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345】18:《成為更好的自己:未來少年的18堂心理必修課》 (暘斌)
孩子們在青春期時,身心都會遇到極大的變化,對自己、對周遭、對世界都充滿了問號。
我們要如何協助孩子順利度過這個階段?如何協助孩子完成自我統合?除了愛與身教,還需要這本書裡的良好觀念。
✨三大亮點
1️⃣親切不說教
少年仔最怕長輩嘮叨碎念,本書作者劉軒是心理系出身的,自然明白這個道理。因此全書讀起來毫無說教意味,非常親切好看。
行文的口吻,有點像是一個溫暖的長輩,在跟你分享人生的美好;又像一個知心的朋友,知道你現在有點迷茫,在身邊陪著你,並給出一些良善的建議。
2️⃣言簡而全面
每一頁的字數都不多,搭配彩色的精美插圖,讀起來沒什麼負擔。作者的幽默感也令人不禁會心一笑,好比談到學習,有些孩子背《三字經》時,沒理解就亂背一通,可能會導致「狗不叫,性乃遷?羊不叫,父之過?」
不過,作者用語雖然淺明,本書的內容涵蓋卻很全面,絲毫不含糊。18堂課扣除第一堂是開講,可以分為三大部分:
🔸認識自我更深刻➡️個性篇、情緒篇。
🔸學習更有效率➡️動機篇、語言篇、天賦篇、實驗篇、記憶篇、專注力篇、學習篇、習慣篇。
🔸與人相處更融洽➡️親情篇、從眾篇、心情篇、成長篇、正向篇、同理心篇。
面面俱到,將學術理論講到清晰易懂,可見作者的不凡功力。
3️⃣正向心理學
「正向心理學」是一門研究什麼是「美好人生」的學問。它用科學的方式,找出我們該如何活出一個有意義、令人滿足的人生。
作者以概念「正向心理學」貫串全書,不管從哪個面向談,都是希望能幫助到讀者活得更美好、更開心。每一篇的最後,都有幾題「想想與練習」,讓讀者學以致用,反思自身的生活。
📝四大金句
1️⃣個性有一半是天生的,有一半是後天塑造的。先天的個性、素質只是奠定了基礎,你的個性可以一輩子都不改變,但也可以透過努力而大不同。
2️⃣「依附理論」告訴我們:小時候,我們愈能感受到安全、感受到父母的愛,未來就愈容易勇敢去探索世界,也愈能夠愛別人。這是一個良性的循環。
3️⃣長時間相處、共享好感覺、幫助彼此,是友情的關鍵三元素。
4️⃣科學家發現,每七到十年,我們全身的細胞就會替換一次,這麼看來,每七年你幾乎是一個全新的人了!那憑甚麼你覺得自己沒辦法改變呢?
👨🏫我的看法
每個人都會經歷過青春期,而每個人的青春期都不一樣。
有些人把自己看得很大,世界看得很小;有些人極度自卑,又裝得極度自大;有些人過度重視他人看法,而漸漸迷失了自己⋯⋯
不過也有些人透過青春期成長、蛻變,成為更好的自己!
這本書可以陪伴青春期的孩子度過人生的風暴,也可以協助家長,更了解自己孩子的處境,並幫助孩子有效學習,逐步建構出自己的人生態度。
家有中學生或未來「將有中學生」的家庭,我推薦這本書。小孩看很好,大人、小孩一起看更好!
Lin Binder Emily Liang
同時也有1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イクローゲーム,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どの選択肢でも車両はゲットできます!! 【タイムライン】 0:00 人工知能の心 0:51 デラマンが壊れた!? 7:42 逃げたデラマンを追え 10:00 悲しみのデラマン 12:43 闇デラマン 14:10 ただのフリーザ 15:52 カークラッシャーデラマン 16:52 サイコデラマン 20...
