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門診有時會看到被夜尿 (Enuresis) 困擾的小朋友跟爸媽🥲 有時候孩子大了開始有羞恥心,因無法控制的尿床被責備,有可能產生巨大的壓力和創傷甚至低自信心,而家長也因為善後問題常常弄得身心俱疲,今天來談談尿床吧😅
#尿床:指在睡眠期間膀胱發生的無意識排尿。
👉🏻定義:
🔹5~6歲的小孩,仍然持續每個月有2次或2次以上在夜間尿床;
🔹6歲以上的小孩,仍然持續每個月有1次或1次以上在夜間尿床。
根據國內外的統計,#7歲的孩子大約有近一成的機會會尿床,而每年大約有15%的孩子會自行痊癒,其中男生大概是女生的1.5-2倍。到了國小畢業時,大約只剩其中五分之一(約2%的小孩)仍在尿床,甚至大約有0.5~1%的人超過15歲、甚至成年後,仍舊為尿床所困擾。若年紀越大卻仍有尿床的患者,其症狀可能會越來越嚴重,而且也很難自己痊癒,建議國小後若仍然有持續尿床,應該要帶去兒科就醫,以免錯失及早接受治療的機會❗️
👉🏻尿床可以分為:
🔸#原發性 (primary) 尿床:小孩出生後尿床的情形一直存在沒有停過,佔9成,有可能跟遺傳或發展成熟有關。
🔸#次發性 (secondary)尿床:小孩在停止尿床後至少六個月或一年以上,然後才再發生尿床的情形,可能跟身體疾病的結果或和心理因素有關。
👉🏻原因:
1️⃣ #遺傳: 父母或兄弟姐妹中會尿床者, 兒童尿床的機會也會是一般人的六到十倍,如果父母其中一個容易尿床,小孩有四成的機率會尿床,如果兩個父母都會尿床,小孩有近八成的機率會尿床。
2️⃣ #膀胱及尿道周圍的肌肉發育未成熟: 排尿這個動作其實涉及到多種神經訊息的傳遞和肌肉的調控,平均約要到6-7歲後才會有較精準的控制 。
3️⃣ #夜間多尿症:大腦中的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使得夜間尿液產生量過多。
4️⃣ #大腦覺醒中樞異常:夜間睡眠中當膀胱裝滿尿液時,膀胱壁的壓力感受器無法及時將訊號送到大腦造成覺醒。
5️⃣ #膀胱過度活動:膀胱過度敏感或異常收縮,導致尿急、頻尿、夜尿或急迫性尿失禁。
6️⃣ #心理壓力: 可能造成次發性尿床。
7️⃣ #泌尿道感染:可能造成頻尿、夜尿等症狀。
8️⃣ #便秘:因腸道擠壓造成膀胱容量變小。
9️⃣ #睡眠問題:有睡眠呼吸終止症或腺樣體肥厚。
🔟 #基因問題:染色體12和13q上可能有夜尿的基因。
👉🏻檢查:
✔️病史詢問、理學檢查。
✔️尿液檢查。
✔️腎臟及膀胱之超音波檢查。
✔️排尿中膀胱尿道攝影術(VCUG)可排除膀胱輸尿管逆流或腎臟內逆流等問題。
✔️尿路動力學檢查。
👉🏻治療:
可以就醫之前,完成「排尿日記」,紀錄24小時小孩喝水的時間、喝水量、排尿的時間、排尿量。連續紀錄48-72小時,就診時可幫助醫師初步評估孩童尿床的可能原因。
1️⃣#行為治療:
✔#動機治療: 獎勵沒有尿床的夜晚,但不處罰有尿床的夜晚。
✔#鬧鈴治療,國外有賣對尿床感應的鬧鈴,可以喚醒睡夢中的小孩中斷解尿,不過這個方法通常起床的都是父母,有時是父母精神更容易耗弱😂。
✔#膀胱漲尿訓練,看是否能增加膀胱容積。
✔️ #建立較好的飲水習慣(白天多喝,晚餐後不可飲用富含咖啡因或利尿的飲料﹐睡前兩小時不喝水)。
✔#正確的小便姿勢,避免排尿不完全(可以在馬桶前放置小板凳,協助改善排尿姿勢)。
✔#預防便秘。
✔#睡前排空膀胱等。
2️⃣#藥物治療:
✔抗利尿激素類藥物 ( Desmopressin):減少夜間的尿液製造,減少孩童尿床的發生機會。
✔️抗乙醯膽鹼藥物(Oxybutynin): 降低逼尿肌的活性,改善頻尿並增加膀胱容量,進而改善尿床。
✔️三環抗憂鬱劑(如Imipramine):減少膀胱的不穩定收縮,其抗乙醯膽鹼之作用可能有助於增加膀胱容量,改善尿床,不過心率不整的小孩不適用喔~
⚠️ #尿床不是孩子的錯,#不要一味的責備孩子‼️
父母的責備和同儕的眼光常讓尿床的孩子衍生出內向害羞、自卑、低自信心等特質,尿床常給兒童帶來巨大的心理壓力和創傷,也常讓收拾善後的爸媽睡眠不足,情緒暴躁,甚至影響工作!因此,如果能及早正視尿床問題且就醫治療,不但可以減輕父母的負擔,減少親子間的摩擦,還能夠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心、促進人際關係呢!
