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分享]+抽獎活動《3.3 秒呼吸的奧秘》
🔍解開 3.3 秒的呼吸奧秘,擺脫文明病的困擾
在醫院的普通/一般病房區,如果運氣夠好的話,可能有機會看到這樣的場景,有一個人,穿著一襲微皺巴的白色長袍,配上略為凌亂的頭髮,邁著行色匆匆的步伐,手上(或許)抓著一堆用具,走到某間病房後急煞,深吸一口氣後轉身,再淡定的走進病房,來到某個病人的床旁,「您好,我是呼吸治療師,我來幫您 xxxxx」。
是的,那就是每間醫院為數不多的呼吸治療師,你跟他擦肩而過的時間,不到 3.3 秒。這個 xxx,可能是某項呼吸治療相關的衛教,或是執行一些處置,比如給病人戴上呼吸器。再早幾年,大家對這個角色更為陌生,「呼吸什麼治療?呼吸我會啊,需要啥治療?」說著這話的人斜躺在床上,臉上戴著氧氣治療裝置,大口大口的張口呼吸,一分鐘呼吸次數將近 30 次, 不過,他已經習慣這樣短促的呼吸方式,不覺得喘了。恩,至少他可以完整地講完一句話。
再有一人,雙手抱著肚子,身體前傾,鼻孔跟嘴巴都努力張到最大,嘴唇發白,額頭冒汗,骨瘦如柴,全身僅存的肌肉都在用力,「...喘...不行...」,在戴上面罩式呼吸器跟吸入支氣管擴張劑前,他沒辦法平躺,因為那會讓他更喘。
以上是人蔘上班時的諸多場景,也是呼吸治療師工作的價值所在,關於呼吸,遠比大家想像的複雜,這是我在閱讀《3.3 秒的呼吸奧祕:失傳吐納技法與最新科學研究的絕妙旅程》一書時會有不少共鳴的緣故。
當初收到這本書的文稿時,坦白說,身為一直在與各種呼吸型態打交道的呼吸治療師,一方面覺得非常好奇,另一方面又有點擔心該不會各種理論給他寫得文謅謅,它可能變成助眠良伴?最終在好奇心的驅使下,翻開了這本書。
結果,我的擔心顯得多餘,作者敘述故事的能力很強大, 一下覺得自己正以第三者的角度在看故事、融合了歷史考證,過去與現在的時空交錯,一下又覺得自己跟著作者上山下海,不知不覺間身歷其境。一旦翻開這本書,他就會讓你一直想要看下去,作者探究「呼吸」旅程上的所見所聞,在此就先不破梗了。
現代人有很多文明病,走在路上隨時都可以看見雙手或單手捧著手機的人,多數人的肩膀都往前彎, 脖子向前伸,脊柱順勢呈舒服的 S 形,雙眼盯著眼前一方螢幕,可能再戴個耳機,彷彿周遭真實的世界與他毫不相干。扣除掉缺乏運動、不健康飲食、吸菸飲酒等其他危險因子,這樣的姿勢也已經在影響你的呼吸。心臟病、潰瘍、和慢性發炎都跟循環、血液酸鹼值和代謝失調有關,我們的呼吸方式也會影響所有這些功能。
因此,閱讀這本書時有趣的地方是,會發現許多平常習慣如此、你可能也知道這樣或許不是很好,但就是會忽略的小問題,譬如慣性駝背、躺在床上滑手機,還有胸式呼吸。坦白說,如果不是有運動習慣,或是有練瑜珈,抑或是特別有練過腹式呼吸的人,大多數的人已經習慣淺淺的胸式呼吸,胸式呼吸平常不會讓我們感受到特別有什麼,但其實已默默的在影響我們的健康。
這正是呼吸迷人的地 方,它很普通,普通到甚至都不用經過大腦思考,直接由呼吸中樞控制,就是個反射動作,身體還算健康的時候會自動化完成整套吸吐與氣體交換的動作,並且會反應出我們當下的身心狀態,像是我們感到緊張、憤怒、身體處於緊繃狀態的時候,會不自覺地加快呼吸速率,因為交感神經主要散佈在上肺葉,當我們加快呼吸速率的時候會刺激這些交感神經,交感神經主要控制一些興奮性的行為,如戰鬥狀態或是逃跑反應。