「自我統合」的推薦目錄:
- 關於自我統合 在 我們不只是老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自我統合 在 心理師的呢喃 王映之諮商心理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自我統合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自我統合 在 イクローゲーム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自我統合 在 memehongkong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自我統合 在 chun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自我統合 在 Re: [考題] 103教檢教育原理制度非選第4題- 看板studyteacher 的評價
- 關於自我統合 在 marcia自我統合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我們都能 ... 的評價
- 關於自我統合 在 marcia自我統合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我們都能 ... 的評價
- 關於自我統合 在 marcia自我統合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我們都能 ... 的評價
- 關於自我統合 在 marcia自我統合例子 :: 博碩士論文下載網 的評價
自我統合 在 心理師的呢喃 王映之諮商心理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台灣諮商心理學會電子報107期-主題論壇>
//安寧病房裡的懷舊音樂美食趴-敘事與懷舊治療在安寧病房裡的運用
文/王映之 時任馬偕紀念醫院 安寧/心理腫瘤諮商心理師
提到回憶,會讓你想到什麼?很多時候回憶就像一部時光機,總能在霎那間帶領我們 穿越時空,喚起許多曾經走過的點點滴滴。回憶不但能反映出一個人過去生命,也可以透過 有計畫地回憶,讓很多被忽略及忘記了的故事,在以談話為基調的心理諮商歷程中,從被 單薄且充斥著問題的生命主題,在談話中被豐厚、並且故事裡形成新的生命主題,找到人 生價值與意義(黃素菲,2018)。安寧心理師也常常運用病人的生命回憶當作心理工作的素 材,成為伴行者,陪伴人們在生命終點前回望,尋找屬於自己的亮點,同時,安寧心理師 也成為見證者,見證平凡生命裡是如何成為自己生命的勇者,在命運的跌宕裡勇於迎戰。
農曆年後,安寧病房裡來了一位”飄撇耶”(英俊瀟灑的)阿伯,阿伯從來不以病人之姿現 身,每次見他,他都是穿著自己帥氣的修身的喇叭西裝褲搭配紅黑色條紋襯衫,搭配著招 牌笑容,跟每個到訪的人道早問好,陪在他旁邊的太太,跟阿伯那真是速配,一樣熱情、 好客又健談,每次進到阿伯的病房,就像到他們家作客一樣,打開話匣子自然就聊了起 來。然而,阿伯的病情仍悄悄起了變化。大半夜的譫妄發作,脫序的行徑忙翻了夜班的護 理人員,晨起清醒時,對昨晚「失序脫軌」的自己相當的感到羞愧,因為那個失常的自 己,把平時 「堅忍自持」的自己的臉丟光了。於是,我與安寧病房關懷師一同來到探視失 魂落魄的阿伯。
我們為了了解他過往的生命經驗如何形塑他的自我形象,我們從眼前的困難談到當年的艱難,我們才知道,現在看似瀟灑的阿伯,年輕時是苦過來的,意志力和自尊心極高的阿伯,不願接受家人的救濟,靠著夫妻胼手胝足打拼經營一家成衣工廠,一點一滴累積才有現在的成果。在後來的會談,透過了澄清與外化,他漸漸懂得了譫妄的脫序是因為疾病
中不可控,但絲毫未動搖的,是他心靈巨人的內在本質,於是能漸漸能接納當前的自己。
然而,除了談話中的心理療效,我們還能為這樣的生命做點什麼嗎?
