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黛比的生命花園之約~
某日下午偷得浮生半日閒,參加「全癌病友協會牽手之聲電台節目專訪」
因為首播時間是昨天晚上九點左右。
今日早上十點和中午十二時有重播,歡迎大家收聽。
#CanChrees.org
訪問內容大約如下:
初見姚黛瑋本人是,覺得哇見到明星耶!
她問我說妳還是學生嗎?
我說天啊,我已經40歲了!XD
她問我說妳用什麼保養品啊,La mer , 我說我用不起這麼高檔的保養品,我的皮膚是過敏又超級乾,我會用「理膚寶水」或「契爾氏」適合自己,價位不高,還好去年我從美國扛了一箱回來,在美國買當地的保養品真的是便宜很多。
後來聊到一段我從小就體弱多病,國小時117公分,只有11公斤,發育後到最高峰體重飆到61公斤,其實我國小、國中時都被老師和同學霸凌,所以我自乾墮落⋯⋯考上了一個吊車尾的五專。
但也因為緣分的關係,讓我唸了「食品生物科技」也認識我的「男朋友」,到了專科時覺悟了,我努力唸書拿獎學金,推甄考上「大葉大學」,以全校第一名錄取「生物科技產業研究所」學校直接給我獎學金20萬。當時,我兼職當2份助教,系辦行政人員,做國科會計畫案!
學費收入全靠自己。
研究所期間在學校的育成中心從工讀生一路當到助理,回台北後去了淡大育成中心擔任秘書、專員、副理,之後轉任臺北科技大學育成中心經理。
卻沒想到那年我剛過完31歲的生日,因為夜裡在馬桶上滴了一滴「橘紅色」的血液,我神經大條一直以為是「痔瘡」,也正好我「肛門口外面有一個凸起來的肉塊⋯⋯
經過了一個禮拜六個醫生的確診,確定是「低位直腸腺癌 」,做了「永久性人工造口」,30次的放射治療,吃了二年半的口服化療藥。
之後回我治療的醫院當兼任行政助理,從「癌症篩檢中心」,到「癌症資源中心」希望能夠幫助更多人,從早期的癌症篩檢,發現罹癌後手術後的處理,到癌症資源中心的癌友與照顧者的諮詢、資訊、支持、及相關輔導,我會去病房探視「病友」,因為我很愛漂亮,看不出來我的肚子裏所隱藏的秘密。
這些年來,雖然腫瘤指數控制得宜,但卻因為反覆的沾黏與阻塞,和感染,大大小小的手術開了十幾次,我現在身上只有切到不能再切的小腸,從「大腸造口」到「小腸造口」一年有一半的時間都在「白色的家」渡過。
或許是天性樂觀,還是「體質特異」,還記得9年前我的主治醫師說,因為你太*特別*了,他跟我說他跟腸胃科醫生有在研究像我們這種飲食健康,作息正常,對年輕癌友,或許無法幫助到你,但可以幫助更多的人,我說我願意。
後來談到最想完成的夢想,我說我最大的夢想就是站在TED 的舞台上分享自己的生命故事去幫助更多需要的人。
黛比跟我說just do it。

我也是相信自己我可以做得到。
附上一句我最近很喜歡的的英文
✨It does not matter how slowly you go, As long as you do not stop.
I will keep going and Practice makes perfect.
