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語錄.典範人物的名言及故事》
*榮譽不屬於那些口誅筆伐之人,榮譽屬於真正在競技場上拼搏的人,屬於那些面龐沾滿灰塵、汗水和鮮血的人。—-小羅斯福
* .堅持下去,並不是我們真的足夠堅強,而是我們別無選擇。—丘吉爾
* 如果你對每隻向你吠的狗,都停下來扔石頭,你永遠到不了目的地。—丘吉爾
* .從讓一個人生氣的事情的大小,就能看出一個人的價值。—-丘吉爾
* .風箏頂著風飛,而不順著風。—丘吉爾
* 偉大的代價就是扛起責任。—丘吉爾
* 當我們跪下去的時候,偉大領袖便產生了。當我們不會反抗的時候,奴隸便產生了。當我們不會質疑,騙子便產生了。當我們太嬌慣,畜生便產生了。—-丘吉爾
* 固執已見的人往往做錯事。—-丘吉爾
* 有學問而無道德,如一惡漢;有道德而無學問,如一鄙夫。—-小羅斯福
* 一位最佳領導者,是一名知人善任者,挑選有使命感且能力強大的部屬。當下屬全心從事其職守時,領導者要自我約束力,敬重其專業,不插手干涉他們。—-小羅斯福
* 做一個良善信義的人,勝過做一個有名氣或是權貴的人。—-小羅斯福
* 當你看到一條響尾蛇準備襲擊的時候,你不會等到它攻擊的時候才消滅它。—-小羅斯福
* 在每一片土地上,時刻都有使人分道揚鑣和使人走到一起的種種力量在發揮作用,在為各遂其志而奮鬥的時候,我們乃是個人主義者;但在作為一個國家而尋求經濟和政治進步的過程中,我們就成了一個整體,不是全體向上,就是一起墜入深淵。—小羅斯福
* 歷史人物唯一的引導,就是他的良心。—丘吉爾
* 到月亮上去不算太遠;我們要走的最大距離還是在我們之間。—-戴高樂
* 每當歷史最惡劣的時候,我的義務就是把法國的責任擔當起來。—-戴高樂
* 我的朋友越多,就越喜歡狗。—-戴高樂
* 困難對於有個性的人,特別有吸引力。一個有個性的人在面對困難的時候才會真正認識他自己。—-戴高樂
* 你該如何統治一個擁有二百四十六種乳酪的國家?—-戴高樂
* 他們的人生以渺小啓程,以偉大结尾。如果仔細閲讀,你會發現從邱吉爾、戴高樂到小羅斯福,沒有一個人從小立志當偉人。
使他們成為偉人的關鍵都是:無私。
邱吉爾小時候甚至被貴族爸爸視為廢物:小羅斯福除了心腸比一般人溫暖良善外,父母只希望他當個普通律師,管好家產。戴高樂出身法國中產階級家庭,他在乎的從來不是不是個人成就,而是法國戰敗的屈辱。
他們的人生往往從一個點開始,例如良知:邱吉爾在蘇丹看不慣英軍的屠殺,遞出辭呈,離開軍旅,之後意外走上政壇。廿六歲的政治明星,第一場演說,即道出了大英國四十五年後必然面臨的困境,以及一百年後的殞落。因為良知,他離開了軍隊,也因為良知,他選擇進入政壇不媚俗不歌頌偉大的日不落帝國,他坦承説出了國家的危機⋯⋯之後他得到的當然不是掌聲,而是同黨議員及支持者的噓聲,很大的噓聲與怒罵聲。
那是他政壇的第一步。
詩人説:向著月亮出發,即使不能到達,也能站在群星之中。羅斯福從政的每一場選舉,都挑他的政黨民主黨過去必敗的選區。這太特別了!看看我們當代的政治精算師,再對比這些人,你會發現你心中篤信的美好,不是那麼可笑。因為這些精算師嬴得的權力,永遠只是一時。他們不會成為後代人們記載的典範人物。
你以為這些典範人物,只是上世紀的故事,仿佛已經永遠消失了。
死亡不是失去了生命,只是走出了時間。他們不活在我們的當代,卻可以透過閲讀活在我們的心裡。
我們從典範人物在歷史時刻的自處裡,找到人性的高度。於是我們不必再相信那套成功邏輯,把自己的尊嚴往地底鑽,把自己的良知往黑暗裡遮蔽。我們不必再相信所有的成功都必須靠偽裝、靠忘記什麼叫良知。這些典範鼓勵了我們,使我們相信可以選取自己內心真實的聲音。
一部典範人物作品,不只是一本書。即使自小對他們的往事即倒背如流的我,每次重讀,都好像初讀那樣,帶來啟發。
因為人,很容易在潮流中,迷失,或是沮喪。
我們都只有一生,請不要糊里糊塗地浪費這一生。墓穴裡躺著各種不同的軀體,有人好好為自己、為堅持某些良知、為國家的榮耀,活過一生。有人只是庸俗的永遠附和他人一生。
有一種寂寞,是不為身邊的人所了解的寂寞。還有一種寂寞,是茫茫天地之間,無邊無際之間,人竟然只能不斷模仿他人,始終活在沒有臉孔的狀態。
「地球正一點點的疏離月亮 , 據說每一百萬年就會陌生一秒,早在25億年前,我們便開始了漫長的別離。」
你是你?還是你是當代的、大眾的、風向的、順勢的⋯⋯你在哪裏?你是否早已別離了自己?