所有在安寧病房工作的專業人員都是生命工作者,這樣的熱誠推動著我們常常思考如何為
病人開創生命更多新的可能;於是,在這個工作氛圍下的臨終陪伴方式是豐富多元而且充
滿生命力的。
阿伯在那次會談裡,生動的憶起了當年成衣廠工作中的小確幸。台灣經濟起飛的那幾 年,成衣廠生意挺好,打板製衣後漂撇阿伯會騎著他的『野狼 125』趕著到處去送貨。帥 氣的摩托車是辛勤工作的獎賞,能騎著野狼送貨,是自食其力打拼的足跡,再累也是甘之 如飴阿!說到這裡,阿伯的眼睛透露著我們從來沒見過的光彩,那是透過回憶穿越到年輕時 意氣風發的臉龐。
”飄撇阿伯”在會談回憶中感受到生命價值與意義使我們有了一個的新的發想,希望 把個人的心理工作效益擴大,以懷舊治療的模式擴展到病房其他的長輩病人和家屬。藉著 回顧過去對一個人有種要意義有影響力的事件的心智過程,幫助老人達到 Erickson 心理社 會發展理論八階段所希望達到「自我統合」的目標的一種措施這即是懷舊治療(陳淑華, 2012)。在歐美,懷舊治療被普遍應用於老人,其對促進老人心情,增加老人自尊心及自信 心,減輕精神沮喪,提高生活滿意度,及減低壓力及焦慮有相當療效。
於是我們決定辦一個「懷舊音樂美食趴」,在懷舊 Party 裡,我們以台灣 30 到 40 年代的 大稻埕市集作為時空佈景,用懷舊老歌帶領在場的大家穿越時空回到了過去,還有工作人 員迅速成軍的「黑貓歌舞團」上演一段大稻埕時裝歌舞劇,更增加了懷舊活動的臨場感。 不僅如此,我們準備了台灣地道傳統小吃,有燒肉粽、有草仔粿、芋頭粿、檸檬愛玉,讓 長輩們用味覺體驗回味舊時光的好味道。搓湯圓仔活動則是這次活動把大家串連在一塊的 高潮,現場的工作夥伴、病人及家屬一同樂在其中。有個好久沒有由口進食的病人這麼告訴我們,他說:「好久~沒吃到湯圓,雖然我不能吃多,但是香甜軟 Q 的湯圓在嘴裡咀嚼的滋味,好幸福啊!」
活動當天,還有許許多多幸 福的小故事和快樂滿足的笑容。
如果說,敘事治療能讓人從過去經驗中重新找到意義、懷舊治療則能讓人在當前經驗裡體 驗幸福。在安寧病房集結大家的力量完成終點前的生命工作,便是為了讓所有來到我們當 中的生命,活得既有意義還能感覺幸福,這就是我們在工作中最大的滿足與快樂了!
參考資料
陳淑華(2012)。懷舊療法之介紹。馬偕護理雜誌, 6(1),7 – 16。
黃素菲(2018)。敘事治療的精神與實踐。台北市:心靈工坊。
原文刊載出處:
台灣諮商心理學會電子報107期
發刊日期:民國108年4月 25日
自我統合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嬰兒必須依附照顧者,才能發育成熟。一個人的依附類型,從出生那一刻起,便會依照傳達給我們的方式,自然塑造我們的成長。依附研究顯示,有幸發展為所謂「安全依附型」的孩子,最可能成長茁壯為關懷、周到,有反省力,情緒和社交情商高,復原力強的人。
安全圈頂部:安全基地的需求(探索的需求)
有安全感的孩子,會對世界感到好奇,想要向外探索,但在出發探索前,需要感受到父母全力支持他們走出去,好比斟滿孩子的杯子。
安全圈底部:安樂窩的需求(安慰的需求)
孩子疲倦、嚇到、肚子餓、不舒服,會回到父母身邊,此時需要父母安慰,並幫助他們再度斟滿情緒杯。
比如孩子想要探索(安全圈頂部的需求),但父母不願讓孩子離開;或者孩子跌倒想要安慰的抱抱(安全圈底部的需求),父母卻無視。這都是因為背景響著鯊魚音樂。父母童年接受的教養方式,會反映在成人的生活中,這是父母潛意識的自我保護模式,以逃避關係中的不安全感。
美國Circle of Security Parenting© program (COS-P)課程
引導家長改善依附關係,讓孩子獲得安全感
同步處理自身的情感需要,修復童年的傷
不再複製上一代的教養模式
取自《安全圈教養》
*****************************
情緒常常是身心狀態的交互體現,藉著情緒這把鑰匙,我們能打開我們身而為人的基本構成。
「感受的體驗可能會讓孩子感到沮喪,這時要保護、維持孩子的安全。支持可以肢體表達,但基本上是情緒性的。……同在指的是有人陪伴你一起度過難過的感覺,讓你可以找到方法脫離不好的感覺。能夠聽見、看見、感受到這種理解和同理心的嬰兒,知道生命中有個人會關心、接受自己每一種感覺,有個人會主導、幫助自己度過每一種不舒服的情形。」
上面這段文字中的「嬰兒」,換成「伴侶」,也相當適用。這本書不斷反覆地,把幼年時的親子關係,跟成年後的親密關係,兩段關係之間的緊密關聯描述出來。
也因此,我在第三層的愛,談的是「自我療癒或自我肯定」的愛。想要愛一個人,得要先療癒自己,首先,從覺知自己的情緒,以及願意接納與尊重自己的情緒開始做起。
以前的父母常常對孩子不夠尊重,孩子的情緒常被打壓。現在的父母雖然更願意把孩子當成一個人、願意將心比心,不過,我最近才聽到,還是有年輕父母拿皮帶抽孩子的例子。很多傷害,只是因為被當成理所當然,因此被忽視或不被覺知,但並不表示不存在。
我常常講,不是當了父母就會「愛孩子」,愛孩子不全然是天性,因為父母本身不見得被好好對待。愛孩子需要大量學習,就像經營關係也要慢慢用心摸索體會。不管是對孩子,還是對伴侶,常發脾氣,卻又把這說成是一種愛,不如把這種愛說成是「傷害」要來的更貼切!
