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絕兒虐悲劇,從推翻不當教養觀念開始】
桃園市中壢區傳出一起家暴毆打女童致死案。40歲謝姓男子疑因3歲女兒不聽話、說謊等,竟用「不求人」、甩巴掌方式,毆打女童直至全身瘀青,謝男6日凌晨發現女兒呼吸發生異樣,隨即送醫急救,但到院前已無生命徵象。
■女友竟認為正常管教
警方清晨6點左右接獲醫院通報,隨即到醫院帶回謝男偵訊。警方調查,謝男與其同住女友在醫院時情緒相當鎮定,一語不發。警訊時謝男供稱,兩天前因為女兒不聽話、說謊等行為加以管教,並強調「僅動手1、2次而已,沒想到會這麼嚴重」。被列為關係人的謝男女友,認為只是「正常管教」,所以沒有勸阻[1]。
■4成兒虐案是不當管教
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兒虐案通報中,約有4成都是不當管教造成。專家建議,教養小孩應避免體罰,且應注意自身情緒,可先深呼吸再跟孩子講道理。
衛生福利部保護服務司簡任視察林春燕表示,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在2016年曾有一個全球的調查,發現2到4歲的幼童中,有75%受到經常性的暴力管教,呼籲國際政府能立法禁止體罰。林春燕簡任說,台灣的教育單位很早就有相關立法,禁止教育單位體罰學生,但在家長端,並沒有類似的立法。家長也普遍認為,孩子就是要管教才能避免做錯事。
但根據統計,保護司受理的兒虐案中,有約4成都是不當管教。林春燕簡任表示,家長的出發點是教養,但當孩子做錯事,家長可能一時情緒激昂,力道就失控。不當管教的方式包含甩巴掌、用水管、棍子等工具打小孩,可能造成孩子嚴重的身心靈創傷。
保護司建議,「教」孩子不應是「教訓」孩子,「教」是溫和堅定的溝通;「教訓」可能只是家長情緒的發洩。家長在面對孩子做錯事、需要給予教導時,應先深呼吸、平撫自身情緒,再好好處理孩子的問題。
阮綜合醫院身心內科林奕萱醫師表示,根據美國兒童精神科醫學會的資料,體罰可能造成孩子自尊低落、容易害怕家長或照顧者,也會認為「打人是被允許的行為」,有較高風險會霸凌其他小孩、有攻擊行為,或造成人格發展的一些狀況,如可能偷竊、虐待動物等,也可能比較容易憂鬱或焦躁[2]。
■不當管教與兒童虐待的界線在哪?
若把兒童虐待界定視為從黑到白的光譜,屬於「黑色」的兒童虐待案例,像是家庭內的亂倫、照顧者吸毒酗酒無法戒斷、長期毆打孩子成重傷和致死等狀況。此類加害人多是患有精神或心理上疾病,需要專業協助治療,而所觸犯的犯罪行為則須負法律責任,認定為兒童虐待是無庸置疑的。
而光譜上灰色地帶通常是家長的「動機」不是加害兒童,發生的狀況往往是面對孩子難以掌控的脫序行為,因為缺乏育兒知能,加上情緒失控,導致責罰失手形成孩子身心上的傷害,其傷害程度符合兒虐指標,若結果是符合兒童虐待指標,沒有灰色地帶,但何以兒保單位要考量「動機」,而認為是不當管教?
許多慈祥有愛的父母,當孩子脫序哭鬧、無法溝通又遇到自己疲累缺乏耐心的時候,也會開玩笑地說能夠體諒兒虐父母崩潰的心理狀態了。當然若能夠用開玩笑表達自己的情緒,表示理智還能控制自己,不會對孩子作出傷害的行為,而許多容易情緒失控出手過重變成管教過當的家長,多已是本身長期深陷婚姻失和、經濟壓力或缺乏社會資源等因素所致。
孩子「脫序」的原因,可能是長期生活在不穩定的環境,如:父母「跑路」,屢換居所而缺乏安全感、日常基本照顧,如:三餐不定,營養衛生不足的疏忽造成生理上不適、情感總是被冷漠對待,如:缺乏心理上的同理慰藉而沒有存在感;或是孩子本身有特殊狀況,如:過動傾向的孩子等,孩子最後只好用「脫序」來表達需求,但父母自己已無能量和能力了解孩子的需求。
針對明顯位於「黑色」地帶的兒虐案,完善的兒童保護制度一定會評估人身安全,立刻安置受虐兒童,安排寄養家庭或育幼機構提供適當的照顧,以修復心中的創傷[3]。
■父母親應如何區分合理管教與身心虐待?
