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氧濃度是什麼?
血氧濃度指的是血液中氧氣的濃度,也就是「血氧飽和度」。人體吸入氧氣後,透過血液輸送到身體各組織器官,血氧飽和度是反映呼吸系統和循環系統運作的重要指標。一旦血液含氧量不足,可能代表心臟或肺部出現問題。
一般健康人在平地(海拔500公尺以下)的血氧濃度約為95~100%,94%以下則為供氧不足,血氧濃度低容易讓人精神不集中、倦怠,長期抽菸的老菸槍血氧濃度通常也較低,約在92%左右。疾病也會造成血氧濃度不足,例如嚴重肺炎或 心臟衰竭 、肺氣腫等疾病,血氧濃度就可能掉到90%以下。一般而言,血氧濃度90%以下,就必需緊急就醫接受檢查及治療。
為什麼會「隱形缺氧」?
蘇一峰指出,隱形缺氧又稱「快樂缺氧(Happy Hypoxia)」,這個名詞早在2020年4~5月就有英文文獻可查,COVID-19的病人常常會出現身體已經有低血氧的情形,但是患者卻沒有出現呼吸困難的感覺,也因此容易耽誤就醫延誤病情,更可能造成突然猝死。
他進一步指出,呼吸一般是由延腦中的「呼吸中樞」所控制,另外還有一些呼吸偵測受器,包括存在延腦的中央化學受器,可以偵測腦脊髓液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和酸鹼度,而周圍化學受器則位於頸動脈體及主動脈體,負責感受氧濃度的變化,進而影響呼吸中樞。
但是,新冠病毒是如何影響呼吸中樞,科學家仍然不清楚,目前懷疑可能是這些偵測神經元被病毒感染之後出現問題。也因此他特別提醒,臨床上新冠肺炎的病人必須小心注意呼吸與血氧濃度,要避免不自覺的低血氧而造成 心肌梗塞 猝死。
另外,也有科學家指出,因為肺炎出現而改變的肺中分流,讓肺裡的血液無法交換氧氣;此外,肺中產生的血栓也會讓缺氧問題更加重惡化,這些都是新冠肺炎造成低血氧的可能因素。
#血氧機
#血氧偵測儀
#新冠肺炎
#COVID-19
#疫情快退散
肺動脈含氧量 在 Dr 文科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有幾點值得大家思考下
從內文資料分析,小baby有先天性有VSD(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餵奶時面色變紫其實可能有cyanotic heart disease如tetralogy of fallot (TOF)
TOF包括4個元素:VSD、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 obstruction、overriding aorta和righ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在嚴重VSD時情況下,右心室會逐漸變厚,不單止令到肺部血管壓力增加,同時當出現right to left shunt時,便會令小baby的血含氧量變低,因為右心室部分的血液不能經過肺部血管去oxygenate,而是直接shunt去左心室再經大動脈運到身體各處,這叫Eisenmenger syndrome,不過在發達國家如香港,這並不常見。
因為VSD令到更多血液流經肺部和心室,當小baby經過長期的volume overloading便可能會出現心臟衰竭。短期內可以試用藥物控制,但長遠還是要手術修補。
* 小baby可能會同時有右心室厚大(righ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cyanotic heart disease、肺高血壓(pulmonary hypertension)等問題
當baby出現體重過輕(failure to thrive)、面色變紫(cyanosis)、水腫或呼吸急速困難時,便代表小baby情況其實需要盡快以手術修補VSD或心臟結構異常以改善情況。
以往在初生兒先天性心臟發育不全的患者,有時候會先進行palliative staged surgery,先透過pulmonary artery banding(PAB)減少初期的left to right shunt和過多血液流向肺部(pulmonary over circulation)。不過近年研究發現早期直接primary definitive corrective surgery有更好的效果,但視乎個別情況,如臨床考慮和家屬的想法等,仍有不少病人需要先進行PAB再進行修補手術。
初生兒或兒童外科是非常複雜而且極為專門的專科,本身會去train pediatric surgery的醫生就極少,選擇去做這科的醫生一定都是有熱誠和深愛兒科才會去做,這比成人外科training所需要的成本、心血和時間多很多。
