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創生年會在「嘉」啦
「地方創生」這一名稱發源於日本,其中心思想是「產、地、人」三位一體,一句話來說,就是希望地方能結合地理特色及人文風情,讓各地能發展出最適合自身的產業。
2019是地方創生元年,去年國發會主導臺灣地方創生展後,今年2020年第一屆台灣地方創生年會選定在嘉義,今年主題「地域生存戰」,以實踐者為中心平台整合航向跨區。
而促成這場台灣地方創生年會的是一群台灣各地關心在地文化深耕土地的年輕人所組成的「台灣地域振興聯盟」所發起。為何首屆年會選擇在非六都的嘉義市辦理呢?發起人林峻丞表示,因為我們是一群熱愛土地,熱愛在地文化,歡迎所有年輕人回家,而這個家指的是嘉義的「嘉」。
本次年會共有兩日行程,分為創生講座、地方創生實務談、創生小旅行,第二日還有創生主題實戰課程。創生年會不僅有大師名人講座,更有從事創生實務經驗與談進而實踐創生在地小旅行及主題實戰課程。
希望地方創生能夠為在地土地帶來更多的活水及新思維,也希望藉由此次年會能夠激發出更多不一樣的火花。
#地方創生
#台灣地方創生年會
同時也有5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5萬的網紅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成為七七會員(幫助我們繼續日更,並享有會員專屬福利):http://bit.ly/shasha77_member ✔︎ 體驗志祺七七文章版:https://blog.simpleinfo.cc/shasha77 ✔︎ 購買黃臭泥周邊商品: https://reurl.cc/Ezkbma 💛 ✔...
「臺灣地方創生展」的推薦目錄:
- 關於臺灣地方創生展 在 傾聽您的聲音 嘉義市議員鄭光宏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臺灣地方創生展 在 設計發浪Designsurfing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臺灣地方創生展 在 設計發浪Designsurfing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臺灣地方創生展 在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臺灣地方創生展 在 馬它mata x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臺灣地方創生展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臺灣地方創生展 在 臺灣地方創生展- Home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臺灣地方創生展 在 2022地方創生論壇暨成果展【創生青和力在地無距離】直播Live 的評價
- 關於臺灣地方創生展 在 臺灣地方創生展 - Pinterest 的評價
臺灣地方創生展 在 設計發浪Designsurfing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經常聽到「#2019年是台灣地方創生元年」的說法。地方創生是一種平衡都會與地方資源的思考,從2014年出現以來,由日本安倍內閣推廣到地方施行以來在日本各地遍地開花,其實在安倍內閣喊出「地方創生國會」口號之前,各級地方政府就普遍認為只要地方經濟繁榮日本就有生機,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後,對都市生活厭倦、萌生到鄉下過著自給自足生活念頭的日本人開始產生,這股移居到鄉下的想法與人力需求完美結合,因此 I-TURN者(都市到鄉下)與 U-TURN 者(到都市發展又返鄉)人數急遽上揚,原本日漸凋零的鄉下人口數止跌回升,市場規模也慢慢重新凝聚。
