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式餐桌上的小魔鬼(上)
有一次讀到一篇報導, 採訪某位美食評論還是米其林密探, 記者問: 嘗過那麼多美食和餐廳, 人生最後的一道你希望是甚麼料理, 還是哪位大廚的名作?
受訪的美食家或密探笑笑地說: 你大概不會相信, 我只要一塊麵包加奶油或乳酪, 麵包/奶油或乳酪在我心中是最完美的美食組合!
讀到這裡心中噹了一下, 很有感啊. 我希望的人生最後一道可能就是一碗白飯或是豆腐.
拿這個例子當這篇貼文的開場, 好像應該寫個終極美味之類的哲學話題. 不過我想聊的是餐桌上的麵包情結.
說來矛盾, 我對法國餐廳裡的麵包和奶油也非常喜愛, 可是在高級餐廳裡 – 尤其是道數很多的大餐 – 我幾乎不碰麵包了. 過去侍者問的時候, 我還會客氣地要一塊放在碟子裡, 但是全程不碰. 現在則常常直接婉拒麵包.
(再偷偷告訴你們一個小秘密: 餐後消化的程度也差很多, 沒碰麵包奶油的, 身體負擔少很多. 我本以為是我自己親身經驗的大發現, 後來才知道, 許多經常上餐廳的記者朋友都有同樣的認知.)
台灣來的朋友大驚小怪: 法國麵包很好喫耶, 塗奶油又特別好, 不喫好可惜… 怎麼不喫呢?
我知道, 平常在家, 麵包奶油絕不少喫, 因為真的很讚啊.
麵包對法式餐廳, 無論是對餐廳主廚老闆, 或是對客人服務生, 都是個讓人又愛又恨的小東西.
常聽到台灣人說法國餐廳都喫不飽. 很長一段時間我對這個說法感到非常疑惑: 在法國上館子我常常喫到翻過去翻不回來, 抱著肚子回家, 還在床上翻滾撐到睡不著, 怎麼會喫不飽?
後來了解了, 原來台灣很多西餐廳是不提供麵包或是麵包另外收費. 而在法國, 麵包和自來水一樣, 餐廳有義務免費提供, 無限暢喫.
一頓法國料理中, 有沒有麵包下肚(即使只是一小塊), 最後的飽足感差很多, 加上奶油的話, 效果加乘, 撐死你. 台灣的法式餐廳讓人喫不飽很大的原因就在麵包這個小魔鬼.
這是我在品嘗法式大餐時打死不碰麵包的原因. 剛上桌時小酒下肚, 心情胃口開始開上揚, 菜沒還上, 香味撲鼻的麵包奶油活生生就在眼前, 凡人當然抵不住誘惑. 就喫一點唄.. 嗯, 好喫. 再撕一小塊, 塗點奶油… 嗯, 好喫. 菜還沒上? 再來一點…
這就上當了! 如果一開始用餐麵包奶油就如此暴衝, 到主菜上來已經覺得飽了…
台灣法國餐廳不免費提供麵包奶油可以理解, 因為成本高, 麵粉奶油都是舶來品.
法國的餐廳則是都計算在成本裡了. 可是麵包的用量還看菜色的安排. 有肉醬, 有鵝鴨肝的, 有火腿香腸的, 有乳酪的, 醬汁濃稠的… 這些統統要麵包來配合演出才行.
較新派的法國菜, 醬汁少, 味道清淡, 麵包的需求相對低很多. 餐廳在每日購入麵包數量時得衡量清楚, 買多了, 增加成本而且浪費(不能隔天再用), 買少了… 你不可能跟用餐到一半的客人說, 抱歉, 沒有麵包了 – 就算去隔壁餐廳搶也要搶來端上桌.
