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解密】網路上搜尋到的系列文章,作者是shanemate,內容與建議多半是來自於較新的論文研究,摘要分享給大家。結論先來,四大要點:
一、運動讓你不復胖:減少胰島素阻抗,增加脂聯素的分泌。每天運動30~60分鐘,每周中高強度運動四到五天。
二、該吃什麼?
-避免糖與代糖的攝取,減少對甜味的依賴。
-減少精製的碳水化合物,改吃未精製的五穀雜糧。
-不僅僅吃低GI飲食,而是要吃低FII飲食
-增加天然脂肪的攝取,例如牛油,豬油,奶油,魚油,冷壓椰子油。攝取未過度加工的單元不飽和脂肪,例如冷壓初榨的橄欖油,酪梨油,亞麻子油。
-避免氫化植物油(例如氫化椰子油),避免加工的多元不飽和脂肪,例如沙拉油(大豆油),玉米油,芥花油(canola oil),花生油,葡萄籽油。
-避免油炸物。
-避免脂肪和精緻的碳水化合物一同攝取
-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取。
-適量,甚至少量的蛋白質攝取(一公斤體重0.8~1克),這和減肥無關,和長壽有關。
-增加天然有機蔬菜水果的攝取。
三、限制進食的時間與頻率:把一天的進食時間限制在八小時內,剩下的16小時都不要吃東西。例如只在中午12點到晚上八點之間進食。這叫做16-8的間歇性斷食。
四、釋放壓力與充足睡眠:飲食不是肥胖的唯一原因。如果肥胖是因為長期的壓力,飲食的效果會不太好,培養運動的生活習慣,釋放壓力反而比較有效。睡眠不足也會讓人變胖。
【肥胖解密1:肥胖的設定點理論 Set Point Theory】
人體有一個自動穩定體重與體脂的機制「恆胖計」,所設定的體重或體脂程度,就叫做設定點(set point)。胖子之所以胖,是因為他們的設定點高,減肥失敗是因為減肥的方法沒有改變設定點,所以節食一段時間後都會復胖。瘦子之所以瘦是因為設定點低,怎麼吃都不會胖。
不同食物吃進肚子,對於賀爾蒙的影響都不同,所以就減肥而言,不同食物的一卡路里都不一樣。減肥要成功,一定要慢慢改變身體恆胖計的設定點。哪些賀爾蒙是引響肥胖的關鍵角色?
1. Insulin 胰島素與 Insulin Resistance 胰島素阻抗
2. Leptin 瘦體素與 Leptin Resistance 瘦體素阻抗
3. Incretin 腸泌素
4. Cortisol 皮質醇
【肥胖解密2:胰島素讓你胖】
體內的胰島素量和肥胖有正相關。胖子的胰島素分泌量比一般人平均高出20%,且胰島素和體脂比例,腰圍等都有正相關。
肥胖,不是熱量失衡,而是賀爾蒙失衡!減肥的關鍵不是如何平衡熱量,而是如何去平衡賀爾蒙。如果胰島素讓你胖,那麼減肥的目標首要就是降低胰島素的量。
【肥胖解密3:胰島素阻抗】
胰島素阻抗是身體內胰島素失去作用的指標,它與一系列的代謝症候群(高血壓,高血脂,心臟病,糖尿病,中風,阿茲海默症)都有密切的相關。
長期持續地高胰島素濃度會一步步提高胰島素阻抗。這裡有兩個要件,高濃度與長期。這是目前大部分二型糖尿病患的狀況。他們一步步看著自己走向終點,指標就是注射的胰島素劑量。就算在健康人體內,高胰島素也會導致胰島素阻抗。
為何在一開始就有高胰島素?很明顯,精緻的澱粉,糖等高GI的食物是個主因。但別忘了,我們還需要第二個要素,時間,長期且持續的高濃度胰島素才會產生胰島素阻抗。
那麼要如何維持體內胰島素一直在高檔?你就一直吃就對了!早餐後吃個點心,喝杯加糖熱拿鐵,中餐後來杯含糖飲料,下午再加個下午茶,晚餐後吃甜點,睡前加宵夜。你就只要一直吃吃吃,一天六餐或是含糖飲料不斷,就可以持續維持體內胰島素在高檔。
【肥胖解密4:胰島素阻抗的成因,新的典範】