不要輕易翻過這本書的任何一段,我相信它可以讓你的青春或是人生,留下更多瀟灑的印痕。
不必害怕,當他們三個典範人物陪同你時,世間沒有什麼值得害怕的事。
他們不是遠方星辰,因為此書,他們正陪伴在你身邊。—-陳文茜,《文茜説世紀典範人物》
* 那次選舉是羅斯福一生唯一一次,也是最大的失敗,不只是他,而是整個民主黨的慘敗。羅斯福雖然對於民主黨落敗早就心裡有數,可是沒想到輸到這個程度:共和黨幾乎以兩倍的票數獲勝!
民主黨的敗績,只有在一百年前曾經輸得這麼慘,那就是在一八二○年的時候,門羅James Monroe擊敗代表民主黨出馬的亞當斯John Quincy Adam。
但一百年來,民主黨再慘敗,就發生在一九二○年羅斯福競選副總統的這回。
如果你是羅斯福,可能當時實在不該接受副總統提名。然而,羅斯福一點都沒有這種感覺。對於這次的選戰經驗,他說:「只要可以探個究竟,我便不會感到沮喪。」
在選舉之後三天,他寫信給一個朋友:「我從這一次選戰經驗獲得寶貴的啟示,我相當了解,說服美國人民很需要時間,更需要耐性。」
羅斯福的人生好像一路都非常順暢,但他重重的摔了這麼一跤。
然而,只有這麼一跤嗎?
更大的不幸,等待他。
一九二一年八月,當他在自家夏季別墅度假時,突然罹患了小兒麻痺症。那個時候因為是共和黨執政,羅斯福沒有任何公職,他擔任海軍部副部長的時候也已經把州議員給辭掉了。當時的他三十九歲,卻得了小兒麻痺症,醫生剛開始也不敢想像,以為他得的是流行性感冒, 但是病情卻一天比一天嚴重,痛苦不已。家人從波士頓找來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各兩位專家一起會診,才發現他得的是小兒麻痺症。
有的時候,命運就是如此,和財富沒有辦法成正比。再多的錢也幫不上他忙!對抗小兒麻痺症的沙克疫苗是在一九五五年問世,當時羅斯福早已過世10年。
一九二一年羅斯福得病,離疫苗問世三十四年。
得病之後他住進紐約市一家醫院,他的醫生當時對記者們說:「我無法說小羅斯福會在醫院住多久,不過可以確定他不會成為跛子。」醫生都是說好話,其實,羅斯福從此以後成了跛子。剛開始他帶著希望相信醫生的判斷,後來發現這不是事實。醫生回憶,當羅斯福很明白的問他:「我是不是這一生都會成為跛子?」
醫生低著頭、含著眼淚告訴他:恐怕是的!羅斯福對他說:「OK!OK!」很干脆快的回應。
羅斯福以非常大的勇氣、信心及異於常人的堅持,引導自己面對現實, 不要被擊潰,儘管從此他一定要靠拐杖走路。他的母親也在這一刻說: 「未來,那就算了吧。」
羅斯福前一年選副總統,慘敗的經驗相對於罹患小兒麻痺症已是小事一樁,羅斯福家裡不缺錢,媽媽覺得回家休養好了,希望他回到童年時期的海德公園,過舒適的寧靜生活,看看一些投資事業,享受一些良好嗜好就可以了。
可是他自己,包括他的太太都不想離開政治。他的好朋友說過這麼一段話:「羅斯福的身體狀況跟他過去一樣好,他的腦袋不靠下肢的肌肉控制,他又不是一個江湖賣藝者,身手多矯捷,干我們大家什麼事?他的工作是靠腦力,我們並不需要他表演翻跟斗的把戲。」總之,他自己以及他的太太都不斷告訴外界:「我的腦部沒有受到影響,我只是腿有問題。」
當他的痛苦稍減後,周圍很多朋友來探望他,他還跟朋友在家裡聊民主黨如何從一九二○年的重大挫敗中重新出發。朋友到他家,都嚇了一大跳,大家因為發現他總是笑臉迎人,他已經學會操控輪椅。朋友說他很厲害,他並不喜歡一般的輪椅,因為看起來沒有尊嚴而且很醜,所以羅斯福拿家裡的古董椅子在下面安裝輪子,他並且學會利用上半身的力量撐起身體,然後自己坐在椅子上。
在辦公室裡,他也學習把身體站直,靠在桌邊,靠在演講台上,靠一個七磅的鋼製拐杖撐著,看自己可以站多久──他每天都做這樣的一套重量訓練。他還給自己一台特製小汽車,這台小汽車最大的作用, 就是不需要踩煞車的腳踏板,他請人改裝成可以用手按剎車就好。
後來他的大兒子接受訪問,談到他父親,他説很難想像,當時的父親沒有大發雷霆,也沒有發過牢騷。他說:「並不是得了小兒麻痺症才塑造父親堅毅的個性。事實上是父親堅毅的本性,克服了小兒麻痺症帶來的痛苦以及打擊。」—-陳文茜《文茜説世紀典範人物》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萬的網紅范琪斐,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上個禮拜我們罵完世界衛生組織WHO,這禮拜該換誰挨罵呢?每次我們罵美國,就會被網友說「媚共」,要是罵中國,又會被酸「舔美」,我們節目真的很難做耶,這次我們決定,乾脆讓他們對罵好了。 還記得我們在2月27日聊過「美中大鬥法」嗎?結果短短一個月,川貴人和習皇帝,感情再度生變,而且是切八段的那種變。 ...