然而對餐廳來說, 麵包是個沒有利潤, 又無可遏止浪費的小東西: 一籃客人沒用完的麵包只能扔掉, 而且麵包不在菜單上, 沒有客人會因為麵包來喫餐廳的. 如果想省著用, 保持麵包新鮮, 上桌前才切片. 想法非常浪漫, 可是每次上桌給客人的數量少一點的話, 客人喫得多, 拿麵包次數多, 造成工作負擔. 給得多了, 沒喫完就是丟掉.
丟越多, 對餐廳造成的成本越高. 吼, 誰叫麵包是免費的? (是不是很魔鬼?)
高級餐廳高級旅館有本事條件和人手自製麵包, 盈虧自負, 反正羊毛出在羊身上. 要控制成本的小館子就不能那麼理想主義了, 那就買品質價格低一點的.
千萬不行. 法國, 特別是巴黎人, 對麵包很挑剔. 對這個免費提供的東西很有話說, 好麵包只是應該的; 麵包不行, 絕對把老闆主廚抓來抱怨, 不然就是不再回頭, 讓這種餐廳去呼嚨那些一輩子只來一次的觀光客吧.
對法國人來說, 餐廳麵包再好也是應該的; 麵包不夠好, 就該抓去砍頭. 對餐廳來說不難理解客人對麵包的看法: 只要看退回去的麵包藍或是麵包碟子裡剩的就該心裡有個譜了.
當然, 絕少餐廳有能力自己做麵包. 好餐廳(高級或是小館)很了解麵包在客人的用餐經驗裡無言的重要性, 不惜血本尋找好麵包. 認真的老闆主廚找附近的好麵包店訂購, 確保新鮮. 或是找沒有店面門市, 專門提供給餐廳的專業麵包工坊. (上)
同時也有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1萬的網紅PanSci 泛科學,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水鬼 #傳說 #夏日 #溺水 #可能性調查署第二季 #布袋戲 科學布袋戲又~來~了~ 👉這回,獨自來到溪邊釣魚的阿和,經歷了生死交關的一瞬間,究竟他遇上什麼怪事呢?😥 小時候你一定聽長輩說過,七月不要去玩水,小心遇上水鬼抓交替😨到底是什麼神秘力量,會讓我們在水裡使不上力,身體還不由自主地漸漸...
自來也怎麼死的 在 王薀老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拴馬索」——念珠之功德與作用之六 》
有關於念珠所聽聞過的種種功德利益,無論是在道教或是佛教中,實在是太多!關於這類說法,最終我還是會回歸於佛陀所開示的經典。佛曾經在一部經典中有講述到佛珠的因緣,這部經文叫做《佛說木槵子經》。當時是因為有一位國王,他的名字叫做波流離,他所屬的國家並不是大國,又碰到不好的年歲,所以國中有許許多多的流寇、盜匪橫行,傳染病也跟著流行傳播,民生極為困苦,因為這般,他經常無法安眠,因此他就請教佛陀:「有什麼妙法可以讓我解除憂煩?讓我可以精進地修行?希望佛陀能特別地垂示、傳授我可以解脫痛苦和煩惱的大法,讓我在獲得法寶時,可以得大安心,在未來際也可以脫離一切輪迴痛苦⋯⋯」
這是當時佛見到波流離王時,波流離王因為長時間承受了太多壓力,所以使得身心疲憊和缺乏精進心,弄得十分苦惱,既消瘦又不知如何是好,於是佛就對他解說了《佛說木槵子經》,希望可以消除他心中的介然沮喪以及淒寒無施。佛在這部經是怎麼說的呢?