肌肉一方面會使用血液中的葡萄糖當作能量來源,另一方面會接受胰島素的指令把葡萄糖轉為肝糖儲存起來備用。
肌肉的胰島素阻抗:肌肉使用(氧化)葡萄糖的能力與儲存葡萄糖的能力都下降。
肝的胰島素阻抗:肝臟持續不斷地製造葡萄糖,同時肝臟也累積了一堆脂肪。學界已經認可脂肪肝會形成胰島素阻抗。
上述這兩個胰島素阻抗都有脂肪的異常累積(ectopic lipid accumulation)。脂肪的異常累積是說脂肪儲存在不正常的地方,例如肌肉與肝臟細胞內。因為脂肪的過度外溢,把細胞裡面塞滿滿的。
脂肪細胞分泌脂聯素(影響脂肪累積與形成胰島素阻抗最重要的激素),脂聯素分泌不足會降低脂肪細胞儲存的能力,造成脂肪外溢,然後導致胰島素阻抗與代謝疾病。
【肥胖解密5:胰島素阻抗的解方,新的典範】
想辦法去提高自身脂聯素的分泌才是治本的解方。目標:
1. 降低體內胰島素濃度(胰島素會阻止人體使用脂肪作為能量,進一步提高胰島素阻抗)
2. 大量消耗細胞內被塞滿滿的葡萄糖與脂肪
3. 提高自身脂聯素的分泌。
方法一:運動
長期且持續的運動才有顯著的幫助。持續到半年以上的運動訓練,每天運動30~60分鐘,每周運動4~5天,不管是哪種運動(有氧或重訓)都可以,但只有中高強度的運動才有用。
有氧運動:以自己最大心跳率(Maximum Heart Rate, MHR)的百分比決定運動強度。
中強度:60~70%MHR
高強度:70~80%MHR
重量訓練:以自己的最大肌力 (1RM,只能舉起一次的重量)的百分比為主。
中強度:60~65% 1RM,只能夠做15下就力竭的重量
高強度:75~80% 1RM,只能夠做8~10下就力竭的重量
鍛鍊後,肌肉細胞裡的粒線體數量會增加,還可以增加大腦內BDNF的提高,改善大腦的每個功能(學習,記憶,情緒,創意等)。
方法二:生酮飲食
生酮飲食是一種超低碳高脂飲食,10%的碳水化合物,10~20%的蛋白質,70~80%的脂肪。生酮飲食不吃任何澱粉與糖,不吃水果(有果糖),10%的碳水化合物都來自蔬菜。也限制蛋白質的攝取(因為肝臟會使用胺基酸製造葡萄糖)。當身體沒有葡萄糖,就只能使用脂肪當作能量來源。
生酮飲食對於減肥有奇效。因為不攝取碳水化合物,就不會刺激胰島素分泌,身體的胰島素始終維持在低檔,直接降低身體恆胖計的設定點。胰島素一直在低檔,就直接改善了所有和胰島素相關的代謝症候群疾病,例如肥胖與糖尿病。
方法三:間歇性斷食
間歇性斷食在減肥與降低胰島素阻抗上有驚人的效果,上面低碳飲食的好處(減肥,降低HbA1c,提高 LDL/HDL,降低血脂濃度)它都有。且有提高腦內BDNF、抗老化、治療關節炎、提高體內生長激素、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等好處。
小孩,還在發育的青少年,孕婦,哺乳婦女,及瘦弱的老人不適合進行斷食。
【肥胖解密6:肥胖的終極原因 The Ultimate Cause】
瘦體素是控制食慾的關鍵賀爾蒙。當瘦體素分泌量低時,會觸發飢餓素使人產生飢餓感,提醒說該吃飯了。瘦體素分泌量高過一個閥值時,會刺激腦部會發出飽足感,告訴人已經吃飽了,不用再吃了。高濃度的胰島素會產生胰島素阻抗與瘦體素阻抗。胰島素一方面幫你囤積脂肪,一方面又告訴你還吃不夠,怎麼吃都吃不飽。
只要一進食,胰島素上升,血液中脂肪酸濃度就馬上下降,六小時後才回到原本的濃度。也就是說,只要你一進食,就不會燃燒脂肪。運動是為了降低胰島素阻抗,並不是為了消耗熱量或燃脂。
要怎樣降低恆胖計的設定點?要降低體內的胰島素。減少進食時間、挑選不刺激胰島素的食物。所以減肥不需要計算熱量。不用計算熱量不代表不控制飲食,暴飲暴食,而是要傾聽身體的聲音。不餓不吃,餓了才吃,吃飽就好。當你的設定點降低,身體自然會降低食慾與增加飽足感。
[肥胖解密7:高蛋白減肥法有效嗎?]
