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在『旅行以前』就大概知道全世界食物浪費的問題很嚴重,
但在『旅行以後』親眼去見到的那種心裡衝擊是無可比擬的
#知行合一
什麼是Food bank食物銀行?
「歷史」
全世界第一間食物銀行
若將食物銀行定位為「將社會多餘的物資,轉給需要的人」,那麼,世界上各地早已存在類似食物銀行的機制,例如歐洲中世紀在教會禮拜之後,往往會將剩餘愛餐分給社區中的貧窮家庭;又如1930年代的經濟大恐慌時期,歐美各地到處可見慈善廚房(Soup Kitchen)的設立,讓需要食物的人前來領取。然而現代我們所熟習、且具深遠影響、並第一個以「食物銀行」(Food Bank)命名的機構,則起源於美國。
當講到1960年代的美國,大部分人所聯想到的是黑人民權運動、學運、反越戰、嬉皮文化;卻鮮少提及這個充滿熱情的世代,也關注到了資本主義下的貧窮問題,進而在1967年創立了全世界第一間「食物銀行(Food Bank)」。現今,全美最大的食物銀行聯盟―賑濟美國(Feeding America)擁有兩百多間食物銀行加盟,一年救助超過七分之一的美國人口。
John van Hengel可以說是食物銀行的靈魂人物。1965年,當時42歲的John van Hengel在亞利桑納州鳳凰城的慈善廚房擔任志工,每晚將食物分送給鳳凰城內的遊民。然而他深知慈善廚房的不足,因此在St.Mary教堂的資助下,他租了一間廢棄的麵包店作為食物貨倉,並收集鄰近多餘的蔬果、無法再販售的民生必需品、賣相不佳的食物等,再通知鳳凰城的慈善機構前來領取。1967年,John van Hengel將他的食物貨倉取名為「聖瑪莉食物銀行(SAINT MARY’S FOOD BANK)」,來紀念資助他的St.Mary教堂以及一位單親媽媽。至此,全世界第一間食物銀行於焉誕生。
聖瑪莉食物銀行成立後,在第一年便分送超過25萬磅的食物給 36 家慈善機構,此後食物銀行也如雨後春筍地在全美設立。1979 年在 John van Hengel 主導下,更成立了全國性的食物銀行聯合組織 Second Harvest,也就是今日「賑濟美國(Feeding America)」的前身。賑濟美國現今是全美第三大的非營利組織(僅次於美國聯合勸募、The Task Force for Global Health),目前有多達200多間食物銀行加盟,佔全美食物銀行網絡的90%。
台灣每年有275萬噸的食物被浪費
有多少人沒有食物可以吃?
如何搶救這些資源?
下則影片是台灣食物銀行的短片:
http://www.foodbank-taiwan.org.tw/home/
食物銀行是否為弱勢家庭才能領取呢?
在美國其實真正需要幫助的人,組織已經會把食物,優先分配給更需要幫助的人,而多餘的食物才會出現在食物銀行供大家領取,當然是只要領取自己真正需要的食物即可,若食物不夠還是禮讓給更有需要的民眾。
在台灣食物銀行應該就是幫助弱勢家庭跟需要幫助的人。
就我們去食物銀行觀察,我們在食物銀行排隊一小時,待了兩個小時,我只看到一個流浪漢,其餘都是正常的人們,很多人都開著車來載食物,並沒有看到流浪漢在附近,從加拿大到美國觀察了這些homeless,有的根本不是要食物,而是「錢」
我們在加拿大downtown看到有人坐在地上要錢,有人拿整包全新的餅乾給他吃,我親眼看到他吃了幾口後把整包餅乾倒在地上⋯我當時有點傻眼,怎麼會這樣浪費?
回歸食物銀行的經驗分享
位於美國西岸的城市「奧林匹亞Olympia」
這間食物銀行
Thurston County Food Bank
我們抵達食物銀行的時候是中午12點半,工作人員Marc看到我們就熱情招呼,還叫我們單車直接停進去裡面!
