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東有一位葛修女照顧偏鄉孩子,而花蓮有ㄧ位劉神父照顧著45歲以上的身心智能障礙患者,這位神父今年要80歲,現在還在花蓮,不知道會不會再過幾年就回法國養老,他為台灣付出ㄧ生的奉獻,收養身心障礙的中年人,並建了一座怡豐園給他們住,台灣能有這位劉神父還有葛修女,真的是上天給予台灣最大的幸福。
二十五歲就從法國來台灣,玉里天主堂神父劉一峰的奉獻劉一峰神父的故鄉在法國布列塔尼,出生在天主教家庭的他,年輕時加入巴黎外方傳教會,奉派到海外傳教。當時他看了派駐台灣的神父所寫的關於台灣社會的文章,發現台灣有多種民族,漢人就分外省、客家、閩南人,原住民又有阿美族、布農族等,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語言。年僅25歲的他,就決定將從未去過的台灣,作為自己未來終老一生的家鄉。
來台後長駐花蓮玉里天主堂的劉一峰,20年前接下前任法籍神父顧超前於民國69年創辦的花蓮玉里鎮安德啟智中心,照顧當地的智障、肢障與多重障礙者近50年,對台灣的無私奉獻,讓他在去年9月獲頒總統文化獎人道獎。
劉一峰到玉里後,見不得人受苦,路邊無家可歸的失業遊民,一律被他收留,根據個別能力為他們安排臨時工,更讓玉里成為全台唯一一個沒有遊民的地方。
為了照料弱勢族群,劉一峰靈活地運用資源,玉里天主堂每天早上彌撒後,就搖身人力派遣中心,除了做資源回收,也派人力為鄰近地區採收水果或搬家,透過工作讓這些在就業市場碰壁的人可以維生,更讓他們找回自我價值;而安德啟智中心收容較嚴重的智能障礙者,但部分人還是可以學著做竹掃把或簡單手工藝。
劉一峰收留的不僅是被棄置的物品,還有被主流社會排拒的靈魂和身體。他堅持從每一個人和物件之中找出存在的價值。神父說,他從來沒有放棄過任何一個人,「我覺得每一個人的價值是無限的。一個有生命的人,不能說他不能站起來。我看了很多人都可以站起來,成為社會裡很有用的人。別人有時候會說『唉呀神父你怎麼都接收那些人』,我說他們也是人,也是很可愛,我們跟他們住在一起,會發現他們都有很多很可愛的地方。我們會重視他們的優點,缺點盡量地控制就好了。」
副總統陳建仁表示,劉一峰神父如同聖經中的牧羊人,用心照料身心障礙者,自養育、教育到協助職涯訓練,並從事資源回收,秉持「沒有一件東西是垃圾,沒有一個人是沒有用的」理念帶領著大家。
內文: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2013327
如果大家想做捐物資,或捐款(可以抵稅)或當義工,可以直接聯繫玉里天主堂,遠從法國來台灣犧牲自己的ㄧ生去照顧被弱勢障礙者真的好偉大啊,大家可以多去幫忙劉神父,台灣有他跟葛修女的無私奉獻,真的是台灣最大的福份。
然後劉神父真的超帥,相由心生,我個人覺得劉神父比韓劇男主角都帥很多,當我看到他對著身心障礙患者發自內心的笑,就覺得好像天使,他的笑就像是怡豐園孩子們最大的幸福。
臉書搜尋:玉里天主堂
電話:03-8882824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說書人Vocal,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影片不是今年拍攝的喔~ 影片絕對會一直持續上新片喔!訂閱我,分享給你的朋友們,以後一起來看更多美景故事~ 現在全台國光號客運上也能看到環島系列影片喔! 想看更多: FB:https://www.facebook.com/XGVocal/ 電競說書人Vocal IG:https://w...
聖安多尼天主堂 在 陳到 Do Chan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跟賜官學下野。
上帝之由來,各一神教之唯一神名單
世界上,有各種不同種族,有不同文化,故此有不同的信仰。宗教信仰並非該是普世的,因為自以為乃唯一之宗教及唯一之神,人類歷史上出現了無數的殺戮,災難!