大家知道嗎?除了之前4月30日是國際不打小孩日,國際兒童尿控協會及歐洲兒科泌尿科學會
將 #5月26日訂為”#世界尿床日”(world bedwetting day ,5/28-30都有看過),主要是鼓勵家長要正視尿床這個問題,及早協助小孩改善尿床的問題建立自信心喔~
#佳鴻診所
「膀胱過動痊癒」的推薦目錄:
膀胱過動痊癒 在 來講兒科急診的543-吳昌騰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兒科急診的小故事
昨天兒科急診來了兩個男寶寶(都是20多天大),他們都是因爲腹股溝疝氣卡住了,無法復原來求診。(一左一右)
其中有一個寶寶,已經歷多位醫師努力的推,但都沒推回去,後來在我們醫院,請出我們的小兒外科明醫師,他的超專業的手法。
Yes!推回去了。
還好在我們專業的照護,讓兩位新手媽媽都能夠放下忐忑不安的心。
~淺談腹股溝疝氣~
俗稱「墜腸」、「脫腸」
就是在寶寶腹膜最下方兩側各有一凸出之「腹膜鞘狀突」先天閉合不全(我都比喻為褲子破掉了),形成與腹腔相通的「疝氣囊」,這使得腹腔內臟器,如腸子、網膜、卵巢、膀胱或水份,有機會掉入疝氣囊中,形成一鼓起腫塊,即為腹股溝疝氣。
100個兒童約3個人有疝氣,男女生都會發生,但男生發生的機會約為女生的 4到8倍。
早產兒發生的機會更高,可達 30%。
根據統計,腹股溝疝氣發生在右側的機率較高,約占 55%,左側約 30%,兩側都有疝氣者占15%。10%的病人有家族史。
腹股溝疝氣多半發生寶寶在運動、大哭、大叫、用力咳嗽等腹壓增加時。
不能言語的新生兒或嬰幼兒則會有哭鬧不安情形發生,但當小孩躺下或不用力時,腫塊可能會即自行消失,或稍微用力向腹股溝外上方推擠,腫塊則消失不見(腸子退回腹腔中)。
所以安撫寶寶很重要!
但若這些器官掉進疝氣囊的時間過久,易造成器官腫脹而卡在疝氣囊中,腸子若卡在疝氣囊會形成腸道阻塞,若卡住的時間過久,還有可能引發腸道壞死。
因此若發現寶寶鼠蹊部有硬塊,應平躺並盡力安撫之,或輕輕將硬塊試著推回去,並儘快就診。若發現硬塊推不回去應儘速送至兒科急診就醫。
一般來說,疝氣囊形成後,是不會再關閉的,應考慮手術治療,手術是簡單有效又安全的治療,少有併發症,一個禮拜可痊癒。
那疝氣開完刀是不是還有可能復發? 是的,約有1%的復發率。
膀胱過動痊癒 在 章家瑄 Rachel Chang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可憐的寶貝女兒從四個多月開始就泌尿系統反覆感染,常常莫名的發高燒住進醫院,當媽媽的每住院一次心就痛一次,後來經過主治醫師的建議,到馬偕找了小兒泌尿權威的蔡醫師,才發現原來女兒天生輸尿管異位,輸尿管沒有接進膀胱,所以長期堵塞積尿,才會那麼容易細菌感染,需要動矯正手術才會痊癒。確定病因後,很快的會診了小兒外科許醫師,立馬預訂了開刀的日期。
從確認女兒要開刀以後,天天都有不同的小劇場在心中上演,擔心她怕痛、擔心她吃苦、擔心她進手術室會害怕....等等各種擔心(๐•̆ ·̭ •̆๐)。直到今天,從恢復室把女兒抱回病房,看她沈沈的睡著,心中的大石頭才終於放下,謝天謝地我總算安心了,真的很心疼她小小年紀就受了這麼多苦,希望經過這場手術過後能一勞永逸,讓女兒快快恢復健康,平安長大٩( 'ω' )و
#1Y2M3w
#不會大哭大鬧的乖寶寶Kira
#媽媽一點都不覺得辛苦喔
#希望妳健康長大不要再受皮肉之苦了
#蔡政道醫師和許錦城醫師是我的偶像
膀胱過動痊癒 在 膀胱過動症(下)_醫師- YouTub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Description · 【泌尿科李致樵醫師】急尿、頻尿、夜尿,原來都是 膀胱過動 症!|台灣每五個人當中就有一位是 膀胱過動 症,卻往往不自知|泌尿科診療室 · 膀胱 ... ... <看更多>
膀胱過動痊癒 在 【江P醫件事#3】太頻尿好煩人怎麼辦! 4招檢測膀胱過動症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加LINE 健康資訊馬上看▷http://bit.ly/2CpUdzT現在訂閱《健康2.0》➔http://bit.ly/2eW6xMCTVBS新聞台(56台) 每週六、日晚間7點首播主持人:鄭凱云 ... ... <看更多>
膀胱過動痊癒 在 急尿.頻尿.夜尿腦人的"膀胱過動症" - YouTub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急尿.頻尿.夜尿" 膀胱過動 症"好困擾,憋不住! 急迫性尿失禁如何治療改善,患者留意,半夜常跑廁所跌倒風險增,抗拒與人相處, 膀胱過動 症影響身心,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