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章出爐!
這次寫了我在台灣根本不太在乎的刈包,但不知道為什麼來到倫敦後見到的刈包菜單比我在台灣 23 年見到的還多。還花了台幣一千多去嚐了將台式料理發揚光大的 BAO 餐廳,雖然價位不低,但卻相當值得,很開心「台灣小吃」在倫敦能見度越來越高!
節錄 /////////////////////////////////////////////////
我對刈包的印象停留在台北公館的「藍家」,以前還唸大學時,只要從木柵山區搭上搖晃疾速的236公車駛入市中心,怎能不停留台大學區,來一份熱氣四溢、軟呼呼的刈包,另一手再握着一杯陳三鼎,那一天的美食欲基本就滿足了。BAO的團隊相當聰明,將這樣的庶民台味揉進了麵團中,爲英倫風情抹上一層台式文青感,不只菜單內容擁有高標準,店鋪設計也符合倫敦美學,讓不少美食作家、主流媒體爲這一個異軍突起的小圓包感到驚奇。
要說起能介紹給外國人的台灣菜,對許多人來說,刈包之前肯定還有更多口袋名單。我以前也總想着,憑什麼台式牛肉麵、滷肉飯等菜色登不上國際舞台,直到這幾年住在倫敦後,我才又一次次佩服BAO團隊當時的獨到眼光及生意頭腦。搞怪挑嘴的倫敦人喜歡嚐鮮,加上市場競爭激烈、成本高昂,如果與其他文化的食物做不出區別度、口味太過奇特,是很難在倫敦美食戰場存活下來的。
白白胖胖的刈包造型可愛,與外國人印象中的中式包子、燒賣又不太一樣,卻能像西式漢堡一樣,在裡頭包各式各樣的餡料,配上台灣這一存在度不高的新名字,刈包就這樣成爲能代表台灣的頭號美食了。
-
_《FOTO PASEO 倫敦漫遊與生活日常》
.
想即時看到有關倫敦的各式資訊及我的攝影作品,
歡迎追蹤 Instagram:https://instagram.com/fotopaseo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中山 繁樹 Shigeki Nakayama,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台湾の朝市の中に美味しいお店があります。 我最喜歡吃的餛飩湯是花蓮液香扁食的。你們推薦的餛飩湯是哪裡的呢? https://goo.gl/maps/dhFr9Vs6r5gWtCgz6 【興德市場】 📍台北市文山區興德路6巷4號 ☎ 0914-200-005 #麵這一家 豬肝湯30(我本來想點的) ...
胖包子木柵 在 世界,進行中 The Ongoing World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009 ‧ 北京 ‧ 長城大穿越:箭扣─慕田峪(下)]
早上6點多起床,寒氣濕重,戶外晾著的衣服不僅沒乾,還能擰出水。前一天帶我們爬箭扣西段的黃狗嘎嘎縮在屋角,睡得很香。
今天的目標是從箭扣長城最低點,海拔760米的澗口走到慕田峪長城,趕6點末班公車回北京。看對岸驢友的遊記,有人只花了3小時,有人走了9小時,所以還是早早出發比較保險。
老趙一家人坐在院落裡吃早點,白胖的包子冒著熱氣,孩子的臉蛋被薰得紅撲撲的。老趙的太太問我們有沒有睡好,順手遞來兩個包子。外頭的牡丹怒放,我們邊吃早餐,邊看著可望不可及的鷹飛倒仰。