先說中國的
天、昊天上帝、上帝,(不同於耶教的God),玉皇上帝是中華宗教信仰中的最高神。其他各種宗教中,同樣存在各種神祇,各種宗教中的最高神。
日本的神道教受到中國上帝信仰的影響,從古籍《古事記》、《日本書紀》,以日本天皇的祖宗神---天照大神為最高神。
印度最早宗教中,婆羅門教 Brahmanism中的神(梵天)Brahma為最高神。
印度宗教文化中發展下來,成了印度教 Hinduism,又有眾神之首因陀羅Indra,(佛教將之歸入護教之一改名:帝釋天)以及,主神梵天Brahma(大梵天、大梵天王)、毗濕奴 Vishnu(佛教將之歸入稱那羅延天或遍入天)、濕婆Shiva(佛教將之歸入)等,不同時代,不同教派各個神的地位也不盡相同,梵天神殿在印度境內也只有一座,可能因教義與地理限制無法深入民間生活而式微,傳到泰國勃興為四面佛,以其至高神的身分擴散各地。
佛教本只以釋迦牟尼為佛祖,不設人格化的神袛觀念,佛滅數百年後,引起瞭解釋的危機,法身佛逐漸成為了抽像的教主,後來成為了大乘佛教猶密宗奉為尊主,即大日如來或普賢王如來。
古埃及宗教中,太陽神,拉Ra被奉為最高神。
亞伯拉罕諸教Abrahamic religions,猶太教 Jedaism、基督教 Christianity、伊斯蘭教 Islam均源自同一個原始宗教即古猶太教,因起源於閃米特人Semites,又合稱閃米特宗教。一般認為,亞伯拉罕諸教均為一神教,崇拜的最高神為同一個神,亞伯拉罕諸教宗教乃至同一宗教各教派中最高神的形象又有差別。閃米特一神教以及其他一神教的神和中華宗教信仰文化等多神教信仰文化的區別是,神在一神教中不但是最高神,而且是唯一的神。
猶太教中之最高神的名字為「YHWH」,中文譯為雅威(Yahweh)、耶和華(Yehowah)(後來依音改成)、耶威(Yahweh)等。猶太教徒,敬畏他們的主,一般都不敢直呼其名「雅威」,而以「神」(Elohim/God)、「主」(Adonai/Lord)、「上帝」(Elohim/God)等關係式的代名詞代之。與基督教不同,猶太教所信奉的雅威只有聖父一個位格,為猶太教中的最高神及唯一的神。(不相信耶穌乃神之子,只是一位先知。
基督教光譜中主要分為:羅馬公教 Roman Catholic Church(天主教)、希臘正教 Greek Orthodox Church、更正教(基督新教,耶穌教,誓反教)Protestantism中之最高神的名字為「YHWH」,由於教派不同,羅馬公教(天主教)譯為雅威(Yahweh)(已禁用),希臘正教(東正教)譯為耶威(Yahweh),更正教(常慣稱為耶穌教)則譯為耶和華(Yehowah)。基督徒通常會以「天主/上帝/神」(God),或以「主、上主」(Lord)等代名詞,來表達一種「天主/上帝/神人關係」、「主僕關係」。公教團體更奉教宗的口諭,為尊重猶太人的傳統,教友應盡量避免直呼主的名──雅威。與猶太教不同,基督教所信奉的上帝是三位一體的,即聖父、聖子、聖靈/聖神,祂們是一體的,為基督教中的最高神及唯一的神。上帝以神的樣式造人,所以人性中具有神性,人所欠缺的僅止於經歷(神)的過程,如同父生子,子所欠缺的僅止於經歷父的過程,故認所謂「人格神」是反推的說法。
伊斯蘭教中的安拉 Allah,又譯為阿拉、胡大(波斯語)等,中國的穆斯林稱祂為「真主」,為全宇宙中至尊及獨一的創造主,即《聖經》中的上帝,除祂以外,別無真宰,真主的九十九個尊名,彰顯其各項優美的德性,如至仁的或至慈的等等。
唯一神派自然神論者所認為的唯一神。
希臘神話中,第一主神,宙斯 Zeus為最高神。朱庇特 Jupiter是羅馬的主神,羅馬統治希臘後,宙斯改為朱庇特。
蘇美爾宗教 Sumerian Religions文化中,最高神祇有三位:天神安努(An)、大氣與風之神恩利勒(Enlil)、水神恩基(Enki)。