台灣的城鄉差距一直嚴重,目前全國共有 368 處鄉鎮市區,但人口過度集中以六都為中心的區域,經過統計,全國共有 134 處鄉鎮區資源不足,經濟相對弱勢,人口數僅占全國 11.6%但面積卻佔了國土66.5%,若人口繼續減少,或青壯年勞動力人口持續往都會移動,勢必會造成未來滅相或滅鎮的危機。根據國發會的人口發展模型中推估統計,台灣人口總數將於2024年達到顛峰,勞動人口(15-64歲)為1600萬,接著將以每年下降1%的速度減少,2060年將僅剩960萬。
也因此國發會提出的地方創生戰略,便是參考日本經驗,以五支箭來推動,分別為「企業投資故鄉」、「科技導入」、「產官學研社參與」、「統籌部會資源」、「品牌行銷國際」,目前以2019-2022年四年為第一週期,由國發會作為中央HUB來統籌,從尋找地方DNA開始,再盤點11個部會37個計畫資金投入,「以投資取代補助」,協助地方產出熱銷品牌,讓金流能真正注入地方,活絡地方經濟後,帶動青年回流工作,藉此平衡偏鄉人口。
這次在東京澀谷的 HIKARIE 展出的 臺灣地方創生展 ,便是在這個政策下所展出的海外成果發表。看著從台灣各地精選出來的25個地方故事與品牌,深深感受到潛藏在台灣各地方的能量其實很豐沛,不過我認為地方創生絕對不是只有把地方農產或手工藝做成商品、品牌化而已。過去日本也曾這樣做,即便當中的確有些地方百年工藝因此打出名聲,也獲得消費者市場青睞,但仍不足以喚起青年回鄉工作的熱情。這當中的關竅其實不是僅有工作機會的增加,而是如何讓青年心中產生那份對地方的榮譽感,打從心中認為「我XX,我驕傲!」#那才是地方創生能否成功導回人流的關鍵。
在這個過程裡,#我認為內容產出與媒體傳播兩者必須有個很好的槓桿平衡,而能夠取得那個槓桿平衡的點就是「#設計」。就拿屏東為例,屏東燈會的規劃與設計,從視覺到內容產出不僅在網路宣傳上拔得頭籌,「白天藝術展、晚上燈節」的想法讓整個展會增加觀賞層次,同時加上幾個整點的燈光秀與煙火、無人機演出,口碑造成北部人口大量往中南部移動參觀,甚至媒體也一再主動報導,熱度聚焦的狀況,讓住在屏東30年的當地人都嘖嘖稱奇,沒看過如此盛況。這樣的熱度自然造成在地人對家鄉的榮耀感,甚至連離家在外打拼的屏東人也會開始想,「是否自己的專業也能貢獻家鄉?」
加上後來屏東的 台灣設計展x屏東超級南、最近曝光的幾本屏東縣府超設計水準的刊物,都是讓「設計」成為鋪陳內容的軸線,進而使得媒體有內容可以去報導,也讓故鄉增加許多故事傳唱的深度。就算是蹭熱度我覺得也好,非在地人對屏東產生過往不曾有的好奇,離家在外的當地人開始思考自己跟家鄉的連結,對我來說都是好事。比如說像是由幾個年輕人開啟,用紙本記錄台灣文化特色的「 現地計畫 」,或是結合家鄉物產演繹地方料理的「 飛雀餐桌行動 Future Dining Table 」等,都是年輕人開始希望能用自己的視角去重新連結自己跟家鄉之間的關係,這就是最好的地方創生方向。
既然地方創生已成為國策,接下來還有三年要發展,希望我們都能在這樣的過程裡去找到自己與家鄉的關係,找到台灣在自己心中的價值,找到台灣在世界存在的定位。
【臺灣地方創生展~日本特展】
展覽時間:2020年1月18日~1月28日
每日開放時間:11:00~20:00
展出地點:日本東京 Hikarie8/ CUBE〒150-8510
東京都渋谷区渋谷2-21-1渋谷ヒカリエ8階
——
主辦單位:#國家發展委員會
執行單位: 中華民國工業設計協會 Chinese Industrial Designers Association
