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篇關於 #古巴雪茄的捲製前的背景作業 與 #古巴菸葉品種 的正經文,本文修誇長一點,大約3,000多字,建議抽茄時慢慢看。
茄裡窩小編基於對雪茄的熱情與興趣,自告奮勇地寫一堆雪茄勸世文來自娛娛人。而這一篇篇累積的成果背後,需經小篇廣閱國外專業雪茄雜誌 (是真的有看喔,不像多數台灣雪茄館都只拿來當裝飾品),吸收內容後轉化,透過化繁為簡的敘述方式,以正體中文寫出我懂你也懂的雪茄二三事。
Google一下”雪茄”,會出現許多來自中國的簡體中文內容(多數是翻譯軟體的成果,辛苦了!)關於雪茄的說法與報導,多是以訛傳訛,不加考證的內容,久了,整個神州大陸東起黑龍江省的撫遠,西至新疆的喀什,都在傳播不正確的雪茄知識。
(但反正沒差,反正大家都信了,那就是事實了…)。
然而、茄裡窩小編目前部分的成就感,即是持續有對岸的茄友出國後,脫離綠色神盾監控,搜尋到茄裡窩的文章,並來信表達認同;同時、覺得台灣茄友對於雪茄的觀念與知識能更正確更深入,這都是正向的發展,而不是比雪茄標、比價格這類膚淺淺地的話題。
<正經文從此開始,文本採訪內容根基於「雪茄迷」內容改寫,以避免偏頗誤導;此外,都是小編註釋、詮釋及個人經考証資料,力求深入浅出地融合趣味性和大夥兒分享>
說到古巴雪茄,腦海中總不禁浮現生動的畫面:
樂士浮生錄的音樂襯底下,點燃的Partagás Lusitania,還有一支Montecristo No.2、一支Cohiba Esplendido或隱晦的只看到拔掉環標的雪茄;或可能會連結到揮舞著綠色煙草捆的菸葉田,或者有一個紙醉金迷哈瓦那的夜總會景象。
然而,很少有人會想到在首都Havana某建築物裡的會議室,一群人正襟危坐地討論話題是關乎於古巴雪茄的現在與未來。
而這無法和浪漫古巴雪茄連結的畫面,卻是決定創新古巴雪茄風味表現,並確保你正在抽的古巴雪茄品牌風味的一貫性之重要過程。
創造加勒比海最大島嶼的雪茄傳奇背後推手是Habanos S.A.,古巴雪茄從種子到雪茄上到通路貨架的過程,都被這彷如1984小說裡的老大哥的眼皮下,被監督著持續壟斷著。
“我們坐在房間裡,大約25到30個人,討論著雪茄的風味是否符合我們被Habanos S.A.要求研發的口味” 古巴雪茄研究所的Dr. Borges說,他解釋如何創造古巴雪茄的新品牌。
“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過程,因為其實每個人都習慣於抽特定的雪茄,而這些雪茄通常來自他們各自所屬的雪茄工廠,”
他補充說,“但是當我們聚在這個會議室裡時,我們就必須拋棄自己的成見,使用符合古巴雪茄特色的單一標準。
Dr. Borges(為求親切,接下來我們稱呼他Dr. BOBO)是古巴煙草研究所 (Cuba's Tobacco Research Institute)的主要煙草科學家之一。
他解釋說,研究所裡保存著詳細的關於古巴菸草的研究記錄,時間可追溯到古巴革命之前,包括古巴每個主要菸葉農場生長在煙草,細至菸草裡的物理特性與化學成分。
他說:“我們充分掌握全國特定地點所種植的煙草品質與感官特色。
(這群人去雪茄盲測一定拿金牌啦)
因為有這群對菸草有特異功能的專家們,當Habanos S.A.的營銷嘴砲部門提出了新品牌或新型號的需求,並概述了他們想要的雪茄風味和口味(這也好像是小編工作日常),該研究所的雪茄專家們就開始動起來了。
首先、他們需根據營銷部門的需求找出要去哪裡找到符合這種類型的雪茄特徵的煙草,接下來就是一個嚴格而且長期的過程,不斷地的測試不同菸草組合,品嚐它們,確保菸草組合適用於為新品牌建立的每個Vitola(型號)或尺寸。
然後,在正式生產前,進行最後的測試(專業術語叫做PVT),這階段的最重要的步驟,就是選擇生產工廠中最好的捲菸師(應該不是最美的大腿)來為菸草研究所的雪茄小組製作測試抽的雪茄批次。 (以上好像阿宅工程師的工作日常)
但是Dr. BOBO表示菸草研究所在研發古巴著名雪茄品牌方面的貢獻,不是只有懂得在古巴菸草種植場裡找到合適的煙草而已。另一個大貢獻是,成員們需確定從每個煙草種植季節裡,該季所有被授權的煙草種子資料,並一路參與最終產品(包括頂級出口品牌)的品味測試。
一條龍的過程,目的就是確保“Tabaco Negro”(古巴黑煙草)的嚴格標準,讓其做為成為古巴雪茄製作的基礎。 (Once you try black you never come back! XD)
Dr. BOBO也提到一個簡單且直接的問題:
<古巴是否試圖為該國的主要出口品牌雪茄保持特定的風味?>
(這也是很多雪茄迷心中的大哉問喔)
過去,經驗豐富的雪茄客聲稱唬爛他們可以辨識Partagás捲菸廠生產的Montecristo或是Romeo y Julieta捲製的H. Upmann雪茄。他們味覺系統裡條理地分配了古巴主要品牌獨特的特點:(筆記!)
1. Upmann 與 Montecristo的主體味道很像,只是強度較小但更精細;
2.Hoyo de Monterrey特色是帶著中度至輕度的草藥味暗示;
3.Montecristo的核心味是咖啡和香料味;
4.Romeo y Julieta以其標竿雪茄“Churchill”為基準,生產了一系列含有可可豆味的中濃度雪茄;
5.有著紅紅圈兒的Partagás(尤其是Series D No. 4與Lusitania)呈現出強力持續的香料味,而後段則是明顯的泥土味。
其他品牌,如Bolivar和Ramon Allones,經常被敘述為Very Powerful的雪茄。
(這些都是雪茄客基礎常識ㄟ…)
但是,今天許多雪茄客認為這些風味特色的區別已經消失了(點頭同意!),
而古巴Habanos S.A.已將所有品牌風味均衡化,以達到共同的風格。
(這樣就不有趣了,相較之下,非古巴雪茄還比較風情萬種)
Dr. BOBO不知道如何或為什麼這種看法存在於今天。
下面是他的反駁內容。
”我們正在努力完善每個品牌煙草的選擇過程。”
“我們一直持續追蹤傳統上為每個品牌提供煙草的農場,我們為每個品牌選擇專屬的煙草。”
“我們有一個始終追求的品質標準,連季節變化都是考量變數之一。”
他加重語氣拉長音表示說:
“針~對這些沒有科學或客觀的依據的說法,我不知道有什麼理由相信他們。”
(的確,每個人口舌味覺感受程度本就不同)
Dr. BOBO以古巴最有聲望的品牌Cohiba為例,他說
”Cohiba的填料混合物的煙草皆來自一個特定的地區的數個菸葉種植場,並持續努力維持該品牌的生產和品味的標準。 “對於其他品牌也是如此。”
古巴煙草研究所 (Cuba's Tobacco Research Institute),為農民使用的種子品質把關,持續進行研究,透過自然的種子交叉混種方式改善種子株。
為了確保品質一貫性,Dr. BOBO解釋說,每個捲菸廠生產的雪茄樣品,都會被發送到國家品鑑委員會,由幾十個品茄師組成的委員會進行品質管理,成員包括資深的煙草業官員與經驗豐富的古巴雪茄客。(我也好想加入)
根據Dr. BOBO的統計,該委員會還包括每個捲菸廠品管單位的頂級品茄師,通常由10至15人組成。這些捲菸廠小組的品茄師不斷抽評估,再把選出的雪茄樣本送到國家委員會。品茄師每月聚集一次,共同品味,討論和辯論每個雪茄的特點。(這也和小編茄友日常一樣啊)
有時,雪茄是一個新的品牌,但更多的是對每個捲菸廠生產中每個主要品牌的評價。Dr. BOBO進一步表示: 該小組還將對正在開發用於商業用途的任何新的煙草種子品種進行評估。
古巴雪茄的風味正趨於同質化的一個原因可能來自於這樣一個事實:因為1960年代初期,古巴品牌雪茄因為國有化共產化關係,不一定在同一家工廠生產,而可能分配到不同捲菸廠生產。
然而,一個要求保持匿名的獨立品茄師堅持,古巴的大品牌雪茄具有可識別的風味。 “當你抽了幾款古巴雪茄後,您會感受到Habanos仍然保留每個品牌的味道”。此外,訪問捲菸廠的記者也看到了標有特定菸草農場和地區名稱的捆包,這支持Dr. BOBO的說法,捲菸廠的確收到了專屬雪茄品牌的特定葉子。
#古巴菸葉品種
早在雪茄口味測試開始之前,雪茄研究所的前置作業已經進行落落長了。
包括挑選適合每個季節種植的種子品種,以及針對不同區域選定種植雪茄煙草種類。
Dr. BOBO說,目前古巴正在種植的種子皆源自下列4款種子的結晶,他稱之為"Battle Horses" “戰馬門” (類似台灣的種豬):
Havana '92 與 Havana 2000(1992年為在古巴防治藍黴菌爆發而開發的第一個米克斯) ,然後是隨後的米克斯(雜交種),Criollo '98和Corojo '99。
(請茄友們熟背上面這段種子敘述,這會讓你變得很專業。我保證!)