瑪雅文化Maya cuture信仰中,最高神為羽蛇神Feathered Snake。
薩滿教 Shamanism沒有明顯的上帝觀念,常把長生天當成天帝。
基督教的神,耶威,YHWH最初,景教逃入大唐時按照敘利亞傳統音譯為阿羅訶(alaha,同阿拉伯語,安拉)。
《聖經‧使徒行傳16章7節》:「到了每西亞 Mysia(今土爾其境內)的邊界 、 他們想要往庇推尼 Bithynia(今土爾其西北部) 、 耶穌(求上帝差下)的靈卻不許。」 記載基督教前期未向東傳,而向西傳到羅馬乃至整個歐洲的原因為當時的聖靈不應許。
明末,利瑪竇來華傳教,YHWH譯作『天主』、『天』、『上帝』、『天帝』。
《天主實義》:『天主之稱,謂物之原。如謂有所由生,則非天主也。物之有始有終者,鳥獸草木是也 ; 有始無終者,天地鬼神及人之靈魂是也。天主則無始無終,而爲萬物始焉,爲萬物根柢焉。無天主則無物矣。物由天主生,天主無所由生也。』
《坤輿萬國全圖》:『天主創作萬物于寰宇。』
1595年的《交友論》:『上帝給人雙目、雙耳、雙手、雙足,欲兩友相助,方爲事有成矣。』
15994年,利瑪竇在《二十五言》:『上帝者,生物原始,宰物本主也。』除了『上帝』、『天主』之外,利瑪竇還創造了『聖母』(原爲皇太后的尊稱)、《聖經》(原指儒家經典)等詞。
《上大明皇帝貢獻土物奏》:『謹以原攜本國土物,所有天帝圖像一幅,天帝母圖像二幅,天帝經一本。』他試圖以『驅佛補儒』的手段進行傳教,策劃通過『合儒-補儒-超儒』『陽辟佛而陰貶儒』、『貶佛毀道,援儒攻儒』的路線圖超越儒家的上帝觀,取而代之,達到以夷變夏的目的。引起了明朝士大夫和佛教學者極度不滿。崇禎年間的《刻辟邪集序》中說:『有利馬竇、艾儒略等,托言從大西來,借儒術為名,攻釋教為妄,自稱為天主教,亦稱天學。』利瑪竇死後沒多久,儒士和僧人對天主教進行了激烈的批判,崇禎十二年(1639年)批判基督教的合集《聖朝破邪集》八卷(亦題《破邪集》或《皇明聖朝破邪集》)出版。
同時,利瑪竇的傳教方式引起了道明會等其他傳教士以及羅馬教廷的不滿。1715年3月19日,教皇克勉十一世 Pope ClementXI發佈教皇敕令《自登基之日》禁止中國天主教徒祭天祭孔祭祖:『西洋地方稱呼天地萬物之主用『鬥斯』(Deus [God]) 二字,此二字在中國用不成話,所以在中國之西洋人,併入天主教之人方用『天主』二字,已經日久。從今以後,總不許用『天』字,亦不許用『上帝』字眼,只稱呼天地萬物之主。如『敬天』二字之匾,若未懸掛,即不必懸掛,若已曾懸掛在天主堂內,即當取下,不許懸掛。』後來遭受康熙皇帝的抵制,人稱中國『禮儀之爭』。
1877年,120位外國新教傳教士在上海集會,這次集會的會議紀要中有:『據《新舊約》所論之『上帝』,即《六經》所言『上帝』若合符節,其揆一也。迨後諸教士各執己見,辨論孔子之道。有說:『儒書所載之上帝,非造化主宰』。清末民初,法文《教務月志》載文詆毀利瑪竇和湯若望、南懷仁等,『罪其喜引古書上帝,而不專用天主名,罪其阿悅華人,而將順其禮俗』。
現在,天主教仍用『天主』名稱,但是約定俗成而是一個宗教各詞,God。同樣,上帝、神、聖母、聖人等亦成為宗教各詞,應該與中國歷史文化上的同名詞彙有所區分,不可以一己之意妄自証實中國古以有之的天、上帝、天主等同耶教的名稱,從而証明此神乃普世者。《希伯來聖經》,《聖經》從末說及亞洲大國之中國。他們所指的『世界』只是生活圈狹窄的中東地區,北非及地中海東南而已。
聖安多尼天主堂 在 劉天賜個人專頁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上帝之由來,各一神教之唯一神名單
世界上,有各種不同種族,有不同文化,故此有不同的信仰。宗教信仰並非該是普世的,因為自以為乃唯一之宗教及唯一之神,人類歷史上出現了無數的殺戮,災難!