然而它又不那麼普通,呼吸是可以由大腦「有意識地」去控制,像是我們想要緩解緊張情緒的時候會緩慢深吸一口氣,這時位於下肺葉副交感神經會釋放出緩解訊號, 讓我們感到放鬆。再比如書中提到的好幾種呼吸法,像是鼻孔交替呼吸法、菩提格呼吸法、淨化呼吸法等,都是可以透過練習來達到希望的健康效果的。
不管你是不是呼吸治療師,你都會同意「呼吸,伴隨著生活如影隨行,看似簡單又不簡單,我們的生命,也只在這一呼一吸之間。」如果你對呼吸的奧祕感到好奇,推薦你翻翻這本《3.3 秒的呼吸奧祕》,或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
📣 贈書活動
【博客來九月選書】
《3.3 秒的呼吸奧祕:失傳吐納技法與最新科學研究的絕妙旅程》
作者:詹姆斯.奈斯特
出版社:大塊文化
只要按讚、留言「解開 3.3 秒的呼吸奧秘,擺脫文明病的困擾」並分享文章,就有機會抽中紙本書呦!名額3名,9/27 中午 12:00 截止計算,9/28 公布三位得獎人。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MEeeep More,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究竟點先為之肩周炎,因為又係咩呢?今集《我只想身體健康》,請嚟註冊物理治療師陳理國,以及資深瑜伽及普拉提老師Vincent Chow,喺各自嘅專業範疇,同大家講講肩周炎,以及介紹肩周炎運動。 第54集 嘉賓:陳理國(註冊物理治療師) Vincent Chow(資深瑜伽及普拉提老師)...
肩周炎看什麼科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請訂閱【TVBS 文茜的世界周報】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6ebRQXZfOLrKALxwUh84Sg 並開啟🔔
印度衛生部8日公布,新增40萬1078例確診,這是連續第3天突破40萬例,累計確診2190萬多例,死亡人數4187例,累計死亡人數接近24萬。
印度的新冠肺炎疫情,未如印度官方模型預測的那樣,在5月5日達到峰值。
世界衛生組織表示,光是上週印度新增的染疫的總人口就佔全球總病例數的近一半,全球46%的確診個案就是在印度,但目前情況恐怕還不是最差,根據印度科學理工學院預測模型,到6月11日,印度累計染疫人數將逼近 5000 萬。但一般認為,印度的檢測能力不足,真實的數字是10倍到20倍。
印度這波疫情為何爆發?為何無法控制?恐怕都與印度政府的鬆散、忽視與失能有關。首先,基於印度總理莫迪的印度教民族主義,放任在3月底4月初各種大型印度宗教節慶活動,在沒有任何防疫措施下舉行,潛伏期過後的4月中 疫情大爆發,這徹底擊潰了原本就脆弱的印度醫療體系。
另一個讓疫情升溫的原因,是持續進行中的印度地方大選,新德里當局顧及民意,沒有祭出果斷的防疫政策,反而由莫迪帶頭,舉行多場造勢活動。雖然本週結束的西孟加拉邦議會選舉,草根國大黨取得2/3多數,擊敗莫迪領導的印度人民黨,只重視選舉、忽視防疫,最終遭民眾以選票懲罰。