研究者在以色列找來了322位志願的胖子,隨機分成三種減肥飲食,並且嚴格執行兩年(2005-2007):
第一種是低脂飲食,並且限制熱量為男性1800卡,女性1500卡。這派飲食就是普遍最流行的,減少熱量攝取(但是大於基礎代謝率),製造熱量赤字的減肥法。飲食中有30%脂肪,碳水化合物則以穀類,蔬菜水果為主,避含糖飲料和脂肪攝取)。
第二種是地中海飲食。一樣限制熱量(男性1800卡,女性1500卡),攝取大量蔬菜水果,避免紅肉,以魚和雞肉代替,飲食中有35%脂肪,以橄欖油和堅果類為主。
第三種就是標準的阿金飲食。不限制熱量,從低碳(20g/day)開始到中碳(120g/d)的循環(阿金飲食說不用一直維持在超低碳)。
結論:只要吃對食物,不需要限制熱量。即使熱量攝取相同,低脂與地中海飲食的結果大相逕庭(血脂、膽固醇等也都不同,地中海優於低脂飲食),這說明同樣的一卡路里,如果來自不同的食物,對身體的賀爾蒙影響也會不同,a calorie is not a calorie。
【肥胖解密8:食物的胰島素反應】
雖然蛋白質不會引起血糖升高,但蛋白質還是會刺激胰島素分泌。1967年,科學家就已經發現空腹胰島素佔了24小時胰島素總分泌量的50%。
血糖很重要,但也別忽略了胰島素。如果只顧血糖,你有可能攝取了低GI,但卻會引起高胰島素的食物,結果依舊造成肥胖與糖尿病。
當食物一進入口中,胃就會分泌腸素胰素(incretin, 包含GLP-1與GIP兩種肽),腸素胰素會馬上指示胰島分泌胰島素。脂肪,蛋白,碳水化合物都會刺激腸素胰素的分泌。所有的食物都會刺激胰島素分泌,只是程度不一。
FII值依序最高的分別是 馬鈴薯、白麵包、全麥麵包、白米飯,炸薯條。FII值最低的是全麥義大利麵,義大利麵、裸麥麵包、糙米飯。全脂牛奶的FII值遠低於脫脂牛奶。
純脂肪的胰島素指數相當低,大約是白麵包的3%。腸素胰素除了刺激胰島素分泌外,還有另外一個作用就是降低胃部蠕動,這個作用會增加人的飽足感,告訴人們快吃飽了。
簡而言之,腸促素對於肥胖同時有一正一負兩種效果,一方面增加胰島素,另一方面增加飽足感。蛋白質對於肥胖的效果取決於這一正一負的作用。就長期追蹤研究的調查來說,喝全脂牛奶有助於減肥,脫脂牛奶則不會。提高肉類的攝取則和體重增加有正相關。
【肥胖解密9:碳水化合物假說與沖繩】
在日本有一群人,很長壽,百歲人瑞比例全世界最高,這區的人口平均BMI是20.4,他們老年人的心血管疾病、癌症、中風等疾病比例是世界數一數二的低,但是他們的飲食有85%是碳水化合物。他們是沖繩人。確切地說,是沖繩的老人。
雖然吃的是超高碳飲食,可是他們都很瘦,沒有肥胖的問題,代謝症候群(心血管疾病,中風)與癌症的比例也是世界上數一數二低。傳統沖繩人的主食是紫地瓜(69%),配上一點點米飯與五穀雜糧、豆類、和一點點魚。飲食中碳水化合物85%、蛋白質9%、脂肪6%。
地瓜、粗糙的五穀雜糧與米飯麵包等精緻的碳水化合物差別在哪裡?膳食纖維。纖維是一種保護因子,會減緩食物的吸收速度,降低血糖的上升速度。除此之外,纖維會妨礙結腸吸收脂肪酸的速度,這會減少胰島素的分泌,還能改善胰島素敏感性。
減肥不必然要減碳,但是要提高纖維的攝取,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把精緻的碳水化合物,白飯,白麵條,麵包與馬鈴薯替換成高纖維的五穀雜糧。目前學術界對長壽研究的共識,是熱量限制與蛋白質限制,沖繩飲食完全符合這兩項原則。
【肥胖解密10:糖與代糖,苦澀的真相】
一份葡萄糖吃入體內只有小於5%會合成脂肪。同時葡萄糖會刺激胰島素與瘦體素,大腦知道我們吃了東西,會知道何時要給我們飽足感。果糖不會刺激胰島素與瘦體素,大量攝取果糖不會給我們飽足感。果糖100%進入肝臟代謝,它不會變成肝醣儲存起來,全部的果糖都必須被肝臟代謝掉。
這些果糖除了一部分變成能量外,其他會在代謝過程中產生尿酸質、新生的脂肪與膽固醇,還會刺激肝臟的發炎反應。人體的膽固醇有八成是肝臟製造的,飲食中攝取的膽固醇變成人體內儲存的比例極低。吃蛋黃不會給你膽固醇,但是吃果糖,會。
糖會提高得二型糖尿病的風險。攝取果糖不好,那我們改用代糖好了?但習慣喝越多代糖飲料的人體重增加越多。代糖的使用增加了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率、還可能增加罹患代謝症候群的機率。
在進食後兩個小時,阿斯巴甜組(Aspartame,圓形)與甜菊組(Stevia,方形)的胰島素指數是蔗糖組(Sucrose,三角形)的五倍以上!這表示在同樣的血糖變化量下,代糖組的人需要分泌較多的胰島素去工作!代糖確實不會直接刺激胰島素分泌,但是它會間接影響人體對於其他食物的胰島素反應。和保護性的纖維相反,代糖似乎會加大食物的胰島素反應。
【肥胖解密11:飽和脂肪錯了嗎?】
飲食中飽和脂肪的攝取和人體內膽固醇與心血管疾病無關聯。脂肪的膽固醇假說是錯的,反倒糖(果糖)的攝取才是關鍵。
大量吃脂肪的好處(降低血脂、膽固醇)都來自於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攝取。當血液中同時存在著大量的葡萄糖與脂肪酸,這些脂肪酸進入肌肉細胞之後就會妨礙胰島素的工作,提高肌肉的胰島素阻抗。
但是如果飲食中不攝取碳水化合物,只吃蛋白質與脂肪。在人體內蛋白質分解成胺基酸,脂肪分解成脂肪酸與甘油,沒有葡萄糖。這兩類食物都是零GI,不會升高血糖,就沒有了上面的問題。
可以正常攝取飽和脂肪(動物油,椰子油),但是請避免和精緻的碳水化合物同時攝取。建議攝取單元不飽和脂肪,例如橄欖油,酪梨油。除了富含omega-3的多元不飽和脂肪(魚油、亞麻子油)以外,避免其他的植物油(氫化植物油,葡萄籽油,大豆油,花生油,玉米油等等,所有一切外面餐廳普遍使用的油)。
吃奶油會讓你瘦,當你只吃奶油的時候。奶油讓你瘦,但奶油麵包會讓你胖。
系列原文:
https://shanemate.blogspot.com/2017/01/1-set-point-theory.html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5萬的網紅SBD Taiwan 邱個,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SBD怪獸Podcast #邱個ChillChillderPodcast #如何說服長輩訓練 成為頻道會員,小額贊助,支持我們製作更多好看的節目: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OpNfxhmQt6NVq2AzP3VBEQ/join #22 SBD怪獸Po...