就這個角度來說,我常常談愛自己,就變得自然而然,那基本上就是一種自我療癒與自我肯定的過程。想對外連結,先對內連結,辨識出那些經過內化的責備,那些未曾被好好看見並且滿足的需要,我們一步一步重建自己。
祝願您,能看見真實的自己,並且與真實的對方相遇!
*****************************
同在的力學
【文/ 肯特.霍夫曼, 葛倫.庫珀, 伯特.鮑威爾】
英國小兒科醫師及精神分析師唐諾.溫尼考特,將他所稱的支持環境解釋為一種照顧關係,可提供真正安全的歸屬感。換句話說,支持環境是父母或其他照顧者能夠在孩子體驗內在經驗時,能與孩子同在(不必隨時,至少有時),使孩子學習情緒時能感到安全和連結。安全圈就是一種支持環境,我們發現安全圈概念非常強大,它的一個重要面向是為想要學習與孩子建立安全依附的父母創造支持的環境。在支持環境中與孩子同在,有助於實現困難的改變。
簡言之,與孩子同在意指滿足需求。正如丹娜所展現的,看起來過程相當順利。她觀察、感知孩子的感受,產生相應的反應,然後繼續觀察,看看是否有變化,以便對孩子接下來的需求無縫接軌。這不是「第一步、第二步」那種忽高忽低的過程。然而仔細觀察,我們可看見同在是由幾個部分所組成:
■ 同調(Attunement)
■ 共鳴(Resonance)
■ 接受(Acceptance)
■ 支持(Holding)
■ 有需求隨即反應
“ 同在不是技術,而是心態。 ”
同調則是說比做容易。如果孩子還太小,說不出自己的特殊感受,你是否能夠注意到?儘管你與孩子直接連結,你還是必須去習慣他們獨一無二的訊息,確定悲傷或生氣、快樂或好奇等。雖然多少會需要猜測,但透過練習,你判斷孩子情緒的能力會進步。像是初為人母的媽媽,一看自己三個月大的孩子開始鬧脾氣,就知道孩子是沮喪、惱怒或受到驚嚇。還有新手爸爸會說:「哦,她現在只想抱抱,如果我很快把她放在床上睡覺,她會不高興。」因為他們已經非常能適應孩子的需求,能夠捕捉到別人完全看不見的事物。當然,相反的情況也會發生。同一位父母,大多時間都對孩子的感受瞭如指掌,但當他們不堪重負,可能會對孩子表現自己的煩躁:「你為什麼這麼難過?你想要我為你做什麼?」結果孩子只是想要這張一直都令人感覺安心的臉,能夠轉過來看看自己。
尤蘭達在孩子九個月時帶他去看小兒科,小男孩在接種疫苗後開始哭泣,她心裡很難過,馬上說:「不會痛,不會痛!」一位見慣這種情形的護士大聲堅定地說,「是的,的確會痛!」隨即迅速走出診療室。尤蘭達說,她站在那裡,有些羞愧又驚訝:她一遍又一遍問自己(甚至許多年以後還在問),究竟是為什麼,我會以為打針不會痛?
