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滿十個月囉~
🤣請把天使啾改名為野蠻啾!!!
滿十個月的野蠻啾力大無窮、情緒很滿,是個無法接受任何束縛的野孩子!! 舉凡汽座、推車、穿衣服、換尿布,永遠呈現一個哭吼、加下腰逃脫的翻身狀態,扣好、穿好以後就又跟沒事一樣,翻臉跟翻書一樣快~ 明明每天都要換上好幾次尿布,沒有一次願意乖乖就範!! 如果不是用拉拉褲或包屁衣沒扣好,晚上睡覺時就會自己手撕掙脫尿布、光屁股睡覺~~~~~~ 非常可怕!
在外用餐也無法接受餐椅!!! 餐椅上如果沒有食物就隨時想逃脫,前天跟 艾比媽媽 一起午餐,還好她帶了 #澳洲Calmbee神奇防漏圍兜 ,圍兜後面有綁帶可以綁在餐椅上治住野蠻啾,才讓我可以好好的吃一頓飯~ 啾比太久沒在外用餐,好奇心大噴發,如果沒帶圍兜,餐廳的餐椅沒有安全帶整個關不住野蠻啾耶!! 當天他餐廳爬來爬去,非常失控,讓我完全喪失帶他外出的信心了😭😭😭 快把之前的天使啾還給我啊))) 反觀哥哥帕比從小個性就屬於 #謹慎觀察型,帶出門時總能優雅育兒! 還好啾比贏在比哥哥愛笑,不然帶他體力真的消耗得好快啊啊啊~
這個月的成長進度👉
✅終於長出兩顆下排牙齒,進度跟哥哥一模一樣~
✅上下沙發成就解鎖,床比較高還在練習! 沙發因為太熟練,所以自摔下來變成果凍頭,順便解鎖急診初體驗😭😭😭
✅熱愛音樂,會搖頭晃腦上下蹲,帕比九個月就會拍手,啾比拍手教不會🤣
✅會用手抓空氣一下代表說掰掰~ kiss goodbye太難還在練! 很像在訓練小狗~
✅聽得懂「坐下!」 跟「快睡覺!! 」都是媽媽哄睡氣到大吼時,一被罵就會立刻坐好或趕緊趴到我身上裝睡🤣
.
這個月的親子共讀要感謝 小宇宙文化
帕比從嬰兒時期,就可以乖乖坐著聽上十本繪本都還意猶未盡,不滿一歲起床就會自己乖乖翻書不吵人!
啾比一樣每天親子共讀,很愛撕書、吃書、丟書! 早上起床就是拿書丟媽媽🤣 為何差這麼多!!!
還好帕比超愛小宇宙這三本熱騰騰的新繪本,周三才收到,就已經念了五次以上了!! 連陪玩姊姊來,都可以自己念給姐姐聽喔~
也推薦給你們👉
✅《讓世界更好》
真實故事改編,在講一個非洲女孩如何將塑膠袋回收再利用做成成美麗的包包! 非常引人深思~
✅《噴火龍的地球行動》
自私的噴火龍們不停大量消耗地球資源,讓其他動物都逃之夭夭,只剩下孤單的噴火龍該怎麼挽救呢? 帕比超愛這本!!! 已經念了七八九次了~
✅《照顧媽媽我很會》
吉米媽媽生病了,貼心的吉米想幫忙做家事讓媽媽休息一下,沒想到越幫越忙,媽媽偷偷拖著病體,還要忙著善後不讓吉米發現 🤣
.
最最後還要感謝老相好 農純鄉 真實的第一選擇 寄來的✅ #燕窩鱸魚精
鱸魚能讓疲憊媽媽瞬間充滿活力,加上讓我容光煥發的高檔燕窩~~~~~~~~ 每天來一包真的太滿足!! 面子、裡子都呵護到的雙重享受! 我決定認農純鄉當乾媽🤣🤣🤣 乾媽連帕啾生日都會特地送禮物來! 我坐月子時更是呵護備至,無以回報啦)))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萬的網紅范琪斐,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美中最近感情不太好,任何一點風吹草動都可能擦槍走火,上個禮拜,兩國外交戰火差點又被一張照片點燃了!美國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上傳一張寵物犬梅沙(Mercer)的照片,地上還擺著牠最愛的玩具,但正中間這隻…扼…好像有點尷尬,「小熊維尼」近年被網友當成對岸領導人的惡搞化身,大家應該都不陌...
自 排 換 檔 頓 一下 在 錯別字-賴正鎧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當你們在觀看(意淫) Cynthia CC亞獨自挺進 #墓園坑道 時,別以為這些是當晚最恐怖的,有許多 #頭皮發麻 的事都在鏡頭之外。
位在宜蘭山區的墓園坑道,據傳是 #日軍埋藏黃金 時所開挖的,但隨著兩顆原子彈落下
當年存放黃金寶藏的坑道
現在成了無主骨骸遺棄的角落
當天我跟 奇門遁甲-黃濤 兩人一起前往,車子漸漸從平行到45度仰角,蜿蜒轉上後是一條更細窄的羊腸小徑,每當車頭一轉、大燈一掃,一面面墓碑上的名字出現眼前,有時可見幾張盯著你看的相片。
我們停在墓園停車場,一下車就看到已經在等我們的CC亞,她穿著白色細肩小背心跟晴明一夥人整理裝備,如此火辣的裝扮馬上吸引黃濤注意,他默默把手伸進褲子口袋,我想說他要拿什麼東西拿這麼久,後來看到他翻白眼身體又微微抽動,才知道他伸進口袋是要握東西。
開拍前,我們在大墓公前拜拜,隨後分隊
第一小隊 #先鋒:CC亞、晴明、仁哥,三人先往墓園坑道出發
第二小隊 #補給:我、黃濤 大肌肌道具組軒哥,過陣子再出發
一路上,兩旁高過頭的墓碑群,像走在一個「凹」字型的地溝,我低頭不敢四處張望,但時不時有東西撞到臉上,我把手電筒往前一照,一條擴散式的白色光束讓我看見頭皮發麻的一幕。
破百隻密密麻麻黑點的蚊子海,宛如槍林彈雨的阿富汗戰場。
「幹!!太多蚊子了!防蚊液,防蚊液快支援。」
