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兩年前在義大利得的一場怪病 ]
最近因為儲存空間爆掉,不得不重啟塵封已久的記憶卡,刪減一些檔案。沒想到一開才發現,裡面有好多 2019 年我在義大利生活時拍的照片,但基於某種神秘原因,當時我拍下的幾千張照片幾乎沒有幾張拿出來用,也沒有和任何人分享,就這樣靜靜地被遺忘在雲端深處。
想著想著,一股熟悉的「癢」突然爬上我的皮膚,突然之間,我想起了為什麼。
那年夏天,剛到義大利的第二個禮拜,我的身上就開始出現一股莫名其妙的癢。
起初我以為只是蟲咬,幾天就會好,沒想到原本在皮膚表層輕輕搔刮的癢,漸漸向外輻射成紅火蟻爬滿全身般的火癢。想像中的「蟻」在我的手臂、腋下、腰間、大腿、膝窩、胸部傲慢行軍,所到之處皆放火燃燒,留下酸蝕的荷爾蒙,暴虐地咬出遍地血紅,最可怕的是,這些「蟻」最終只是幻覺,根本無從「殺」起。那癢從骨頭深處透出來,表面怎麼抓都舒緩不了,但是大腦下意識仍然會想抓,於是每一天無時無刻我都在抓癢,指甲都剪掉了,依然抓出一道又一道紅色的痕跡,嚴重的時候,半夜還會把自己抓醒,聞到一絲血腥,原來是睡夢中把皮膚都抓破了,血都沾到床上。
中間一度因為抓破的傷口細菌感染,腰間長出一個又一個劇痛的黃色小水泡,只要姿勢變化稍一牽引就疼痛無比,無論體感還是視覺上都很折磨人,尤其我又有嚴重密集恐懼症,看到自己皮膚長出那些東西簡直生不如死。
但奇怪的是,全身都癢,只有臉不會癢,或許是不幸中的萬幸,否則可能連臉都要抓破。
當時的男友也患上了這場怪病,兩個禮拜不見好,於是開始到處求助醫師。
我們在義大利看了兩三個醫師,每個都說可能是某種食物或環境的過敏,某種精神壓力引起的症狀,某種自律神經失調,或可能是濕疹。我和男友吃下一包又一包的藥,嘗試各種飲食與作息的調整,但是那癢仍然春風吹又生,在我們的皮膚上一次又一次燎原,讓我們日不成思夜不能寐,撕心裂肺地簡直瀕臨抓狂邊緣。
正規醫療無效,我們於是求助民間療法。
每到假日,我們就開車到海邊或鄉間的野溪溫泉去浸泡。我們泡過各種顏色各種礦物質組成各種氣味的泉水,但是反反覆覆地泡,皮膚沒有變好,反而變得又乾又澀,那該死的癢依然頑固存在,倒是我脖子上一個從小就有的小肉芽,因為不堪折磨而脆化脫落(倒是省了我一小筆手術費)。
我們就這樣,連續癢了四個月。
那是我一輩子沒有體會過的癢,癢到坐立難安,每天睡眠不足,無法思考,近乎神智失常。當時拍照也不過是聊表儀式地舉起手機拍一拍,完全無法思考什麼修圖、分享、寫文章了。
直到回台灣後,有一天男友突然打電話來,他說他媽也開始出現這個怪病,結果她去找了醫生看,醫生拿顯微鏡一照,大吃一驚:這是疥瘡!
帶著半信半疑,我拖著那副殘破軀殼來到台北一家皮膚科診所,說我懷疑自己得了疥瘡。那診所太小,連專門用的顯微鏡都沒有,但我已經無法再等待去大醫院看診,於是叫醫師直接給我治療疥瘡的藥。
沒想到那藥才塗了一天,困擾我四個月的癢,一夕間煙消雲散。
這整件事實在令我哭笑不得。
在此之前,我從來沒聽說過什麼疥瘡,上網一查才知道,疥瘡是一種名為「疥蟎」的寄生蟲引起的感染,具有高度傳染性,這種肉眼不見的小生物會鑽進人的毛孔裡產卵、排泄、生老病死循環,而牠們製造的各種老廢物質,就是引起人體過敏發癢的原因。
到底是在哪裡染上疥瘡的呢?為什麼男友的媽媽一看診就命中目標,我們兩個卻遍求解方而不可得?
兩年前因疥瘡抓癢而留下的色素沈積,我的皮膚還未完全代謝掉,現在看還是一塊一塊紅紅的,好長一段時間我都覺得自己是 damaged good,甚至不敢去曬太陽,以免加深不規則的色素沉積。
好笑的是,當時有一場旅程是我第一次去托斯卡尼北邊海港城 Porto Venere,如此特殊日子必定要拍照留念一下,圖片裡的我看起來正在悠哉欣賞美景,實際上已經變成蟲蟲的培養皿,衣服底下千瘡百孔,癢到想哭+殺人。(zoom in 應該可以看到我皮膚上的紅點)
歡迎追蹤我的 IG:abby_chao_
https://www.instagram.com/abby_chao_/?hl=en
#有人文章看到一半就猜出是疥瘡的嗎?
#有人也曾是疥瘡苦主嗎?