Marc很開心的問我們:你們來自哪裡?
我們答:台灣🇹🇼
Marc接著問:你們要騎去哪裡?
我們回:我們從加拿大溫哥華騎下來預計騎行到墨西哥
Marc一臉驚訝😂
然後指引我們去櫃檯填寫資料
領取食物的流程大致上分為四個步驟
第一
填寫資料就是填寫姓名、住址、是否為素食,家裡有沒有超過60歲以上的年長者以及幾歲以下兒童等,大概是因為這些食物是過期的關係,怕影響老人與小孩的健康?
第二
填完資料便開始排隊
(大概等了一小時)
第三
排到你的時候,將填寫完的資料拿到窗口,工作人員會幫你建檔
第四
開始領取食物
領取食物的過程,我們拿了一盒雞肉串,想說一盒就好,結果工作人員一直問:你們真的這樣就夠了嗎?我們可不想讓你們餓肚子 ⋯⋯於是我們又拿了一盒漢堡肉⋯工作人員又說⋯你們這樣夠吃嗎?
我們回:這樣就夠了,非常非常感謝
領到麵包區情況也是,工作人員一直問我們需不需要在拿⋯我們只拿了兩個!
這裡的食物真的是讓我大開眼界⋯
被丟棄的食物非常之多,不知道能溫飽多少個家庭⋯
我們領取完食物後,詢問Marc相關食物的來源時
Marc說了:
各大超市、星巴克、7-11⋯等等都有(順手拿了我們領到的餐盒就說這就是星巴克的食物)
我仔細一看,天哪還真的是星巴克的餐盒!!
至於我們問了Marc:
是有什麼條件的人才能領取這些食物?
例如:弱勢家庭、流浪漢⋯等等
Marc說著:
沒有任何限制,任何人都可以來拿!
如果食物沒有被拿完,它們還是會被丟到垃圾桶去。
我們這時才瞭解到,食物銀行並不是只有把食物給那些需要的人,而是食物供多於求時,將所剩的食物再次的分享給任何一個人!
我們領取的食物跟其他人比真的算很少很少,因為我們只想領取真正需要的食物就夠了,而且我們也沒有冰箱
而這些食物很多都是過期,有的過期兩個月,有的過期一個月,冷凍漢堡肉過期三天,有的過期一天,有的根本沒過期我們拿的一罐花生醬到明年2019年1月才到期⋯等等
最後領取的這些食物,我們到附近的公園享用,番茄一盒裡面只壞了大約五顆,香蕉根本就是完好的,中午我們就吃了星巴克餐盒、7-11超大漢堡、水煮蛋、漢堡肉等⋯
我們很久沒有吃那麼好吃的食物了,平常都是義大利麵跟泡麵交互吃⋯吃到這些食物超級感動,沒想到這些都是要被丟棄掉的食物⋯😭
在公園看到遊民路過,我把手上的香蕉、番茄分享給他,他卻不要,我發現很多流浪漢真的不缺食物而是缺「錢」😅😅😅
我們在食物銀行領取的食物會分享給路人跟旅行者,騎乘的時候偶爾會看到徒步旅行者,我都會把食物分享出去,希望這些食物不要就這麼被浪費掉,也能再次分享出去。
食物銀行的食物我們整整吃了四天還有剩,真的很感謝Food bank
我們之後發現食物銀行的食物,基本上是發不完的,永遠都會有剩下的食物,最後也是丟到垃圾桶裡面去,其實你也可以是拯救這些食物的人。
最後我們把食物裝好要離開時,同樣是領取食物的民眾搶著跟我們合照,也有人要拍我們,還有人送我們zippo打火機,我想應該是很少有單車旅行的人來Food bank領取這些食物,所以民眾對我們感到好奇。
下午兩點半我們離開食物銀行,裡面所剩食物還是很多,這間食物銀行每個禮拜只有禮拜五有,中午11點到下午3點,看來剩下的食物還是要丟到垃圾桶了⋯之後我們沿著美國西岸,會比較難遇到FOOD BANK因為還要配合發放食物的時間,這次應該算難得的經驗,而後機會也很少,我想還是去超市買會比較符合我們旅行上的需求。
此篇獻給想來美國單車旅行,卻沒有經費預算的騎行者們參考看看。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7萬的網紅Snow E,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之前介紹過俾大家嘅墨西哥卷餅 真係又低卡路里又好食 我知道大家都非常之期待 我幾時再出健美餐單 今次就同大家分享點樣整一份 低卡版嘅牛油果蟹肉莎莎醬 伴自製墨西哥芝士脆片啦?? 所有材料係一般超級市場 都可以買得到??? . Anyway 希望大家都會鍾意呢條影片❤️❤️ Love you all ...
