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天份】
早上看奧運女子韻律體操團體賽,忍不住跟孩子說起了媽媽我小時候的事…
大概三四年級的時候吧!我有一個好朋友在學校附近的舞蹈教室學芭蕾舞,芭蕾舞這種高檔貨我們小土包子是想都不會想的高攀不起,但就有一天…好朋友穿著她的芭蕾舞衣在路上走被我給遇到了。
哇~~這個衣服真的是太美麗了,粉紅色還有一點亮亮感的連身舞衣加上小小的蕾絲紗裙真是可愛極了!這就是仙女、這就是公主吧!!!!我也好想穿穿看喔!
於是我就回家鬧了。 一直鬧著我也要學芭蕾舞,媽媽說這怎麼可能我們家沒有這筆錢哪!為了愛吃雞腿飯的我,媽媽說她每天都只敢吃陽春麵了還跳什麼舞??
#也不知道是真的假的
#我看到她的時候明明都是在吃大滷麵
但是我真的很想穿穿看那件有蕾絲小紗裙露出半個屁股看起來像仙女和公主的芭蕾舞衣,於是我就跟媽媽說了重話:「妳不給我去學芭蕾舞,就是埋沒了一個芭蕾舞天才!妳會後悔的!」。我媽媽很好驚嚇又容易受騙,就讓我去學了。
#就是容易受騙所以也買了四五個靈骨塔
#還有雷曼兄弟的股票
得到了這套舞衣和舞鞋之後,第三堂課我就不去了,鬧著說腰拗不下去腿劈不開老師又很兇,哭哭啼啼的賴在地上不肯走,我媽媽只好去退費了。原本以為這件事情就這樣圓滿的(??)落幕了,但萬萬沒想到,一年過後,學校要選拔一個體操隊伍,去參加全國民族舞蹈比賽,他們竟然就請到了這個芭蕾舞蹈教室的老師來學校做指導教練。
在一個午休時間,他們集合了全校四年級的女孩到大禮堂,一個一個挑選適合的體態、身高、長相,還要大家跳兩下擺個POSE什麼的,我覺得非常彆扭,但是能夠不用午休跑出來跟大家一起玩還是挺高興的。就在這個時候,芭蕾舞老師看到我了。
「疑?妳不是000嗎?妳有來我們教室上過課對吧?看在妳也算是有點基礎的份上,那妳也入選了!」
WHAT????我最討厭跳舞了我只是想穿芭蕾舞衣啊!
我當然不敢說出這種實話我還小…,所以莫名奇妙的我就去跳了。這個時候老師才發現她犯了大錯。我不但動作緩慢、肢體不協調、體力極差、也記不住舞步和走位,最可怕的是我腰桿子超硬、不折腰就是不折不折的完全拗不下去!老師只好派了兩個超拗的女生站我一左一右,下腰的時候我們三個手搭著肩,她們兩個架著我拗下去、再用力把我彈回來。
#這兩個同學真的很偉大很有出息
#想必長大了一定也是為國所用的棟樑
辛苦的練了整整一個學期終於出賽了,大家都好緊張一早就集合在學校化妝,還請了美髮師阿姨來幫大家綁包包頭。化妝的阿姨不認識孩子們所以在化我的時候,還用力的試圖要抹掉我臉上的大黑痣和臉頰上的青筋血管,一直到我說「老師我的臉好痛…」才罷手。
#臉皮差點都被抹出血了
#但我其實很喜歡妝髮這個部份
#如果化完不用跳舞就更完美了
終於上場了,我們的舞蹈內容非常複雜,有花球有扇子有鈴鼓有特技還有幾個男生會在旁邊舞龍舞獅,最高潮的段落是我們把花球用力一甩,球就會散開變成彩帶,然後就會有壯觀的滿天彩帶飛舞,現在想想老師編出這套舞真的也是很有野心,應該是勢在拿獎的。但,但…。
在拋出彩球的那一個模門,我的彩球怎麼用力甩都散不開,大家的球都順利變彩帶了我的跟死蛤蜊一樣不開就是不開!我急死了想到會被老師怎樣責罵就一個勁的站在原地狠甩,這時大家都已經在跳下一段舞了獨獨我還在那裡固執的甩。