▸「管教」指的是以正向、支持的方式示範或告訴子女其應有之行為。
▸「虐待」則是以憤怒、負向的方式對待孩子。
▸「管教」是父母與子女均知道管教的原因及其行為的結果為何。
▸「虐待」則是父母單向、強制的壓迫,子女無法知悉自己為何遭受不當之對待。
▸「管教」是出於協助子女學習自我負責需要、有合理管教原則(符合兒童的年齡及身心發展)、並給予具體說明。
▸「虐待」則是出於父母自己的情緒需要、以不當的方式(如恐嚇威脅)、缺乏一致或合理的管教原則、未加說明。
▸「管教」是允許子女去練習父母所期望的行為,錯誤仍有更正的機會,所以子女可從中得到成長、學習。
▸「虐待」則是當子女有錯誤即會受到嚴苛的處罰,而讓子女認為自己就是一個"壞人",子女無法內化紀律,反與父母關係更為不信任與仇恨。
◉例如◉
▸(管教)為了讓5歲小明學會吃飯前要洗手的習慣,當爸爸發現小明沒有洗手就來吃飯時,爸爸選擇帶著小明前往洗手間洗手並再次提醒飯前洗手的重要性。
▸(過當管教/虐待)為了讓5歲小明學會吃飯前要洗手的習慣,當爸爸發現小明沒有洗手就來吃飯時,剛好爸媽又因家用衝突,爸爸隨即拿棍子責打小明的手腳,並不准小明吃飯,因為他沒洗手[4]。
■親權與懲戒權的行使界線
當父母逾越親權和懲戒權的行使界線,可能帶來哪些法律後果?根據媒體日前報導,一名「虎爸」因為不滿女兒表現不佳,接連以電蚊拍、皮帶或腳踹體罰,導致女兒受傷,最後被高雄地方法院以傷害罪判處1年有期徒刑。
民法第1084條第2項和1085條規定,父母對未成年子女有保護、教養的權利義務,甚至可以在必要範圍內懲戒子女。然而,上述的報導為民法規定帶來一個問題:「父母對子女的懲戒和教養權是否有界限?」
基於父母的親權和懲戒權,父母可以在必要範圍內處罰未成年子女,只要處罰的原因和手段是在必要限度內,就算處罰造成子女身體或精神上的痛苦,父母也可以阻卻違法。
但關鍵就在於「必要限度」,必要限度的標準,可以分成幾個層次來探究。首先是懲戒的目的,懲戒必須是為了矯正、改善子女的不當行為。而不是出於矯正目的的處罰行為,就不能認為是必要的懲戒。例如為了發洩情緒而痛罵或痛打子女,就不是必要限度的懲戒。
其次,手段的強度也必須斟酌,一方面當然是處罰手段本身不能太過激烈,例如用水果刀割傷子女、把子女倒吊起來抽打,無論如何都是太超過了,當然不屬必要限度。另一方面,手段的強度也必須與懲戒原因相結合,懲戒原因愈瑣細,允許的手段就愈輕微。講白了,就是殺雞不能用牛刀,孩子上課睡過頭以及在學校犯錯被記過,這兩種情況所允許的懲戒手段當然有所不同。
■逾越界線懲戒的法律效果
下一個問題就是,如果父母確實有逾越必要限度的懲戒行為,會帶來什麼法律效果?如果父母對子女的過當懲戒已經達到刑法可以處罰的程度,父母就不能免於刑事處罰。包括傷害、強制、妨害自由等罪,都可能是伴隨著過當懲戒而來的罪名。甚至除了體罰之外,若父母對子女的辱罵和威脅過當,也可能構成公然侮辱或恐嚇危安罪,而不能拿「管教小孩」為擋箭牌。
當然,對於子女的肉體或精神上處罰,也可能構成家暴。法院可以依聲請核發保護令,禁止父母繼續接近子女,或是採取其他保護措施。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特別法「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護法」(以下簡稱兒少福利法),如果父母對子女不當管教情節嚴重,依據兒少福利法第56條規定,縣市政府主管機關可以緊急保護或安置小孩。
甚至如果經過主管機關評估後,認為孩子不適合繼續在原來的家庭裡生活,可以依據兒少福利法第71條,請求法院宣告停止父母的親權,如此一來,父母對子女就完全沒有保護教養或懲戒的權利[5]。
■兒虐是從何時開始?最初有什麼徵兆?背後又有什麼原因?
