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別行經這至福/而一無所獲。」
翻譯維生七、八年了,但《當你來到幸福之海:卡比兒詩選》是我翻譯的第一本書。無論時間、能力、意願上,都來得剛好,是我最想翻的東西,分毫不差,要是早幾年接到,也無法翻。
拿到成書還是好幾天不敢細看,怕一翻開就想改。
卡比兒是十五世紀的印度詩人,一生被伊斯蘭教與印度教雙方排斥,死後雙方教派又爭相視之為聖人。傳說他死時,兩邊人馬爭奪他的屍身,最後掀開布一看,只剩一叢花。各分一半帶回去,愛怎麼葬怎麼葬。
中文資料有些翻卡比爾,感覺卡比爾這人比較嚴肅,卡比兒就可愛多了,像神奇寶貝什麼的。我覺得他是這樣的人,純真而強烈。
這本詩選與其說是詩,更像懇切而熱情的求道箴言與提醒,但你並不需要有任何特定宗教知識或背景才能閱讀,只需要有對一切敞開的心,因為他的詩作主旨之一,正是要破除這些人心的藩籬。不過如果當成一般的詩作,只從語言或美學去評價它,恐怕嚐不到最美味的部分,要吃就吃精華吧。人其實無法對真理不感興趣,活著的所有痛苦、所有熱情、所有恐懼,莫不與此相關。沒有一陣風,不是神的呼吸。
當然,如果你是稍微涉獵過拉瑪納.馬哈希、艾克哈特.托勒、奇蹟課程、第四道、不二論、鈴木大拙、傑德.麥肯納、與神對話甚至外星人巴夏的讀者,會更容易進入狀況,許多詩篇讀來應該都有點親切,佛教徒或基督徒也是一樣,但,就要看你是哪種佛教徒和基督徒了。
卡比兒的詩,比魯米、哈菲茲更狂熱、更迫切,滿滿的渴求與狂喜。翻譯過程中,我也一度被那些漫天飛舞的天國意象煩死,因為連續翻了太多類似的東西而感覺鈍化,翻完一輪後,有點擔心。但後來重讀修改時,感覺大不相同,又嚐到了初始閱讀時的樂趣,許多地方也讀懂了最初忽略的用意。這些文字確實只是指月之手。
初稿完成時,其實提心吊膽,許多地方自知沒有把握,或譯文生澀,後來還好有紅桌主編 Lun Liu 詳盡的校訂,給了許多重要的建議,我們來回商榷了幾個月,避開了好幾處誤譯,潤飾了無數句子,才有現在的版本。
在潤稿期間,還發生讓我們都大驚的事,竟有另一家出版社推出了同一底本的《卡比爾之歌》,這本書放那麼久沒人中文化,偏偏在這時出了。但想想沒有關係,選擇越多越好,讓我想起以前似乎讀過許多爭奪專利的發明家故事。在不同地方的許多人想到同一件事,是有原因的,共時性、集體潛意識什麼的不是開玩笑,從個體的角度,彷彿搶輸的很慘,從整體的角度,只是某樣東西在某個時間點該出現了而已,是誰不重要。所以不妨翻翻友台(?)譯本,選你感覺好的。還好幸福面前,沒有專利。
數年前紅桌出版的《真我與我》恰是我接觸不二論的敲門磚,雖然當時是讀得充滿疑惑,真要意會那在講什麼,又是另一段漫長的旅程。但門敲下去了,再也不能回頭。至今領我到這本書。
圖:本書插圖 Maurice Denis 的〈Amour〉
「與神對話 評價」的推薦目錄:
- 關於與神對話 評價 在 孫得欽的專頁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與神對話 評價 在 Sarjo心動靜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與神對話 評價 在 [心得]讀"與神對話" - 精華區NewAge 的評價
- 關於與神對話 評價 在 與神對話- 台北讀書會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與神對話 評價 在 與神對話(電影)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與神對話 評價 在 Re: [心得]讀"與神對話"(3) - 看板soul - PTT網頁版 的評價
- 關於與神對話 評價 在 與神對話爭議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汽車零件保養懶人包 的評價
- 關於與神對話 評價 在 與神對話爭議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汽車零件保養懶人包 的評價
與神對話 評價 在 Sarjo心動靜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請問這是類似與神對話的自動書寫嗎?」在〈自由書寫:與心對話工作坊〉的招生訊息下方,網友留言問我。
我當下回答:「這有定義上的差別,本課程所分享的與神對話技巧是一種跟存在本質連結的過程,由自己內在出發,透過向內覺察,有意識的和內在真理連結而書寫。「與神對話」那本書所談到的神,比較傾向是某種大能,那是西方人的頭腦可以理解的方式。」
其實這個問題這很難用三言兩語來說明清楚。首先關於「神」這個概念,就很難定義。所以佛陀不談論神,佛陀只談論覺知。禪宗也不叫人去尋找神,他叫我們找回自己的「本來面目」。
自動書寫跟自由書寫一不一樣?
