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升級,我們能做什麼?
.
很多人會想到的,應該是影響生計的部分!
我到底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
.
剛剛上午的記者會,確診數量是180,昨天我跟傑西還有勸敗大叔都在聊,昨天29、那大概週日就會超過50人確診了!沒想到,比我們想的都還快!
.
我們以前在第一線工作,
看過三天之內全班孩子15個流感確診、兩天之內9個腸病毒確診。
知道病毒傳播鏈的快速,不是用「天」在算的,是接觸就有機會。
.
👉把你的防疫升級!
.
👉減少不必要外出!以及非必要的遠距離跨縣市移動!
.
👉攜帶自己的餐具
.
👉減少與人群接觸!
.
👉不要擠在這個時刻去大賣場超市人擠人!
.
👉減少搭乘大眾交通工具!
.
👉減少外食!
.
👉隨時消毒洗手!
.
👉口罩四小時換一次,口罩的污染面不要用手觸摸!
.
👉開啟你的google 時間軸!
.
👉下載台灣社交距離APP!
.
👉不要傳未經確認的消息!也不要造成恐慌~
.
👉不要用公共區域的筆!請自己攜帶筆!
/
你會說,那要上班上學的人怎麼辦?
.
反過來說,
如果不上班上學,會有另一個反向的聲音是,做生意、領薪水的人可能都會餓死。
.
所以這一波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責任。
特別提醒孩子們,
要洗手、戴著口罩、早睡覺、吃營養。
如果家裡有人能照顧孩子,
你也沒有那麼care成績跟全勤以及孩子們的學習狀況,以健康為最大前提的話,我會建議讓孩子先留在家裡,挺過這一波再說。
(👉我指的是雙北區!)
.
唯有防疫的知識跟行動提升,我們才能穩住!
一起加油!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34的網紅五寶媽94moi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腸病毒別來 爸媽們一起來注重預防 #根本之道自身免疫力的提升和多洗手 #免疫力提升(均衡飲食、日曬多運動、睡眠充足) #回家立馬洗澡換衣 #含氯消毒產品的正確使用方式 黃瑽寧醫師這樣分享 (媽媽好神節目影片37:07) https://youtu.be/Ea8uOZSp43Q #聊腸病毒與消...
聊腸病毒與消毒 在 Sunny & Ivy の時光小站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媽咪心事聊聊天】
最近倆兄弟的學校精采又忙碌,
原以為新冠肺炎已經搞得人仰馬翻,
想不到校園受歡迎的病毒不是這個😲
目前腸病毒、流感正在肆虐,
Kasper 的校園就有小朋友飽受痛苦中,
還好已經有適應一年的口罩期,
大家配合度都滿高的,所以還算有控制住,
慶幸沒耽誤到拍畢業照的流程。
再來就是 Anderson 12月中又吐又拉的他,
這一折騰又更瘦了,幸好檢查起來是腸胃炎,,
發燒了二天在家休養,連續吃了一星期的粥清腸胃,
現在他看到粥會說:「媽媽不用辛苦,我可以吃油膩也不怕了。」
但如果是腸病毒就沒這麼簡單了。
原以為大病痊愈,誰知驟降的天氣突然發癢,
看起來像被蚊子咬成紅豆冰棒,
帶去皮膚科檢查是乾癬,這兩天是 Anderson 期末考的日子,
醫生說:「是一種免疫系統失調的疾病,可能是壓力引起,加上天氣太冷,皮膚太乾燥更會癢,且會反覆發作,但不具傳染性,只是自己受苦,所以都抓出破皮了。」
我說:「哥哥啊!你考0分也沒關係,別太在意分數往心裡去,這樣老娘照顧你其實會更累啊!」
想不到哥哥說:「其實從跨年後班上已經陸陸續續有六位出現病號🤧了,我們班做了很大的消毒,其中還發現比較嚴重的疥瘡,護理師已經加強衛生教育宣導了,同學也在家休養中。」
唉~當孩子生病時,
大人所承受的疼痛不輸孩子的😢,
真是辛苦家長與老師了!
最近天氣真的很多變,請一定要記得多保暖,
然後就是強化孩子的個人清潔衛生,
生病不舒服時遵守不上學,在家多休息,
這樣才能病痛快快散去喔!👋👋
#應該是照顧者壓力大才是啊
#健康比什麼都重要
聊腸病毒與消毒 在 日本生活543〜tokyo life with my japanese husband & my twins babie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日本的幼童團體健康檢查⭐️
在日本,小孩的健康檢查大都在診所或醫院完成。
唯獨滿1歲半及3歲時,
會收到日本衛生所寄來的團體檢查✨
所以我們家的雙寶剛滿3歲,
馬上收到日本「衛生所」寄來的「團體」健診資料👀
是的,你沒看錯。
日本國內許多醫院的病床正慢慢接近滿床,
今天甚至有一位幼童得了新冠肺炎重症化的狀況下,
依然定期召集大家帶小孩去衛生所健檢。
說真的....
我很感謝日本衛生所的育兒中心,
裡面許多60歲70歲的日本人義工,
陪我一起顧雙寶陪雙寶玩陪我聊天,
度過了許多日子。
但我對於衛生所的團體健檢有著很不好的回憶。
我從雙寶出生後,
走到哪裡消毒到哪裡就是希望他們遠離腸病毒。
因為得腸病毒很痛苦外,
也是因為我沒有自信一個人照顧兩位腸病毒小孩。
結果,就在一年半前,
日本衛生所多次催促下,
我帶雙寶去衛生所健檢加上檢查牙齒,
評斷成長是否正常的在醫生面前堆積木等。
記得當天報到後,
我看到幾十個小孩與幾十個大人擠在空間不大的地方,
咳嗽的咳嗽,除了我以外都沒人戴口罩。(那時候還沒新冠肺炎)
檢查牙齒時,醫生沒有換手套.....