先說中國的
天、昊天上帝、上帝,(不同於耶教的God),玉皇上帝是中華宗教信仰中的最高神。其他各種宗教中,同樣存在各種神祇,各種宗教中的最高神。
日本的神道教受到中國上帝信仰的影響,從古籍《古事記》、《日本書紀》,以日本天皇的祖宗神---天照大神為最高神。
印度最早宗教中,婆羅門教 Brahmanism中的神(梵天)Brahma為最高神。
印度宗教文化中發展下來,成了印度教 Hinduism,又有眾神之首因陀羅Indra,(佛教將之歸入護教之一改名:帝釋天)以及,主神梵天Brahma(大梵天、大梵天王)、毗濕奴 Vishnu(佛教將之歸入稱那羅延天或遍入天)、濕婆Shiva(佛教將之歸入)等,不同時代,不同教派各個神的地位也不盡相同,梵天神殿在印度境內也只有一座,可能因教義與地理限制無法深入民間生活而式微,傳到泰國勃興為四面佛,以其至高神的身分擴散各地。
佛教本只以釋迦牟尼為佛祖,不設人格化的神袛觀念,佛滅數百年後,引起瞭解釋的危機,法身佛逐漸成為了抽像的教主,後來成為了大乘佛教猶密宗奉為尊主,即大日如來或普賢王如來。
古埃及宗教中,太陽神,拉Ra被奉為最高神。
亞伯拉罕諸教Abrahamic religions,猶太教 Jedaism、基督教 Christianity、伊斯蘭教 Islam均源自同一個原始宗教即古猶太教,因起源於閃米特人Semites,又合稱閃米特宗教。一般認為,亞伯拉罕諸教均為一神教,崇拜的最高神為同一個神,亞伯拉罕諸教宗教乃至同一宗教各教派中最高神的形象又有差別。閃米特一神教以及其他一神教的神和中華宗教信仰文化等多神教信仰文化的區別是,神在一神教中不但是最高神,而且是唯一的神。
猶太教中之最高神的名字為「YHWH」,中文譯為雅威(Yahweh)、耶和華(Yehowah)(後來依音改成)、耶威(Yahweh)等。猶太教徒,敬畏他們的主,一般都不敢直呼其名「雅威」,而以「神」(Elohim/God)、「主」(Adonai/Lord)、「上帝」(Elohim/God)等關係式的代名詞代之。與基督教不同,猶太教所信奉的雅威只有聖父一個位格,為猶太教中的最高神及唯一的神。(不相信耶穌乃神之子,只是一位先知。
基督教光譜中主要分為:羅馬公教 Roman Catholic Church(天主教)、希臘正教 Greek Orthodox Church、更正教(基督新教,耶穌教,誓反教)Protestantism中之最高神的名字為「YHWH」,由於教派不同,羅馬公教(天主教)譯為雅威(Yahweh)(已禁用),希臘正教(東正教)譯為耶威(Yahweh),更正教(常慣稱為耶穌教)則譯為耶和華(Yehowah)。基督徒通常會以「天主/上帝/神」(God),或以「主、上主」(Lord)等代名詞,來表達一種「天主/上帝/神人關係」、「主僕關係」。公教團體更奉教宗的口諭,為尊重猶太人的傳統,教友應盡量避免直呼主的名──雅威。與猶太教不同,基督教所信奉的上帝是三位一體的,即聖父、聖子、聖靈/聖神,祂們是一體的,為基督教中的最高神及唯一的神。上帝以神的樣式造人,所以人性中具有神性,人所欠缺的僅止於經歷(神)的過程,如同父生子,子所欠缺的僅止於經歷父的過程,故認所謂「人格神」是反推的說法。
伊斯蘭教中的安拉 Allah,又譯為阿拉、胡大(波斯語)等,中國的穆斯林稱祂為「真主」,為全宇宙中至尊及獨一的創造主,即《聖經》中的上帝,除祂以外,別無真宰,真主的九十九個尊名,彰顯其各項優美的德性,如至仁的或至慈的等等。
唯一神派自然神論者所認為的唯一神。
希臘神話中,第一主神,宙斯 Zeus為最高神。朱庇特 Jupiter是羅馬的主神,羅馬統治希臘後,宙斯改為朱庇特。
蘇美爾宗教 Sumerian Religions文化中,最高神祇有三位:天神安努(An)、大氣與風之神恩利勒(Enlil)、水神恩基(Enki)。
瑪雅文化Maya cuture信仰中,最高神為羽蛇神Feathered Snake。
薩滿教 Shamanism沒有明顯的上帝觀念,常把長生天當成天帝。
基督教的神,耶威,YHWH最初,景教逃入大唐時按照敘利亞傳統音譯為阿羅訶(alaha,同阿拉伯語,安拉)。
《聖經‧使徒行傳16章7節》:「到了每西亞 Mysia(今土爾其境內)的邊界 、 他們想要往庇推尼 Bithynia(今土爾其西北部) 、 耶穌(求上帝差下)的靈卻不許。」 記載基督教前期未向東傳,而向西傳到羅馬乃至整個歐洲的原因為當時的聖靈不應許。
明末,利瑪竇來華傳教,YHWH譯作『天主』、『天』、『上帝』、『天帝』。
