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各項變化快速的新時代,大家要如何因應?「心態」越來越重要!
這個報導正好就在台灣的疫情爆發前一週進行,當時,誰也沒料到一項守護堅強的台灣堡壘,一週內風雲變色。原本從報導中看到的世界各地生活狀況,瞬間來到台灣現場。雖因此讓台灣社會生活秩序大亂,但就長期發展需要而言,這是打醒台灣人的重要棒喝,讓台灣與藉同步,盡快走入數位的未來時代。不要懷疑,這應該就是未來時代的常態,天涯若比鄰,世界角落一個變動,瞬間傳遍全球,跟不上的,只能仰天長嘆。台灣以高超的科技產業,早已將全世界推進到無遠弗屆的數位時代。只是台灣的市場佔有者,基於島嶼的保護性,用現有得利者的力量強迫式的阻礙數位新服務的進展,讓台灣一向都在新科技的導入,比世界晚個幾年。因此,也讓台灣的新科技新創者,痛苦不堪。台灣的人口數原本是很好的新科技服務測試場域,對新興產品接受度也高。但,如果不是新產品,而只是想用新科技取代原有服務,難度就非常高!
這種舊有勢力把持,讓新服務很難在台灣實現的例子比比皆是。最近,大眾突然搶打疫苗就是很好的例子。這完全就是「不見棺材不掉淚」的心態,在新的威脅不是很明顯,沒有迫在眉睫的壓力時,舊觀念勢力(泛指資源掌握者,只要是明顯把持著現有資源,包括資金、經費、媒體量、權力等等,不願意也不讓新人嘗試新機會者,都可以歸為此類)會主導一切,用盡各種理由,阻礙大家接觸和使用新服務,把使用新服務時一定會遇到的調適期問題無限擴大,讓大家對新服務產出害怕的心理。等到問題扛不住時,這些原本就掌握比較多資源的舊勢力者,又會運用強大資源,想盡辦法到處(到世界市場)去引進可以滿足的服務來壓住問題。結果,原本是非常好的本地新服務創造價值的機會,這樣的機會就在舊勢力靠著地理藩籬保護下,而煙消霧散。所以,台灣的新數位服務,原本是大好的新創機會,大好的產業轉型機會,就一再的消失。苦了我們擁有新觀念、新能力的新一代,他們的知識能被壓抑,他們的價值創造被壓抑,他們從業的薪資也因此被壓抑了!
達爾文的進化論很早就觀察到這樣的現象,台灣要進步,就一定要一起來改變這種把自己身心、觀念都自動擺在地理藩籬中的心態,要盡量有開放的心,接納及連接全世界的變化,知識來源不要只有國內、中國這種來源,即便是只接收中文,世界有不少國家現在也都提供中文訊息,開放自己,就比較不會受到舊勢力的蠱惑。如果能多多少少接收點其他語言的訊息,就更好了。台灣目前是高科技的世界強國,維持更開放的心態,掌握世界變化的脈動,並且能成為先行者,台灣的環境資源,反而會是我們的優勢。我們可以更早知道變化,更早隨著變化做改變。
舊勢力的觀念就是一統,不必考慮任何風險所需的韌性,反正碰到問題,舊勢力者有足夠的資源到時候再說。但是,台灣的年輕世代,要有白手起家,或者正確講應該是「黑手起家」的新觀念。我們擁有機會,為何要白白浪費。舊勢力掌握者,還常會鼓吹一種,我稱之為「看戲者」的洗腦做法,基本上,就像肥皂劇一樣,每天都炒點新花樣讓大家麻醉頭腦,讓大家平時都像在看戲般,只會隨著劇本叫喊,失去主導自己的能力。這樣,就算有人看出一些問題,大多數人還是好像在看戲,已經沒有行動,沒有改變的勇氣和能力。碰到任何困談一點的大問題,心態上,不會說「讓我們捲起袖子來解決吧!」,反而會跟班式的到處跟著喊著「誰該負責,這是誰的錯?」,好像找到一個替死鬼,問提就解決了。殊不知,社會改變的契機就這樣失去了!這種就是將自己鎖入一個不自知的「社會藩籬」,只要台灣能脫離這種心態,台灣的後疫情時代,進步可期!
