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分享🎬 - 媽媽的神奇小子🏃🏻♂️
「我以為你以後都會行得比人慢,誰知你跑得比人快」
「我知我起步慢,但係同我條命一樣,我就係要從後面追上嚟」
一個輸在起跑線的故事..😤
//
由殘奧田徑賽金牌得主蘇樺偉真人真事改編🥇
他小時候因腦部受損,導致一生註定是個弱聽及四肢痙攣的殘疾人士。醫生説過他未必能學會走路,肌肉難以正常運動。但蘇媽不認命,亦不願意去現實低頭,誓要與偉仔奮力堅持下去✊🏻神奇小子最後不單能走路,甚至跑得比火車快🏃🏻♂️ 在1996年帕拉林匹克運動會為香港帶來歷史性的第一金!🥇
//
看完這齣電影 頗有感觸😭😭
🔥Maximising one’s potential🔥
難道一個天生有缺陷的人,就不能有一個有意義的人生嗎?
運動員耀眼的背後總是有着許多的付出,而殘疾運動員更可能要付出多幾倍的努力去面對復康之路,追趕夢想😤😤
在殘疾人士追夢的道路上,職業治療師亦會做到以人為本🍀 盡我們的能力去陪伴他們,利用活動和復康訓練令他們可以發揮潛力,做到自己認為有意義的事情👍🏻我們亦會為照顧者提供照顧技巧訓練,全面地照顧服務使用者的需要🥰
//
這部電影也有探討其他的社會議題,如果你有時間,真的值得去戲院看一看🤩
小編由開場喊到完場 無停過 😂😂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26的網紅雙翹與職業治療師媽媽,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翹仔一向中意運動,除了勤加練習技巧、體能之外,反應同時要夠快,先可以一步到位🏃 最近見到朋友玩緊呢個「眼疾手快」遊戲(個名係搞笑左啲🤣),的確幾刺激好玩。將個道具掛起,然後開始就會隨機跌啲棒棒落黎,鬥快接住,考驗大人小朋友嘅手眼協調同埋反應🤗 OTmama諗左幾個方法去玩,無論係一個人玩定雙...
職業治療 運動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一早讀到馬傑偉教授的【寫給留下來的人】,想起好朋友阿真前陣子考慮移民台灣,「當發生了蘋果日報被迫停刊這樣時代大事時 ⋯」怎麼了?決定立刻離開嗎?「我就決定要留下來。」竟然是這樣子啊!她說,「就是時局壞得太快太急,我突然覺得很想留低,總有一些事情可以做,再微小也好,就算我教到的只得一個學生,還是有其價值。」又想起另一位朋友,他計劃先讓妻女離港,自己單身寡佬留下來,努力鍛煉身體,好好學習,支持同路人,為未來做好準備。
好感動。
這陣子大家都很灰心、很沮喪,連自由表達想法和感受都彷彿變成很危險的一回事,或許不需要說話太多,只要簡單一句「我聽到,我知道,我明白」,大家就有繼續撐下去的勇氣和力量。
馬教授的【寫給留下來的人】,值得好好細讀。
————————
明報 P08 |2021-07-04
【寫給留下來的人】/馬傑偉
在醫院任職的舊同事,屬於移民誘因最大的一群——中年、專業、已婚、有孩子在學。他傳來短訊,慨嘆移民走難,變成了強勢話題;留下來的人,被描繪得最多的只有兩類,一是港豬不理世事,二是陳義甚高的有心人。舊同事沒有去意,他不是港豬,也不是義士,不多說時代責任的高調。大部分像他那樣的普通人,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留在香港,卻在移民熱話之中不見蹤影,其實他們是沉默的大多數。
上周四,《蘋果》出版最後一份告別號,我的傳媒朋友比較多,臉書一片愁雲慘霧。星期五出海浮潛,早前約好的,卻碰上新聞自由的黑暗日子。同船十多位朋友,似乎完全不受時局影響,在無人的小島開派對,吃滷水鮑魚,嚐冰鎮鳳梨,高唱懷舊金曲,情緒高漲,一片歡樂,與我社交圈子的壓抑與鬱結,對比有若雲泥。我站在沙灘上,灰雲天,水清見底,想起一個個獄中的朋友,回望這一群把忌廉蛋糕塗在臉上作樂的新朋友,一陣詭異的情緒湧上心頭,「個心好實」;多少人為香港承受苦難?又有多少人心中已經忘記了香港的創傷?
