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頤 Yi | 中菜 Omakase
中國菜講究鑊氣盪熱,份量豐富易於共享。因此以廚師發辦(Omakase)形式呈現中國八大菜系,相信在亞州暫時就只有摩柏斯21樓的天頤在做這件聽起來有點吃力不討好的美食任務。
The Chinese culinary tradition tends to emphasize on the concept of abundance, and so the cuisine has a penchant for family style service. As such, Yi at the Morpheus, with a focus on representing the 8 regional cuisines of China in a tasting menu format, has its work cut out for it.
但中菜「不時不食,突顯食材原味」的烹調邏輯,在天頤范主廚對時令愈見成熟的敏感度和烹飪技術配合下,玩起 Omakase,卻令人悟出粵菜中隱含著的美感、靈活多變和食味之豐富。
Executive Chef Fam, with his acuity to seasonality and wealth of knowledge in cooking techniques, is able to create an omakase experience that highlights Chinese seasonal produce as well as the cuisine's beauty and dynamism.
在半年後重開的天頤,摒棄了以往菜式每日改變的堅持,重新設計了每月推出陳新,以時令節氣為靈感的12道菜式菜單,令餐廳能更專心提升客人用餐體驗。
Reopening after a 5-month hiatus, Yi's tasting menu is now inspired by the Chinese solar terms and changing monthly, rather than daily, so that there's more attention paid to the dining experience.
菜單:「夏至」(圖1)
第一道|毛蟹:魚籽|糟鹵 (圖2)
開首第一道菜,往往代表菜單規格的標桿和誠意的表述。這道菜把北海道毛蟹、伊朗魚籽醬和中式糟鹵的三種 umami ,碰撞出細膩複雜的味道層次。毛蟹是至陰至柔的細嫩、魚籽醬則富有爆發力,最後再收斂到糟鹵的陳酒甘甜氣息。
Course 1 - Horsehair Crab: caviar, rice wine lee
Combining three ingredients rich in umami: the delicate Hokkaido horsehair crab, the explosive Iranian caviar, and the lingering depth of a Chinese pickle sauce made with aged rice wine lee, this dish confers a complex yet harmonious savoriness, setting the course for the rest of the menu.
第二道|鮑魚:南非鮮鮑|紅燒(圖3)
鮮鮑雖然在風味上不及干鮑濃厚,但卻保留了鮑魚的本味和彈性。即席紅燒呈上,菜式充滿美感又能留住溫度。
Course 2 - Abalone: fresh South African abalone, red-braised
While fresh abalone doesn't have as much umami as its dried counterpart, it retains its natural flavors and al dente texture. The dish is finished and sauced tableside, providing a show as well as preserving the optimal serving temperature.
第三道|湯:花膠|菌(圖4)
深海鱸魚花膠的鮮美,貫穿了這道顏色慢熬至金黃色的老火雞湯。溫潤舒暢的味道,最後以意大利豬臉頰肉碎提鮮。
Course 3 - Soup: fish maw, mushroom
The gelatin-rich seabass fish maw is pillowed in a glistening golden stock made with stewing hen, with a sprinkle of minced iberico pork cheek. It's soothing and nourishing, just as chicken soup should be.
第四道|黑喉鯛:欖豉(圖5)
全晚最愛的一道菜式。把粵菜家常蒸魚要做到極致,范主廚決定從每個細節入手。
黑喉鯛肉質較清新緊嫩,適合於夏天享用。先取其鯛魚骨,以5-6小時「吊」成魚清湯,再把黑喉鯛最緊嫩的魚腩部分,用魚清湯以「蒸氣浴」的方式即席(圖6)把魚腩蒸至剛熟後,佐以秘制欖豉和頭抽享用,口腔一下子鮮成了汪洋。
Course 4 - Nodoguro: preserved olives
For the fish course, Chef Fam uses the leaner summer nodoguro in an elevated version of traditional Cantonese streamed fish. The fish bones are used to make a fish stock, which is used to steam the fish belly in a "hammam" tableside. Topped with preserved olives and premium soy sauce, this dish brims with umami. This is my favorite dish of the night.
第五道|龍蝦:杭椒|爆炒(圖7)
爆炒是粵菜的精髓,爆炒龍蝦更是相當考慮廚師功力,那一剎那的火喉掌控,足以定斷龍蝦的爽甜度。以鑲了豬肉的杭椒和龍蝦爆炒,惹味非常火喉精準。
Course 5 - Lobster: Chinese chili, stirfry
Stirfry is a quintessential Cantonese cooking technique. And stirfrying an ingredient like lobster, requires precise control of heat and timing. The lobster here is stirfried with pork-stuffed Chinese chili, and it's timed to perfection.
第六道|和牛:松露|爆炒(圖8)
以鹿兒島A4和牛跟雞樅菌爆炒,再即席上演一場松露雨,塔斯曼尼亞冬季黑松露為肉味添上豔麗氣場。
Course 6 - Wagyu: truffle, stirfry
The Kahoshima A4 wagyu is stirfried with chanterelle mushroom, and the finished dish is topped with a confetti of shaved Tasmanian black truffle, adding to the aroma.