第二小隊陣行大亂,縱隊三人趕緊撤退,同時拿出防蚊液狂噴,一瓶噴到剩1/3,皮膚裹上像炸豬排的蛋液厚厚一層,但還是難敵飢渴的蚊子,手臂、脖子、臉上依舊沾著一點一點的黑芝麻。
我主張,回車上有冷氣又不怕蚊子,至於第一小隊只能犧牲他們了;但他們不依,並認為#與其坐以待斃不如戰死沙場,最終他們用跑的衝進蚊子海,我只能跟著跑,換來的是三人身中數彈,血條見底。(事後回家,我兩隻手被咬了13個包)
穿過蚊子海,隱約聽到CC亞錄影的聲音,這才想到「幹!她穿小背心怎麼沒被咬死?」當我走近一看,纖細的右臂已鼓起四、五個大包,更別說整個挖空一片平滑稚嫩的裸背,早已成了紅腫的月球表面,時不時找空檔抓癢。
黃濤看了喃喃自語「欸,錯別字,你有蚊子咬的藥嗎?」
「沒有,我只有防蚊液。」
「我聽說被蚊子咬塗口水就不癢了。」
我想了想「有道理,一下空檔我過去舔CC亞好了。」
「不不不,身為老師,除去團員身上的不舒服是我工作,我來舔!」
「那黃濤老師,我老二剛剛也被蚊子咬,我現在很不舒服…」
#後來黃濤有一陣子不跟我說話
終於,我們躲進了墓園坑道,沒了吸血的蚊子卻換了更大隻的吸血蝙蝠,一隻隻黑色飆仔刷過耳旁,清楚聽到翅膀拍動的聲音,好在我們也沒血給牠吸了。
來到一處Y字型岔路,CC亞在那招靈,黃濤準備要設結界的鹽米,軒哥安靜的滑手機,我拿手電筒四處照看有什麼可以拍,但就是這該死的記者習慣,讓我看到第二個頭皮發麻的一幕。
我看到一面牆,牆上是群聚的蟑螂;我嚇到手電筒照向另一面牆,牆上是一隻手掌大的喇牙,頓時眼前一黑差點沒站穩,我不知道今晚它們約在山洞幹嘛,我只知道我就站在它們的中間。
半黃濤被叫去撒 #鹽米結界,軒哥也被叫去點白蠟燭增加氣氛,而我繼續站在蟑螂跟喇牙中間,我不停安撫兩方人馬
「各位大哥,千萬別衝動,小弟我只是路過說書,你們之間的恩怨我不插手,也請你們千萬別在這時動手,我經不起你們的靠近。」
一拍完我馬上跑出坑道,隊伍延綿原路歸返,至於要穿越的蚊子海,我學乖了緊貼CC亞背後,有她肉坦吸怪我傷害自然降到最低,至於黃濤,我看他又把手慢慢伸進口袋,眼睛死盯著CC亞的小背心。#夜露喜KU #廢墟探險 #墓園探險 #鬼屋探險 #蟲比鬼可怕
自 排 換 檔 頓 一下 在 金老ㄕ的教學日誌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抗戰曙光─德式中央軍(第一部:建軍)】法肯豪森的作為
賽克特就任顧問團團長的日子只有10個月,他對中國軍事的構想,許多才剛開展,有些則還未付出行動。繼任的法肯豪森所要做的,就是承接前任的措施並繼續發揚光大,而事實上,法肯豪森完全不負所託。
像在建軍方案,法肯豪斯於民國25年(西元1936年)提出強化過往曾被整編過的部隊,這個方案後來被定名為「調整師」。
順帶一提,現在若要在網路上搜尋中德軍事合作的相關資訊,通常會打上「德式師」或「德械師」等關鍵字。但當年的政府檔案可沒以上字眼,因為這些接受德國訓練的部隊正式名稱是「調整師」或「整理師」。尤其某些軍迷對「德械師」這個名詞非常反感,主要原因就是接受德國訓練的國軍未必拿德國兵器(大家可以回憶一下國軍的裝甲部隊就能了解狀況),所以如果你想在別人前面秀出你很懂民國軍事的逼格,可千萬別喊錯稱呼呀。
當時法肯豪斯建議:
一、
各步兵團應依照教導總隊步兵團之德國新編制盡速編齊,各團應裝備步兵榴彈砲、戰防砲各一連。
二、
為加強管支援火力,營迫砲排應增為四門、機槍連定數則增為九挺。
三、
各陸軍師應編成一個騎兵連,以落實戰場情資偵蒐。
四、
每個師中的戰鬥及勤務支援部隊,若是工兵及通信兵還無法達到營級規模,至少也要成立連級單位,另須特別重視通信裝備及光學觀測儀器。
五、
各師應加強炮兵編制,最好能成立內含三個營的炮兵團(其中兩個營裝備野戰炮或山炮,一個營裝備105mm輕榴彈炮)。
六、
兵器應統一使用中正式步槍、捷克式ZB26輕機槍、廿四式7.92mm重機槍。
七、
各陸軍師應設立修械所好保養維護兵器。
在此原則下,有30個師將率先調整,最終目標是完成60個調整師。而調整師的編制,以執行最徹底的88師為例,內容為:
每個師下轄2個旅,每旅各有2個步兵團(也就是從魏澤爾時代就確立的2旅4團制)
1個炮兵營,下轄3個炮兵連與1個通信排
1個工兵營,下轄3個工兵連與1個通信排
1個通信營,下轄2個有線電連與1個無線電連
1個輜重營,下轄2個連
1個高射炮防空營(這個編制後來被取消,因為後來格國顧問團決定成立專門的高射炮部隊,好將炮火集中使用,不過有些部隊仍保有此編制)
另有師本部直轄的特務連、騎兵連、戰車防禦炮連、野戰醫院各1個。
而作為戰鬥主力的步兵團,其編制為:
1個團下轄3個步兵營,通信連、步兵榴彈炮連各1,另有團本部直屬的特務排。
1個步兵營下轄3個步兵連、1個機槍連、迫炮排及特務排各1。(這裡特別註記一下,在原先魏澤爾編制的步兵營中,規劃的是配備2門20mm輕機炮的小炮排,而法肯豪斯此時則將小炮排升級成裝備2門八二式迫擊炮的迫炮排。)
1個步兵連下轄3個步兵排,每排下轄3個步兵班,每個班有14位成員並配給一挺輕機槍。
1個機槍連下轄3個機槍排,每排下轄2個機槍班,每個班配有一挺重機槍......