「善男子,如果要消除一切的煩惱和障礙,或因為業報所成熟的障礙,首先要先準備一百零八顆的念珠不離身,不管是在行、住、坐、臥之中,不要讓自己的心有所散亂,專一持誦佛、法、僧名號,每當唸誦一句,就過珠一粒,如此類推,從第一聲持唸三寶名,直至第二十聲,心中不要有散亂,再逐次地到百聲、千聲,甚至於千萬聲,依此累計持唸到二十萬聲,這期間若能一直身、口、意清淨,一心不亂,毫無諂曲之心,此人往生之後可以直接升至第三天,到此天時,天人之樂衣食不求自來,假使可以更精進地唸滿一百萬遍,那便可以斷除八十八種的結使以及一切業障,超越一切輪迴,直至涅槃,煩惱永斷⋯⋯。
當初剛開始讀誦到這一部經文中的內容,竊喜異常,並且也希望可以介紹有緣信解之人,依法持誦,即便是往生後投生到欲界天之中的第三天當天人,對於一般人而言,也是極具鼓勵的。焰摩天的世界充滿了無限的光明,當然就沒有像人世間的日夜困擾,住在這裡的天人無時無刻都享受著人間無法體會得到的歡愉,此天是空居天中的第一層,這地方距離人類所居住的地方有十六萬由旬之遠,距離上方的忉利天大約有八萬由旬,此處的環境光是山,它的高度便有一萬由旬之高,天界中有四大山為主,到處都遍滿了虛空中自然飄零的花蔓,隨處可見明澈如鏡般水池,數不盡的成千上百水木清華、殊勝的園林環繞著,此番此景無法言喻的享樂,連忉利天都無法可比,居住在此的天人可以享有的天壽共為兩千歲,要知道,這處天界所過的一日一夜等同我們娑婆世界就是兩百年,此天天人因為尚屬於欲界天的緣故,所以也有女嫁男娶等事,但不似如娑婆世界人世間諸多麻煩,天人之間只要彼此擁抱,就等同和合一般,不可思議的是,此天的天人若是有生兒育女之想,馬上就會隨其願望,會從自己的膝蓋上面出生,小孩一出生就有世間三四歲孩童一般之身形⋯⋯這天的天王也是閻魔王,也就是地獄之主,掌管人世間往生後決定人之生死大事⋯⋯。
於是國王心裡生起了殊勝的信解,朝著佛陀的方向頂禮,接著說:「這些實在是太殊勝了!我一定如法奉行,接著我會頒布命令,要國中所有的眾生都準備請得木槵子念珠一千份,先給予貴族每人一份。」國王不間斷地持誦三寶的名諱,如此即便是在軍旅之中也未曾荒廢過唸誦三寶的名號。
至於整串念珠的長度與數目,以品位來說,若能擁有一千零八十顆,串在一串之上持誦,這便是最上品的念珠。但實際上這麼一大串念珠,平常是很少看到的,有些念珠或提珠也有人使用五十四粒或者是二十七粒等等。為什麼會有一千零八十粒數珠的由來?主要是因為包含了十法界中一百零八個數字,一百零八的部分只是表示一百零八種的煩惱,或者也可以說證得一百零八種不可言喻的三昧,也有一些經文說到五十四粒的念珠,是證得五十四位階的意思。其餘的四十二顆、二十七顆,或者二十一顆念珠,其實都代表著菩薩祂的位階以及聲聞、緣覺各自不同的階位⋯⋯(未完待續)
王薀老師
✅歡迎點擊「發送訊息」,王薀老師將陪您解心愁。
自來也怎麼死的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不抱歉的清理法」訣竅就在於:不帶情緒地單純表達意見。
假如你跟朋友是在敏感話題上的核心價值觀有所衝突,在表達時就務必小心,不能講得太直接,也要格外注意禮貌。跟對方明說你不認同有機的純天然花生醬對健康有益,這沒什麼關係;但「女人憑什麼有選擇權?」「巴勒斯坦根本不該獨立!」「新英格蘭愛國者美式足球隊都是靠下三濫的手段才會贏球!」這種白目內容就不該大聲嚷嚷。