關於「兒虐」我們不斷地探究與反思,姑且不論兒虐事件背後的脈絡與原因,許多涉及毆打、羞辱、甚至殺子自殺等兒虐行為的家長,往往具有某些傳統的不當教養觀念,諸如把孩子視為自己的附屬品,或認為「孩子是我生的,我想怎樣教就怎樣教!」、「孩子不聽話就要打」、「我只是恨鐵不成鋼,罵你是為你好」等種種的觀念下,不小心便頻頻以「愛」為名,合理化自己的情緒化打、罵行為,以「教養」為名,施行「恐嚇脅迫」教育。
兒虐是從何時開始的?也許最初只是家長偶發的情緒化教養行為,久而久之,它逐漸演變成一種慣性的過當教養方式,這些教養行為對孩子內心造成的傷害與陰影將隨著他的成長不斷累積,而我們更懼怕的是,當家長不當的教養行為演變得愈發嚴重,最後會否失手造成無法彌補的遺憾。
■根絕兒虐悲劇,從推翻不當教養觀念開始
我們相信,若要終結兒虐的發生,得從源頭做起,例如:近幾年「兒福聯盟」的橘絲帶兒保運動,開始嘗試與家長探討親子教養議題,並推動「不打不罵」的溫柔教養主張。提醒家長打罵教育對孩子造成的傷害與內心陰影,鼓勵家長們應多以尊重、傾聽、陪伴的方式,逐漸建立起與孩子理性溝通的良好互動關係,尊重孩子是一個獨立個體,覺察並處理自己的情緒後,再和孩子進行理性的溝通,以及若不小心做出懊悔的教養行為時,能勇於向孩子認錯等等教養觀念。
讓孩子理解父母也是凡人,偶爾也會犯錯,但能勇於認錯,做為最好的身教典範。讓孩子理解你尊重他的想法,也很努力想與他溝通,因為你愛他,所以願意好好跟他說[6]。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1](中時新聞網)「狠父不求人怒毆 打死3歲女童」: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210807000405-260106?chdtv
[2](TVBS 新聞)「4成兒虐案是不當管教 專家:教養小孩應避免體罰」:https://news.tvbs.com.tw/life/1124374
[3]「不當管教與兒童虐待的界線在哪?」:https://www.cgmh.org.tw/cgmn/cgmn_file/1803011.pdf
[4](新北市政府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中心)「區分管教與虐待」:https://www.dvp.ntpc.gov.tw/home.jsp?id=4fae2e3470ce3aca
[5](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當父母逾越親權和懲戒權的行使界線,可能帶來哪些法律後果?」: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16783
[6](兒福聯盟─孩子的守護者)【從兒虐談到教養】我們能做些什麼,來挽救無辜的孩子?:https://orange.children.org.tw/news/news_detail/123
➤➤照片
(關鍵評論)「《溫和且堅定的正向教養》:孩子不當行為背後的四大錯誤信念」: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97338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免費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edu.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署
#兒虐 #兒童虐待 #不當教養 #不當管教
衛生福利部保護服務司 / 兒福聯盟─孩子的守護者 /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 / 衛生福利部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91的網紅陳儀君,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2018第二屆【參與式預算.新店500萬】 (27案) 罕見疾病「小胖威利」.身心健康活力計畫 提案內容: 小胖威利症是一種因罕見的天生基因缺陷而導致無法克制暴飲暴食的現象。本所專職協助病友進行身心復健,今提供本所服務對象免費的復健課程如下: ★肢體開發課程:如肌耐力、肺活量、手腳眼協調、肢體...