向老趙買了一些乾糧,這裡的水比較貴,我們從水龍頭裝了幾瓶。8瓶600c.c開水實在很重,但最後證明,沿路根本累到吃不下東西,只想喝水,多帶點水是對的。
早上8點15分,我們沿著村裡最平整的一條柏油馬路出發,穿過靜謐的民宅,往澗口方向走去。睡醒的嘎嘎精神抖擻地跟在我們身邊,直到見我們拐進往城牆方向的泥土路才離開。
據說明代修築長城時,箭扣這段原本沒有名字。一回某位官員考察,發現這段長城奇險,在群山間像個澗口,命名澗口長城。後來他回到朝廷時覺得這名字不夠好,改以諧音「一箭扣雙雕」,命名為箭扣。這段建在稜線上的長城,的確像把一觸即發的弓箭。
城牆邊架了把木梯,一位戴墨鏡、斗笠的老伯坐在城牆上抽菸,聽到我們腳步聲,立刻開價「爬梯子五塊錢」。
除了這把梯子,旁邊也真沒地方可以爬。我們爬上木梯,老伯擺出一副兇樣跟我們要錢,B不想跟他耗,掏了錢給他。
老伯收下鈔票,立馬換了張笑臉。前方的長城崩落得只剩一堆傾斜向上的亂石,老伯要我們爬到一個很陡的坡點時繞到外側小路,避開塌毀的烽火台,接著就是往下的路。
手腳並用爬過那堆亂石,依照老伯指示繞回長城,眼前出現一段平緩的下坡,兩側城垛垮了大半。從這裡到鎮北樓是起伏最劇、最險的一段,有時一出敵樓就是碎成破片的城牆,得呈坐姿慢慢往下移,兩側想當然爾沒有城垛,一不小心就直接下山。然而籠罩在一片輕霧中的長城真是絕美,全身痠疼卻大飽眼福,真是五味雜陳。
沿著石階蜿蜒往下,又拐了個彎,看到眼前景象,我倆愣住了。
眼前是近四層樓高、60、70度的碎石坡,所有的梯階均已塌毀,底下的岩塊裸露,想當然爾不會有任何踏點的指示牌。
出發前老趙告訴我們幾個需注意的路段,有些地方得繞路通過,但怎麼回想就是沒提到這個。是我漏聽了,錯過能繞出城牆的小路岔口,還是這段路對當地人而言根本太簡單?
往回走了一小段,沒看到任何能往外繞的城牆破口,碎石坡兩側距地面約莫有4、5層樓高。此時沒辦法,只有硬著頭皮往上爬。
我們商量由B先上,我與他間隔著3公尺的距離。岩階風化得厲害,B的踏點撲簌簌化為粉末,落在我的帽沿與相機包的口袋裡。
「到了。」B的身影在最高的台階隱去,我把視線鎖在每個可以攀握的岩縫上,直到上方只剩一整塊光滑的石頭。
我走岔了,距左側城牆大約2個手臂的距離,無論向右或向上都已無路可走。這時才萬分真切地發現,身上勉強能撐得上登山裝備的,只有出發到箭扣前買的,一雙兩塊錢人民幣的麻布手套。
「爬不上去。」我仰頭對B喊,但我們之間隔著一段傾斜的陡坡,他看不到我,當然也搆不著我,只能喊著要我小心。
我往左摸索著任何堅固的抓握點,但所有可能的岩縫都在指間化成塵土,墜落3層樓下方的地面。
我換把腳往左踩,找到一塊凸起的岩石,但還是得找到一個施力點,否則過不去。
我就以這個姿勢貼在長城上大概一分鐘,期間數不清多少次咒罵自己的愚蠢。最後,我選擇相信眼前一小段不知是上方灌木叢還是哪伸出來的樹根,拉了拉還算牢靠,先伸出右手抓穩,然後放開左手,把重心移往左側。
那一瞬間,我覺得那段樹根會被我拔起,我整個人往後仰,隨著風化的泥塵一起跌向地面。背在身後的單眼相機包會先著地,然後是後腦勺。「那相機花了我一個多月的薪水」,這個時候,我竟莫名其妙冒出這個念頭。
所有腦內小劇場在一秒內快轉完畢,左手這時穩穩扣進一個岩縫,把整個身子帶了過來。往上爬兩步,就出現明確的梯階,B一把把我拉上去,我腦內一片空白,喘得說不出話。