第七道|乳鴿:香芧|吊燒(圖9)
天頤的招牌菜。師父為了把香芧入味於23日大的石歧妙齡乳鴿,想盡了千方百計。先在滷水中加入香茅生浸乳鴿,再在上桌時佐以煙燻香茅葉,最後現點即炸至皮脆多汁,拍照多一秒也嫌太久。(並附上檸檬水洗手,很貼心的服務細節。)
Course 7 - Pigeon : lemongrass, crisped
This is Yi's signature dish. Chef braises the 23-day-old squab in a lemongrass infused master stock, deep fries it to create the crispy skin, then smokes it with burned lemongrass tableside. There is no pretty way to eat this, and so the server provides a side of lemon water for hand washing. A thoughtful touch.
清清味蕾:番厘茄啫喱配話梅泡沫(圖10左上)
把番茄和話梅的譽瓏軒經典組合拆解重組。番茄一口咬下,是帶有自然舒爽酸味的啫喱。一份小啫喱便要用上3-4個日本番茄澄清吊汁炮製,配上話梅泡沫,這道過場小品的呈現和構成都充滿想法,酸甜味道具衝擊性。
Palate cleanser: Tomato gelee with preserved plum espuma
This is an homage to the Jade Dragon signature snack. One slice of this deconstructed tomato requires the juice of 3-4 full tomatoes. Paired with preserved plum espuma, this bite-sized flavor bomb packs a sweet and sour punch.
第八道|菜:松茸|上湯(圖10右上)
這道菜充滿夏季時令性。以「地三鮮」為靈感,有時令的覓菜嫩葉,和經香烤後風味更濃厚的松茸。最後佐以烏魚子提鮮。
Course 8 - Veg : matsutake, stock
This dish is the epitome of summer. Inspired by a northern Chinese peasant dish called disanxian (literally "3 treasures of the earth," originally a stirfry of potato, eggolant, and green pepper), this dish sets out to provide the best of summer. Using fresh shoots of amarath as bed, the dish is topped with grilled mastsutake and a generous sprinkle of mullet roe for maximum umami.
第九道|香苗:海膽|鹹飯(圖10 左下)
薑蔥、豬油渣和海膽的搭配,就是簡單純粹的美味!如果能做到粵式煲仔飯「咋咋聲」的熱鍋焦香會更完美。
Course 9 - Rice : sea urchin, Minnan salty rice
Pairing allium, crackling, and sea urchin, this play on the Minnan classic is simple but delectable. If this can be combined with a sizzling Cantonese claypot to create a tahdig, it would have been even more amazing.
第十道|椰皇:雪燕|蘆薈(圖10 右下)
夏天是享用椰皇的時令季節,加上滋陰養顏的雪燕牛奶布甸和有助消化的蘆薈,嘗用此甜品後,當下有什麼燥熱也頓時消除。
Course 10 - Coconut: tragacanth, aloe vera
No summer menu is complete without coconut. This refreshing coconut panna cotta is topped with tragacanth (natural resin from an Asian legume tree) and flesh of an aloe plant. It's the perfect antidote to the summer heat.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0萬的網紅飲食男女,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綿綿雨粉如風飄絮,灑落於石板地上。 隨着羊腸石徑而行,兩旁植物悠悠揚揚,被修剪過的痕迹,顯得有點造作。終於走出迂迴,晃入眼眸的,是「香港公園」四個大字。水珠從牌坊滑落至花叢,細葉輕抖,對啊,下着雨呢。 回過神來,驀地前瞻一下,眼前是座白色建築物,正可擋雨。 甫踏進平房內,方發覺此乃一間茶藝館,左手邊...
聽雨軒菜單 在 葉揚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本日文長請慢用,內有大量P編點評。>
1.
寫這篇文章的時候,
我在一間以往要大排長龍,
現在卻只有兩桌客人的咖啡廳裡。
週末的午後,
跟我保持著社交距離,
我的旁邊的旁邊桌,
是一位六十來歲的媽媽,
服務生過來了,
她指著菜單問,
請問這個奶茶加的是鮮奶嗎?
這個果汁是現榨的嗎?
得到答案後她滿意地坐著,
老媽媽在等人,
她安靜地又讀了一次菜單,
然後把菜單反過來,放在對面的桌上,
她順便把對面的水杯也放好,
想了想又拿著餐紙,
把水杯的杯沿擦了一擦,
接著開始擦桌子。
先用溼紙巾擦一遍,
再用乾紙擦一遍。
老媽媽居然跟我說話了,
她笑笑地問我:你吃的是什麼?
我:總匯三明治。
她: 好吃嗎?