不一樣。西方人所說的自動書寫,比較是一種類似靈媒的工作,你的手不由自主的寫字,彷彿你被某種東西附身了,你寫下原本不屬於你的東西。
自由書寫則是在有意識的情況下進行,沒有人在操控你,你只是放任自己手,自由的、大膽的、毫無掩飾、百無禁忌的寫下任何想法、念頭、思慮、情緒、情感、意念、經歷、記憶、批判、評價、觀點。你寫下的每一個東西都是原原本本的屬於你的。
既然自由書寫是如此「個人」的東西,為何又可以和「神」扯上關係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又要回到「到底什麼是神」這個命題上。
在民俗上,無論是西方和東方,都有神這個概念。對於至高無上、高深莫測的力量的崇拜。
中國很厲害,民眾拜歸拜,卻能出現用「易」和「道」來取代「神」字的思想。
印度也很厲害,民眾無所不拜,卻能出現用自我了悟來取代向外求(神)的解脫之道。
唯獨西方的頭腦一直停留在神這個概念裡脫不了身。
對我而言,神,是我們內在最深處的存在本質。與神對話,是一個向內與自己的存在本質聯繫的過程。我在自己身上,以及參加課程的學員身上,一次又一次的證明了這個觀點。
每當學員在最後一堂課進行與神對話的技巧時,那一份廣闊的、智慧的、寬容的、放鬆的、喜悅的、有愛的話語很自然的從學員的筆下流露出來。這份來自每一個人內在的存在本質、與生俱來的內在智慧,無須外求,它一直都在。
但是,難道不能解釋這個現象,是因為學員透過這個課程的訓練之後,因此更能聽見神的聲音,更能聽見天使的聲音,或是保護靈的聲音,所以才能寫出這麼有智慧的話語嗎?
我沒有證據可以說「不能」。我只能提供一個角度給你:你認為當一個人了解到自己擁有與生俱來的內在的智慧時,他會變得比較有力量還是比較虛弱?當一個人認為自己的聰明才智其實是受到他物所操控而出現的,他會變得比較有力量還是比較虛弱?
有人可以給你的東西,有一天他就有可能把它取走。
但是與生俱來的東西,是誰也取不走的。
與神對話 評價 在 與神對話- 台北讀書會 - Facebook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宇宙知識與真相傳達:. 如何讓自己順利通過揚升? 今天這個議題有些嚴肅,因為無法揚升的人將會被移居至另 ... ... <看更多>
與神對話 評價 在 與神對話(電影) - YouTub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尼爾‧唐納‧沃許曲折、傳奇的人生故事啟發並鼓舞了全球億萬讀者,電影《 與神對話 》就是將這段不凡經歷用如詩一般的美麗影像呈現給所有觀眾。 ... <看更多>
與神對話 評價 在 [心得]讀"與神對話" - 精華區NewAg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與神對話"這本書我才剛看,說真的不是很好懂,
雖然它採用對話的形式呈現,可是對我來說卻不是這麼容易理解,
所以我放慢了速度試著讀懂這本書......
先寫一部分心得,其他的以後讀到再寫
以下是節錄"神"說的文字片段。
我跟每個人說話,一向就是如此。問題不是在我跟誰說,而是誰在聽?....
首先,讓我們以溝通這個字來取代說話這個字。....當我們嘗試彼此對話
-我對你或你對我時,我們立刻會被字句不可置信的限制所侷限了。為了
這個理由,所以我不會單單藉字眼來溝通。事實上我也鮮少那樣做。我最
常用的溝通方式是透過感受。
感受是靈魂的語言。....
我也以思維來溝通。感受和思維並不相同。雖然它們可以同時出現。....