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63173/q&a-june-technology-kirkland
「肥皂劇例子」的推薦目錄:
- 關於肥皂劇例子 在 陳良基的創新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肥皂劇例子 在 堅離地城:沈旭暉國際生活台 Simon's Glos World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肥皂劇例子 在 CUP 媒體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肥皂劇例子 在 [閒聊] 美劇常常有八點檔片段嗎(suits雷) - 看板EAseries 的評價
- 關於肥皂劇例子 在 肥皂劇例子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數位感-2021年12月 的評價
- 關於肥皂劇例子 在 肥皂劇例子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數位感-2021年12月 的評價
- 關於肥皂劇例子 在 肥皂劇意思的推薦與評價,YOUTUBE、FACEBOOK和網紅們 ... 的評價
- 關於肥皂劇例子 在 肥皂劇意思的推薦與評價,YOUTUBE、FACEBOOK和網紅們 ... 的評價
- 關於肥皂劇例子 在 【社群行銷案例】情絲斬不斷,反而越堅韌。Facebook行銷的 ... 的評價
- 關於肥皂劇例子 在 九流偵探事務所- 【是肥皂劇還是推理劇?】 關於威爾基‧柯林斯 ... 的評價
- 關於肥皂劇例子 在 [閒聊] 美劇根本就垃圾| EAseries 看板| MyPTT 網頁版 的評價
- 關於肥皂劇例子 在 [新聞] 北韓人冒死看南韓戲劇金正恩屢禁不止pulagu PTT批踢踢 ... 的評價
肥皂劇例子 在 堅離地城:沈旭暉國際生活台 Simon's Glos World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大長篇🇺🇸🇭🇰】FOMO:香港網絡世界的美國大選綜合症
(這是美國大選前一天的長文。目睹近日香港網絡世界狀況,Patreon網友建議全文分享。)
作為研究國際關係的人,對香港人非常熱切關心這屆美國大選,無疑感覺欣慰,而我也相信這屆大選具有不尋常意義,對國際結構有非常深遠的影響,並認為兩位候選人的政策,有根本結構性差異(拜登路線的問題,詳見「特朗普Vs拜登對中國有何不同」,及「美國對華『和平演變』政策,如何被中國戰勝,下任總統又如何應對?」等Patreon文章)。經過過去一年,香港人苦無機會發洩,將情感投放在一切可以投放的地方,自然也可理解,背後經歷,更見悲壯。
然而在香港的網絡世界,為了美國大選的爭吵、反應,究竟對象真的是「美國大選」、「香港未來」,還是其他無以名狀的甚麼?