#台灣地方創生展日本特展 #2020前進東京
臺灣地方創生展 在 設計發浪Designsurfing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9年由國家發展委員會定調為台灣地方創生元年之後,以資源較不足的縣市地區為首,國家撥預算到台灣各地,協助地方積極尋找特色與定位,去年11月時在松山菸廠舉辦台灣地方創生展頗獲好評,於是2020年移展至「地方創生」概念源頭的日本,在東京澀谷的Hikarie的8樓COURT、及CUBE展區舉行台灣地方創生東京特展。
這次因為浪人同時在忙 one art taipei 的藝博會無暇分身,因此由設計發浪的分身A編我來為大家服務,做一個台灣地方創生展東京特展的現場直擊特別報導。
台灣熱潮至今仍在日本各地刮著炫風,任何台灣相關的物產或話題都很能在日本引起討論,本次以「科技」、「產業」、「共創」作為策展主題,帶了25個台灣地方創生故事與案例到東京展出。開幕當天除了台灣政府相關代表出席之外,也請來駐日代表 #謝長廷、日本工業設計協會社長 #田中一雄、2020奧運會徽設計師 #野老朝雄 等人到現場共襄盛舉。野老朝雄是今年的強力主打星,本人非常的可愛、溫和又親切!(個人覺得很像童星郝劭文!好暴露年代的比喻啊。)
可能會有人想說,不知道他跟地方創生的關係是什麼?其實「地方創生」的概念對許多日本設計師或建築師已經不是需要特別執行的手法,#而是在不同的專案與創意發想中自然而然融入於創作裡。野老朝雄於2001年開始進行日本傳統紋樣的當代創作,也深入研究藍染技術,本次奧運會徽中便是以「組市松紋」作為設計發想基礎,並以日本德島縣的傳統色「阿波藍」作為標準色,希望藉由設計的力量讓大家關注到日本地方傳統文化,這便是一種地方創生精神已融入到設計師創意想法中的案例,自然而不刻意。
野老朝雄在致詞當中提到,過去他曾因研究藍染技術來到台灣苗栗的 卓也小屋 進行交流,他認為台灣的藍染文化跟技術或許跟日本琉球等地的藍染不盡相同,但這些由地方產生的文化與技術所面臨的大環境狀況卻是類似的,不管是台灣或日本,都應該要有更多人好好保護與延續這些快消失的文化物產。此外,現場發生一個小插曲讓人感動,很多粉絲也因為野老朝雄的魅力前來支持,在回應一個粉絲希望野老朝雄給所有學設計的人一句話時,他很認真的在紙上留下:「LOVE DESIGN」幾個大字,底下還括號附註「包含藝術」,不管如何做設計多累多辛苦,一定要保持對創作的熱情!讓人感受到他天真又熱情的誠摯個性。
※
展覽頭三天更集結台灣各地不同樣貌風情的地方品牌在現場展售。我們有最近剛得到巧克力大賽冠軍的 〈 福灣巧克力 Fu Wan Chocolate 〉,來自阿里山清香的高山茶〈茶田35號〉,抑或是取自南投竹山的竹子製作而成的竹編工房〈筑子〉等,藉由市集交流的方式,跟更多對台灣感興趣的日本客人交流。希望可以讓日本的大家知道,台灣並非只有小籠包與珍珠奶茶。開幕當天,來自屏東的〈泰武 - 嵐 café 〉老闆許鎧琳也身穿排灣族服飾,帶來一段精彩的演唱,這或許是台灣原住民第一次唱進澀谷HIKARIE。
當日來客絡繹不絕,客人個個臥虎藏龍,有料理研究家與屏東縣政府交流,她曾隻身一人前往屏東山上,只為造訪魯凱族的餐廳與品嚐其料理,也有香水代理商的貴婦,看上「筑子」的造型香竹,覺得這應該要好好推逛進日本時尚品牌店內才對。更有一位日本的網站編輯熱情地跟A編以及 現地計畫的編輯 Harry 討論到台灣的選舉、同性婚姻合法、性別平權 等議題,她說「台灣是一個很棒的國家,我每次都從你們身上得到很多的力量!」
這一番話讓我們聽到才想抓著她說:「你這句話,才讓我們得到很豐沛的能量!」台灣,真的沒有輸日本什麼,我們應該要成為台灣亞洲前鋒才對,自信前行!
臺灣地方創生展 in Tokyo!!