自我照顧能力評估表 在 蜜亞麻-諮商心理師郭蕙寧。寧寧老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為什麼大寶退化?
#同理心與安全感幫助孩子適應手足新成員的加入
#諮商心理師郭蕙寧
跟孩子一起迎接家裡即將到來的新成員,是很開心事情呢
大多數的家庭一開始都會引導孩子,有新成員要加入我們,是一件充滿祝福與值得期待的事情
但是,對於大寶來說,要面對新成員的加入,本來習慣的家庭組成即將改變,父母及家族的關注重心轉移.....等,他們的心理必定產生一些波動,家長一定要能夠細心、細膩的留意,幫助大寶適應
我很常遇到家長跟我諮詢大寶的情緒及行為問題,這些情緒及行為問題,有一部分是源自於對弟弟妹妹的加入,使得他們產生不適應。最常見的就是「退化」行為,孩子會突然的愛哭鬧、耍脾氣、做一些惹惱父母的事情以求關注...等
其實孩子的行為背後,是需要被同理,以及看見他們的情感需求
迎接弟弟妹妹的出生,孩子在心中最怕的就是「媽媽/爸爸是不是不要我了?」。可能「被遺棄」的恐懼,會從知道有二寶或三寶之後開始在心中擴大。尤其當他們實際觀察到「媽媽/爸爸,因為忙於照顧二寶,而無法像以前那樣,一心一意的注意自己」時,他們心中的不安疑問,會自動地成為真實。對幼兒來說,這樣的情緒與信念,若沒有機會被接納安撫,他們通常會出現「類叛逆」或者「退化」,來引發來引發父母的關注。而退化行為與情緒失控的程度,則是因人而異。因此,家長需要深度的同理和保證給孩子安全感,幫助大寶不會那麼害怕與恐懼,也能減少爭風吃醋的情況,或「希望弟弟妹妹消失」的負面念頭
除此之外,爸爸媽媽也要注意,「孩子準備好當哥哥姊姊了嗎?」。切忌以「你已經是哥哥姊姊之名,要求禮讓弟妹」,或者不讓孩子有表達情緒的空間。也要留意,賦予大寶「你也要一起照顧弟弟妹妹,你好棒」的任務,必須是大寶發自內心想要這麼做,否則,強迫孩子承擔兄姐的責任,會讓孩子產生更多的不適應,並且壓抑內在真實的情緒,我就遇過一個例子,大寶會趁大人不注意的時候,偷偷欺負還是小嬰兒的弟弟妹妹,被發現之後,被大人修理的很慘,後續也產生更多退化行為,以求大人關注
孩子在準備好成為哥哥姐姐之前,需要「先成為他自己」。而成為他自己的過程,爸爸媽媽一樣要關注與陪伴在他們身邊
除了家長的態度要對之外,平常也不要忘了給予大寶他本來就有的「足夠的擁抱、陪伴、關注與愛」,給孩子滿滿的愛,我們不一定是把時間全部都給他們,因為我們有太多的事情了。而是「陪伴孩子的時候,不管時間多久,父母當下都是專注和享受的」
父母引導大寶,讓他們持續在「當爸爸媽媽的寶貝」中有足夠的安全感。在平衡照顧小寶及陪伴大寶上,我會建議家長,二寶出生之後,大寶相對的關注變少,他們反而更需要被「完整的關注」。在二寶不在時,被爸爸或媽媽,尤其是媽媽,「完完整整的陪伴」,讓他們可以「完全的擁有媽媽」