與舊有的編制相比,調整師特別著重提升支援兵種的質與量,像是增強火炮能力(輕機炮變迫擊炮、增加反坦克炮及口徑更大的榴彈炮),設立恢復傷員的野戰醫院,另外讓更多部隊都具有通訊能力以方便聯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這裡我特別要提一下,在法克豪森任內多出來的新單位:野戰醫院
話說現代護理人員的精神象徵是南丁格爾,這位英國貴族小姐之所以能讓人意識到護理人員對醫療體系的重要性,是因為她參與了克里米亞戰爭。在這場英、法、俄三個歐洲強權對抗且耗時3年的戰爭中,南丁格爾改善傷兵醫院的品質,使她駐紮的傷兵死亡率從42%降低到了2%。
大家注意到沒有……傷兵死亡率原先是42%!這個死亡率高的可怕!
換言之,若是能提高醫療素質,將會有效減少軍隊人員的損失。後來在一次世界大戰,各國更是在慘烈的戰事中吸取經驗,像是1917年Wwkeen的《戰傷救治專書》就詳細說明傷兵收容、疏散及感染控制等内容,而1918年FrankKeeper的《軍事生基本手冊》内容也提及疾病、營養、飲食管理、野營行軍衛生、戰傷分類分級、排泄物處理、士兵培訓等基本常識。
國民政府在北伐成功後,於1927年設立軍政部軍醫司,之後在1935年4月將軍醫司與其他單位合併為「軍醫署」;順帶一提,法肯豪森是在1935年3月接任德國顧問團團長一職,或許這是國民政府逐步提升對軍醫的重視,才能讓法肯豪森在調整師的方案中,得以提出設立野戰醫院的方案。
截至1936年,軍醫學校培訓出1045名醫生、300名藥劑師,另有108名在校學員,每年則能加強陪訓50名醫生。而在1937年,林可勝編制出内容包含:毒氣戰、疾病控制、戰時衛生管理……等知識的野戰醫療手冊,可見軍醫的逐步發展。(這位林可勝被譽為中國生理學之父,日後擔任國防醫學院的第一任院長,是當時深受世界科學界推崇的中國科學家之一。)
雖然新部隊成立,如此里程碑值得掌聲喝采,但在後來的抗戰中證明……這些軍醫的功能極其有限。
首先很明顯的問題,是人數實在過於稀少。
當時國民政府包含陸海空三軍,粗略人數約300萬。1000多位醫療人員的比例有多麼稀少,那是不言可喻。事實上,當時一個陸軍師「理論上」設有2個衛生連,其成員包含:1名首席軍醫官、9名醫官、87名部屬;而他們的照顧對象大概是9000多人……當真需要能者多勞。
可真說到能者多勞,當時軍醫有第二個問題:素質堪憂。
剛剛提到有87名衛生連部屬,但這些護士、擔架兵、後勤人員其實並不具備醫療技術,因為他們大多是未經培訓的農民、苦力。大家想像當有士兵在戰場上被打到斷手,可是第一時間趕來的卻是耕田的王老先生……我想大家對結局應該是心裡有數。
那為何醫療人員素質堪憂呢?除了培訓資源稀缺外,這就帶出第三個原因:待遇低下。
首席軍醫官,聽上去非常威風,但實際上,軍醫官是沒有軍銜的。沒軍銜就代表沒加給薪水,在錢少事多沒資源的情況下,自然沒多少軍隊人員願意擔任或進行相關的研修。
甚至就連培訓機構也有問題,這就是第四點:醫療理念之爭。
在1934年以前,國軍的軍醫培訓走的是德日派路線。所謂德日派,起源來自於清末的北洋武備學堂,也就是中國現代化軍醫的起始點,而北洋軍在清末逐漸隸屬袁世凱麾下,袁世凱則在部隊內採用德國式訓練;而除了北洋軍,清末各省也有創設各地的新軍,只是他們的經費資源不如袁世凱豐厚,所以他們的軍官人才通常都是留學日本(因為比較近而且物價也比較便宜),而日本的陸軍也是效法德國,所以自清末以來的軍醫訓練,就以發源德國,再經日本轉化學習吸收,故稱為「德日派」,而此派特點是比較重視理論研究。但在民間的醫療體系中,卻有另一股強大的派系,那就是重視實踐操作的英美派,而看名字也知道,這源流來自英美兩國。這兩派其實並沒有明顯的優劣問題,可是在1934年,當時軍醫學校聘請一位來自民間醫療體系的學者擔任新任校長,而這位新任校長一上台就決定將軍校全面改走英美派路線,並將全校職員解聘後再重新招聘。還是強調,英美派與德日派並沒有孰優孰劣,但如此人事大變動,說不影響學生學習那是睜眼說瞎話。
在1937年的淞滬以及南京戰役,透過傳教士醫生的報導,當時國軍各部隊嚴重缺乏手術繃帶、破傷風血清、藥品、夾板、救護車……等醫療器械,亦無訓練有素的手術助理,而擔架兵的不足,導致大批傷兵直接被棄置於戰場,可見國軍的醫療體系的低下。
這樣說起來,我似乎Diss國軍,但其實我想說:當時的國軍就是在資源匱乏的萬難處境下,持續進行改革進展。雖說在就事論事的精神中,必須要檢討結果的不如意,但對創立以及成長的理念及付出,絕對值得旁人以及後人致敬。而以上理念,就是本人德式中央軍文章的核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說回來新成立的調整師,不只野戰醫院,其他單位雖在理想上應當擴增,但現實狀況卻是因為資源匱乏,許多部隊的裝備未能到位(像有些步兵團沒有迫擊炮,只能沿用以往的小型機炮,或是有些師沒有裝備反坦克炮),有些更慘的,僅完成表面上的編制重整,在武器及訓練上均不到位。加上後來抗戰突然爆發,所以國軍最終只成立35個調整師,以及還沒接受最新式改編但先前已有做到部分改造的24個整理師,以當時全國177個陸軍師來看,新軍的比例不算高,卻已是較具戰力的部隊。而這當中能夠達成顧問團設立標準的調整師可謂當時國軍中的戰力頂峰,這些部隊分別是:
