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12.25 觀點—《泰晤士報》Matt Ridley ※
被基督教轉化的 12 月 25 日冬至慶典
很多人覺得,現代聖誕節變得愈來愈像異教的慶典,其中很多的風俗習慣跟耶穌的誕生完全沒有關係——針葉樹、禮物、火雞、俗艷的毛衣、裝飾彩帶、拉炮(Christmas crackers)、知更鳥、馴鹿、燈、蠟燭、蛋糕。我收到的聖誕卡片,愈來愈少有基督教的含義。我們選唱的聖誕頌歌,也愈來愈少提到救主基督的誕生,歌詞講的反而是馴鹿鼻子的顏色、或者雪橇鈴噹發出的聲音。而且,也不是每個人都會上教堂。
對我那些的虔誠基督教朋友來說,這是令人遺憾的現象,他們覺得他們的節日不但被商業惡俗化,還變成無神化。假如他們知道:這只是返回幾個世紀以前的傳統,是否會稍感安慰?在聖誕節慶祝,本來就是一個異教的傳統,只是被基督教加以詮釋轉化了。
確實有些跡象顯示,我們只是剥除了一些聖誕節的基督教含義,以揭露它所蘊含的古老傳統。比方說,聖誕樹是十七世紀的日爾曼發明,但在冬至時節把綠意帶進屋裡的習俗,肯定比基督教的聖誕節更加古老,這是北歐人耶魯節(Yule)的做法,但來源已消失在歷史的迷霧之中。同樣地,在冬天最黑暗的時刻互贈禮物、點蠟蠋,都是為了希望光明早些返回大地。
至於飛過天空、駕著馴鹿、穿著紅白衣服的聖誕老人,我所鍾愛的理論是,這是來自西伯利亞的習俗:當地人拿紅白色的毒蠅傘(fly agaric mushrooms,一種有毒的蘑菇)給馴鹿吃,再喝牠們的尿,以獲得神經亢奮的效果,但不會中毒。不幸的是,支持此一理論的證據薄弱。比方說,十九世紀大多數的時候,聖誕老人是穿著綠色的衣服——他應該不是因為可口可樂的廣告才變成紅衣老人,因為他在 1930 年代就身著紅衣了。
由於冬至日漸漸地提前——每年往前提早 27 秒——現在大約變成聖誕節的前四天。有證據顯示:古代的北歐民族有大舉慶祝太陽不再退縮、即將返回大地的習俗。歷史學者穆將・莫門(Moojan Momen)在《宗教現象》(The Phenomenon of Religion)一書裡寫道:「絕大多數環繞著聖誕節的習俗,是奠基於古老的異教節慶,例如羅馬的農神節(Saturnalia),以及斯堪地那維亞、條頓民族的耶魯節。」在沒有月曆的世界裡,知道寒冷開始消失、白日即將變長,家裡的存糧可以撐過冬季,一定讓古人備感欣慰。
在羅馬帝國時代,最大舉慶祝 12 月 25 日的,也許是信徒眾多的眾神教密特拉教(Mithraism),據說這一天是主神密斯拉的生日。但是這種說法可能只是訛傳,隱藏著的是更普遍的異教儀式。在羅馬帝國時代,這一天一向以「太陽誕生」的名義加以慶祝。德國學者克勞斯(Manfred Clauss)寫道:「12 月 25 日舉行的殊勝太陽誕生節(the festival of natalis invicti,因為太陽每天升起,不能被打敗,所以殊勝無敵),是普遍慶祝的太陽節,並不限於密斯拉教。」
此外,羅馬的農神節,本來慶祝作物豐收,眾人在此節慶酒池肉林、縱欲狂歡,也漸漸往後推延,變成與冬至日同一天。羅馬皇帝圖密善(Domitian,公元 81-96 年)下令把農神節定在 12 月 25 日。他還把此一節日從私人派對變成公共慶典——他下令舉行各種比賽。根據歷史學家索斯柏利(Matt Salusbury)的描寫:「比賽開幕式包括對群眾灑糖果、水果、堅果、釋放紅鶴飛過羅馬的天空。主秀包括侏儒打架,以及第一次出現的女性格拉底耶特(gladiators)殊死戰,一直進行到深夜。」
一開始,早期基督徒不理會這些異教徒在冬季中的尋歡作樂。他們大概是蠻不贊成的,理由可以回溯到猶太教以降的反對偶像崇拜傳統。比耶穌基督早 600 年的猶太先知耶利米(Jeremiah)曾感慨:「這些人的習俗一點價值都沒有:他們到森林裡砍一顆樹,然後再請木匠雕刻,接著他們再用金銀加以裝飾。」如果他看到今天的聖誕樹,大概會更加咬牙切齒。
一直到公元四世紀,基督徒才開始慶祝耶穌的誕生,也是到了那時候,它才成為冬日中旬的節日,特別是它挪用了殊勝太陽節。最先提到聖誕節的文獻,是公元 354 年的一份月曆。基督徒對耶穌誕生的形容與說詞,與羅馬崇拜太陽與冬至日崇拜的語言,有相似之處,例如降生小耶穌頭頂的光環。
基督教還把其他異教徒的儀式轉化挪為己用。例如復活節(現代再度變成慶祝兔子與小雞的節日,而不是耶穌釘十字架),本來是異教徒慶祝春天的節日。萬聖節(Halloween)被基督教轉化為慶祝所有聖人(All Hallows)的節日後,現在再度回到它的根源,變成慶祝妖魔鬼怪的日子。
清教徒很明白:聖誕節的慶祝,原本是偶像崇拜的異教慶典,一度想要禁止。歷史學家埃勒貝(Helen Ellerbe)在《基督教史的陰暗面》(The Dark Side of Christian History)寫道:「1647 年,英格蘭國會下令,全國停止慶祝聖誕節還有其他異教徒節日。在新英格蘭(美國),慶祝聖誕日被認為是一種罪行,一律不准,到十九世紀下半葉為止。慶祝聖誕節的人可被處以枷刑以及鞭刑。」不贊成聖誕日慶祝的習慣,一直在蘇格蘭維持,直到晚近為止。
但是,如果聖誕節僅僅只是把冬至慶祝的異教節日重新包裝,改頭換面,並不代表基督教或異教的聖誕節傳統哪一個比較優異或低劣。我們特別應該稱讚基督教對聖誕節的兩大貢獻:行善與美感。如果沒有聖保羅與君士坦丁大帝,我們也許依然以縱欲過度、紅鶴、女性的格拉底耶特來慶祝仲冬,不會在這個時節強調慈善、體貼、反思、照顧弱勢。也更不會在劍橋國王學院教堂裡,聽到男童以高音唱《Once in Royal David’s City》。
所以,(祝大家)冬至快樂,希望太陽聽到我們這些不信主人的心願,開始在本週返回大地。
耶誕頌歌《Once in a Royal David's City》: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RC34N1TfCQ
https://www.thetimes.co.uk/…/a-merry-solstice-to-all-the-re…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