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但不幸的家庭卻各有悲哀。-Leo Tolstoy
近期占星進修課學習到星座原型精神病理原則,裡面對於金牛階段學步兒童的佔有規則,除了顯現出學步兒童的許多行為特點及心理發展特徵與金牛座原型一致之外,也呈現了金牛座象徵的邊緣型人格障礙裡對於個體及客體恆常的缺乏、對於安全、踏實、依戀及控制的需求。
除了星盤上星座金牛座之外,也可參考金星的位置、及二宮和其相位。一個人的自我價值發展完善於否,與金星所象徵的感情與愛戀息息相關,當然也與象徵金錢享受感官的金牛有關聯。邊緣型人格的特質及成因,與金牛所代表的自體-客體階段有關,與母親的依戀關係與分裂完善的自體客體需要,都牽連著往後在關係中的圓滿或欠缺。以下摘自Jerold J. Kreisman & Harl Straus「愛你,想你,恨你」提出的邊緣人格特質:
1)執著於追尋完美的伴侶
人際關係緊張且不穩定,對人的態度極端而又反覆無常(對某人的觀感從過份理想化轉變成鄙視,或是從過度依賴轉變為逃避或自我孤立),並明顯表現出操控他人的企圖。邊緣人格者與人的關係之所以不穩定,與自身無法承受別離而又害怕親密息息相關,一方面渴望與人緊密結合、被人照顧;但另一方面又害怕進入親密關係,而在這兩種心態之間衝突不斷。其源頭來自金牛時期(約2-4歲)與母親(客體)的關係,邊緣性人格者缺乏客體恆常的概念,也就是說他們無法理解每個人都是複雜的個體(有好也有壞),而是根據最近一次接觸的經驗來決定應對的態度。邊緣人格者總是專注於局部,無法看到事件的全貌,傾向雙極性二元思考。
2)衝動型人格特質
因為衝動而做出有害自己的行為(如濫用藥物、性濫交、賭博、偷竊、金錢揮霍無度、飲食過度、厭食症等)。邊緣人格者的耐心有限,他們的需求一定要被立即滿足才行,也許激情所產生的挫折感會突然引爆衝突與憤怒,自毀或自傷的行為也許肇因於內心的挫折,濫用藥物或酗酒等衝動來對抗寂寞與被遺棄的感受。
3)180度的情緒轉變
情緒不穩定或起伏明顯,會突然變得沮喪、易怒、焦慮,通常持續幾個小時,很少會超過幾天。邊緣人格者很難得有平靜、自制的情緒,大部份若不是過於亢奮、無法控制,就是處在悲觀、憤世、抑鬱的情境中。
4)無法克制的憤怒
患者可能因一件特定的事感到被冒犯,但滿腔怒火燒的其實是自己蓄積已久的恐懼,他們恐懼失望,也恐懼遭人遺棄。他們的憤怒非常強烈,經常瀕臨爆發邊緣,他們的憤怒或許是求助的哀號,或是在測試別人對他們的忠誠,也就是出自於對親密關係的恐懼。
5)乞求他人的拯救
重複出現自殺的舉動,或以自殺要脅,或是一再自傷。這反映出邊緣人格者極度憂鬱、無助的傾向,以及控制他人的欲望,也是一種對痛苦的表達,期望他人拯救。戲劇化自毀行為和要脅,可以從幾方面解釋:自我加諸於肉體的痛苦,反映出邊緣人格需要有所感覺,從麻木的束縛中掙脫出來;加諸肉體的疼痛也可以轉移患者的注意力,忽略自己所受到的其它形式的折磨;自我傷害的行為也被患者用來當作贖罪的方式;邊緣人格者可能認為自己某些舉動有失控的危險,便以疼痛和自我傷害來制止;衝動下採取傷害自己的行為,其實是想懲罰身邊親近的人;想要控制他人,因此以自我傷害來博取他人的同情或拯救。
6)我到底是誰?