最好是可以固定安排陪伴時間,譬如一週2-3天一個時段2-3個小時,讓大寶能夠「完整」的擁有他在意的父母親。每一個陪伴的當下,要做什麼都可以,一起玩、上一堂課、一起吃一頓飯、看書、唱歌、或者看電影....等都可以。如此,讓大寶感覺到,好像回到過去被爸爸媽媽一心一意關注的狀態中,大寶心中會持續滿足安全感,讓大寶持續能了解「我不會失去/我不會被放棄」是一個不合理信念,也會減少「弟弟妹妹搶走媽媽爸爸」的失落與競爭感,退化及「類叛逆」行為也會減少。相對的,孩子也會朝向長大與獨立的路上走
當我們遇到孩子出現情緒,或者與我們期待不同的行為時,要先了解孩子的情緒在說什麼、這些行為背後的需求是什麼,大多數的「不聽話行為」,都是為了得到關注,這個情形跟青少年很像。我們要先相信孩子絕對不是故意的,而是某些情緒、需求沒能被滿足。此時,好好瞭解孩子,和孩子在一起,與他們連結,賦予足夠的安全感,對孩子來說,才能幫助他們面對調整不適切行為到適當行為
我非常鼓勵大家,當遇到大寶適應二寶問題的時候,大家可以跟大寶(尤其是表達能力已經很好的大寶)情感連結,好好理解他們,專心地聆聽他們。我們面對大寶的情緒及「退化行為」,一定要能夠先同理孩子,並接納他們的感受與行為,了解孩子們的內心感受與想法,與他們討論及溝通,如何一起合作解決,滿足內心的需求
我曾經遇到一個例子,一位媽媽找我諮詢,因為比較多的時間需要照顧二寶,家中大寶出現了一些情緒問題,表現出退化行為,本來事情可以用說的,卻常用哭鬧的方式來表達。我評估這個大寶的年紀是可以表達自己的狀況,因此建議媽媽,在跟孩子單獨相處的狀況之下,專心、溫和地聆聽孩子的需求,引導孩子說出內在的情緒,以及孩子希望媽媽怎麼做,他的心情會好點。於是媽媽依我的建議,了解到孩子對於媽媽要花較多時間照顧二寶,他覺得有些難過,而這個孩子的一個期待,僅僅只是希望媽媽專心的陪他玩他喜歡的遊戲。媽媽除了發現原來是可以跟孩子這樣互動,了解孩子之外,也在了解到孩子的感受與期待之後,對孩子有更多的好奇,問到孩子最後還很害羞的說,媽媽別再問了拉~
在聆聽當中,大寶感受到,家長是在乎、關注他們的,往往大寶也很願意把心情告訴我們,並跟我們討論他需要大人怎麼做,幫助他們在面對「爸媽還愛我嗎?我的愛被搶走、我會不會被遺棄...」等焦慮、不安、恐懼、害怕等情緒與想法中,感受到正面的情感經驗,而慢慢學會自我安撫,和了解自己的恐懼是正常的
在我聽到媽媽給我的回饋之後,覺得很感動。後來,這個孩子的退化行為有改善。我相信是因為媽媽有調整了陪伴的方式,更重要的是,孩子被關注到,感受到被在乎、被愛。當我們願意了解孩子時,孩子也願意與我們分享他們內在的聲音,我們就能產生連結,就能夠一起解決與面對問題
一般來說,家裡有新成員加入時,大寶的年紀多數是可以對話和溝通的。我們不強迫大寶說得好,但可以就他們當前的發展,讓他們練習將心裡面的感受說出來
