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幸運的一段時間可以去旅行一段時間,每每在旅程中我也喜歡參加當地的Tour 去拜訪一些鄉下的行程,令我最印象深刻的除了行程間的一切外:還有參與的團員們。
身為一位身體工作者,我們可以在很快速的時間內看出一些身體外在的症狀。團員年齡分佈廣泛,也不乏一些身體不這麼健朗的參與者。總讓我反思:「不站在瑜珈墊上練習瑜珈,會怎樣?」
那些我們一看就受困於脊椎側彎、脊椎病變、足底筋膜的旅者們,也是開開心心得享受人生、享受旅程。身體有這麼多展現的方式,我們真的需要為了下犬式在爭執著哪個教派說的更精準;或是為了一個口令而貶低他人的教學嗎?
如果「練習」的本質可以成為一份「祝福」,是否我們在教學、練習的同時也在傳承這份祝福,而不是歧見與偏見。
【快樂孩童式Happy Baby pose 】像極了嬰兒躺在地板上把腳指頭塞進嘴巴的動作,現在我們卻不這麼做了,到底是因為我們長「智慧」了?還是因為主觀的偏見?
身體是個高度智慧的有機化合體,所有的練習從肌肉進入,影響的卻是你的大腦(心智)。也就是練習的本質是在「我如何看待這個練習」而不是「我如何練習動作」。
練習瑜珈不是什麼高大上的運動,我們只是「以身體的練習;經驗著哲學與智慧。」
共勉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