我自己也再繁忙,不知道還有沒有重播的時段,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打電話去「社團法人台灣全癌病友連線」詢問。
電話:02-25572960。
或上網查詢相關資訊,謝謝💘。
「臺北美國學校學費」的推薦目錄:
- 關於臺北美國學校學費 在 當玫瑰綻放(毛毛的抗癌故事)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臺北美國學校學費 在 陳泰源-專任約房仲的斜槓人生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臺北美國學校學費 在 政變後的寧靜夏午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臺北美國學校學費 在 [問卦] 台北美國學校比較厲害還是康橋- 看板Gossiping 的評價
- 關於臺北美國學校學費 在 新北第一所美國學校學費破百萬家長搶破頭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臺北美國學校學費 在 taipei american school學費2023-精選在臉書/Facebook/Dcard ... 的評價
- 關於臺北美國學校學費 在 taipei american school學費2023-精選在臉書/Facebook/Dcard ... 的評價
臺北美國學校學費 在 陳泰源-專任約房仲的斜槓人生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大直新聞週一報】
1.陳泰源指出,在大直就有個高級住宅區,管委會就乾脆強制規定,抽菸必須到戶外,不可以在大樓內。住戶也很識相,因為一戶房要上億元,所以不論是抽菸或抽雪茄,住戶會走到住家外抽。因為在陽台抽菸,味道會飄散,影響到其他住戶。→https://forum.ettoday.net/news/1766028?redirect=1
2.竟然不是文華東方!「卓越五星(五星+)」飯店揭曉,坐落於台北市大直河岸的「台北美福大飯店」,經過觀光局評鑑,從硬體建築設備到軟體服務品質皆拿下了高分成績,並於今日由交通部長林佳龍舉行頒發儀式,肯定兩家飯店在提供卓越旅宿體驗上的努力。→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00721005326-260410?chdtv
3.北市建管處官員曾華崇一家三口背景單純,他與妻子一同居住在大直區明水路一帶,妻子沒有工作,在家擔任家管,兒子則已出社會工作,平常在外租屋沒有與兩老同住。目前,警方根據基隆河水深水流研判,曾男比較可能投水的地點就在南湖大橋上,但仍待調閱監視器後釐清。→https://www.ettoday.net/news/20200723/1767949.htm
4.和泰產險今(25日)舉行大直總部大樓動土典禮。和泰產險表示,該總部大樓占地達2,317平方公尺,是一棟地上10層、地下4層的指標性建築,預計於2023年2月完工。→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00725003763-260410?chdtv
5.依報名規劃,大直非營利幼兒園招收212名幼兒,包括2歲專班2班次和3至5歲班6班次,每班配置2位老師;學費則按非營利幼兒園收費標準,每月3500元。→https://www.ydn.com.tw/News/390487
6.國防部今天上午召開記者會,說明開辦「國防部大直非營利幼兒園」。政戰局政戰綜合處處長龔瓊玉上校表示,為達到軍人安家,眷屬安心的目標,照顧弱勢及嘉惠周邊居民,選定國防部大直博愛營區旁的實踐營區,與北市府合作共辦非營利幼兒園,訂於8月3日開學。→https://www.cna.com.tw/news/aipl/202007210132.aspx
7.國防部於博愛營區旁改建新設的「大直非營利幼兒園」,日前完成招生程序,將於8月1日開學。→https://www.ydn.com.tw/News/391394
8.大直分館「數位時代˙大傳樣貌」系列講座--暢談廣播人生〜學習從每個經驗淬鍊出人生的價值。→https://tpml.gov.taipei/News_Content.aspx?n=D86E817AA7D0F758&sms=9D72E82EC16F3E64&s=CC67E686A3F3529F
9.親子網美衝一波!大直典華打造佔地千坪「me2we 空中親子水公園」,草皮水舞秀、double滑水池、空中慵懶島吊床,親子網美拍到不想回家。→https://www.walkerland.com.tw/subject/view/267631
