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心的創傷,得被踩到才會發現】
大約一兩個月前的某天晚上,輪到我做飯。蕃茄和傑克在客廳那邊的地板上玩,我在廚房覺得有點浮躁。等我把菜都燒好,東西都端到餐桌上,喊了「晚餐好了可以來吃」以後,逕自坐下來等。
傑克跟蕃茄還在用樂高玩數學,嘰嘰喳喳講個沒完,等了一陣,覺得亂無趣一把的,我就自己吃了起來。
吃沒幾口,一大一小一邊聊一邊往餐桌這邊過來,蕃茄很顯然還陷在話題裡,雖然坐下來了,但是腦袋轉個不停。
「5+15是20吧?再問我一題!」
「15+15呢?」
「嗯⋯⋯等我一下唷!」
蕃茄離開座位,到地板上拿了一把樂高回到餐桌,開始排來排去不知道在幹嘛,手肘動來動去,隨時有機會把碗或餐具掃到地上去。我皺起眉頭,把碗跟餐具都移動到遠處,覺得很煩。玩具根本就不應該拿到餐桌上的。
「這樣是5+15⋯⋯這樣是5+17⋯⋯爸爸你看!」
我沒好氣地出聲制止。
「可以不要玩這些東西嗎?吃飯就專心吃。」
蕃茄嘆了一口氣把樂高推到旁邊,終於拿起筷子夾了一片蘑菇,正要送到嘴裡,突然又放下來。
「1+2+3+4+5也等於15嗎?」
「對喔。」
夾了東西準備吃,想到什麼要講就又停下來,傑克回應他之後,蕃茄就更開心,腦袋又繼續轉,回頭夾起剛剛的菜要吃,又放下來講新的數字⋯⋯。就這樣不斷循環不斷循環不斷循環,兩個人你一言我一語越來越投入,我心裡的火也開始越燒越旺越燒越旺越燒越旺。
莫名其妙這什麼吃飯的規矩,都坐下來十分鐘了連一口都沒吃,老是讓小孩養成這種習慣,邊摸邊玩邊吃是要吃到什麼時候?每隔一陣子就要來一次真的是煩死了!
「55是1加到10嗎爸爸?」
「可以專心吃飯嗎?」
「爸爸,55是1加到十嗎?」
我極度不爽地瞪著傑克,示意要他快點阻止這個小鬼繼續囉唆下去,沒想到傑克扒了兩口飯,說了「我想一下喔」,就站起來從旁邊拿了紙筆回來,要在餐桌上算給蕃茄看。
「啪!」
我的理智瞬間斷線,直接從傑克手上搶走紙筆,重重放在旁邊桌上。
「你幹嘛啊!」
「還好意思問我幹嘛???他就已經沒在吃了,你還拿紙筆來是什麼意思??再算下去是要吃到什麼時候????吃個飯可不可以專心一點不要在那邊東摸西摸搞一堆有的沒的????」
我氣到大聲尖叫。傑克看著我好一陣子。
「我是覺得你之前就開始在生氣了。」
「有可能啊!我就累了你們還在那邊囉囉拉拉胡說八道,煩死人了!隨便你們啦,你們愛弄到幾點就弄到幾點,愛怎麼吃就怎麼吃,不要拖我在這裡!」
小孩沒規矩就算了連大人都加進去胡鬧是怎樣?我把剩下的幾口飯「唰唰唰」一口氣全吞掉,摔下碗筷,頭也不回走進房間,關門。
***
我個人認為,在理解「為什麼會造成創傷」之前,比這更重要的事情是「辨認出創傷反應」。所謂的「創傷反應」的意思是,這個人現在處在一個特別的狀態下,他的傷口被掀起來了,所以他整個人的思考跟反應都亂掉了,不能跟平時的狀態相比。
類似當你左手臂上有一個傷口,結果朋友從旁邊走過來隔著袖子「啪」地一聲就拍下去,你只能「幹!!!!!!」,然後抱著手臂蹲下來好半天都說不出話來的狀態。
當我們心裡的傷被碰到的時候,我們是會有類似的強烈反應的。但是這個反應藏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如果對於「創傷反應」的表現沒有概念,我們會誤以為「我/這個人的個性本來就這樣」。
當我們把「創傷反應」誤認為「個性」的時候,我們就很容易認為「我好好的」,或者是「這個人好好的」,只是個性需要改一改而已。這樣的後果就是,我們一直以為被體罰或是被辱罵的孩子們都「好好長大了」。我們辨認不出來自己或者是周遭親友身上留下來的後遺症,所以摸不出怎麼跟彼此相處,也不知道該如何去溝通。