「錯失恐懼症」的供求雙方
自從智能手機興起,我們接收資訊的模式,出現了革命性改變,這遠遠比甚麼地方選了甚麼領袖,更根本改變了我們的世界。互聯網由最初的被動瀏覽,到了用家提供內容,本來已經顛覆了權力結構,但直到智能手機出現,演算法大行其道,控制了我們能夠接受甚麼訊息,訊息發佈者的溝通對象早已不再是真人,變成了設定演算法的機器。
今天標題用甚麼關鍵字?昨天同類題目、同類立場的點擊多少?從前所有陰謀論,都會指向「收咗錢做嘢」,假定有金主在影響世界;但在當代虛擬世界,「金主」已經被演算法取代:無論立場是甚麼,只要足夠堅定,成為fundamentalist,無論粉絲百萬、還是只有極少數死忠,相關的點擊收入、課金收入,都足夠可觀。
形形色色的「KOL」,也就應運而生。
以上是說content providers。至於用家,又為甚麼需要不斷點擊?這卻是另一個現象:「FOMO」,「Fear Of Missing Out」的「錯失恐懼症」。自從有了全天候接收資訊的智能手機,很多人開始在不知不覺間,對其構成依賴,只要十分鐘不「掃phone」一次,就會感到焦慮、不安,彷彿已經和世界脫節;而通常在現實世界越是尋找不到存在感的,FOMO越是嚴重。久而久之,這兩個世界的存在,彷如平行時空,但哪個是「真」、哪個是「假」,卻已分不出來。假如最受網絡影響的一群,接收到某種訊息、而堅定地以行動回應(無論是投票、還是革命),就是化虛為實。
結果越來越多資訊,是為了FOMO患者度身訂造,例如抖音(Tik Tok),動作幾乎毫無意義,卻足以令用者上癮,繼而培養了某種意識形態。另一種例子,則是每刻提供最吸睛的標題和內容,可惜這個世界是不可能每一分、每一秒都有爆炸性新聞的。那內容從何而來?
FOMO其實一直存在,只是未有智能手機前,一個熱話足以炒作幾個月,例如九十年代香港的新馬師曾一家爭產、美國的O.J. Simpson案,都是媒體播足幾個月的肥皂劇目;放在今天,關注度相信只有一兩天。至於一般施政、國際大事,通常都有冗長程序,更不容易天天有突破性發展。然而在網絡世界,卻天天有下個月世界大戰、明年外星人入侵一類「獨家猛料」,否則,用家就感到焦慮,「究竟打未㗎,碰」,然後失去存在意義。
當Outsiders成為Insiders
這類「猛料」怎麼來的?最簡單自然是根據一二傳聞,捕風捉影;更本少利大的則是自己直接參與其中,要麼把自己說成「insiders」,要麼找其他outsiders「挑機」,要麼和其他outsiders圍爐結盟,總之,都是要得到打壓/被打壓的快感。
又由於演算法下容易浮面的內容,大多要具對立性,才具有「爭議」,這進一步激化了一切的二元對立。這對像中共這類擅用「矛盾論」的政權而言,卻屬佳音:爭論茶餐廳A還是茶餐廳B的凍檸茶地道是矛盾,是否認同「新香港」的管治模式也是矛盾,反正演算法算出來的本質沒有分別,而且爭論「岳飛是否女人」一類「爭議」題目的點擊,很可能更高。
選舉選的從來不是「人」,而是一連串結構。生物學上,人是活的,結構是死的;政治學上,結構是活的,活人卻可以是static的;我們最應該聚焦的不應該是人,而是結構。否則追蹤這屆美國大選,就是很FOMO的一件事。
在美國,選擇哪個候選人,雖然已經高度撕裂,不可能有共識,但即使在從未如此撕裂過的美國,絕大多數的美國人依然表示,怎樣也會接受選舉結果,哪怕選到自己討厭的候選人也是。驗票、重點、訴訟,都是法律容許的事,必須尊重;但假如完成了這些,依然不服,就那會超越底線。這背後,有一種制度自信存在:假如選錯了,令國力下降,還是有辦法糾錯。假如沒有這種制度自信,也就是邏輯上認同某人落選、美國就永不翻身,就只有搞革命顛覆政府一途了。
台灣、越南、印度、以色列,民間都傾向特朗普,政府也喜歡特朗普,但說到對美外交,全球必然bipartisan。除了接觸不到外交的人,沒有國際線會all in的。那身在其他地方、一票也沒有的旁觀者,假如比美國選民爭吵得更激烈,乃至因而反目(這些朋友在過去一年的激烈社會運動中,反而保持團結),豈非越俎代庖?至於越俎而不能代庖者,豈非作無用功?假如不喜歡的候選人當選美國總統,應該從此終生反美,還是高呼「美國民主最黑暗的一天」,然後繼續「掃Phone」?