我點點頭。
然後女兒來了,
女兒坐下,把菜單打開。
"聽說這個奶茶是不錯的。"
母親說:
"還是要喝奇異果汁?是現榨的。"
女兒不假思索地說:
我要喝咖啡。
母親:
那加個三明治吧,不傷胃。
女兒:
我吃不下。
母親:
吃不完我幫你吃。
我很想跟她說,
我跟你一樣,
從來不理會媽媽的建議,
有時候還會笑她說的那些話,
可是有一天你會發現,
她的提議大半是有根據的。
#根據隔壁隔壁桌的我
#三明治真的好吃你吃不完我也可以幫你吃
2.
跟HOLA合作了好幾次,
這次接到一個任務,
是幫他們寫小小的母親節禮物分類提案,
HOLA有很多禮品,
他們寄來了其中幾個讓我們體驗。
我將禮物分成幾個小類別,
各自替這些類別寫了一段話。
第一則是:
<我看過妳年輕的樣子>
媽媽,我不准妳再變醜了,
小時候,妳不是常常問,
家長會裡最漂亮的是不是妳嗎?
#而且我說過要跟媽媽結婚妳別讓我丟臉啊
寫這段話的意思是,
任何能幫助母親變漂亮的禮物,
尤其是新玩意,她通常會喜歡。
雖然在孩子的生活中,
媽媽都在出門前才倉促地擦口紅,
一罐保養品可以塗一年,
還有漸漸地,
她只在參加婚禮的時候,
才會特別打扮了。
如果以上形容就是你的媽媽,
別以為她不愛美,
她只是有優先順序,
在孩子在的時候,
花更多時間照顧小孩,
多過於站在鏡子前面。
夜深人靜時,
她也是會緊張瞪著自己的臉,
怎麼變成這個德性的......
#我也是久久不照鏡子
#一看照片發現自己變憔悴才跑到鏡子前面大驚小怪
3.
其實喔,天下的女生,
大多是愛漂亮的。
(不信你去問爸爸,媽媽有沒有愛漂亮)
但很奇怪的是,
媽媽這種生物,
她就是不會讓孩子發現她有點愛漂亮。
我還發現一件事,
就是媽媽在孩子面前很醜很胖沒化妝或是沒穿衣服,
好像都沒什麼關係的樣子。
就像我上廁所都不關門,
也經常肥滋滋地搖著屁股,
大方地跟羅比說你看我的內褲破了一個洞。
羅比: 在哪裡?
我: 在屁股中間這裡!!(帶著誇耀的口氣)
總之媽媽在小孩面前,
對自己的美貌經常是信心爆棚,
只有要出去給別人看的時候,
才會突然變成害羞的傢伙,
在那邊偷偷摸摸地問,
我穿這件好看嗎?
媽媽今天有沒有漂亮......
#還是只有我這樣
4.
第二則:
<和妳作著同一個夢>
媽媽,你說過如果當時怎樣,你就會怎樣,
現在不是當時,你想要怎樣,我就讓你那樣!
#我是愛妳的神燈精靈而且我還領薪水了
這段話是送給在20年前有自己的想法,
卻還沒完成的媽媽。
在年輕的時候,
有的人可能想創業開咖啡廳,
有的人想要成為歌手,
不過啊,當了媽媽以後,
人生的可能性就變少了。
我自己都想過,等我老了,
我會想說當年想作什麼卻沒作的嗎?
想了一輪以後我想作嬉皮。(哈哈)
我是一個自認為內心很懶,
卻很少真正放鬆下來的人,
當初連生產完作個月子都會覺得慌張,
急著要打開業績報表,
所以我特別喜歡體驗禮品中的煤油燈(其實是LED燈),
不知道為什麼有種特別的情懷,
感覺可以提著燈,
到戶外鋪個毯子這樣躺著,
什麼都不作,
很愜意的一生。
這個小東西的特別之處是它其實除了燈以外,
還可以連藍芽放音樂,是個喇叭。
我的歌單是夢中的婚禮,
蘇打綠的喜歡寂寞,
Michael Buble的Save the last dance for me,
還有很多很多的陳奕迅。
彼得的歌單,
是新好男孩的我想用那種方式(I want it that way XD),
蕭亞軒的浪漫來襲(你沒看錯是真的),
陳雪凝的綠色,
因為彼得很喜歡那句"畢竟我的心也是肉作的"。
要不是前幾個周末都下雨,
不然我是想要帶著煤油燈跟露營椅,
去公園裡盡情躺一躺,
像神燈精靈那樣釋放我的嬉皮魂的。
#此煤油燈羅比愛到翻天
#從此每天在家自己搭帳篷躺地上
5.
<擁有暫停時間的能力>
媽媽,你叫我不要做壞事,
可我偷了一點時間給你,別客氣拿去用吧......
#多一點時間可以用來敷臉或是寫詩喔
這陣子我還認真地思考了世上的媽媽最愛的口頭禪,
一個跟錢有關,
媽媽通常很愛說"小孩子不要亂花錢"!
可是說實在的,
媽媽為了孩子,
這些年坦白說也花了很多奇怪的錢吧?