這種情況下,我們也很容易認為「創傷」是那些受到虐待或是性侵的人才會有的遭遇,而錯失了讓我們療癒自己,或者是調整自己教養方式的機會。
對我而言,「療癒」,還有「成為跟父母不一樣的家長」這兩件事情,是必須先從「清楚看見自己身上的傷痕」開始的。
在《創傷的智慧》紀錄片的官方網站上,除了幾位專家的對談之外,Dr. Gabor Mate還提供了12段影片詳細談論「創傷」。在第一個單元《了解創傷》裡,他有幾段描述我覺得非常精彩。因為他是口述,有時語句會有些重複瑣碎,以下是我精簡過後的翻譯:
『「創傷」這個詞彙來自於希臘文的「受傷」。所以創傷是一種傷害。如果你用傷害的譬喻來思考,一個傷口的自然特徵是什麼?也許你可以說,創傷有兩種特徵。一個是當傷口被劃開,還很燒灼的時候,他是非常敏感的。所以如果你去碰它或者是他被什麼碰到的話,是非常非常痛的。所以從這個概念去理解,創傷其實是一道還沒癒合的傷口。
舉例來說,在現在這個當下,有人不理解你,你感受到心痛。其實,「有人不理解你」這件事本身其實沒什麼讓人痛苦的事。如果你能理解自己,「有人不理解你」就沒什麼大不了的。如果我現在對著你說匈牙利語,或者倒過來說,如果你現在對著我說芬蘭話,或者保加利亞語或阿拉伯文或希伯來文或俄文,我根本沒辦法理解你,對吧?但是這不會讓你覺得很心痛。你只會認為,喔這個人不會說這些語言。「有人不理解你」這件事本身不會讓人心痛。
然而,在人生當中,有一個時期,不被了解是非常痛苦的。當你是一個幼小的孩子,你需要被理解,但是沒有發生,而這樣的狀況傷害了你。於是現在有人不理解你的時候,真正被碰觸到的是那個傷口。所以才會這麼的敏感。因為在你的心裡,有一個傷口,還有不被理解的恐懼。這就是我所謂的傷口的敏感性。你只是碰了一下然後就「唉唷」,痛死人了!但是我們感受到的這些痛苦,他們跟當下沒有關係。他們其實跟過去有關。而這裡真正的教導是,我們在當下感受到的痛苦,其實是來自過去的傷口。我們背負著這些創傷而他們被當下的事件碰觸到了,所以我們覺得很痛。接下來我會讓你看見,幾乎每次你在感到不舒服的時候,都跟當下的事件無關。這跟過去有關。跟你的創傷有關。
所以第一件事,是他的敏感性。第二件事情是,他感覺很像是裂開來一樣。當我們身上有傷口的時候,會形成疤痕組織。疤痕組織負責保護傷口,他會用某些比較堅硬,比較厚實的組織來替換原本的組織,把傷口周圍的組織重新密合起來。這樣一來身體就可以繼續運作。但是疤痕組織的天然特性是什麼?他確實有保護作用,但是他同時也非常的堅硬。當你觸碰它的時候他非常不敏感,幾乎沒有什麼感覺,因為疤痕裡沒有神經末梢。同時它也毫無彈性。僵化。他是束縛性的。
所以「創傷」既是一個未癒合的傷口,同時也是疤痕組織。這個部分讓我們過度敏感,過度反應,相對於當下的刺激來說。但是這個部分也同時很僵化、堅硬、遲鈍、讓我們毫無感覺,無法成長。疤痕組織無法繼續生長。疤痕組織不具有彈性。」
我從Dr. Mate這一段的描述當中理解,就是因為「創傷」的保護性,會讓我們某部分的自己變得遲鈍和僵化,所以我們沒有辦法坐在沙發上捧著一杯熱咖啡,輕輕鬆鬆地回想自己的童年,用這樣的方法去摸索我們的心理是否有留下創傷,因為他已經被傷疤遮蓋住了,我們會自動跳過,覺得「很好啊都沒問題」。
心理上的傷口,只有在被一腳踩上去的時候,我們才會發現原來這裡有一個很深的洞。
也就是說,如果發生了某一件事,這個人,或是我們自己做出來的反應,激烈到不成比例的時候,就表示這很可能是一個「創傷反應」。我們會這麼激動,就是因為這是一個「幹!!!!!!」的時刻。