「能力越強責任越大英文」的推薦目錄:
- 關於能力越強責任越大英文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能力越強責任越大英文 在 連我爸爸都沒有打過我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能力越強責任越大英文 在 堅離地城:沈旭暉國際生活台 Simon's Glos World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能力越強責任越大英文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能力越強責任越大英文 在 每日一句學英文- Daily English 的評價
- 關於能力越強責任越大英文 在 「能力越強,責任越大」最早應該不是出現在蜘蛛人裡面的台詞 的評價
- 關於能力越強責任越大英文 在 能力越大責任越大英文在Youtube上受歡迎的影片介紹 的評價
- 關於能力越強責任越大英文 在 “能力越強,責任越大”【蜘蛛人】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能力越強責任越大英文 在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能力越強責任越大英文 在 能力越大責任越大英文在Youtube上受歡迎的影片介紹 的評價
- 關於能力越強責任越大英文 在 “能力越強,責任越大”【蜘蛛人】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能力越強責任越大英文 在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 YouTube 的評價
能力越強責任越大英文 在 連我爸爸都沒有打過我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アタシらは催眠ガスだと聞かされてコロニーにあれを》
228事件,都是外省人欺負了本省人,
現在,都是中國人欺負了台灣人,
都是外勞欺負了台灣人,
都是那些跟中共建交的國家欺負了台灣人,
你不支持這個聲音,
你就是跟社會唱反調,
你就是民主之敵,
你就是共產黨同路人,
你是舔共產黨屁股的賣國賊,
你就是開戰時該被拿到前線去擋子彈的人肉盾牌,
面對中共,我們已經獲勝,我們將會獲勝,我們必定獲勝,我們不會失敗,
甚至這已經不是敗不敗戰的問題,
失敗主義者與投降主義者,就是畜牲,就不配被當人看。
不想參戰的人,就不配被當人看。
你今天納粹了嗎?
#有民主真好
下文轉自: https://matters.news/@tbshopping818/%E5%AD%98%E6%A1%A3-%E8%BF%99%E4%B9%88%E5%A5%BD%E7%9A%84%E4%BA%BA%E6%B0%91-%E4%B8%8D%E5%80%92%E7%82%B9%E9%9C%89%E9%83%BD%E5%AF%B9%E4%B8%8D%E8%B5%B7%E4%BB%96%E4%BB%AC-zdpuAnA1WyvBYLTLn923Zqorx2TED9dCzUJiQEhgTe6XZXHqB
==========
這麼好的人民,不倒點霉都對不起他們
大家都知道,納粹德國幹了很多壞事,侵略了那麼多國家,殺了那麼多人,甚至搞出種族滅絕這樣的罪孽。但我一直對一個問題很好奇,那就是:二戰的時候,德國老百姓是怎麼想的?
他們一直把自己當成文明人,周圍國家也覺得德國人是文明人,那他們當時是怎麼看待這場戰爭的呢?
換成其他國家的老百姓,會表現得比他們好麼?
那就讓我們來看看,他們是咋想的?
一
從開戰的時候說起吧。
現在我們都知道,德國入侵波蘭,二戰正式爆發。這是大家現在這麼說,回到1939年的時候,沒有幾個德國人覺得德國欺負了波蘭。
相反,他們覺得是波蘭欺負德國。
不是一個兩個德國人這麼想,而是幾乎所有的德國人都這樣想。
德國報紙和廣播上說了,波蘭軍隊穿越國境線,挺進5公里,襲擊了德國電臺,殺死了德國人,還大喊“波蘭萬歲!”呢。
這不是欺負人是什麼?
德國報紙和廣播上又說了,波蘭人迫害、槍殺境內的德裔人,成群成群地拿機關槍突突。
這不是欺負人是什麼?
你會說,這是騙人嘛。波蘭侵略德國,就像說立陶宛欺負俄國,盧森堡入侵法國一樣荒唐,誰會信?
可是德國人真的信。
一方面當然是因為輿論封鎖。
但這種封鎖其實並不嚴重,德國人還是可以隨便聽外國電臺的。再說歐洲這麼小,來往那麼頻繁,要是願意的話,他們是可以翻wall得到外部資訊的。但是他們聽到了也不信。就算有個別人心裡頭有懷疑,也不敢說啊。
——我們的領土被侵犯,我們的同胞被殺害,你居然出來說風涼話,你還有人性嗎?!
——波蘭人哪一天殺你全家的時候,你就知道好歹了。
所以,最激烈的反對也就是當回理中客:波蘭人這麼欺負咱們,咱們一定要還擊,但是還是要注意一下世界和平,不要打起大仗啊。
戰爭打起來以後,德國人勢如破竹。佔領波蘭後燒殺搶掠,殺人無數。幾個月內殺掉了至少十萬波蘭老百姓。那德國市民咋想的啊?
他們想的是:波蘭人搞了針對德裔居民的大屠殺,是在太壞了。
德國外交部說,5萬多德裔居民被波蘭人殘忍殺害。這個數字完全是胡說八道,但是德國人都信了。所以德國人腦子裡一直有個“波蘭屠殺”。這個屠殺可不是德國人殺波蘭人,而是波蘭人殺德國人。誰也不敢懷疑這個數字,除非你想被罵成“舔波蘭人屁股的賣國賊”。
所以,德國人都在批評納粹政府。批評它對波蘭人太溫和,殺的太少,太仁慈,沒有執行公平的正義。(順便說一下,波蘭人二戰期間死亡五六百萬)
到了1943年,戈培爾想拉攏一下波蘭,想要來個德波人民大團結,攜手抵抗蘇聯人的大好局面,結果德國老百姓還不答應,說戈培爾你忘了“波蘭大屠殺”了?
戈培爾也不好出來闢謠,當時也頭疼。
二
不過公平地說,德國人確實不喜歡打世界大戰。懲罰波蘭是對的,打世界大戰就有點危險了。
第一次世界大戰那太慘烈了。為啥英國法國對希特勒那麼慫,搞什麼慕尼克妥協?其實就是一戰打怕了。其實德國人也打怕了,所以一說對法國英國宣戰,大家都不太歡喜。誰知道一打就把法國打垮了,英國也逃跑了。這下德國老百姓放心了,徹底高興了。
那德國老百姓對法國人、英國人啥態度呢?