那我們回歸這個併發症:complete heart block
心臟是一個博大精深的器官,一些小小的disruption已經可以影響心臟自動發電心跳的功能。Complete heart block是VSD/TOF repair其中一個罕見的併發症,亦是有文獻documented的。
當然,沒有人會想有併發症,但梅菲定律告訴我們,anything that can happen will happen
不幸地,小baby似乎有complete heart block導致的心跳過低(Bradycardia)的併發症。很多家屬都反射性的想找原因,深信一定有人犯錯才會這樣,其他VSD/TOF repair的baby術後咩事都無,卻只有我的心肝寶貝出事。這種反應是可以理解的,但這是不是代表一定是醫療失誤?還是inadvertent的不幸?這是值得深思的一點
大家都不在手術現場,其實很難評論到底醫生有沒有犯錯、有沒有醫療失誤。目前仍然為口同鼻拗,但如我之前所講,當傳媒大肆報導醫生手術失誤害病人要安裝心臟起博器時,便已經嚴重傷害了醫生的reputation,就算到最後還他清白都好,damage has been done
更加重要的是,如小baby出現complete heart block,是需要治療和安裝永久性心臟起博器以確保心跳速度正常,過久的心跳過慢有導致心臟和器官衰竭的風險。但無奈的是,當家屬不信任醫療團隊時,再正路的醫療意見都不會被接納。
*先天性心臟病非常複雜,同樣是心漏病可以有非常不同的臨床狀況和治療方案。以上為general的分析,並不套用任何病人身上。
肺動脈含氧量 在 Victor 陳紹誠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新漢方名人堂專欄
夏季養心
《黃帝內經》說:「五臟應四時,各有收受」,也說:「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中醫有「春養肝、夏養心、秋養肺、冬養腎,四季養脾」之說,五臟受各季節氣候影響,所以我們應該要順應四季,養護五臟。
心在五行屬火,以陽藏而通於夏氣,故為陽中之太陽,而心臟的陽氣是推動整體血液,向全身各器官輸送養份維持生理機能,還調節汗腋體液,負責身體的循環,因此夏季養生應養心,心好則血脈通順。心血管疾病在夏季雖然不像冬季般好發,但我們可以趁機在夏季養心。夏季天氣炎熱,流汗過多時血流量會下降,但汗液及體液減少導致血液含氧量和養份不夠充足,因此心臟為維持血液循環正常,必須加倍工作,反而會使心臟更疲累。這在中醫稱為陰虛,汗液為心液,汗腋過份流失導致心血虧損,因此我們要適當的補充流失的水份、電解質及營養。
夏季養心,除了注意不要過度流汗損陰,也要注意吃進肚子裡的食物,尤其現代人運動量不足,吃入體內的多餘物質不易代謝掉,現在吃下肚的有可能在冬季後對身體造成影響。
夏季因炎熱常導致食慾不振,因此我們常會將食物調味加重來增加食慾,甜酸辣等重口味都是許多人夏季開胃的選擇,但也會因此容易攝取過多油、糖、鈉、碳水化合物,讓身體負擔加重,導致膽固醇及脂肪堆積。這個時候血脂增加,容易在血管中沈澱,造成動脈硬化,進而血管老化,而在冬天時因天氣冷就容易引發心肌梗塞、中風等疾病。
另外許多人喜愛在炎炎夏日吃冰,但夏季吃冰對身體更傷。想像我們從酷熱的戶外突然進入涼爽的冷氣房,溫度瞬間改變會導致血管收縮及血壓上升進而造成心臟負擔,而吃冰或和冷飲也會同樣的影響身體,對心臟及血管均不好,除此之外還會讓身體濕氣增加,造成循環變差,因此夏季吃冰絕對應該避免。
夏季養心,實為冬季做準備,夏季將心血管養好,冬季才能降低心血管疾病發作的可能,如果我沒發現高血壓,也沒在夏季養生,很可能在冬季我就會有心血管疾病發作。
除了飲食和作息,保持心情及情緒穩定也很重要。心乃主宰人的精神活動和意識思維,代表了精神,《素問‧靈蘭秘典論》:「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夏季因為天氣炎熱,容易會精神不佳、情緒浮躁、心神不安。情緒浮躁,自然血壓上升,對心臟造成過多負擔,所以夏季要保持心情平靜,調息心氣。
我自己在今年5月中發現自己血壓過高而開始養生。在一個月內,我注重飲食,三餐均無油無鹽,多食蔬菜,少食肉類及碳水化合物,不碰酒類,早睡早起,並日行六至八千步,搭配服用養心的漢方健康食品,現在經過一個月,已減重約8公斤,除身體感到輕盈、精神良好外,血壓也恢復到正常,由此可見養生並不難,最重要的是飲食控制、作息穩定,以及適當運動,方可讓身體恢復到正常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