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小學 #秋季學期
「船到橋頭自然直」,從外籍新娘到老神在在的地方媽媽,不同文化思考和教育制度,孩子入學媽媽也學習。英國的小學制服以前介紹過,今天開始來說說盎格魯薩克遜人表面嚴肅、實際悶騷到骨子裏,整年度 #多如牛毛的各種校園活動 (每間學校略有不同,可能有幾項不參加/每年規畫不同項目,但是八九不離十、小學七年都在搞這些)
** School Lunch
學校午餐每天在廚房現煮,菜單固定,通常三週為一個週期、15天份不同午餐、每天的主菜選擇三種 (熱食、輕食和素食)、加上不同的配菜和甜點,菜單安排通常遵循傳統每週四吃咖喱、每週五吃魚,其他天可能有義大利麵、pizza、牧羊人派、起司焗義粉、漢堡熱狗堡潛艇堡、烤雞或豬排... 偶爾可能有炒麵;英格蘭地區公立小學 #二年級以下毋須付費,三年級以上每天大約三鎊,也可以自備午餐 (冷食,不提供加熱設備),有些學校允許家長預約付費到學校和比較年幼的孩子共進午餐,朋友參加過覺得學校午餐不錯吃,我想她應該是饑不擇食、不用煮飯洗碗怎樣都好吧,哈哈哈哈哈。
** Snacks
每天有 1-2 次的點心時間,可以自己帶符合健康原則的點心,像是水果、蔬菜棒或麵包條,不能帶巧克力棒或洋芋片,因為可能引發某些學生的過敏反應、大部份學校 #禁帶堅果類。公立學校通常免費供應整籃水果和牛奶,要吃自己拿,數量太多吃不完還會發給學生帶回家。常見的點心水果是蘋果、橘子和香蕉,英國人習慣不洗不削果皮直接吃,不可思議但是世世代代這麼吃好像也沒怎樣。
** Wraparound childcare
課外時段服務,類似安親班的功能。一般小學早上 8:45 上學、下午 3:15 放學,如果父母因為上班之類的因素來不及接送,除了請有立案的 childminder 或是和朋友約定互相支援之外,也可以付費提早到校 (最早可能七點半) 和延後離開 (最晚五點半左右),除了整個月 (或學期) 固定時間制有些學校可以臨託,參加wraparound 的學生不分年級大家集和在一起,依照個別愛好和天氣,分組作手工、玩玩具或者在室外跑跳,總之 #都在玩,早上八點和下午四點半左右會提供簡單的早餐(麥片和吐司) 和點心 (這餐叫"tea",但是一點也不高貴,大抵是 sausage roll、pizza 等等能簡單加熱的食物),去過一些雙親上班參與 wraparound 孩子的家發現他們大多玩具比較少,因為英國小朋友大多七八點上床 #回家差不多要睡覺了玩個屁,而且不挑食又很能吃的孩子 #在學校吃到飽,回家不用再度餵食、馬上能上床睡覺,蠻方便的。
** Summer Born CSA
決定哪一年入學的關鍵是九月一日,在1/9之前滿三歲當年進入pre-school (或 nursery,私校稱為 foundation 或 pre-prep) 開始義務教育,滿四歲上 reception (小學預備班)、五歲一年級(...以此類推),滿五歲之前不強迫上學 (無故請假不罰); 夏天 (4-8月) 出生孩子的父母可以向地方政府申請延後一年上學,這部份以前寫過;皮蛋正是夏天生的孩子,在上學頭兩年的確感覺和秋冬出生的同儕有身材和發展的落差,不過也正如許多人說的,這些落差在三年級之後漸漸消失,也就用不著過生日時糾結是不是比同學大一歲 (延後入學的小孩如果某方面表現好,其他人可能理所當然認為「他大一歲應該的」)。