據Dr. BOBO退休的同事之一,Eumelio Espino說,一些後來的米克斯基於這四種種子。但是,Dr. BOBO拒絕透漏2016-17季度所使用的種子結構。他也不會具體描述前幾年的任何種子相關資訊。
(根據小編多年非古巴雪茄經驗,其實美國有所謂的實驗室雪茄,早就利用菸草混合技術把古巴雪茄風味”致敬”地微妙微俏了喔)
Dr. BOBO專精於跨地域新種子的遺傳研究。
由於古巴只使用傳統的雜交和異花授粉方法,因此可能需要10至12年的時間才能形成新的種子。但還需約2年時間在全國測試種子,目的是確定哪些種子在哪個地區產生最好的產量和味道。然後,國家委員會或“調查小組”,判斷種子是否符合古巴黑煙的標準。
Dr. BOBO說:“它可能具有很大的特點,如產量或抵抗疾病,所以我們可能在現場愛上它,但如果沒有古巴煙草的感官特徵,那就不會得到批准。”
Dr. BOBO說,煙草研究所目前的重點之一,是創造<古巴雜種的不育種子>。他說:“這對古巴好處是顯而易見的,因為無法授粉的雪茄花的種子,是無法複製出新種籽的(嘿嘿),所以這樣能確保古巴煙草的獨特性。”(手法很像美國邪教農業公司孟山都)
(小編查了古巴菸草發展歷程公開資料,其實在2006,Dr.BOBO所屬的組織已經開發出一款品種-Habana 2006。這是由Havana '92 與 Havana 2000雜交衍生的品種,抗病力更強! 產量更多!而且不開花-->無法授粉。Habana 2006品種菸葉已於2007進行首批收成。
儘管Dr. BOBO在接受專業雪茄迷雜誌訪問時,可能對其工作的許多具體情況有所隱瞞與誇大,但接下來這位古巴頂尖的煙草科學家正在談論他最喜歡的雪茄:
他還說,醇化雪茄的行為總是一個必須的過程。他表示,該研究所的研究表明,雪茄在5至8年之間達到“更加圓潤”的風味,這個階段是這些雪茄已經融合在一起,是雪茄的第一個最佳階段。
"我最愛抽的永遠是Montecristo No.4。他說,他並不喜歡目前雪茄趨向更大,更粗環徑雪茄的趨勢。"
寫在最後:
針對最後一段,小編提出個人淺見。不論古巴或非古巴雪茄,環徑趨於粗大不是男性崇拜喔,是因為這樣可以混合更多的菸葉到茄衣與茄套內,透過調和技術使其風味層次更加突出,這概念和威士忌一樣,單一純麥台灣人最愛,但風味的可變性,相較於調和式威士忌就少了許多,品飲樂趣也少了一些。
FB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vrcigarian/
© cigarinntw.com 2014 – 2021 ; All Rights Reserved!
#謝謝你看完
#茄裡窩
#CSTW
花向東定植菌評價 在 演員陳幼芳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有些人在你的生命當中匆匆的來去只為幫你上一課,小寶張雨生讓我學到謙虛.真誠與永不停止學習,我真的很幸運.
『我也曾打電話到小寶的語音信箱,想要留言告訴他,我很想他,妄想他會聽到留言。沒想到電話接通竟是一個女生的聲音,我嚇的急忙掛掉電話痛哭了起來,因為,我真的再也沒有辦法和小寶聯絡了……』- 陳幼芳,2007/11/12
這是雨生好友幼芳姐,在寶哥離開十年後,寫下的文字。
也是我讀過回憶寶哥的文字中,最歡樂、最生動、也最…感傷的一篇……
以下有巨型洋蔥。全文如下:
〈我的未來不是夢〉是張雨生的成名曲,也是黑松沙士的廣告曲,有陣子每天電視廣告都會播上好幾回,我想臺灣大概有一半看電視的人口、都會哼唱幾句這首歌:「我知道我的未來不是夢,我認真的過每一分鐘,我的未來不是夢,我的心跟著希望在動,跟著希望在動」,健康又勵志,家長聽到小孩唱這首歌,一定會覺得這小孩知道上進,未來將一片光明,彷彿真的不是在作夢。當然有著獨特高亢嗓音的主唱張雨生,就像是有為青年的代表:品行端正又會念書,只是我每次聽到張雨生的聲音,從電視螢幕看到他的模樣,就會覺得他像是個發育還不完全的小男生,才會個頭小聲音乾淨又高亢。
我是一個愛哭愛笑大個頭的女生,從前我爸常說我是「大笑姑婆」,天生的大嗓門,聲音又低沉,再加上毫不修飾的笑,經常被誤認成是男聲,記得念高中的時候有一次惡作劇,稍稍壓低嗓子裝成男生,打電話到班上的女同學家找她,說很喜歡她要追求她,結果把這位女同學嚇哭了。還有高中時參加第三屆金韻獎民歌比賽,那也是民歌最興盛的時期,光是初賽就有幾千人報名,所以參賽者上臺唱自選曲,只要評審覺得很差,會在你沒唱幾句就按鈴讓你下臺,有的參賽者者甚至只發了一個音就被按鈴下臺了,真的很糗,當時準備上臺的我緊張到不行,不敢奢求能進入複賽,只求能讓我至少唱到一個段落、再按鈴我下臺就感激不盡了。
我是自彈自唱王夢麟的〈雨中即景〉,唱了一遍沒被按鈴好高興喔!我就繼續唱「感覺天色不對…無奈何望著天歎歎氣把頭搖」整首唱完才聽見鈴聲,我想當時坐在台下的參賽者一定很羡慕我。
當然我進入複賽了,也進入了決賽,雖然沒得名但也受邀錄製了大合輯的唱片,我唱的那首歌就放在金韻獎第五輯專輯的A面第四首,歌名是〈春痕〉,不是主打歌,所以也從未做過宣傳,甚至沒有對Key就進了錄音室。
因為參與專輯和製作人兼評審的老師比較熟了,就好奇的想知道為什麼初賽時我可以唱完整首歌,老師說因為評審們都在猜你倒底是男生還是女生。「巫婆」是我的男友因為我的笑聲給我取的綽號,他說從來沒聽過一個女人的笑聲這麼爽朗,但我總覺得他是在「睜耳說聾話」把恐怖修飾成爽朗,反正沒關係,因為我也覺得「巫婆」這個綽號形容我挺貼切的。
第一次聽到張雨生的笑聲,驚為天人,原來歌唱的這麼好的明星笑起來居然像個高聲尖笑的怪老頭!哈哈!巫婆遇上了怪老頭。
男生像女聲,女生像男聲,我的笑聲不再獨自怪異唐突。
和小寶認識是因為果陀劇場1993年的舞臺劇〈淡水小鎮〉,那是我在果陀的第二齣舞臺劇,也是果陀成立五年第一次在國家戲劇院演出,知道小寶張雨生要來參與,直覺上是覺得果陀邀請明星來刺激票房的,沒想到導演說是小寶自己主動來報名的,真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啊!對於舞臺劇這種錢少排練時間長又辛苦的工作,通常是劇團主動大力熱情、但無法重金的邀約明星來助陣的,沒想到居然有個大明星主動送上門來,我想當時果陀一定很想把小寶的身份證先扣起來,以免他中途後悔落跑。
這齣戲是講50年代淡水這個小鎮一天的日常生活,還有男女主角第一次戀愛、牽手、到結婚、到女主角過世又重回人世間的故事,小寶飾演的是男主角陳少威,需要從國中的年紀一直演到結婚生子。我飾演他媽,飾演他爸爸的是藝工隊就認識的好友舒宗浩,導演會做這樣的安排應該是我們都胖胖的,放在一起還真有說服力呢!
