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夜總會》:簡單概念中,我們忽略了什麼?
(有預感這篇會很像我英文系的論文,請大家還是要讀一下啦好不好)
-
哈囉大家好,我是康妮
今天要來跟大家分享的是在台灣票房表現不俗的《可可夜總會 Coco》
-
《可可夜總會》敘述了熱愛音樂的12歲男童 Miguel 的故事。Miguel 將傳奇藝人 Ernesto de la Cruz 視為偶像,並期望自己也能成為像他一樣的全方位明星,受眾人崇拜。然而 Miguel 的家人因為曾曾祖父當年為了築夢而遠走高飛,十分討厭音樂。除了禁止生活周遭的任何音樂演奏之外,聽聞 Miguel 的音樂夢更是覺得天理不容。得不到親人支持的 Miguel 在「亡靈節」(Día de Muertos) 那晚陰錯陽差地來到了亡靈的世界,並只有在天亮前得到亡靈世界中家人的「祝福」(blessing),才得以返回人間。
-
應該不難看出來《可可夜總會》是用小男孩 Miguel 的冒險去包裝「家庭、親情」這個核心價值;不論是大人還是小孩,都能對劇情產生不同程度的共鳴。就如同其他部迪士尼/皮克斯出品的電影,《可可夜總會》的劇情也遵循著一些預料得到的「公式」。然而這些所謂的「公式」是否為評斷一部電影的基準?
前些天在 Instagram 上讀了一篇《可可夜總會》的影評,讀完之後激起了我也想寫些什麼的心。簡單一下敘述那名作者的觀點:在皮克斯的作品當中,《可可夜總會》是相當的平庸。即便畫面很美、歌曲動聽、主題背景新鮮,《可可夜總會》傳達的親情主題在遵照公式的鋪陳之下,後勁薄弱。
我必須承認《可可夜總會》稱不上迪士尼/皮克斯製作過最棒的動畫,劇情有許多地方確實也很容易預測。敘述「親情」這普世價值的電影不下百部,但《可可夜總會》絕對不值得單單因為劇情,被草率地評為「落入俗套」。
-
回想迪士尼過去的所有作品,有多少部刻畫異國文化的電影因為 research 不足,被冠上了「漂白」(whitewash) 之名?最簡單的例子(也最能 relate to)就是1998年的《花木蘭》。
小的時候,我覺得迪士尼的花木蘭好勇敢,在父權社會裡她挺身而出,甚至在賜福對她表示輕蔑時,也無懼的反抗。長大後讀了《木蘭詩》和其他相關記載之後,才發現自己以前好傻好天真。
撇開迪士尼把故事的時代背景徹底搞混不說,電影裡面花木蘭的形象完全是西方人看東方人的產物。木蘭假扮成男人時,跟李翔說自己叫做「花平」,除了有「花瓶」的諧音雙關之外,Ping 是西方人認為中國人取名普遍會用到的字之一。除此之外,電影裡木蘭招牌的狹長鳳眼,也是西方人對東方人長相的刻板印象。
-
然而《可可夜總會》終於是一部看得出迪士尼有心要擺脫「漂白」惡名的作品。當故事開場映入眼簾時,畫面真實到彷彿自已置身在墨西哥的小鎮裡。電影裡的對白英西雙語呈現,配音的演員全部都具有拉丁血統,而且台詞上有許多詞彙都是墨西哥當地的用語。(還有影帝級的 Gael Garcia Bernal 獻聲,怎麼能不看!)
據康妮某位曾在南美洲生活過的朋友所述,電影裡面的街景非常貼近現實,包含 Miguel 一開始當的擦鞋小弟,還有 abuelita 拿涼鞋驅趕的街頭藝人 Mariachi,都是會在墨西哥遇見的場景。Miguel 所崇拜的 Ernesto de la Cruz 也是拿兩位墨西哥已故的演藝人員作為參考。
《可可夜總會》對亡靈節的視覺呈現也非常的重視,從 Miguel 家中的祭壇、祖先照片的陳列,一直到亡靈世界色彩繽紛的骷髏標誌和靈獸,這些都是經過研究後才下筆繪製的。
光是努力的呈現出真實的墨西哥,《可可夜總會》在文化價值上面的意義就已經打敗了許多迪士尼的作品。在看完國外的影評後,有許多具有拉丁血統的觀眾表示在看的當下,在電影院感受到了自己文化所帶來的溫暖。
-
好啦,講了一大堆的大道理不知道大家睡著了沒?趕快起來,康妮要說為什麼要看這部片的原因了(終於)!
➡️就角色設計而言,《可可夜總會》呈現了老、中、少三代之間的理念差距。Abuelita 為了捍衛家族傳統以及不讓 Mama Coco 傷心,堅決不讓 Miguel 接觸到任何音樂。Miguel 的爸媽從小遵循著長輩的意見,從沒有想過要反抗,也沒有想過要理解為什麼不能碰音樂。同時也為了不讓老一輩生氣擔心,很自然地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乖乖聽話、照 Abuelita 的話做,甚至是對 Miguel 的夢想嗤之以鼻。然而 Miguel 就是個「有夢最美」、「為什麼我不可以」的寫照,在 Miguel 的身上,我們多少都找到了自己的影子;那些未完成的夢想,彷彿寄託在 Miguel 的身上,將他的冒險視為自己也曾經想放手一搏的證據。
➡️就配樂而言,《可可夜總會》的配樂真的充滿十足的拉丁風情。即便在電影裡,有些歌是以英文演唱,從歌曲的喇叭和吉他也一樣能感受到拉丁音樂的熱情和愜意。聽完原聲帶後,康妮最喜歡的是 La Llorona,一首墨西哥民謠,經過重新編曲,多了一點 I Will Survive 的狂野感。電影主題曲 Remember Me (Recuérdame) 也是讓我在看電影的時候落淚不知道幾次。
➡️就整體畫面而言,《可可夜總會》的場景繪製真的非常的細膩。我不太記得上次看卡通片因為場景太震撼而在電影院內心尖叫是什麼時候了。Miguel 所居住的小鎮讓我想起2002年的電影《揮灑烈愛》(Frida),而《揮灑烈愛》的主角:墨西哥畫家芙烈達・卡蘿也是其中一個在《可可夜總會》客串的小彩蛋。亡靈世界真的就像「夜總會」一樣,充滿華麗的建築物卻又不失墨西哥街頭的 vibe。
-
雖然很多人因為《可可夜總會》前面有二十分鐘的雪寶而打消了看這部電影的念頭,但請不要讓雪寶害你錯失一個看好電影的機會(而且雪寶也沒那麼難看啦,只是有點冗而已)!
Miguel 的故事、Mama Coco 的故事、Rivera 家族的故事都在告訴大家親情的威力有多大。縱使在追尋夢想的途中,我們和家人會有爭吵、意見相左的時候;最終,家人還是我們最放不下的。
的確,電影裡面很多橋段落入了所謂的公式、描述家庭關係的電影比比皆是,可是在於真實呈現一個文化給全球的觀眾而言,《可可夜總會》或許還有些地方能夠更好,但比起其他作品,它值得更多的肯定與掌聲。
¡Vive tu momento! We all deserve a chance to live our moment.
☝🏼推薦指數:8.8/10
(所有圖片來自 Twitter @pixarcoco)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