持續且明顯的自我認同困擾,邊緣人格者缺乏一貫的自我認同感,個人的價值是以自己當天的角色來決定的,和自己過往的一切沒什麼關聯。邊緣人格者之所以拚命要建立穩定的自我定位,與他們自覺虛偽的強烈感受有關。患者長期的虛假感可能源自童年時期,幼年尚未發展出邉緣人格前覺得自己不夠真實,像是曾遭暴力或性虐待,或幼年時就被迫擔起成人角色,或是人格成熟的過程受到阻撓,與父母分離並形成獨立人格的過程受到破壞,即使早已過了與父母分離的適當年齢,患者仍卡在一個依賴他人的角色裡。邊緣人格從未發展出獨立的自我,仍然扮演他人指定他的角色,他們擔心若扮演失敗受到懲罰,即使成功也會被揭穿。另外,不切實際地追求完美也是人格模式的一部分。患者認為自己是不變的,而非處在不斷改變的動態之中,所以當僵固的自我形象產生改變時,會感覺事態無比嚴重。
7)永遠盛不滿的半瓶水
因為缺乏核心的自我認同感,難以忍受孤獨,因此想盡辦法要填滿內心的空洞。患者找尋新關係或新經驗,源於消極地想逃避空虛的感受。
8)竭盡努力避免被抛棄
如同嬰兒無法分辨母親是暫時離開或是永久消失,邊緣人格即使經歷短暫的獨處,都會覺得自己永遠被孤立。當重要他人離開時,或預期將被人抛棄時,便會引發患者嚴重的憂鬱,之後更是對這個世界憤怒不已,認為是別人剝奪了自己最基本的需求。
以上這八點並不是符合就得被標籤為邊緣性人格,而是我們能藉由星盤中金星、金牛座及二宮的位置及相位所代表的,來檢視自己在愛戀關係及自我價值中的傾向,並了解該如何修通金牛時期(2-4歲)未被滿足的需求,而活出金牛高階的穩定、自在、自給自足的品質,並在關係中長出自己內在的價值。
一段關係,會映照出自己內在未被滿足的需求。
#雜念與雜唸
#天啊我金土180金木90木土90
#還Tsquare壓力點在二宮是要多慘
#二大吉星就這麼叛逆就是了
#心累
自 戀 型人格障礙 應對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你以為自己的不夠好、不被愛、沒價值、不安全、不被傾聽,
就是醫師所診斷的憂鬱症、成癮者、焦慮失眠患者……
但其實,根源是來自你童年所受的傷害:虐待、貶抑、忽視、責打辱罵、沒有愛……
以致你的「情緒調節」出了問題,讓你——
擁有一顆易破碎的玻璃心、常為了別人的一句話而喪失信心、
覺得事情沒有自己來就很容易失敗、總覺得朋友都不是真心待己、
成為別人眼中的暴躁公主、情緒王子……
◎不搞錯病症,對症治療才有效
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CPTSD)很容易被誤解為一般的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甚至被誤診為邊緣性人格障礙、自戀型人格障礙、焦慮症、憂鬱症、解離性障礙,以致採用不當療癒方法措施,造成治標不治本,或是誤診誤治的狀況。
本書是第一本針對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如何進行自我療癒的書,作者在書中多次強調多元取向的治療方式(非單一性的治療方式),才是對CPTSD 有效的療法。同時,也以精闢詳細的說解,讓讀者得以正確地了解並確認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而非其他的常見錯誤標籤,進一步來幫助當事人更正確地了解自己,並且擺脫種種錯誤標籤和無效治療的自卑感或挫折感。
◎或許你忘了來自童年的傷
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CPTSD)是後天因素所造成,多數是在虐待或忽略的家庭中成長,遭受長期創傷經驗所致,而這創傷經驗,可以發生在語言、情緒、心靈或身體的層面。