肚仔想旅行之墨西哥篇 在 Wanderlust Channel 旅行以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什麼是Food bank食物銀行?
「歷史」
全世界第一間食物銀行
若將食物銀行定位為「將社會多餘的物資,轉給需要的人」,那麼,世界上各地早已存在類似食物銀行的機制,例如歐洲中世紀在教會禮拜之後,往往會將剩餘愛餐分給社區中的貧窮家庭;又如1930年代的經濟大恐慌時期,歐美各地到處可見慈善廚房(Soup Kitchen)的設立,讓需要食物的人前來領取。然而現代我們所熟習、且具深遠影響、並第一個以「食物銀行」(Food Bank)命名的機構,則起源於美國。
當講到1960年代的美國,大部分人所聯想到的是黑人民權運動、學運、反越戰、嬉皮文化;卻鮮少提及這個充滿熱情的世代,也關注到了資本主義下的貧窮問題,進而在1967年創立了全世界第一間「食物銀行(Food Bank)」。現今,全美最大的食物銀行聯盟―賑濟美國(Feeding America)擁有兩百多間食物銀行加盟,一年救助超過七分之一的美國人口。
John van Hengel可以說是食物銀行的靈魂人物。1965年,當時42歲的John van Hengel在亞利桑納州鳳凰城的慈善廚房擔任志工,每晚將食物分送給鳳凰城內的遊民。然而他深知慈善廚房的不足,因此在St.Mary教堂的資助下,他租了一間廢棄的麵包店作為食物貨倉,並收集鄰近多餘的蔬果、無法再販售的民生必需品、賣相不佳的食物等,再通知鳳凰城的慈善機構前來領取。1967年,John van Hengel將他的食物貨倉取名為「聖瑪莉食物銀行(SAINT MARY’S FOOD BANK)」,來紀念資助他的St.Mary教堂以及一位單親媽媽。至此,全世界第一間食物銀行於焉誕生。
聖瑪莉食物銀行成立後,在第一年便分送超過25萬磅的食物給 36 家慈善機構,此後食物銀行也如雨後春筍地在全美設立。1979 年在 John van Hengel 主導下,更成立了全國性的食物銀行聯合組織 Second Harvest,也就是今日「賑濟美國(Feeding America)」的前身。賑濟美國現今是全美第三大的非營利組織(僅次於美國聯合勸募、The Task Force for Global Health),目前有多達200多間食物銀行加盟,佔全美食物銀行網絡的90%。
台灣每年有275萬噸的食物被浪費
有多少人沒有食物可以吃?
如何搶救這些資源?
下則影片是台灣食物銀行的短片:
http://www.foodbank-taiwan.org.tw/home/
食物銀行是否為弱勢家庭才能領取呢?