遇到這類情形,如果你不認同其他人的看法,也不想吃人拳頭,或是被政府列入禁搭飛機的黑名單,你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傳達彼此的想法不同,然後識相點,讓一切到此為止。
比方說,你是個家長,而身邊總有其他人愛指點你帶孩子的方式。有可能你也看不慣他們怎麼教孩子,但你沒有他們雞婆,知道這種事不適合多嘴。畢竟,教養孩子本來就不是件容易的事,爸媽的出發點也是出於對小孩的愛。對於旁人不請自來的高談闊論,你需要花很大的力氣,才能在「由衷採納」跟「聽到一肚子火」之間取得平衡,既然育兒建議經常反映出你們迥異的價值觀,自然也會牽動著你們的感受。
有一天,你帶孩子去公園的遊戲區玩,聊到孩子跟爸媽是否晚上該睡同一張床的話題時,現場的家長開始你一言我一語地辯論起來。假設其中一個媽媽叫史黛西,她跟你的立場相反。
對於孩子晚上跟爸媽一起睡,耽誤他們生完小孩後恢復的兩人時光,你跟史黛西的看法不同,你也不希望她因此認為你是失職的家長。無論你的立場是贊成或反對,你都不想在表達相反的意見時,讓史黛西覺得受到冒犯,或是害你的小孩在遊戲區受到大家排擠,衣服還被別人寫上「你爸是混帳」。
在今天以前,你可能會擠出微笑,勉強點頭,或許還會花個二十分鐘聽史黛西氣憤地說個不停,抱怨某些家長沒有照她認同的方法養育孩子。而你這種壓抑自己接受的行為,外加消耗了二十分鐘的在乎成本,就好比是有白蟻在木屋裡開趴,瘋狂啃蝕著你的內心。
你需要施展改變人生的魔法,愈快愈好,不要拖延!
下一次相同的情況又上演時,你只需要平靜地望著史黛西,聳聳肩告訴她:「我懂,不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嘛!」接下來你就轉移話題,開始聊些不痛不癢的事,比方說,喬治克隆尼真的愈老愈帥嗎?(其實不是。)
透過這種說法,你傳達了史黛西的意見並不是唯一的看法,而你也不想附和她或是跟她爭辯。你沒有攻擊她的價值觀,在過程中也沒有傷害到她的感受,所以你既不會成為也不會看起來像是王八蛋。你坦率以對,而且毫不失禮,你可以順利脫身,心裡明白你不用顧及史黛西在想什麼,她也無法對你說的話挑出任何毛病。
這個時候,你的心情會是如何呢?沒錯,你完全不用感到抱歉。
.
本文摘自
《#管他去死是人生最大的自由》
活出理想人生的身心靈清理法則
.
作者:莎拉.奈特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好:
看法跟他人不同,不需要抱歉,也不用爭論。能點到為止,這是超讚的修養。我會想要分享這本書,是可以讓各位看到一種態度:當我們用誠實與禮貌照顧對方的感受之後,就不用為想法不同感到抱歉!
這本書使用類似「負能量」的方式書寫,從前一篇摘文的留言可以看到,已經引起了一些朋友的共鳴。有朋友以為「『幹』捨離」是寫錯了字,我想補充一段「幹捨離」的定義:
.
所謂的 #幹捨離,指的是先照顧好你自己!
就好比是搭飛機時萬一出了狀況,你需要先幫自己戴好氧氣罩,才有餘力幫助他人。
幹捨離也代表允許你自己對各種情況說「不」,勇敢宣布「我不想」、「我沒空」、「我負擔不起」……等等。
更重要的是,幹捨離的真諦是讓你在說「不」過後,不被困在擔心、焦慮、恐懼、愧疚的負面情緒中,讓你可以停止把時間花在不喜歡的人身上,也不用再去做不喜歡的事。
幹捨離也意味著減少內心的雜亂,擺脫生活中讓你心煩的人事物,將內心的空間保留給自己由衷在乎的對象...
.
祝願您,能照顧好自己,藉著誠實不失禮又點到為止的自我表達!