肌斷食有用嗎 在 王姿允醫師。我的無齡秘笈。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肌少症之預防終章—-談有氧跟無氧的角色]
#這應該是大結論了
昨天瀏覽一下相關討論串,發現很多人對肌少症的病因機轉有根本上的不了解,所以特寫一篇來釐清。
肌少症評估的三個面向: #肌肉質量、 #肌力跟 #身體活動。雖然有氧跟無氧都對「身體活動」這項有益,但有氧運動在肌肉「質量」跟「力量」的影響 #遠低於無氧運動。
所以當你的問題是:有氧運動對肌少症有幫助嗎?
我會回答:有,但是主要就是「身體活動」這個面向,而且這個面向老實說不需要到45分鐘以上的有氧運動,光是妳有在「 #活動」或 #走路就會有用,例如日本一項2015年針對227位研究發現每天日行5000步左右連續六個月都可以延緩「衰弱」老人的肌肉質量流失,但是對 #沒有衰弱的老人影響有限。
因此如果只是要從「身體活動」的面向切入來幫助延緩肌少症是合理的,但肌肉質量本身影響甚小,一個長達三年(夠久了吧!)老年人身體組成的研究,發現平均每天60-90分鐘的跑步、騎單車、游泳等等,對老年人肌肉的維持跟體脂肪的減少 #並無益處。
🈶️氧運動,有點像家庭主內的人,把家裡打理好,讓主外的人無後顧之憂。目的是延緩老化相關肌肉流失的機轉,例如降低肌肉內脂肪、幫忙增加肌肉的胰島素敏感性、修復粒線體相關失能、增加睪固酮跟生長激素濃度等等,讓肌肉有個好的體質接收訊號。
所以「少數」討論有氧對「肌肉質量」顯示有幫助的研究,其實都是針對一開始「肥胖或過重」「衰弱」的族群,因為這群人生長激素跟睪固酮分泌異常、肌肉內脂肪高、發炎反應高,所以「適度」有氧運動的抗氧化和減脂效果,減少了「肌肉內的脂肪」,改善了肌肉胰島素抗性,增加睪固酮跟生長激素分泌,降低發炎,光是提個重物或抱孫都會有助肌肉增加,例如一個針對439位50歲停經「肥胖」婦女的研究,發現介入每天15-45分鐘的有氧運動連續一年,可以有助增加肌肉。
但是老實說,要 #降低肌肉胰島素抗性 跟 #修復粒線體失能這兩件事,高蛋白飲食的 #生酮氨基酸就能辦得到,要打造好的胰島素敏感性肌肉,用高蛋白質比有氧運動來的有效率。而且要得到正常濃度的睪固酮跟生長激素,好好 #早睡早起不熬夜就辦得到,你在該睡覺的時候去跑步,我保證對增肌沒有半點幫助。
再來🈚️氧運動,有點像是家庭主外的人,直接賺錢提供一個家庭的經濟命脈,對肌肉的刺激就是物理性直接增加質量跟訓練力量,而且增加的是第二型纖維(白快肌)為主,由於跟爆發力有關的 #白快肌的流失才是導致老年肌少症的主要原因,所以無氧運動對於老年相關的肌肉流失有較大的助益。
所以對於一個 #體脂率異常的人來說,若沒想控制飲食,有氧運動可能有助增肌來自降低胰島素抗性以及增進睪固酮這回事,但 #體脂率正常的人,你沒有肌肉胰島素抗性跟粒線體失能,從有氧要獲得增肌的效果是困難的,直接高蛋白飲食加上重訓比較有效率。
對我來說,比起運不運動,在排除疾病因素外,真正會肌少症的危險因子是:
✔️不活動的生活型態
✔️低蛋白質或低熱量飲食(不當減肥造成營養不良)
✔️發炎反應(高脂肪高糖也會讓身體發炎)
✔️壓力(熬夜或是過度有氧運動也會有壓力)
前面也說過,在低熱量飲食中,有氧運動會流失最多肌肉,但體脂率高的人做重訓效果不好,這就是為何,在我的門診面對的是「過重跟肥胖」病人,所以我總是先以純高蛋白飲食加上維生素D,先不介入任何運動(走路就好,過重肥胖的人容易運動傷害),在保留最多瘦肉組織的前提下把體脂率降低,等到肌肉內脂肪減少、身體荷爾蒙分泌正常,再加入無氧運動,才能更看到增肌的效果。
#這才是對肥胖者來說CP值最高的增肌方式。
若真的已經是肌少症前期或肌少症診斷, #精算過的高蛋白質飲食 、 #維生素D的補充跟 #以無氧為主合併適量有氧的運動處方,就勢在必行了。且注意若可能肌少症合併過瘦或有骨鬆的長輩,不建議長時間(>45分鐘)的有氧運動,中低強度的有氧運動雖可增進抗氧化功能,但 #過度激烈或長時間的有氧運動, #可能反造成過量自由基,導致氧化壓力,惡化骨肌少症。
這就是為何,來我門診很多體脂率異常的夫妻,吃一樣的東西,常常是先生每天跑步但肌肉在男性當中偏低,太太完全不運動但在女性當中肌肉偏高。