在美國其實真正需要幫助的人,組織已經會把食物,優先分配給更需要幫助的人,而多餘的食物才會出現在食物銀行供大家領取,當然是只要領取自己真正需要的食物即可,若食物不夠還是禮讓給更有需要的民眾。
在台灣食物銀行應該就是幫助弱勢家庭跟需要幫助的人。
就我們去食物銀行觀察,我們在食物銀行排隊一小時,待了兩個小時,我只看到一個流浪漢,其餘都是正常的人們,很多人都開著車來載食物,並沒有看到流浪漢在附近,從加拿大到美國觀察了這些homeless,有的根本不是要食物,而是「錢」
我們在加拿大downtown看到有人坐在地上要錢,有人拿整包全新的餅乾給他吃,我親眼看到他吃了幾口後把整包餅乾倒在地上⋯我當時有點傻眼,怎麼會這樣浪費?
回歸食物銀行的經驗分享
位於美國西岸的城市「奧林匹亞Olympia」
這間食物銀行
Thurston County Food Bank
我們抵達食物銀行的時候是中午12點半,工作人員Marc看到我們就熱情招呼,還叫我們單車直接停進去裡面!
Marc很開心的問我們:你們來自哪裡?
我們答:台灣🇹🇼
Marc接著問:你們要騎去哪裡?
我們回:我們從加拿大溫哥華騎下來預計騎行到墨西哥
Marc一臉驚訝😂
然後指引我們去櫃檯填寫資料
領取食物的流程大致上分為四個步驟
第一
填寫資料就是填寫姓名、住址、是否為素食,家裡有沒有超過60歲以上的年長者以及幾歲以下兒童等,大概是因為這些食物是過期的關係,怕影響老人與小孩的健康?
第二
填完資料便開始排隊
(大概等了一小時)
第三
排到你的時候,將填寫完的資料拿到窗口,工作人員會幫你建檔
第四
開始領取食物
領取食物的過程,我們拿了一盒雞肉串,想說一盒就好,結果工作人員一直問:你們真的這樣就夠了嗎?我們可不想讓你們餓肚子 ⋯⋯於是我們又拿了一盒漢堡肉⋯工作人員又說⋯你們這樣夠吃嗎?
我們回:這樣就夠了,非常非常感謝
領到麵包區情況也是,工作人員一直問我們需不需要在拿⋯我們只拿了兩個!
這裡的食物真的是讓我大開眼界⋯
被丟棄的食物非常之多,不知道能溫飽多少個家庭⋯
我們領取完食物後,詢問Marc相關食物的來源時
Marc說了:
各大超市、星巴克、7-11⋯等等都有(順手拿了我們領到的餐盒就說這就是星巴克的食物)
我仔細一看,天哪還真的是星巴克的餐盒!!
至於我們問了Marc:
是有什麼條件的人才能領取這些食物?
例如:弱勢家庭、流浪漢⋯等等
Marc說著:
沒有任何限制,任何人都可以來拿!
如果食物沒有被拿完,它們還是會被丟到垃圾桶去。
我們這時才瞭解到,食物銀行並不是只有把食物給那些需要的人,而是食物供多於求時,將所剩的食物再次的分享給任何一個人!