德國人不怎麼恨法國人。
在德國人眼裡,法國人有點可笑,但不兇惡。有個德國兵就給妻子寫信說,他們一路挺進法國,在路上碰見幾個法國人。法國人問德國兵:你們去哪兒啊?德國兵說:去巴黎!去找你們的總理達拉第!法國人捂著臉跑開了,一面跑一面嗚嗚哭:啊,不幸的法國!最不幸的法國!
德國兵沒憋住笑。
德國兵真進了巴黎以後,跟土包子進城一樣,泡咖啡館,參觀大教堂,買票看歌劇,覺得法國人雖然可笑,但是文化建設搞得還是不錯的。
那麼對英國呢?
在二戰前,德國有一種崇拜英國的風氣。希特勒就很崇拜大英帝國,對英國的東西很有好感。他一直念念不忘和英國講和,邱吉爾拒絕的時候,希特勒有一種發自內心的震驚。
希特勒是這樣,德國普通老百姓也是這樣,德國風氣就是如此。德國人一直覺得英國人很牛,很文明,可他們怎麼就是不理解我們德國人這顆熱騰騰的心呢?
在二戰期間,德國劇院還是不斷演出莎士比亞。希特勒就很喜歡莎士比亞,對此頗有研究,他說英國人演的莎士比亞戲劇反而是全世界最爛的。轟炸倫敦那個季度,德意志歌劇院就演了三出莎士比亞,三出蕭伯納。在1944年,英國對德國進行大轟炸的時候,柏林還在上演莎士比亞的《冬天的故事》。買到票的德國人穿過廢墟和“臉上濺滿鮮血的民眾”,去看莎士比亞。
德國人真正鄙視的是東方人。
四
波蘭入侵了德國,結果遭到了反擊。那蘇聯呢?
德國跟蘇聯簽了互不侵犯條約才兩年,怎麼就打起來了呢?德國老百姓咋想的呢?
德國人想:蘇聯一直在挑釁,元首不得不做出回應。而且元首怕大家擔心,一直把這件事深深地埋在心裡,忍辱負重,最後不得不回應,真是太讓人感動了。
德國報紙號外上的標題是:“我們的元首!他獨力承擔,不讓人民煩憂!”
老百姓的感歎是:“同情元首,他不得不在這麼長的時間裡一直瞞著他的人民”。
如果這事發生在英國,或者美國,老百姓會質問總統或者首相:“你憑什麼在這麼長時間裡一直瞞著我們?”可是在德國,人們的反應卻是同情元首,他“不得不”瞞著我們,多可憐!
人一旦給自己弄出個元首,就會把自己當成小孩子看待。
小孩子問大人:世界上有沒有聖誕老人呀?大人說:有!等到孩子長大了,想起這段對話,心裡還是暖暖的。
德國老百姓問元首:我們是不是要和蘇聯交朋友呀?元首說:是!等德國老百姓勝利了,想起元首的回答,心裡也是暖洋洋的。
這麼好的人民,不倒點黴都對不起他們。
五
猶太人也是一個問題。
德國人到底知道不知道對猶太人的種族滅絕?
大致來說,還是知道的。細節可能不確定,但是總體來說,他們知道猶太人都會死掉。
說德國人到了戰爭結束後,才知道種族大滅絕,那是撒謊。
在戰爭期間,已經流傳了很多小道消息。柏林就有笑話說,歷史上有三個最偉大的化學家,耶穌把水變成了酒,戈林把黃油變成了大炮,希姆萊把猶太人變成了肥皂。(順便說一句,希姆萊沒有這麼幹。他第一次聽說這事以後非常吃驚,下令以後屍體只能掩埋和焚燒,不得做這樣的利用。)
十幾歲的孩子踢完足球,去洗澡的時候還會開玩笑說,這些綠色肥皂裡有多少猶太人。老百姓不完全相信,但肯定是模糊知道一些的。
有人反對麼?當然有。
在德國一直有反對希特勒的人,也有一直反對種族滅絕的人。這些人裡,最堅決的是鐵杆左派。不管我們現在怎麼笑話白左,但是在當年,左派確實是反對種族滅絕最堅決的一批人。
其次是教徒。而且總體來說,天主教徒要比新教徒態度更堅決些。天主教主教們有點懦弱,但是在原則上是站在同情猶太人這一面的,反對濫殺無辜。
當年希特勒在國內推行安樂死計畫,秘密處死精神病和殘疾人,就是天主教主教挺身而出,在佈道的時候公開譴責這樣的事情,最後希特勒中斷了這個計畫。
在另一個極端,也有真正的活畜生。
戰爭中期一個德國婦女到了波蘭,跟當党衛軍軍官的丈夫團聚。有一天,她買完東西回家的時候,看見六個猶太孩子,幾乎一絲不掛地蜷縮在路邊。她馬上停下車,把這些孩子帶回家,給他們吃的,然後等丈夫回來。丈夫就是沒回來。她就“準備自己來解決”。她拿出家傳的老左輪手槍,帶著孩子穿過樹林,排成隊站在溝渠旁邊,對著他們後脖子逐一打死。她記得打死兩個孩子以後,其他孩子“開始哭”,但是聲音不大,“只是啜泣”。
當然大部分德國人沒這麼極端,但是他們對滅絕猶太人也是默認的。可能不贊成,但也不激烈反對。
在當時,排猶是政治正確的事情。即便是不贊成種族滅絕的人,也認為猶太人是壞的,是反德國的。
幾乎所有的德國人都認為,戰爭是猶太人策劃的。蘇聯被猶太人控制了,英國被猶太人控制了,美國也被猶太人控制了。這種話現在看來簡直荒唐,可在當時,真的幾乎所有德國人都相信,至少半信半疑。
沒有人敢真正為猶太人說話。在戰爭初期,有一個德國婦女坐電車,上來了一位猶太老婆婆,站都快站不住了。這位婦女起身給她讓座。結果呢?電車裡所有人都高聲指責她:你還有沒有點民族自尊心?你還要臉麼?電車司機停下車,勒令這位婦女下車。婦女掩著臉,抽抽搭搭地下車了。