Nursery 和 pre-school 的不同在於前者偏重玩、收的孩童年齡範圍大 (有嬰幼兒),後者除了玩也注重生活基本能力的培養,可能會教些簡單的數字字母、使用剪刀... 這類的。政府提供的免費幼兒教育福利可以用在立案保姆或公私立幼兒園,公私立的不同在於公立小學附設的 pre-school 師資經過認證、有教學大綱比較有組織,但是時間比較沒彈性 (分上下午。如果上午班就是一週五天每天 9-12點;私立通常可以自選,譬如選上兩個全天和一個半天),公立小學附設、滿三歲入學的 pre-school 大部份必須穿制服、在入學前必須脫離尿布。
** After school club
課後興趣班。課外的興趣選項,常見的有棋藝、桌遊、樂器、足球、合唱團、烘焙、縫紉、電腦、游泳等等,課業需要補強的學生可能受邀參加英語或數學俱樂部,受班級推薦的特定人選則出席自治會;這些興趣班由學校老師或外聘師資主持,通常上到四點,有些選項必須付費,有些有年齡限制,絕大部份有人數限制、填志願先搶先贏,通常每位學生至少能參與一個興趣班,每學期開放興趣班填選大家... #跑得可快搶得之兇啊~~
** Individual school photographs
請專業攝影師到學校幫孩子拍照,有手足在同校的通常可以合照。去英國人家裏常能看到這些不同年度「穿著制服、看起來很smart的照片」一字排開,算是家庭傳統;大概拍照後一個月學校會發線上密碼挑照片,從5*7規格(含紙卡裱框) 到整套購買、作成鑰匙圈馬克杯各種選購項目,也可以付費下載jpg檔案。
** Harvest Festival
九月底十月初。傳達感恩和分享的意義,學校會開出一張單子,通常是乾糧罐頭之類容易儲存的生活必需品,請各家準備好帶去學校,在早會時集合這些東西、擺上很威的一大桌、講些你們都知道的感恩阿惜福阿懂得分享之類 (我也很會講的) #廢話,然後捐給慈善機構或食物銀行。
** Parent's Evening
大概在十月和五月。學校會通知家長勾選適合的時段到學校和老師談話,了解孩子在學校的情形;親師談話一對一進行,同時段不會有其他家長在場,學生本人可以參與。
** Secret Reader
通常在比較年幼的 KS1 班級,全年度邀請家長到學校為學生說故事;志願的家長在約定時間帶著自己選的書到學校、出其不意出現在孩子的教室會讓小孩走路都有風;依照故事書內容可以配合道具,譬如吹泡泡之類的、特別受孩童喜愛。
** Castle Day
通常在學期初。活生生的歷史體驗,由專門辦活動的公司到學校舉辦,主題可能是倫敦大火、維多利亞時代、希臘或羅馬,在這天全班包括老師 #打扮成古人的模樣,在學校做屬於那個年代的活動,譬如鑿井取水、手作中世紀防黑死病的香囊、拿劍盾穿盔甲排出十字軍東征的防禦隊型... 這些。
** Pen licence
鋼筆特許。不寫正體,大部份英國學校要求小孩寫連字和草寫體,從畫符階段晉升能運筆自如,學生得到這張許可、象徵『從此可以 #像大人一樣用原子筆鋼筆寫字』。
** Class Bear
通常在 Reception (四歲) 和一年級 (五歲) 的班級配有班級熊和它的週記,輪到的小朋友週末時把熊帶回家朝夕相處、並幫它拍照寫遊記,在週一帶回學校和大家分享週末做了些什麼,主要用來培養表達能力。
** Show and Tell
在比較年幼的班級裡,擬定主題,譬如「我最喜歡的玩具」,大家把最喜歡的玩具帶去學校、上台分享玩具是什麼、為什麼喜歡等等,也是表達和溝通技巧的練習。