10.由臺北市政府體育局主辦的「瘋狂一夏玩水趣」2020臺北親水體驗活動,將於7月25日起至9月13日每周末六、日上午9點至下午4點30分,在大佳河濱公園的大直橋下舉辦各項親水體驗項目,官網已開放報名,歡迎全民一起到大佳河濱公園好好玩一夏!→http://61.222.185.194/?FID=32&CID=517008
11.天后張惠妹的「超級經紀人」陳鎮川,今(1)天和交往9年的男友登記結婚,今晚在大直萬豪酒店舉行「雙陳晚宴」,演藝圈大姊大張小燕蒞臨祝福,才爆出離婚的張清芳也現身晚宴,心情看起來不錯,被拱上台唱歌。→https://ent.ltn.com.tw/news/breakingnews/3215023
12.IHG洲際酒店集團旗下英迪格品牌今年一月開出台北第一間台北大直英迪格酒店,雖然遇到疫情依舊努力推行銷,其中T.R Bar &Kitchen即日起全時段迎客,聘請米其林餐廳侯布雄副主廚菲德烈克.朱利安Frederic Jullien擔綱廚藝顧問,負責菜單設計、廚藝團隊建置及訓練,餐廳全區設有122個座位和一間可容納20位賓客使用的獨立VIP室,以及一個近200坪的多功能戶外露臺,可遠眺台北101與絕美城市景觀。https://www.setn.com/News.aspx?NewsID=783648&From=Search&Key=海鮮粥
13.去年沈玉琳豪砸市價8千萬元,買下位於大直的80坪豪宅,他表示自己沒鬼月搬家的傳統迷思,預計下月底會遷入新居,會依照經濟允許範圍裝修,他笑說自己早有購入電動床,但他強調:「那個床不是 for make love!」→https://www.ctwant.com/article/63597
14.潘瑋柏與Luna傳出緋聞已久,而戀情在2018年4月被媒體爆出,內容包括倆人已在台北市大直豪宅同居,還被發現同穿情侶裝,甚至是一起出遊。→https://www.ctwant.com/article/64254
15.他本來期待住在鬧區,因緣際會下看到大直的物件,靠山親近大自然的環境令他改觀,僅花了一周就順利成交。→https://stars.udn.com/star/story/10091/4734933
16.李登科出生花蓮縣瑞穗鄉,6歲被爺爺送至廈門讀書,18歲加入國民黨,當兵時就跟在蔣介石身邊,1946年隨國民政府回到台灣,在北市大直「七海官邸」繼續擔任隨扈,1975年以中校官階退役,1981年移居美國長達23年。→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200728000530-260115?chdtv
17.婁峻碩3月推出迷你專輯《BOARDING》,卻被疫情打亂宣傳行程,演唱會也延到7月31日,於台北市大直ATT舉行。日前1,000張門票開賣火速售罄,讓他開心發文感謝粉絲支持。→https://www.ctwant.com/article/63831
18.新生代歌手昨晚(7/31)於大直ATT SHOW BOX立方文創舉辦個人首場售票演唱會,人氣爆棚的他吸引了上千位爆滿粉絲買票進場支持,除了已曝光的嘉賓高爾宣之外,整場最驚喜橋段莫過於陳零九驚喜現身,還有女友焦凡凡的深情告白甜喊「我愛你!」→https://star.setn.com/news/789863
19.國中進入升學學校大直國中就讀,對畢業後暑假還在香港比賽的葉文凌來說實在是苦不堪言。入學第一天的英文考試就抱鴨蛋,為了避免吃上一頓竹筍炒肉絲(被媽媽打),葉文凌在大直國中成績突飛猛進,就這樣進入建國中學就讀。→https://sportz.im/台運動員「骨科守護神」%e3%80%80國家隊隊醫葉文凌曾是/
20.理財周刊二十周年慶,7/24日於大直典華幸福機構舉辦「疫後財經論壇」及「理財大使」表揚活動,宣示理財周刊要在下個二十年飛躍騰達,再創財經高峰。→https://ctee.com.tw/industrynews/activity/308272.html
臺北美國學校學費 在 政變後的寧靜夏午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高等教育市場雜談二,碩士學歷鄙視鏈》
網路時代有選舉就有學歷糾紛,畢竟選戰就是戰爭,從論文有錯字到論文有抄襲到論文找不到都五花八門招數百出。本文無意幫任何一位候選人辯解,但是寫一下學歷市場倒是很有趣的。
首先第一個問題:最嚴重的論文錯誤是什麼?其實不是抄襲,而是造假。抄襲別人是侵犯別人的產權,造假則是直接假冒出不存在產權。
為什麼說造假會是最嚴重的問題?