另一個,跟時間有關,
叫作"現在幾點了,你怎麼還____"
很奇妙,
世上的媽媽好像都不太知道時間的感覺,
常常問別人現在幾點了(你手上不是有帶錶嗎)。
所以啊,
如果可以替媽媽省下一點時間的禮物,
我也覺得是好禮物。
#結果我老是在周末時把我兒子送去給我媽當禮物
#我怎麼這麼壞心可是我沒有辦法控制我自己
6.
最後是這個,
<一起白頭偕老吧>
媽媽,如果你要一直老下去的話,我就不想長大了。
我還沒有準備好之前,你哪裡都不可以去喔。
#想要我們一直在一起
還記得之前推薦過一本書,
叫作<我離開之後>,
是一個媽媽寫給女兒的人生指南,
她若是媽媽走了,
身為女兒應該怎麼過生活。
我記得我寫的推薦語是:
「我是媽媽,也是孩子,
我用兩個身分看了兩遍,
然後一大早就哭了。」
我把屬於健康類的禮物,歸類在這裡。
"我還沒有準備好之前,你哪裡都不可以去喔。"
其實健康就像內褲,
外面雖然看不見,
但沒有穿就是很不妥啊。
講到這個突然想到前幾周,
我媽在家裡跟我說:
你上次給你爸的新枕頭,
他都忘了用,
我前幾天決定要把它偷來用......
我問:結果你偷了嗎?
我媽很無奈地說:
唉,搞半天我也忘了偷。
#當小偷這個志向還是要趁年輕就發展擠較好
後記:
謝謝HOLA送來幾樣商品讓我們體驗,
我跟彼得說,
突然出現這些東西,
我們家感覺瞬間升級了。
我自己先說,
體驗後我個人私心大推,
是一個叫作EQUA智能保溫瓶的商品,
科技居然如此發達,
現在連裝水的瓶子都用藍芽連APP,
時間到了會自動發光提醒你喝口水,
紀錄你一整天的攝取量有沒有達標。
我一直都知道自己是不喜歡喝水的人,
因為有這個水壺,
我才發現我真的喝很少水,
根據我的身高體重,
一天建議要喝2360CC,
結果我到了中午,
看APP才發現我只喝了500…....
(而且我已經有勉強多喝了)
難怪我有亞里斯多德的額頭啊我能怪誰。
總而言之,
如果你跟我一樣是業務人生熱愛追求數字,
觀看這款保溫瓶的飲水數據會讓你得到很大的安慰。
還有,根據上帝法則,
這世上聰明的通常都不會同時是漂亮的,
但這款水壺美到我自己都覺得拿著的時候要有氣質一點,為人不要慌張不可狼狽。
快看照片看照片。
接下來其他的交給P編,
本文其它商品由他負責作開箱點評呦!
大家好我是皮鞭,
上次大受好評所以我又來了。
以下是我的快速點評時間---
1.<省時商品> 伊萊克斯掃地機器人:
葉揚其實是此生第一次看見掃地機器人,
所以開箱以後,
她一直少見多怪大叫我全名:
顏OO,你看,它穿過去了,你快點來看。
還有,顏OO,你過來看,
它會爬到地毯上,
唉呦我的地毯被這個吸過好像變成麥田圈!!!
我一直沒跟葉揚說,
在結婚前,我曾經愛過第一代(白牌)掃地機器人,
那時候我還年輕,根本不想花任何時間掃地,
我跟這台掃地機器人關係非常密切。
但有一天回家發現它被地板上的雜物困住,
來不及好好說再見,就再也不動了。
掃地機器人最怕家裡地板路障一堆,
一不小心它就會需要即刻救援。
而這台,羅比幫它取名為「掃地哥」,
它有3D視角會避開眼前的障礙物,
達到不受困的效果。
(感覺我人生也需要這個效果)
適合族群:
生性懶惰但是很愛說地板沙沙的媽媽: 💁♀💁♀💁♀💁♀
自以為見過世面但根本沒有的媽媽:💁♀💁♀💁♀💁♀💁♀
(編按:當初看到彼得寫文寫到"我一直沒跟葉揚說.....",我還以為他要說,在結婚前,我其實可以穿過牆面,所以掃地機器人穿過桌底也沒什麼。)
2. <情懷商品>Mori Mori 煤油燈
我還以為這個Mori Mori煤油燈它發光的原理跟烏絲燈一樣,
所以我大叫羅比不要碰到玻璃燈罩,會燙傷,
結果它是LED,根本可以直接貼在臉頰上,
而且是具有防潑水的設計,
對葉揚來說蠻實用的(哈哈她曾經打翻柳橙汁在電腦上耶)。
對了,
這個煤油燈我覺得用來躲在棉被裡看書也很不錯!
(編按:P編你何時看過書?)