但並非所有印度人都有這樣的覺醒,莫迪在全國性的民調仍有很高的支持率,且印度國會大選是三年之後,即便當前疫情失控,莫迪的政治地位仍難以動搖。
也或許仰仗莫迪的政治光環,印度官僚系統在對抗災難般的疫情上完全鬆了螺絲,他們雙手一攤,把責任推給變異病毒的蔓延;甚至持續操弄民族主義,抨擊中國網上言論,對印度無法控制疫情的嘲諷;更有甚者,對於各國捐贈物資新德里當局就扣在機場,除了荒謬的討論著要不要課徵關稅,更花了7天時間才制定出分發各地的SOP,而在這7天裡,全印度死了2.3萬人。
疫情無法壓抑,印度的火葬場持續忙碌,這是一個失能政府下的悲慘世界。
{內文}
這是一個失能政府下的悲慘世界
新冠病亡家屬:「我們的孩子已經康復了75%了,如果有一個氧氣瓶,如果有氧氣,他就不會死啊。」
沒有足夠的床位,許多病患與家屬,被拒於醫院門外,即使送進了醫院,沒有氧氣,也是等死。
新冠病亡家屬:「我真的感到,國家的司法系統徹底失敗,我父親沒及時得到幫助,一切都被拖延了 所有一切。」
北方邦高等法院的法官說,收了病人不供氧,形同種族滅絕,各地法院也介入調查,這讓許多醫生成了箭靶,反而讓他們在氧氣用盡前,逃離醫院,躲了起來。
新冠病亡家屬:「這個醫生是殺人犯,他正在殺害所有人,打他,他不是醫生。」
Sky News新聞(聲音來源):「他們只是設法挽救垂危的病人,新冠疫情正滲透整個印度,和每個醫院的病房。」
新德里巴特拉醫院院長 SCL Gupta:「今天有8名患者死亡,(8個) 剛剛過世的,有5名患者正在康復中,可能會,或可能無法倖存,僅僅因為在首都德里,因為缺少氧氣,這是生命線啊。」
CNN新聞(聲音來源):「趕快叫醫生過來,這男子呼喊著。」
CNN記者:「這家醫院完全崩潰,醫生說他們有55張病床,目前正在治療超過100多名患者,你會發現人們就只能躺在地板上,迫切希望得到一些醫療照顧。」
CNN新聞(聲音來源):「32歲的Kavita說,她在這裡4天了,沒有獲得她乞求的氧氣。她說,我越來越焦慮,『這裡沒有人聽到我說話』。你呼叫困難嗎,她告訴我們,『我無法自由的呼吸,沒人照護我』。」
CNN新聞(聲音來源):「我們聽到加護病房的呼喊,Rajbala又再次病危,她兒子拚命的按壓她的胸部。一位醫生趕來,他檢查她的脈搏,但是為時已晚,這次沒有任何辦法救活她。她兒子們的痛苦,如同這國家的很多人一樣,失敗的醫療系統瀕臨崩潰,而政府被指控無法管理這場危機。」
莫迪在今年初,向世界宣布戰勝了新冠病毒,並基於他的印度教民族主義,放任在3月底4月初,各種大型宗教節慶活動,在沒有任何防疫措施下舉行,潛伏期過後的4月中,疫情大爆發,這徹底擊潰了,原本就脆弱的印度醫療體系。
華盛頓郵報駐新德里記者 Barkha Dutt :「大部份印度人甚至無法獲得病床,他們無法獲得醫生,即便有了醫院的病床,他們也會死在醫院,因為我們醫療機構,如謀殺般的缺乏氧氣供應,所以我們所看到的,如同一位醫生的話說,醫護人員用棍棒去打一場核戰爭,這是一個巨大的背叛,是一個巨大的政策失敗,這是錯誤判斷的鐵證,而且根本沒有為第二波疫情做準備。」
另一個讓疫情升溫的原因,是持續進行中的印度地方大選,新德里當局顧及民意,沒有祭出果斷的防疫政策,反而由莫迪帶頭,舉行多場造勢活動。然而,本週結束的,西孟加拉邦議會選舉,草根國大黨取得2/3多數,擊敗莫迪領導的印度人民黨,只重視選舉、忽視防疫,最終遭民眾以選票懲罰。