這齣戲有個特色就是從頭到尾都沒有道具,所以喝茶沒茶杯,炒菜沒鍋子,就有觀眾看完戲後反應:希望以後演員不要忘記帶道具上臺。
所以排練時我們做了很多類似默劇動作的練習,如何憑空炒菜,讓觀眾看的出來你是在炒菜而不是在舀湯,而且還要能看出你在炒什麼,是蛋就要和炒青菜不一樣。從來沒有這樣的經驗,忽然認真去感覺身體和物品之間的關係,劇中演媽媽的我有一場邊撥碗豆邊和鄰居女主角艾茉莉(林靈玉飾演)的媽媽聊天的戲,我就請我媽媽到菜市場買碗豆讓我練習,所以那一陣子我們家經常吃碗豆。
小寶就累了,戲中不但要背隱形書包,還要邊用隱形手套、玩隱形棒球、邊和女主角打屁哈拉,而且聊著聊著隱形球還要沒接到滾了出去,記得剛開始排練尚未熟悉,小寶會說著說著手套就感覺不見了,或者書包背著背著也不見了,當然就會被導演給(Note)筆記,「繼續勤加練習」。
最辛苦的一幕戲是男主角陳少威把女主角艾茉莉弄哭了,結果就請女主角吃冰,吃冰的過程中男女主角互相產生情愫進而第一次攜手,所以這場戲小寶除了忙著要將一個高中生情竇初開、急欲想逗對方開心的心情詮釋出來,還要忙著吃冰,這還不打緊:本來女主角只要吃清冰,但陳少威這個高中生沒把過馬子想襬闊,硬是要請人家吃四果冰,這下好了,清冰和四果冰在表演上就有很大的差異了,所以小寶要練習憑空吃冰、還要吃到帶有穀穀的蜜餞,吃著吃著還要把穀穀吐出來,最後把上了女主角特別的開心、就忘情的將快要溶化成水的冰一口氣喝完,結果因為喝的太快冰痛了腦袋。除了拿著真的棒球不斷揣摩練習,我相信小寶一定也吃了不少的四果冰。
長時間的相處觀察我發現,認真的他看似木訥害羞的外表下,其實內藏著一個調皮好奇又愛笑的大小孩,而我是一個逮到機會不說笑不搞笑不大笑很難過的人,就有劇場的夥伴說小寶和我一起笑,會有一種感染力,感染著周遭的人也跟著一起笑。不過我覺得我們的笑聲不只有感染力、還帶著鼓勵,一個只值三個燈的笑話,可以被我們笑成五個燈,結果說笑話的人受到鼓勵會繼續表演「勇往五度五關獎五萬」的目標邁進。可不是每個人都能有這種笑的功力喔!像我哥,職業軍人,留英的博士,現任某軍事學院的教育長,我經常在家說絕對值上五個燈的笑話,但被我哥保守又含蓄的這麼一笑,當場五個燈就變成了兩個燈,而且第二個燈還是忽明忽滅心不甘情不願的閃著。
演出喜劇時最喜歡台下多坐一些像我們這種有著誇張笑聲的觀眾,因為只要他們起個頭,就能帶動現場其它的觀眾,而臺上的演員受到鼓勵,演起來也會特別帶勁。
或許就是因為這個原因,漸漸跟小寶建立起了「笑緣」,碰在一起隨便瞎扯也能得到對方誇張的笑聲做為回饋,不小心的冷笑話,還能被對方幽默的糗回來更是過癮,這種「笑逢對手」的朋友太珍貴了。所以巡迴演出至中南部時我都會搭他的車,因為說說笑笑讓漫長的車程變得熱鬧又輕鬆,不過小寶也很賊,遇到不對盤的人想搭他的便車,他就會說去問幼芳因為是我在安排的,當然我就知道他的意思了。
《淡水小鎮》小寶的演出讓我最難忘的是,巡迴至中南部的某一場,戲中有一幕是兒子陳少威決定高中畢業就和艾茉莉結婚,但就在公證結婚當天,姍姍來遲的新郎陳少威,在法院外自言自語失了魂的說著「不想結婚不想這麼早背負家庭的責任」,作媽的我聽到了又是驚訝又覺丟臉又是難過的哭了,後來陳少威突然恢復正常,安慰媽媽請媽媽放心沒事的,媽媽破涕為笑的幫兒子整理衣服,演到這一幕時觀眾笑的很大聲,當時臺上的我就很納悶,因為通常都是臺北演出大約十來場之後才會至中南部巡迴,所以劇情走到哪觀眾會笑臺上的演員大概都會知道,可是明明這裡觀眾不會笑啊。就在我納悶到一半的時候突然發現觀眾會笑的原因了,原來是小寶的褲子拉鍊忘了拉還露出裡面的白襯衫。
《淡水小鎮》票房好口碑也好,我想小寶的歌迷粉絲貢獻很大,因為有很多的粉絲是從臺北場開始就每ㄧ場都買票來捧小寶的場。中南部也跟著來,而且都是買前面高價位的票,雖然她們很捧場我們很高興,但是臺上的演員壓力也很大,因為如果說錯臺詞她們鐵定都知道。
再次和小寶合作是果陀1995年的舞臺劇《完全幸福手冊》,這齣戲本來小寶是沒有參與的,後來是因為有個演員價錢談不攏所以劇團才試探性的問了小寶,沒想到「禮物又再次從天上掉了下來」,當時還有點懷疑小寶是不是真的太閑了。
我在這齣戲的腳色原本是設定影星劉雪華的,她無法參與所以導演要我演,一開始我很惶恐,因為是女主角戲份很重,我不認為自己可以勝任,但所謂「不要給臉不要臉」,難得的機會還是要把握,反正導演都說我行了,演砸了就推給導演怪他選角不恰當就行了(真的是想要脫罪不怕找不到理由)。
《完全幸福手冊》是一齣輕鬆喜劇,我飾演的昰個喪偶、年紀不輕、喜歡騙吃騙喝、只要有錢賺什麼事都可以做的媒婆賈麗麗,小寶飾演的昰個修車廠的黑手康有維,另一個黑手霍小開是由有著體重至少150公斤以上、又高又胖的相聲演員朱哲毅飾演(想像一下倆個人放在一起的個畫面)。
另外有個重要的人物是王友輝(因舞臺劇結識的好友)飾演的是個禿頭大肚子年紀又大、又摳縮、又挑剔的修車廠老闆范積德。
大致的劇情是媒婆賈麗麗,有一點點喜歡修車場的老闆范積德(因為他很有錢),所以經常借著幫范積德介紹對象從中得到利益,這一次介紹的對象是喪偶的禮服店老闆娘莫太太(果陀執行長林靈玉飾演),但得知挑剔的范積德居然想要娶莫太太為妻時,肥羊即將不再被自己痛宰,所以賈麗麗後悔了,進而想從中破壞。
黑手康有維和霍小開,長時間窩在鄉下,被摳縮的老闆范積德以微薄的薪水壓榨勞力,還有鳥不拉屎的鄉下地方也很少看到漂亮的女生,兩個黑手經常感到鬱卒。有一天忽然從一本名為《完全幸福手冊》的書中得到啟發,決定趁老闆不在,翹班到大城市冒險、尋找刺激兼把妹!
