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過日考察系列:從北捷環狀線看黃線會遇到的問題】
圖文:李雨蓁 Lí Ú-chin
最近有許多時間都在台北,因此有時間多看看台北的公共建設,今天我們就來介紹台北捷運最新的一條路線:環狀線第一階段。這條路線為中運量捷運,設計規格和我們高雄捷運黃線相近,因此有些問題也可以作為未來黃線的借鏡。
👉車廂與機電系統
首先在車輛方面,雖然同樣是中運量無人駕駛系統,但環狀線的日立軌道義大利(原Ansaldo)列車,搭乘起來比文湖線的馬特拉或龐巴迪列車都寬敞舒服,雖然寬度2.65公尺,比高運量捷運少了45~55公分,也只比文湖線列車寬了10公分左右,但並不會像文湖線有坐下來快碰到對面的腳之侷促感,四個車箱也都互相連通,鋼輪鋼軌的搖晃程度也小於膠輪系統,整體搭乘體感不錯。
高捷黃線同樣是中運量、無人駕駛、鋼輪鋼軌系統,長度大約等於環狀線日立軌道列車的三節,載客數略少在500人左右,已能滿足目前的設計運量需求,未來的搭乘體驗應該較類似於環狀線。而環狀線列車和台灣車輛合作之類似模式,應該也能運用在未來黃線上,要求拉高列車自製比例,扶植國內軌道產業。
👉高架或地下
環狀線一階共有14站,除了大坪林站以外,均是高架車站。但由於環狀線不在北捷早期計劃路網內,而需遷就道路線型,還有跟64號快速道路並行部分,因此路線高低起伏,變化較大。
環狀線從興建到完工,周邊居民也曾質疑高架橋的景觀與噪音等問題。環狀線行經部分路段狹窄,採用疊式軌道興建,但最近處靠近民宅僅有約6公尺。而在最高的車站部分離地有31公尺,約十層樓高,對地面採光遮蔽性較大。而由於幾乎全線都是隔音牆,甚至有3/4罩式隔音牆,也使得列車行駛時基本上看不到什麼風景。
雖然環狀線靠近民宅處均有隔音牆,但剛通車時,沿線民生路社區噪音測量可達85分貝,引發居民抗議。在加裝自動潤滑設備、吸音板、拋光軌道與切削整圓車輪後,噪音值下降到71.3分貝至76.9分貝,平均73.3分貝,但也讓列車降速而造成營運耗時增加。整體而言仍對居住品質有較大衝擊,大於路面輕軌或地下捷運。
環狀線採取高架興建,主要還是基於經費考量和施工難度,然而,後續南北環段就改採地下興建,北環段人口密度還相對較低。這也讓列車在環狀線上必須陡升陡降,而在新北產業園區站後轉為地下的這段,也因接續口工程抵觸周邊道路,並可能引起較大震動,而導致周邊工業區業主的抗議。
為減低對都市景觀的衝擊,新北市府邀請艾曼紐.莫侯建築師設計,將全線梁柱、排水管、隔音牆與車廂內外都納入公共藝術範圍,用採用大膽活潑的色彩搭配藝術車廂,打造一條「移動的藝術品」,也讓環狀線看起來較為鮮豔。
👉車站轉乘距離
環狀線的好處,是大量增加轉乘站點,例如高雄環狀輕軌成圓後,就能增加8個站,除非城市真的已經朝環狀發展,否則中短程的聯絡或轉乘,會是環狀線的最大好處。然而北捷環狀線興建較晚,且一階為興建在道路上的高架站體,和原本多為地下之北捷車站,轉乘距離頗長。
以最嚴重的板橋站為例,從板南線或台鐵、高鐵轉乘環狀線,必須從地下2樓爬到地上4樓,步行約需10分鐘。而或許因經費與後續開發考量,環狀線板橋站的大廳開口背對板橋車站,而不是位在車站同側,導致轉乘時還需從天橋繞道另一邊,相當費時。也因此環狀線在板橋等站引進了國內首創的20分鐘內完成站外轉乘,視同同一段票機制來鼓勵民眾使用。
然而,這樣的轉乘距離,還是在通車後被許多民眾反應不便搭乘,或許是環狀線初期運量偏低的另一個因素。
👉運量與財務困境
過去高雄捷運財務問題,常被台北政客如馬英九、毛治國、葉匡時等人嘲笑,甚至表示高雄不應蓋捷運。然而,現在環狀線也遇到類似問題。
環狀線長度約15.4公里,略長於高捷橘線,但造價700億,以比率換算,還高過高捷地下化橘線。通車前,環狀線運量預估10萬人,但在試營運優惠結束後,八月日運量約4.02萬人,大約也僅等於高捷橘線,造成今年預計虧損4億以上,對新北市府造成一定負擔。
當然,環狀線後續路線興建完成後,將長達49公里,運量一定會有所改善。但光是一條環狀線造價就超過3000億,相當於高捷紅橘線加輕軌的總和再多1000億,這樣的鉅額投資,已經出現邊際效益遞減的問題。