肌少症並不是老化的必然結果,很多高齡者肌肉都在標準以上,肌少症跟失智症一樣是多因子的疾病,慢性病帶來的發炎只是危險因子之一而已,飲食跟生活型態才是關鍵。
若是沒有減肥需求的身體組成正常人,單純想要延緩肌肉流失,請
#不要亂減肥 #不要熬夜 #蛋白質要攝取足夠
#維持正常的體脂率 #保持活躍的生活型態(例如走路、爬樓梯)即可。要我說的話, #不當減肥才是造成肌少症最大的隱憂,舉例來說,我門診曾有個一開始20kg肌肉的54公斤女性,她過去用極端少吃多動的方式,在兩週內減肥減掉6kg,其中有2kg是肌肉,減去了原本肌肉的10%,以正常老化速度是40歲後每十年8%來說,
#等於兩週減肥就把自己12年份的肌肉減掉了
#大幅增加未來肌少症風險
而自以為斷食可以增加生長激素的人也忘了很重要的一件事, #過重跟肥胖的人身體的荷爾蒙分泌跟敏感性都是異常的,延長空腹後並不會如正常組成的人產生生長激素,但斷食的人幾乎都是想減肥的肥胖者,所以肌肉容易流失。
所以還在吵有氧無氧的人,麻煩先檢視一下你的飲食跟生活型態,畢竟在我的門診那些肌少症高危險群,都是試過各種不當減肥(過度節食跟激烈運動)或熬夜的人,並不是沒有運動的人。
結論:有氧跟無氧是以不同的面向有益於延緩肌肉流失,有氧建立好的環境,無氧直接刺激。但是有氧過多反而有害,步行的程度即可,無氧在沒有運動傷害的情況下可以循序漸進增加,但是肌肉增加關鍵還是原料—-蛋白質要先吃夠,不然環境佈置再好,破壞再多,也是沒得重建,只是加速流失而已。
#老年醫學專科醫師
#肥胖醫學專科醫師
#肌少症 #肌少症預防
肌斷食有用嗎 在 王姿允醫師。我的無齡秘笈。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館長為什麼糖尿病?]
根據新聞報導 https://reurl.cc/qmWQpg ,台灣最強壯的男人-館長,已經驗出糖尿病前期。對於產生原因,他跟某醫師有歸咎出一些原因,不過其中的內容有些錯誤的觀念,讓我不禁想要指出來:
1.吃得太多,每3、4小時就要吃一餐,他懷疑這樣造成胰島素一直分泌。→其實幾小時吃幾餐並不是重點,就算168斷食一天只吃兩餐血糖也不一定會穩定,而是「#你吃了什麼」才是重點,我的4+2R飲食法學員每天都吃四到五餐,曾扎飯前飯後血糖給我看,都是100以下,顯示一個「穩定血糖的食物」才是重點,#高糖高油 本來就會造成血糖震盪,跟進食幾餐根本沒有關係。
2. 三酸甘油脂過高,他認為是增肌使用生長激素(黑魔法?),生長激素會使胰島素受體產生抗性。→錯了,三酸甘油脂過高是因為你吃高糖高脂肪,和生長激素沒有關係喔。目前大部分的研究是發現生長激素治療不會增加第1型或第2型糖尿病的發生率。但是對於有高風險的人:使用高劑量類固醇(又是黑魔法?)、體重過重、家族有第2型糖尿病, 則生長激素治療有可能引發第2型糖尿病,結論是沒事本來就不要亂打藥,好好睡覺不要熬夜比較實際。
3.每天要補充大量的蛋白粉、雞胸肉等蛋白質,有的甚至一天吃10幾顆蛋,累計下來一天吞下好幾千大卡的熱量。→注意到問題了嗎?增肌的人都吃什麼為主?動物性蛋白質啊!動物性蛋白質包括乳清蛋白,裡面過多的BCAA(支鏈胺基酸)會造成胰島素抗性!這也就是為何在腸道菌的研究當中,動物性蛋白質總是做出不利血糖控制的結果。
4.新聞裡醫師說「對很多重視增肌的人來說,常以為吃肥肉、喝油或是生酮飲食可以瘦身,還能增肌,或許這樣吃不會變胖,但是血中三酸甘油脂會快速升高,真的有可能導致突發性的血管栓塞。」→這位醫師的觀念部分有誤喔!生酮高脂肪其實肌肉掉很快,這些人是用大量重訓來抵銷高脂肪掉肌肉的壞處,生酮可以拿來瘦身沒錯,但增肌是負分喔!詳見連結:https://www.facebook.com/175089479960691/posts/849603479175951/?d=n
看到這裡⋯⋯孩子們,麻煩翻開課本XDD https://reurl.cc/Agz1pE
第25頁《血脂肪vs皮下脂肪vs內臟脂肪》裡面有詳細的說明。這三個完全是不能完全畫上等號的東西,雖然都是脂肪,但一定要分開來探討!