聽起來好像很抽象,但是生活當中其實隨處有例子。
我第一個想到的是幾年前一個很大的新聞,花蓮有一個檢察官,因為懷疑女兒在幼稚園被霸凌,帶著警察直接衝進女兒的學校。當時我對「創傷」還不是很理解,但是內心裡有一個強烈的直覺:「這個爸爸很有可能自己曾經被霸凌過。」因為他自己有過那樣的經歷,一想到女兒可能會遇到相同的事,他的情緒就完全失控了,淹沒自己的理智。
另外就是在DCard或者批踢踢上,時不時會看到有人求助,說自從有了小孩之後,發現配偶原來脾氣非常容易失控,一些小事就對孩子大吼大叫。雖然事後都會表現得很懊悔,也知道自己不應該這樣,但是還是一直發生。
以上的兩個例子,我都看到網路上許多強烈批評的留言,認為他們太誇張,這麼大的人了還不知道怎麼控制情緒,也不少人認為這種人就是應該要「放生」,讓們知道沒人有義務忍受他們這種爛脾氣,尤其他們還傷害小孩。
我同意他們的反應過度,也同意他們的行為會傷害到孩子,但是我不同意任意下結論這些人是「不知道怎麼控制情緒」或是「判斷能力有問題」。他們有可能是因為心理的傷被踩到了,所以失控了,指責他們管理自我的能力,等於是在要求一個人被打到鼻梁的時候自我控制露出微笑一樣。
同時,一個人的傷口會被碰到,是因為跟別人的距離很近。也就是說,如果一個人沒有想要跟別人的內心靠近的時候,他內心的傷口是不會被掀開的。為什麼這些情緒很失控的人總是「欺負」身邊的人?或者為什麼我們有些雷總是只會被身邊的孩子或者配偶踩到?因為我們很想靠近他們。但是在接近的時候,就是會有傷口被撞到的風險。
當我們理智斷線的時候,我們是否有能力可以看清,觸發我們的究竟是什麼?真的是我們以為的「我就是受不了孩子吃得桌面亂七八糟」、「我就是無法忍受小孩說話沒禮貌」、「先生/太太就是想要故意氣死我」嗎?
***
回到開頭的故事吧。
當天我氣呼呼地回到房間之後,心情依然極度惡劣。我確實覺得我的反應很大,但是想來想去也沒什麼頭緒,就以「應該就真的是太累了」作結,不再去鑽研什麼了。
幾天之後,我跟傑克一起看完《創傷的智慧》記錄片,我一邊估狗Dr. Mate的個人經歷,一邊跟傑克聊天。
「欸,剛剛電影裡不是說,有『成癮行為』的人都是因為心裡有一些痛苦需要轉移嗎?」
「嗯嗯,是啊。」
「這裡有一句Dr. Mate的話很有趣,他說『90%的人都有成癮問題,剩下10%的人是在欺騙自己。」
「那不就全部的人都有了?」
我想了想,坐直了身子問。
「如果這句話是真的,你覺得你對什麼事情上癮?」
「呃,我不是很確定。晚睡算嗎?我對晚睡上癮。」
「好像是耶,你真的一直都很晚睡。」
「那你呢?」
「我喔,我覺得我好像對聊天上癮。」
「有,我覺得有。你最近聊得滿誇張的。」
我安靜下來,開始思考。我最近確實在網路上聊個不停,有的時候還會帶ipad進去廚房,邊聊邊煮飯。雖然我知道這樣很危險,也無法專心,可是,我就是沒有辦法停下來。如果這個真的是我的「上癮」,那我是在轉移什麼樣的痛苦呢?
胸口突然一陣糾結,想起那天蕃茄滔滔不絕邊算數邊吃飯的那個晚上,我看著他跟傑克熱烈的互動,渾身不自在,內心的火焰越燒越烈的刺痛感。我以為我是因為蕃茄吃飯不專心所以被惹毛了,但是其實我是因為他們兩個人好熱絡,把我晾在一旁的情境,把我的創傷喚醒了。
從小我在家裡就是比較笨的那個,因為我擅長的是沒有用的文科,就算我功課不錯也沒有用。弟弟從小就數學腦,高中還進數理資優班,腦袋跟爸爸一樣好。每次吃飯談到課業,我就只能坐在那裡埋頭吃自己的東西,聽爸媽不停稱讚弟弟,吃飽以後默默離開。
現在我長大了,我不怕你們了!我不接受這樣的對待了!我可以摔碗筷不用忍耐了!!你們不敢再這樣對我了吧!!!