在這個大環境下,如果你是德國人,你會怎麼說?猶太人是德意志民族的敵人。所有人都這麼認為,你不這麼認為就是不要臉。你最多說:哎呀,把他們趕走就是了,何必殺光呢?事情是好事,但過頭了也不好。
你如果說:猶太人是無辜的,或者哪怕你退一步說,即便有的猶太人是壞的,他們的孩子也是無辜的。你就是在挑戰社會共識。
不要以為堅持自己的良心很容易。當自己的良心和社會共識完全相反的時候,能認識到自己的良心就很困難了,堅持自己的良心需要巨大的勇氣。
六
但是對猶太人問題,德國人也有後悔的時候。
那是在他們挨轟炸的時候。科隆就被炸了個稀巴爛,傷亡極其慘重。面臨炸彈,老百姓甚至對親愛的元首都有點不滿了。有位科隆姑娘就提醒弟弟說:在這裡,最好別說‘嗨,希特勒!’否則可能會被人打耳光。很多納粹官員上街的時候也不敢戴黨徽了。
接著柏林也被轟炸了,漢堡也被轟炸了,一大串城市都遭殃了。
這個時候,德國老百姓念叨起了猶太人。
他們想起了德國對猶太人的屠殺,說現在挨炸是“報應”。但不要搞錯,他們說的不是上帝來報應他們,而是說猶太人在報復他們。
德國老百姓深信英美是被“猶太財閥”控制的,因為我們殺了猶太人,所以英國美國來轟炸我們。咱們當初要是不殺那麼多猶太人就好了!“我們對猶太人幹過的事兒”成了大家的心病。
這跟道德感沒關係,跟內疚也沒關係,就是覺得自己惹了禍了。
不少德國人都希望拿猶太人當人肉盾牌。他們覺得城市裡要是有猶太人,英國飛機就不會來炸他們。有人造謠說,維爾茨堡一直沒挨炸,因為有城裡猶太人,現在完了,當官的也不知道怎麼想的,把最後一個猶太人也運走了,現在要挨炸了。
這時候,德國老百姓開始覺得,要是老天再給一次機會的話,德國對猶太人不要那麼凶。可是已經晚了,“我們回不去了”。
七
越往後,納粹的聲望越下降。老百姓不再相信報紙和廣播了。
戈培爾自己也說,看看咱們宣傳的是個啥?
戰爭第一年:我們已經獲勝;
戰爭第二年:我們將會獲勝;
戰爭第三年:我們必定獲勝;
戰爭第四年:我們不會失敗;
老百姓怎麼會相信我們?
元首的聲譽也受到了影響。但是碰到了什麼不好的事兒,德國人還是會說:“要是元首知道這事就好了”。1944年,希特勒被刺殺,炸傷了一條腿。這次事件讓希特勒的聲譽再次直線上升。盟軍從不同時期的戰俘裡做過調查,發現刺殺前希特勒的信任率是57%,刺殺後上升到68%。
換成另一個國家的話,吃敗仗的領袖說不定會被替換,但是在德國,沒有幾個人想要替換希特勒。就算是不喜歡希特勒的人,大多也覺得等戰爭過去以後再說,在危機時刻只能依賴希特勒。他們一向不知道沒有元首管著會怎麼樣,在如果危機關頭更不敢沒有元首管著了。
他們對元首喪失忠誠,是在德國本土被大規模入侵,一切希望都破滅之後。這個時候,他們也談不上反希特勒還是擁護希特勒了,因為實在顧不上了。現在完全就是動物性的求生。
老百姓能往西邊跑就往西邊跑。都知道德國要完了,難民都想跑到英美佔領區,離俄國人越遠越好。德國到處都是俄國人怎麼殺德國百姓的傳言,但從沒有人傳英國人、美國人殺人。
他們也知道德國和俄國之間仇恨太深了。
八
在蘇占區,德國人確實過了一段可怕的日子。饑餓,逃難,無家可歸,還有無數婦女當著丈夫和孩子的面被蘇聯士兵強姦,沒有任何辦法。
但熬過這一段日子之後呢?德國人怎麼看待二戰呢?
在當時,大部分德國人忙於自憐,顧不上懺悔。他們當然知道了集中營,奧斯維辛,知道了在東線的大屠殺,但是他們沒有多少負罪感。
在極權統治下,人們不需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他們已經習慣了這種狀態。一個人放棄了自由,也就放棄了責任和道德。
很多人甚至在懷念希特勒。一片混亂中,他們想回到那個自己不需要負責的年代。美國人做了11次民意測驗,結果發現47%的人認為“國家社會主義(納粹)是個好思想,就是沒執行好”。元首本意是好的,就是做沒做好。在西柏林,這個數字甚至高達68%。
這種想法是被一點一點消除的。在聯邦德國,人們不得不學會自己做決定,學會自己為自己負責。而在民主德國,人們還是沒有學會。即便今天,同情納粹的光頭党還是集中在東德。這後面當然有各種原因,但是有沒有自己為自己負責的習慣,肯定是其中一個因素。
九
不知不覺這個文章已經拖得很長了。對於一篇公眾號的文章來說,已經太長了,我必須得結束了。可是在結尾,我不知道還能說什麼。因為整個事情怎麼看怎麼荒唐。
德國人是文明人麼?我想是的。他們聽巴赫,看莎士比亞,讀歌德。那他們為什麼會這樣?他們為什麼會相信是波蘭侵略了德國?他們為什麼會相信猶太人是戰爭的罪魁禍首?他們為什麼讓那個德國婦女下電車?他們為什麼忽然置身於一場戰爭的時候,還會同情元首?他們猜到了種族滅絕,但為什麼並不在乎?在這麼多災難之後,為什麼還會有這麼多人覺得納粹是個好思想,只是執行壞了?