但回過神來,今天我離開同溫層,同船都是新相識,社會背景殊異。憂國憂民,為信念作出犧牲,是一撮人。普羅百姓,才是大多數「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力何有於我哉!」近年港人在社交場合,都避談政見,我根本不知道這群風騷快活人,心裏對香港隕落作何感想。他們留在香港,如常生活,遊山玩水,郊野秘景,他們如數家珍。只不過十多人,當中有美食家、攝影師、山藝專家。途中有人大聲吐出「蘋果日報」四個字,我一驚,暗忖下一句是「抵佢死,停刊天下太平」,還是「我買咗一份留念」。怎料他說,「呢條路線,記者介紹過㗎!」自由、法治、子女教育,是不少中產家庭的核心價值。但眼前這一群,50到60多歲吧,自由和法治,不一定上心,但好鍾意香港奇妙地景,他們嚴格實行帶走垃圾的環保價值。
沉默的大多數 各自活出信念
最近回中大午膳,遇上一群舊同事,久別喜相逢,嘻嘻哈哈,聲浪之大,幾乎整個餐廳的食客都聽到我們大放厥詞。我在中大多年,最親近的不是教授,而是一眾supporting staff 。我問,「你哋幾時移民?」他們答得很爽快,又大聲,還在笑:「冇錢移咩民呀!」打工搵食,解決3餐,柴米油鹽,是日常的主體。對他們來說,留在港可以預計,移民反而風險更大。他們又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港豬,在安全範圍內,會關注,會批評,只不過不想走、或走不來。其實這一群有態度、有政見,但生活更重要,他們留在香港,用他們的民間智慧,適應新香港。
中產都把注意力集中在走定唔走?去邊度易適應?稅務、樓房、教育、就業市場,討論區有答有問,流量驚人。然而,香港還有一大群留下來的人,有若干的一部分是「小確幸」,天真的認為,我不理政治,政治不會拍我的門。也有相當的一部分,如常生活,你卻不能把他們簡化為「港豬」。《蘋果日報》最後一期,100萬份,賣清光,排隊的人不計其數。蘋果結業,大樓內的植物要人「領養」,同樣是排長龍,很多人「拔刀相助」。阿布泰被針對,排隊支持的都是普羅大眾。留下來的人,用自己的方法,活出自己的信念,審時度勢,不想以身試法,沉默,但心裏仍然堅守信念。
盼望是心念 心念不犯法
有一些親屬,政治價值觀不同,愈來愈少見面。我也有一些完全不理政治的親屬,如常看TVB,追劇集,《愛回家》情節滾瓜爛熟。移民對他們來說很遙遠,但談到社會不公平的政治事件,他們會彈一句,「呢班友,有牌爛仔!」是非黑白,看得清楚,只不過他們不選擇移民避政。考慮移民的朋友,眼見形勢急轉直下,香港每日在滑坡下沉,必定忐忑不安。這篇文章暫且不談移民心事,集中談一談留下來的普通人,大家如何共謀對策。
時有勢,勢難擋,水勢洶湧,很難逆水行舟。今天時不我與,唔好同呢個惡時勢鬥力。退一步,以靜制動。不准我說話,我就暫時不說話。要拉要鎖,我現在就不作拉扯。我老婆的經驗談:她做職業治療,有一段時期,甚得某專科主管歡心,受重視,江湖地位高,醫生們都樂於轉介病人。幾年後,該專科換主管,新來的,完全不買馬太的帳。我老婆精明,把精力放在其他領域,擴闊專業範圍。過幾年,風向轉,她的部門又派上用場。
中國與香港目前的時局,超高壓而不穩定,唔知幾時變。時勢有順有逆,起伏難測。今天留下來的人,耐心等,如此極端的時勢,一定會變。可能轉好、可能轉壞,無論如何,盼望就是力量,盼望有一天,去與留的人,喜見香港重生。想吓啦,希望在明天。盼望是心念,心念不犯法。
「我聽到,我知道,我明白」