當下的我根本沒有發現,眼前的人早就已經不是爸媽和弟弟,是傑克跟蕃茄,他們只是聊天聊得很開心,他們沒有不在乎我,也不是故意要忽略我。
「創傷」就是像這樣隱藏在我們生活中的細節裡,難以察覺。必須要刻意往自己的內在探索,才能逐漸辨識出來。
不過,只要記得Dr. Mate說過的:「幾乎每次你在感到不舒服的時候,都跟當下的事件無關。這跟過去有關。跟你的創傷有關。」用「驗證看看這句話是不是真的」的想法來讓盛怒下的自己停下來,觀察「現在的我到底在氣什麼」。就算沒有辦法當下就釐清,(我也一樣沒有辦法),都是在累積一個重要的線索,幫助我們一步一步摸清楚自己的內心。
先說到這裡,下回再繼續分享!
--
歡迎到以下連結匿名留言:
https://padlet.com/tomatogreenlife/5njdu44phvgf6rrn
同時也有3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43的網紅Without Protagonist,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就算再無奈,我只能笑著離開⋯」 「如果可以的話,我想再次遇見你。」 📌Follow “ Lapchi “ https://www.Instagram.com/lapch.1 📌Follow “ Jenson “ https://www.Instagram.com/jensonwong___ ...
腳突然痛到不能走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當代無性婚姻,一場高級的出家
--千萬別拿別人來做對照組,否則沒氣死,也少了半條命。--
當代婚姻中,「無性」比例是多少,我們不知道,也不敢問。但是現代人對「無性婚姻」的敏感度有多高,基本上我們心裡有數。
凡是提到無性婚姻,不管已婚的、未婚的,都豎起了耳朵。無性婚姻的比例應該不小。大家好奇,正是因為想看看有多少人和自己一樣,以便確定自己是否正常。
也許很多人覺得「無性婚姻」是一種困擾。我之前也經常思考,婚姻的品質是否會受此影響。
但後來我想明白了。就像兩個挑食的人,我不吃大蒜,你不吃香菜,因為這兩道忌口,我們兩人就不能一起生活嗎?大可不必。因為大蒜和香菜都不是主食。我們吃的主食已經太多,讓人的精力和胃口都到了極限,那麼大蒜和香菜的有無,其實可以忽略不計。
現代婚姻差不多就是這樣。那麼多瑣碎的煩心事擺在眼前,愈來愈多人沒空去思考「性」的存在。
今時不同往日,現代婚姻有新的結構,不要偏離本質就行。至少不要因此過於困惑,也不要跟別人比。我有些朋友,孩子都挺大了,她們屬於那種會對別人發出驚呼的「什麼,你們居然一週才三次?」。所以你看,婚內性生活的頻率,千萬別拿別人來做對照組,否則沒氣死,也少了半條命。
那無性婚姻和出軌離婚,是不是因果關係?是先無性再出軌,還是先出軌才無性?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
出軌者並不一定是因為婚內無性,而是因為他就是要出軌。離婚也不一定是「無性」導致,大多數離婚,還是因為個性或精神層面不能融合。
說七年級的夫妻無性,六年級的朋友不高興,覺得自己被忽視了,連八年級的都跳起來,「瞧不起誰呢?誰不是結了個佛系婚啊!」
這年頭,好多人結婚就跟出家差不多。這就是一場修行,而且不沾葷腥。本來是外面的不沾,現在連家裡的也不沾了。
純修佛性,多年後會發現自己肉欲少了,妄念沒了,平淡是真了。
如果唐三藏生活在現在,他完全可以和女兒國國王結婚,反正結了婚也依然守身如玉,二人如兄妹般相敬守禮,共同切磋佛法。就像我們現代夫妻一起切磋數學題和語文考卷一樣純潔,這可是至高水準的大和諧啊!