這跟文化肯定有關係。中歐文化確實有一些問題。比如就算在30年代,我們也很難想像英國會出現一個希特勒式的人物。但是我覺得這是次要的。
我相信,我們中的大部分人處在那個環境下,也會如此行事。
我對此深信不疑。
唯一能指望的,就是永遠不要進入那個環境。
永遠不要用集體的聲音淹沒個體的聲音。
永遠不要放棄為自己行為負責的念頭。
永遠不要把自己當做孩子。
永遠不要相信聲音大的就是正確的。
永遠有懷疑的能力。
永遠有懷疑的勇氣。
永遠不要把自己完全交出去。
能力越強責任越大英文 在 堅離地城:沈旭暉國際生活台 Simon's Glos World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沈旭暉隨緣家書🇨🇳🇬🇧】夢一場,誰之過?:重新閱讀國際關係的《中英聯合聲明》
作為在過渡期最後階段成長的一代,我一向很不願意批評上一代沒有負應有責任。然而認真讀國際關係之後,一直有疑問在心頭:《中英聯合聲明》明顯是非驢非馬的怪胎,而且是IR入門級數的技術失誤,為甚麼當時沒有賢達說穿?
Declaration Vs Treaty
首先,《中英聯合聲明》是一個「聲明」(Declaration),而不是「條約」(Treaty),差之毫釐,謬之千里。香港島由大清帝國割讓予大英帝國的國際法依據,就是《南京條約》,而中國拒不承認;假如中國取回香港主權,是通過另一條「條約」,就是承認了當初的「不平等條約」,並違背了香港「自古以來」屬中國領土的官方論述。於是,最後用「聲明」。
「聲明」的目的,開宗明義是「通過協商妥善地解決歷史上遺留下來的香港問題」,卻迴避了英國在香港的法定角色。根據中方政治正確觀,英國在香港的殖民管治,從來都是不合法的,中國「恢復行使香港主權」,根本毋需英國同意。英國沒有在「聲明」提及《南京條約》,也就是默認了中國賦予的角色:在1997年前的過渡期,「聯合王國政府負責香港的行政管理」,僅此而已,連一個名份也沒有。
據當時接觸雙方最高層的鍾士元爵士在回憶錄透露,在談判初時,英方一直以為會簽訂新約《中英協定》;殊不知中國對國際法的理解大不同,根本沒打算簽約,最終有「聲明」,已經皇恩浩蕩。鍾士元認為,中方堅持使用「聲明」,就是因為拒絕承認昔日「條約」的法律效力,拒絕承認英國在香港百多年的管治有任何法理基礎,更拒絕英國在1997年後的香港有任何角色。可惜大Sir雖然眼光獨到,但形勢比人強。
一份只依靠中國自我制約的聲明,怎能有效?
當時這些港英華人也有疑慮,結果英國找來「國際專家」,說服香港精英,肯定「聲明」是有國際約束力的,其中一個論點,就是中英兩國已經把「聲明」提交聯合國備案,因此中方必然根據「聲明」行事。其實,所謂「聯合國備案」,只是聯合國為免各國出現19世紀那種秘密外交、經常由領導人私訂密約,到頭來死無對證,才要求會員國把一切雙邊協議註冊;但除非協議寫明聯合國的角色,卻不代表聯合國有直接監督機制。除非英國作為締約國決心論證對方違約(其實英國今天依然可以這樣做的),否則任何第三方,都是越俎代庖。
但英國不管,因為它只關心1997年的交接能否順利完成,至於以後的事,wfc。究竟英國政府是否知道「聲明」毫無保障?根據一份英國外交部解密檔案(FCO 40/3624),六四事件後,英國也擔心過出現變數,於是找過國際法專家,詢問一旦中國在1997年前違約,英國有甚麼可以做,結論是幾乎甚麼也做不了:一來在這日期前,中方根本不可能「嚴重違約」,除非是提前武力收回;而即使有這樣誇張的場面出現,英國也沒有能力把中國控告到國際法庭(因為這需要兩國同意才開審),頂多能追討賠償。至於1997年後,一旦中國政策違反《聲明》,英國可以怎辦,原來有另一份密件回應:那是1992年戴卓爾夫人向外相私人秘書詢問的備忘錄,可惜這份文件被列為「機密」,2047年後才解封,何故如此,大可自行意會。
奧蘭群島自治區的成功案例
要確保《中英聯合聲明》香港高度自治的「五十年不變」承諾有效,在國際關係角度,可以怎樣?我們不妨參考奧蘭群島的案例。奧蘭群島(Aland Islands)是芬蘭自治區,香港過渡期間,曾有立法局議員專門考察;年前我為某電視台拍攝探討各地「一國兩制」的旅遊節目,也曾到奧蘭群島,訪問了他們的民選女總理,確是一個理想的香港倒像。
奧蘭群島居民主要是瑞典裔,瑞典曾是北歐大國,而芬蘭本來是俄羅斯一部份。所以,奧蘭群島就是歐洲兩大陣營(瑞典-德國-歐盟 Vs 蘇俄)之間的緩衝區。一次大戰後,奧蘭主權爭議成為國際議題,歐洲各大國同意使用剛成立的國際聯盟(聯合國前身)框架解決,討論內容有兩方面:(1)一戰過後,奧蘭群島主權誰屬,能否駐軍;(2)奧蘭群島日後的自治,怎樣得到保障。