【臺灣地方創生展~日本特展】
展覽時間:2020年1月18日~1月28日
每日開放時間:11:00~20:00
展出地點:日本東京 Hikarie8/ CUBE〒150-8510
東京都渋谷区渋谷2-21-1渋谷ヒカリエ8階
——
展售活動:2020年01月18日~20
展售地點:日本東京 Hikarie8/ COURT
備註:每日開放時間為11:00~20:00;
1月18日下午15:30開放、1月20日僅開放至19:00
主辦單位:#國家發展委員會
執行單位: 中華民國工業設計協會 Chinese Industrial Designers Association
展出攤位:
福灣巧克力 Fu Wan Chocolate /
台灣第一位巧克力品鑑師,帶領屏東風土好滋味走向國際
筑子 /
台灣原生竹材編織,透過手藝傳承及設計使在地智慧再進化
A.M IDEAS /
發掘傳統工藝與多元材質結合,運用大自然元素創造新想像
屏東縣政府/
承襲大武山原民部落的工藝智慧,打造屬於這個世代的部落美學
茶田35號 Mountain Ali Tea NO.35 /
從製茶到品茶的職人美學堅持,孕育屬於阿里山的高山茶飄香
喜樹菜奇仔 /
延續台南小漁村脈絡,由社區阿嬤獨創超人氣虱目魚頭包
泰武 - 嵐 café /
泰武鄉部落青年回鄉投入咖啡事業,發掘土地養育的紅色寶石
童正一手工原木筆/
傳承地方木藝職人精神,打造最有溫度的手工筆
#台灣地方創生展日本特展 #2020前進東京
臺灣地方創生展 在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成為七七會員(幫助我們繼續日更,並享有會員專屬福利):http://bit.ly/shasha77_member
✔︎ 體驗志祺七七文章版:https://blog.simpleinfo.cc/shasha77
✔︎ 購買黃臭泥周邊商品: https://reurl.cc/Ezkbma 💛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sha77.daily
✔︎ 來看志祺七七粉專 :http://bit.ly/shasha77_fb
✔︎ 如果不便加入會員,也可從這裡贊助我們:https://bit.ly/support-shasha77
(請記得在贊助頁面留下您的email,以便我們寄送發票。若遇到金流問題,麻煩請聯繫:service@simpleinfo.cc)
#台灣妖怪 #本土神怪傳說
各節重點:
00:00 開頭
01:16【七七業配】廣告段落
02:06 帶來驚濤駭浪的海上妖怪
03:12 指引方向的海中毛人
04:12 旅館老闆流行養的小鬼
05:05 金魅生前的悲慘遭遇
06:23 擅長法術的山中巨人
08:01 為什麼要認識台灣妖怪?
09:03 我們的觀點
10:36 問題
10:53 結尾
【 製作團隊 】
|企劃:簡樂
|腳本:簡樂
|編輯:宇軒、土龍
|剪輯後製:鎮宇
|剪輯助理:珊珊/歆雅
|演出:志祺
——
【 本集參考資料 】
→《唯妖論:臺灣神怪本事》,臺北地方異聞工作室,奇異果文創出版,2016年
→臺北地方異聞工作室部落格:https://bit.ly/3o4V93o
【 延伸閱讀 】
→【#唯妖論之鬼話連篇 Part 1:取個名字而已有很難嗎?】:https://bit.ly/3CFaonC
→《唯妖論》與台灣的「妖怪熱」:https://bit.ly/3u9zoAh
→「長毛怪開口吹東風,解救船難擱淺的彰化人祖先?」專家揭開被遺忘的台灣海洋史:https://bit.ly/2W7YHWS
→【阿里嘎該|考據篇I】尋找巨人的足跡:https://bit.ly/3CEwuqg
→地震為何偏偏要是「地牛翻身」?翻身後的「地生毛」又可能是什麼呢?|泛科學:https://bit.ly/3i1sqIK
→地牛翻身引強震?熟悉傳說竟是台灣限定??|可能性調查署 布袋戲 EP1:https://bit.ly/39FGSS1
→魔幻鯤島・妖鬼奇譚──臺灣鬼怪文學特展:https://bit.ly/3lTpSgT
→《尋妖誌:島嶼妖怪文化之旅》,臺北地方異聞工作室,晨星出版,2018年
→《臺灣妖怪學就醬》,臺北地方異聞工作室,奇異果文創出版,2019年
\每週7天,每天7點,每次7分鐘,和我們一起了解更多有趣的生活議題吧!/
🥁七七仔們如果想寄東西關懷七七團隊與志祺,傳送門如下:
106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二段111號8樓
🟢如有引用本頻道影片與相關品牌識別素材,請遵循此規範:http://bit.ly/shasha77_authorization