終於,我甩出彩帶了,但是,我是朝著女同學們正在跳躍的隊伍用力的甩了過去,天外飛來一帶大家嚇壞了有人避開有人沒注意,就被我絆倒了摔成一片,舞龍的男生龍頭避開跨了過去,龍屁股沒看見一腳踩在跌倒的女同學生身上也摔下去了,龍頭走到一半被這樣一扯也跟著跌倒,整個舞團跌成一大團再加上被彩帶纏住爬都爬不起來。
其實我不太記得最後是怎麼收尾的,不記得也好這個時候最好就是忘掉,但我清楚記得回到後台老師大吼著說「誰!是誰!是哪一個人的彩帶!」時,我沒有承認。
所以我保住了一條小命,現在才有機會為大家說故事。
但總之我是不會再去跳舞了,我好像不太有這個天份。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hula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金和貴銀樓」從1910年開業,至今已經營110年,是萬華地區僅存唯一一家手工銀樓,第三代傳人鍾春忠今年已80歲,到現在仍秉持著爺爺傳下來的傳統金雕技術,日復一日的開門、打製金飾,到現在還依照爺爺經營時期留下來的「花簿」當作型錄,讓客人挑選訂製。 花簿裡記載著各種髮簪、手環、耳環、墜子等金飾款式,...
舞龍動作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街上的即興(二)
回憶我在客家莊的孩童時代,和戲劇表演者最近的距離,約莫就是在南苗市場裡,城隍廟口傻傻看著歌仔戲、採茶戲(如果兒時把七爺八爺誤以為戲劇表演也算的話),要不就得等到元宵節,才有登門拜訪的舞龍舞獅隊。元宵節當晚,伴隨隆隆鼓陣聲,扮成財神爺的人手提竹籃,向店家收取紅包後,示意耍龍球的,把龍頭引進這個店家前參拜三次,並在門前舞弄一番。大龍給一百,瘦小的龍若只是六七人編制,媽媽就包台幣五十給他們。對面那家老旅社,總會在當晚,挑選一大的龍隻隊伍,要求他們跑整棟樓梯到頂樓去,祥氣貫穿充斥一番,回到地面後,老闆再放一大圈鞭炮,炸得龍隻翻煙攪光,鄉里民眾自動齊聲鼓掌,見證了今年街頭的喜慶高潮。有些年一晚有好幾隻龍來訪,有些年經濟不好,幾隻小龍虛晃幾招,媽媽給完紅包還會使我們眼色說:『根本就是來騙錢的!』當小孩子最愉快的事,是提著燈籠在街上,跟著舞龍隊伍,於是人群自然聚攏,遇到鄰居聊起天,繼續移動到另一個里,遇到十字路口,尤其兩隻龍不小心遇上了,更是熱鬧!因為他們會即刻隨機封街,然後尬龍,看誰起勁、誰舞得精彩!甚至即興來場雙龍之舞。
這是我最初的街頭戲劇經驗,來自民俗。後來接觸到的環境劇場,表演者有時非常專業,有時是強調全素人演出。在這日常與超日常相遇的十字路口,無論專業與業餘者講究的是混搭的美學,不變的是,總有一批觀眾只是純粹路過,擦肩經過他們口中總能聽到最俗又有力的批評與困惑,當他們發出『演什麼?看不懂,不好看啦!』這種訊息時,現場就算再高明有深度的演繹與場面,表演立即猶如被判死刑一樣無用無效。街上的婆婆媽媽、小孩老人,永遠是最直接犀利的觀眾,最口無遮攔的率性表現,如果有一天換個角度讓他們也來表演呢?我從來不知道為什麼我那麼喜歡看到認識的人在街上,放下日常的生活,一起共同做一件事情:一起穿戴非日常(特殊或傳統)的衣裳在街頭晃著悠著散著晾著……你不覺得這比電影更魔幻寫實嗎?就像對觀光客來說,部落裡的原住民歌舞儀式、在京都到處可以租借日本傳統服穿上街、或在威尼斯面具節慶裡每個店家老闆自己打扮得最復古!是那些平常不會出現的顏色、那些封鎖交通暫時作為遊樂廣場的魔幻時間、是這近十年來像滬尾居民共相盛舉的史詩劇《反西仔傳說》重疊歷史的真實感。如果我是一個城市建築師,我就要暗自裝上「驚喜噴灑系統裝置」,不定時地,在街道巷弄或是廣場、某個頂樓,給這座城市一些驚喜,像灑水系統對著花圃澆水一樣暢快!城市的街頭即興表演,正是未來都會更需要的嘉年華與人味。
