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萍醫師覺得,若不是像前置胎盤,或是其他特殊情況醫療上有執行剖腹產的必要,應該所有的剖腹產都是全餐,雖然我極不喜歡用點餐這樣的比喻。
【 想剖就剖?準媽媽,別讓衛福部誤導妳! 】
台灣剖腹產率自民國93年的33.1%,到民國103年已上升為36.2%,與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的「理想剖腹產率」在10%~15%之間相差甚遠,監察院曾為此對衛福部未控管剖腹產、自然產宣導不足、浪費醫療資源而提出糾正。
然而醫院評鑑暨醫療品質策進會(以下簡稱醫策會)日前推出一部五分鐘宣導短片《生產方式的選擇》,原意是為了促進大家對生產認識、做出正確決策而製作,內容卻過度簡化,直接比較「剖腹產vs自然產」,生產方式彷彿成了依個人偏好可自由選擇的「AB餐」,處處誤導民眾對生產的認知與想像。
生產改革行動聯盟一方面想問醫策會與其監督單位衛福部:非醫療必要剖腹產是否該被列為「正常的生產選項」之一?一方面提出下列質疑與資訊說明,希望民眾知道,所謂生產方式的選擇,絕不僅止是自然產或剖腹產的「二擇一」這麼簡單的問題。
首先,這部影片對於非醫療必要剖腹產的風險過度輕描淡寫。國際學界曾一度就產婦是否有權選擇非醫療必要之剖腹產進行辯論,當前共識是應該避免這種不必要的手術。
實證研究不斷指出,當剖腹產在沒有醫療必要的情形下施行,風險遠高於益處。舉例而言,產婦在剖腹產中的死亡率為自然產的3倍;相較於自然產產婦,剖腹產產婦在產後30天內需要入院治療的機率高出2.3倍,這些狀況源自手術的麻醉風險,以及血栓、感染與沾黏等併發症。
剖腹產也會影響產婦未來的懷孕生產,例如下次懷孕時胎盤的異常生產,包括前置胎盤與植入性胎盤,這兩者都會導致有致命風險的大出血。當產婦這胎接受剖腹產,接下來的生產可能都需要剖腹產,而上述風險會隨每次剖腹產而加劇。
第二,不只是產婦本身,剖腹產也會增加寶寶的健康風險。學者發現採剖腹生產的嬰兒較陰道生產者,有較高發生氣喘及過敏性疾病比率,甚至影響到第三代;也會有較高的第一型糖尿病、支氣管炎、多發性硬化症、白血病及肥胖比率。根據統計,還沒進入產程就安排剖腹生產(排時間開刀生產的族群)的寶寶,肺部出現併發症的機率為12.4%;進入產程後因故無法自然生產而接受剖腹者為5.6%;完全採取自然生產者的寶寶,肺部出現併發症的機率則為0.6%。
剖腹產的胎兒因為沒有經過生理性生產過程,未經歷過優壓(指好的壓力(eustress), 除了產道擠壓、還有子宮收縮的壓力),導致皮質醇、腎上腺素及催產素分泌濃度的改變,因此影響胎兒的基因圖譜,特別是攸關免疫、調節體重以及壓抑腫瘤的基因;此外,學者也提出過度清潔假說,認為剖腹產的新生兒未經歷產道的正常菌種,增加了過敏性疾病的機率。
第三,影片提到的某些自然產風險必須進一步檢視。例如,自然產是否容易造成「產道裂傷」與「生殖泌尿道鬆弛」,其實與接生方式有關,台灣女性在醫院生產幾乎都躲不過「剪一刀」,醫生常以「避免更嚴重的裂傷」說服產婦。但目前已有足夠的醫學實證證明,會陰切開反而增加肛門括約肌、直腸裂傷的風險,建議限制(有條件)使用。現在已有婦產科醫師選擇在胎頭著冠(crowning )之後,繼續等待,每一次的收縮,胎兒的頭對陰道口都是在進行擴張的動作,就像子宮頸會一指一指的開一樣,陰道口也會變薄漸漸開展,讓胎兒最後「滑出來」的。
雖然可能還是會有一至二度的裂傷,但因為是順著陰道紋理裂開,自然的人體姿勢在生產後就會合回去,不需要縫合(可以用樹的年輪來想像)。產婦在產後第一天會感到不適,第二天大多就能活動自如。除此之外,產房裡其餘醫療介入,例如透過外力(壓肚子)或藥劑(催生)催促生產進行,都更容易造成「產道裂傷」與「生殖泌尿道鬆弛」。
最後,影片提到剖腹產會讓母親「較晚開始」哺乳,但剖腹產對哺乳的影響可能不僅止於此。寶寶出生的頭幾天是哺乳關係建立的關鍵期,相較於自然產,剖腹產的母親體力與傷口恢復較慢,寶寶也更容易因為健康狀況必須接受照顧而離開母親,這些都對產後的哺乳造成困難。
懷孕生產是婦女正常的生理過程,近年卻因為「確保胎兒及母嬰安全」,給予許多非醫療必要性的介入與護理措施。如同影片總結,生產方式的確該由醫師、產婦、與家人共同討論決定,然而,在此之前,產婦與家人應先得到充分且正確的資訊;再者,所謂生產方式的選擇,絕不僅止是自然產或剖腹產的「二擇一」問題,產婦與家人有權對生產照護的更多細節表達意見、並與醫師討論,相較於影片最後提及的「決策表格」,其實訂定自己的「生產計劃書」更符合產家參與決策的精神,也更有助於產婦與家人找到適合自己的生產方式。
文 / 生產改革行動聯盟成員
官晨怡(國防醫學院博士後研究)
高美玲(國立台北護理健康大學教授)
陳鈺萍(四季和安婦幼診所婦產科醫師)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肥胖 護理措施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肥胖 護理措施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肥胖 護理措施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肥胖 護理措施 在 運用跨理論模式協助一位代謝症候群個案健康促進之護理經驗 的相關結果
持力量、反制約等護理措施策略介入,成功引起個案改變動機,並可自行安排擬定及紀錄. 運動、飲食計畫之過程,自行調整運動 ... 與遺傳基因等因素有關,而其中肥胖及. ... <看更多>
肥胖 護理措施 在 運用減重策略協助一位長期服用抗精神病劑個案控制體重之護理 ... 的相關結果
護理措施 著重在協助個案確認. 體重過重與健康問題之關連,並依個別性設計個案生活日誌,紀錄每日運動量及. 飲食,並定期評估體重;教導個案確認壓力源,並藉由情境演練 ... ... <看更多>
肥胖 護理措施 在 理想體重控制 - 臺北榮總護理部健康e點通 的相關結果
五少原則:少油、少鹽、少糖、少應酬、少宵夜。 · 三餐定時定量,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 · 改變用餐順序,先喝湯,再吃蔬菜,最後慢慢吃飯及肉。 · 少用油炸,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