** Golden pupil award
模範生的概念,各種名目,不一定學業成績出色才得獎。頒獎當天得獎學生的家長可能受邀出席很是得意,不過也不用太高興,比較年幼的班級為了讓大家有自信,可能整年度輪流、#通通有獎。
** Phonics badges/times tables badges
拼音和乘法表徽章。英國人學英文的方法和多數亞洲傳統教法不同,教的是字音,看到哪些字母發什麼音很自然,拼音學會就能讀字和閱讀;在每次拼音學習和乘法表(1-12) 學會時,老師會發給不同階段徽章,可能是貼紙或別針,可以自己收藏、別在制服或書包上,看起來很招搖 (也很煩,如果自己的孩子沒得到太多)。
學習自然發音可以看看BBC網站或 YouTube上的 Alphablocks,學數字或乘法表有 Numberblocks;這兩個節目也有雜誌、DVD、書籍和玩具。
** World Mental health day
十月初。世界心理健康日,可能會請小朋友配戴一截綠絲帶、穿黃色衣服上學,或是大家一起用黃色素材裝飾教室。
** Half Term
期中假。一年三學期每學期一次、每次一星期,通常在十月底、二月中和五月底。
** Guy Fawkes Night/Bonfire Night
十一月初。篝火之夜或煙火節,可能會講述節日由來和習俗,然後小孩回家像嘴裏內建鞭炮啵啵啵啵不停亂噴口水。
** Diwali
十一月初。印度新年,學校會大略介紹印度文化,可能會讓大家作一些手工,譬如用陶土作 bling bling 的燭台之類的。
** Remembrance Day
十一月中。國殤日,學習和平的真諦、不忘記戰爭的傷痛,通常會有罌粟花佈置 (大家一起作手工把花貼滿校門),也會請學生帶零錢自由購買義賣的罌粟花徽章手環等等。
** Bake Sale
不定期出現,疫情前一年至少三次,疫情後有些學校還沒辦過。請大家帶自家烘培的糕餅甜點去學校,集中好之後放學時老師會在校門口擺攤販賣、所得作為學校經費,bake sale售價很低、一片蛋糕幾十P這樣吧,問題是... 不曉得誰家拿出來的... (反正我不敢吃啦) 有的 Bake Sale 同時有票選和競賽,最受歡迎最熱賣的不要懷疑就是那些 #五顏六色滿滿糖霜的蛋糕,如果懶得自己動手,捐超市買的現成蛋糕也可以,要不就多帶點錢去買彩票(志在參加絕不要得獎),反正為學校募款是好事。
** Children in Need
十一月中。BBC 為兒童和少年募款的活動,活動代表標誌是隻單眼蒙著彩色點點眼罩的黃毛熊帕西 (Pudsey);這個活動為期一週,可能每天有不同把戲,請大家穿睡衣上學、帶硬幣去學校在地上堆成熊形(之後硬幣捐作公益)、穿點點衣上學、舉辦帕西著色比賽、把家裏的泰迪熊帶去學校參加選美比賽... 這類的,參加者建議小額捐款。
** Anti-bullying week
十一月中。倡導反霸凌、學習尊重個體差異,可能會請學生穿不成對的襪子上學 (odd socks day)。
** Flu Vaccination
十或十一月。由 NHS 團隊到學校幫學生噴流感疫苗,在九月會有意願調查、可以選擇不接受疫苗,小朋友的流感疫苗從鼻腔噴入,噴好會給乖乖貼紙和疫苗注意事項帶回家。
** Christmas tree & lights switch on
十二月初。學校立聖誕樹、點上聖誕燈飾的日子,可能會請每位學生自己作一個吊飾帶去學校掛在樹上並舉辦競賽,根據我的觀察,得獎的通常不是做得完美、家長參與太多的作品,而是 #手工感很強 歪七扭八嘴歪眼斜很有童真那種。