Jérôme Bel(傑宏・貝爾)在2018年,台北藝術節中做的《歡聚今宵》讓我在他們謝幕時鼓掌許久。(其中集結了眾多專業舞者,演員,不同年齡和生活背景的在地民眾,呈現自己的舞蹈)。表演藝術中所謂的“再現”背後,究竟藏了什麼?我就特別喜歡看那些素人表演中,不完美的完美。卓别林的戲碼在於他總是大費周章地勞動去造就那些華麗跌倒般的錯置與滑稽,超厲害的舞棍或溜冰選手假裝什麼都不會不停地在某個動作上摔倒挫敗,整人節目安排明星喬裝成老伯伯在女子韻律教室上課最後大秀身手令人驚艷,或桌球國手一身藝伎全裝扮出現在國小體育館,跟小朋友輕輕笑笑練球後開始殺球小學生下巴掉地上⋯⋯人們永遠喜愛這類的橋段,表演者屢試不爽帶給觀眾感動、意外的驚喜、孩童式的捉弄。當然,也有另一種感動,特屬於“教練級”的感動,出現在所有專業者培育非專業者時的心態,像看見剛學會走路的孩子搖搖擺擺,在教練的眼裡那搖擺的步伐非常好看、耐人尋味,那正在找尋平衡的動態中,正記錄著失衡的軌跡和同時成功支撐起重心的瞬間。教練級的感動帶來另一個觀點的啟發,對于技術不夠完美的尊重,對於進步過程的價值再次肯定,對獨項專業背後個別生命履歷的欣賞。“教練級的感動”美學,看見了每行業年齡者共生共存之美好平衡。(未完)(原載於《文訊》403期)
舞龍動作 在 民視全球新聞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落實性別平等!越南女性投入舞龍舞獅表演
https://bit.ly/2YLrluH
農曆新年的傳統習俗「舞龍舞獅」,有不少高難度動作,表演者必須有相當的技巧、體力才能勝任。在越南舞龍舞獅更是普遍被認為只有男性才能從事。不過,在南部城市芹苴市,有一群女生克服重重挑戰,打破刻板印象,成為出色的舞龍舞獅表演者。
-
🉐我們有國際新聞社團囉👉https://goo.gl/MBPMMm
舞龍動作 在 hulan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金和貴銀樓」從1910年開業,至今已經營110年,是萬華地區僅存唯一一家手工銀樓,第三代傳人鍾春忠今年已80歲,到現在仍秉持著爺爺傳下來的傳統金雕技術,日復一日的開門、打製金飾,到現在還依照爺爺經營時期留下來的「花簿」當作型錄,讓客人挑選訂製。
花簿裡記載著各種髮簪、手環、耳環、墜子等金飾款式,算來超過千種樣式,鍾春忠很有自信的說,「整本我全部都會做,都記到腦子裡了,客人會說,你花簿給我看一下,有些師傅會不敢拿出來,怕做不出來,但我隨便你翻,我都做的出來。」
百年傳承最重要的就是「手工」二字,鍾春忠從15歲開始學,他說「做這個要有興趣才做的下去,從小看爺爺、爸爸跟師傅們做,在旁邊看邊學加減敲敲打打,要會畫圖、會雕刻各種技法,久了就學會了,現在要我教我也不知道怎麼教」,做這行已經60多年,到現在他還覺得「整天坐在工作檯前,邊思考邊做心情就很好,堅持幾十年就是因為興趣。」
鍾春忠除了做金飾之外,還會花時間打製藝術品,他說「我20多歲時就想做藝術品,但爸爸一直反對,說那賣不出去,我都偷偷做,金子還慢慢攢來做」,他拿出他自己最喜歡、也花最多時間打製的作品「舞獅」,這個作品花了他好幾個月的時間才完成,他解釋「小時候看人家舞龍舞獅,這個還特別做成台灣獅、不是廣東獅喔,而且人與獅子的動作都還要看很多圖片揣摩才做的出來;接著還要做舞龍,龍頭已經做好了」。