決定奧蘭群島主權屬芬蘭,就像決定香港主權1997年後屬中國,相對簡單直接。但說到保障奧蘭群島在確立成為芬蘭一部份後,怎樣成立自治區,確保島民的瑞典文化得到保存,卻不可能單單依靠芬蘭政府的自我約束,否則就像香港特區「高度自治」,依靠中國政府自我約束,結果就是騙局。1921年,芬蘭、瑞典和其他週邊國家簽訂《奧蘭條約》,寫明一旦奧蘭作為非軍事區的狀態被改變,簽約國家(也就是所有週邊國家)有權干預;而國際聯盟的決議,也寫明國聯有權監督落實過程。
與此同時,甚麼是「奧蘭自治」,國際聯盟決議也寫得一清二楚,不像《中英聯合聲明》,每一句話都有其「活路」(語言偽術),反映了我們今天很熟悉的「中式法治觀」(「中式」和「法治」聯繫在一起,本身已非常有創意)。當時國聯決定讓芬蘭、瑞典雙方訂立奧蘭瑞典裔的自治權限,然後芬蘭將之納入其法律框架,並由國聯監督。這些條件非常精準,例如芬蘭「內地人」不可得到奧蘭投票權,只有土生土長奧蘭人才可擁有土地,奧蘭的單一語言是瑞典文等。《奧蘭條約》和國聯賦予的奧蘭自治體系至今100年,依然運作良好,除了靠芬蘭克制,國際制約同樣居功至偉,避免了芬蘭搬龍門釋法、重新演繹關鍵字、去收緊奧蘭自治這類傻事。
中式法治語言,令英國措手不及
相較下,《中英聯合聲明》的中式用字,就帶來全然相反的結果。例如聲明第三段(五):「香港特別行政區依法保障人身、言論、出版、集會、結社、旅行、遷徙、通信、罷工、選擇職業和學術研究以及宗教信仰等各項權利和自由」,一般人看來,重點自然是各種自由,中國邏輯的重點,卻是「依法保障」,也就是日後香港特區有任何新法去重新定義這些自由,依然是「依法」,只不過不是「依」1997年前的「法」、也不是國際社會普遍理解的普世定義而已。簽了一輩子條約的英國人,自然明白魔鬼在細節,但中方屈機至此,恐怕還是自嘆不如。
又像第三段(二):「除外交和國防事務屬中央人民政府管理外,香港特別行政區享有高度的自治權」,一般人看來,重點自然是香港特區自治是國防、外交以外的範疇,但據中國今天理解,這句意思居然是「國防、外交固然是中央管,其他範疇也不是完全自治、而是高度自治,至於『高度』多高多低,就按當時中央政府理解而定」。最娛樂性的還是第九段:「聯合王國和其他國家在香港的經濟利益將得到照顧」,但究竟什麼是「經濟利益」、怎樣才算是「照顧」,居然語焉不詳,否則國泰去年被如此欺凌,中方已是違約了。
對中國而言,《中英聯合聲明》不過是為了1997年7月1日「恢復行使香港主權」,就像昔日收回威海衛一類殖民地,重點只有「收回」,其他內容,說說而已,反正7月1日之後,一切就是「內政」。而對英國而言,《中英聯合聲明》是為了「體面撤出」香港,之後怎樣保證一國兩制「不變形、不走樣」,自然也不上心。奇怪的是當時的香港賢達,無論左中右,看見這份兩大國「聲明」,有如此明顯的國際關係漏洞,卻選擇「硬食」。昨日因、今日果,看見窗外事,豈能心無罣礙?
能力越強責任越大英文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上個禮拜我們罵完世界衛生組織WHO,這禮拜該換誰挨罵呢?每次我們罵美國,就會被網友說「媚共」,要是罵中國,又會被酸「舔美」,我們節目真的很難做耶,這次我們決定,乾脆讓他們對罵好了。
還記得我們在2月27日聊過「美中大鬥法」嗎?結果短短一個月,川貴人和習皇帝,感情再度生變,而且是切八段的那種變。
美中大鬥法Round 2又開打了!打什麼呢?這次是打宣傳戰!東北有三寶,中國的「大外宣」也有五寶。最近這一個月來,北京當局為了扭轉被肺炎重挫的形象,頻頻出招,我們整理了國際媒體歸納出的洗白五寶。
我們馬上來看看第一寶卸責美國。
中國「抗煞專家」鍾南山2月27日突然指出,疫情在中國爆發,不代表病毒源自中國,為「洗白大業」開了第一槍。但美國國務卿「龐佩奧」直接無視WHO命名不得帶有地名的規則,到處「武漢病毒」、「武漢肺炎」的叫。
這大概讓中國是越聽越不爽吧?就在WHO宣布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的隔天,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12日突然在官方Twitter上連發7條推文,引述美國疾管署CDC主任備詢影片,說美國自己都搞不清楚死於流感的美國人,到底是不是感染新冠肺炎,質疑美國根本早就有新冠肺炎的病例,是美軍把病毒帶進中國的,要求美方給中國一個解釋。
我覺得這話很怪,這病毒為什麼源自美國,在美國沒什麼表現,但到中國兜了一圈,就變得奇毒無比,傳染速度跟死亡率都大大增加,這病毒在中國是吃了大力丸嗎?