我們領取的食物跟其他人比真的算很少很少,因為我們只想領取真正需要的食物就夠了,而且我們也沒有冰箱
而這些食物很多都是過期,有的過期兩個月,有的過期一個月,冷凍漢堡肉過期三天,有的過期一天,有的根本沒過期我們拿的一罐花生醬到明年2019年1月才到期⋯等等
最後領取的這些食物,我們到附近的公園享用,番茄一盒裡面只壞了大約五顆,香蕉根本就是完好的,中午我們就吃了星巴克餐盒、7-11超大漢堡、水煮蛋、漢堡肉等⋯
我們很久沒有吃那麼好吃的食物了,平常都是義大利麵跟泡麵交互吃⋯吃到這些食物超級感動,沒想到這些都是要被丟棄掉的食物⋯😭
在公園看到遊民路過,我把手上的香蕉、番茄分享給他,他卻不要,我發現很多流浪漢真的不缺食物而是缺「錢」😅😅😅
我們在食物銀行領取的食物會分享給路人跟旅行者,騎乘的時候偶爾會看到徒步旅行者,我都會把食物分享出去,希望這些食物不要就這麼被浪費掉,也能再次分享出去。
食物銀行的食物我們整整吃了四天還有剩,真的很感謝Food bank
我們之後發現食物銀行的食物,基本上是發不完的,永遠都會有剩下的食物,最後也是丟到垃圾桶裡面去,其實你也可以是拯救這些食物的人。
最後我們把食物裝好要離開時,同樣是領取食物的民眾搶著跟我們合照,也有人要拍我們,還有人送我們zippo打火機,我想應該是很少有單車旅行的人來Food bank領取這些食物,所以民眾對我們感到好奇。
下午兩點半我們離開食物銀行,裡面所剩食物還是很多,這間食物銀行每個禮拜只有禮拜五有,中午11點到下午3點,看來剩下的食物還是要丟到垃圾桶了⋯之後我們沿著美國西岸,會比較難遇到FOOD BANK因為還要配合發放食物的時間,這次應該算難得的經驗,而後機會也很少,我想還是去超市買會比較符合我們旅行上的需求。
此篇獻給想來美國單車旅行,卻沒有經費預算的騎行者們參考看看。
肚仔想旅行之墨西哥篇 在 Mr.BiG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你所不知道的印第安銀飾]
除了買到夢寐以求的單品很開心外,
增加了關於心愛的品牌或單品知識也會讓我興奮不已,
覺得自己今天比昨天又更進步一點了XD
我一直想寫一篇有關於印地安銀飾, 但我不是專家, 也是略懂皮毛, 但我一直喜愛在古董市場挖寶, 從各地商人也學了一些, 所以在這裡分享一些我所知道的事實.
我想大家所知道最有名的Navajo其實是美國印地安第二大族群, 分散在美國南部靠近墨西哥區, 亞利桑那州, 新墨西哥州, 猶他州, 科羅拉多州稱為美國的"四角(Four Corners)", 一開始的印第安人並不懂得做銀飾的知識, 由於貧瘠, 在部落只有黃銅和銅的材料, 他們在1700-1850年間基本上都只配戴黃銅製成的配件. 偶爾會有些墨西哥人來交流做生意換些毛草, 牛皮, 牛隻, 而真正印地安銀飾的起源來自於墨西哥的銀匠(西班牙語Plateros).
印第安人的第一個銀匠Atsidi Sani, 他有一位墨西哥銀匠好友Nakai Tsosi, 由於住在他的附近, 一開始他認為可以靠製作馬鞍賺錢(當時印地安人都是向墨西哥人購買馬鞍), 而Nakai Tsosi除了馬鞍之外, 也懂得製作銀器和首飾. 他們互相交流, Nakai Tsosi並將所有本領都教給Atsidi Sani, 而Atsidi Sani返回部落後, 也將本事傳給他的四位兒子. 一開始他只製作廢鐵和黃銅為主的馬鞍裝飾, 而直到1864年左右, 他才習得銀飾的製法, 在此之前, 所有印第安人配戴的銀飾都是從墨西哥人身上所購買(或者交換).
當然一開始製造銀器的契機是因為要養飽肚子, 當時的情況並不是很樂觀, 羊隻被毒草毒死, 小孩子被騎兵抓走, 印地安婦女和小孩被當作奴隸販賣, 當然經過長期的努力之後政府才肯讓他們回歸到自然保護區, 1868年的六月, 29位領袖頭目簽了"Old Paper"的契約, 政府讓他們住在保護區, 但是他們以前廣闊的領土已經被美國人佔領了. 到了新保護區的印第安人, 對於環境完全的陌生, 一方面需要安家樂業, 一方面卻要擔心闖入的強盜, 牛仔, 理所當然的他們沒有任何可以製造飾品的工具和模具. 墨西哥人開始與在保護區的人交換物品, 用銀飾交換牲畜, 最早有紀錄的銀飾為1870年. 而製造銀飾的材料, 是從騎兵那邊交換來的銀幣, Atsidi Sani將銀幣溶了之後, 倒到用泥巴做成的模具裡, 溶成銀條後再敲打成飾品.