這屆婚姻可比三藏那時候優越得多,主要是大家更開明、更講道理,男人女人已經突破千百年封建保守意識的束縛,把「性」這件事端上了檯面。
這可是一大進步啊!只不過落花有意,流水無情。大家剛培養了性解放的意識,但是性已經不需要解放了,它只想靜靜。
其實在婚姻裡,男女雙方在「性」這件事上,並不是完全對等的。比如當一個女人表現淡漠、愛理不理、毫無興致的時候,男人通常不會想太多。可是當男人表現淡漠、愛理不理、毫無興致的時候,女人卻會套用三種理論。
‧理論一:「他不愛我了。」
‧理論二:「他出軌了。」
‧理論三:「他身體不行了。」
基本上沒有例外。
這被男人認為「神經質」、「歇斯底里」、「無理取鬧」的三點,是女人的大腦結構和生理特質所決定的,而不是由什麼理智、邏輯、證據決定。
所以男人哪,長點心吧,別老是「我怎麼怎麼樣」。你結婚了,你要考慮的應該是「我們怎麼怎麼樣」,不然你老婆太委屈了。
但女性也應該理解,現代男性真的和以往任何一代男性都不太一樣。他們非常多元,存在各種奇形怪狀的個體差異,有著我們完全難以想像的特質,也真的不是「只要我願意,沒有得不到」。
現代男人漸漸演變成不再完全用下半身思考的動物,這是進化史上的一個突破,但可能是婚姻史上的一個「黑洞」。
結婚前,大家說「沒有愛的性」是不負責任。
結婚後,我們才發現「沒有性的愛」也是不負責任。
當了媽後,很多人終於明白婚姻的形態原來可以如此多元,兄弟情、戰友情、親情、人道主義、助人為樂、討拍,都有,但就是愛不明顯了,性也不明顯了,甚至連性別也不明顯了。但婚姻依然還是一個婚姻,以它隱蔽的、不為外人所知的姿態堅持著。許多中年夫妻的婚姻狀況是:無愛,無性,有小孩。但他們真的覺得自己很悲哀、很痛苦嗎?也並不一定。
有句話說「優秀的女人都是無性的」。起初我認為這句話可能是從性別角度吧,優秀的女人,雌雄同體,不分男女,什麼事情都做得到,因此才優秀。後來我發現,這個「無性」不光指性別的模糊,也是真的無性啊。為什麼呢?因為她們忙啊!
我認識一個三十歲的妹子,她對我們坦言:白天忙工作,面對各種人,每天都很緊湊,晚飯也隨便吃吃,回到家坐定下來已經十點,洗個澡睡覺,根本不想滾床單。她可是新婚啊!
我們問:「那你老公呢?」
「他很開心地去打遊戲了。」
原來很忙的不只是女人,男人也有了更多選擇。新婚燕爾都比上一屆更佛系,更別說中年夫妻了。
所以啊,別給自己那麼多責任和壓力。吃多了會膩是人類的本能。更何況我們每天面對的,是那個容顏不斷蒼老、腰圍持續增加、霸占馬桶不放、不會帶孩子只幫倒忙、要麼雲霧縹緲要麼指手畫腳、看見就想吵的另一半──讓你彷若初見、毫無心理障礙地突然下手,你做得了?
過去,「性生活是否和諧」是判斷婚姻好壞的標準之一。那些書籍雜誌,會把性生活不和諧描繪成洪水猛獸。
時至今日,愈來愈多的人已經沒空去重鑄「性對婚姻的意義」了。現代女性忙於事業的愈來愈多,腦子裡想的大事列表比老公想的還多,同時還要兼顧家裡的瑣瑣碎碎,她們並不需要「採陽補陰」啊。她們只想靜靜。
男性也不再和過去那些時代裡的男性一樣,要展現雄風,靠性生活的「按時定點定量」給女性安全感。女性自己給自己的安全感已遠超於此。
綜上所述,結婚多年後,性生活從形態上和功能上都變了。也許可以錦上添花,但不是必需品。也許可以起到助興作用,火上加油,但肯定不是壓軸重頭戲和雪中送炭。
這種高級的佛系,有些人理解不了,說:「扯那麼多幹麼?無性就是關係不和諧啊!」
那也不一定,婚姻的和諧,有多種表現形式,這同樣要與時俱進。過去的人時間充裕,娛樂貧乏,長夜漫漫,沒事好做,要不就睡覺吧;睡覺也沒啥可思考的,要不就滾床單吧。但現代人不一樣,大晚上的,大好時光,用來滾床單?男的打遊戲、玩手機、跑步、健身不好嗎?女的追劇、看八卦、聊天、學習智鬥小三酣暢淋漓不過癮嗎?再不行,看一下小孩作業,低血糖和低血壓一下子全好了,這還不健康嗎?
當我們焚香沐浴,如出水芙蓉般走近六尺大床,你是更想靜候佳人,還是更想獨自放空?
摸著你的肚皮,好好思考一下再回答。
.
本文摘自
《#了不起的硬核媽媽》
.
作者:格十三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好:
對我來說,「性」的範圍很廣。兩個相愛的人,彼此深情凝視,即是一種「性」的表達。
所以即便不一定會做愛,真正要保有無性婚姻,在我的角度來說其實很難。夫妻真的不做愛也無妨,愛也可以用言語表達。
性生活,從肢體碰觸就可以開始啦,根本不一定要走到最後一步,要看當時有多少時間多少力氣,這勉強不來。能天天做愛,早中晚都做愛,那也不錯啊,雙方都有這樣的活力也給予祝福,但一定年紀之後要注意是不是會爆血管?!