🟡如有業務需求,請洽:hi77@simpleinfo.cc
🔴如果影片內容有誤,歡迎來信勘誤:hey77@simpleinfo.cc
臺灣地方創生展 在 馬它mata x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一起尋找大台北沒有的臺灣風景🇹🇼」是這次Podcast節目的中心主旨,很開心遇到這麼好的機會可以讓我們在沒有經濟負擔的情況下探索臺灣這麼多地方,前半集去了新竹、花蓮以及綠島,發生了很多狀況,同時也遇到很多善良的人,一切都是經驗!希望大家有機會也讓自己多多了解腳下這片土地呀~
★收聽Podcast第三季節目!各大平台搜尋 👉馬它 in the HOUSE
【節目連結】:https://open.firstory.me/user/matainthehouse/platforms
🇹🇼S3EP#1|畢業季,一起尋找大台北沒有的臺灣風景🇹🇼新血加入之聊聊七年の荒唐緣分
🇹🇼S3EP#2|住在山林,改變山裡:廢墟大改建、小農合作衝突、文創&地方再生經營心法 feat.大山北月創辦人莊凱詠
🇹🇼S3EP#3|辦公室外的文化局局長:花蓮世代落差與產業轉型、局長也來開餐廳、一致性走向多元發展的可能性 feat.花蓮縣文化局局長吳勁毅
🇹🇼S3EP#4|原民新媒體,用眼睛說故事:網路媒體是誰在說話、族群文化工作眉角、我看原民議題 feat. Mata Tawian創辦人方克舟先生
生活了22年,才發現從未好好認識腳下這片土地,但在這個快速的時代,又該如何認識這片土地?
馬它 in the HOUSE 第三季 《 細說臺灣 》由馬它和99聯手製作,真正踏入職場前,兩人決定帶著麥克風走訪臺灣各縣市,專訪那些對本土記憶、臺灣文化深感共鳴、有故事的人們,透過聲音,將這些都市無法觸及的故事分享給更多人
………………………
觀看我的更多不同影片 :
▌Double實習日記全系列 : https://reurl.cc/7oY3M5
▌社群教室全系列 : https://reurl.cc/6lXDLr
▌穿搭大補帖 : https://reurl.cc/XkxlEe
▌每月愛用品分享 : https://reurl.cc/GrgbAG
▌馬它老師的美妝教室 : https://reurl.cc/R1Rbyg
▌大學生vlog日常 : https://reurl.cc/0OkxZx
★2019回顧影片
20歲是「必須」迷惘的年紀 |馬它mata x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eeSb...
★2020回顧影片
21歲,明白「放棄」有時也是種好選擇 | 馬它mata x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v5QV...
………………………
◆ 如果想看更多關於我的食物 / 穿搭 / 旅遊 /日常分享,可以到下方連結
◆ 個人IG : 👉 matamata.chan.92
◆ 食物IG : 👉 Food_map_camel
◆ FB粉絲專頁 :👉 https://reurl.cc/e5v12x
◆ Popdaily創作者計畫👉https://www.popdaily.com.tw/user/28032
………………………
喜歡我這支影片的話,記得按讚和分享給你所有的朋友
也可以去我的IG看看關於我的更多分享
記得訂閱我的頻道呦d(`・∀・)b
#綠島VLOG#花蓮VLOG#新竹VLOG
臺灣地方創生展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我們所在:
位於歐亞大陸面對太平洋的出入口,臺灣本島與周邊離島,除了是原住民族維生的島嶼,在不同時期也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在數百年前大航海時代,臺灣是不同海權國家拓展世界貿易的海上運補站;外來的荷蘭、西班牙等,在澎湖風櫃、臺南安平、基隆和平島,建築城堡領地;臺灣也成為海盜們討生活的運補基地,或不同海上強權交換商品的貿易集散地。後來,臺灣陸續成為中國東南沿海居民尋找新生活的地方、日治時代大東亞共榮圈的南進基地、國民黨政府退守後反共復國的跳板、以及今日印太戰略的夥伴環節。
不論是高山、丘陵、濕地、河川、陸地、海洋,小小的臺灣擁有最豐富的大自然生態系。數百年來不同背景的我們,也在這些不同的環境中,留下打拼生存的痕跡,各種不同型式的人造建築,為我們留下屬於自己文化的紋理。
展覽介紹:
「臺灣文化」目前還是一個尚待被清楚定義的模糊概念
可以使用「臺灣的鏡像」來協助定義什麼是「臺灣文化」嗎?