刷牙衛教時,
教導正確刷牙的職員也沒戴手套沒做消毒。
還把我女兒的嘴刷到流血🙄
最後在評斷成長的醫生、拿來給小孩堆的積木也完全沒有消毒...就這樣幾十個小朋友摸來摸去,拿起來咬。
回家幾天後,兒子突然發高燒.....上吐下瀉,
兒子情況穩定幾天後,換女兒發高燒,
雖然沒有上吐下瀉,但是全身從腳掌到臉長滿了疹子。
是的,雙寶那次中了腸病毒。
帶去日本的小兒科,
醫生只說
「沒有吃的也沒有擦的藥,只能等她自己好。」
連退燒藥也沒開,就讓我們回家了。
在那之後的兩週,過的真的是水深火熱....
隨著日子過去,雙寶康復了。
但至今女兒身上依舊留有一些疹子的疤。
那次的健檢,
讓我對日本的團體健康檢查留有很大的隱影。
也讓我再次覺得台灣的醫療院所等在消毒方面真的細心很多。
日本的醫院及醫生不像台灣那麼好說話,
台灣的醫生大都很願意開些藥備份,
讓人能以備不時之需,真的很感恩。
日本的醫生在新冠肺炎疫情前就不太能商量。
所以這次很多日本新冠肺炎患者即使發燒,
也無法順利就醫這件事,我也不太意外。
這些日子裡,甚至有被判斷症狀輕微被要求在家休息,
卻突然重症死亡的案例。
更讓在台灣的我們聽來感到震撼。
今天,慶幸還帶著雙寶在台灣。
因為即使我現在人在日本,
我也不敢在這樣的情況下,
帶雙寶去日本衛生所做團體健康檢查。
更何況這次健診內容裡也有檢查牙齒🙄
雖然能理解日本小兒科呼籲的,
不要拖延打預防針及兒童健檢的時間這件事。
但是新冠肺炎疫情下,看牙醫不就是件高風險的事嗎。
更何況是一個牙醫短時間內要檢查幾十個小孩...
希望日本的疫情,
不會因為這些不因情況做變通的各種預定,
而變得雪上加霜。
#日本每間衛生所做法不一定相同
#但一年前我們去的那一場團體健檢真的都沒在消毒
#職員及醫生只求快
#日本什麼時候會開始打新冠肺炎疫苗呢
聊腸病毒與消毒 在 五寶媽94moin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腸病毒別來 爸媽們一起來注重預防
#根本之道自身免疫力的提升和多洗手
#免疫力提升(均衡飲食、日曬多運動、睡眠充足)
#回家立馬洗澡換衣
#含氯消毒產品的正確使用方式 黃瑽寧醫師這樣分享
(媽媽好神節目影片37:07) https://youtu.be/Ea8uOZSp43Q
#聊腸病毒與消毒 (媽媽好神節目影片33:15處) https://youtu.be/PnNnBMkO_8A
#病後照護 飲食還是要多吃營養食材,處理呈滑嫩、流質、不熱食(放涼蒸蛋🥚、枸杞芭樂汁、藍莓芭樂汁、奇異果汁,都要添加油脂喔)🍹
📌腸病毒是一群病毒的總稱,包括23型A群克沙奇病毒、6型B群克沙奇病毒、3型小兒麻痺病毒、30型依科病毒及最後發現的68至71型腸病毒,一共有六十幾種病毒。
📌腸病毒得過後會不會復發?得到某一型腸病毒感染以後,至少會持續有數十年的免疫力。 所以對於同一種病毒而言,不會復發。 但是有幾種腸病毒會引起同樣的手足口病或庖疹性咽峽炎,所以有的人會得到一次以上的手足口病或庖疹性咽峽炎。
大概是這一個月以來,moin收到不少媽咪的私訊交流關於腸病毒的照護經驗,我才大驚,今年有流行腸病毒了嗎?可能是因為剛好開學,學童們在學校彼此群聚關係,生病案例就多一些,moin很認真扒扒fb媽媽社團或朋友的動態牆,才發現!真的好像有些停課案例,甚至還嚴重到住院,居然還看到有媽咪分享醫院的急診室像菜市場一樣熱鬧,不少小孩子在裡頭😰
家裡的小孩生病真的是折騰孩子、也折磨父母的心!所以moin心生個念頭,剪一部小短片來分享平時對五寶們的居家疾病預防與照顧,很努力的從去年初至今年的把關下,五寶都是健康的挺過腸病毒的疫情,moin也另外分享前年家中二寶得腸病毒時,是如何幫助她較快恢復、和努力控制其他孩子被傳染的患病程度,甚至當時最小剛滿六個月的五寶妹有躲過被傳染的危險哦!
希望與各位爸媽交流經驗,一起有效的將疫情控制住吧♥
#期待腸病毒疫苗在台灣快點上市呀
--------------------------------------------------------------------------
🆙喜歡就快把 #5寶媽94moin 設定搶先看,呷意的主題就分享這樣moin悉心準備的家庭營養觀念才能更推廣出去呀❤
我和5寶們的日常動態FB瞧瞧👀 https://www.facebook.com/moinmama/
我寫的hen詳細落落長的好文✍🏻 https://94moin.com
👄人妻媽媽媳婦什麼事都能LINE我聊➕https://line.me/R/ti/p/%40moinma
花嘍MOIN超多好照的IG📸 https://WWW.instagram.com/94moinma/
合作邀約e-mail📩 piettwu@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