** Nativity Play
大約十月開始學校會排演聖誕節公演,最傳統的主題是耶穌誕生,視學校大小和學生人數多寡,可能每個年級或 KS1 (R, 1, 2年級)、KS2 (3-6) 合演一齣,每個人都有角色,主角找不怯場的學生演,害羞的小孩可能分配旁白跑龍套;扮演角色的服裝需求會在十一月左右請家長準備,最常見是純色衣褲 (Amazon, H&M, eBay, Next 有賣)、再由老師和助教加工 (他們真的很強) 作成舞台服裝;聖誕節公演門票在十二月登記,通常會演兩場或三場,每家限定索取兩張或三張票,閒雜人等不准進入、公演現場 #禁止拍攝 (有些家庭受社服保護,拍照曝露行蹤有損他們的人身安危)。公演散場門口設置捐款箱,不妨帶些現金贊助學校經費。
** Christmas Card Sale
在十月左右學校會讓孩子作聖誕節氣氛的貼圖或繪畫,讓家長自由選擇購買用這幅畫印成的卡片、禮物標籤、鑰匙圈年曆或馬克杯;學校有提成作為經費,通常大家都會捧場。
** Christmas Post Box
通常在十二月初學校會在每班設置信箱讓全校互寄聖誕卡。注重社交的家庭在頭兩年可能全班寄卡片,有些家庭因為環保因素不參加。
** Christmas Jumper day
十二月中。穿有聖誕節氛圍的毛衣上學,可能舉辦聖誕毛衣競賽看誰的毛衣最土,通常附帶小額捐款。
** Christmas lunch
十二月中。大約十一月底學校會發出聖誕節午餐菜單讓大家勾選,傳統菜色主菜必有烤火雞、配菜是烤洋芋小甘籃和約克夏布丁,甜點通常是果凍冰淇淋或巧克力樹幹蛋糕。聖誕節午餐這天早上可能會做些手工、中午大家在食堂戴著早上作的麋鹿帽、玩著聖誕拉炮一起吃午餐,喜氣洋洋。
** Christmas Carol
十二月中。在有合唱社團、宗教支持的學校或私立學校從學期開始會練唱聖誕節詩歌,在十二月時在學校禮堂或教堂演出邀請家長入席。我很喜歡聽小朋友唱聖誕歌,氣氛真摯、想到 #好不容易又一年每天起早趕晚催你去上學 潸然落淚。
** Christmas shoe box appeal
十一月初開始募集。自選性別和年齡層幫不是那麼富裕國家的小朋友準備整鞋盒的聖誕禮物,教導小朋友知足和感恩;這個活動的主辦單位是帶有強烈反同志意識的某宗教團體,如果介意也可以不參加。
** Christmas hamper appeal
大概在十月左右學校會開始徵集聖誕節禮籃的禮物。通常是日常用品,常見的有手工藝美術材料、香檳酒餅乾巧克力這類的,從各家召集的禮物由校方分類包成大禮籃當作彩票的獎品,出售彩票的所得用作學校經費。
** Christmas Fayre
十二月中的週五放學後。聖誕集市 (有些學校也會辦聖誕舞會),在學校禮堂擺攤賣有的沒的,包括上面說到的禮籃彩票,常見的還有各種糖果甜食和裝飾薑餅,大多數設有由教職人員或家長義工扮成聖誕老人和精靈的 Santa's Grotto (聖誕小屋),學校裏聖誕老人給的禮物通常是文具或童書,可能必須排很長的隊入場。
(呼!! 以上是秋季學期我能想到的,歡迎眾媽補充)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鹽田梓(鹽田仔)聖若瑟小堂於1890年落成祝聖。香港古物諮詢委員會在1990年(一世紀後)將小堂評為三級歷史建築,在2011年1月25日,再提升為二級歷史建築;此外,小堂又獲頒2005年度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UNESCO)亞太區文化遺產優良獎。鹽田梓是西貢的一個島嶼,面積少於1平方公里,距離西貢...