婚後還能保有友誼,我就覺得很讚啦~~~~~~~
有沒有持續做愛,那實在不完全是重點!
祝願您,能用更寬廣的態度看待伴侶關係!
腳突然痛到不能走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送完小孩上學,回到家附近的十字路口等紅綠燈時,突然聽見生氣的怒吼聲,於是我抬頭看,印入眼簾的畫面是,一個中年男子對著騎腳踏車的老人家低吼表達不爽。
由於上學時間,那個路口的人行道上擠滿了人,有小學生和送孩子上學的父母們,也有不少要往捷運方向趕著上班的人,因為那個人行道位於捷運沿線下方,平常就會有許多腳踏車經過。
我沒實際目擊經過,但聽起來像是老人家沒有控制好距離碰撞到那位中年男子。
老人家:「我不是故意的,我已經跟你說對不起了。」
只聽到中年男子以不高興的語氣道:「那要不要我也撞你一次,再跟你說對不起,你覺得有用嗎?」
老人家繼續道歉,男子走了幾步又回頭繼續罵。
當下我忍不住在內心嘀咕:「有必要這麼兇嗎?事情有這麼嚴重嗎?」
甚至還有股衝動想要出面幫忙緩頰。
但我突然意識到,剛剛自己的第一反應,竟然是在心中評判那名中年男子,因此我立刻從這外在事件抽離出來,拉回到我自己身上。
事件的發生本身是中立的,他們有各自的立場,彼此所產生的情緒也不是問題,若是我看待的角度是把它當成問題,那便是自己的課題了。
雖然中年男子看似沒事,但也許他真的被撞得很痛,或是他本來就有舊傷也說不定,我所看到的不過就是表面。
我開始在內心問自己,為什麼會認為中年男子的情緒是過度的?另一方面,為何我會擔心老人家,認為他需要幫忙呢?
事實上,沒有所謂「恰當」的情緒,情緒本來就是很個人化的產物,對錯的標準因人而異,更非有著明文規定說:若某事發生應該產生A情緒,如果遇到某狀況就需對應B情緒。
若是心中有所謂的「合理的情緒」,往往都是在我們成長過程中基於社會化的需求,或是渴望得到身邊人的認同與愛,而學會用理智壓抑及控制,於是漸漸地養成「正常」的反應模式。
我想,那樣一個場景,大概是挑起了我面對衝突的恐懼。
但與其說那是雙方的衝突,不如說是一方在發洩情緒。
不禁讓我回憶起幼時,基於我的原生家庭一家四口情緒中心都空白的原因,沒人願意正面起衝突,因此我想不起任何爭吵的場面,但卻留存著爸爸因為自己生悶氣,砸爛椅子、敲壞門把或是冷戰離家幾天不說話的印象。
我不確定當時的自己是如何面對消化又產生哪種信念,但現在回想起來,我猜應該是一種,原來我不能依靠爸爸保護的心情吧!
那名中年男子與老人家發生的狀況,之所以會勾起我的反應,大概就是因為我投射過往對爸爸情緒的不諒解(中年男子),以及想要保護過去的自己(老人家)。
總之,我們家所有人的情緒就是以暗潮洶湧方式在進行的,用一種詭異的方式維持著平衡,導致我好像也沒有學會如何安置自己的情緒。
長大後也就毫不意外的再度踏入舒適圈,選擇一個情緒中心剛好也空白的伴侶,持續上演著平和沒有衝突的假面人生。
好在我生了一個情緒權威的顯示者女兒,她上天下海的情緒逼著我面對自己心中的憤怒。
一次一次闖入理智嚴守的門,把我逼到情緒的盡頭,讓我看見原來自己還有如此不同的面貌,原來自己還有如此高漲的情緒。
老實說,我也還在練習接納女兒各種脆弱敏感的情緒,也在練習退一步看待火山爆發的時刻。
宇宙就是藉由這樣的事件來提醒我,再次面對過往,我才能更友善地與自己情緒共處,也才能換給女兒更多的情緒空間吧!