但並非所有印度人都有這樣的覺醒。
紐約時報南亞分社社長 Jeffrey Gettleman:「他(莫迪)在這國家仍受歡迎,沒有任何反對派領導人能與他比肩,他的政黨至今仍是最強的黨,且下次的國會選舉是三年後,所以不會有人期待,這次的疫情會擊垮莫迪政府。」
也或許仰仗莫迪的政治光環,印度官僚系統,在對抗災難般的疫情上,完全鬆了螺絲,他們雙手一攤,把責任推給變異病毒的蔓延。
WION主播:「中國正把這(印度疫情),當成嘲笑印度的工具。」
甚至持續操弄民族主義,抨擊中國網上言論,對印度無法控制疫情的嘲諷,更有甚者,對於各國捐贈物資,新德里當局就扣在機場,除了討論著要不要課徵關稅,更花了7天時間,才制定出分發各地的SOP,在這7天裡,全印度死了2.3萬人。
而在各國捐贈的物資中,俄羅斯送來了,15萬劑的衛星5號疫苗,但對當前印度的疫苗缺口,是杯水車薪。莫迪無視於疫苗短缺,宣布一項籠絡人心的政策,讓18歲以上公民打疫苗,已被疫情嚇壞的印度人,全擠向疫苗施打點,大排長龍,但只有少數人能打上疫苗。
新德里市衛生局長 Satyendar Jain:「我們目前沒有疫苗,我們已經向企業發出請求,會盡快讓你們知道什麼有疫苗。」
喀拉拉邦衛生部長 KK Shailaja:「我們正在為疫苗接種做準備,但是我們沒有疫苗。」
賈坎德邦衛生部長 Banna Gupta:「即使我們有錢買疫苗,我們也買不到啊。」
有疫苗王國稱號的印度,曾為全世界供應首波的疫苗生產,卻沒留給自己的人民,新德里這會兒硬了起來,宣布疫苗不再出口,施打疫苗達到群體免疫,是應對當前疫情的方法,只是疫苗生產能力有限,補足短缺恐怕要幾個月的時間,而斷絕傳播,全面封鎖的政策可能更立竿見影,但莫迪就是不做這個決策,讓地方政府十多個邦,自行下令程度不一的封城措施,反而讓城市裡的農民工流竄,至少數千萬人回到農村,印度首席科學顧問拉科萬就警告,擴及偏鄉的第三波疫情已不可避免。
印度政府首席科學顧問 K Vijay Raghavan:「第三波是不可避免的,鑑於當前這種高傳播性的病毒,但是目前尚不清楚,第三波疫情將在多長時間內發生,希望是一個漸進式的,但我們應該為新一波做好準備。」
印度教祭司 Ram Karan Mishra:「印度正陷入一場混亂,願神仁慈,願神賜予那些離開這世界的人,一個可以安息之地,並願那些家人的靈魂得到慰藉,願大流行從印度消失,這是我向神的祈禱。」
這是印度教祭司的祈求,但確診與死亡人數,持續創新高,疫情走勢未如官方模型預測的那樣,在5月5日達到峰值,死者遺體持續往火葬場裡送。
印度教祭司 Ram Karan Mishra:「人們來這裡時會感到沮喪,光是今天我已經火化了70到80具遺體,一直到晚上 是150具,如果還有屍體,必須將他們退還,醫院的人早上開始來,我們在這裡無法保持淨空,十天了,情況一直是這樣,我們沒辦法休息。」
疫情無法壓抑,火葬場持續忙碌,這是一個失能政府下的悲慘世界。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qy3t9lDal0
肩周炎看什麼科 在 唐子涵兒科醫師的吃貨日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最近看了幾則新聞都讓我覺得很震驚🤯