中央軍校教導總隊
(不過這支部隊成立的本意是樣板,也就是擺出來好看的,並沒有足夠的實戰經驗,但正因為要擺出來好看,裝備絕對在各部隊中最為先進整齊。)
接受德式訓練最老資格的陸軍第87師、第88師,以及從以上兩師抽出補充團而擴編成的第36師。
而有財政部銀彈支持的稅警總隊,同樣戰力超群,有時甚至能比陸軍更早領到最先進的武器(至於原因就是……有錢是大爺)。
民國二十四年,政府為了檢視德式訓練部隊的戰力,還有提升多兵種搭配的作戰經驗,並且趁機模擬上海至南京一帶的攻守實戰演練(這地區是國軍預設未來對日衝突的戰場),於是進行一場秋季操演。
這當中,陸軍出動87師、36師、教導總隊,讓以上部隊分成東西軍對抗,另外加上裝甲部隊、空軍也一併參與。可以說,這是多年德式訓練的整體展現,雖然空軍及支援兵種的數量依舊偏少,顯示國家整體實力還不以支撐足夠規模的現代化部隊,但是步兵的作戰水準及觀念與過往相比已有飛躍式成長。
除了步兵的提升,法肯豪森特別注意炮兵的整頓,他協助國軍將現有火炮進行整編,然後將全國457門火炮分成了4個獨立炮兵旅、5個獨立炮兵團、4個獨立炮兵營。之後更是向德國購入24門150mm重榴彈炮以及36門105輕榴彈炮,因而建立最現代化的支援部隊─炮兵第10團、第11團。
這兩個團除了擁有最先進的火炮外,相比其他傳統炮兵部隊還停留在用騾馬載重牽引,他們可是購入了重炮牽引車還有裝炮彈的載重卡車,所以在機動力上大大提升(但也話說,現代化的火炮重量非常驚人,真要用馬匹去拉,估計馬都快累死炮卻動沒幾公里,所以使用摩托化移動是必要的提升)。
另外,由於中日兩國關係越加緊張,法肯豪森與顧問團規劃出諸多對日戰略。其具體內容為:
以徐州、鄭州、武漢、南昌、南京,為戰略規劃的重心,北方設定黃河為最後戰線,四川為戰略大後方。
以此為基準,四川需工業化,提供後勤。而長江會是整個戰略的核心,所以必要時須封鎖長江航道,防止日本海軍逆流而上的攻擊。黃河則作為最終防線,如果必要,需要進行有計畫的人工氾濫,增加對鄭州、武漢的防衛。(大家可以注意這一點,因為這將成為抗戰史上不容忽視且極具代表的一個事件。)
在賽克特─法肯豪斯的接力合作下,德式師日漸茁壯,但說了這麼多,到底這批耗費國家心血打造的部隊,相比其他派系軍隊會有何不同?接下來,老ㄕ就來好好介紹德式師的士兵有什麼特別的行頭。
圖片為:亞歷山大·馮·法肯豪森
自 排 換 檔 頓 一下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美中最近感情不太好,任何一點風吹草動都可能擦槍走火,上個禮拜,兩國外交戰火差點又被一張照片點燃了!美國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上傳一張寵物犬梅沙(Mercer)的照片,地上還擺著牠最愛的玩具,但正中間這隻…扼…好像有點尷尬,「小熊維尼」近年被網友當成對岸領導人的惡搞化身,大家應該都不陌生,蓬佩奧恐怕也不會不知道,這張曬狗照就引發聯想了,難道是在暗指「咬殺維尼」嗎?怎麼不找個跳跳虎、米老鼠、不然凱莉的妹妹凱蒂貓都好啊?但偏偏是小熊維尼,這真的沒有故意嗎?還好那個梅沙看起來慈眉善目,年幼無知的樣子,要是換這隻來就更不得了。
而就在這張照片引發政治解讀的同時,美國又傳出,川普政府打算禁止所有中國共產黨員入境美國,再為美中關係投下震撼彈。美國聯邦法律「移民與國籍法」(Immigration and Nationality Act)裡面規定,如果美國總統覺得哪些外國人入境後,可能危害美國利益,就可以宣布禁止他們入境,禁多久也由總統自行裁量。川普2017年就曾經援引這條法律,對七個穆斯林國家發布旅遊禁令,雖然鬧上最高法院,但最後是被裁定合法喔~所以川普現在打算如法炮製,這次把目標換成中國共產黨員以及他們的家屬,已經在美國境內的人,取消簽證、驅逐出境!
《紐約時報》引述四位知情人士的消息爆料說,這紙禁令還在草擬階段,根據中國官方數據,中國共產黨員約有9200萬人,但美方估計,如果把家屬計算在內,禁令可能影響2.7億人。如此廣泛的禁令將是自2018年兩國貿易戰開始以來,美國對中國採取的最具挑釁性的行動!
中國全部人口突破14億,2.7億是20%的人口,平均每五人就有一人。而且人家臉上不會寫著「我是中共黨員」啊,美國政府要怎麼確認?真的要執行起來難度很高吧?
況且「入黨」可以說是中國人生活中再平凡不過的一部分,想要升官升學發大財,入黨者得優勢,但並不代表一定支持官方的意識形態呀;對川普這個舉動,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嗆聲說:如果報導屬實,只能讓人感到美國的「可悲」,但民間態度就不太一樣了。
不少中國網友表示,他支持!因為他們不爽高官捲款赴美安享晚年,還拜託川普「認真處理」,幫中國老百姓抓貪官。但專家認為,禁令一旦上路,勢必會引發中方報復,同樣拒絕美國公民入境中國,讓美中關係雪上加霜。全球最大的兩個經濟體,從跨海叫罵升級到相互制裁階段。這場新冷戰開打,美國真的挺得住嗎?還是一個修昔底德陷阱?
修昔底德陷阱是指一個新崛起的大國必然要挑戰現存大國,而現存大國也必然來回應這種威脅,這樣戰爭變得不可避免。所以美中真的會走向這條路嗎?