👉對高捷黃線的啟示
黃線前一陣子傳出,有審查委員要求五甲段改高架化,但市府立場仍決定以地下化興建。實際從黃線狀況來看,高架化顯然會引起居民更多反彈與後續不確定的政治風險,另外也會面臨線型高低起伏過大,交會站轉乘距離拉遠等等問題。若財務分析在合理範圍內,仍應以地下化興建為優先。
黃線採用類似環狀線列車,機電系統和紅橘線不相容,但機廠設施與軌道養護車輛等方面,是否能具一定共通性,並拉高列車零組件自製比,都可以減少未來營運成本與重置費用。
在列車運行上,因長度較短,且高度自動化,黃線的站體大小與營運人力成本應該都可下降。但不能省的是「#轉乘便利性」這點。在目前設計中,除了三多商圈站設計良好外,其他交會站都要行走250-400公尺,甚至可能站外轉乘。根據運輸學,每增加轉乘負擔,都會嚴重影響搭乘意願。若黃線要能達到運量目標,將轉乘介面與出口位置最佳化,是設計上最應優先調整的!@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1萬的網紅GreatKidsLearni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長度單位換算 四年級數學 (Grade 4 math - Length Conversion) 認識常用的長度單位, 公制單位, 英制單位 公里(Kilometer) km 公尺(Meter) m 公分(Centimeter) cm 毫米(Millimeter) mm 英哩 (Mile) m...
「英制公制長度換算」的推薦目錄:
- 關於英制公制長度換算 在 高雄好過日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英制公制長度換算 在 高雄好過日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英制公制長度換算 在 高雄好過日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英制公制長度換算 在 GreatKidsLearning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英制公制長度換算 在 吋公分換算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YOUTUBE和網紅們 ... 的評價
- 關於英制公制長度換算 在 吋公分換算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YOUTUBE和網紅們 ... 的評價
- 關於英制公制長度換算 在 長度單位換算四年級數學(Grade 4 math - Length Conversion) 的評價
英制公制長度換算 在 高雄好過日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中國已經放棄總統回防高雄了嗎?
#柯韓還在亂扯高雄負債三千億?
文:蕪菁雜誌
圖片: 打馬悍將粉絲團
感謝年代新聞張雅琴主播的仗義直言。
當然新聞片段,時間有限,只能擇要點來談。我們再補充一些吧!
#北高建設的歷史性不對等
台北鐵路地下化,1980年代就動工了,1700多億(而且是1980、1990年代的幣值!)的經費,完完全全是中央政府出錢。高雄鐵路地下化,遲至2009年動工,近一千億的經費,高雄市政府要分攤25%(左營到高雄段)到55%(高雄到鳳山段)!
大台北地區,淡水河、基隆河、大漢溪、新店溪等流域的防洪計劃,早從1960年代就開始,在1990~2000年代達到高峰,一共花掉了1200億以上的經費(again,這很多是1990年代的幣值!)而高雄在國民黨長期執政下,尤其是馬英九時期,中央才補助了32億;民進黨阿扁、小英執政下,補助多一點,達到120億左右。別忘了,高雄市的河川長度和水域面積,是超過台北與新北的總和的!