因為它還有音響功能,只需連結接藍芽,
以及備著自己的歌單,就可以回到十七歲了。
但小心喔,歌單會洩漏年紀。
#我的心怦怦怦怦怦跳
#它怦怦怦怦怦
適合族群:
找不到手機還要你撥給她然後在家四處巡的媽媽:💁♀
抱怨過手機喇叭太小聲這樣誰聽得到的媽媽: 💁♀💁♀💁♀
經常拜託小孩安靜卻苦無訣竅的媽媽:💁♀💁♀💁♀💁
喜歡用手直接摸燈管玻璃的媽媽:💁♀💁♀💁♀💁💁
3.<健康商品>德國Medisana震動按摩槍
說到按摩,
總裁的阿媽就真的非常值得提一下了。
我媽常有信手拈來的按摩工具,
有次進家門我手提的餐點差點掉到地上,
因為我看見我媽正手持家用菜刀,
用刀背在劈砍自己的肩頸肌肉,
我媽還一邊唱著鳳飛飛的掌聲響起。
過一會,
我媽突然意識到自己砍劈的角度不好施力,
就說:「兒子來,你幫我砍一下脖子!!!」
#媽我下不了手 #這樣我怎麼跟爸爸交代
還有一次也是回到家,
看見我媽躺在地墊上,
穿了一套湖水綠、帆布材質的上衣與褲子,
仔細一看,衣褲上還有幾條軟管,
接到一台充氣機上。
接下來的15分鐘,
我就看著衣褲充氣、洩氣、充氣、洩氣......
還有一位受擠壓漲紅著臉,
變成米其林的中年女士。
我媽說這是一台按摩機子,
作機子可以幫助血液循環,
然後我媽就一邊講解一邊幫我穿上了它......
#都來不及說不要
#作機子的感覺好像回到我即將出生的時候
有鑑於總裁阿媽不管是哪一種按摩,
她通通只有一個指令,就是針對某一點位「下重手」。
我想這把電動按摩槍真的是她的chosen one裝備,
握把大小好拿(一定比菜刀好拿),
只有700克重拿久手不會痠,
震動力道又夠大(砍劈母親你敢多大力?),
還有各種按摩頭可以替換。
如果剛好你家的母親也是吃重鹹,
來吧可以試試看這把。
#常被規勸不要抖腳的人有福了
#這把按摩槍可以讓你完全隱藏抖腳於腿部按摩之中
適合族群:
被紙割到一下就大叫很痛的媽媽:💁♀
去按摩時抱怨今天真是浪費錢的媽媽:💁♀💁♀💁♀💁♀
想要擁有一把(體面的)槍的媽媽:💁♀💁♀💁♀💁♀💁♀
(P編點評結束,好緊張,謝謝大家)
HOLA母親節獨家活動:
這次HOLA跟驚喜快遞GiftPack合作,
會有專人送達替媽媽製造收禮時的小驚喜。
這不只是快遞服務喔,
除了送氣球之外,
也有念卡片,唱歌,獻花等服務
我得到了一個陌生但可愛的男生,
在我面前朗讀卡片後送了康乃馨!!!
另外,買掃地機器人享九折,
登錄再送千元吸塵器。
買按摩槍獨家送體重計和HOLA$600元禮券。
上網立即體驗驚喜送禮,
實體門市也有商品同步展售中!!
歡迎研究研究:https://bit.ly/35bBD9F
#HOLA特力和樂 #HOLA驚喜快遞
#各位人妻媽媽想要什麼直接tag老公吧
#也歡迎給P編的冗長開箱文鼓勵鼓勵
#讓小龐在愛中成長茁壯
聽雨軒菜單 在 Fion的甜蜜城堡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雨天沒出門來分享食記吧😋
每次去A 11美食街都會注意到這家咖喱飯...看裝潢或菜單都覺得好吃~
這天一個人逛街想說就來嚐鮮吧
坐定位後看了菜單覺得面熟
才知道這是市民大道有名的新高軒咖喱🍛
而且早就在我的口袋名單裡了😅
市民大道店聽說位子很少都要排隊
那在A 11吃真的方便許多👍
點了招牌牛肋條咖喱
咖喱算是重口味的很香很辣(對我來說啦)牛肉也夠多夠嫩(飯也很多😅
說真的,很好吃耶!👍👍
以後逛街應該可以常來吃😋😋
也推薦給大家喔!