雖然「去中國化」已經成為川普競選連任的主打歌,但專家普遍認為,美國和中國翻臉百害無一利,還恐怕出現嚴重「戒斷症」。我們舉幾個例子,先拿禁中共黨員入境這件事來說,將直接衝擊到旅遊消費和房地產板塊。
在疫情爆發前,赴美外國旅客人數,中國排名第五,2019年共有280萬人次,雖然人數不是最多,但中國遊客卻是最會買的,他們停留期間平均會消費6700美元(約20萬台幣),比其他國際遊客多了50%,許多高檔精品店根本是靠中國遊客的荷包吃飯的。
另一份數據顯示,從2005年到2015年,中國在美國的旅遊支出增長了8倍,2015年中國遊客為美國經濟貢獻了270億美元;而許多中國高官雖然嘴巴上反美,但都私下在美國置產,拚命把小孩往美國送,根據全美不動產協會(NAR)的數據, 2018年中國人購買的美國房地產,總價值高達320億美元,其中10%是買給留學子女住,比例超過任何國際買家。
出口上,美國農業部門十分仰賴中國市場。根據統計,美國的三大出口國,冠亞軍是鄰居加拿大(18%)和墨西哥(16%),第三名就是中國,2019年出口額佔了6.6%,也是增長最快的市場。先前的美中貿易戰,就導致原本應該銷往中國的大批美國農產品賣不出去,2019年家庭農場破產案例比前一年增加近20%。
就算美國人能撂下狠話,說你中國人的錢我不賺了,問題還沒有解決。中國是世界工廠是叫假的?現在美國吃的穿的用的,連保險套都是Made In China。最傷感情的就是,川普天天在那邊Chinese virus,Chinese virus罵中國是病毒發源地,但美國還是跟中國買了一大堆醫療器材。從4月起陸續空運到美國,光是第一架就載了80噸,舉凡口罩,防護衣,手套,溫度計,呼吸器,測試劑全都要跟中國買,連挖鼻子做採樣的棉花棒,這麼基本的東西都要跟中國買。
但是中國的產品良率有問題啊,N95不是N95,只有N而已,no good。你當他不知道嗎?都知道,英國,西班牙,義大利,比利時,芬蘭,加拿大,都抱怨過了,美國怎麼會不知道?但不買行嗎? 你美國企業為了省錢,把所有的工廠搬過去一二十年了,美國國內自己根本都不產了。美國現在給COVID-19教訓了一頓,知道不能這樣搞,兩黨有共識,這些要救命的器材不能仰賴別人,要自己做。現在美國死了十幾萬人,確診病例快四百萬,夠急了吧?連這麼急的產業,據估計美國製造業能趕上進度,都要好幾年的時間,所以那些比較不急的,沒有一下子不會死的,像汽車,你覺得要花多少年製造業會搬回美國?
根據《日經中文網》的研究,中國的製造業生產每減少100億美元,對美國的直接和間接衝擊就高達650億美元,川普想要擺脫對中國的依賴,恐怕經歷多年陣痛期。而且中國其實是美國的海外金主爸爸喔,目前中國持有1.08兆美元的美國國債,僅次於日本(1.26兆美元)(第三名英國3935億美元),為美國預算赤字提供了大筆資金。
這波疫情讓美國經濟面臨「大蕭條等級」的經濟危機,目前經濟學家們分成兩派,一派認為美國為了自身利益,應該放棄貿易戰,想盡辦法挽救當前經濟,美中貿易戰只會兩敗俱傷;而另一派經濟學家則認為,美國應該繼續升級貿易戰,一方面向中國索討更多利益,同時也能報復中國的防疫不利,但其實兩派殊途同歸,都不能否認在疫情後,美國經濟對中國的需求勢必增加,不過隨著美國總統大選逼近,出於政治利益,預料美國將繼續攻擊中國,讓貿易戰持續升級。如果川普連任成功,「去中國化」可能成為第二任施政重點,就算民主黨拜登當選,在美國反中情緒高漲的氣氛下,也不至於貿然向中國靠攏,因此無論民主黨、共和黨誰執政,未來幾年內,美國很可能會在中國問題上採取更強硬的立場。
美中攜手發展經濟,已經20多年,短時間內想要無痛脫鉤,專家學者們都打了大問號。蓬佩奧坦言,美中經濟一體化程度高,中國外長王毅也說,美中關係發展至今已經很難「不顧實際強行脫鉤」。雖然美中不至於真的實質上開戰,但你認為這場貿易版的「修昔底德陷阱」,有可能避免嗎?
今天琪斐大放送的關鍵字是:
#美禁中共黨員
#脫鉤美恐重傷
--------------------------------------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每周四晚間8點55分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0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自 排 換 檔 頓 一下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工業大廈埋沒了清晨的淡雅,卻藏着了默默耕耘的人兒。
不聽早鶯嗯哼,但聞水聲淙淙,不見淨泉,只見一老三嫩,分散於雪白的場所內,用水洗擦着工具。這是一家臘腸製作工場,看上去倒不像,架生雖說不上簇新,但也沒有半點油膩污損,可見製作者的執着。驟眼看來,似乎是自家製作,窗前微胖的老人,抬頭綻露慈祥的笑臉,介紹自己叫「錦叔」,是旁邊的短髮女生「阿儀」及較瘦削男生「阿文」的爸爸,至於一旁的胖男生,則是這裏的員工「阿斌」。他們幾口子經營着一家凍肉店,招牌是自家製的臘腸。她說,傳統於人的腦海內,都有個印象﹑有些記憶﹑有份懷念,沒有了會很可惜,然而,如果可惜的感覺只有一瞬間,它,就真的會慢慢消失。故此,她決意傳承,延續溫馨的滋味。
最佳的馥郁
臘腸,無疑是一種傳統。除了是食物,也是舊陣時回到家中的撲鼻香氣,不帶奢華高貴,卻屬一種親切。此刻,整個工場,就瀰漫着這一股馨香。十一月,是吃臘腸的季節,也是周氏一家人最忙的時候。臘腸嘛,畢竟是季節性的食物,天氣涼的話,日日開工,三十多度的話,數天才開一次工。做臘腸普遍是七月尾開始,到過年就收爐,收爐了,他們就賣豬肉。