「臺灣的模樣」嘗試整理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及國立臺灣美術館的攝影典藏中,不同世代的本土攝影家們眼中所看到的「臺灣」。希望藉由這些不同時空樣貌下的影像切面,堆疊出臺灣的文化紋理,協助思考一直都在但卻是抽象混沌的「臺灣文化」。其實也就是在反思:什麼是「臺灣的吾土」?誰是「臺灣的吾民」?等土地與人民的真實內涵。
初探「影像臺灣」為「臺灣攝影史」奠基
為了要整理呈現這一個「公共的臺灣」(孕育我們的母地),策展人要向展覽中每一位攝影家致歉。在此展中,個人創作意圖的脈絡先暫時被放在第二順位,優先凸顯臺灣這塊土地上共通的元素,作為整體性的思考。藉由影像編輯的組合,橫向交織出一個更龐大綿密的,所謂臺灣攝影創作的共同脈絡。長年來因為臺灣攝影史研究的缺席,我們有必要透過這樣統整的過程,先將臺灣攝影做一個整體性的梳理思考,來為尚待完成的臺灣攝影史鋪路。
關於臺灣文化脈絡的思考
策劃此展還有一個目的,梳理出臺灣文化脈動的基調:臺灣的文化脈動,是由在地的原住民族,面對外來的過客與移民,歷經抗拒、衝突、互動、交流、妥協的歷程。原本在地的本土族群與外來的殖民霸權必須學會「共生」,而不同時期的共生造就了不同世代的「在地本土文化」。
南島文化原住民族的根源,荷蘭西班牙文化的刺激,深層中華文化的延續,日本文化擁抱現代化的刻痕,還有歐美當代文化的移植,新住民文化的加成,這些多元觀點的交融並列,形成今日臺灣文化繼續往前推動的重要動能。
嘗試以影像揉捏出「臺灣氣口」、「臺灣味」
呼應國家攝影文化中心開幕首檔「舉起鏡子迎上他的凝視──臺灣攝影首篇(1869-1949)」以臺灣攝影史的理論研究為架構,本展以視覺影像為梳理的脈絡,嘗試由截然不同的方式切入這臺灣主體論的核心課題。因展出空間有限,整個展覽以靜態的「攝影原作」與動態的「數位呈現」平行展示相互呼應,也是一種在攝影展覽形式上的嘗試與挑戰。
攝影/鄭宇辰、余志偉
剪接/余志偉
文字提供/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台北館
■完整報導:https://www.twreporter.org/a/photo-the-national-center-of-photography-and-images-exhibition-2
──────
《報導者》是台灣第一個由公益基金會成立的網路媒體,秉持深度、開放、非營利的精神,致力於公共領域調查報導,共同打造多元進步的社會與媒體環境。
官方網站:https://bit.ly/3rTeR1V
粉絲專頁:https://bit.ly/37jjGYD
Instagram:https://bit.ly/3rWFQJV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https://bit.ly/3ylK401
#報導者 #看看攝影
臺灣地方創生展 在 2022地方創生論壇暨成果展【創生青和力在地無距離】直播Liv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過去一年全台各地有許多默默推動 地方 發展的團隊,致力讓家鄉變得更美好、更宜居,也吸引越來越多人選擇留鄉或返鄉投入 創生 的行列,邀請您一起看見青和 ... ... <看更多>
臺灣地方創生展 在 臺灣地方創生展 - Pinterest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臺灣地方創生展 · Explore Postergram's photos on Flickr. Postergram has uploaded 5416 photos to Flickr. · More like this. ... <看更多>
臺灣地方創生展 在 臺灣地方創生展- Home | Facebook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臺灣地方創生展. 4245 likes · 5 talking about this. 共同挖掘在台灣各個角落正在發生的地方創生故事、探討國際間地方創生案例,以及中央推動的地方創生政策推動與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