#義大利 #疥瘡 #故事 #少女A #portovenere #italy
胸部變大吃什麼 在 林大熊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我終究 是以自己的眼光 在看這個世界。
而「眼光」,是由自己的人生經驗累積之後所產生的一種度量衡工具,這個「眼光工具 」的標準和刻度 甚至會一直微調的改變著,
就像我以前非常介意自己的體脂肪,總覺得肌肉量是理所當然不會失去的,但我經歷去年大幅減重20公斤後又再增加10公斤的經驗後,
我變得更加尊敬自己的肌肉量,我現在更多地在觀察自己肌肉的變化,多過於審視體脂肪的增減,
「打造出更立體的肌肉塊狀」才會讓我覺得更滿意自己的狀態,而不是單純地減脂減重有氧少食,
而「鍛鍊肌肉的重訓過程」則會讓我自己的健康獲得改善,我在過去近兩個月回到健身房鍛鍊的經驗裡讓我明顯感覺到重訓的優點實在比有氧運動好太多了,
但我回到健身房後並沒有完全放棄有氧運動,只是減少單純的有氧運動,偶爾還是會做純訓練心肺的器材或外出爬山,甚至我會透過在重訓中加入極輕重量極高次數的鍛鍊方式來達成類似有氧運動的效果,而且我很喜歡同時刺激肌肉充血膨脹又能滿臉爆汗的感覺。
健身房裡的人形形色色,我也會看其他鍛鍊者的身體形態,就像別人看我一樣,我記得以前的我總是會看著體脂肪很低的人而心生羨慕,因為我內心一直想著自己的體脂肪太高了,
但是現在的我在觀察他人上已經大大的不同了,我看著其他健身房會員,總想著肌肉量的比例,這些想法的轉變對我來說是有極大正面幫助的,因為我的缺點是體脂肪,而我的優點是體肌肉量。
雖然降低體脂肪會是我一生難以克服的問題,但我接受這個體質了,因為我在去年減去20公斤時,依然沒有清晰的腹肌,胸部依然有過多脂肪,但更大的損失是我大幅度的失去了肌肉量,手臂纖細、臀部扁平、大腿乾瘦、肩膀窄小、胸肌平坦、背肌直桶,非常驚訝的體驗,
但我很感謝那一次的 20kg減重體驗,它讓我知道,比起高高瘦瘦的斯文形象,我更喜歡自己現在這樣,粗礦、瘋狂、詼諧、自嘲、肥碩、擅長大吃,做一個很爽的素人。
厚,我只是想發張 展肌照,為什麼最後會寫那麼多,已經寫一小時了,瑪德肌8咧~
胸部變大吃什麼 在 Monji的雙寶艾美醬生活食驗室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想起那個躺在手術準備室的早上》
#人來人往 #有感而發
剖腹產最早的一台手術,手術室外一片寂靜,從沒想過電動門的這一端會是如此繁忙。記得當時我自己躺在床上,落在一角,等待麻醉醫師的問診時,不知道自己能做些什麼來平撫自己的緊張。只感覺到我的時間是靜止的,四周來來去去要手術的患者,護理人員,醫師。
那個心情印象十分深刻,並不是第一次進手術室,卻是人生中到現在最大的一次手術,半身麻醉與全身麻醉的恐懼不同,我只擔心自己會有知覺,然後痛著被開腸破肚....但這樣的擔憂又夾雜了一點即將要跟孩子見面的雀躍。
我想應該只有剖腹產的媽媽,才能在手術產台上有這麼多時間,給這麼多情緒吧?!
頭頂手術室的那盞燈,莫名的令人心生畏懼,當音樂響起,麻醉醫師護理人員開始為我進行半身麻醉的時候,我蜷曲著,碩大肚子裡的孩子陪著我一起面對,整個產程,除了產後在恢復室為了查看子宮而壓迫的劇痛宮縮,就屬半身麻醉最痛了。還記得麻醉醫師測試我下半身感知的時候,我覺得實在太神奇,等到真的在剖腹時,只感受到肚子不停的有拉扯感,和醫師護士們的談笑風生。第一個孩子抱出來時的哇哇大哭,我也哭了,還能跟醫師對話;第二個抱出來時,醫師說了孩子頭被壓扁,我簡直不敢相信.....(事後孩子得感謝肚子太擠,現在是巴掌臉超吃香😆)
半身麻醉,醒著在手術室,是孤獨的。但等孩子出生時,躺在我胸口,我才意識到生產的過程有多麼的神聖。
剖腹產或許沒有自然產如此撕心裂肺,但產後的修復卻很漫長。眼看著我隔壁床的產婦已經開始大吃,我還在猶豫著該不該牙一咬,忍痛下床走動讓自己排氣。狼狽不堪的躺到第四天,我才因為塞了藥,硬逼自己下床才排氣。宮縮痛大概是產後的折磨,接下來第三天後的石頭奶,脹到胸部變形,只能冰敷,手擠,最後立刻上網買了電動擠奶器,沒有疏通的乳腺,怎麼擠都覺得自己要從胸部炸裂了!這對新手媽媽真的是異常的恐懼,孩子親餵也是喝喝睡睡,捏醒到耳朵都紅了,還是解不了我胸脹的不適,直到適應了一陣子,才漸漸上手。
#我們都是邊做邊學當媽媽
#孩子也是努力的學著用另一種方式生存下去
我是容易留疤痕的體質,醫師幫我留了一個很漂亮的傷口,但我還是沒能將它照顧的平平整整,讓我總是想起那個躺在手術室準備剖腹產的早晨。
有時候看著自己的孩子,還會猛然驚覺自己怎麼可能是媽媽了,我怎麼還記得自己是那個扛著兩大皮箱到美國,開著車馳騁在寬大道路上,想去哪兒就去哪兒的年輕女子,那樣瀟灑不羈,百無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