自來也怎麼死的 在 PanSci 泛科學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水鬼 #傳說 #夏日 #溺水 #可能性調查署第二季 #布袋戲
科學布袋戲又~來~了~
👉這回,獨自來到溪邊釣魚的阿和,經歷了生死交關的一瞬間,究竟他遇上什麼怪事呢?😥
小時候你一定聽長輩說過,七月不要去玩水,小心遇上水鬼抓交替😨到底是什麼神秘力量,會讓我們在水裡使不上力,身體還不由自主地漸漸下沉呢?😱
🧠【章節重點】
00:16 奇怪!?怎麼釣到一隻鞋?
02:08【動畫】不平靜的水面下
05:43 阿水嬸她兒子
07:06【後記】在故事之後
🧠【相關文章】
「拖人下水的是什麼?」文獻中的水鬼傳說
https://pansci.asia/archives/125432
釣到三隻「油錐」加贈水鬼一枚?漁釣界流傳的油錐傳說
https://pansci.asia/archives/136848
🧠【追蹤我們】
如果你喜歡我們💙
除了按讚影片、訂閱頻道,開啟小鈴鐺🔔
還可以到這些地方和我們一起聊生活中📱、時事裡📰、課本上📚沒有的科學 ↓↓↓
PanSci 科學新聞網|https://pansci.asia/
FB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PanSci/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pansci/
Telegram|https://t.me/pansciasia
🧠【參考資料】
(1) 照護線上-溺水的人其實不太會掙扎,乾性溺水也可能致命!
https://www.careonline.com.tw/2019/04/drowning.html
(2) 流言追追追-危險漩渦奪人命?
https://youtu.be/sYao20AfVEA
(3) 流言追追追-水面下的致命危機
https://youtu.be/4ZSG3glpnng
(4) 內政部消防署-水上活動安全
https://www.nfa.gov.tw/cht/index.php?code=list&ids=56
自來也怎麼死的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我們足足講了三個月的新冠病毒,我都覺得我長得跟病毒有點像了,這周琪斐大放送終於要談一個跟肺炎不相關的主題「水資源」。
這次的肺炎疫情點燃了全球石油戰火、引爆糧食危機,但其實「水資源」比兩個還要更早成為國際間的主要戰場,正所謂「石油誠可貴,糧食價更高。若為水源故,兩者皆可拋。」我覺得我的中文越來越好了,還落韻文耶。
最近一次的國際水資源爭議,就發生中國跟中南半島各國分享的湄公河。上個月美國氣候學家就抓包,中國在湄公河上游蓋了11座水壩,把原本該流到中南半島的水攔光光,導致下游的泰國、寮國、柬埔寨和越南河域,水位暴跌1公尺,創下50年來最低水位。
住在島國的我們可能很難想像,河流必須跟鄰居公家用,鄰居多糾紛就多,例如歐洲第二大河「多瑙河」就一口氣流經10國,1992年,匈牙利和它的鄰居前捷克斯洛伐克,就因為水壩建設問題而鬧上國際法院,最後很難得地,以理性和法學解決糾紛。但萬一你的鄰居是胖虎,你跟他講道理,他回你的是拳頭,這事就難了。這次中國就被發現,在湄公河上游一口氣蓋11座水壩,用來儲水、進行水力發電,這一直備受爭議,因為這水壩到底攔住多少水,外界只能觀落陰;下游的國家有多少水用,也只能看中國臉色,「朕不給的,你不能搶!」你想想啊,你家明明有自來水管,但水龍頭卻放在胖虎家,你想洗澡還得去拜託他多給你一點水,結果他只給你一湯匙,還說「我已經盡力了」。