很多體脂率12%的健身教練,內臟脂肪超過10,有糖尿病,並不是體脂率越低越不會糖尿病!飲食不正常,亂吃會讓內臟脂肪飆高的東西,再怎麼瘋狂運動對降低內臟脂肪都是沒有用的。還有很多內臟脂肪才1的女生,血液膽固醇過高(可能是吃得不夠或是營養不良),所以請不要把三者混為一談。
記得之前館長說過自己因為長期生活不正常,壓力大又抽菸,導致三酸甘油脂過高,所以在跟別人對打之前就先去醫院進行換血療程。
他檢討生活、壓力、抽菸,啊就是 #沒有檢討飲食內容🤷♀️
以糖尿病來看,周邊胰島素抗性看的是肌肉量,肝臟胰島素抗性看的是內臟脂肪,「糖尿病前期」在抽血報告上看到的常是「空腹血糖異常」(impaired fasting glucose,IFG),源頭來自他的內臟脂肪,但館長搞不好並沒有「飯後血糖耐受不良」(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畢竟肌肉多,但是大部分的人其實都是先產生IGT,周邊胰島素抗性,後來胰臟太操了,導致胰島素分泌不夠,連帶IFG也開始出問題,所以哪天他不練肌肉開始下降,應該飯後血糖也會hold不住。(不瞞大家,在下在住院醫師時期寫過另一篇paper是探討不同糖尿病前期跟血管硬化的關係,不過沒空投稿 )
要我來說,以館長平常飲食的內容,就算加上那個「減肥餐」,這樣吃沒有糖尿病才奇怪吧?長期這樣吃內臟脂肪百分之百超標,而且會有脂肪肝及肝癌高風險。
高飽和脂肪飲食本來就會增加胰島素抗性,增加糖尿病風險,除了讓內臟脂肪上升外,高脂肪氧化的自由基也會直接破壞心血管。 這就是為何我這本書花了那麼長的時間把專業資訊放進去,因為大部分的人只想著要炫大肌肉、或想著要骨瘦如柴,有想過要怎麼讓自己健康嗎?比起食譜,這本書的健康識能,才是真正有價值的地方。
#怎麼變成打書文了
#我其實想看館長的內臟脂肪
#搞不好我可以幫你治療
飆捍
肌斷食有用嗎 在 SBD Taiwan 邱個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SBD怪獸Podcast #邱個ChillChillderPodcast #如何說服長輩訓練
成為頻道會員,小額贊助,支持我們製作更多好看的節目: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OpNfxhmQt6NVq2AzP3VBEQ/join
#22 SBD怪獸Podcast Q&A ep.1
📍如何說服長輩運動?長輩沒辦法被說服?其實他們每天都在被說服。
📍關鍵字:【資訊渠道】
📍要把我們的節目出現在他們的Line群組裡面~
📍你要先照顧好自己,才有辦法跟長輩溝通訓練。
📍如果你建議他運動訓練,但是你前幾天跟他借錢還卡債?你覺得有用嗎?
📍健身教練?體能教練?
📍Jonathan Sullivan: The Barbell Prescription 槓鈴處方。
📍教練可以比醫生幫到更多人。
📍古代人/原始人就是在爆食與斷食之間循環。
📍一日三餐可以有不小的彈性,但是不代表我們可以任意斷食。
📍腳踝沙包?關節負重效果?
📍重量訓練必須要有壓力方向性。
📍骨折壓力的十分之ㄧ以上,10RM(70%)以上。
📍如何安排週間重量訓練與週末競技比賽?
📍什麼是【恢復型訓練】?(很重要)
📍只要有競技成分的運動比賽,就會算是高強度日。
📍恢復型訓練(低強度),睡得很飽,減少生活壓力對於恢復直接有效。
📍其他按摩放鬆,則是間接有效?
📍怎麼定義:【低強度訓練】的低強度?40~60%之間。
📍為什麼邱個會退出他的長輩群組?