結果這也就讓川普超級不爽,開始跟進龐佩奧的說法,當天就在橢圓形辦公室發表談話,說新冠病毒是「外國來的病毒」,立刻劃清界線。
什麼叫外國病毒?病毒是有國籍的啊?總之美中雙方都說病毒是你家的,一下子就把美中戰火又點燃了!而川普這次把病毒的國籍更明確了,直接明確的叫他是「中國病毒」。
突然把Coronavirus改稱作Chinese Virus「中國病毒」,硬是在火上加油!結果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果然又不爽了!
馬上就出了第二寶肅清異己。
還記得2月18日美國把五家中國官媒列入「外國使團」嗎?隔天中方就以下令驅逐了三名《華爾街日報》的記者,還嗆聲「保留復仇權」,就在大家忙著對抗疫情,以為中國無暇報仇的時候,北京當局又拿記者開刀!
中國政府在3月18日宣布一口氣驅逐《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和《華盛頓郵報》等美國三大報的美國記者,限他們10天內交出記者證、滾出中國,今後也不得在中港澳繼續從事記者工作!
但你們兩個吵架,關我們記者屁事啊?而且你禁也去禁跟川普比較好的福斯電視台之類的,紐時跟華郵可是打川大將,不是說你的敵人的敵人就是我的朋友嗎?雖然這兩家平常罵中國也罵得不少。
這次的逐客令下了之後,《駐華外國記者協會」就說,這個命令至少會害13名記者丟飯碗,不僅是中共在現代對外國媒體最嚴厲的攻擊,距離驅逐外交使節差不多只剩下一步之遙;《紐約時報》更點出,現在國安和公衛專家都很擔心,美中已經拉開「新冷戰」的序幕,恐怕嚴重破壞防疫上的合作,並衝擊全球經濟;先前鬧出「中國病夫」風波的美國政治專家「米德」,也發表最新社論《北京加劇新冷戰》,警告這場流行病會結束,但美中僵局恐怕維持數十年。
但川普完全沒在怕喔~繼續推文連發,所有需要提到新冠病毒的地方,統統改成「中國病毒」!接下來幾天的白宮記者會,更大喇喇的用「中國病毒」當開場白。
甚至有媒體拍到,幕僚準備給他的講稿上,原本寫的「冠狀」corona被川普用硬生生改成大大Chinese,但川普堅稱他沒有歧視的意思。
中國問題專家警告,以這種方式給病毒貼上標籤,只會讓兩國的關係更緊張,美國領導人原本應該要制止「仇外情緒」,但川普卻無視越來越嚴重的反華潮和種族主義,反而不斷製造新的緊張。
接下來中國就使出了第三寶,口罩外交。
除了試圖和病毒切割,北京當局還同時展開「口罩外交」,運送口罩和醫療物資到伊朗、義大利和西班牙等重災區,「病毒輸出國」搖身一變成為「救世大英雄」。
《紐約時報》北京分社社長撰文指出,中國正在試圖改變專制的「病毒孵化器」形象,變成在緊要關頭扛起責任的「世界強國」!歐美防疫的失敗,剛好給了中國領導人表現的舞台。
不過美國耶魯大學教授Stephen Roach認為,單憑口罩外交並不能重塑全球對中國的看法,因為這是17年來第二次源自中國的大流行病,中國真該好好改善公衛政策!
第四寶則是取經中國。
3月16日,中國境外確診病例和死亡人數,雙雙超過中國境內的數字,結果中國境內輿論認為「中國打贏了防疫戰爭」,還有不少網友大酸西方國家連「抄中國作業」都抄不好,自誇他們專制政權下的動員能力。
最後是第五寶新增歸零。
到了3月18日,中國官方正式宣布,本土新增病例為零,「黨的抗疫成功樹立榜樣」!不過這數據川普信不信呢?美中你來我往唇槍舌戰,看起來像在比誰防疫最無能,但可不能單純看他們鬧一鬧就算了,兩國爭的其實是「世界扛霸子」地位,現在各界聚焦,中國真的有可能取代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強權嗎?
美國前助理國務卿坎貝爾和布魯金斯學會的中國戰略計劃的主任杜如松聯手發表最新文章,拿1956年大英帝國弄丟「蘇伊士運河」當例子,警告美國再不好好振作防疫,恐怕也會搞丟世界霸主的寶座,讓中國撿到便宜。
兩位專家指出,美國一開始反應就太慢,從上到下亂成一團,不但沒有領導全球防疫,還突然斷航歐洲盟友,破壞人們對美國的信心;反觀北京火速填補美國的空缺,利用製造大國的優勢,提供其他國家物質上的援助,並分享防疫經驗,全力彌補先前中國領導階層的失誤。
最後幫大家複習一下,這次琪斐大放送的關鍵字是 #美中再槓 #新冷戰 #洗白五寶 #中國大外宣。
--------------------------------------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每周四晚間九點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0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能力越強責任越大英文 在 「能力越強,責任越大」最早應該不是出現在蜘蛛人裡面的台詞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能力越強,責任越大」這句大家耳熟能詳的台詞大家都知道是蜘蛛人裡面班叔叔所說的一句台詞, 原文是: With great power comes great responsibility. ... <看更多>
能力越強責任越大英文 在 能力越大責任越大英文在Youtube上受歡迎的影片介紹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力量越強,責任越大。」 蜘蛛人(Spider-Man) 伏爾泰(Voltaire) 二一四年九月,名言調查員收到一封電子郵件, ... ... <看更多>
能力越強責任越大英文 在 每日一句學英文- Daily English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責任』的英文怎麼說? responsibility /rɪ͵spɑnsəˋbɪlətɪ/ (n.)責任 e.g., With great power, comes great responsibility. 能力越強,責任越大。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