另外,其實不一定是因為有了二寶,大寶才會退化。3-4歲的孩子本身就有一個發展特徵:「退化」行為,我女兒蜜亞醬3歲之後,也出現了退化行為和分離焦慮,她有時候可以成熟、穩重的像個小大人,有時候又像個小寶寶一樣,前額葉失去功能,會任性、哭鬧、做一些讓媽媽生氣的事情。我後來做了一個調整,就是我把一些時間挪出來陪伴蜜亞醬,跟她在一起的時候,專注專心,非必要不使用手機。當我們需要調整的時候,我也會專注認真的聆聽她、同理她,並與她討論事情,溝通無法立刻滿足的慾望如何解決。我發現,蜜亞醬的退化行為在很短的時間內漸漸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孩子也開始能夠同理我、關心我,幫忙我,與我一起合作許多事情
雖然我沒有二寶,我還是有陪蜜亞醬一起看相關的繪本。我的教養重點不在於有沒有二寶,而是想要引導蜜亞醬對別人有同理心、關懷心,而我也發現,當一群孩子一起玩的時候,她通常是會照顧比她小的幼兒寶寶,並展現願意與之分享的能力
繪本也可以用來跟孩子討論手足關係唷,以下四本是我跟蜜亞醬一起共讀的繪本,跟大家分享
📕安東尼布朗的「 #小凱的家不一樣了」-孩子的無現想像力,自我安撫,處理迎接新成員的焦慮
📘林明子「#妹妹生病了(日文版」)-同理心,身為姊姊長大了
📗「#弟弟那是我的毯子」-安全感與同理心
📙「#彼得的椅子」-安全感、自我情緒調節、安頓自我
🔽3歲的蜜亞醬和8個月的弟弟,姊姊唱歌給弟弟聽、很開心
自我照顧能力評估表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問
從開始關注老師以來,我不斷的去思考人與人如何最舒適的相處,試著找到對彼此的最佳距離!
以前的我比較自我,對於別人的觀點不夠尊重,總是站在道德倫理之上的看待一切,然而這樣的我根本不快樂,覺得跟人相處很累,跟另一半感情也很差,相處過程也不舒服,但當時的自己很執著,想獨佔彼此⋯⋯再累都不想放手。
然後繼續糾纏到結婚、生子的現在,我心境開始有了變化!
我開始找對自己有利的態度去生活,做自己喜歡且願意做的事,並且尊重,並且接受每個人的想法都有他們的立場!
但近期撞牆了,連續幾次都因先生口氣差一點的氛圍讓我覺得這樣的關係很累。
先生覺得我辭不達意,問問題他都聽不懂,其實也只是閒聊,他在公司屬於管理階級,所以講沒兩句聽不懂就會越來越急,越來越不耐煩,我幾次反應他的態度不佳,如果聊天要這樣的話,不如不聊了⋯⋯他卻覺得我是在發脾氣罷了。
當然,在心平氣和的氛圍聊起這些衝突,他也會表達自己確實無法理解辭不達意這點,覺得我應該把問題講好,他就不會不耐煩,然後是否就沒有爭執了?我覺得辭不達意是我下班後的閒聊,不是真的要詢問什麼,如果聊天前都要想清楚內容,是否太累?於是兩人就不斷輪迴這樣的不悅直到今天。
今天不知剛好聊起什麼,他聽不懂就開始質問式反問,我也著實覺得煩,覺得跟他講話真的很累,於是我也說了氣話,兩人就開始不講話到現在!
這是這件事的起因,但我困擾的是後面,因為這樣的衝突太多次,覺得生活上有壓力,居然開始評估自我財力是否可以獨自生活?評估完覺得可以,在不奢侈下還能獨自養育小孩,所以我不認為離婚是不可行的。
但除了這樣的衝突之外,他這個人不壞,對家庭、孩子跟我都很捨得付出,大部分時候的我們也是快樂的,我不知道這整件事情我是不是太極端?