澗口到鎮北樓間,會依序經過明顯從灌木間挺立的西油簍頂、東油簍頂,以及宛如縮進城牆間的西縮脖樓、東縮脖樓。事後查資料,叫「縮脖樓」的原因是這段地勢低,易守難攻,建造者提高城牆高度禦敵,敵樓看起來就像是縮進城垛裡。當時我們心想長城就這麼一條,再怎麼走也不會迷路,亂爬一氣的結果就是連自己走過的路有什麼歷史典故也不知道,早知道該請嚮導啊…
經過東縮脖樓之後又是一路直上,又累又渴不知走了多久,長城在此戛然而止,唯有一架樹枝紮成的木梯與對面大石銜接。木梯末端的梯階已經斷了,除非用飛的,否則不可能通過。
這想來就是老趙說的「鬼門關」,以前有好心山友集資架設鐵梯,但風吹雨打下大概也壞了。我們循老趙說明的方向繞出長城,沿小路走到半山腰,穿過蔭涼的山徑,再向上直達鎮北樓。好心山友在城垛破口旁堆起磚梯,對我這種短腿人而言真是一大福音。
抵達鎮北樓時大約下午1點多,喝了半罐水再勉強吞下幾塊餅乾,爬上鎮北樓頂望遠,看看來時路,真是累翻了卻滿足無比。
擔心趕不上末班車,再怎麼累,還是得繼續出發。鎮北樓後的路段好走許多,一段長長下坡,不一會就到達箭扣東段最高點「牛犄角」。從這座敵樓延伸出去的城牆以大U型環抱山巒,遠方隱隱有幾隻老鷹。我們登上牛犄角樓頂,此時遇到幾位來長城健行的遊客,和他們一起往慕田峪方向走。
B的登山鞋底不堪長城摧殘脫落,路過一段牛犄角邊一段由白雲岩鋪成,滑溜向下的斜坡時非常艱難。此時同行的一位阿姨神奇地掏出鬆緊帶,解決了這個問題。(現在仍不明白為何她健行時會隨身攜帶鬆緊帶,但真的很謝謝她)
接下來的路段兩側長滿茂盛植物,由於時間還算充裕,我們放慢腳步看看花草樹木,看看被植物包裹的敵樓,還看到螳螂捕蟬的景象。
經過一段滿是細碎土石的大斜坡,眼前出現一座乾淨異常的敵樓,路面不再是破碎的石塊,而是修整漂亮的石磚。一座開了口的木柵欄阻隔荒煙漫草與文明。
這裡是慕田峪最西邊的20號敵樓,走了6個半小時,我們到了。
走在平整的石磚上很不習慣,慕田峪的風景也很美,上班日的遊客明顯少了很多,更添遊興。但比起花兩天時間用生命翻越的箭扣長城,就是少了那點味道。
在14號樓可撘纜車下山,5分鐘要價45RMB。但要我們再繼續往前走,決計是走不動了。
搭上回北京的公車,旁邊的大嬸知道我打台灣來的,開心地説她兒子女兒也來過台灣,之後開始講起自己的旅遊史。天色慢慢暗下來,公車在下班時間的洶湧車潮間緩緩滑行,從仰頭就是滿天星斗的懷柔小鎮,到燈火通明的北京城。
---
下周末分享會歡迎來玩:
10/27(六) 14:00-16:00/台北 鹿途中旅遊書店
免費入場,需事先報名 https://www.accupass.com/event/1809110852471728233635
胖包子木柵 在 中山 繁樹 Shigeki Nakayama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台湾の朝市の中に美味しいお店があります。
我最喜歡吃的餛飩湯是花蓮液香扁食的。你們推薦的餛飩湯是哪裡的呢?
https://goo.gl/maps/dhFr9Vs6r5gWtCgz6
【興德市場】
📍台北市文山區興德路6巷4號
☎ 0914-200-005
#麵這一家
豬肝湯30(我本來想點的)
餛飩湯30
油豆腐15
豆干10
(沒有寫的菜單)先付 現金
【木柵市場】
#木柵水煎包
鮮肉15 推薦 おすすめは新鮮な肉の包子
玉米15
韭菜15
#文山區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