一個是 7歲男童練習兩週的柔道,被教練摔了20幾次,孩子已經求饒,仍繼續過肩摔最後腦出血甚至腦死? 身為很喜歡小孩子的兒科醫師,坦白說我完全不能理解虐待兒童的樂趣在哪裡?不覺得小孩子軟軟嫩嫩的小手、juicy的嘴邊肉跟童言童語非常可愛嗎?7歲手腳還不到非常協調,重點是教練也根本還沒教到護身倒法,有可能被摔下來的瞬間沒保護到頭部才會造成這種慘劇😣真的很想知道教練把一個小孩活活摔成重傷,睡得心安嗎?其實我也想知道在旁邊錄影📹的大人為什麼不幫忙喝止呢?這社會需要多一些雞婆的人保護弱小😣💪🏻
以前每次在加護病房看到兒虐到腦死的小孩插著管,那粉嫩的小手卻一動也不動,大腦的核磁共振看起來遍體麟傷,真的是很心痛,當初他們在天上排隊時,怎麼沒有來選擇我這種真心喜歡小孩的爸媽投胎🤧之前甚至看過兒虐的家長,在我們辛苦的顧好幾個月,不斷跟死神拔河,最後仍然狀況不好病危,曾經聽到家屬商量是不是要告醫生討誠意?😨 一直相信人性本善的我,當下真的背脊發涼😓
小孩還小,有時會乖乖的接受一些權威式的教學不懂的反抗,這時家長需要敏銳的觀察甚至最好是能陪同,預防遭受到不當體罰跟霸凌😥
另一則是「綠的GREEN抗菌洗手乳」生菌數超標1200倍⁉️ 在疫情籠罩全球的情況下,戴口罩😷勤洗手已經是全民常識,尤其是在感染管制的觀點下,醫院總是宣導「洗手五時機」:
🔹接觸病人前
🔹執行清潔/無菌操作前
🔹暴觸病人體液風險後
🔹接觸病人後
🔹接觸病人周遭環境後
還有民眾版的:
🔸吃東西前
🔸照護小孩前
🔸看病前後
🔸擤鼻涕後
🔸上廁所後感染
抗菌洗手乳應該要添加殺菌的東西,結果生菌數還超標1200倍,那工廠是有多髒呢?
如果在家裡🏠,所以小孩去公園玩,吃飯前用綠的洗手乳洗手,剛好把更多病菌吃下肚嗎?
在餐廳🍴,廚師上完廁所洗手,用滿是病菌的手煮飯,把病菌帶給更多人?
在醫院🏥,醫生洗手完才去碰觸病人,又把病菌帶給病人?天啊~我想到頭都暈了🤦🏻♀️為什麼無良的廠商這麼多,但好像都沒什麼實質上很嚴格的處罰呢?難怪今年的腸胃炎特別多🤦🏻♀️(但還是要洗手啦~腸胃炎的病毒對酒精、乾洗手沒效~
再來是又有本土案例了🤦🏻♀️ 患者曾赴台北跟桃園的清真寺🕌️請曾經去過的人要小心注意自身的症狀~台灣🇹🇼不可能鎖國一輩子,目前COVID-19 沒有抗病毒藥💊16歲以下小孩都沒有疫苗可打,施打疫苗的涵蓋率變高可增加群體保護力~
我打了疫苗,你呢?💉
肩周炎看什麼科 在 MEeeep More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究竟點先為之肩周炎,因為又係咩呢?今集《我只想身體健康》,請嚟註冊物理治療師陳理國,以及資深瑜伽及普拉提老師Vincent Chow,喺各自嘅專業範疇,同大家講講肩周炎,以及介紹肩周炎運動。
第54集
嘉賓:陳理國(註冊物理治療師)
Vincent Chow(資深瑜伽及普拉提老師)
肩周炎看什麼科 在 脊骨神經科醫生(註冊脊醫)何梖榮@《香港仔》專欄肩周炎又名 ...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通常肩周炎患者女性比男性多,並且大多只在單邊肩膀出現症狀,不少患者平日習慣以單邊提舉、端拿重物,甚至長時間單手用手機,因而「出事」,如上述個案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