「耶穌魚意義」的推薦目錄:
- 關於耶穌魚意義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耶穌魚意義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耶穌魚意義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耶穌魚意義 在 Dd tai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耶穌魚意義 在 耶穌魚(ΙΧΘΥ... - 桃園靈糧堂Bread of Life Christian Church in ... 的評價
- 關於耶穌魚意義 在 車子後面貼的魚??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耶穌魚意義 在 耶稣鱼(希腊语:ΙΧΘΥΣ)简体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耶穌魚意義 在 耶穌魚由來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耶穌魚意義 在 耶穌魚由來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YOUTUBE 的評價
耶穌魚意義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許多人對藝術的價值觀
有著有趣的現象
你不會對ㄧ個喜歡的歌手說
我好喜歡你的歌
你能不能寫ㄧ首送我
但卻會對一個喜歡的藝術家說
我很喜歡你的畫
你能不能畫一幅送我
這真的很有趣
可能是大多數的人
對於藝術的價值
有心裡自知的感受
但不了解藝術的價值
喜歡卻不知道怎麼買
又或根本不想花錢買
因而想用要的試看看
我覺得
無論音樂、繪畫或是各種藝術創作
都是別人用心花時間創造的
要贈與也該是由創作的人
憑自己的感動、交情和意義來贈與
而不是誰要
就理當回應的
藝術創作被欣賞
都是令人開心的事
但也可以學習互相尊重
讓藝術有該有的價值
我的畫有贈與
但請不要用贈與來試彼此的交情
我的畫有販售
但會在公開展覽由藝廊負責
或未來在NFT上有進行販售
謝謝所有欣賞我作品的朋友
謝謝所有公開或私下
問我是否作品有販售的朋友
謝謝你們真心的支持
謝謝所有想跟我要畫的朋友
至少你們是喜歡的
但也請大家理解我所認知的價值觀
讓藝術在彼此尊重中
更美好 謝謝
P.S 我所有的畫作,無論是透過各種管道販售,所得50%都是捐贈慈善事工,因為畫畫是上帝賜下的禮物,祂要我用藝術幫助人,我想不管是心靈層面,或是實際的幫助上,我都能回應上帝的呼召,感謝讚美主,哈利路亞。
以弗所書2:10
我們原是他的工作,在基督耶穌裡造成的,為要叫我們行善,就是神所預備叫我們行的。
#用藝術幫助人
#療癒
#療魚
#療魚貓
#療魚塗鴉
#ㄧ切榮耀歸於主
耶穌魚意義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反送中兩周年 — 接不住孩子的遺憾】
時常說 2019 之後是「低潮」。其實 2019 之前,我們都認為是低潮。低潮的源頭可以推到 2016、2014 甚至更早。2014 佔領運動是由於「一國兩制白皮書」決定了政改的篩選機制。那時上個世代的香港人發出聲音:「民主回歸」的期待遭否決,但由於是唯一預設路線,就算連佔領行動都計算入去,表面上香港還是陷入失語。
2014 至 2016年之間,時間漸漸由年輕一輩推進,反映在 16 年立法會選舉的很多新候選人,再加上第一次動用取消議員資格,最終結果也是非建制派「新陳代謝」。雖然在行政主導之下,議會的新人們最終又是大多數被政權踢出去,但議會戰線的「失敗」結果又進一步影響了整體香港人的民情和局勢研判。
人們時常說 2019 之後是「低潮」。其實 2019 之前,我們都認為是低潮。低潮的源頭可以推到 2016、2014 甚至更早。2014 佔領運動是由於「一國兩制白皮書」決定了政改的篩選機制。那時上個世代的香港人發出聲音:「民主回歸」的期待遭否決,但由於是唯一預設路線,就算連佔領行動都計算入去,表面上香港還是陷入失語。
2014 至 2016年之間,時間漸漸由年輕一輩推進,反映在 16 年立法會選舉的很多新候選人,再加上第一次動用取消議員資格,最終結果也是非建制派「新陳代謝」。雖然在行政主導之下,議會的新人們最終又是大多數被政權踢出去,但議會戰線的「失敗」結果又進一步影響了整體香港人的民情和局勢研判。
2014、2016 年之後,不同版塊的民眾相繼失望和絕望。首先出局的首先面對真實,也就是當政治機制不再開放,不能再用議席來養政黨的時候,該怎樣做?那幾年人們最馬死落地行的判斷,就是放棄議會賞金一途,所有事情自負盈虧,要去打工的,還是要去打工。2014 年之前制度開放,人們開玩笑選舉是去做賞金獵人。現在回望,1997-2014,就是收獲較容易的階段,或者說是制度較公道,進入政治可以獲得好處,一不小心就會名成利就;2014 年之後,風險逐漸增加,由「激進派」掃到「溫和派」,進入只有犧牲和奉獻的階段。
究竟政府要修訂《逃犯條例》的初衷是甚麼,現階段仍沒有真相,但香港人面對《逃犯條例》的反應,無疑比起以前政改、水貨問題、中港融合工程等等來得大範圍而激烈。事後孔明,這當然容易解釋:香港人一向沒有雙普選,沒有仍然可以習慣,但如果你拿去他的自由,那就是他認為自己一直有的,現在突然沒有,反應當然不一樣。
而且 2019 年更是之前幾年累積下來的結果,在立法會裡面曾經出現的標語 —「是你教我和平遊行沒用」,究竟是由於前幾年社會對人民的身教,還是由於6 月 9 日百萬人大遊行之後,我們聽見政府如常發出新聞稿說《逃犯條例》修訂工作會如期進行?