共鳴是一種心靈的契合,知道別人懂得我們的感受,這可能是同在最強大的面向。這是從本書開始我們一直討論的「同在」體驗。你是否曾發現自己和別人在某種情況下,一對上眼,就似乎立刻明白對方的感受?
凱菈十六歲時祖父過世,這是她第一次參加葬禮。她看到一群親戚在打開的棺材旁說笑,有點超現實,讓她不自覺也笑出聲。不過她對如此麻木不仁的情況感到震驚,只好坐在一張離棺材最遠的椅子上,心中惶惶不安,覺得自己簡直快要歇斯底里。接著她隨意瞥見房間的一側,看見父親也在看她,眼神混合悲傷和趣味,她馬上領會到父親完全明白她心裡究竟在想什麼。她對父親笑了笑,立即感到平靜。如今她已四十歲,那是她一生中覺得自己最被瞭解的一刻。
接下來連接到的主題是接受。
接受來自同調和共鳴,父母理解與同情的微笑、反映孩子感覺的臉部表情等,更能明確顯示父母的接受。不需言語,即使是再年幼的孩子也能感受到父母願意與孩子的感覺連結。接受是指瞭解孩子的感受,與孩子的感受產生共鳴,並容許這些感受,因為我們真心相信這些感受是好的。同樣地,孩子能辨認我們是真心認為這些感受是好的,而不是為了安慰而敷衍。
同在指的是感受孩子的某些感受,但不是全部的感受。並不是要你承擔孩子的感受,而是幫助孩子明白,很多經驗是人們共享的,但有些則是個人獨有的。這些個人獨有的經驗非常重要。與孩子同在的父母,看見孩子悲傷的臉時可能會猜想孩子的心意,自行解釋為:「怎麼苦瓜臉?我想你是覺得難過?你傷心嗎?你在這裡坐太久了,也許你想要出來。你想要我抱你嗎?我知道,我知道。」與此相較,有些父母反應過度誇張,把孩子悲傷的臉想像得極端嚴重,比孩子原來的煩惱嚴重多倍。你覺得一個小嬰兒對這種情形會如何反應?嬰兒面對這種大人的反應是極度傷心,甚至可說是恐慌。嬰兒會立刻意識到:「這個大人比我還要擔心,所以我一定是哪裡有問題!我好孤單,連這麼大的人都沒辦法幫我!」
對比這種過度誇張嬰兒情緒的父母,有一種我們依附研究人員稱為「過度光明」(overbright)的情形,這種父母並沒有配合嬰兒的感覺,而是表現得好像傷心難過不存在,像在告訴嬰兒:「你的感受錯了!看!我在笑!快樂的時間到了!我唯一會有的感受是快樂。」在這種情況下,嬰兒可能一開始會大聲尖叫,希望能喚醒無知的父母,或是變得愈來愈封閉、退縮,覺得自己受到誤解。最後孩子可能還是學會微笑,以和父母連結,但這種微笑是假裝的。可悲的是,經過數年,孩子可能會忘記這是假裝。
接下來連接到的主題是支持。
支持正如字面的意義:感受的體驗可能會讓孩子感到沮喪,這時要保護、維持孩子的安全。支持可以肢體表達,但基本上是情緒性的。支持是同調、共鳴和接受的總和。同在指的是有人陪伴你一起度過難過的感覺,讓你可以找到方法脫離不好的感覺。能夠聽見、看見、感受到這種理解和同理心的嬰兒,知道生命中有個人會關心、接受自己每一種感覺,有個人會主導、幫助自己度過每一種不舒服的情形。
一個感覺受到支持的嬰兒,能夠平靜地看待擠眉弄眼、想盡辦法逗自己笑的陌生人。一個感覺受到支持的幼兒,在打針時知道自己如果感覺到針刺進來是可以叫的,等到肉體痛苦消失,便能很快平靜下來。大小孩在學校舞台上表演戲劇的時候,看見媽媽在觀眾席點頭,孩子便能克服怯場,轉移自己的恐懼,進行演出,因為孩子知道媽媽的意思是:「我在這裡,無論發生什麼,你都會沒事的。」下面是一個你能夠感同身受的例子:
阿麗莎告訴我們,她最難忘的記憶是在大學附屬醫院中生女兒時,與在場醫護人員的互動。她回憶,自然產的時候,醫護人員進入產房,戴上手套,快速宣告姓名和檢查進度,接著進行產檢。後來來了一名醫師(她永遠忘不了他的名字),他溫柔地看進她的眼睛,並溫柔地把一隻手放在她的大腿上。阿麗莎記得自己的呼吸慢慢平靜下來,這位年輕醫師一直等待,直到感覺她比較放鬆,才開始檢查。有些孕婦都會選女醫師,以為女醫師比較瞭解女性的感覺,但阿麗莎驚訝地發現,這位帶給她許多安慰的醫師,竟是在場醫護人員中唯一的男性。顯然,同理心的表現不是醫護人員在醫學院學到的東西,只是對這位年輕的男醫師來說,似乎很自然。
有大量數據顯示,孕婦在分娩時的壓力會增加分娩的問題,並對嬰兒造成不良影響。這位年輕醫師與病人同在的能力,給即將來到這個世界的嬰兒一個好的開始。我們感謝這位醫師的父母,或任何將同在的隱性關係知識傳遞給他的照顧者。
對需求的關聯性反應,意指親切地對孩子的訊號產生反應,套用西格爾的話,就是配合孩子訊號的「品質、強度和時間」。前述的婦產科醫師示範的便是「對阿麗莎沒有說出口的需求產生關聯性反應」。真正與孩子同在,能夠使你釐清孩子在安全圈中的位置、孩子對你的需求,以及需求的急迫和強烈程度。孩子需要安慰還是鼓勵?孩子面對新景象、聲音和撫觸時,是否需要你守在一旁看著?孩子愛看你的臉,但你因孩子而歡喜嗎?無論孩子在安全圈頂部還是底部,他們的需求是否急迫?頻繁程度?透過與孩子同在,你可將自己的聲音、臉孔和觸摸,配合孩子的情緒做表達。幫助孩子接受、分享、辨識自己的情緒,特別是對嬰兒來說,用語言表達你對他們訊號的解釋很重要,孩子會學到如:輕聲哭泣可告訴別人自己的悲傷或孤獨;一張扭曲的臉孔則表示「我對剛剛發生的事真的非常生氣,我需要你幫助!」。第一章中,我們討論過安全依附如何促進強烈的自我統合連貫,達成途徑就是透過與孩子需求同在的關聯性反應。
***
挑戰
如前所述,與孩子同在是世界上最自然的事,卻也可能是最困難的。無論孩子是剛出生第一天還是十歲,你都珍惜與孩子同在,你會用盡洪荒之力來保護孩子。孩子痛苦的時候,你能袖手旁觀嗎?當然不能。很好,因為同在不僅是旁觀,當然也不是為了讓孩子的不適消失,而否認不適的存在—分散孩子的注意力,不讓孩子去思考感受;調整外在狀況或活動以「改善」孩子的成果—希望前面的解釋和敘述已經讓你很清楚。不過奇怪的是,在同在的狀況裡,我們想要「做更多」的傾向,經常會變成非同在的經驗。
我們有一百萬件事可幫助孩子改善,有了同在的正確模式,在現實中有需要時、遇到難以處理的感受時,我們甚至可以重新導向或分散孩子的注意力,但這些可由我們進行的改善與孩子的依附需求無關,與孩子的情緒體驗也無關。我們可在許多方面使孩子的生活更輕鬆愉快,但孩子最終釐清如何做自己、如何與人相處,則不是我們能規劃和控制的。孩子探索世界的驅動力和追尋個人的連結,不能遲疑或繞道而行。在這條堅定不移的道路上,我們是孩子的贊助人、保護者和指導者。
現代生活使與孩子同在成為一場挑戰。我們太忙碌,需要完成許多工作。以安靜沉著的方式保衛孩子的健康發展,這個任務有時會被拋在一旁。但有時將注意力放在一些看來似乎沒什麼作為的小事上,反而是我們可以主導的最好方式。
「想像一下,你不必假裝或微笑……你不必因為父母搔癢或故意逗笑,才能找到陪伴的狂喜。你什麼都不必做。你已完滿。只是靠近你,看著你可能會做什麼事,父母便能充滿愉快和感恩。想想在這種情況下所形成的自信程度,以及自各層面所得到的撫慰。」~珍娜.蘭斯柏《相信孩子的能力,從獨玩到自信成長》
「每當我離家,我知道回家時,你們都會張開雙臂迎接我。」~節錄自一位十五歲男孩的母親節手機訊息
.