孩子因為試圖努力與人親近或得到接納,但最後卻徒勞無功,所以只能在被遺棄所帶來的絕望中受苦。而一些父母更會透過體罰與輕蔑,來加深遺棄性的創傷。
父母的拒絕,放大了孩子的恐懼,再鍍上一層羞恥感,而隨著時間的進展,就演變成有毒的內在找碴鬼(惡性的自我批判),直到孩子長大後,都還在承擔著父母的拋棄,最終變成自己最糟糕的敵人,落入了CPTSD的深淵。
有太多的人因為忽略了這樣的創傷或情緒,造成了莫名的人際關係障礙、情感關係不協調……
取自《第一本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自我療癒聖經》
************************************
各位朋友,早安:
我希望用這本書,更具體地幫助各位朋友,去認識自己在原生家庭中的處境,並且走向自我修復與療癒。
之前分享跟原生家庭不當對待的文章,有些朋友的留言,就表現出哀悼過程中會出現的狀態。不管我們內在有憤怒、憂傷、痛苦……,都可以試著接納。
「哀悼童年所失,是因為這些失去猶如我們自己重要的部分已然死去,而有效的哀悼,會讓這些部分死而復生。」
其實有些朋友因為從小被父母嚴格地控制,幾乎可以說失去了童年。像是不允許交朋友,要投入大量時間在功課或才藝,幾乎不能玩樂,這些都是曾經出現過的例子。
好好看清過去的失落,認認真真面對自己的悲傷,把那些不當的期待暫時畫下一個句點。
「這些失去必須得到哀悼,直到真的了解你的照顧者是多麼的不稱職,以及你的父母是多麼不稱職的同盟。你需要哀悼,直到你停止為他們的虐待或忽略而責怪自己。你需要哀悼,直到你完全了解他們糟透了的養育,帶給你的是怎樣持續的後果: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你需要哀悼,直到了解你習得的自動自我遺棄習慣,是在重演他們嚴重失敗地與你同在。」
哀悼就是跟自己連結的一種方式,也許不是一次就能畢盡其功。這沒關係,我們一次又一次來嘗試,每次心頭的重擔都輕鬆一點就可以。
然後,開始愛自己。這一篇教導我們愛自己的說法,相當完整,我很欣賞。即便我們童年過得超級幸福,依然可以在愛自己的練習中,得到力量。
祝願您,能增長自我保護與自我慈愛的能力,並且對自己越來越友善!
************************************
哀悼
【文/ 彼得‧沃克】
要化解情緒重現時所浮現令人難以承受的感覺,哀悼絕對是無可取代的工具。要處理在製造CPTSD 的家庭中成長所帶來的各種失去,哀悼也是非常關鍵的歷程。
我們哀悼童年所失,是因為這些失去猶如我們自己重要的部分已然死去,而有效的哀悼,會讓這些部分死而復生。
***
哀悼會擴大洞察力和理解力
洞察力雖然極為重要,卻絕不足以達成更深度的復原。再多的意圖或領悟,都無法免除倖存者的必修課,就是在情緒重現時,要以愛來照顧自己。當我們感到害怕、悲傷、憤怒或不開心時,我們要以仁慈來回應自己,這是很關鍵的事。
倖存者迷失且困在情緒重現時,感覺有如死亡一般,而哀悼能大大地幫助倖存者處理這個狀況。哀悼能夠代謝最痛苦的遺棄感,尤其是那些引起自殺意念和最糟的積極自殺感覺。
療癒中的人也需要哀悼他們早期依附需求之死。因此,我們必須哀悼一個糟糕的事實:安全感和歸屬感在我們的家庭中是稀有的或不存在的。另外,早年挫折地試圖贏得父母的認同和感情,所換來無數的心碎,我們也需要為這些心碎哀痛。
哀悼也能夠支持我們從童年創傷所造成的痛苦,以及如死亡般的許多失去中復原。其中,重要的童年所失,就是我們的關鍵發展停滯了;而當中最重要的,就是自我憐憫、自尊、自我保護和自我表達的死亡。
***
哀悼父母照顧的缺席
隨著哀悼能力的進化,通常會發現許多未解決的問題,是有關我們缺乏發展與茁壯所需要的慈愛撫育。