除了感受和思維外,我也用經驗這媒介來作為一個偉大的溝通工具。
而最後,如果感受、思維及經驗全都失效時,我才用語言。語言是項
頂無效的溝通工具。它們最容易招致錯誤的詮釋,最容易被誤解。
理由何在呢?那是由於語言本身是什麼的問題。語言只是發音而已:代表
感受、思維和經驗的噪音。它們是象徵符號、記號、標誌。它們並非真相。
它們並不是真實的東西。
語言也許可以助你了解某件事,經驗卻使你更明白。然而有些事是你無法
經驗的,所以我給了你們其他的認知工具,也就是感受,以及思維。
然而,最大的諷刺是,你們全都將神的話語是為如此重要,反而輕視經驗。
事實上,你們如此漠視經驗,以至於當你對神的體驗不同於你所聽到的
有關祂的話時,你就自動地捨棄那經驗而認同那些字句,儘管應該剛好
相反才對。
你對一件東西的經驗和感受,代表你對那件東西事實上和直覺上所知的事。
語言只能設法表徵出你的所知,並且常常能擾亂你所知的事。
以上節錄自"與神對話"P8-10
這段文字...以我的認知來說,
無非指的是理悟與實證的不同。
語言或文字都是一種紀錄、表徵的工具,不等同真相。
所以不要過度依賴語言文字的表象....
後面有提到不是所有的感受、思維、經驗、語言都出自於"神",
不過...不是很懂,就先略過...
以上是個人小小心得 ~ END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1.74.226.114
> -------------------------------------------------------------------------- <
作者: lizhg (一個人旅行) 看板: soul
標題: [心得]讀"與神對話"(2)
時間: Mon Jun 5 11:54:36 2006
"與神對話"這本書對我來說真的不是很好懂,
所以我放慢了速度試著讀懂這本書......
這是已經讀到的部分心得,還沒讀到的以後讀到再寫,
至於已經讀到,但是有讀沒有懂或是思緒不清楚的,就先略過了。
以下是節錄"神"說的文字片段。
....「要求」這個行為就是「它不在」的一個聲明。....你們
對某樣東西的思想是具創造性的,你的話是有生產力的,而你的
思維和你的言語在一起,對你實相的產生是非常的有效。....
你不會得到你所求的,你也無法擁有你所想要的任何東西。這是
因為要求本身就是欠缺的一種聲明,在你說你想要一個東西時,
只會在你的現實中形成那個「缺乏」的經驗。
因此正確的祈禱永遠不是懇求的禱告,而是感恩的禱告。
當你為了自己所選擇在你的現實生活裡要去經驗的事而預先感謝
神時,實際就等於是承認它事實上就在那兒了。所以感謝是對神
最強而有力的聲明。....
你不能用感謝神來作為操縱神的工具;做為愚弄宇宙的設計。你
無法對自己說謊。你的心智很清楚自己真正在想什麼。....別期待
神會比你更不清楚,而為你造出它來。
神知道你所知的,而你所知的即是那些會出現在你的現實中的東西。
以上節錄自"與神對話"P20-22
這段文字讓我想到"言咒",也就是語言的力量。
在"生命的答案,水知道"這本書裡,也提到了相同的概念。
言語不等於思維,所以人可以說謊;
但是言語常常是思維的具體表徵,代表自己相信的信念。
假設「要求是欠缺的聲明」是成立的,
(這裡的要求是指對神的請求)
那麼正向的思維方式就是用感恩來代替要求,
而感恩是具體的,相信會真實發生在生活裡的,而非操縱手段。
非常標準的,相信就會產生力量。
這裡相信的力量有點像潛意識和潛力的關係....
以上是個人小小心得 ~ END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70.104.52
> -------------------------------------------------------------------------- <
作者: lizhg (一個人旅行) 看板: soul
標題: [心得]讀"與神對話"(3)
時間: Thu Jun 8 14:32:04 2006
我又來寫心得報告了,只不過文章的編排方式稍做改變。
這次的心得是主題式的,只是不知道該下什麼標題。
因為本書是以對話方式呈現,所以我無法找出整段文字作為我心得的來源,
改成以片段文字加上自己對前後文的了解來寫心得。
書中的"你"和"自己"有時指個人自由意識,有時指靈魂的選擇,
這一部分難以釐清、容易混淆,因此而增加了理解的難度,
即使是現在,我還是無法確定,我理解的是否是文字所表達的,
就先這樣吧!