以上文字取自
安全圈教養:培養孩子的情緒復原力,安全感是一切的答案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44740
.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自我統合 在 イクローゲーム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どの選択肢でも車両はゲットできます!!
【タイムライン】
0:00 人工知能の心
0:51 デラマンが壊れた!?
7:42 逃げたデラマンを追え
10:00 悲しみのデラマン
12:43 闇デラマン
14:10 ただのフリーザ
15:52 カークラッシャーデラマン
16:52 サイコデラマン
20:58 フラミンゴ恐怖症デラマン
23:00 デラマンの心の闇
24:10 マダオワッテナイ
25:23 オフィスに潜入
26:47 初期化か統合か破壊か
29:30 破壊エンド
33:01 初期化エンド
34:46 統合エンド(知力:10)
37:33 お疲れさまでした
【Cyberpunk2077 再生リスト】
https://bit.ly/3940q3x
【SNS】
Twitter:https://twitter.com/k1rym
#CP2077
#Cyberpunk2077
#サイバーパンク2077
自我統合 在 memehongkong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16 中西哲學之會通—思辨與證悟的統合
中國哲學以證悟為首出,讓人作自我轉化、自我完善化。好與西方的情感理論激蕩呼應。
講者:鄭宗義(中文大學哲學系教授)、陶國璋(中文大學哲學系客座助理教授)
謎米新聞:news.memehk.com
謎米香港: www.meme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memehkdotcom
自我統合 在 chun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育兒分享:
【寶貝龍。兒童運動館】從遊戲中訓練孩子的平衡、耐力與挑戰自我的能力
文章介紹: http://miamia.tw/baby-dragon-kids-gym/
#體驗文
自我統合 在 marcia自我統合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我們都能 ...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marcia自我統合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貫井德郎寫的 追憶的碎片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中原大學教育研究所杜淑芬所指導黃上芳的 女性 ... ... <看更多>
自我統合 在 marcia自我統合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我們都能 ...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marcia自我統合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貫井德郎寫的 追憶的碎片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中原大學教育研究所杜淑芬所指導黃上芳的 女性 ... ... <看更多>
自我統合 在 Re: [考題] 103教檢教育原理制度非選第4題- 看板studyteacher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 引述《ksjksj (法輪大法好)》之銘言:
【非選題】4.李老師新接一個班級,為了瞭解學生的自我統合發展情形,他利用班會請同
學自我 介紹。小生說:「家裡是醫生世家,我不需要想太多,將來念醫學院就對了。」
小菁則說:「我現在的生活很好,爸媽會安排一切,不必去想未來自己要做什麼。」
(1)依據馬西亞(J. Marcia)的自我統合觀點,說明小生與小菁目前的自我統合發展 型態
。(4分)
(2)舉出三種一般老師可以用來協助學生自我統合發展的具體策略。(6分)?
求助:各種分析都有 我該怎麼辦?
千華的艾X p487
小生:迷失型
小育:早閉型
學X保X一本GO蕭X蒼 p135
小生:早閉型
小育:早閉型
教育圓X網103 p16
小生:迷失型
小育:早閉型
志X程O 上課講義p12
小生:早閉型
小育:早閉型
公O網
小生:早閉型
小育:早閉型
X摩
各種答案都有
高X展 高雄餐旅大學研習資料
小生:定向型
小育:早閉型
--
Sent from my Android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0.133.120.123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tudyteacher/M.1424020440.A.532.html
※ 編輯: ksjksj (220.133.120.123), 02/16/2015 01:38:45
※ 編輯: ksjksj (220.133.120.122), 02/16/2015 01:48:43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254.96.140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tudyteacher/M.1424071796.A.12D.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