至於強行參與其中,即使得到一時三刻的likes,帶來的負面影響,卻可能相當嚴峻。黎智英先生的私人助理Mark Simon,直接捲入美國選戰的調查,令《蘋果日報》立刻割蓆,尚可視為特例,但也有其他。以後國安法香港為例,情況之惡劣人所共知,由於不少偏向溫和的評論員,都因為擔心而擱筆、關閉專頁,令網絡生態更向兩極傾斜。所有人的絕望,都急速解決,但有沒有高人能提供一個錦囊,讓人讀過後就得道成仙、位列仙班?恐怕沒有。
但大家都希望有。
於是,很多本來在現實世界不符合common sense的建議,只要來自KOL,都會有人跟隨。大家都希望幫忙手足,都是出於好意,但例如有建議影印個人護照、代安排與所在地的美國代表見面,這卻可能令當事人比不做任何事情更危險,結果連流亡海外的羅冠聰,也忍不住指出其問題所在。對事不對人,類似建議,過去幾個月還有不少。但須知道權力核心中人,是不可能每天「爆料」的;假如真有出路,「靜靜雞」,從來是金科玉律。
唐鳳:演算法怎樣由促進撕裂,變成引導共識?
這趨勢不一定無可改變,畢竟演算法,也是人類研發。例如台灣的數位政委、電腦奇才唐鳳,一直注意怎樣避免中國利用數碼霸權監控一切的模式,也希望避免現有演算法助長兩極化的現象。唐鳳其中一個實驗,是名叫vTaiwan的討論平台,其演算法不是促使用家有相同傾向就會圍爐取暖,而是剛好相反,以尋找用家之間的共識為大前提。雖然成效有限,目前也未能取代Facebook一類霸權,但已經被局部應用在台灣施政討論當中。這種前瞻性,令停留在「我真係見過Steve Jobs」的香港特區政府高官瞠乎其後(何況最新這一位,連Steve Jobs也未見過)。
可惜唐鳳在人間,只是鳳毛麟角。在自成一國的微博調查,四年前的數據,沒帶手機感到恐懼的人接近六成,需要時刻查看最新話題的佔1/3;經過這幾年的技術發展,短片視頻更精美吸睛,這比例相信只高不低;而在對岸的民主台灣,外出必須時刻打卡的比例,更是冠絕全球。
面對新時代,我們要撫心自問:究竟應嘗試改變現實世界,讓它變得更美好?還是乾脆拋棄現實,建立自己的虛擬國度,更能為自己和信眾帶來心靈富足?相信很多朋友本來的意願,都是要做一番大事的前者,但慢慢發覺就中的困難程度,卻同時發現後者的潛能,只要目標有限(例如只是為了求生、或影響500人),達標容易得太多。人性,會怎麼選擇?