自覺保持身心健康,對留下來的人,至關重要。要等到、看到時勢逆轉,多運動,操fit 啲,每天半小時,跑步、游水、健身單車,操練身體,要有體力抗衡主流大勢。不必把心理健康想得神神化化。有鬱悶、有心事,就搵朋友開解一下。參加課程,裝備自己,修練更強大的心力,可面對留在香港每時每刻遇到的心理衝擊。香港的心靈自強運動,正在默默形成。30 多年未見面的牧師在大嶼山相聚,他說有心人正在照顧心靈創傷的年輕人,在教會體制之外策劃安全網。身邊也出現不少民間舉辦的細胞小組,互相扶持,共渡時艱。我自己每兩周參加的疫情支援聚會,不經不覺舉辦了40多次,大家坦誠分享,同行同在,就是力量。這一類的群組,為留下來的人,加深生活的勇氣。
最後,找尋自己可以努力的方法。在一個社會生存,無論環境多惡劣,若能發揮所長,觀感會完全不一樣。留下來的人,可以做什麼?自救、助人,你和我都可以,就單單是立願在自己工作的地方做一個更有慈心的人,也會令你活得更有意義。被辭職的傳媒工作者,靈活變通,轉行做拉麵師傅、電器銷售員、潛水教練、電競KOL ……找一個自己可以發揮的生存方式,連結你在身邊可以接觸到的同路人。生活上,若找到自己可以出力的位置,就更容易節哀、順變,避風頭,隱於市,在廢墟中重新建立自己的生活。
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移民或留港的理由。文章寫到最後,我就談談自己的想法吧。我今年61 歲,健康活躍的年日,只剩下十多年,移民心理負荷大,兩三年才可以settle down。我人生的quality time又短了一截。留下來,代價是要承擔香港淪喪的心理創傷,自忖還應付得來。另一方面,留下來在香港經歷時代變化,用不同的方法表述記錄出來,又可以與有需要支援的朋友接觸,患難與共,留港有確實的意義感。
這個星期大家都很難捱,朋友在群組寫了一段心聲:
「我執起筆想寫,但不知從何寫起。
想叫,想大叫,想大聲地叫,想找個樹洞大叫,想找個山洞大叫,想聽到回音,想你知道我在大叫。無言是外在的一種狀態,心裏卻翻起千層浪。
想聽到遠方有道聲音給我說:我聽到,我知道,我明白。」
然後大家一起留言回應:「我聽到,我知道,我明白。」就是這樣簡單的分享與聆聽,給予彼此莫大的安慰和力量。
(完稿後發生了銅鑼灣悲劇,鮮花與告票,仇苦深結,說不出的劫難,我們聽到彼此,知道彼此,明白彼此。)
職業治療 運動 在 雙翹與職業治療師媽媽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雙翹運動場】爬繩梯🪜
要將屋企變成一個運動場,點少得一條繩梯呢?🤣
OTmama唔可以成日帶雙翹出去玩,退而求其次啦~ 放假先可以出去挑戰歷奇
繩梯訓練。好處多蘿蘿。
前庭平衡覺及本體覺反應🆙️
整體肌力🆙️🆙️
雙側協調能力🆙️🆙️🆙️
動作計劃能力🆙️🆙️🆙️🆙️
好玩程度🈵️🈵️🈵️🈵️🈵️
讚好專頁👍
🔗www.facebook.com/doublecute.otmama
同時訂閱我地嘅YouTube channel
🔗bit.ly/doubleq
follow埋ig呀~
🔗www.instagram.com/doublecute.otmama
更多資訊分享比你地
#睇黎要空間大改造先夠位放晒運動場啲野啦 #兩隻🐒 #雙翹日常 #職業治療 #感覺統合 #幼兒運動 #日日運動身體好 #湊仔日記 #hkmom #hkkid #hkbloggers
職業治療 運動 在 雙翹與職業治療師媽媽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翹仔一向中意運動,除了勤加練習技巧、體能之外,反應同時要夠快,先可以一步到位🏃
最近見到朋友玩緊呢個「眼疾手快」遊戲(個名係搞笑左啲🤣),的確幾刺激好玩。將個道具掛起,然後開始就會隨機跌啲棒棒落黎,鬥快接住,考驗大人小朋友嘅手眼協調同埋反應🤗
OTmama諗左幾個方法去玩,無論係一個人玩定雙人對戰、一隻手定兩隻手接、企喺度定玩住平衡板接,都真係好多變化🤹♂️
大家不妨去片📽,睇下雙翹邊個挑戰成功啦!