這齣戲開發了小寶搞笑的潛能,也讓我看到小寶對戲劇是真的熱愛,舞臺劇之所以迷人有的時候往往是因為:在排練過程中對角色無限可能的創造發想、還有演員之間你來我往的互動。這是一齣輕鬆喜劇,所以排練時氣氛很輕鬆,演員可以在劇本臺詞未完全定案前,天馬行空的為角色加油添醋,記得有一幕是康有維和霍小開躲在禮服店被我逮到。原本單純的無意間碰到,在排練時我突發奇想提議讓賈麗麗玩1.2.3木頭人的遊戲來逗他們兩個人(反正喜劇通常荒謬),導演居然也同意,結果畫面就是:
賈麗麗看到正要偷偷溜走的康有維和霍小開,突然大喊1.2.3木頭人,只見兩人忽然乖乖的遵照遊戲規則不動了,賈麗麗玩性大起繼續喊著:
1.2.3 機器人,兩個人就模仿機器人呆板的來回走…
1.2.3會跳芭蕾舞的機器人,那一高一矮一龐大一瘦小的兩個人滑雞的轉著圈
1.2.3火燒屁股的機器人…
1.2.3火燒屁股又再跳芭蕾舞的機器人……
最後兩人終於體力不支求饒了。
排練場經常笑聲連連,就連一向嚴肅有著一張樸克臉的導演梁志民都難得經常露出笑臉(雖然他的笑臉看起來不太自然)。而每一次到這一幕我都覺得:那個「我的未來不是夢」的有為青年代表被徹底摧毀了,而我就是兇手,不過雖然被如此戲弄,小寶不但沒有拒絕生氣,還「自甘墮落」的大肆開心的配合,完全不顧唱片辛苦塑造出來的美好形象。
臺北國家劇院首演的日子到了,通常首演完報紙都會有劇評,這也是讓劇團和演員都很緊張的報導,因為寫的好大家有信心往下演,很多觀眾也會因為報紙劇評買票來看戲,寫的不好還是得往下演,只是會很沮喪,我尤其緊張,因為這是我在參與果陀六齣戲之後第一次正式挑大樑,以下就是中國時報部份的劇評。
《幸福》的觀眾,笑得好燦爛 --
西元1995年11月17日「果陀劇場」導演梁志民的劇場果然是不折不扣地屬於新新人類的……。昨夜《完全幸福手冊》首演,在藝術活動一片低迷聲中還能售出國家劇院兩千多座位的九成以上,誠屬不意。觀眾一半以上是剛開始成熟的女生面孔,這些觀眾從《淡水小鎮》就出現了。她們代表劇場新的消費群,對劇場的功能有新的需索……
在藝工隊有七年資歷,又做過唱片公司製作人的陳幼芳,所飾的媒婆是昨晚最燦爛的一顆星,一些高度誇張的動作她都像不灑一滴水般地完美達成,是劇場界值得期待的實力派演員。其他的演員也頗能收紅花綠葉之效,都能放下身段儘量三八,唯一較緊張的可能是歌手張雨生,他的身體稍嫌僵硬,有點駝背以致看起來臉顯得大,臺詞之間常發出「嘖、嘖」的聲音,似乎還不太適應舞臺劇的演出……
這是我生平第一次受到報紙如此高度的評價,樂到不敢相信,一大早看到報紙立刻孝敬父母,這一刻也是我在父母面前頭抬的最高的時候,因為從小書就念的不好,父親經常在介紹我們小孩給親朋好友的時候往往會從念中正理工學院的哥哥,念景美女中的姐姐,直接跳到念成功高中的弟弟,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就會忘提到了還有個念稻江護理家事職業學校的我,所以讓父母露臉以我為榮,是我多麼想做的事啊!
而今天就在今天我終於辦到了,而且不是無憑無據喔!是經過大報背書的喔!
向來嚴肅的父親沒想到,「大笑姑婆」女兒居然也有光宗耀祖的一天,二話不說立刻買了一堆中國時報寄到大陸給親戚,大肆炫耀了一番,更別提我那一直想當「星媽」的母親了,巴不得買下所有報紙分送左鄰右舍,還有菜市場賣菜歐巴桑還有經常光顧的涼麵店的年輕老闆,不住在附近的,就用電話聯絡熱情的告知對方快快去買報紙,還要仔細清楚的交代是那一版的消息,當然我也一直處在不可置信的開心當中,彷佛奧斯卡金像獎的得獎證書已到手,就等著打扮的漂漂亮亮的登臺領獎了。
但是小寶怎麼辦?我的朋友小寶該怎麼辦?我該怎麼面對他?
如果我是小寶,報紙這樣寫我,而被捧的高高的幼芳來安慰我說報紙亂寫不要相信,我一定覺得很噁心,真的是太難了,我甚至開始懷疑寫這篇報導的記者是來搞分化的,我寧可沒有這篇報導,日後我再想辦法光宗耀祖讓父親讓開心,而母親的「星媽夢」來日方長,反正菜還是買的到,涼麵還是吃的到,沒什麼大不了的,因為我不想就這樣失去這個朋友。
提早到國家劇院準備化妝演出,人還來的不多,「不可置信的開心」早已被「不知如何是好」,所代替,想了又想終於想出了個不是辦法的辦法,那就是「駝鳥心態」法,假裝沒看到這篇報導所以也沒任何反應。
雖然這個方法很遜,但這已是我唯一能想到的了,可是我沒看到別人看到提起來不就穿幫了嗎?於是當大夥陸陸續續的來,我就一個一個進行勸說,看到報導的就請他不要討論,沒看到報紙的正在現場看的,就催促他快快看完,看完後還要把報紙藏起來,一切搞定,這樣應該沒問題了。
小寶終於來了,「幼芳早啊!」語氣帶著了愉悅,看來他是沒看到報紙,太好了!可以安全過關,「小寶早」心虛的我匆匆打過招呼,就假裝忙著化妝,好爛的演技,一點也不像以往看到小寶就雞哩瓜拉的自己,小寶接著說:「幼芳,你沒看中國時報嗎,把你寫的很好耶!」計畫瞬間破局,之前的擔心除了多餘還帶著「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猜忌,因為小寶看我異常安靜直覺上認為我沒有看到報導,急著要告訴我這個消息,語氣中沒有絲毫忌妒與不悅,讓我感受到的是他真的替我感到開心。
戲演不下去,只好一五一十的全招了,沒想到小寶發出了他的「高聲尖笑」來笑我的愚蠢,還說你本來就演的很好啊!還自嘲的說,我的臉本來就大嘛!還不斷發出「嘖嘖」聲,請我幫忙分辨是不是報導上說的聲音。
多麼寬大的胸襟啊!我的為難被小寶這麼幽默的反應化解的無影無蹤,不但如此他還和飾演他老闆的友輝商量偷改臺詞,原本老闆戲中罵小寶飾演的夥計說:「30歲了還是一事無成」。結果小寶讓友輝改成:「30歲了還是一事無成而且臉又那麼大」。《完全幸福手冊》南部巡迴完,照例我們又是坐小寶的車回臺北,雖然小寶受到這齣戲無情又殘酷的揉躪,不過幸好他有為好青年代表的性格不受影響,因為每經過收費站,他還是會跟收費員大聲的說謝謝。
車上我們天南地北開心的聊天碎嘴八卦,某人跟某人好像在搞曖昧…。某個演員今天在臺上凸槌…。聊到未來的戲劇生涯,忽然聊到到我們乾脆來成立一個劇團,可以演歌舞劇,友輝寫劇本兼導演,小寶寫音樂兼演員,我來當公關當然也要兼演員,這個提議大家一致通過,那劇團要叫什麼名字呢?忽然我靈機一動想到一個特棒的點子,可以叫做「狗頭劇團」,果陀,狗頭聽起來差不多,觀眾會搞不清楚以為是果陀劇團,結果就買票來看戲了。