🍽A11 B2新高軒
這幾天台北都下雨
週末也沒出門所以一口氣都把該看的韓劇都看完了....🤣🤣
現在好無聊只好繼續啃vip她們的秘密
#愛的迫降 昨天劇情新高潮好虐啊😆
聽雨軒菜單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綿綿雨粉如風飄絮,灑落於石板地上。
隨着羊腸石徑而行,兩旁植物悠悠揚揚,被修剪過的痕迹,顯得有點造作。終於走出迂迴,晃入眼眸的,是「香港公園」四個大字。水珠從牌坊滑落至花叢,細葉輕抖,對啊,下着雨呢。
回過神來,驀地前瞻一下,眼前是座白色建築物,正可擋雨。
甫踏進平房內,方發覺此乃一間茶藝館,左手邊是一條迴旋樓梯,正要舉步之際,竟傳來陣陣茶香撲鼻,剎那瞄了瞄上方的木牌,手已不禁將前方木門推開,默想着剛才的三個直度大字——「樂茶軒」。
果然,木門後,別有離塵天地。
瞳孔裏反照出一片古色,木地板鋪上一層輕蠟,門口的左方擱了數個木架,分別放了不同的茶壺、茶杯,靠牆有一貌似百子櫃般的木具,相信是安置茶葉的地方,數位身穿寶藍色長袍的茶藝師,正專注地泡水試茶。右方則是另一木櫃,一個個小圓罐整齊地排列在內,拿起一瞧,罐子上寫了茶葉的名目,裏面則放了一小撮茶葉,好讓品茗者挑選茶種。來到店子的前方,散發着濃厚中國味的正方木桌及木椅正有員工在拭淨,數個紋路相當細緻的木屏風,稍稍分間了兩至三個空間,免卻侷促,並列的數個雙門大窗透着日光,而窗框及窗花都一致地用上了木材,貫徹始終。
凡塵本歸自然
確定這是一家茶館後,一名身穿沈紅寛衣的老人步及。怎麼說,他綁起銀髮,一額清爽;圓弧的黑框眼鏡,擋不住深邃的雙眼皮,一雙明眸似乎沒有被歲月壓昏;微笑底下,連着一束白鬍子,左手把其執起一掃,對了,就像遠古的智者。伸出右手一握,他報上「葉榮枝」一名來,於茶藝界相當有名氣的他,被尊稱為老師,亦是茶館的主人。
茶館歷年廿七,說長不長。老師接過茶藝師的茶,小嘗一口,緩緩道出每晨試茶乃茶館的傳統,重點是水。香港不吃香,水質一般,即使採用了優質的濾水器,每天仍要先確保水味如貫,方放心泡茶。地方各有優劣,本是自然,盡本份泡出一壺好茶,就是尊重天然、順應自然。說起這一點,就關乎茶館成立的原因,其實有些少因緣。
早於八十年代,老師跟維他奶的創辦人羅桂祥合作,賣紫砂茶壺維生。當時是一九八六年,對茶道還是一知半解的他,遇上了他的啟蒙者,亦即是他的員工。這名員工來自安溪,家族以種茶維生。一次機緣,他帶老師到故鄉去,踏上茶山一刻,完全震撼了。高山雲霧,地方唯美不在話下,最大的感動,來自茶農認真的精神。當時做茶葉很樸素,由種植、採收、挑葉、搖茶、發酵、殺青,到包裝都一手一腳、一板一眼,沒有機器輔助,一切講求天時、地利、人和。由一個普通的飲品,變成有生命的東西,不單好喝,不是完美,但有一種個性,猶與大自然結合。說起,他仍覺激動:「好感動,嗰刻我發現,呢樣先係人所追求嘅嘢。」那個年代,茶種不明確,某地的普洱、哪方的水仙,反正各類茶葉全都由政府先收購,再混合出售。於是,老師帶了好些茶葉回港試賣,發明了「單採」這個名詞,明確地劃分了地區及茶類。流傳間,大家覺得這概念很好,引發他開創了樂茶軒。
老師呷下第二杯茶之時,已見有客人步進茶館,時間尚早,多為品茗而來。放下玻璃茶杯,他徐徐站起,迎賓去。
專心不染塵濁
客人是三名女士,打扮樸實,徑自走到放置茶葉的木櫃前喃喃互語。老師見狀,上前打着招呼,又拿起茶葉小罐讓各人嗅嗅。這是茶館的執着,了解客人口味,為其挑選合適的茶種,賣茶之餘,解釋何謂好茶,如何品茶、泡茶。「由八十年代起,我見盡好多茶館,而家執得七七八八,佢哋最大問題係將重心放喺食物,令茶館風味減少。」他強調,茶永遠是主角。
言談間,發覺三人有意學茶,老師於是把各種茶葉、茶具拿出,準備泡茶。用小勺子舀起茶葉一瞬,他神情忽而嚴肅起來。這是他的信念——專注。細心專注地喝,就發現味道確是不同。他把熱水壺插電,將茶的種類娓娓道來。
從前,茶葉分類很簡單,分為不發酵、半發酵、全發酵及後發酵四種。現時則較講究,劃分了六大茶類。綠茶、青茶、白茶、黃茶、黑茶及紅茶。
此刻在老師面前的,正是不發酵的綠茶,碧螺春。只見,老師於熱水壺旁邊放了一瓶溫水。不需預熱杯子,因為愈少發酵的茶葉,沖水溫度愈低。綠茶雅淡,宜用薄身茶具,他慢條斯理地把泡好的茶倒入玻璃杯中,茶的表面浮起了一層茶毫,即茶茸毛,茶毫愈多,代表茶葉愈細嫩。淺嘗一口,清香的餘韻仍於舌尖徘徊之際,老師已換上一套小巧的薄紫砂泡烏龍茶。稍稍預熱茶具,倒掉熱水後,就把屬於半發酵的青茶塞到茶壺中注水,把第一壺茶倒掉,他解釋:「唔係每隻茶都要倒走第一泡,烏龍茶第一轉茶葉未張開,唔香,所以唔要。」把茶飲盡,老師走到擺放茶葉的木櫃前,逐一解說。