📍跟父母一起訓練,可以有更多話題,更多好的互動與『相處』~
📍每個教練都是自己爸媽最好的教練。
📍不用擔心酸言酸語而不敢分享。
📍PAP? 活化後增益效果?超負荷訓練 直立支撐。
📍離心勾,安全超負荷?
📍疝氣,痔瘡能不能重量訓練?請先醫療評估。
📍醫學治療損害的人體,訓練學提升人體的能力。
📍二次大戰已經有醫生發現,受傷的士兵若用訓練方法,從傷害中復原的速度是比較快的。
📍Health Care or Sick Care? 健康照護或是疾病照護?
📍醫療需要銜接健康照護,而健康不是醫療手段,應該是訓練手段。
🚩Apple Podcast https://apple.co/36MkcxJ
🚩Spotify https://spoti.fi/2IKT75K
🚩KKBOX https://bit.ly/2UzyPie
🚩Google Podcast https://cutt.ly/fg58UXq
🚩Firstory https://bit.ly/38U5yXO
🚩Sound On https://cutt.ly/Hg58GSv
#SBD怪獸Podcast #SBDStrongman #SBDWorldsStrongestMan
#何立安 #邱個 #SBDTaiwan #SBD大力士 #烏烏醫師 #烏何邱
肌斷食有用嗎 在 SBD Taiwan 邱個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女力講堂 #烏烏醫師 #禾馨張鈞甯 #迷思破解
月經迷思破解,女生能不能喝冰水?😱女力講座活動【烏烏醫師の女力講堂 ep.2】
熱愛運動的烏烏醫師,執業於【禾馨婦產科】,除了專業的婦產科醫師背景,也持續鑽研運動科學,與推廣女性運動,除了舊時代的迷思破解,也要闡述運動帶給女生的所有美好 ❤️。
本集烏烏醫師要來針對女生能不能喝冰水?會不會造成不孕?會不會造成經血排不出來?相關的迷思破解~另外,烏烏醫師將在7/18(六) 上午10:00~12:00 有一個專題的女力講座。🔥
📍 SBD X Dr.Wuwu 女力講座:【ㄧ次搞懂荷爾蒙,和月經失調說再見】:
荷爾蒙是女生一生最好的夥伴,不管是想瘦身、想懷孕還是保持充沛活力,都需要仰賴它的「超能力」‼️不過,荷爾蒙比你想的更容易受干擾,壓力大、吃錯、動錯,都可能引發荷爾蒙失調,導致月經不準、狂冒痘痘、甚至讓減重停滯不前!
該怎麼預防?困擾時又該如何改善❓
SBD與烏烏醫師將於7/18舉辦【ㄧ次搞懂賀爾蒙:和月經失調說再見】的女力講座,烏烏醫師與大家面對面,解答關於荷爾蒙與月經失調的各種疑惑。
包括「月經排不乾淨該怎麼辦?」「經血變少、變黑代表身體不好?」、「為什麼吃得健康,月經反而不來了?」、「當醫師說我荷爾蒙失調時, 吃藥真的有用嗎?」.......這些女性最常見也最難解的迷思與困擾,都將在此次講座說明分享。
挺孕動、撐女力,熱愛運動也關注女性身心靈健康的烏烏醫師,將為大家提供月經前、中、後的運動建議,並分享自己的運動、飲食秘訣,讓想運動、剛開始運動、甚至熱愛運動的妳,都能擁有自在又健康的女力人生。
📍 SBD X Dr.Wuwu 女力講座:【ㄧ次搞懂荷爾蒙,和月經失調說再見】
🚩 早鳥優惠:6/19(五)- 6/29(一)15:00
🚩 講座日期: 7/18 (六)上午 10:00-12:00
🚩 講座地點:FutureWard - Central (台北市松山區長春路343號B1)
🚩 活動名額有限,報名網址:https://shop.sbdapparel.com.tw/products/sbd-drwuwu
#烏烏醫師 #女力講堂 #烏烏 #邱grr
#SBD菁英焦點人物 #SBD菁英聯盟
#SBD台灣攝影團隊 #SBDTaiwan
全新【烏烏醫師の女力講堂】,要推薦一本超級棒的新書【孕動,孕瘦】👍
由烏烏醫師與林思宏醫師共筆,無論是備孕,孕期,或是產後的女性朋友都非常推薦!更推薦好老公隊友們一起閱讀,一起共有好的健康觀念,生活可以減少很多糾結,更減少不必要的迷思,邱grr大推激推!🔥《孕動.孕瘦》🔥
博客來:👉 https://reurl.cc/E7vkZ0
誠品:👉 https://bit.ly/2ALocCK
金石堂:👉 https://bit.ly/2YbQ244
【孕動,孕瘦】目錄
<序>妳也可以體會運動和健康飲食的美好-禾馨婦產科主治醫師烏烏醫師
<序>健康瘦是為了更好的自己-禾馨醫療營運長林思宏
<推薦序>走出孕期運動的霧霾-禾馨新生婦幼診所榮譽院長楊濬光
前言
PART 1 孕期飲食篇
孕期VS.三大營養素
孕期VS.六大食物
孕期健康餐盤
孕婦與體重、體脂的愛恨情仇
養胎就好,真的?