《天主實義》:『天主之稱,謂物之原。如謂有所由生,則非天主也。物之有始有終者,鳥獸草木是也 ; 有始無終者,天地鬼神及人之靈魂是也。天主則無始無終,而爲萬物始焉,爲萬物根柢焉。無天主則無物矣。物由天主生,天主無所由生也。』
《坤輿萬國全圖》:『天主創作萬物于寰宇。』
1595年的《交友論》:『上帝給人雙目、雙耳、雙手、雙足,欲兩友相助,方爲事有成矣。』
15994年,利瑪竇在《二十五言》:『上帝者,生物原始,宰物本主也。』除了『上帝』、『天主』之外,利瑪竇還創造了『聖母』(原爲皇太后的尊稱)、《聖經》(原指儒家經典)等詞。
《上大明皇帝貢獻土物奏》:『謹以原攜本國土物,所有天帝圖像一幅,天帝母圖像二幅,天帝經一本。』他試圖以『驅佛補儒』的手段進行傳教,策劃通過『合儒-補儒-超儒』『陽辟佛而陰貶儒』、『貶佛毀道,援儒攻儒』的路線圖超越儒家的上帝觀,取而代之,達到以夷變夏的目的。引起了明朝士大夫和佛教學者極度不滿。崇禎年間的《刻辟邪集序》中說:『有利馬竇、艾儒略等,托言從大西來,借儒術為名,攻釋教為妄,自稱為天主教,亦稱天學。』利瑪竇死後沒多久,儒士和僧人對天主教進行了激烈的批判,崇禎十二年(1639年)批判基督教的合集《聖朝破邪集》八卷(亦題《破邪集》或《皇明聖朝破邪集》)出版。
同時,利瑪竇的傳教方式引起了道明會等其他傳教士以及羅馬教廷的不滿。1715年3月19日,教皇克勉十一世 Pope ClementXI發佈教皇敕令《自登基之日》禁止中國天主教徒祭天祭孔祭祖:『西洋地方稱呼天地萬物之主用『鬥斯』(Deus [God]) 二字,此二字在中國用不成話,所以在中國之西洋人,併入天主教之人方用『天主』二字,已經日久。從今以後,總不許用『天』字,亦不許用『上帝』字眼,只稱呼天地萬物之主。如『敬天』二字之匾,若未懸掛,即不必懸掛,若已曾懸掛在天主堂內,即當取下,不許懸掛。』後來遭受康熙皇帝的抵制,人稱中國『禮儀之爭』。
1877年,120位外國新教傳教士在上海集會,這次集會的會議紀要中有:『據《新舊約》所論之『上帝』,即《六經》所言『上帝』若合符節,其揆一也。迨後諸教士各執己見,辨論孔子之道。有說:『儒書所載之上帝,非造化主宰』。清末民初,法文《教務月志》載文詆毀利瑪竇和湯若望、南懷仁等,『罪其喜引古書上帝,而不專用天主名,罪其阿悅華人,而將順其禮俗』。
現在,天主教仍用『天主』名稱,但是約定俗成而是一個宗教各詞,God。同樣,上帝、神、聖母、聖人等亦成為宗教各詞,應該與中國歷史文化上的同名詞彙有所區分,不可以一己之意妄自証實中國古以有之的天、上帝、天主等同耶教的名稱,從而証明此神乃普世者。《希伯來聖經》,《聖經》從末說及亞洲大國之中國。他們所指的『世界』只是生活圈狹窄的中東地區,北非及地中海東南而已。
聖安多尼天主堂 在 說書人Vocal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影片不是今年拍攝的喔~
影片絕對會一直持續上新片喔!訂閱我,分享給你的朋友們,以後一起來看更多美景故事~
現在全台國光號客運上也能看到環島系列影片喔!
想看更多:
FB:https://www.facebook.com/XGVocal/ 電競說書人Vocal
IG:https://www.instagram.com/xgbboyvocal/
攝影器材:
機身:Canon EOS R(2019/10)、Osmo action(2020/01)、DJI Mavic Mini、Canon EOS M50
鏡頭:EF-M 55-200mm F4.5-6.3、EF 16-35mm F4 IS L、RF 35mm F1.8 IS
穩定器:智雲Weebill S
麥克風:Rode VideoMicro(結果都沒在用)
剪輯&調色:維尼
https://ethanhung3513.carbonmade.com/
封面文字:寒星
https://www.instagram.com/zizizizicha...
hanxxingchan@gmail.com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6c2ZvkGYv_w/hqdefault.jpg)
聖安多尼天主堂 在 蔡阿嘎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拍攝時間2021年4月)還好有趕在疫情爆發前,完成花蓮神社的拍攝!花蓮真的太大了,我們去了兩次才完成,花蓮神社最特別之處,在於完美地融合了台灣在地文化!大家筆記起來,疫情過後納入出遊走訪名單!😁😁😁
全世界下載突破六千萬的貓咪大戰爭繁體中文版6週年紀念!
2021年6月25日(11:00)~7月23日(10:59)期間內週年活動舉辦中!