---
👩⚕️OTmama小貼士💡
關於「感覺訊息處理」
人通過身體的接收器,接收外界不同的感覺訊息(包括視覺、聽覺、觸覺、前庭平衡覺、本體覺、嗅覺、味覺)後,傳送到大腦處理,然後整合,要作出適當的反應(包括情緒、專注、行為等等)
當中個人因素、環境、同埋活動本身都會影響人能否作出適當的反應以及表現。如果在這三方面出現困難或問題,就要對症下藥,提供適當的調適、幫助及訓練。
---
記得讚好專頁
🔗www.facebook.com/doublecute.otmama
同時訂閱我地嘅YouTube channel
🔗bit.ly/doubleq
follow埋ig呀~
🔗www.instagram.com/doublecute.otmama
更多資訊分享比你地
#眼疾手快 #職業治療 #玩物推介 #親子遊戲 #親子玩具 #兄妹日常 #雙翹日常 #手眼協調 #反應 #學前教育 #hkmom #hkbloggers #hkkids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91T55AXRx34/hqdefault.jpg)
職業治療 運動 在 雙翹與職業治療師媽媽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磁石形狀除左可以拼拼砌砌之外,發揮小朋友嘅小宇宙,仲可以將屋企變成一個運動場🏃
只要你有一堆磁石形狀就搞掂,當然如果屋企無嘅,隨手一堆繩、一堆積木、一堆地墊、甚至一堆日常用品😉
運用想像,砌成小朋友喜歡嘅障礙賽,然後以不同動作及姿勢,例如單腳跳、雙腳跳、左右跳、腳尖踮腳踭行、甚至爬蹲跪去完成任務,小朋友點會覺得唔好玩呢?😊
最後一段片嘅障礙賽係穎翹自創架,所以小朋友想點玩就點玩🥰
🎯訓練目標
🔹️平衡力
🔹️雙側協調
🔹️姿勢控制
🔹️動作計劃
讚好專頁
🔗www.facebook.com/doublecute.otmama
同時訂閱我地嘅YouTube channel
🔗bit.ly/doubleq
follow埋ig呀~
🔗www.instagram.com/doublecute.otmama
更多資訊分享比你地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C06t-D6IhoU/hqdefault.jpg)
職業治療 運動 在 練健康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農場文常說80公斤的人爬樓梯,膝關節要承受320公斤的力,千萬別運動!但320公斤是哪來的?
你的教練說:「你肩胛骨不穩定、核心不穩定、腳踝不穩定,要小心哦!」啊到底「不穩定」是什麼意思?」
還有跑步跟深蹲,會傷膝蓋??怎麼個傷膝蓋?
物理不及格別誤人子弟|看看你的教練中幾槍|身體的作用力|健身流言終結者|練健康北投流暢哥
影片快速導覽
0:45 跑步跟深蹲哪一個傷膝蓋
3:47 第一題問題總結
4:42 深蹲會不會傷脊椎
6:47 張力到底是什麼?
7:44 Rigidity跟Stiffness差在哪裡?
8:57 那鐵甲蛹變硬是什麼?
9:15 剪力是什麼?
11:11 不穩定的定義
12:44 本片重點結論
#物理 #身體的作用力 #誤人子弟 #教練 #健身流言終結者 #練健康 #北投流暢哥 #運科科普 #深蹲 #運動傷害 #骨科 #物理治療 #squat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15U-NUCkYt8/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