PS:有色文字為節錄"神"說的文字片段。
~ ~ 前文結束,正文開始 ~ ~
生命並非一個發現的過程,而是一個創造的過程。
你並不是在發現你自己,而是在重新創造你自己。所以,別汲汲發現
你是誰,而該汲汲於決定你想做誰。
以上這段話,在書中具有相當大的重要性,
剛開始看到這段文字,我還真不知道這段文字想表達什麼,
愈往後看才知道這段話的意涵:
我們所做的一切即是為了符合我們對自己的形象。
所有的事件只代表一個讓你決定做你是誰的一個機會。
別嫉妒成功,也別可憐失敗,因為你不知道在靈魂的判斷裡,誰是成功,
誰又是失敗。
當你做任何事時,都應避免貼標籤和判斷。因為每個狀況都是一個禮物,
而在每個經驗裡都隱藏著一個寶藏。
這裡延續了上一段文字的概念。
同時提到,靈魂來此的目的是"經驗",經驗一切以證實自己的存在。
體驗一切已經所知的,使所知的觀念成為經驗,從而證實存在本身。
這一部分,我只有模糊的概念,還無法具體表達....抱歉。
改變你自己正在做的,比要別人改變他們所做的要容易的多。
(這句適用於生活中的任何地方,也適用於靈板目前的狀況 XD)
做任何事只有一個理由:就是對宇宙做出你是誰的一個聲明。
以這個方式去做,人生就變成自我創造。你用生命去創造你以為及
你一直想做誰的樣子。
這裡又回到了最前面所引述的那段話。
同時,經驗是靈魂來此的目的。
為了靈魂進化的目的,你們集體並個別的創造你們在經驗的人生和時代。
你問,是否有一個比較不痛苦的方式去經歷這過程,答案是有的,然而你的
外在經驗完全不會改變。要減輕你將之與俗世經驗和事件連在一起的痛苦-是
改變你看它們的方式。
你無法改變外在事件,所以你必須改變內在的經驗。這是在生活中到達
主控權之路。
沒有一件事其本身是痛苦的。痛苦是錯誤思想的結果。
對這段文字我沒有異議,生活中太多的部分不是單一一個人能做改變的,
真的跟自己最相關且能做的改變,只有自己的心態....有點"轉念"的味道。
一切從自己做起,這也回到了前面剛提到的:改變自己比改變別人容易。
做你想做的事。做能反映、能重現一個更真實的你自己的事就是了。
但不要去批判,也不要去指責,因為你並不知道事情為何發生,也不知是
為了什麼目的。
並且記住這一點:你指責的將指責你,你批判的,有一天,你也會變成那樣。
不如想辦法改變那些事,或支持正在改變的那些事。
靈魂來此的目的是經驗,世界是由靈魂的選擇和人的自由意志所構成。
這裡有一點點因果的味道。靈魂的選擇是因﹔世界的呈現是果。
在你所有選擇去做的事裡,你的潛能是無限的。所以不要先肯定的說,
一個投生在你所謂受限的肉體裡的靈魂,是無法達到他完全的潛能的,因為
你並不知道那個靈魂想做些什麼。你並不了解他的生命議程。你對他的意圖
並不清楚。
因此,祝福並感謝每個人和每個情況吧!
所有的生命都是出自選擇,去干涉選擇或質疑它都是不適當的。
那什麼才是適當的呢?去觀察它,然後盡你所能的去協助那靈魂,尋找
並做出一個更高的選擇。所以留心別人的選擇,卻不要去批判。
一條神聖的宇宙律:容許每個靈魂走它自己的路。
我要告訴你的是:沒有巧合,並且也沒有什麼事是「因意外」
而發生的。每件事和每件冒險,都是你的靈魂召來你自己身邊的,以使你能
創造並經驗你真的是誰。所有的大師都了解這一點,那就是為什麼在面對
人生最糟的經驗時,神秘的大師仍能保持面不改色。
這個部分,我沒能弄懂,之所以節錄出來是我覺得它有其意義,
只是我還沒懂那意義何在...
