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運動時間_啟動深核心肌
躺著練腹肌,這不是最享受快樂的嗎?
影片教大家的運動是練核心肌群非常基礎的運動,適用於“運動老手”更是適合“運動小白”,為什麼呢?在我交教練研習的過程中,發現八成以上的教練都不太懂得使用 #深層核心肌群 來參與運動;而新手更是不知道如何用核心肌群運動,以至於很容易出現腰酸背痛。
每次都在說要從深層核心肌群練習,一開始就要 #整合骨盆底肌與橫膈膜 去參與運動,以 #穩定腹內壓,聽起來很複雜,其實部會~影片就來教大家囉。
這麼棒的課程,只是我的 #六週增肌減脂線上課 的第一週,其中一個教學而已!這套課程就是這樣循序漸進的,讓你在第六週後可以達到更好的體能與美麗的體態,並且避免受傷,甚至減少酸痛。
【筋肉媽媽帶你練!六週增肌減脂訓練營】
🌟募資價$1,680 (募資期後將恢復原價$2,100元, #倒數17天)
🌟課程介紹與購買:放在留言囉
🌟正式開課日 11/22 (開課後永久觀看,課程總長240分鐘)
🌟各種折扣買法:
* 三人同行優惠:$4,185
* 手腦並用課程合購優惠:與「女性專屬!筋肉媽媽的高效增肌減脂課」合購價 $3,868元
* 舊生優惠價(購買「女性專屬!筋肉媽媽的高效增肌減脂課」、「從懷孕到產後:筋肉媽媽的孕婦運動指南」者):$1,344
\
六週過後,除了學到更多運動的方法外,只要有確實跟著課程做,你將可以體會到持續運動帶來的好處,運動好處包括:
- 提升新陳代謝,突破增肌沒效率、減脂沒成效的瓶頸
- 促進多巴胺分泌與吸收,提高正面情緒、更有自信
- 維持良好身體體能
- 舒緩因坐姿不動導致的身體關節、肌肉僵硬與痠痛
這次不用燒腦死背運動理論,只有運動菜單與飲食建議;邀請你一起打開課程,讓我陪你從頭運動到結束,成為你的線上教練,帶你體驗我曾經歷過的改變。
#運動小白運動老手都適合上課
課程分為六週加上前導練習,依循美國運動協會的高安全性運動進程規劃,融入多種功能性運動原則,參考運動生理而設計的運動菜單。即使是運動初心者也不用怕,筋肉媽媽會讓大家從基礎體能練習起,循序漸進,進而在第六~七週感覺到自己真正的進步、體態改變!
若你是有一定運動經驗、或運動表現卡關,甚至是曾經受過傷,想安全運動的你,相信這堂課程也能帶給你更多關於功能性運動基礎、正確動作操作的指引,幫助你重新複習基礎訓練、找回全身性運動的連動感,提升身體協調性。
若有按照課程規劃練習與飲食建議,相信課程結束後,透過這六週訓練的累積,學員的柔軟度、心肺適能、肌耐力都會有所提升;而體脂減少、肌肉量增加只是附加價值,重點是你已經在六週後,可以發現到煥然一新的自己!
腹內壓 骨盆底肌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屬於骨盆底肌的體感電動遊戲!骨盆底肌小知識與居家訓練器Lemon樂檬】
接這一篇商業合作,一定又會有人碎嘴:「ㄎㄢ ㄎㄢ 她又淪落到要賣跳蛋!」,因為去年我團購小怪獸就有人這樣傳來傳去。
我對於被碎嘴來去已習慣無比,但對於健康觀念被扭曲與框架可就不行!要知道即使是跟性有關的商品也好、跟骨盆底肌健康訓練的商品也好......沒有任何一個女人應該要因為推廣健康概念而被污名化!什麼淪落?要是骨盆底肌不健康,才是愁雲慘霧!