手上的水仙是白茶,屬低發酵茶,宜低溫沖泡;旁邊擺放着罕有的黃茶,則屬後發酵,他一解狐疑:「等於你媽媽留菜,菜心芥蘭,我用碟蓋住,返嚟再蒸熱,菜變成黃色,咁咪係黃茶囉!」同屬後發酵的黑茶亦然,變成黃色的菜再慢慢曬乾閒置,變成菜乾,就是黑茶。往下方一看,是為人所知的普洱,即紅茶,紅茶以全發酵製作,要用高溫沖泡。見有人口水直流,老師知情地舀起一撮,返回泡茶的位置,用大熱的滾水灌滿厚紫砂壺,放入茶葉,把水柱拉高注入壺中。細心一看,茶葉比剛才的兩種茶粗大得多,故此水溫需較高,原理如煮牛肉一樣,牛肉切得薄,火鍋時熗熗就吃;如果牛肉切得厚,就需多浸兩下。這正是人云亦云的表現,原來水滾,不一定茶靚。
想當初,教他喝茶的師傅,主要是茶農,與之生活,取溪水沖茶,訓練專注,細心體會時,慢慢找到茶的樂趣、茶的精髓,繼而,才變成了他生命的一部分。
茶,其實是一種經驗,需要累積。這是他送別三名女士時,留下的一句話。
悲心牽動萬麈
轉身步回茶館一刻,門外剛好有人送來點心,老師見無人閒暇,於是出外交接。雨露依然連綿,他倒是一臉無所謂,與門外送貨工人核對着單據。驀地,一名挽着兩袋蔬菜的光頭男人站在身後察聽內容,見一切順利,就急步往炊煙裊裊的廚房走。老師忙畢,見店內已半滿,不慌不忙地踏入廚房。「劉經理,客人開始到啦。」他稍稍吊高嗓子,喚着正忙得不可開交的光頭漢。劉經理原來主力負責廚房及菜單。茶館雖然只賣素食,但七成的點心都是當天即包即蒸,其餘三成向某寺院叫貨。劉經理每早都需要外出挑選新鮮貨,原則是不時不吃。既然茶是主角,食物理所當然,就是配角,因此茶館每天只售約二十款點心,但選擇少,客人容易生厭,故每天都要轉換款式。至於,最令二人頭痛的,就是如何讓菜式配合醇茶,因為茶本身是一個減的元素,用來清潔口腔,素菜清淡,易致「口寡」,所以他們要不斷嘗試,例如油膩的,配普洱茶來清膩感;淡味的,就配清茶。
離開廚房,發現店裏已經近乎滿座,看來最旺場的午市已至,緊隨身後的老師開腔:「附近做嘢嘅人想食素,但附近冇素餐館,所以就會嚟晒呢度。」素蝦餃、素燒賣、豆腐餅、燉湯,一籠籠點心不息地送到席間。看着穿著整齊的上班族忙於咀嚼,使得他憶起九十年代的上環。
一九九一年至二零零二年間,茶館於上環樓梯街開業,只賣茶葉,旁邊很多老茶鋪。被嘲是黃毛小子的他,卻憑着一份慈悲,而站穩陣腳。他相信幫人要盡全力,故此,有任何人到茶舍請教茶道,即使沒有光顧,都會傾囊相授。也不求暴利。估計,全中國屬他的茶最便宜,三十八元一斤起,到現時都沒有漲價。他常跟客人直言,他們的茶並不特別名貴,並非得獎,只是好喝。清心明明,令他結識了一群「茶道中人」,因而闖出名堂。但老師強調,不要讓一片悲心受蒙騙,例如茶價未必直接反映品質,「我好討厭大陸啲小罐茶,話咩總裁飲嘅茶,世界上有幾多總裁?其實就是要令你虛榮。」有些茶賣幾萬元一斤,根本騙人。故此,他要尋根,親自到中國內地不同的茶山試茶,好茶方買,成為了全香港第一個跑茶山的人,幾乎全中國的茶山都跑過。熱心的他,更冒着生命危險去試茶。
有一次,老師到龍井向茶農買茶,碰到一個炒茶的人,二人聊開了,他就嗟嘆黃茶難求,因為做茶過程繁複,沒有幾個人做了,不料對方竟然指他的爺爺會做,老師二話不說,立即動身隨他到安徽故鄉找黃茶老人。然而,不知道是因為過於興奮而忘記,還是刻意遺忘,當年是二零零三年,正值沙士疫間,聞說此病就是從該處傳來,故被列作禁區。幸而,他最後都無病歸來,更帶來了珍貴的黃茶,對方被其誠意打動,更每年為他做茶。
從思憶中掙脫,老師揑一把汗。最令他覺得驚險的,是在眾多老行尊面前,能夠生存過來。最後,茶鋪愈做愈好,於是二零零三年投標現址,開始做茶館,如他的口頭禪「From farm to table(從茶山到桌面)」。於他而言,茶道雖盛載了很多文化及歷史,但經常把文化掛於嘴邊,終成包袱。所以他的信念是讓人快快樂樂地喝茶,故名「樂茶軒」。
回頭,他已坐於客席,與數名外國人茗茶閒聊。如斯氛圍,吸引不少遊客遠道而來,牽塵萬里。
喜捨一切如塵