礦物質和維他命,妳補對了嗎?
孕期,別嘗試間歇性斷食、生酮
☆禾馨金X5給妳的孕期飲食心靈指南☆如果妳人生只會胖一次,那可能就是懷孕吧
PART 2 孕期運動篇
孕婦「可以」也「應該」運動
未滿3個月的約定?
孕動,什麼適合我?
媽媽們,動起來!
別怕,妳可以動到生!
骨盆前傾、腰酸背痛、足弓塌陷,別再來!
骨盆和恥骨痛,可以這樣做
顧好骨盆底肌群,做凱格爾運動吧!
惱人的腹直肌分離
給親愛的孕婦跑者
給親愛的重訓媽媽
☆禾馨金X5給妳的孕期運動心靈指南☆要「孕瘦」,不如先「孕動」
PART 3 產後瘦身篇
產後肚子還是好大?先別急!
產後瘦身、哺乳,飲食概念很重要
少吃多動不會瘦
生產後,這樣準備運動
產後運動,循序漸進取代強勢回歸
產後瘦身魔王關,這樣做不卡卡
☆禾馨金X5給妳的產後瘦身心靈指南☆好的飲食與運動習慣,不只瘦,還讓妳陪孩子走更久
案例篇 孕力媽會客室
<案例1>寶寶,你有強壯快樂的媽媽可以靠!
<案例2>懷孕運動,一點也不瘋狂!
<案例3>生產和跑步,是可以一起破紀錄的
烏烏醫師
一個長的像運動員的婦產科醫師,陶醉於新生兒爽朗的哭聲,被胎兒3D的臉龐療癒。熱愛重訓跑步,偶爾做做健康大於美味的餐點。懷抱著無限夢想,努力前進著,希望成為一個持續傳遞正面能量的婦產科醫師。
🚩臉書:www.facebook.com/Dr.WuWu/
📍IG:www.instagram.com/dr.wuwu
[學歷]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系
[經歷]
臺大醫院婦產部產科研修醫師
臺大醫院婦產部住院醫師/總醫師
臺灣婦產科醫學會專科醫師
英國胎兒基金會(FMF)透明帶測量合格醫師
美國運動委員會私人教練證照(ACE-CPT)
[現任]
禾馨婦產科主治醫師
懷孕及產後婦女體適能專業訓練教練(Pregnant Woman and Postpartum Fitness Special Training)
#你的訂閱分享按讚是我們最大的支持 #地方的邱grr求訂閱求分享
❤️特別感謝:【禾馨婦產科】&【怪獸肌力及體能訓練中心】協助拍攝。
肌斷食有用嗎 在 KosmoFit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非常有幸請到國際認證知名的的增肌與減脂研究者 Eric Helms 博士,來回答我的追蹤粉絲和訂閱者透過Instagram向我發送的疑問。這個訪問是幾週前,我去參與的一個讓我增廣健身知識的新加坡研討會,相信你們會覺得這部影片很有用,別忘記給我一個讚並訂閱我的頻道,謝謝大.
Follow Dr. Eric Helms On His IG Accounts:
https://www.instagram.com/helms3dmj/
https://www.instagram.com/team3dmj/
--------------------------------------------------------------------------------------------------------------
這是我影片中所穿的T恤 - 使用這個連結 輸入 MypSeb 可享全館6折優
Myprotein Performance 表現系列 男士短袖上衣 - 灰綠色
http://tidd.ly/d2ec9c3
http://tidd.ly/52dfd49
--------------------------------------------------------------------------------------------------------------
我的完整8週 APP 訓練課表: 👉 https://thekosmofitmethod.com/ 💪
我的課表 KosmofitMethod 分為L1 和 L2
內容包含:
✔️每日訓練課表
✔️影片示範動作搭配中文解說
✔️計時器
💪 IG: @kosmofitmethod 💪
Time Stamps:
Q1: 02:38 超級瘦的人該怎麼增肌?
Q2: 03:29 若斷食,訓後該喝乳清嗎?
Q3: 04:33 賽後 如何恢復代謝?
Q4: 06:57 減脂及增肌期的訓練差異?
Q5: 08:41 休息日是必須的嗎?一週七練可以嗎?
Q6: 10:20 小腿練不大,跟基因有關嗎?
Q7: 12:47 一個肌群最有效率的訓練量是多少?
Q8: 15:25 先有氧還是先重訓?
Q9: 18:20 16歲的未成年可以重訓嗎?
Q10: 19:35 左右肌肉不平衡怎麼辦?
Q11: 21:23 增肌的最佳次數範圍?
Q12: 22:47 基因會引響增效果嗎?
Q13: 24:41 最完美的肌群訓練分配菜單?
Q14: 26:37 臥推,硬舉及深蹲對於健美人士是必須訓練動作嗎?
Q15: 28:18 睡眠對於增肌及力量重要嗎?
Q16: 29:15 什麼補充品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