台北捷運一期路網,是政府整個土建與機電全部蓋好,再以「一元」的象徵性租金,轉移給北捷公司營運。而高雄捷運,則是吳敦義晚期搞了個四不像的BOT案,機電設備要高捷公司自行出資與自負盈虧,光是利息和折舊加起來就令人喘不過氣。北捷的賺錢神話,和高捷的賠錢問題,就是這麼來的。一直到陳菊任內,指派主計專家郝建生去高捷當董事長,高市府買斷機電設備、高捷重整債務,才讓高捷轉虧為盈。說起來,也不過是跟北捷回到同一個起跑線而已。
#中國黨中央政府補助的不正義
馬英九任內,新北市民營的八仙樂園發生塵爆,行政院立刻動用第二預備金幫新北市府善後(當時市長是朱立倫)。高雄的公有石化管線,在吳敦義任內施工不當,致使二十年後發生氣爆;而行政院的反應是袖手旁觀,尤其是江宜樺「不立專法、不編列特別預算、不設立專責機構」的「三不主義」,讓高雄人寒透了心。
直轄市健保費爭議,馬英九為台北郝龍斌編列專案補助344億元,高雄(縣市合併後)卻只拿到59億,是台北的六分之一,其它都要高雄市政府自己想辦法。
更不要說,台北跟高雄(尤其是縣市合併後的高雄),天生條件就不一樣。台北的面積小,一大半更是低度開放的山地;高雄的面積大,是台北加新北的總和還要多出三分之一。而且高雄上到玉山下到台灣海峽,河川長度和水域面積都高過台北與新北的總和,年預算卻還比台北市單獨還少。更何況,高雄是重工業之都,污染防治、交通整治,比起台北那是難上太多。
不是我們愛抱怨,實在是平平是直轄市,台北跟高雄的待遇怎麼差這麼多?以上苛扣的項目,林林總總加起來,再換算成今天的幣值,恐怕是三千億都不止。台北進行現代化的大眾運輸、都市規劃建設,已經四十年以上;高雄卻是近二十年才急起直追。而大高雄合併後,治理的面積與難度,更不是台北這種純粹都市化的首善之都可以相比的。
#陳菊努力下高雄市已出現盈餘
更少有人知道的是,在「大建設時代」進入尾聲的2017、2018兩個年度,陳菊(和代理的許立明)市府都達到了收支兩平的財政目標。能夠在中央補助滿滿的台北市少花錢,這不算功夫;在中央爹不疼娘不愛的氣氛下,一邊做大建設,一邊逐漸把財政調整到兩平,這才是真功夫。
柯文哲很喜歡把「財政紀律」掛在嘴上。但是要比較財政紀律,也要起跑點差不多,才有比較的可能性。事實是,北、高兩市的起跑點,一個在天、一個在地。硬要兩個城市湊起來,用柯文哲式去脈絡的標準,去比「財政紀律」,那個不叫精實廉能,而純粹只不過是「從台北看天下」的傲慢罷了。
柯文哲手上有雄厚的媒體資源,配合他去炒作各種去脈絡化的指控。套一句3Q陳柏惟說過的,柯文哲一句「陳菊負債3000億」,高雄人就解釋得要死,還解釋得不清楚。我說,就算解釋得清楚,也沒辦法透過主流媒體,讓大家聽懂。這社會上,願意花時間花心力去爬梳台灣「南北不均」的制度性不公現象的人,畢竟是少數。而跟著柯文哲的媒體操作起舞的人,還是比較多的。
所幸現在愈來愈多人看破了柯文哲的手腳,更有幸有雅琴姐仗義直言,幫花媽市長講了幾句公道話。
「台灣人不是笨,而是不知道。如果你知道,你就有義務去講。」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盡可能花時間去爬梳這些脈絡,寫給大家看的初衷。
英制公制長度換算 在 高雄好過日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中國已經放棄總統回防高雄了嗎?
#柯韓還在亂扯高雄負債三千億?
文:蕪菁雜誌
圖片: 打馬悍將粉絲團
感謝年代新聞張雅琴主播的仗義直言。
當然新聞片段,時間有限,只能擇要點來談。我們再補充一些吧!
#北高建設的歷史性不對等
台北鐵路地下化,1980年代就動工了,1700多億(而且是1980、1990年代的幣值!)的經費,完完全全是中央政府出錢。高雄鐵路地下化,遲至2009年動工,近一千億的經費,高雄市政府要分攤25%(左營到高雄段)到55%(高雄到鳳山段)!
大台北地區,淡水河、基隆河、大漢溪、新店溪等流域的防洪計劃,早從1960年代就開始,在1990~2000年代達到高峰,一共花掉了1200億以上的經費(again,這很多是1990年代的幣值!)而高雄在國民黨長期執政下,尤其是馬英九時期,中央才補助了32億;民進黨阿扁、小英執政下,補助多一點,達到120億左右。別忘了,高雄市的河川長度和水域面積,是超過台北與新北的總和的!