對於感謝大地, 印第安人將身邊能找到的石頭, 貝殼, 珊瑚, 動物牙齒和骨頭穿起做成項鍊, 一開始的圖案並沒有後期的複雜, 通常是簡單的沖壓圖案. 另外很多人傳言說可以用銀器氧化的顏色來判斷銀飾的時間是不正確的, 一開始的確使用的是美國硬幣, 但美國禁止之後才開始使用墨西哥銀幣作為銀飾材料, 只能說如果用的是美國硬幣是比較早期的銀飾. 而現在很有名的Squash Blossom項鍊 (台灣是不是叫大月牙? 還是大子宮?其實是石榴花), 是到1880-1900(謝謝網友指正).年才被生產出來.
1930-1940年初, 美國有名的Route 66完工, 許多旅館開業讓許多人可以到印地安保護區旅行, 而這些觀光客都想要買印地安銀飾, 商機出現讓許多工廠開始生產便宜廉價的銀飾, 這些銀飾的含銀量都不高(俗稱的鎳銀Nickle silver), 很多都是以沖壓方式製造銀器, 常見的花樣有閃電, 雲, 弓箭, 羽毛, 印地安酋長頭像, 蛇, 貓頭鷹, 雷鳥, 還有一些工廠員工幻想的印地安圖案. 而這些圖案讓觀光客滿足他們心中對印地安部落的想像, 其實這些圖案都不是印地安真正的銀匠會使用的圖案. 而且上面鑲的並不是真正的綠松石, 而只是便宜的綠色石頭. 這些當時製造的銀飾, 被現在的收藏家稱為"Route 66"首飾, 一點也不值錢.
到了1937年, 美國立法規定, 只有真正印第安人製造的才能在銀飾上面蓋上"Reservation Made", 而1940年就有日本人拿著Route 66的銀飾到印地安保護區要求他們蓋上章(商人腦子動的真快). 之後, 美國又立法規定只有印第安人手作的銀飾可以在國家公園和紀念碑販售, 目的是要打擊無止盡的商人貪婪行為, 而製造出的粗糙產品.
另外我要指出一點目前瘋狂流行的Goro's 羽毛, 其實這些年來我看過在印地安古董銀飾用上的羽毛裝飾非常的少, 老鷹為主, 羽毛為輔, 基本上你不太會看到以羽毛為主的銀飾(1960年前的). 我認為高橋大師的設計是非常傑出的, 尤其是栩栩如生的大老鷹配上羽毛, 真是棒透了(其實印第安人的老鷹很簡陋, 高橋大師的非常細膩, 一點也不像印第安人做的). 但是, 如果你風雨無畏的排隊只買一根羽毛, 就好像你會配戴一整隻鱷魚, 而不會只配戴鱷魚的尾巴, 或者一隻鱷魚的腳, 只會講羽毛, 金羽, 點金什麼的, 而還感覺自我良好, 那我就無話可說了. 小弟我玩不起Goro's, 只好去玩Pokemon Go.
肚仔想旅行之墨西哥篇 在 Snow E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之前介紹過俾大家嘅墨西哥卷餅
真係又低卡路里又好食
我知道大家都非常之期待
我幾時再出健美餐單
今次就同大家分享點樣整一份
低卡版嘅牛油果蟹肉莎莎醬
伴自製墨西哥芝士脆片啦??
所有材料係一般超級市場
都可以買得到???
.
Anyway 希望大家都會鍾意呢條影片❤️❤️
Love you all and see you in the next video?
.
FB / IG: iamsnowwhitewhite
YouTube: Snow E
.
#肚仔想旅行之墨西哥篇
#低卡版牛油果蟹肉莎莎醬拌自製墨西哥芝士脆片
肚仔想旅行之墨西哥篇 在 #肚仔想旅行之墨西哥篇- YouTub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You're offline. Check your connection. Retry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