這個點子讓我們狂笑了好久,甚至讓向來溫文儒雅的友輝笑到流淚,不過我知道當時這個玩笑似的提議,已在我們三人心中悄悄的萌芽。
這齣戲結束我們還是會約了聚在一起,有時到友輝家吃他的拿手好菜,有時會約了一起去看戲,記得有一次我們三人到敦南誠品的地下室去看小劇場的戲,戲的內容已不記得,唯一記得的就是男主角正面三點全露,當場的我們除了尷尬,還要忍笑,就像是「國王的新衣」的故事一般,明明沒有穿衣服,但是如果你點破笑出來,彷彿就代表你不懂藝術,沒有藝術氣息。只好將忍住的笑在看戲後宣洩出來。
果陀劇場1996年的武俠經典《天龍八部之喬峰》是我和小寶合作的第三舞臺劇,這段期間小寶忙著阿妹張惠妹的首張個人專輯《姐妹》,所以總是來去匆匆,加上沒有和小寶有對手戲,所以排練時也很少碰到一塊兒。這齣戲小寶的戲份雖然不重,但他還是將劇中武功高強的「無名老憎」詮釋的很成功。雖然小寶太忙沒空理我們,不過有免費的CD可拿,就原諒他了。
小寶幫張惠妹做的《姐妹》《BadBoy》兩張專輯都大賣,也讓大家見識到小寶在音樂創作上面的才華,所以1997年果陀搖滾歌舞劇《吻我吧娜娜》不是邀請小寶來演戲,而是請他來擔任音樂總監負責所有歌的譜曲,小寶也找來了唱片圈長期合作的好友Koji(櫻井弘二)來編曲。
音樂歌舞劇的曲子不同於一般唱片歌曲,唱片歌曲經常是曲子先出來再填詞,為了配合曲風所以作詞的人會比較辛苦,而歌舞劇就是一定是先有劇本也就是先有詞然後才譜曲,所以往往歌詞為了配合劇情的推進,所以也無法講求什麼押韻或者精簡的字數,除了這個還要依角色的個性譜出不同的曲風,更困難的是,要為一些能演卻不能唱的演員,量身打造能夠掩飾缺點的曲子。
劇中我是反串男生飾演僕人寇子,我的主人路修森是現在電視當紅的一線小生柯叔元,他就是所謂的「音癡」,為了幫主人達到把妹的目的僕人寇子和主人路修森互換了身份,所以我們要合唱一首名為〈我扮作你你扮作我〉的歌,但是怎麼能冒險讓音癡唱歌呢?這個難題就丟給了音樂總監小寶,結果小寶竟可以譜出一首又唱又念的歌。
小寶自己也在演出中擔任吉它手,當然他的歌聲是一定要秀一下的,所以在一幕結婚的戲中小寶在樂團中獨唱一首曲名為〈誰說婚禮都是神聖的〉歌。
這齣戲空前的成功,以下是音樂時代雜誌的部份劇評:
《不要指望音樂界,指望劇界吧!》
流利暢快的《吻我吧娜娜》解放人心模仿品!試驗品!半成品!……以往看完所謂國產歌劇或音樂劇,心中難免產生這種遺憾,若說有讓我「看完還想再看」的,(而這也是檢測音樂劇成功與否的標準),《吻我吧娜娜》可能是第一部……《吻》從創作者到演員表現,風格一以貫之,盡情塑造一部搖滾歌舞劇,讓人每個毛細孔都舒暢,得到真正的「解放」。
首要功臣自非張雨生莫屬,一掃「流行歌手寫不了大作品」的成見,現今不少有才氣的流行歌手自滿於「主歌—副歌」的速成創作公式,但是張雨生這部作品顯然已超脫這種淺薄視野,不但注重各別作品的完整性,同時也顧及全劇風格統一,劇中人物都保有前後一致的個性,而每首歌也宛如量身訂作般適切……。
票房好到不得不加演,小寶的功勞無庸置疑,他的音樂才華此刻已發光發亮受到大大的肯定。
1997年《吻我吧娜娜》加演版,男主角依然是王柏森,而女主角由原先的傅薇換成了黃小琥,因為換角所以我們演出前得密集的排練,小寶屬於樂團的一員所以無需加排,他只要將原先傅薇唱的歌曲改成適合黃小琥的Key即可,而這段時間小寶也在忙著阿妹妹的專輯,所以能看到他的時間也不多。加演版將在10月31日首演,10月份我們加緊排練,小寶在19日晚上帶著球帽身穿T恤短褲出現在排練場,主要是調整新女主角黃小琥的Key,因為正在排練中,小寶很識相低調快速坐到正閑閑沒事的我身旁。
友輝在這次加演版中擔任救火員,因為有個演員也是友輝的好友、其中的幾場有重要的事無法演出,就請友輝幫忙頂他的角色演出,所以正忙著在加緊練習,所以小寶就只有跟我聊了起來。
他問我排練的狀況,新演員的進度,我也問了他音樂工作的情形,他還特別提到友輝好忙喔!因為友輝忙到和小寶打聲招呼的時間也沒有,這不太像禮貌周到的友輝,可見友輝的壓力很大,像這樣頂替角色舞臺劇常見,通常第一版我們會花很長的時間排練(歌舞劇至少約3個月),如果加演有換角,新演員就必須壓縮在很短的時間內將角色吃下來,因為舊演員經過前次的排練和第一版的演出都很熟悉了,不熟悉的新演員壓力自然就大了,所以我是苦盡甘來閑的很。
排練到10點多,小寶說他剛好到我家附近有事可順路送我回家,好久沒坐他的車了,他的車也已換成了SAAB的敞篷車,一上車就可以聞到新車該有的真皮味道,我想這是小寶犒賞自己這一陣子的辛苦。好奇的我一上車就東看看西摸摸,看到小寶剛完成的「阿妹妹專輯」,我就很不要臉的說怎麼沒送我,他馬上說下次見面會給我,車上他提到張惠妹台東家的豐年祭,問我有沒有興趣去玩,有這麼好康的當然要去啦!他就形容了豐年祭的盛況,盡情的唱歌,跳舞,喝小米酒,但是第二天走路就要小心了,我問為什麼,他說因為會有很多原住民醉倒在路邊。
新車就是新車一下就到家了,帶著開心回到家,看到弟弟炫耀的跟他說是小寶送我回來的耶,他開的是SAAB敞篷車,車況好到連開快車都感覺不出來,不過這樣挺危險的,我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會這麼說,可能是潛意識在替小寶擔心。
第二天一早九點多被朋友的電話吵醒,小寶出車禍了尚未清醒的我直覺上是小擦撞因為是明星所以電視就大肆報導,打開電視新聞我嚇到了,昨晚才坐過的車,已面目全非,在車上看到的CD,樂譜散落一地,還有小寶的眼鏡也掉在地上,電視無情的一直報導,張雨生已送至淡水馬偕醫院搶救中……我放聲大哭,不知所措,打開弟弟的房門哭著跟他說小寶出車禍了。弟弟被我的舉動和這消息,也當場嚇醒了,立刻沖到客廳陪著我看新聞,接下來的我就一直盯著電視新聞一直無法克制的嚎啕大哭,不敢置信,怎麼可能,為什麼會發生?
是不是我的烏鴉嘴害了小寶?我的腦中不斷出現這些句子,電視報導說是淩晨兩點多發生的,那不是和我分手才幾個鐘頭嗎!爸媽買菜回來看到我如此這般的大哭也嚇到了,知道是小寶車禍,全家跟著難過,因為我所有的演出全家都會去看,也知道我因舞臺劇和小寶成了好朋友。
下午接到果陀導演梁志民從醫院打來的電話,說小寶昏迷不醒正在加護病房,需要有人試著叫醒他,因為我跟小寶比較要好,所以最好讓他聽到我的聲音。我立刻和友輝聯絡約了一塊趕到醫院,到了醫院換了無菌衣,他們說看到小寶千萬不能哭,用平常和他對話的方式跟他說話,好難啊!