送走了最後一位客人,仰首一望,已經四時許。穿戴整齊的店員,開始重新於餐桌上鋪上竹蓆,一雙筷子、一套碗碟,都有條不紊。手輕腳動,不發出一點繁音。倏地,幾位手執樂器的男女推開大門,朝老師這邊打招呼。茶館平日不做晚市,每逢周末晚則有粵曲或南音表演,很多客人特地來,邊欣賞邊享用晚膳,相當熱鬧。南音徐徐揚起,老師輕敲拍子,訴說着,表演樂隊駐場多年,早已成為老友。堅持做音樂表演,並沒有為他帶來更高的利潤,由始至終,他都只視茶舍為一個以茶會友的地方:「你想發達千祈唔好做茶,呢行能夠過到生活,維持落去已經好好。」喜捨,是他的座右銘。
喜捨,即有些東西要懂得放棄,懂得與人分享。正如要得好情誼,凡事就不能賺到盡。說實話,對年輕人而言,茶館有點老套,但老師一點沒有想過以年輕化來擴大客源:「好難將就年輕人,好似佢哋鍾意飲珍珠奶茶,但呢個係我底線,叫我畀啲化學劑你飲,我做唔到。但年輕人會長大,總有一日發覺乜嘢對自己好,佢哋需要幫助,而唔係將就。」堅持原則,就要捨棄獲利。
對於茶的執着,又豈止一二。時至今日,老師仍然會去茶山試茶,尤其是多產的地方,好茶需要發掘。當然,很多茶都不需他親自去買,畢竟,認識了十多年的相熟茶農芸芸,每年都自動替其留一批好茶,他咧嘴笑道:「而家係賣幾分老臉皮!」縱然臉皮多厚,事實上如今很多茶都買不到了,就如他一直光顧的一個茶農家庭。老師憶述,這家人做的鐵觀音非常香醇,還記得第一次到他們家中看他們做茶,一絲不苟的全手工製作,更要用腳搓茶葉,深深被他們的堅持震懾。可惜,九十年代時,茶農的兒子自殺死了,夫婦二人傷心過度,又缺少了兒子的幫忙,也就不再做茶,那種茶至今也再嘗不了,此乃茶館的一大缺失。
只是,不捨不捨,還需捨。
被傷痛籠罩着的老師,略帶蒼然。睿智的光芒稍熄,暴露了六十有七的點點老態。茶館雖好,人卻會衰。說到傳承問題,他確實沒有頭緒。第一,有興趣的人不多;第二,懂茶的人不多,但最令他憂心的,是感情關係轉移問題:「茶農老,我又老,佢哋嘅接班人同我嘅接班人可唔可以共處,都係未知之數,老啦,唔可以帶走任何嘢,咁交畀邊個呢?」他自覺唯一能做的,是讓人感到茶館有生命力,畢竟誰願意接手一間小店?碰巧,最近大館邀請他去開店,自嘲一把年紀;一把鬍子;一把鼻涕;一把眼淚;一把衝勁;一把茶壺,最後把心一橫就去做。他,就賭一鋪。
揑着鬍子,智者深知世外桃源,虛無縹緲。何不暢飲一杯,暫洗風塵,於此天地胡哼亂唱,一番逍遙。
明天的事,明天了。
金鐘樂茶軒
地址:金鐘香港公園羅桂祥茶藝館地下
電話:2801 7177
營業時間:10am-8pm(星期日至五);10am-9pm(星期六);每月逢第二個星期二休館
詳情: http://bit.ly/2NuvBHi
中環樂茶軒
地址:中環荷李活道10號大館1座G06-07鋪
電話:2276 5777
營業時間:11am-11pm(全年無休)
詳情: http://bit.ly/2Nq1gte
========================================
新店食評,名家食譜,一App睇晒!
立即免費下載飲食男女App: http://onelink.to/etwapp
即like《飲食男女》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eatandtravel
飲食男女網站:http://etw.hk
即刻Follow我哋Instagram,睇更多靚片靚相!
http://goo.gl/KwjNOE (@eat_travel_weekly)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KbBJixJWFZQ/hqdefault.jpg)
聽雨軒菜單 在 綠林秘境"日料鐵板燒" - 聚餐就要這一味 台北美食必吃 聽雨軒 ...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非凡大探索- 1171-4集店名: 聽雨軒 潼日式料理老闆:洪伽瑜地址:台北市士林區至善路三段342號電話:(02)2841-3095營業時間:午餐兩梯次11:30~13:30 ... ... <看更多>
聽雨軒菜單 在 聽雨軒Living Forest X 潼日式料理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 <看更多>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