因為抄襲最多你就是侵犯了單一或數人,但是造假可能會導致人的資源配置錯誤,而且甚至一連影響十幾二十年。
這邊提一句,華人比較會造假是因為我們都是華人,接收到訊息比較多又大,而實際上造假的本質是人性的普世現象。是不分人種的。
華人的科學家造假案多半只能騙自己國內,韓國某幹細胞的造假案不到一年。惡血不過2013~2018。
但是像Piero Anversa的心臟幹細胞論文造假案。則是從2001~2018整整18年。
自己浪費錢事小,耽誤多少預算的錯置與他人的白工,甚至開玩笑地說,可能其他幹細胞造假的學者都是被他耽誤了才只好鋌而走險(黃遇襲:皮耶羅誤我啊)。
這一點社會科學有著先天的優勢,因為缺乏可重複驗證性,連問卷等數據可能都死無對證,所以你永遠不能說我是造假。
(二)、
學歷鄙視鏈碩博大不同:對於學術通關的遊戲,多數人的觀念就是:學士-碩士-博士。其實嚴格說起來,學士現在拜高教普及化所賜,大家的認知都沒有什麼問題。管你科大還是普大還是醫大,大家都是大學畢業,都是學士畢業證書。
博士也還好,能夠有博士班的學校雖多但還是稀有財,且理工的博士條件都很明確。問題最大的反而是在碩士這個階層產生了不少的花樣。以台灣為例。碩士大概可以分四種,一般生、在職生、在職專班還有EMBA。台灣已經算是很簡單的。美國與歐洲在碩士這一塊可以更複雜。
在華人地區,一般生與在職生幾乎是等價的,就是說這兩者的修業條件與畢業證書幾乎都一樣,唯一的差別就是修業年限與招生條件有差。所以這邊記得,在職生就是一般生,只是有過工作經驗或是有在半工半讀。但是他們的畢業證書是完全一樣的。這次鬧特別大的則是尷尬的補貼來源,在職專班。
(三)、
無論是蘇嘉全還是陳菊還是李眉蓁,他們的碩士都是在職專班,韓國瑜則是正式碩士班、大臺北地區旅遊樓鳳新興性產業分析也是正式的碩士論文。
理論上在職專班應該叫做在職進修碩士學分班,如果把寫論文這個條件拿掉,那實際上跟推廣教育學分班沒什麼差別。其設計的良好目的就是希望高教學術金字塔知識可以普及到更多有志於學習的人。
很多人可能年輕的時候因為家庭或是際遇無法學習需要提早面對社會。之後想重拾書本進修學習,但是又不能完全放棄事業工作與家庭。所以特別開一個課程的學習配套來讓這些人進修。
既然這些人多半有點錢,那學費當然可以收貴一點。那問題來了,人家付錢了來上課,也老實地把課上完作業寫完了。
最後總要給人家一點什麼?修業證明?這好像不是很有價值,名片上也沒有很好看的頭銜。付錢的肯定不答應不會買。
叫碩士的話,一般生就不答應了,畢竟修課事小,寫論文很累。我們辛苦的要死要活,你們這些資本家政二代有幾個臭錢了不起就可以買個跟我一樣的頭銜學歷啊。
當時台灣的高教學歷還沒有貶值得那麼誇張。於是教育部就出了個餿主意,好吧,在職專班也要寫論文,畢業證書上會強調在職專班,但是碩士這個頭銜依然可以使用。於是當時就暫時擺平了這個問題。你寫論文就是碩士,沒寫就是修業證明。
等一下那EMBA呢?MBA在職專班本來想大聲斥責EMBA憑什麼耍高貴又弄個新名堂,但是後來發現EMBA給的錢實在太多了。就只好摸摸鼻子算了。
好。這邊的所有制度設計時有個先天的背景一定要考慮,就是當時台灣的高教學歷還沒有貶值到今天這樣,而學歷的市場價值很清晰而且鄙視鏈的關係明確。
所以這個系統還可以維持一定的運作,而這個系統的先天缺陷就是,就碩士頭銜來看,他壓低了一堆必須努力做研究論文的人拿到的頭銜價值,然後強迫了另一群人做一些不必要的事情來維持碩士的頭銜。
當然本粉專的粉絲都知道,無論政府多麼干涉,市場是會自己調節的,學歷的市場價值也不例外。而所有參與這個系統的高教人員都是高學歷份子,每個都是以前翰林院的讀書人,很快地就摸清了潛規則。
該放水的要放水,該要求的還是要要求。於是學分價格,學歷,求學過程的要求很快達到了一個平衡。大家也相安無事了一陣子。
一直撐到了2010之後高教學歷大貶值時代。先是學士然後碩士最後博士。這邊我們可以衍伸出一個問題,碩士到底要不要寫論文?