另外一隻金茶壺,上面有16隻蟾蜍,每隻蟾蜍動作都不一樣,一隻一隻都是手工打製出來的;還有一個金香爐,「3隻爐腳要打製成一模一樣,用手工你知道有多困難嗎,有些師傅會說去鑄模做幾隻就一摸一樣,但對我而言,鑄模就是鑄模,手工就是手工,我不能這樣欺騙顧客,寧願邊做邊學也不可以這樣」。資料來源 蘋果新聞網
舞龍動作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越南水木偶戲為一種越南傳統的文藝表演,約有一千年歷史,表演方式是在水池上搭起舞台,由隱藏在後台的演員用長線或竹竿操縱木偶,使之演出各式各樣的動作及戲份。如今,水上木偶戲受到越南社會上的重視,並在國際文化交流上作為越南文化表演發揮重要作用。水木偶最早見於源於紅河三角洲,可能是從中國的水木偶演變而來。當地遍布湖泊、池塘、水田,在農閒或河水氾濫時,農民們便在水中搭棚,揮動木偶作為娛樂。在李朝(1009年─1225年)時,水木偶已能做出精湛、生動的表演,並成為帝王的御前節目。水上木偶在18世紀時達到高峰,但到19世紀中後期,法國入侵越南時,水上木偶曾一度衰落。到1945年以後,水上木偶戲在北越漸見復興。到現在,它受到社會上的重視,河內大學影劇學系更於2007年將之列入正式課程。而較為著名的表演機構,則有河內的昇龍劇院及胡志明市的金龍水上木偶劇院 。水上木偶亦會在節日或喜慶時候表演。演出前,要先在一個約一公尺深的混濁水池(以隱藏水中的操作機關)築起一座水亭,上面掛有裝飾物品,亭的屋檐上垂下竹簾,兩旁有草木布景。操偶師就站在竹簾後面的水裏,利用竹竿與細線操縱木偶,使其做出跳躍、划船、翻滾等動作。演員們在演出前,會喝下魚露及用老薑按摩身體,使下半身浸在水時不會畏寒,而且穿上不透水的工作衣物。除操縱木偶的演員外,還有樂隊參與演出。使用的樂器包括大鼓(為主要樂器,鼓聲緩急與劇情有密切關係,如劇中的高潮時,往往是鼓聲最為密集的時候。鼓聲也可以是演出開始和結束的信號)、響板、嗩吶、銅鑼、笛、簫、揚琴、胡琴、獨弦琴、鈴鼓、鐃鈸等等。樂隊的隊員也會不時擔任旁白、配音及歌手,以襯托劇情。表演用的水木偶,造材亦相當講究,例如會用無花果樹的樹木為材料(因材質較輕,纖維較韌,浮力較大,而且耐蟲蛀),外面繪上各色顏料,色彩鮮艷,形象生動,一般重七公斤,最大的可高四十公分,須三人以上同時操作。操作一尊木偶有時需要十二條線,最大型的劇目可用到二百尊木偶,演員人數可達五十人。水木偶的劇目,傳統上的是農村生活、歷史故事、神話傳說為主,例如牧童吹笛放牛、插秧、釣青蛙、打狐狸捕鴨、捕魚、光榮祭祖、 龍舞、獅舞、鳳凰舞、黎王還劍、孩童戲水、賽船、猛獅爭球、仙女舞、四獸舞(龍獅龜鳳)等等 。
舞龍動作 在 國立體育大學usr實踐計畫- 《桃園競技育才-龜山國中》...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桃園競技育才-龜山國中》 站腿舞龍是規定套路中的一個難度動作,也是許多新手較早接觸到的難度動作,雖然舞龍是團體運動,但還是可以透過訓練蹲馬步來模擬站腿舞龍時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