回
改變
是很多心情累積的一個能量
但改變的範圍
改變還會包括誰
改變後的去處
改變的能力與可能要承受的反彈
你都想過了嗎
促使這個改變的
不會是這個辭不達意的聊天或老公的不耐煩
是你們夫妻都把這個衝突擴大到只看到自己的煩躁
一次次互踩對方的底線
都沒有要想對方一再喊出的不舒服
這樣的任性是很多事一層層疊出來的
你的改變想的很天真也很自私
就是不依賴他過生活
並把孩子帶走
換成你是他
你會任由這樣的改變成立嗎
尤其他還是你口中認定是對你對家對孩子負責的人
尊重
不是只對外人
還要對家人及自己
不然這個尊重只是禮貌上的尊重
真正的尊重最容易從對家人檢測出及不及格
因為我們很容易對家人的照顧轉變成命令
以為我對你照顧
你至少要好好聽我說話
這一生就是一次攀越各個升級的山峰之旅
想要攀越
就必須減輕負擔專注爬山
不能貪心到什麼都不肯放
什麼都要在意
即使背著屋子爬山也無所謂
你當然可以獨立
可以離婚
但把孩子認定只有你可以照顧就是不尊重老公和孩子
要對誰負責都是要被負責的人同意的
不管在法律上親情上心靈上
大部分快樂時的你在哪裡呢
⋯⋯⋯⋯⋯⋯⋯⋯⋯⋯⋯⋯⋯⋯⋯⋯⋯⋯⋯⋯
(從今天開始,我回覆的每封信的照片都會無償幫好產品來宣傳,幫大家一起渡過疫情帶來的困難,如果你們有我可以幫忙的,可以把你們的產品告訴我,如果能有折扣分享給大家,限量即可,我都樂意幫你們轉po,產品的購買介紹,我都會放在回信的最後)
⋯⋯⋯⋯⋯⋯⋯⋯⋯⋯⋯⋯⋯⋯⋯⋯⋯⋯⋯
#來自苗栗山城的客家好味道
今年中秋最~肉~的組合來了🍖🍖🍖
月圓之夜🎑
想好好來場Mini House Party,卻不想揮汗如雨的下廚嗎?
苗栗最強兩大品牌🔸新興大旅社🔸與🔹回家油飯🔹再次聯手推出新組合,
人氣客家好食盒 #飯咖,簡單加熱,鹹食、甜點通通輕鬆上桌🍴
-
#肉肉 新組合上市囉!
誰說中秋只能吃烤肉,讓你餐餐吃都不膩的客家控肉才好吃😋
誰說中秋只能吃魯肉月餅,最夯的肉桂軟餅乾你吃過了嗎?
⇩ 專屬肉肉戰隊的新成員 ⇩
🍖忍不住一再回味的 #客家控肉
百分之百無水,只加米酒、醬油,長時間燉煮到軟Q客家控肉!
放心,我們幫大家實測過,吃完酒測值不會超標😆
🍪讓人一往情深的 #蔓越莓肉桂燕麥軟餅乾
細膩悠長的肉桂韻味,添加桂格大燕麥片與酸甜蔓越莓果乾,
肉桂與軟餅乾獨特的太妃糖香氣甜蜜交融,絕對是今年中秋最療癒的飯後甜點。
🌕月亮奶香 #司康
刷上蛋液烤至誘人金黃,不等司康出爐,濃濃奶香已經按耐不住,飄香滿室。
外酥內扎實卻保有濕潤的口感,是我們一路嘗試以來,最完美的司康比例!
✨太陽系鹹香 #司康
使用美國知名有機超市製作香料,蒜香襯托出芝麻的堅果香氣,海鹽的微微鹹香,
與司康體的奶香成為最佳搭檔,鹹鹹甜甜絕對一吃就愛上。
-
讓客家媽媽好手藝與老旅社的咖啡香,
在今年中秋夜的「飯」桌上一起參一「咖」!
#經典組 優惠價980元,只到8/31
#肉肉組 優惠價1080元,只到9/30
現在預定,可以指定9月再出貨哦!