女人們要正視自己各種健康!骨盆底肌健康與性生活、核心肌群力量、生活自在程度息息相關,理解而後好好找到問題加以訓練很重要。
提到骨盆底肌不夠健康,多數人只會聯想到與「漏尿」、「人與人的連結無感」、「臟器脫垂」......,於是沒有經歷過生產的女生,就容易變得不重視他們(對的~是骨盆底肌們~因為你的骨盆底肌不是只有單個肌肉)~~然而先破個梗!未生產過的女生也有很多骨盆底肌不健康的狀況喔!
骨盆底肌的位置格外重要,因為必須「負擔體內脂肪與臟器組織們的重量」,還要「對抗地心引力」,因此不是只有產後女性需要鍛鍊骨盆底肌~~任何人都需要鍛鍊!因為老化、久坐、核心肌群無力、姿勢長期不良......都可能會造成骨盆底肌的失能。醫療臨床上容易應力性尿失禁的人,竟然包含容易過敏者,因為容易打噴嚏,而噴嚏這個行為與腹內壓大有關連,骨盆底肌健康與否,關係生活品質的程度遠比想像中大!
(更詳細骨盆底肌知識與身體解剖請看➡️ https://viviansylvia.pixnet.net/blog/post/121185954 )
最近嘗試了泌尿科張美玉醫生代言的「Lemon樂檬」智能凱格爾訓練器,我願意業配與使用寫文除了過去與廠商已經有合作默契,最重要的是,美玉醫生也是我投資的體適能證照教育單位「飛創國際教育平台」邀請合作的老師~我上過美玉醫生的線上課,精彩無比收穫滿滿,她是個要做什麼前都會先自己去嘗試的醫生,還去考了國際教練證照來增進自己醫療技術!總之我信賴她無比!
「Lemon樂檬」智能凱格爾訓練器搭配專屬的APP訓練骨盆底肌肉,不只容易有感,也會非常好玩,充滿樂趣感!你能想像一邊訓練骨盆底肌,一邊利用骨盆底肌玩體感射擊遊戲嗎?😆它的功能就是踏踏實實的「骨盆底肌」訓練而已,所以不要以為用它可以順便歡樂一下,但也正因為完全針對骨盆底肌來設計外形、功能、軟體,所以能訓練的變化模式非常多!
使用上要搭配專屬APP,會有使用前問卷調查以產生出適合自己的運動訓練模式,譬如我是產後修護、爆發力基礎訓練,真的很看得起我誒~骨盆底肌多數是不隨意肌爆炸難控制啊!每次訓練都會有三種模式:第一階段<緊緻訓練> 、第二階段<持久訓練> 、第三階段<敏捷訓練> .....過程都要利用骨盆底肌來控制APP軟體畫面中的小檸檬!
🥰實際我的使用操作與畫面都在部落格:
https://viviansylvia.pixnet.net/blog/post/121185954
#Lemon樂檬 #妳的專屬凱格爾教練 #鍛鍊緊緻迷人的妳
Lemon樂檬by SISTALK-妳的專屬凱格爾教練
https://www.facebook.com/SISTALK.Lemon.tw
🍋Lemon樂檬購買連結 https://pse.is/3n8n23
🤭9/1-9/30嘖嘖早鳥預購現省1099元起
腹內壓 骨盆底肌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為什麼學瑜伽要學解剖學?》補充增訂篇
我覺得它提供了我更多元的角度去看待體位法的練習,進而引發出自省的對話,讓我能夠更有覺知的選擇我的練習。
瑜伽從來就不是競爭,不是與別人的競爭,更不是與自己的競爭。
很多人都是因為受傷而選擇瑜伽練習,但有趣的是在復健科或物理治療師端,往往又接到很多因為練習瑜伽而受傷的人,這不就是一個滿諷刺的現象嗎!