「借歪、借歪。」錦叔邊高喊,邊與阿文雙手秤起一大箱豬肉,放到砧板前,隨即把豬肉逐塊執到砧板上,切成小塊備用。阿儀終於洗乾淨所有工具,滿意地步至兩個男人身旁,把切好的豬肉倒入碎肉機內,重複幾次後,阿斌就來到這邊,把一大盤碎肉拿到水喉處清洗,再交由錦叔秤味。秤味即調味,把大量豬肉倒到醬油中醃製,錦叔邊攪拌着肉碎,邊解釋他們的臘腸比坊間的偏鹹,吃起來更香口,秘技就在於用自家的醬油做臘腸,「我哋由阿爺個代就開始自己曬豉油,不過而家要喺大陸曬啦,香港邊有咁大個工場畀你曬?」語畢,他把碎肉撈起,與瘦肉混合後,於紅色大膠盆內大力攪拌。兩代人嘛,思想上始終有點差異,有時候阿儀會看不過眼,怕老爸太辛苦,故一直提出用機器取代人手,她捂着額頭道:「佢好執着,非常執着,比我更執着。」既然有科技可以幫到人,為何仍然堅持最傳統的一套呢?故此,在她大力推動之下,工場添置了不少機器。只是,有些事情還是親手製作方好,例如灌腸。
說時遲那時快,他們一行四人已經站於崗位上,用腸衣包裹着肉餡,再打針疏風。然後就是紮結,對於紮結,錦叔堅持不能有繩尾外露,這是老一輩人的執意。然而,不是所有工序都能保持如初,曬臘腸便是這樣一回事。誰都知道,臘腸生曬過比較好,但如今全都在工廠製造,根本沒法子曬,只能用烘焙方法,用風機吹乾。烘過後即完成,成品要回味七天方能賣。阿儀不是不理解老爸的想法,她自己也喜歡炭火焙,但法例不容許,不變也不行,她嘆口氣:「除非你令嗰樣嘢消失,咁佢就可以喺歷史中永恆不變。」永恆不變的,從來只有變幻。
時針依舊轉動着,提醒時刻都在更新。中午十二時許,工場已經完成了當天的使命。做好清潔工作後,錦叔跟阿儀就回到店鋪工作。這是阿儀恆常的生活,對錦叔而言卻不然。以往,做臘腸這一個行業十分興盛,有十來二十檔,那年代很多人排隊買臘腸,比現在旺多了。他由早上六時起床,工作至晚上十二時方下班。說起來,錦叔做臘腸已經五十五年,六十年代,剛來香港沒機會讀書,惟有跟隨大哥做臘腸,一做就是十年。後來,他決定自立門戶,立名號為「恆安」,賣豬肉及臘味,一直鑽研改良臘腸的味道,結果,另一個十年又過去。做得好端端的,名堂開始響之時,政府突然說要拆工場,當時要另覓工場太難,於是他只好一味賣豬肉。停止生產臘腸的期間,他一直都感到技癢,又偷偷地研究。至二零零三年,有位食家朋友說服他重出江湖,見心癮到了,自己也捨不得這一行,「研究咗臘腸味道咁多年,希望自己再親手做,我真係鍾情於臘腸,係真㗎。」把心一橫,將小店改名為「家香」,捲起衣袖再做臘腸。
聽到店名,阿儀立即豎起耳朵,彷彿急着告訴大家,名字由她而來。她的記憶中,家裏每一頓飯,幾乎都有臘腸作菜,她形容:「好難有一種食物,只要煮一煲飯,放上飯面,打開飯煲,已經有一種香味,令你返到屋企有一種幸福嘅感覺。」少女時期,身在英國讀書,每次回港,她硬要帶着一大袋臘腸離開。對臘腸有親切感的最大原因,當然是吃久了有感情,自小吃臘腸到大,她最喜歡一味獨門住家菜——臘腸蒸雞蛋。剛好是午飯時間,她埋首於廚房做着與爸爸的午膳,「呢道菜我由細食到大,我成日介紹畀啲客聽,真係唔係好多人識得咁煮,但其實又簡單又好送飯。」她先將臘腸切粒,加入攪拌好的雞蛋及水,放入爐內蒸熟就可以。對她而言,即使是簡單的煮一煲飯,放兩孖臘腸,就很有回香港的感覺,猶如回家吃飯,一解鄉愁。炊煙輕輕晃於招牌前,這是家的香味,所以她將小店命名為「家香」。
最好的教誨
錦叔率先放下碗筷,捧着肚子走到店後方,拿出兩大束臘腸步出店外,勾掛於右方的網架上。這是剛好回味七天的臘腸,此時吃就最美味,要慢慢吃的話,最好不要超過三至四個月。一位大嬸來到店前,躊躇了一會兒。錦叔見狀,就上前解疑。他執起一條臘腸,教說挑選時最主要按它一下,如果新鮮製造的比較軟腍,帶乾身一點,表面不會過於油膩,肥肉要雪白,瘦肉夠大粒的話,臘腸會肥身一點,「我哋行內人叫四堆,三堆瘦一堆肥,咁就最靚啦。」大嬸準備掏錢之際,一名少女連跑帶跳地走來,悄悄話兩句,就把大嬸拉走了。錦叔無奈地苦笑,他知道時代變了,老一輩喜歡吃臘腸,年輕一代卻不太喜歡,也不得不接受。反倒女兒十分積極樂觀,洗完碗的阿儀步出店外,拿起一包凍肉,謂:「我哋要考慮年輕人點樣先會食臘腸,可以做啲乜呢?」於是,她想到了將食法簡單化,並加入年輕人喜歡的元素,就如她手上一包臘腸冬菇豬肉釀雞翼,不止這款,還有黑松露臘腸等古靈精怪的味道。質素能保持的話,錦叔也相當願意接受新嘗試,銷量倒是其次,重點是令更多人憶起傳統的味道之餘,又將其推廣予新一代,好讓這種傳統的味道能傳承下去,阿儀正正與老爸理念一致。
畢業後,她回到香港打過幾份工,五年前,還是決定回到小店幫忙。某程度上是一個共識,發現爸爸老了,她希望傳承父親的熱忱及心血,畢竟,沒有了這種味道,還是十分可惜。這不是一個輕鬆的決定,很多東西都需要搬﹑需要抬,骯髒兼辛苦。打從回到店子工作,身邊朋友最常聽到的,就是她又去看脊醫了,「但我唔驚,我喺街市長大,同我爸爸賣豬肉,所以真係冇所謂。」然而,這一行還是面臨式微,老一輩已經老了,他們認識的老行家都不幹了,年輕一輩沒人入行,原因很簡單,大陸賣的臘腸三十至四十多元有一斤,香港做的臘腸,成本都不止了,競爭大得多。雖然賺不了錢之餘,又換來周身骨痛,但錦叔始終是開心的,他嘛,興趣多於賺錢。
比其他行家幸運的是,有下一代的延續:「個女唔幫手嘅話,我都七十歲啦,梗係要退休。」他其實也計劃了做完今年就退休,交棒給女兒。令他如此放心,因為女兒曾經跟他講過,所有事情都可以變,世界都一直在變,但工作的態度不能變,如果工作態度變了,所有事情都會變歪,所以她製作的食物一定能入口才賣。他也教導女兒不要執着,人上有人,一定有人比你厲害,盡力就好,做這一行,就要敬這一行。二人似乎心領神會,合拍地一同轉身步進店內工作去。
身教,已經是最好的教誨﹑最美的傳承。
採訪:黃寶琳
攝影:胡浩賢、謝本華
家香食品
地址:元朗福德街46B地下
電話:2479 4777
營業時間:9am-7pm
===================================
立即Subscribe我哋YouTube頻道:http://bit.ly/2Mc1aZA (飲食男女)
新店食評,名家食譜,一App睇晒!