到了加護病房看到小寶穿著昨晚的T恤短褲,完全沒有外傷,彷佛只是睡著了一般,他的眼睛用紗布蒙著,我和友輝跟他說話,小寶快起來別睡了,小寶別裝了快起來,小寶你想賴掉欠我的CD嗎?小寶少來這一套喔!小寶……小寶……小寶,小寶沒有理會我們依然熟睡著。
第二天跟劇場與小寶合作過的夥伴一起到醫院,病房外的媒體越來越多,再次進到病房內和小寶說話,「小寶大家都來看你了,你好意思賴床啊!小寶快點起來排練了,小寶不洗澡就睡覺很髒喔!小寶……小寶……小寶」小寶還是沒有醒來。
第三天來到醫院,病房外的人是越來越多了,除了整天守候的媒體,樂團的夥伴,小寶的親朋好友,大家都想進入病房看小寶,阿妹張惠妹也來了,在病房外接受大批媒體的訪問,我已沒有機會再進去跟小寶說話了,只能蹲坐在牆角心中默默的跟小寶說「小寶別忘了你答應過要帶我到阿妹台東家參加豐年祭的……」
小寶的昏迷指數一直是3沒有進步,綜藝界的大家長小寶唱片公司的老闆小燕姐也請了一些權威的醫生來會診,情況很不樂觀,劇團的人說現在小寶即使搶救回來,可能也會變成植物人。不要,千萬不要讓小寶變成植物人,太殘忍了,就我認識的小寶一定寧願就這樣離開人間,也不願意變成植物人終了一生,於是大夥決定放棄用念力留住小寶,心中默默的跟小寶說,小寶如果你累了就放下牽掛安心走吧。
戲還是得演下去,31號首演的日子漸漸接近,看來小寶得缺席了,而大家還是必須打氣精神繼續排練,再次來到排練場,大家像是說好了一樣都沒提到小寶的事,我很謝謝大家的體貼。
坐在那天同樣位置的地板上身旁小寶的位置空著,告訴自己要忍著,一個夥伴看我低頭不語,過來好心的跟我說「幼芳你還好吧!」,忍了好久只好跑到廁所不敢哭出聲的流淚。心中吶喊著,我不好我不好,我一點都不好,我的心情糟透了!我可不可以不要再演這齣戲了。
戲還是得演下去,曾聽說「戲子無情」我覺得戲子不想無情,而是為了上臺不得不無情,整理好心情再次回到排練場參與這齣音樂喜劇的排練,熟悉需要在舞臺上邊唱邊跳的歌曲,我無法專心頻頻忘詞,因為只要有人進到排練場都會影響到我,我都會幌神誤認是小寶來了。如果時光可以倒回到小寶那天進排練場的那一刻有多好!我一定拼命巴著小寶不讓他亂跑不讓他一個人開車。不讓他在這齣戲缺席。
導演說因為小寶無法演出了所以戲中他要唱的歌由幼芳來唱,為什麼要這樣折麼我,我能做得到嗎?小寶依然昏迷不醒,我拼命的在家練習這首高難度原本該由小寶唱的歌〈誰說婚禮都是神聖的〉。首演是在台東縣立文化中心,舞臺上到了婚禮這一幕我走上樂隊的高臺,站在小寶原來的的位置,看著小寶的吉它,心中懇求缺席的小寶一定要幫助我好好唱完這首歌。沒有出差錯的唱完了這首歌,我彷佛聽到小寶笑著說,「幼芳唱的不錯喔!」
11月26日我們以小寶的名義在臺北國父紀念館為創世紀植物人基金會募款的義演,小寶沒等到這一天就於11月12日走了。劇團特別剪輯了「劇場的雨生」專輯,在演出完播放出來讓觀眾一同來懷念小寶。
這場演出對我來說是種煎熬,告訴自己無論如何都要撐完全場,當再次唱到小寶的這首歌,心中還是懇求小寶的幫助我好好唱完整首歌,再次完成這首歌,觀眾席的上空我彷佛看到小寶帶著笑看著我,不發一語漸漸遠去…消失……
終於演完了,站在舞臺側邊的翼幕旁,看著劇團剪輯的小寶專輯,曾經在舞臺上演過的戲,《淡水小鎮》的陳少威,《完全幸福手冊》的康有維,《天龍八部》的無名老僧還有為了《吻我吧娜娜》這齣戲做宣傳上電視的模樣,小寶誠懇帶著笑容說「來看戲嘛!」
忍了一整場的情緒終於潰堤,體貼的柏森摟著我,我知道我將他上臺的戲服給哭濕了,因為直到這一刻我才敢面對小寶真的走了這個事實。友輝對於那晚沒能和小寶好好聊聊,一直感到遺憾,而我也曾經打電話到小寶的語音信箱,想要留言告訴他我很想他,妄想著他會聽到留言,沒想到電話接通竟是一個女生的聲音,我嚇的急忙掛掉電話痛哭了起來,因為我真的再也沒有辦法和小寶聯絡了。
今年是小寶去世十周年,我一直很想念這個讓我感到溫暖又開心的朋友。
花向東定植菌評價 在 IC 之音 FM97.5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劉孟捷與布拉姆斯的邂逅 第一章
2013 年 9 月 02 日星期一 19:30 台北國家音樂廳
曲目|
布拉姆斯:八首鋼琴小品,作品 76
J. Brahms: 8 Piano Pieces, Op. 76
布拉姆斯:四首鋼琴小品,作品 119
J. Brahms: 4 Piano Pieces, Op. 119
布拉姆斯:四首敘事曲,作品 10
J. Brahms: 4 Ballades, Op. 10
布拉姆斯:韓德爾主題變奏曲與賦格,作品 24
J. Brahms: Variations and Fugue on a Theme of Handel, Op. 24
兩廳院售票系統
http://www.ntch.edu.tw/…/…/2c90813e3e8c72c3013f196067d60d06…
我們不想濫用「台灣之光」之類的詞彙,因為我們知道,劉孟捷(Meng-Chieh Liu)是一個極其特殊的存在。現任芝加哥獨奏家樂集(Chicago Chamber Musicians)音樂總監一職的劉孟捷,有著太多的不平凡,所以認識他的最好方式,就是從他的不平凡開始。
或是,9月2日進入國家音樂廳,親耳享受劉孟捷的布拉姆斯。
----
用鋼釘手指彈出心旋律 鋼琴家劉孟捷
鋼琴是他的命,他最愛的就是鋼琴。才二十歲出頭,他得意樂界。但是,8年前一場突如其來的病,醫生宣判「你完全不可能再彈鋼琴」,他的世界,徹底瓦解。今天,他憑著什麼樣的意念與行動,重新站上舞台,彈出比任何曲子更深刻動人的文章?
演奏廳內,32歲的鋼琴家劉孟捷,雙目微閉,神情專注,十指在琴鍵上快速穿梭,指尖流瀉的每個音符明亮清晰,表現出超乎年齡的成熟。
看他彈琴,架勢老練、沉穩,彷彿比實際年齡大上二、三十歲。走下舞台的他,身高180公分,體格壯碩,喜愛談天說笑,燦爛的笑容加上俏皮的眼神,像個18歲的大男孩。
很難想像,眼前的他在8年前歷經一場大病,四肢肌肉萎縮,瘦到只剩30公斤,十指攣縮糾結,被醫生宣判「完全不可能再彈琴」。現在,他的十指中仍有三指無法完全復原。出了問題的手指全在右手,裝入鋼釘的食指永遠呈屈指狀,再也伸不直,無名指與小指則因肌腱斷裂,做不到向上抬起的動作。
不過,劉孟捷用這樣的十指彈奏出美妙樂音,贏得國際樂壇的肯定。在2002年,這位出生於台灣高雄的年輕鋼琴家,獲頒美國紐約艾維里費雪職業大獎與費城音樂基金會職業成就獎。近年來,他在北美、歐洲和亞洲等地巡迴演奏,偏愛技巧艱深的炫技曲目。
劉孟捷坦率地說,「我的雙手和以前不一樣,完全是重新練出來的。」
掙脫病魔糾纏,他是如何重回演奏舞台的?