只要登入遊戲就可獲得豪華獎勵與限定角色,只有現在快來下載遊戲確認吧!
►立即下載:https://app.adjust.com/1v45rci
►貓咪大戰爭官方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NyankoTW
►貓咪大戰爭官方YouTube頻道:https://ppt.cc/fsEbcx
【蔡阿嘎尋找台灣神社系列2:花蓮】
[壽尋常高等小學奉安殿] 00:56
壽尋常小學校創立於大正3年(1914年),校園內的奉安殿奉遷式日期不詳,原是奉祀日人文人菅原道真,今則改奉我國的土地公,該祠的建築除屋頂被改成中式燕尾,其他則仍維持原有的日本樣式,十分具有特色。
最特別的是,奉安殿側面有「五七の桐」徽飾。五七の桐紋慣例上是屬於首相或內閣專用的徽章,僅次於天皇的「菊の御紋」,這也代表此處曾是日本政府的官方建築。目前台灣僅存的奉安殿很少,即使在日本國內也不多見。
[豐田神社] 03:34
豐田神社是臺灣日治時期官營移民村-豐田村(今花蓮縣壽豐鄉豐裡、豐山、豐坪等三個村)的神社,當時為了這些來自日本的移民,因宗教上的需要,在豐田村的森本聚落內於大正4年(1915)鎮座,社格為無格社,祭神為開拓三神(大國魂命、大己貴命、少彥名命)、北白川宮能久親王。
二次大戰後被改為碧蓮寺,改供奉釋迦牟尼佛及不動明王,後來原神社建築於1958年毀於溫妮颱風,之後當地居民就地取材蓋小屋繼續供奉釋迦牟尼佛及不動明王,後續又落成並增祀五穀爺、母娘宮、媽祖娘宮。
[新城天主堂] 06:54
新城社所在地一帶,過去曾立有日本當局跟太魯閣族衝突事件的紀念碑,後來在昭和12年(1923年),新城社落成鎮。二次大戰後,有傳說國民政府派士兵拆除神社,結果士兵發瘋而無人敢利用神社土地的故事。1964年聖奧斯定詠禮會出資,以天主教會花蓮教區名義買下神社土地興建天主堂。
[台肥溝內社] 12:30
是1939年設立的「日本鋁業株式會社花蓮港工場」的構內社,即為「場內附屬的神社」,二戰時期為重要戰略物資「鋁」的生產工場,是將從菲律賓運來此處的原料加工後,憑藉鄰近港口的地利之便,再將鋁送至日本製成神風特攻隊所使用的戰機。
[林田神社] 15:28
為無格社,日本官方於今花蓮縣鳳林鎮設立官營移民村-林田移民村,為了撫慰移民不安之情緒,在移民村內興建有佛教的布教所、神道的神社,林田神社於大正4年(1915年)鎮座,是移居來臺的日本人原鄉信仰之開端。
林田神社的布局,在一鳥居與本殿之間的參拜道上分布二鳥居與石燈籠,鳥居的型式為神明造、石燈籠的型式為春日型,神社的本殿坐落於三層臺基之上,臺基與玉垣為日本時代保留至今的遺構,在歲月的摧殘中顯得特別珍貴。
[哈拉灣神社] 16:50
現址為樂合基督長老教會,日治時期於今花蓮縣玉里鎮樂合里下撈灣社(戰後改稱樂合)建有下撈灣祠。現位於部落南方的山坡上,相關資料十分匱乏,名稱也只是暫時以地名加以稱呼。鎮座時間、祭神均不詳,因此也有人推測下撈灣社是其他神社分靈出來的「大麻奉齋殿」,或者是某間神社的遠距離祭拜設施「遙拜所」。
今日神社大部分遺跡已消失,神社本殿的位置被改為集會所,不過有趣的是,除了保留下兩個頗具規模的石燈籠外,還有一個經過數次整修的鳥居,這個鳥居早已沒了日本味,更多的是濃濃的原住民風。
[玉里神社] 20:09
玉里神社為當時花蓮南區相當重要的神道教信仰中心,社格為無格社,昭和3年(1928)鎮座,祭神為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及開拓三神(大己貴命、少彥名命、大國魂命)。目前神社遺跡留有2座鳥居、17座石燈籠與參拜道等,並有一座表忠碑。
二戰後,日人撤離臺灣,加上信仰的不同,神社空間一度成為居民承租改為農田使用,而部分設施則遭人為破壞,玉里社傾頹於雜草樹林之間,表忠碑亦被民宅包圍。民國98年,一群熱愛地方文史的玉里鎮民自發性組成玉里神社志工隊,展開玉里社的保存維護行動。經過數次清掃,清理出本殿與拜殿的遺構,扶正傾倒的石燈籠,並清除參道上的蔓生野草,逐一展露玉里社原貌。
#尋找台灣神社 #蔡阿嘎 #花蓮神社和在地文化完美融合