立即免費下載飲食男女App: http://onelink.to/etwapp
《飲食男女》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eatandtravel
飲食男女網站:http://etw.hk
Follow我哋Instagram,睇更多靚片靚相:http://bit.ly/2J4wWlC (@eat_travel_weekly)
自 排 換 檔 頓 一下 在 ClumsyCynthia 黃可樂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所有餐廳資訊+更多Cynthia | More Info ▼
▴▴▴▴▴▴▴▴▴▴▴▴▴▴▴▴▴▴▴▴▴▴▴
»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nPBUIgXwC3tcCwOw3vDZng
» Instagram: http://bit.ly/2ggTEOM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簡介|intro
今天是久違的旅遊影片,然後是以吃為主,覺得四天吃30餐我的肚子沒有爆掉也蠻厲害的
當然雙下巴的成長也是有目共睹啦(微笑)
» #1 泰昌餅家 ★★★★☆ (香港中環擺花街35號)
蛋塔很新鮮,外皮很酥也有奶香,不過有點油,感覺吃一個就夠了
這家在九記牛諵、鏞記燒鵝附近的樣子,所以可以路過買一個試吃嚐鮮~
» #2, 30 翠華餐廳 ★★★☆☆ (香港中環威靈頓街15D-19號地下至三樓)
這家分店是24小時營業,是突然想吃茶餐廳的時候很不錯的選擇,
這家在中環的位置不錯,在鏞記的對面。整體來說其實蠻普通的,
可能因為我自己對通粉類的沒什麼感應啦~服務態度
令人不敢恭維,點菜的時候要努力講清楚一點哦~我們吃了兩次!
» #3 蘭芳園 ★★★★☆(香港中環結志街2號)
這個是觀光客必來朝聖的地方,香港朋友其實覺得普普。我是二次造訪,
覺得他們家的絲襪奶茶的確是有比較好喝,很順口~
西多士的部分就非常奶,畢竟是炸過的吐司再放奶油,
怕膩的人要小心服用嘿。
» #4 新好景燒臘飯店 ★★★☆☆(西環西營盤皇后大道西263號和益大廈3號舖)
普普通通的燒臘店,會去是因為那天坤記煲仔飯沒有開嗚嗚~
不過燒臘本身是蠻好吃的,只是醬汁單拌飯是很無聊的味道,
不會特別想要再去一次就是,有到附近可以選坤記煲仔飯~~
» #5 查理布朗咖啡館 ★★☆☆☆ (尖沙咀金馬倫道58-60號國鈀大廈地下至1樓)
純粹用來歇腳聊天吹冷氣的地方,食物不敢恭維,冰淇淋還行...
不過以他們的價錢應該輕易可以吃到更好吃的甜點,
另外店內有很多史努比跟查理布朗的大雕塑可以拍照溜~
» #6 洪利粥店茶餐廳 ★★★★☆ (尖沙咀厚福街2號A)
在附近查到的小有名氣的粥店,點了一個生滾牛肉粥和一個雞肉粥,
兩個表現都蠻不錯的,很入味、而且他們家有賣油條!
用油條蘸著粥吃其實滿幸福的~
當天其實我們的肚子已經脹到不行,但吃完有種味覺被打開了的感覺XD
» #7 豪大大雞排 ★★☆☆☆ (在洪利粥店的隔壁)
沒錯我們在香港吃台灣的豪大大雞排!因為從美國來的朋友沒有吃過,
(但豪大的名字很響亮)所以他們看到之後就堅持買了一份~
味道跟在台灣吃的差不多,不過當然大家可以直接略過這一個XD
» #8 利強記北角雞蛋仔 ★★★★☆(北角英皇道492號)
路過被人潮和香氣吸引後腦跟的結果。這家的雞蛋仔有濃濃的椰子香氣,
每一份都是現烤所以很新鮮,口感算是有嚼勁,外酥內軟型的,
蠻好吃~另外他們有賣魚蛋,不過沒有吃到就是~
» #9 OZONE ★★★★☆ (香港九龍柯士甸道西1號 麗思卡爾頓酒店118樓)
香港最~高的酒吧,在ritz酒店樓上。如果想要俯瞰香港的夜景,
或是有跟另一半來個浪漫之夜的可以考慮排進行程裡面,
不過要注意的是他們的調酒幾乎是一般酒吧的兩倍,
算是一部分喝氣氛的啦嘿嘿。
» #10 蓮香居 ★★★★☆ (香港上環德輔道西46-50號)
香港老牌吃港點的地方,只是要有戰鬥的準備~
因為港點一出來就會被食客湧上去搶光,
所以要記得不要等別人來幫你點餐,
只要看到有餐車推出來,衝上去就對了!(咦咦咦?)
沒有記錯的話,他們的餃子跟腸粉都不錯吃哦。
» #11 滿記甜品 ★★★★☆ (銅鑼灣軒尼詩道500號希慎廣場3樓317-319號鋪)
同樣也是觀光客必來的滿記甜品,雖然不是第一次吃,
但好久沒吃到好吃的楊枝甘露跟榴蓮甜品了!
我是個熱愛榴槤冰、榴槤甜品的人,所以對我來說直接就是個yes。
不過他們家的楊枝甘露品質也很不錯,柚子的微苦和芒果的甜恰到好處,
是下次還會再回來吃他一碗的等級。
» #12 富記粥品 ★★★★★ (旺角花園街104)
Oh my lord. 這家是網路、朋友、香港人都推薦我去的粥店。
我本身就是個愛吃粥的人,但這家的粥比前一天吃的還要入味!
在看起來白白的粥裡面能熬進這麼多鮮味真的很厲害,
完全是下次要專程再去吃他一次的餐廳!