以下是訂購單
https://docs.google.com/forms/d/1cyY558iuAI2c2sABIR0bPT09QzWncJ-LKCfvl5yyoNo/viewform?edit_requested=true&fbclid=IwAR0bb3-fPEKsygfC9nLPBm60wKH7YYnfjC7BB00QtvYmNlONiPXyokTKDoI&ts=60c71eca
自我照顧能力評估表 在 陳儀君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8第二屆【參與式預算.新店500萬】
(27案) 罕見疾病「小胖威利」.身心健康活力計畫
提案內容:
小胖威利症是一種因罕見的天生基因缺陷而導致無法克制暴飲暴食的現象。本所專職協助病友進行身心復健,今提供本所服務對象免費的復健課程如下:
★肢體開發課程:如肌耐力、肺活量、手腳眼協調、肢體潛能開發等。
★物理及職能課程:訓練手部精細動作表現,提升手作能力。
★情緒管理課程:訓練正向的人際溝通技巧。
★諮商輔導課程:喚醒認知與自覺,因應外在環境壓力。
預期效益:
★提供小胖威利病友及其他障別病友身心復健機會,並提升家庭照顧品質。
★使服務對象發展自主運動習慣,並受惠於專業健康復健:預計一年內提供肢體開發課程、物理及職能課程各48堂,受益人次可達14人x48堂x2類=1,344人次;每人BMI維持或能逐漸下降,達減重效果。
★使服務對象發展溝通互動技巧,並協助探索自我:預計一年內提供情緒管理團體課程二組各5堂課,受益人次達5堂x 2組x 7人 = 70人次;個別諮商4人 x6次=24人次
預算金額:
★肢體開發課程:48堂x2,000元=96,000元
★物理及職能課程(含前後測及評估): 48堂x2,000元=96,000元
★情緒管理課程:10堂x2,000元=20,000元
★諮商輔導課程:4人x6次x1,000元=24,000元
總計約:23.6萬元。
提案人: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小胖威利病友關懷協會北區小作所
蔡立平理事長/林雅雯社工
自我照顧能力評估表 在 陳儀君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8第二屆【參與式預算.新店500萬】
(27案) 罕見疾病「小胖威利」.身心健康活力計畫
提案內容:
小胖威利症是一種因罕見的天生基因缺陷而導致無法克制暴飲暴食的現象。本所專職協助病友進行身心復健,今提供本所服務對象免費的復健課程如下:
★肢體開發課程:如肌耐力、肺活量、手腳眼協調、肢體潛能開發等。
★物理及職能課程:訓練手部精細動作表現,提升手作能力。
★情緒管理課程:訓練正向的人際溝通技巧。
★諮商輔導課程:喚醒認知與自覺,因應外在環境壓力。
預期效益:
★提供小胖威利病友及其他障別病友身心復健機會,並提升家庭照顧品質。
★使服務對象發展自主運動習慣,並受惠於專業健康復健:預計一年內提供肢體開發課程、物理及職能課程各48堂,受益人次可達14人x48堂x2類=1,344人次;每人BMI維持或能逐漸下降,達減重效果。
★使服務對象發展溝通互動技巧,並協助探索自我:預計一年內提供情緒管理團體課程二組各5堂課,受益人次達5堂x 2組x 7人 = 70人次;個別諮商4人 x6次=24人次
預算金額:
★肢體開發課程:48堂x2,000元=96,000元
★物理及職能課程(含前後測及評估): 48堂x2,000元=96,000元
★情緒管理課程:10堂x2,000元=20,000元
★諮商輔導課程:4人x6次x1,000元=24,000元
總計約:23.6萬元。
提案人: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小胖威利病友關懷協會北區小作所
蔡立平理事長/林雅雯社工
自我照顧能力評估表 在 照顧管理評估量表 的相關結果
【本題以照顧失能者最多的家人或親友為主要照顧者,若無 ... E.個案日常活動功能量表(ADLs)【以最近一個月能力為主】 ... 可完全自我控制大便,不會失禁(控)。 ... <看更多>
自我照顧能力評估表 在 失能 - 中華民國老人福利推動聯盟 的相關結果
巴氏量表評估的項目包含進食、移位、個人衛生、如廁、洗澡、平地走動、上下樓梯、穿脫衣褲鞋襪、大便控制及小便控制十大項。其中8項與自我照顧有關,包括進食、修飾/ ... ... <看更多>
自我照顧能力評估表 在 照顧管理評估量表 - 衛生福利部 的相關結果
新型照顧管理評估量表106.03.28 ... E.個案日常活動功能量表(ADLs)【以最近一個月能力為主】 ... 可完全自我控制,日夜皆不會尿失禁(控)。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