以下是所有的小孩賴以茁壯成長的父母撫育關鍵類型。了解這些未滿足的需求,能夠幫助你以哀悼來化解未釋放的痛苦,而那痛苦即來自於成長過程中所缺乏的這類支持。還有,這個知識能引導你更慈愛地重新撫育自己,與自己互動。
1. 言語慈愛:熱切地參與各方面的對話;大量的讚美和正向回饋;願意回答所有問題;教導、讀故事、提供持續言語發展的資源。
2. 靈性慈愛:看見孩子的本質價值;基本的良善和有愛的天性,並且反射給孩子;使孩子體驗喜樂、樂趣和愛,以維持孩子覺得人生是個禮物的天性;靈性或哲學性的指導,以幫助孩子整合人生中痛苦的部分;滋養孩子有創意的自我表達;經常接觸大自然。
3. 情緒慈愛:一致地以關心、關懷和興趣對待孩子;歡迎並重視孩子全面的情緒表達;示範沒有虐待性的情緒表達;教導用不傷害自己或傷害他人的安全方式釋放憤怒;大量的愛、溫暖、溫柔和慈悲;榮耀釋放痛苦的淚水;當個安全的避難所;幽默。
4. 肢體慈愛:感情與保護;健康的飲食和睡眠;教導打理儀容、紀律和責任感的習慣;幫助孩子發展嗜好、戶外興趣,以及個人風格;幫助孩子平衡休息、玩樂和工作。
靈魂的痛相當難歸因於童年所失,但那些接受哀悼之旅的人會毫無疑問地知道,他們靈魂之痛和心理痛苦的核心,是成長在遺棄性父母之下所造成的失去未獲得解決。
這些失去必須得到哀悼,直到真的了解你的照顧者是多麼的不稱職,以及你的父母是多麼不稱職的同盟。你需要哀悼,直到你停止為他們的虐待或忽略而責怪自己。你需要哀悼,直到你完全了解他們糟透了的養育,帶給你的是怎樣持續的後果: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你需要哀悼,直到了解你習得的自動自我遺棄習慣,是在重演他們嚴重失敗地與你同在。
為這些糟透了的現實哀痛,會使我們在各方面的自我照顧發展上更有力量。隨著哀悼越來越有效,我們的自我憐憫和自我保護能力會成長,而且心理也會變得越來越使用者友善。
.
以上文字取自
第一本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自我療癒聖經:在童年創傷中求生到茁壯的恢復指南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47508
.
5/2 台中免費公益講座_如何陪伴與傾聽孩子的情緒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853315441996/
5/15 台北免費公益講座_談家庭衝突調適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266384843569683/
【因疫情取消】5/30 三重免費公益講座_樂讀親子共學系列講座_以善意應對青少年情緒人際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91732244760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自 戀 型人格障礙 應對 在 臨床心理師的腦中小劇場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腦中小劇場 講座推廣 瞬間白眼一千遍】
在你的生命中,一定有某些人,擁有極其特殊的能力,能對你的身心造成衝擊。這當中有人能讀懂你的心,有人能揪住你的胃,有人能讓你的大腦發出粉紅泡泡,但也有些人能夠在一瞬間奪走你的眼珠,逼得你只能用白眼回應。
譬如你的慣老闆、每天都遇到的奧客,甚至是你過年最討厭看到的三叔公。
仔細想想,這些人之所以能讓人瞬間白眼,或許都有那麼一點相同的特質。
他們都喜歡頤指氣使,喜歡受到尊爵不凡的對待,動不動就把話題切換到自己的豐功偉業,超級喜歡被褒,褒到離地三尺還不願意掉回人間。但他們不喜歡被含扣(反抗),十分自我中心,相信自己身處宇宙磁場的中央,如果你一時興起跟他說他周圍的波動很不一樣,他會完全當真,然後開始偷偷對左邊的椅子發功。