腳突然痛到不能走 在 Without Protagonist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就算再無奈,我只能笑著離開⋯」
「如果可以的話,我想再次遇見你。」
📌Follow “ Lapchi “
https://www.Instagram.com/lapch.1
📌Follow “ Jenson “
https://www.Instagram.com/jensonwong___
📌Follow “ Yiki “
https://www.Instagram.com/lamyiki_
📌Follow “ Ande “
https://www.Instagram.com/andechankw
📌Follow “ Kingman “
https://www.Instagram.com/k.ingman
📌Follow “ Tszpok “
https://www.Instagram.com/tsz_pok_guitar
📌Follow “ Tinhang “
https://www.Instagram.com/siutinhang
📌Follow “ Ivy “
https://www.Instagram.com/I.vysing
【Song Lyrics】
一個人走往熱鬧的街 我找不到屬於我的情人節
想起她跟我說的諾言 那動人情節讓我哭幾遍
那明媚的季節 你依偎在我的身邊
孤獨感受冬天 片段都全停格在秋天
回憶塵落 你的諾言 已無法兌現
黃昏轉化成黑夜 我不想說再見
你說要我 牽著你走到最後
突然放手 說再也不需要我
你不懂我 你不懂過我
就算再無奈 我只能笑著離開
沒有你的以後 只剩下孤寂的夜空
我很心痛 不能照顧你到最後
如果能早點發現你的痛
不讓你 承受著這後果
把我的愛 收藏等待 下次遇見你 送給你
那明媚的季節 你依偎在我的身邊
孤獨感受冬天 片段都全停格在秋天
回憶塵落 你的諾言 已無法兌現
你已不在我身邊 很想見你一面
你說要我 陪伴你走到最後
突然放手 說再也不需要我
你不懂我 你不懂過我
就算再無奈 我只能笑著離開
沒有你的以後 只剩下孤寂的夜空
我很心痛 不能照顧你到最後
如果能早點發現你的痛
不讓你 承受著這後果
把我的愛 收藏等待 下次遇見你 送給你
把我的愛 收藏等待 下次遇見你 交給你
【Song Credit】
作曲 | 王凱燊 Jenson Wong
作詞 | 陳立志 Chan Lap Chi
編曲 | 林漪淇 Yiki Lam
結他 | 黃子博 Wong Tsz Pok
鋼琴 | 林漪淇 Yiki Lam
鼓 | 陳嘉惠 Ande Chan
Bass | 梁景泯Kingman Leung
混音及後期製作 | 蕭天行 Siu Tin Hang
【MV Credit】
製作團隊|牆腳 Biaga studio
導演|董麗意
副導|吳家穎
場記|徐梓玹
製片|李姿潔
製片助理|方玟璇、陳沛錞
演員|洪立成、陳凱暄
攝影師|張宇恩
二機攝影|劉繼遠
攝影助理|陳奕安、朱冠嶂、龍品辰 、陳沛錞、陳玟靜、張開圓、黃浩然
燈光師|陳金毅
燈光助理|炳偉立、 許漢霖、王天扶
收音|陳姵蓉
收音助理|呂冠君
剪接|董麗意
後期|董麗意
美術|施佩均
美術助理|楊采霖
服化|林可浛、何玉婷、郭采昕、黃家敏
側拍|朱冠嶂、王湘綺、龍品辰、賴祈穎
【特別鳴謝】
手繪字幕 | 李嘉凌 Ivy Li
「明天還想吃地瓜球」微電影資訊:
📌校內展-大葉大學
日期:2021/04/23(五)
時間:下午17:00開始
地點:觀光大樓(M205)
📌校外展-新一代設計展
日期:2021/05/14(五)至2021/05/17(一)
時間:平日10:00至17:00,假日10:00至18:00
地點:南港展覽館二館四樓
📌校外展-放視大賞
日期:2021/05/05(三)至2021/05/07(五)
時間:09:00至17:00
地點:高雄展覽館
腳突然痛到不能走 在 新聞挖挖哇!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鄭弘儀抹不去的傷 哽咽自白對他一生虧欠
► ►https://youtu.be/iNXmwyKIXew
⭐蔡貴照下嫁守空閨 林月雲吞遺產癌末分手
► ►https://youtu.be/b8me_agGaJc
⭐蘇花撞山壁釀6死!林龍曝光離奇車禍秘辛
► ►https://youtu.be/iqOfhu8t194
⭐舌頭喇壞女下體?名人出軌祕辛全都爆
► ►https://youtu.be/t6Zn7WF5v4Y
每周二到周六凌晨12點半準時上傳最新節目!
支持正版,尊重版權請訂閱【新聞挖挖哇】
官方 Youtube 頻道喲!
臉書請搜尋【新聞挖挖哇粉絲團】
http://www.facebook.com/newswawawa
【分段重點】
00:00 開場介紹
00:56 為了吃免費鮭魚,跑去改名值得嗎?
06:50 業者一天被吃掉28萬,反而賺到了?
10:09 23歲男模猝死,年輕人健康警訊?
12:44 年輕人血壓高到破表,潛藏什麼危機?
18:20 年輕人口味重,小心吃出什麼問題?