像這樣的鄰居你會不會很想把他巴下去?一定會嘛,但是在我們講到各國為了水資源巴來巴去之前,我們先來瞭解地球上的水資源到底有多珍貴。
地理老師說過,地表不是有75%被水覆蓋嗎?到處都是水,怎麼還會缺水?其實這些水,有高達97.5%是不能利用的鹹水,包括海洋還有像死海這種鹹湖或鹽井、鹽田,只有大約2.5%是淡水,但其中又有七成藏在冰山、冰河裡,看的到吃不到,我們實際上「可能」使用的淡水,只有區區0.8%。為什麼說「可能」呢?因為這0.8%裡面,有九成是需要相當技術才能抽取的地下水,另外一成才是河川湖泊等的地表水,以及卡在凍土層和大氣中的水源,覺得數據太多很複雜沒關係,打個比方,你把家裡浴缸裝滿水,再拿個漱口杯往浴缸裡撈,浴缸裡的水就像地球上的水,但只有杯子裡的可以拿來飲用、發展農耕和工業,還必須全人類共享,這只是比喻而已喔!小朋友千萬不要真的去放一缸水,你真的要,記得說是凱莉教的。
好,截至2020年,世界上大概有78億人,足足是100年前的四倍多。一天下來,我們就要用掉100億噸的淡水,相當400萬座游泳池的水,400萬座是多少?啊,總之就是很多啦!
根據「世界資源研究所」的數據,這張地圖中的深色區域,就是目前面臨極高缺水壓力的國家和地區。是不是很多,用人口來看是八億多人都缺水,我知道你在找台灣,台灣是灰色的,什麼意思呢,無數據的意思。為什麼無數據?你去問聯合國啊!聯合國還估計,到了2025年,也就是五年以後,情況就會惡化到,分佈在50國的全球26億人口,都將面臨水資源短缺問題。水資源已經那麼緊張了,還不是所有地方的水都保證乾淨無虞,而根據台灣的BFF,世界衛生組織WHO的資料,發生在開發中國家的疾病,有80%與水有關。人不健康,國家就一定窮,而且世世代代無法翻身。
那麼到底為什麼我們會缺水缺成這樣?
每天一睜開眼睛,洗臉刷牙就要用水,每個人平均每天需要喝3公升的水,但這是在你當阿宅,不動也不流汗的情況下。其他還包括上廁所、洗頭洗澡洗衣服,還有最近大家為了防疫勤洗手,都需要用水。根據自來水公司的數據,全台每人每日用水量,大約280公升,差不多是一個標準浴缸的滿水量。
地球上75%到90%的淡水,都流進農牧業,每生產1公斤的穀物,就要大約1000公升的水,以台灣來說,會有四成的灌溉水,回流成地下水,但也不是每個地方的地下水都能被抽取利用。
至於畜牧業更驚人,拿牛肉為例,每生產1公斤的牛排,需要耗費1萬5400公升的水。以一頭美國牛為例,平均需要養3年才能進屠宰場,3年來會吃1300公斤的穀物,而這些穀物又需要水去灌溉,加上牛本人要喝水,牧場和屠宰場也需要用水清洗,所以一頭肉牛從出生到變成200公斤的肉排,總共要用掉310萬公升的水。看到這裡,我決定每個月少吃一份牛排。
大約有一到兩成的淡水,用在工業。紡織業是農牧業以外,最喝水的行業,從退漿、精練、漂白到絲光,以及幾乎所有的染料都要用到水。冬天穿羊毛衫很暖對吧,不過每生產一磅的羊毛(454g),也就是差不多一件羊毛衫的量,平均就要消耗130公升的水,也就是你去超市買2公升裝的可樂,要買65瓶。而我們夏天愛穿吸汗舒適的棉布,耗水量更是其他種類的三倍。汽車製造也是耗水大宗,每生產一輛汽車大約需要15萬公升的水。
但是水不是可以回收再利用嗎?的確,但不是百分之百都適合回收,而且也不是所有國家都有這個技術回收工業廢水。至於農牧業,你是要農作物和牛羊再把水吐出來重複利用嗎,不然幾年前很流行尿療法……你先去試試,再回來告訴我效果怎麼樣。
總之呢,人類用掉的淡水,有九成是一去不復返的。