(四)、
碩士到底要不要寫論文?首先這個問題在美國不是個問題。美國對於碩士的分類、要求、各個學科的差異(法律跟醫學獨立出各自的系統)都有精細的定義。該做研究做研究、該補學分補學分、該實習就要實習、最後該繳錢就要繳錢。
要求不同所以拿到的東西也不同。有興趣可以研究一下馬英九當初選舉時被質疑的法律學位資格。
當然可以這樣做的原因很大一部分來自於以價制量。學費很貴付錢的就不太會亂搞,能付得起的也不多。美國人不是不想念大學、很多是唸不起大學。一個美國公務員家庭在孩子出生的時候就必須進行財務規劃給孩子念大學籌學費。
但是寫論文到了台灣這就是個很嚴重的問題,其實要不要寫論文應該是要先看論文的目的到底是什麼?
筆者這邊給一個不精確但是好懂滿足大家的定義。碩士論文是踏入高階研究的試驗以及初階研究能力的總結。
簡單說就是碩士論文其實是拿來看你適不適合念博士走學術研究的考試。你碩士論文寫完了大概心裡就有譜自己適不適合念博士了。反過來說如果升學直接走了學術研究的路線但是發現真的走不下去,那就把成果總結一下拿個碩士也好。
所以更可以說,在職專班這種明確不是要走學術研究路線的存在,真的是不用也不該寫論文,就是個taught degrees。硬是要不用寫論文的一群人寫論文,這些天互相揭瘡疤大賽已經很夠了,目前就是個口水仗大家底子都不乾淨。
吵到現在除了讓已經貶值到不行的碩士學歷再貶值一次之外。就是各大學都倒楣,全部都掃到颱風尾。
學校當年給你們大家方便,你們現在這樣對我,都說我不好。甚至某網紅很快地就把幫他特殊入取的學校院系用公佈成績單的方式給賣掉了。當年說要收他的大概想死的心都有了。
那以後呢?放心,國家論文系統還可以修改,以後大家都不要公開,紙本的話,沒本事的用極機密加上學校幫忙封印;有本事的就找人去圖書館偷出來直接在館內銷毀,要用撕的還是要用燒的自己想辦法。趁安保條件還沒升級趕快進行。祝各位好運。
對於高等教育市場到底在搞什麼,可以先參考之前的文章
https://www.facebook.com/…/a.3574273816319…/535345453840172/
#史萊姆小編
臺北美國學校學費 在 新北第一所美國學校學費破百萬家長搶破頭 - YouTub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這回爆發的 美國學校 ,是新北市第一所 美國學校 ,由AIT核准,2016年成立,由於主打美國加州教育學制,課程還同步,又能銜接美國大學,即便一年 學費 , ... ... <看更多>
臺北美國學校學費 在 taipei american school學費2023-精選在臉書/Facebook/Dcard ...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臺北美國學校 ( Taipei American School ) 位於臺灣臺北市士林區天母的私立... 學費連雜費就快破九十萬臺幣(約二十二萬港元),就是每月約一萬多 ... ... <看更多>
臺北美國學校學費 在 [問卦] 台北美國學校比較厲害還是康橋- 看板Gossiping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