雖然如此,但在 6 月 9 日晚上之前,縱然一直樂觀其成,但同時亦不感樂觀,因為類似事件已經發生過很多次。習得無力感讓人未見到失敗,已經見到失敗的 dejavu。高鐵通過、普選無望、你支持的議員被強行 DQ、你的朋友因 2014 或 2016 被監禁……在那一晚之前,任何人都有充足理由「不看好」,甚至遊行或者當晚留在立法會的那些人,也未必看好,不過同時也有人盡做。一些盡做的人,後來也感染了其他人,大家都盡做。
當晚有人留在路上呼籲其他人不要走,「走就會完」。他們活於現在,甚至活於未來。活於過去的人,反而較難接受「現在」已經來臨。當你認為事情永遠不能改變,事情就可能超出預期的改變。歷史感可以是熟悉也是異形,這些真是 2017 年時高叫曾俊華是民主之父的香港人嗎?是同一班人嗎?可能是,他們在兩三年間的改變,可說是神跡。
在那無光之夜,不管你是支持還是反對修例、認為要用甚麼手段,暴風已經醞釀完成,最後都會吹拂所有立場。如果見過當晚的情況,你就會發現,當時的政治節奏其實就由他們掌握,不是其他在建制或者國際上更有話語權的人。
於是那幾個月香港形勢就很弔詭。開明派和特區政府對形勢都使不上力。曾經有人談論過「特赦」,但最後當然不了了之。可能是政府內部一輪 brain storm 之後,會發現就算破天荒特赦,也叫不停當時的街頭衝突,因為抗爭者不是一個團體,政府也跟他們沒有聯繫。另一方面一些泛民議員也勸阻攻入立法會的人,但同樣無效果。可能示威者自己也會盤算,一旦有特赦政策,就算全香港所有人都停下來,特區政府一有喘息之機,就會固態復萌,繼續鼓足幹勁推動不受歡迎政策。這個位,始終解不開。那一晚之後,人們再無法阻止時間奔流。
雙方都可能沙盤推演過,但雙方都不了了之。特區也好像搞過一些聽取年青人意見的閉門會議,但看來也效力不彰,而且「年青人愛做運動」其實都是 stereotype,中年和老年都如此,甚至更愛做。
從幾十年的歷史跨度來說,19 年是中國和香港菁英接觸和組織機制,在幾十年之後逐漸散功的臨界點。散到有事的時候,沒有德高望重的長老叫停。1989 年仍有司徒華可以震臂一呼「叫停」全港大遊行,不給中國添煩添亂,當時使用的理由也是「街上有鬼」。司徒華和香港人的最後衝突,可能是抱持支持政改的立場,於維園與反對者駁火 (阿豬阿狗論) ,之後香港就沒有國士無雙,形勢迅速發展。2014 之後抱持保守親中立場的民主人士,都無法再說服民意 — 雖然他們未必會承認當年城下之盟未盡如人意;雖然菁英骨架廢弛之始,亦可以追到 2010 年代之初。
在 2019 年甚至更早,本質的保守派憑著社會本能感知到抗議繼續下去會危害自己,但《逃犯條例》爭議在全港上空投下的陰影,同樣恐怖,可能兩害相權取其輕,終於還是接受了早過 2019 年出現的庶民倫理:不認同,可以默默走開,但不應割席。不割席意識,改變了整個 2010 年代的歷史循環。
近日臨近 6 月 9 號前後,很多網友發回顧帖文,有人自問自答,是否有感覺後悔?如果知道這一切,不如靜待那一晚結束,讓《逃犯條例》通過?很多人都認為冇得後悔,因為當日不斷推進的不是自己,而是特區政府。而且香港很多轉變的源頭,在 2010 年代初已經在中國萌生,其實跟香港人怎樣反應相關甚微,2016 年都是這樣評價旺角事件。
