角戴斯蒙邁爾斯是一個具有數個頂尖刺客血統的酒保,
自幼接受現代刺客訓練但選擇離開家園尋求自由,
終被現代聖殿騎士團跨國製藥公司綁架。
迫使戴斯蒙使用基因記憶追溯機器進入刺客祖先記憶,
進而獲取該史前文明的遺物『 伊甸碎片 』的所在地點。
伊甸碎片擁有龐大的力量,能控制人類心智及做出多種超自然效果。
戴斯蒙在一名臥底刺客協助下逃走並加入現代刺客組織,
轉而使用刺客一方的繼續尋找其他碎片,
也因長期進入祖先記憶而觸發了『 出血效應 』,擁有了刺客祖先的技能。
戴斯蒙體驗了三名刺客祖先的記憶,分別是阿泰爾伊本拉哈德、
一名在第三次十字軍東征期間違背了三大刺客教條並試圖贖罪的刺客;
埃齊奧奧迪托雷,在文藝復興時期並因家人被捲進政治陰謀而作出復仇的
義大利刺客;拉頓哈給頓,在美國獨立戰爭期間為保護族人的英印混血刺客。
在經歷過一連串事件之後,戴斯蒙獲悉預言真正意涵摧毀史前文明災難將會重演,
其記憶將成為解救世界的關鍵。
在探索的過程中,戴斯蒙常被三個古代文明的統治者以全息影像的方式協助,
分別是朱比特、密涅瓦、以及朱諾。
在戴斯蒙為保護地球犧牲後,以雲端運算保存了其基因,
同時雇用了研究員透過繼續搜尋其祖先記憶,當中一人是活躍於海盜黃金時代、
拉頓哈給頓祖父之刺客祖先愛德華肯威。
三代以後故事時間軸三代的故事時間軸,在叛變以及大革命出來之後,
我們可以知道,其實其時間軸是叛變為優先,
再來才是三代和自由使命以及大革命,三個故事時間軸都是於叛變之後;
而四代黑旗,由其時代以及出現人物可知,是在叛變之前。
小額贊助阿甫 DONATE ►
https://payment.allpay.com.tw/Broadcaster/Donate/183706645D2EC041C191D6AACFE34C5C
FACEBOOK FAN PAGE 粉絲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AFUYANGStudio
TWITCH 遊戲直播頻道 ►
https://www.twitch.tv/amazingyanggg
INSTAGRAM 生活日常 ►
https://www.instagram.com/yangfu1015
英印 戰爭 在 阿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刺客教條 』遊戲劇情主要圍繞兩個敵對的古老秘密組織,
分別是刺客及聖殿騎士團,並間接牽連一個被太陽閃焰摧毀的古代史前文明。
遊戲背景設於主角戴斯蒙邁爾斯是一個具有數個頂尖刺客血統的酒保,
自幼接受現代刺客訓練但選擇離開家園尋求自由,
終被現代聖殿騎士團跨國製藥公司綁架。
迫使戴斯蒙使用基因記憶追溯機器進入刺客祖先記憶,
進而獲取該史前文明的遺物『 伊甸碎片 』的所在地點。
伊甸碎片擁有龐大的力量,能控制人類心智及做出多種超自然效果。
戴斯蒙在一名臥底刺客協助下逃走並加入現代刺客組織,
轉而使用刺客一方的繼續尋找其他碎片,
也因長期進入祖先記憶而觸發了『 出血效應 』,擁有了刺客祖先的技能。
戴斯蒙體驗了三名刺客祖先的記憶,分別是阿泰爾伊本拉哈德、
一名在第三次十字軍東征期間違背了三大刺客教條並試圖贖罪的刺客;
埃齊奧奧迪托雷,在文藝復興時期並因家人被捲進政治陰謀而作出復仇的
義大利刺客;拉頓哈給頓,在美國獨立戰爭期間為保護族人的英印混血刺客。
在經歷過一連串事件之後,戴斯蒙獲悉預言真正意涵摧毀史前文明災難將會重演,
其記憶將成為解救世界的關鍵。
在探索的過程中,戴斯蒙常被三個古代文明的統治者以全息影像的方式協助,
分別是朱比特、密涅瓦、以及朱諾。
在戴斯蒙為保護地球犧牲後,以雲端運算保存了其基因,
同時雇用了研究員透過繼續搜尋其祖先記憶,當中一人是活躍於海盜黃金時代、
拉頓哈給頓祖父之刺客祖先愛德華肯威。
三代以後故事時間軸三代的故事時間軸,在叛變以及大革命出來之後,
我們可以知道,其實其時間軸是叛變為優先,
再來才是三代和自由使命以及大革命,三個故事時間軸都是於叛變之後;
而四代黑旗,由其時代以及出現人物可知,是在叛變之前。
小額贊助阿甫 DONATE ►
https://payment.allpay.com.tw/Broadcaster/Donate/183706645D2EC041C191D6AACFE34C5C
FACEBOOK FAN PAGE 粉絲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AFUYANGStudio
TWITCH 遊戲直播頻道 ►
https://www.twitch.tv/amazingyanggg
INSTAGRAM 生活日常 ►
https://www.instagram.com/yangfu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