好了,說了那麼多,我買特朗普還是拜登?這本來值得以一萬字分析二人代表的結構,但在FOMO世界,只會出現三分一秒閃耀的標題,然後標題就立刻融化在自己的世界觀,「內循環」下去。假如你居然看到這裏,還在看,相信你不是FOMO中人。很好很好,那代表你屬於另一種網絡受眾,請到我的Patreon課金吧。
明報筆陣,2020年11月2日
⏺ https://www.patreon.com/posts/43392555
肥皂劇例子 在 CUP 媒體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上年公映的電玩改編恐怖電影「返校」,以台灣戒嚴時期為背景,當中的政治訊息在台港兩地掀起不少話題。利用恐怖片提出 #政治控訴,在外國亦有不少例子,有英國學者就介紹 #拉丁美洲 近年冒起一些 #恐怖片,公開清算政權的殺人罪行,同時兼顧商業市場的口味,加入拉美特色的超現實驚慄元素,令本土政治議題得以帶出國際。
詳細全文:
https://bit.ly/34zw3Qi
延伸專題:
【拉丁美洲微型單位湧現,是年輕人的悲歌?】
http://bit.ly/2xMHGC1
【猶太電影節:肥皂劇能調和以巴戰火?】
http://bit.ly/2PCuCZQ
【10 齣電影認識二戰猶太人劫難】
https://goo.gl/DGqWEr
==========================
在 www.cup.com.hk 留下你的電郵地址,即可免費訂閱星期一至五 CUP 媒體 的日誌。
🎦 YouTube 👉 https://goo.gl/4ZetJ5
📸 Instagram 👉 www.instagram.com/cupmedia/
💬 Telegram 👉 https://t.me/cupmedia
📣 WhatsApp 👉https://bit.ly/2W1kPye
肥皂劇例子 在 肥皂劇例子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數位感-2021年12月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關於「肥皂劇例子」標籤,搜尋引擎有相關的訊息討論:. 肥皂劇- 維基百科,自由嘅百科全書肥皂劇(英文:soap opera)係英文辭彙,指某啲電視劇中段廣告都係賣番梘之 ... ... <看更多>
肥皂劇例子 在 肥皂劇例子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數位感-2021年12月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關於「肥皂劇例子」標籤,搜尋引擎有相關的訊息討論:. 肥皂劇- 維基百科,自由嘅百科全書肥皂劇(英文:soap opera)係英文辭彙,指某啲電視劇中段廣告都係賣番梘之 ... ... <看更多>
肥皂劇例子 在 [閒聊] 美劇常常有八點檔片段嗎(suits雷) - 看板EAseries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我看的美劇不多,只看過夜魔俠、綠箭俠還有現在在看suits,這部我覺得非常精彩,而
且它有一個特色就是讓完全不懂法律、管理學之類的我也能看的懂「目前情勢」,雖然我
看不懂他們較量的細節但我還是能跟著絕望、熱血,而且本來我很討厭路易斯,但我現在
卻滿喜歡他的,尤其是看到他為了瑞秋扮演黑暗騎士,佩服這演員
言歸正傳,當成看綠箭俠時覺得奧利佛很帥,打戲也精彩,但奧利佛的圈圈真的很亂,跟
很多重要的人都有愛恨情仇的戲,讓我看到第三季時已經有點麻痺了,突然不知道為何要
看這部,所以就不看了
夜魔俠我最喜歡的地方是他們合作用技扳倒菲斯克,不是單純把菲斯克奏扁關進牢裡,但
第二季有個地方讓我放棄了,因為標題沒空間防雷了就不講
現在講suits,這部我目前看到第二季,潔西卡剛把哈德曼這三字拆了,如同我前面所說
的,這部能讓無知的我也能享受律師之間的攻防刺激,我很喜歡哈維跟麥克的互動,我覺
得本作的女主角應該是麥克,但麥克的圈子實在也是滿
亂的
尤其是麥克跟瑞秋的感情戲真的很八點檔,我到現在才提到八點檔這三個字,因為這是引
用哈維的台詞,而且還不只一次,瑞秋、莎拉(忘了是不是這名字)、崔佛、還有前女友忘
了叫啥,編劇竟然能讓他們扭在一團,雖然劇情到一個部份恰似跟他們切乾淨了,但其實
他們若再出現我也不意外
我沒看過太多美劇,不曉得美劇是不是都這種風格,故意要用的貴圈真亂的感覺,連哈維
都有發表類似感想,肯定不是美國人都這樣,我可能無法承受跟麥克跟瑞秋又鬧一次或哈
德曼又出來當魔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01.15.127.79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EAseries/M.1537529393.A.784.html
8...8! 我真是落入深坑
不是真的想看法律XD
※ 編輯: narukamis (101.15.127.79), 09/21/2018 22:35:58
來找板友推薦的劇
分分合合,甚至跟其他人亂成一團
女友妹妹老媽妹妹男友和閃電俠都扯一遍就很肥皂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