所以水真的很珍貴,那不夠用怎麼辦呢?各國第一個反應,應該是大家省點用吧?不是。是趕快去搶。
很多在河流上游的國家就築起了水壩,標準的肥水不落外人田,結果當然就是外人拿著飛機大炮來討了。除了我們剛剛講到的湄公河,世界上的五大河流域,也就是非洲的尼羅河、印度半島的恆河、印度河、中東的幼發拉底河以及美國的科羅拉多河,都已經出現嚴重的水資源競爭,今天因為時間限制,我們只講兩個。
首先我們來看兩河流域。兩河流域指的就是幼發拉底河跟底格里斯河,我小時候為了背這兩條河的名字,不知吃了多少棍子,對啦,我那個年代就是早餐配體罰。總而言之,這兩河源頭在土耳其,流過敘利亞、伊拉克,擦過伊朗後,注入波斯灣,下游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是古文明搖籃,周杰倫的歌聽過吧?這幾個國家都聲稱他們擁有河流的使用權,但偏偏四國需求量遠超過兩河水量。
一開始伊拉克和敘利亞,蓋了很多水利設施,沒想到上游土耳其的水利設施後來居上,攔截掉幼發拉底河一半的水量,部分敘利亞的水利工程,甚至因此淪為蚊子設施,毫無作用。像1990年土耳其「阿塔圖克」大壩蓄水期間,就導致幼發拉底河直接斷流了整整9天,但土耳其是北約成員,敘利亞只能在心裡罵髒話。
接下來我們來看,位於非洲的世界最長河「尼羅河。尼羅河流經10個國家,但各國為了怎麼用水吵了幾十年,甚至差點打起來。早在1929年殖民時期,英國和埃及簽訂「尼羅河條約」,規定沿岸國家不能做出任何讓水量減少的行為,只有最下游以農立國的埃及,可以全權使用河水,不過後來其他國家覺得不公平,他們也想用尼羅河灌溉發電啊,就多次向埃及抗議條約不公,各國多年來紛爭不斷。到了2011年,主要支流「藍尼羅河」的發源地衣索比亞,開始興建大壩用來發電,這讓下游的蘇丹和埃及氣炸了,後來是美國出面調停,才讓這三國有望在今年達成協議。
但是在1950年到2000年,世界上發生1800多起關於水的國際衝突,這還不包括國內衝突或家庭紛爭,平均一年有36個水資源的衝突。這中間除了剛剛提到的國家級搶水大戰,同一國的也在搶。包括奈及利亞、馬利和肯亞,都發生過農人和牧民,搶水互殺的慘劇。不少戰亂事件,也把摧毀供水設施當作戰略,沒水活命的一方,當然就只能乖乖束手就擒,包括2006年以色列和真主黨的戰爭,以及2018年衣索比亞的族群衝突,都用上了這一個狠招。
除了人口爆炸,導致水資源長年供不應求,未來還有一大隱患,那就是氣候變遷。暖化會直接導致乾旱,缺水的地方更多,這個問題已經是現在進行式,還會導致冰川和冰帽消融,咦?融光了不是很好嗎?這樣就人人有水用啦!但這等於是預支未來的水,等全部消融後大家都沒得用!
水資源匱乏將會影響到國家的生存與發展,最後很容易訴諸武力,來捍衛水的主權與安全。聯合國早在1972年就警告,繼石油危機後,下一個就是「水危機」。照理來說,水資源應該要國際共享,各國政府合作解決水荒,但老實說,如果你只拿到一杯水,你會願意分鄰居半杯嗎?
今天琪斐大放送的關鍵字是#全球搶水戰 #拳頭護水權 #暖化加劇水荒
--------------------------------------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每周四晚間九點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00pm準時上傳完整版!ㄒ
自來也怎麼死的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為何一個酒鬼可以寫出這麼厲害的小說?