寫到這裡,主題大概也出來了,或許可以稱為「靈魂的目的-生命的意義」吧! ^^
以上是個人小小心得 ~ END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59.19.22
※ 編輯: lizhg 來自: 61.59.19.22 (06/08 14:38)
※ 編輯: lizhg 來自: 61.59.19.22 (06/08 14:43)
> -------------------------------------------------------------------------- <
作者: lizhg (一個人旅行) 看板: soul
標題: Re: [心得]讀"與神對話"(3)
時間: Sat Jun 10 17:45:25 2006
※ 引述《WingKnight (星月夢痕)》之銘言:
: ※ 引述《lizhg (一個人旅行)》之銘言:
: : 生命並非一個發現的過程,而是一個創造的過程。
: : 你並不是在發現你自己,而是在重新創造你自己。所以,別汲汲發現
: : 你是誰,而該汲汲於決定你想做誰。
: : 以上這段話,在書中具有相當大的重要性,
: : 剛開始看到這段文字,我還真不知道這段文字想表達什麼,
: : 愈往後看才知道這段話的意涵:
: : 我們所做的一切即是為了符合我們對自己的形象。
: 這一點也可以說成,我們所做的一切,決定了我們的形象,界定了我們為誰.
: 我之所以為我,並非因為我叫某某某,或是因為我的外表,
: 而是:
: 我之所以與其他人不同,是因為我看到事情時會以這種方式思考,
: 溝通時以這種方式表達,做事時以這種方式行動
: 我現在思言行的方式,正界定了現在的我是什麼樣的人,
: 亦即我的思言行創造了定義了現在的我
: 當我以新的方式思言行,那麼我就不再是現在這個我,
: 而是重新創造了定義了一個新的我,
: 每個人從小到大,因著個人的生命歷程,會不斷的轉變自己的思言行,
: 所以說是在重新創造自己,因而說生命是個創造的過程。
在此先謝謝hus和WingKnight兩位的回應,
關於創造自己這段,我有其他的想法,
不過都不是很清晰,現在我試著把它寫出來....
(一)
我喜歡它的開放性,這說明了人生的無限可能...
我們常因過去發生的一切而界定現在的自己,
因此過去的一切是現在的我的依憑,
過去為因,現在為果.
而我所指的開放性是指
未來為因,現在為果.
該怎麼說呢?
應該說,我期許未來的樣子藉此要求我現在該做的一切
例如在很多勵志文章裡會提到的...想想你五年後在做什麼
(二)
我覺得疑惑...
這個說法與修行上的虛妄似乎存在著衝突...
虛妄與自我創造間究竟該如何區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15.118.39
> -------------------------------------------------------------------------- <
作者: lizhg (一個人旅行) 看板: soul
標題: [心得]讀"與神對話"(4)
時間: Thu Jun 22 13:19:45 2006
心得文再次出現了....
不過這也是我讀"與神對話"這本書的最後一篇心得文了...
因為.............我看完了 (耶...我總算看完了 \^^/)
完整的說法是:
整本書的中心概念已經在這幾篇心得文中,
剩下的是各種細節的應用跟解說.有興趣的人去看看吧...
也許會有新的想法...很適合拿來腦力激盪唷...
~ ~ 正文開始 ~ ~
以下節錄的文字是神在解釋"存在"和"靈魂想要經驗"這件事,
因為書中使用不同字體來作區隔強調,在BBS上我改以顏色來區分...
在一開始只有本是(Is)存在,沒有任何其他的東西。然而一切萬有
(All That Is)無法認識他自己。....因為在沒有其他東西的時候,
一切萬有也就不在....
「一切萬有」唯一明白的是,那兒並沒有別的東西,因為他永遠無法、
永遠不會由外在,以他自己的一個參考點去認識他自己,因為這樣的一個點
並不存在。存在的唯一一個參考點就是內在的唯一一點。....
這讓我想到...人如何界定自己的存在,
如果沒有可以與之互動的任何人、事、時、地?
以看見自己來說....無論怎麼看,眼睛都是往外看的...
我們可以看見別人,看見自己的手、腳、身體,
可是我們要怎麼看見自己的臉,而不藉其他物質?
他十分正確的推理,他的任何部分都必得比全體要少,只要簡單的
將他自己分割成許多部份,每個部分都比全體要少,就可以往回看他自己
的其餘部分....
因此「一切萬有」分割他自己....它變成這個及那個,這個和那個
頭一回彼此分開存在。但兩者仍然是同時存在,兩者皆非的所有其他一切
也一樣同時存在。
因此,有三個成分突然存在了:在這兒的東西、在那兒的東西、以及
既不在這兒也不在那兒的東西--為了要這兒和那兒存在而必須存在的東西。
是「無」(the nothing)支持著「有」(everying)。是「非空間」支持著
「空間」。是「全體」支持著「部分」。
這裡提到的是相對性(relativity)的概念,為了區分A、B就要有個"非A非B",
也就是參考點。於是產生了"關係"(relationship)....