19:02 保平安,運動前最好做什麼?
20:30 長手長腳要注意什麼問題?
22:55 怎樣的情況不能測運動心電圖?
24:14 意外發現高血壓,為何跑去腎臟科?
27:37 什麼?這樣也會高血壓?
28:55 躺著會氣喘,意外救了自己一命?
32:15 上班倒下,胸痛到打嗎啡都沒用?
36:59 主動脈剝離癒後,血管有什麼變化?
41:55 39歲身體卻像老人家,什麼事不能做?
45:31 大家還以為是表演,竟然猝死舞台?
47:20 高膽固醇血症,有什麼健康危機?
48:23 醫師妙比喻,血管為何像甜甜圈?
50:23 消滅壞膽固醇,要怎麼吃才對?
54:00 錄影時突然胸痛冒冷汗說不出話?
1:02:40 開完刀傷口還打開,鬼門關前走一回?
1:05:10 主動脈剝離會有那些典型徵兆?
1:08:05 開刀至今還找不到發病原因?
#鮭魚之亂 #張誌軒#黃民安#主動脈剝離#新聞挖挖哇#鄭弘儀#新聞挖挖哇2021
腳突然痛到不能走 在 果籽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同志婚姻 —已婚同志提繼承遺產司法覆核遭政府上訴 丈夫隨時被房署趕走 律師:配偶過世連屍體也領取不了
Henry和Edgar於3年前在英國註冊結婚,回到香港補辦婚禮,在教堂行禮,是全港第一對在天主教教堂成婚的同志伴侶。然而,這對新婚愛侶卻想不到,在香港的同志婚後生活比想像中艱難。
家人朋友都十分支持兩小口,Henry不斷強調:「我們真的十分幸運。」可是兩人剛成婚不久,已面對很多白眼,「我們在英國結婚,當時已經有尷尬的狀況,就是應不應該將結婚照放到網上。其實真的很古怪,結婚那麼喜悅的事,我們卻會考慮應不應該跟人分享。」兩人決定回港後再公開婚照,好讓跟親朋好友解釋,怎料英國朋友率先把照片上載祝福,Henry說:「他們對同性婚姻沒有忌諱,就將照片放到網上,之後我們看到有人在照片按嘔嘔表情符號,按憤怒表情符號,有很多難聽的留言,令我們很傷心。」
而更令人傷感的,是兩人天主教徒和同志的身份,在婚後要面對教會的壓力。Edgar自小是天主教徒,Henry也因為他而信教、受洗,香港天主教教區得知兩人結婚後,派人聯絡,很急要見面。Henry說,那時他已心知不妙,「他說Edgar是香港天主教教區其中一個委員會的委員,當時由湯漢樞機任命。現在你們結婚了,所謂同性婚姻,有違教規,不能夠做委員。很大打擊,尤其是教會是一個家,一說結婚,就要趕你走,還要是很心急地趕你走。」Henry明白教會沒有選擇,也有自己的教義需要遵守,「別人指派他趕我們走,我覺得沒問題,但是他在過程中起碼可以跟我說:其實我也痛,你仍是我的兒子。」身邊的朋友也間中「施壓」,好像逼他們在天主教徒和同志身份中二選一,Henry覺得這樣很不公平,「每個人有很多身份,他碰巧有這個身份,而教會、身邊的朋友要持這個立場。對他而言就好像:你要左腳還是要右腳?怎可能選擇,突然說不要一隻腳?」
影片:
【我是南丫島人】23歲仔獲cafe免費借位擺一人咖啡檔 $6,000租住350呎村屋:愛這裏互助關係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XSugNPyaXFQ)
【香港蠔 足本版】流浮山白蠔收成要等三年半 天然生曬肥美金蠔日產僅50斤 即撈即食中環名人坊蜜餞金蠔 西貢六福酥炸生蠔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Fw653R1aQ6s)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果籽 #同志婚姻 #英國 #湯漢 #教堂 #天主教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腳突然痛到不能走 在 腳踝痛到行走困難 - Mobile01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睡覺腳下放兩個枕頭把腳墊高幫助消腫, 走路穿硬式護踝可以減少發炎惡化, 使用浴缸泡澡不要用浴桶泡澡幫助循環。 ... <看更多>
腳突然痛到不能走 在 走久站久就腳底痛,惱人的足底筋膜炎問題卻不在腳底?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裡面將會詳細解說如何透過工作環境的改變,來改善妳的坐姿,還會告訴大家如何用解剖學的方式,自主的按摩到每條害你痠痛的肌肉,有興趣的話就趕快來上課吧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