而且 2019 年已經有人命傷亡。當年 6 月尾自己去了粉嶺嘉福邨的一個燭光會,那裡也有人。當時沒有細想事件背後的意義,但也不是抱著悼念心態,單純是想記得別人更大的絕望。好不容易香港改變了,他們卻如此早夭。
很久以前在港台某個談話節目談到,自己想在這裡活著和直至死。後來收到一個已移英的朋友問,你覺得香港還能「擺」那麼久嗎?我有點語塞,因為確實是不抱希望,難抱希望。就像從 2010 年代到今天,香港都沒有多成功。確實也不是因為香港平日有多可愛。每天起來都要面對她,在恐懼下裝作若無其事,也不是輕鬆。對那問題,實在也是答不出甚麼面面俱圓的好答案。
香港是一個嬰兒不斷掉下來的懸崖,我們現在沒有能力接著他們,也接不著自己。每天要做甚麼?每天總是問自己。也許最含糊的講法,就是努力讓香港成為一個嬰兒掉下有人能夠接住的地方。你親眼見過耶穌復活,是幸運也是不幸,之後就要面臨一個棘手的人生問題:你見過之後要做甚麼?要怎樣過?繼續打魚,還是做其他事?
耶穌魚意義 在 Dd tai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鹽田梓(鹽田仔)聖若瑟小堂於1890年落成祝聖。香港古物諮詢委員會在1990年(一世紀後)將小堂評為三級歷史建築,在2011年1月25日,再提升為二級歷史建築;此外,小堂又獲頒2005年度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UNESCO)亞太區文化遺產優良獎。鹽田梓是西貢的一個島嶼,面積少於1平方公里,距離西貢約3公里,鹽田梓是客家人陳氏聚居的地方,早年島上居民從事曬鹽及務農工作。1864年,宗座外方傳教會會士和神父(Fr. S. Volonteri)與柯神父(Fr. G. Origo)抵鹽田梓探訪及傳教,1866年秋天,柯神父為七名村民付洗,同年聖誕節,和神父為陳氏家族三十三人付洗。當時教友村民捐出空地予天主教會興建小聖堂和學校,並奉聖若瑟為主保。1875年,鹽田梓全島居民領洗。1879年至1880年,聖言會會士福若瑟神父(Rev. Josef Freinademetz, SVD, 1852-1908)到達西貢開始傳教工作,當時他經常到鹽田梓探訪。福神父於2003年10月5日被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列入聖品,以表揚和紀念其在中國傳教的貢獻。在同一時期,西貢除了鹽田梓外,還有三個主要教友團體,分別在大浪灣、赤徑和深涌。傳教士經常走訪這些以農耕及捕魚為業的村落,積極進行傳教工作。隨著村民不斷遷出,現小島已長期無村民居住。但一年一度的主保瞻禮,百多名村民都會“回鄉”聚首,令人回想到當年小島的熱鬧生機。村子後人為了保留這種非常獨特的客家文化與天主教自然融合的原生村落風貌,正積極爭取修復村落,並向政府提出集宗教、文化、旅遊、生態及度假元素的『五合一』保育方案——“宗教有天主教教堂;生態有紅樹林及鹽田,文物有由村校改建的文物展館,政府可以串連起來發展,發展商則負責旅遊及度假部分。小島獨具「原汁原味」特色的鄉村文化,參與研究者均感具備文化生態保育及旅遊發展潛質。不過,鹽田梓村長陳忠賢表示,雖然曾交由一發展商發展,但是一直難以開展。村民已收回村屋,計劃籌集資金自行復修為特色民宿,讓遊人渡宿或參觀。首先完成活化的是位於村入口的村公所,現已化身為一所茶座。茶座白色的外墻,加上各種植物擺設,恍如希臘海邊的小白屋。小屋內擺放著一些傳統文物器具,提供一些傳統小食,讓遊人品嚐。近年,村民更組成「鹽光保育中心(慈善團體)」,匯聚社會資源,開展鹽田和村屋的復修,推動宗教文化生態和簡樸生活體驗等保育和教育工作,並以中、英及客家話等,招待到來的中外訪客。