#貓咪大戰爭 #貓戰 #貓咪大戰爭六週年
#蔡桃貴 #蔡波能 #嘎嫂二伯 #二伯
► 訂閱二伯&蔡波能:https://pros.is/2UncleYT
► 訂閱蔡桃貴:https://pse.is/TsaiGray2018
► 訂閱蔡阿嘎Life頻道:http://pics.ee/AGaLife
► 蔡阿嘎主頻道:http://pics.ee/AGaU2
► 蔡阿嘎FaceBook:http://pics.ee/AGaFB
► 加LINE好友:https://pse.is/GaLine
► Instagram:http://pics.ee/AGaIG
聯絡蔡阿嘎:
withgalovetaiwan@gmail.com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I3z_4tYvgJw/hqdefault.jpg)
聖安多尼天主堂 在 Dd tai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聖德肋撒堂(英語:St. Teresa's Church)是一座天主教教堂,位於香港九龍九龍塘太子道258號,於1932年12月18日舉行祝聖典禮。依照香港政府的規定,聖德肋撒堂是獲准舉行婚配聖事的天主教聖堂之一。九龍區第二大教堂聖德肋撒天主堂是教香港教區在,亦是全港最多人舉行婚禮的教堂。聖德肋撒堂已被列為香港一級歷史建築。聖德肋撒堂區今時服務範圍包括何文田和太子道西等地區。為方便教友參與宗教活動,除了聖德肋撒堂外,堂區更包括以下的教堂和中心:1.教區傷殘人士牧民中心(英語:Diocesan Pastoral Centre For the Disabled),位於九龍何文田公主道81號。中心於2003年建立。2..聖依納爵小堂(英語:St. Ignatius Chapel),位於九龍窩打老道516號(九龍華仁書院)。於1959年建立,1964年至1988年屬聖德肋撒堂區,1989年至1990年屬黃大仙聖雲先堂區,1991年屬聖德肋撒堂區。3.聖若瑟小堂(英語:St. Joseph’s Chapel),位於九龍九龍塘義本道8至10號涵碧別墅二座。於1992年屬聖德肋撒堂區。在聖德肋撒堂建成之前,九龍塘區的信徒要參與彌撒就需要前往尖沙咀的玫瑰堂或者牛池灣聖若瑟安老院內的聖堂。而兩處的彌撒禮儀都是由玫瑰堂的神父主持。在1923年時,由於九龍的人口增長,天主教會開始尋找地點去興建一座新的聖堂。在1924年2月11日,一群有影響力的天主教徒寫信予當時的宗座代牧師多敏主教,表示願為新聖堂籌募經費,並促請成立籌備委員會。但不巧的是,師主教卻在數天後,即同年2月20日去世。在師主教於2月24日的追悼會上,布力架先生(Mr. J.P. Braga)重新提出建新堂的計劃。當時的天主教會在柯士甸道已購了一塊土地,但實在太近已有的玫瑰堂了。而同時計劃在深水埗興建的寶血女修會總會院又會附設小堂方便教友,所以,教會的考慮便放了在正發展龐大的屋宇計劃的九龍塘,其時有不少的葡籍家庭被其吸引。1928年11月13日,位於太子道與窩打老道交界,而積76,500平方呎的第二號土地以底價港幣38,250元出售,為期75年,年租則為港幣526元。結果,師多敏主教的繼任人恩理覺主教的代理人在沒有競爭者的情況下以底價投得該地。在確定投得該片土地後,恩主教找來自荷蘭的本篤會士格寧神父(Adalbert Gresnigt O.S.B.)籌劃建築事宜。格寧神父的作品除了在美國和巴西等地外,北京的輔仁大學的中國式校舍以及香港黃竹坑的華南總修院的四合院建築也是出自他的設計。恩主教去信當時身在北京的格寧神父,希望他能建一座紀念聖女小德蘭(聖德肋撒)的中國式聖堂。但另一方面,恩主教也在信中表示中國式的設計在香港未必會為人所接受。在1928年11月22日舉行的傳教區議會會議上,決定了聖堂會在1929年1月發動了公開贊助時才動工,並正式選定聖女小德蘭為聖堂主保。在1929年1月25日,格寧神父在不知土地確實面積的情況下寄來了堂區辦事處和神父宿舍的初步圖樣。