台北捷運一期路網,是政府整個土建與機電全部蓋好,再以「一元」的象徵性租金,轉移給北捷公司營運。而高雄捷運,則是吳敦義晚期搞了個四不像的BOT案,機電設備要高捷公司自行出資與自負盈虧,光是利息和折舊加起來就令人喘不過氣。北捷的賺錢神話,和高捷的賠錢問題,就是這麼來的。一直到陳菊任內,指派主計專家郝建生去高捷當董事長,高市府買斷機電設備、高捷重整債務,才讓高捷轉虧為盈。說起來,也不過是跟北捷回到同一個起跑線而已。
#中國黨中央政府補助的不正義
馬英九任內,新北市民營的八仙樂園發生塵爆,行政院立刻動用第二預備金幫新北市府善後(當時市長是朱立倫)。高雄的公有石化管線,在吳敦義任內施工不當,致使二十年後發生氣爆;而行政院的反應是袖手旁觀,尤其是江宜樺「不立專法、不編列特別預算、不設立專責機構」的「三不主義」,讓高雄人寒透了心。
直轄市健保費爭議,馬英九為台北郝龍斌編列專案補助344億元,高雄(縣市合併後)卻只拿到59億,是台北的六分之一,其它都要高雄市政府自己想辦法。
更不要說,台北跟高雄(尤其是縣市合併後的高雄),天生條件就不一樣。台北的面積小,一大半更是低度開放的山地;高雄的面積大,是台北加新北的總和還要多出三分之一。而且高雄上到玉山下到台灣海峽,河川長度和水域面積都高過台北與新北的總和,年預算卻還比台北市單獨還少。更何況,高雄是重工業之都,污染防治、交通整治,比起台北那是難上太多。
不是我們愛抱怨,實在是平平是直轄市,台北跟高雄的待遇怎麼差這麼多?以上苛扣的項目,林林總總加起來,再換算成今天的幣值,恐怕是三千億都不止。台北進行現代化的大眾運輸、都市規劃建設,已經四十年以上;高雄卻是近二十年才急起直追。而大高雄合併後,治理的面積與難度,更不是台北這種純粹都市化的首善之都可以相比的。
#陳菊努力下高雄市已出現盈餘
更少有人知道的是,在「大建設時代」進入尾聲的2017、2018兩個年度,陳菊(和代理的許立明)市府都達到了收支兩平的財政目標。能夠在中央補助滿滿的台北市少花錢,這不算功夫;在中央爹不疼娘不愛的氣氛下,一邊做大建設,一邊逐漸把財政調整到兩平,這才是真功夫。
柯文哲很喜歡把「財政紀律」掛在嘴上。但是要比較財政紀律,也要起跑點差不多,才有比較的可能性。事實是,北、高兩市的起跑點,一個在天、一個在地。硬要兩個城市湊起來,用柯文哲式去脈絡的標準,去比「財政紀律」,那個不叫精實廉能,而純粹只不過是「從台北看天下」的傲慢罷了。
柯文哲手上有雄厚的媒體資源,配合他去炒作各種去脈絡化的指控。套一句3Q陳柏惟說過的,柯文哲一句「陳菊負債3000億」,高雄人就解釋得要死,還解釋得不清楚。我說,就算解釋得清楚,也沒辦法透過主流媒體,讓大家聽懂。這社會上,願意花時間花心力去爬梳台灣「南北不均」的制度性不公現象的人,畢竟是少數。而跟著柯文哲的媒體操作起舞的人,還是比較多的。
所幸現在愈來愈多人看破了柯文哲的手腳,更有幸有雅琴姐仗義直言,幫花媽市長講了幾句公道話。
「台灣人不是笨,而是不知道。如果你知道,你就有義務去講。」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盡可能花時間去爬梳這些脈絡,寫給大家看的初衷。
英制公制長度換算 在 GreatKidsLearning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長度單位換算 四年級數學 (Grade 4 math - Length Conversion)
認識常用的長度單位, 公制單位, 英制單位
公里(Kilometer) km
公尺(Meter) m
公分(Centimeter) cm
毫米(Millimeter) mm
英哩 (Mile) mi
碼 (Yard) yd
呎 (Foot, Feet) ft
吋 (Inch) in
英制公制長度換算 在 長度單位換算四年級數學(Grade 4 math - Length Conversion)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