劉孟捷從小被視為鋼琴神童,14歲赴笈美國費城寇蒂斯音樂院,一畢業就被留下來任教,成為母校有史以來最年輕的教授。這所學校是全世界唯一提供全額獎學金栽培音樂神童的地方,老師多半是滿頭白髮的大師級演奏家,學生的平均年齡是14-18歲。著名的鋼琴家伯恩斯坦、佛斯,都曾在那兒接受訓練。
能夠獲得教職最主要的原因是,畢業前幾週,劉孟捷臨時被指派代替因胃痛無法出場的鋼琴大師安德魯瓦茲上台。雖然,準備時間不到3個小時,但他當晚在費城音樂廳的演出完美,一炮而紅。
演奏會後,美國哥倫比亞經紀公司跟他簽約,安排各地的個人獨奏會,前途一片大好。除了四處旅行、演奏,他還要兼顧音樂院的教學工作。此外,全校160位學生每年舉行上百場的音樂會也由他統籌、評鑑。
劉孟捷除了每天在學校工作14個小時,等到半夜11點學生們離校後,他還繼續留校練琴到凌晨兩、三點,準備自己獨奏會的曲目。不到兩年光景,疾病悄悄地找上25歲的劉孟捷。
曲折求醫路
1995年夏天,一場重感冒後,他開始覺得手部肌肉有點緊繃,原本毫不費力彈奏的八度音程,略感吃力。
他懷疑,自己過度使用手部肌肉,引發肌腱炎。他先從與運動傷害有關的科別開始看起,遍訪名醫,甚至還飛到科羅拉多州,找上一位能治好紐約愛樂交響樂團小提琴家肌腱炎的名醫,但都徒勞無功。
幾經周折,他轉向風濕免疫科求診,抽血檢驗,被認為免疫系統出了問題。由於尚未出現其他明顯的症狀,醫生也無法告訴他確切的病名,遑論病因,只開給他少量的類固醇,控制症狀。
最令劉孟捷失望的是,醫生說不出什麼時候可以把病治好。他也擔心,自己會養成依賴類固醇的習慣,靠吃藥才能完成每場音樂會。
滿腦子工作的他,經常忘記按時服藥。此外,他也尋求其他療法,舉凡食療、針灸、中醫和按摩等等,來者不拒。但他手掌肌肉緊繃的感覺愈來愈劇烈,一場場的演奏會被迫取消,使得劉孟捷又急又氣。
急的是,難道自己的鋼琴演奏生涯就要結束了嗎?氣的是,醫生為何一直查不出他生了什麼病,治不好他。
甚至,他不理會醫生的嚴厲警告,「再不按時吃類固醇,就會死掉!」
在發病後的隔年夏天,劉孟捷整個人垮下來,肌肉緊繃的感覺從手掌蔓延到全身,體重從原本的72公斤降至43公斤,身上出現多處紅斑和潰瘍的傷口,形容枯槁。
某日,他因為高燒不退,全身肌肉無力,難以起身下床,被友人緊急送醫急救,診斷為心包膜積水,需要進行開心手術,但經藥物治療3天後,病況漸趨穩定,一個星期後,他被轉送到復健醫院。
住院期間,醫生也為劉孟捷進行萎縮肌肉的切片檢查,但仍查不出病因。他沮喪地認為,醫生根本治不好他的病,已經吃了一年半的類固醇,卻未能改善手緊的症狀,所以不願意再接受後續的治療。
爸媽幫他撿回一條命
此時,劉孟捷瘦骨嶙峋,手腳不靈活,打電話回台灣向家人求救。
家人一接到消息,大為驚恐。母親謝碧霞當時是高雄市三民國小老師,急忙在暑假趕赴費城照料兒子,並且陪同行走困難的他,前往多倫多尋求食療和靈療,因為那裡的民俗治療師同時也是他一位日本同學的媽媽宣稱,「保證可以治好他。」
時至嚴冬,劉媽媽追述當時的情景:他們每天會為孟捷熱敷和按摩,用檸檬汁清潔他身上潰爛的傷口處,並敷上蘆薈等草藥。另外,規定他早上7點~7點半要外出散步,呼吸新鮮空氣,即時下著大雪也照走不誤。
那時,「兒子的意識曾經幾次陷入一片混亂,會對著日本人講法國話或者台語,」謝碧霞說。
留在高雄的父親劉錦池,擔任七賢國中籃球校隊教練,急忙要求太太把兒子費城醫院的病歷表傳回台灣,四處請教醫生,得到的答案是「再不回醫院治療,隨時可能會死掉!」
父親即刻向學校請了一個月的假,趕往多倫多。他驚見兒子瘦到皮包骨,癱瘓在床的模樣,一把將兒子抱起,扛他上飛機轉回費城醫院。劉孟捷癱坐在輪椅,一路上輪流用英語、國語和台語大聲吼叫,「我不要回醫院!」
重回費城醫院的他,體重掉到30公斤左右,心跳激增到每分鐘100多下、全身三十幾處潰爛發炎的傷口,再加上尿道感染,隨時有併發敗血症致死的危險。
醫生用抗生素消滅入侵他體內的細菌,並積極治療心臟問題,但是經過一連串的檢查,仍無法確定劉孟捷究竟罹患了哪一種自體免疫疾病。
7天後,他被轉到專門看肌肉萎縮病變的教學醫院,才被確診為罕見的「血管炎」,為他施打化療藥物,壓制體內過度活躍的抗體攻擊器官。
復原之路愛相隨
此時,劉孟捷四肢肌肉萎縮,只有脖子能轉動。
對他而言,任何一個動作都萬分艱難,「連電視搖控器的按鈕、護士鈴,他都沒有力氣按,」謝碧霞回憶,「醫院派人幫他抬手、翻掌做復健,稍微動一下,都會喊痛。」
他看起來像身上被挖了好幾個深可見骨的大窟窿,形銷骨立。他插著尿管,還外接三根細管,用來抽血、輸注藥物和營養液,因為全身已經找不到地方扎針。每天護理人員要為他量體重,連人帶床單,像拎包袱一樣拎起來稱重。
劉孟捷躺在醫院病床上,整整一個星期都不跟人說話。「被爸媽把我送回一直治不好我的醫院,讓我很生氣,」他解釋。
更糟糕的是,當他能開口說話時卻語無倫次,有時還出現幻覺,甚至發生過連爸媽都認不得的情形。
看在父母眼裡,倍感辛酸。「當時只求兒子能夠活下來,希望他以後可以行動自如,大小便能自理,就心滿意足,」劉錦池說。
每天早上,夫妻兩人8點進醫院病房,帶著為兒子準備的新鮮果汁,為他按摩、翻身、擦澡,一口一口餵他吃飯,忙到半夜11點,過了醫院最晚的探病時間才離開。
年過半百的雙親,撐了10天,體力吃不消,但在費城舉目無親,只好跑去音樂院找人幫忙。所幸,與劉孟捷相識的學生們願意自動到病房來陪他說話,替他按摩、擦澡,分擔辛勞的照料工作。
當劉孟捷住院的消息被傳開後,兩個月內,經常有來自全美各地的同學、朋友探望他,訪客川流不息。
在漫長的復健過程,劉孟捷學習如何運用身上每一吋肌肉和各個關節,經歷無數次挫折和疼痛,重新學會每個動作。
光是學坐,他就花了一個月的時間。只能平躺的他,期間慢慢適應把床頭搖高的感覺,「剛坐起來,我會頭昏腦脹,」他說。
再來,他練習伸展四肢。為了把屈著的手肘伸展開來,他練習用叉子吃東西,叉了半天的時間,才吃到一口義大利麵,這是他第一次不必依賴媽媽餵他吃飯。
住院兩個月後,他的體重緩慢增加,人也比較有力氣,劉孟捷開始學走路。那天,在醫院迴廊上,不到40公斤的他,兩隻腳細得像根竹竿,只能靠雙手撐著助行器,「根本不能說在走路,就像用晃的前進,」他形容。
正值農曆春節假期,劉錦池再度赴美探視兒子,手持V8拍攝這一幕。他永遠忘不了當時27歲兒子欣喜、燦爛的面容,「好比看到他小時候剛滿周歲學走路的樣子,」爸爸喜孜孜地說。
另外,醫院也為他安排爬樓梯、踩腳踏車等復健項目,訓練腳力。
從兩根指頭開始
剛住院,他的雙手肌肉萎縮,布滿坑坑疤疤的傷口,連攤開手掌都有困難。
尤其是右手食指腹有3處傷口潰爛沾黏導致指節糾結縮短。「你的手是完全不可能再彈琴,」醫生建議他未來改學作曲或指揮。