而假設教導的媒介是以動作為主的體位法,那當然需要一定程度的解剖學基礎。
如果要教比較高難度有風險的動作,或反過來想要教導透過練習可以療癒身體或恢復正常功能的內容,那對解剖學或說對身體的了解當然需要更多。
所以,夠用就好沒錯,但你要想清楚你要運用到哪個層級,才知道要學到哪個層級。
瑜伽很多的練習內容其實很好,但有點可惜的是因為不同派系強調的重點不同,有時候你想找或你需要的答案,並不在你正在練習的系統中,此時向外取經或看看解剖學的東西,也許能夠幫助你更知道自己在幹嘛。
以下簡單寫一些學習過的系統給我在瑜伽練習的反思。
✅ DNS
在DNS的課程中,我們學習矢狀面穩定,產生飽滿的腹內壓,讓身體整體達到穩定,然後產生好的動作。
開剪刀,就是指前方肋骨外翻,骨盆前傾,腰椎壓迫,更重要的是影響到身體整體的穩定,如果平常都習慣在這狀態做動作,身體慢慢會累積很多代償,甚至到受傷的風險。
所以當每次後彎練習的時候,我都會想一下這件事,到底我是在有控制的後彎,還是千方百計的破壞核心穩定。
✅ FRC
FRC的slogan是Control yourself。在上課的時候強調的重點總是這是內在的練習,你必須去感受關節的動作,而同時做好穩定中軸的工作,這些跟DNS部分的觀念又是重疊的。
另外,它又特別強調mobility跟flexibility的差別,活動度mobility是有控制的flexibility,放在瑜伽容易過度開髖伸展而失去控制的情況,也是一個非常好的提醒。
✅ Anatomy Trains
在解剖列車中,深層的深前線等同於核心的筋膜線,其中大腿內收肌群一路往上也跟骨盆底肌跟橫隔膜相連,另外在步態穩定中,內收肌群的重要不下於傳統認為的髖外展肌群。
所以當我練習橫劈時,我也會想一下我到底是有控制的練習,還是一樣已經到破壞它的程度了,韌帶拉鬆了,是不太容易練回來的,等老了肌肉流失才是真正考驗的時候。
這些並不是散播恐懼,因為當然很有可能你練一輩子都不會怎樣,但你願意付出這個風險的代價是為什麼?
「風險控管,一切都是等價交換啊。」
有幾個常見的錯誤認知,例如:
練越深越厲害
老師可以我也可以
現在沒事以後也沒事
所以要真正看清楚自己的狀況,以及在練習的時候,當你要突破或被突破身體的極限時,不妨暫停一下,好好的往內看,思考一下當下腦中的想法是什麼。
Find your why
☑ 是Ego嗎?想追求什麼目標?
多多少少,例如我在練習的時候也有ego跟執著,我練單手倒立就是希望能夠趕快突破5秒可以拍照,大方承認是真正面對問題的第一步。
如果都沒有,那找到自己的專注跟練進階體位法本來就不是等號,那就都拜日式跟靜坐就好了不是。
☑ 為了這個,我付出的代價是什麼?
如果是倒立,就是比較多的肩膀穩定練習,大概推自己重量,這個水準在常做重訓的也許就普通。
☑ 當狀況不好,我能夠勇敢的踩煞車嗎?
例如今天手就是不穩,覺得狀況不好,那就減量或是乾脆休息,不練不會怎樣。
☑ 這些瑜伽練習,整體下來讓我精神越來越好,體態越來越均衡飽滿?
這個也必須很有覺知的去感受身體的狀況,特別是在離開練習後,你是一切都很好,還是甚至每個禮拜都要去針灸治療。
而最後想完一輪,也許你就能夠真正的了解:
「瑜伽體位法是工具,解剖學也是工具。瑜伽練習本來就不在體位法本身,而是透過它達到的自省,當你真正內在跟外在達到和諧,不需要用極端的方式用體位法證明自己,尊重身體,懂得適當踩煞車,這時候你美好舒適的瑜伽練習才真正開始。」
——
📌如果覺得這篇分享對你有幫助
📌歡迎按讚 留言 分享跟tag我
📌你的回饋是我持續寫文章的動力
#瑜伽 #瑜伽解剖學
#阿肯師閒聊系列
#自瑜瑜人的瑜伽老師
#kensyogalife
腹內壓 骨盆底肌 在 分娩,維持腹內壓的穩定⛰️ _ 當骨盆底肌失能時 - Facebook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核心無力,你可能忽略了⋯ _ 骨盆底肌要承接,橫隔膜收縮下降時,對腹腔產生的壓力,進而建立穩定的腹內壓 是深層核心肌群中的重要角色,當骨盆底肌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