───
☞〈所有東西都黏在我們身上〉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19/12/25/所有東西都黏在我們身上──瑞蒙‧卡佛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瑞蒙卡佛 #美國小說 #文學
────
你知道「柴米油鹽醬醋茶」的真正意義嗎?是什麼現實因素磨損了我們的生命?本集我們繼續讀伊格言老師的文章〈所有東西都黏在我們身上〉,你可以在影片下方的頻道資料處找到全文連結。
在上一集我們講述了瑞蒙‧卡佛的小說〈所有東西都黏在他身上〉──相愛的年輕夫妻因為丈夫想去打獵而起了爭執,後來和解;女孩下廚為男孩做了早餐,男孩卻不小心弄翻了盤子,將培根、煎蛋等一鍋子食物黏到身上。而見證這畫面的小貝比,他們的女兒,長大後,在聖誕節這天,獨自來到米蘭拜訪父親。女兒對父親說:「我想知道自己小時候的樣子」;父親回應:「我可以告訴你還是小嬰兒時候的事。那與妳有關,可是只有一點點關係」。
一點點關係。那是見證,彷彿又未曾見證。小貝比不會有意識,但確實是在場的,目擊過父母不復存在的甜蜜時光。但究竟是什麼樣的機緣或遭遇讓長大的女兒必須在聖誕節時來到米蘭,向父親索求一個絕無特出之處的兒時故事呢?卡佛始終未曾明確交代。但故事是這樣收尾的:
就這樣,他說,故事說完了,我承認這不算是個故事。
我覺得很好聽,她說。
他聳了聳肩,把酒杯拿到窗戶旁。天色已經暗了,但是仍在下雪。
有些事情變了,他說,我不知道是怎麼改變的,但有時候你不會發覺,有時候也不希望它們改變。
對,這倒是真的,只是──她沒有說完她想說的話。
她停止這個話題。從窗戶的倒影中,他看到她正仔細看著她的指甲,然後她抬起頭,興高采烈地問他可不可以帶他參觀米蘭市。
他說,把靴子穿上,我們走吧。
但他待在窗邊,回憶著。他們曾經歡笑,依偎著彼此笑著,直到淚水湧出,而其他的一切種種──寒冷,和他冒著寒冷要去的地方──都在外面,在外面不遠。
小說結束。離那一天打翻培根、煎蛋,已倏忽過了二十多年,當年的小貝比已然成年,但與父親看來似乎並不熟稔;而父親則獨居於米蘭。伊格言說,許多看不清的故事(想必皆以分離與敗壞為主題)懸浮在這敘事的空白之間,然而如此真切,帶著粗礪而明確的觸感。像一座湖,湖水清淺前緣的沙岸,你看見群聚的細沙困處於此(它們的形象是憂傷的、雖則多彩但仍帶著某種光度不足的灰暗),僅僅露出模糊的,不明確的稜角;隨後便無聲消逝於吋吋加深的水中。「她停止這個話題」──故事轉身離去,於時間與對話的縫隙間缺席。窗外大雪紛飛,無數的變動與死亡猶且在冰冷中流動醞釀──他們「曾經歡笑,依偎著彼此笑著,直到淚水湧出」;而即便如此,我們所擁有的,或人生所可能擁有的,依舊僅僅只是寒冷,以及,薛西佛斯式的,終究徒勞的行進,手無寸鐵但持續不斷冒著寒冷要去的他方──「其他的一切種種──寒冷,和他冒著寒冷要去的地方──都在外面,在外面不遠。」
伊格言說,這就是無可迴避的終局。。。。。。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Readmoo專訪:
https://news.readmoo.com/2019/03/21/190321-lonelieness/
香港明報專訪:
https://news.mingpao.com/pns/副刊/artic...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