等到他學會抬肩、屈肘等上肢大關節的動作,醫生畫了個紙鍵盤,鼓勵他多多活動手指,並且安排他捏紙黏土、抓毛巾、把指頭插進海綿挖的洞來復健。玩電腦,也是他練習觸鍵的好方法。
兩個星期後,寇蒂斯音樂院送來一台電子琴。剛開始,劉孟捷只能彈出單音,就像拿著筷子在琴鍵上咚咚地敲,因為他的右手只有姆指和小指能動,手掌張不開也無法兩指同時按鍵。
「當時,一談到音樂,劉孟捷當場眼淚就流出來,」父親說。
他的體力虛弱,整天躺在病床休息,一日心血來潮,要求媽媽播放他以前演奏會的錄影帶,最後以母子相擁抱頭痛哭收場。
以後,謝碧霞在病房準備卡通影片、腦筋急轉彎的笑話,或者講經說禪的書,來為他解悶。
劉孟捷卻愈來愈清楚,自己最愛的,就是彈琴。
手指的活動範圍雖仍有限,但他常在腦海裡彈奏音符,「特別是那些複雜的曲目,我連指法都看得一清二楚,」劉孟捷回憶當時的情景。
期間,一位女聲樂家數次從香港飛到費城醫院為他加油打氣,她到病房唱歌,鼓勵他彈簡單的伴奏應和,這是病房第一次傳出音樂,充滿喜樂,爾後琴音不輟。
在寇蒂斯音樂院主修管風琴的學生肯尼,也經常到病房陪他練習彈奏電子琴。他們先從技巧簡單的曲子開始,一人彈左手的旋律,另一人就彈右手,到最後兩人可以彈奏舒伯特的四手聯彈。
對劉孟捷而言,彈琴等於一切歸零,重頭學起,不能依賴過去的指法、技巧,得靠自己摸索新方法來詮釋樂曲。此外,彈琴也變得吃力許多,剛開始彈5-10分鐘就累了,連張開手掌都是忍痛練出來的。
他從單指,七指、八指練到九指彈琴。左手進步快速,右手無名指和小指雖不能抬高但還能按下琴鍵,唯有扭曲變形的食指一觸鍵就癱在琴鍵上,「連彈音階都覺得它很擋路,」劉孟捷形容。
住院半年後,體重增加到40公斤,還需要依賴助行器走路,他改採居家照護。往後,醫護人員定期到他家持續替他注射化療藥物,進行肢體的復健。
出院後,他為右手食指傷透腦筋,遍訪手外科醫生,希望能把糾結的指節鬆開。醫生們評估,他的食指肌腱壞死加上骨頭破裂不可能再演奏,勸他死心。
找了半年,只有一個醫生願意動刀,建議他還要植入鋼釘固定食指的形狀,否則指頭會晃來晃去。他對醫生的說法半信半疑,只求先把指節鬆開,還不敢把鋼釘釘進手指。
不過,右手食指抬不起來,一點也不妨礙劉孟捷練琴,他從莫扎特入門,再進階到蕭邦夜曲、布拉姆斯小品和拉威爾左手鋼琴協奏曲。
術後一年,劉孟捷重回舞台。1998年10月底,他在寇蒂斯音樂院舉辦了一場公開的獨奏會,挑戰艱難曲目,並獲得高度評價。
後來,他從一次次登台演奏,慢慢累積經驗和信心。在2000年,劉孟捷決定進行第二次手術,把鋼釘植入右手食指。
手術前,他與醫生一起畫圖討論,仔細研究鋼釘該如何擺放。進行手術時,他特別要求醫生把血淋淋的手指拿到他眼前,再三確認鋼釘植入的角度是他要的。雖然,同時他得忍受麻醉劑量減少的痛苦。
劉孟捷非常滿意手術結果,「我可以把拉赫曼尼諾夫的曲子彈得更好,因為我右手的食指更有力,還可以抬起來,」他自信滿滿地說。
兩年後,劉孟捷獲得美國古典樂壇兩項大獎,再創職業演奏生涯的高峰,打破了醫生「完全不可能再彈琴」的預言。
不再為病發愁
經歷那段與死神搏鬥的日子,劉孟捷感謝親友的鼓勵與扶持,也讓他認清自己要走音樂這一條路,領悟從「心」出力來彈琴。 他坦承,在病情最危急,再度被送進醫院時,種種事實都令人絕望,全身癱瘓在床,看著扭曲變形的十指,想像活下來卻不可能再彈琴,曾經想過「我不想活下去」。
不過,一句話激發了劉孟捷的求生意志。因為爸媽勸慰他說,「我們會養你到老」,令劉孟捷愧疚不已。
他開始什麼都不想,把宗教、哲學都拋棄,甚至連當鋼琴家的念頭也拋掉,一心想著:我要好起來。他把病拋到腦後,只管「好起來」,每天專心地吃飯、睡覺、努力做復健,身體於是一天天好起來。
儘管血管炎有可能再復發,出院後6年來,他的病情獲得控制,至少症狀不再那麼嚴重,類固醇已經減量停藥4年多了,而且這三、四年來沒有感冒過。
現在,他的生活忙碌。年初回台灣,停留兩個星期,他一下飛機,連續教琴10個小時,也有過一天睡不到兩小時的日子。
除了全省各地的獨奏會、學校演講,空檔時間還有接不完的聯絡電話,早上7點半就有人打電話來預約授課時間,深怕排不進他滿檔的行程。
曾經,劉孟捷滿腦子想的都是病,遍試各種療法,也困惑「為什麼生病的人是我」,勤讀宗教、哲學類書籍尋找解答。
但後來在康復之路上,除了吃藥打針,他逐漸領悟要秉持「我會愈來愈健康」的信念,學著不再為病發愁。
這場病也讓劉孟捷與家人重拾親情。「我像撿回一個兒子,」劉錦池坦承,兒子對父母講話的口氣沒像以前那麼衝,不再是一付「你們都沒有我行」的樣子。
劉孟捷年少離家在外,但這場大病讓他深刻感受父母的愛。爸媽從鬼門關前把他救回來,父親把他從多倫多送回費城醫院接受治療,母親則專程在美國照料他整整兩年。
找回對音樂的熱愛
劉孟捷藉由這場病更加認識自己,發現彈琴對他意義非比尋常。
病倒後,十指扭曲變形,他根本彈不出任何音,卻在腦海中一小節一小節複習過去彈奏過的曲目。渴望「多彈幾個音」,支持他走過復健之路,甚至願意接受兩次手術。 但在病前,彈琴是再輕鬆不過的事,劉孟捷愛看表演,練芭蕾舞,甚至想過當名舞者。
病後,他懂得珍惜天分,全部心力放在彈琴,「那股執著和認真是以前沒有的,」與他相交20年,任教於美國茱麗亞音樂院的中提琴家黃心芸說。
在重建職業生涯上,劉孟捷一度不願多談生病的事,怕被人以為搏取同情,直到2002年勇奪紐約艾維里費雪兩個大獎後,在洽談演出事宜時,商談對象對他的病改口說,「辛苦是有代價的」。
諷刺的是,他現在反而覺得,「沒有這段生病經歷,我不會得獎。」在音樂表現上,劉孟捷更臻成熟,琴音比以前溫暖、容易親近,層次豐富。
發現「心」力量
從醫學角度來看,劉孟捷彈琴應該比常人吃力,因為他有三根手指肌腱斷裂,也抬不起來,但他發現自己有「另外的力氣」,從「心」出力來彈琴。
他相信,人有很大的力氣,如同基督教說的,每人心中都有一個基督,或者「佛即本性,不需外求」。
而且,每個人往內看,都可以找到他自己的方法來開發這股力量,可以是宗教、音樂或者任何事。
「這場病好像一場修鍊,」他比喻,「練琴就像是我的早、晚課」。每天,劉孟捷花五、六個小時練琴,心沈靜下來,跳開自我,享受與萬物相融的美妙境界。
劉孟捷在病中學到自我療癒的人生功課,正好印證了《疾病的希望》一書所說,把疾病當成朋友,從中看見疾病帶來的希望。書末寫道:我經歷過生與死,快樂與哀傷,天堂與地獄;最後我終於了解,我存在一切之內,一切也存在我之內。
擷取自《康健雜誌第65期/2005年》 司晏芳/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