(現在想起來吃完三碗後好吃到我們好像又再叫了ㄧ碗哈哈)
» #13 九記牛腩 ★★★☆☆ (香港中環歌賦街21號)
離Airbnb僅3分鐘步程的九記牛腩,第一天要去還碰到國定假日沒有開,
我們是在大概6:30的時候過去的,已經排了滿滿的人,
大概排了一個小時之後才入座~因為已經晚上了有些部位已經沒有了,
所以就都點了上湯牛腩意麵。其實老實說,湯頭不錯,
但其他就普普,我不會再來排隊耶 :O
» #14 夢想豆花 ★★☆☆☆ (因為不推所以不放地址惹)
在等待朋友一起去酒吧的空檔找的甜品店,
芒果撈耶跟chia seed甜品都很普通,沒啥特色。
» #15 Quinary ★★★★☆ (中環荷李活道56-58號地下)
似乎是香港前20大酒吧,連香港朋友都說選對了的bar,
調酒的種類多、有趣、也不錯喝,重要的是氣氛很棒,
很適合三五好友閒聊或是情侶約會喔,算是中環有名的酒吧。
» #16 澳門林記茶餐廳 ★★★★☆(澳門黑沙環第四街9號新美安大)
澳門朋友帶我們來的,因為另一家剛好沒有開~
雖然朋友說這不是最好吃的,
但其實每樣小點和主食都有一定水準,是好吃的茶餐廳無誤!
» #17 鉅記餅家 ★★☆☆☆ (大三巴牌坊旁邊)
大概是澳門最大的餅家,有看到很多分店在賣伴手禮。
如果是搭船到澳門的可以看一下是不是
有伴手禮兌換券~現場也有很多伴手禮試吃,
所以可以斟酌著買(後面有更推的伴手禮!)
» #18 澳門恆友魚蛋 ★★★★☆ (新馬路大堂巷12C號地下)
澳門的朋友特別幫我們排隊買的,他們家最有名的就是咖哩魚蛋。
口味上偏辣但不死鹹,完全就是對了我的胃,是好吃的魚蛋!!!
下次去也會去衝鋒陷陣一下買個一碗來吃~
» #19 最香餅家 ★★★☆☆ (新馬路夜呣街12號B地下A座)
朋友說,要買伴手禮就要來這裡!主打杏仁餅~
這家要儘早來,因為我們剛好買到最後一批的杏仁餅!
會給三顆星純粹是因為個人沒有非常喜歡吃杏仁的糕點,
不過家人說不錯吃哦!
連香港朋友都被指定要多買幾盒回去孝敬父母XD
»#20 Miramar ★★★★★ (澳門黑沙海灘黑沙馬路)
這是下次一定會再訪的葡萄牙菜餐廳~
澳門深受葡萄牙影響,有很多異國風情的建築和菜餚,
這次吃到的奶醬蛤蠣跟燉豬肉都好~好~吃~啊~
真的是會懷念的味道!這裡是要開車上一段山路才吃得到的,
感覺要花力氣吃到的東西都會更好吃哈哈哈~
» #21 路環輝記美食 ★★★★☆(澳門路環市區打纜街33-37號.)
早上當然要吃茶餐廳囉,這家是很local的一家茶餐廳,生意也很不錯!
港點類的表現中上,像是排骨和叉燒包都好好吃~
臨走前還等到剛出爐的菠蘿包XD 非常感動。
» #22 安德魯餅店 ★★★★☆(澳門路環市區戴紳禮街1號地下)
來澳門一定要來吃吃葡式蛋塔囉,這家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不用說,
直接打包一盒帶走!真的是外酥內軟,奶香很足,跟港式蛋塔很不一樣,
不過各有各的好。冷了也好吃,一天內都還是一樣酥脆哦~
» #23 Communal Table ★★★☆☆ (澳門美麗街29號)
朋友常來的咖啡店,咖啡本身普普,
不過氣氛不錯,裝潢也很modern,是質感文青的咖啡店。
» #24 聰嫂甜品 ★★★★☆(香港銅鑼灣耀華街11號地下)
搬到香港的朋友推薦,這家甜品也不錯吃,跟滿記差不多~
» #25 添好運 ★★★★☆(中環香港站12A鋪)
添好運雖然在台灣也有,不過在香港站看到就決定也停下來吃一下
因為來香港還沒有吃到咸水角,心情很不好
添好運的點心就還不錯囉,只是在台灣也能吃到了,
感覺那種新奇感就低了些~
» #26 譚仔米線 ★★★★★ (銅鑼灣分店)
因為看了海恩的影片決定一定要來試一下,在街上偶然遇見了它,
立馬決定進去點他一碗~結果好喜歡啊啊啊!!!
天哪我真的完全愛上譚仔米線,雖然是連鎖店,
但如果我住在香港,我一定會每天努力吃他的。
» #27 Mad for Garlic ★★★☆☆ (Time Square)
跟朋友聚餐~其實是個質感蠻好的fusion cusine,
不過講真的我實在吃太多了,所以到後面有點無感XD
»#28 義順牛奶公司 ★★★★★ (銅鑼灣駱克道506號)
我的天天天,這是香港朋友帶我來的,真的久仰大名
燉奶原來這麼好粗~~又細又綿又富有奶香,
聽說有另一家也不錯,但義順的對我來說已經很~高分了。
» #29 Wooloomooloo ★★★★☆ (灣仔軒尼詩道256號)
這是跟昌沅約的最後一站~Wooloomooloo!
本身是個牛排館,頂樓則是酒吧~
天氣好的話是個適合hangout的地方
只是在戶外、音樂也很大聲,所以講話很辛苦要用吼的XD
眺望夜景也是很不錯囉,蠻喜歡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新朋友嗎?哈囉!| About Me
▴▴▴▴▴▴▴▴▴▴▴▴▴▴▴▴▴▴▴▴▴▴▴
我是Cynthia 黃可樂
歡迎來到我在網路上的cozy角落
如果今天還沒有人跟你說這句話... You’re beautiful :)
▼ What I use 拍攝相關
▴▴▴▴▴▴▴▴▴▴▴▴▴▴▴▴▴▴▴▴▴▴▴
» 相機: Sony RX100V
» 剪輯軟體: Final Cut Pro
» 音樂: epidemic sounds
▼ key words 關鍵字
▴▴▴▴▴▴▴▴▴▴▴▴▴▴▴▴▴▴▴▴▴▴▴
黃可樂 生活vlog
香港 hong kong 澳門 macau 香港 hong kong 澳門 macau
香港 hong kong 澳門 macau 香港 hong kong 澳門 macau
美食 food vlog 吃貨 美食 food vlog 吃貨 美食 food vlog 吃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