他的句型經常以「我跟你說..」開頭,以「你說是不是這樣?」做結尾,這是一種會讓人拳頭變硬的句型,他們經常因為這種句型深陷險境而不自知。他們的感官機能正常,但沒有一個部位拿來同理別人,因為他們從小沒有培養這種能力,他們培養的是尻洗(揶揄)別人的能力,他們在這部分的天賦破表,因此當你被他們當眾指責或訕笑時,別期待他們會事後向你道歉,因為他不需要為自己的意見跟任何人低頭。想到這裡,你腦中應該已經浮現好幾張面孔了。
這些人,很可能都有「自戀型人格」(Narcissistic personality)傾向。
然而在臨床情境,他們卻很少被診斷,因為他們最缺乏的便是病識感,更遑論求診,即便走進會談室,也是被不得已的理由給拖進去。他們的人際破壞力不亞於邊緣型人格或反社會人格,事實上,在我們生活周遭,擁有自戀特質的人遠遠高於邊緣型或反社會人格。他們不會幹出甚麼罪無可逭的犯行,不會隨便跟你鬧自殺,然而同處一室,他們就是有辦法讓周遭的人慢性中毒,最典型的症頭,就是讓你的雙目只剩眼白,而你只能慶幸自己接下來不會變活屍。
遺憾的是,為了生計,為了人際關係,你得經常在這些自我感覺良好的傢伙面前委曲求全,忍受一堆隨時會讓你犯下命案的嘲諷或對待,於是你會想起亨利‧詹姆斯(Henry James)的那句名言:「生命中,總有連舒伯特也無言以對的時候」。
但是!你現在可以把拳頭鬆開了,因為《 未來人講堂|高敏感人格俱樂部:戰勝職場百樣人的生存之道》堂堂邁入第二堂 - 自戀型人格,在這堂課裡,我們會教你怎麼把眼球奪回來。
課程依舊分為上下半場。上半場進行案例分析,我們會跟聽眾分析兩個典型案例,也就是「奧客」與「慣老闆」這對經典組合,帶出自戀型人格的基本症狀,以及這些症狀從何而來。
下半場則是職場人必備懶人包,我們會教大家打開天線,準確偵測自戀型人格的訊號,照樣安排「情境演練」,無論是你的對象是慣老闆或奧客,甚至難纏的長輩,心理師會提供各類情境的基本應對原則,讓你從容應付這群自戀圈的菁英將才,安然脫身。
如何應對,如何周旋,一經演練之後,一目了然
倘若你認為自己可能出現類似的傾向,也歡迎你過來坐坐,講座的最後一趴,不會是一場撻伐,而深度同理的自處之道。自戀其來有自,源頭都是自信,健康型自戀與病態性自戀的人生走向截然不同。如何善用自信,緩解病態自戀,就讓我們用九十分鐘的時間,一起找出答案。
這個周末,11月2號,下午兩點到三點半,歡迎大家手刀報名 未來人講堂|高敏感人格俱樂部:戰勝職場百樣人的生存之道 第二堂 - 自戀型人格 ,我們到時候見。
P.S.原本我預計將「自戀型人格障礙」放入《人生障礙俱樂部2.0》,但這本書目前還沒有出版的可能,因此會先以講座形式,率先披露此一章節的內容,再加入臨場演練,保證有哏。另不克前來的朋友也別失望,日後我會將案例整理成一篇正式文章放進粉專,讓更多讀者了解自戀型人格的始末。
最後,我永遠忘不了那位患者跟我說過的那句經典:
「告訴你,我的未來,連我自己都羨慕得要命!」
#高敏感人格俱樂部
#戰勝職場百樣人的生存之道
#未來人講堂
#自戀型人格
自 戀 型人格障礙 應對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自戀型人格障礙觀察重點 為了 ... - Facebook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也就是說,他們的自尊心非常強,但自我肯定感卻十分低落,面對這種類型的人,最好的應對方法就是推崇對方。對於在組織中獲得肯定的你,他可能會覺得「明明不怎麼樣,還自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