教友可參考下列朝聖資料:(摘錄自-教宗方濟各 發自羅馬聖伯多祿大殿 主曆二零一五年(在職第三年)四月十一日)
“慈悲,是存在每人心底的基本定律,能使我們誠摯地看待生命中遇到的每位兄弟姊妹。慈悲,是把天與人連結起來的橋樑,它打開我們的心,朝向一個永遠都會被愛的希望,縱使我們有罪在身。有時,我們被召叫去更用心注視慈悲,好使我們更能成為天主在我們生命中行動的有效標記。為此,我宣佈了慈悲特殊禧年,作為教會的特別時刻,讓信徒加強見證,使之更有成果。聖年將於2015年12月8日聖母無玷始胎節開始。在聖母無玷始胎節當日,我將歡欣地開啟聖門。在那一天,聖門將成為慈悲之門;所有經過慈悲之門進來的人,都要經驗天主的愛;天主要施以安慰、寬仁,並注入希望。禧年也必帶來大赦的頒賜。這做法在慈悲聖年意義更為重大。天主的寬恕無遠弗屆。藉耶穌基督的聖死與復活,天主使祂的愛更加彰顯;祂的愛是摧毀人類一切罪惡的力量。藉此逾越奧蹟,以及教會的中保角色,使與天主和好,成為可能。這樣,天主時常樂於寬恕,且總不厭倦地以常新又使人驚訝的方式,施以寬恕。畢竟,我們都深明在罪惡下的經歷。我們知道我們是被召邁向成全的(參瑪5:48),但我們也感到罪惡的重擔。我們既感受到恩寵的轉化能力,又感受到我們在失落的處境下罪惡的遺害。雖然我們已被寬恕了,但因我們的罪惡所引發的衝突後果仍殘留。在和好聖事中,天主寬恕了我們的罪,真的是一筆勾消,但罪惡對我們的思想行為仍帶來負面效果。但是,天主的慈悲比這一切都更強。這就是大赦,即是父透過基督的新娘──祂的教會,走向已蒙寬恕的罪人,使他脫離罪惡殘留給他的後果,使他能以仁愛行事,在愛中成長,不致重墮罪愆。"(經由天主教香港教區網頁下載)
耶穌魚意義 在 車子後面貼的魚?? - Mobile01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開在高速公路上時,常會注意到很多車子後面都會貼著一條魚,如圖。 ... 有誰能解釋貼車上有什麼意義嗎? ... 以耶穌魚為暗號,例如一位基督徒先畫出其中一條弧線, ... <看更多>
耶穌魚意義 在 耶稣鱼(希腊语:ΙΧΘΥΣ)简体 - YouTub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耶稣鱼 (希腊语:ΙΧΘΥΣ)是基督教的一个代表符号,最早是基督徒为了躲避罗马帝国宗教迫害而使用的 ... 此符号也因其历史 意义 而成为基督教的代表符号之一。 ... <看更多>
耶穌魚意義 在 耶穌魚(ΙΧΘΥ... - 桃園靈糧堂Bread of Life Christian Church in ...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耶穌魚(ΙΧΘΥΣ)是基督教的一個代表符號,最早是基督教為了躲避羅馬帝國宗教迫害而使用的暗號,隨著米蘭敕令的發佈,基督教得以合法化,此符號也因其歷史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