就像"黑"和"白"的對立,
藉由"灰"顯現了"黑"和"白"的純粹。這也是他們三者的關係...
(我是還想到另一個啦...
"友情"與"愛情",以及曖昧不明的"友達以上,戀人未滿" ^^)
從前有一個靈魂,它知道它自己是光。這是個新靈魂,所以急於想體驗...
在最偉大的光當中,它無法看見自己,或經驗到自己真正是誰。
且說,這個靈魂越來越渴望認識他自己。它的渴望是如此之大,以致
有一天我說:「小毛頭,你知道你必須做什麼來滿足你這渴望嗎?」
「哦,神啊,要做什麼呢?我什麼都肯作!」小靈魂說。
「你必須將你自己和我們其他的分開,」我答道,「然後你必須將黑暗
召到你身上。」
「哦,神聖的主,什麼是黑暗?」小靈魂問。
「你所不是的那個。」我答道。那小靈魂了解了。
因此那個小靈魂真的將他自己與所有的我們分開,甚至去到另一個領域裡。
在那領域,靈魂有力量召喚所有各種的黑暗到它的經驗中。小靈魂那樣做了....
所以作照亮黑暗的光吧,不要詛咒黑暗!
在被「非你」包圍的時刻,不要忘記你是誰。
這讓我想到...要告訴別人"痛的感覺"是什麼?
最直接也最快的方式就是....打對方一下...
雖然這是個笑話,不過不可否認的這的確是很簡潔的答案。
附註另一段,大師和凡人的差異...
你可以一而再地創造你是誰....不過,照事情的現狀來看,你並不
總是發現相同的答案。在雷同的外在經驗之下,第一天你的反應可能是
選擇要有耐心、有愛心和仁慈。第二天你可能選擇要憤怒、脾氣壞而悲傷。
大師則是永遠得出相同答案的那個人....
在這一點上,大師是隨時隨地可預測的。相反的,學生則是完全的
不可預測。
~~謝謝觀賞! E N D ~~
--
後悔和遺憾的差別在於
後悔 就是 如果可以再來一次,你一定會選另一條路
遺憾 則是 如果可以再來一次,你還是會選同一條路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59.14.186
※ 編輯: lizhg 來自: 61.59.14.186 (06/22 13:21)
> -------------------------------------------------------------------------- <
作者: lizhg (一個人旅行) 看板: soul
標題: Re: [心得]讀"與神對話"(4)
時間: Mon Jul 17 00:20:54 2006
※ 引述《lizhg (一個人旅行)》之銘言:
: 人如何界定自己的存在,
: 如果沒有可以與之互動的任何人、事、時、地?
: 以看見自己來說....無論怎麼看,眼睛都是往外看的...
: 我們可以看見別人,看見自己的手、腳、身體,
: 可是我們要怎麼看見自己的臉,而不藉其他物質?
最近剛看到...
心理學上有人做過實驗...「感覺剝奪」實驗,
在感覺剝奪的情況下,人會出現情緒緊張憂鬱、記憶力減退、判斷力下降,
甚至各種幻覺、妄想...
我想,對一般人來說...
失去感覺應該是件難以忍受的事...
就像感覺剝奪實驗的結果一樣...
可是據說「入定」是沒有五感的...也就是沒有知覺(?)
是不是差別在主動被動呢??還是差異在所謂的功力呢??
突然很好奇...有人可以回答這個問題嗎??感恩不盡!!
也許有人想知道實驗的方式和結果....
被試(白老鼠的意思 ^^)除了吃飯和上廁所的時間,嚴格控制各種感覺的輸入..
每個人帶上半透明的塑膠眼罩,可以透進散射光,但圖形視覺被阻止了;
手和胳膊被套上了用紙板作成的袖套和手套,以限制他們的觸覺;
同時房間中一直充斥著單調的空調嗡嗡聲,以此限制聽覺.
實驗結果是...他們忍受不了幾天就不得不要求立刻離開感覺剝奪的實驗室...
被試者報告說,他們對任何事都無法清晰的思索,
他們感覺自己的思維活動好像是「跳來跳去」的,難以進行連慣性的集中注意和思維;
部分被試體驗到幻覺...但大多是簡單的幻覺...如閃爍的光...
只有少數的被試有較複雜的幻覺...
~ ~ E N D ~ ~
--
把世界限縮在自己的知識當中,是人類最不謙虛的地方。
-- 秋乃茉莉 《恐怖寵物店》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73.175.238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