籌款委員會則在同年6月24日發起了募捐,同時,恩主教起先主張的中國式建築如他所料地不太受歡迎,格寧神父於是揉合了其他兩位建築師(A.H. Basto 和 M. Van Wylick)的心思,將聖德肋撒建成一座有圓頂和尖塔的拜占庭式教堂。其實在1930年代,香港天主教教會的經濟經營艱苦,但由於有德若翰神父(Rev. Spada, Giovanni M. PIME)的積極經營,教會方面終於在1931年9月21日與美安建築公司簽約,並隨即開始工程。1932年4月23日,恩主教到臨聖德肋撒堂主持奠基典儀式,並在聖堂中已完成的主要建築內舉行了第一台彌撒。而於在同年12月18日,恩主教到臨主持了祝聖典禮。在聖誕前夕,艾國安神父(Fr. U. Galbiati)主持了子夜彌撒後,聖德肋撒堂再度封閉以作最後階段的裝修。其後,聖堂正式開幕,第一任主任司鐸為顏思回神父(Rev. GRANELLI, Andrew PIME),為九龍塘區的天主教徒提供彌撒的地點。其後,聖德肋撒堂在1934年升格為準堂區,並於1949年正式升格為堂區。多年來,聖德肋撒堂在崇拜、教育、醫療和社會服務都扮演了相當的角色,以致在和靈導神父(Rev. ORLANDO, Carmelo PIME)以及黃德祥神父(Rev. WONG, Tak-Cheung Francis)服務該堂期間,在神職人員間常笑指聖德肋撒堂的主任司鐸為「九龍區主教」。聖德肋撒堂於2007年 慶祝建堂75週年,維修工作主要集中在下列三方面:聖體祭台的全面改建、約12隻玻璃窗重新彩色設計以及主祭台雲石的維修。此外,聖德肋撒堂購入了新製的洗禮池,並於2007年的復活彌撒首次使用。由於聖堂要預留地方以便內部的維修,故於2007年1月至8月暫停開放給舉行婚禮之用。由格寧神父設計的聖德肋撒堂是一座帶有圓頂和尖塔的拜占庭式教堂。它的形狀成一拉丁十字架,並採用了羅馬式圓勻意念的設計,側廊採用了圓拱為主題。堂內的石柱則是採用科林斯式。頂樑的材料為三合土和鋼筋,但仍採用了中國宮廷建築的方式建成。聖德肋撒堂的鐘樓可說是聖德肋撒堂的標記,但當中的銅鐘在大戰期間被賣掉。不過根據教友的憶述,教堂的鐘聲在1960年代時仍有依時鳴響。聖德肋撒堂共有三塊具有歷史價值的石碑,第一塊位於聖堂右方鐘樓底部,是立於1932年的奠基紀念碑;另一塊石碑則是在祭衣房洗滌聖物去水盆的上方,立於1950年,為了紀念祭衣房的重建,以及紀念聖母升天於同年被宣布為信理。最後的一塊石碑在教堂大門入口的右側,列有捐款建堂的施主,但奇怪的是在石碑的最後一行刻了墨索里尼的名字——這名字與碑上其他施主的名字的字體和嵌鑿方式都不一樣,似是後期加上。對香港教區歷史素有研究的夏其龍神父亦未能找出此名字出現在碑上的因由。聖德肋撒堂除了在祭壇右方供有聖女小德肋撒的聖像外,在祭壇左方亦供有花地瑪聖母的聖像。這聖像是在花地瑪聖母於1917年相傳在花地瑪顯現後第一批從葡萄牙運來的。在聖堂的祭壇之後,聖體櫃之上另有一組雲石製聖像是法國里修加爾默羅修會聖堂中的聖像的複製品,由聖瑪利書院的學生捐贈。聖女小德肋撒呈跪下的姿態,在她的面前是抱著嬰兒耶穌的聖母。在背後的十字架亦有三位小天使向小德肋撒灑下玫瑰花,象徵上主的恩寵。聖堂中亦有耶穌聖心、聖方濟各•沙勿略、聖安多尼、聖猶達、聖大若瑟等的聖像。在聖堂正門的左角圍牆邊亦供有交通的主保聖人——聖基多福(St. Christopher)的聖像而對著太子道。以前在每年的7月25日舉行汽車祝聖儀式。有些信徒甚至帶了自己的單車來參與。在聖德肋撒堂的外部建有一小屋,是九龍第13旅的童軍所使用的童軍室。在教堂的後方建有九龍聖德肋撒英文學校的三層高校舍。此外,在聖德肋撒堂的西面建有九龍明愛中心,於1967年建成。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xSZCqausB3c/hqdefault.jpg?sqp=-oaymwEZCNACELwBSFXyq4qpAwsIARUAAIhCGAFwAQ==&rs=AOn4CLDoP3W7bRCtDGOZcIlBJsSox8GNu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