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我做了一個「沒什麼創意」但很美的項目 】
#古里奧說:什麼才是美和好的項目?為了服務市場營銷而產出的內容,也要由市場來驗證。不服務於市場,不作用於市場,不連接市場的營銷,最終會變成一場又一場關起門的馬戲表演。表演完了,大幕落下,可能心裡會空虛的很吧?
—— 本文閱讀時間約 3 - 4 分鐘 ——
上周接受媒體採訪快結束的時候,對方問我過去一年做過的成功項目是什麼?我有點尷尬道,最近確實做了一個自認為不錯的項目,但不太好意思說,怕說出來會被同行笑話。
對方有點驚異。我解釋道,因為從視覺上這個項目真不敢說很藝術,若被行業內的創意大神看到,估計要笑話我沒見過市面的。
但我覺得它很成功是原因:
一、它給客戶帶來了客觀的生意增長。一個不到五十萬的項目獲得了兩千多萬的銷量和快一萬個新客戶。
二、該活動被消費者認為非常有創意,很有心意。
三、它有效整合了客戶的零售終端 。
它是個父親節活動,
目標是要吸引 75-85 年的爸爸進入品牌。
開始之前團隊研究了近兩年針對父親的大量品牌活動和內容,發現一個有趣的現像,#很多品牌跟爸爸溝通時喜歡用跟媽媽溝通一樣的手法,主題圍繞親情、家庭、父愛,溝通語言大都感人肺腑,催人淚下。
爸爸們真的會被這些漫畫和視頻感動,並參與討論甚至轉發嗎?相信你已經猜到了我們抽樣調研結果:
#男性視角看家庭和親情與女性不同,#表達方式更不同,#灑狗血的方法未必奏效。
我們繼續研究起了父親節,在這個節日背景下,消費者的主要行為習慣是怎樣的?送禮送祝福,送禮送祝福,送禮送祝福;然而站在父親的立場看,除了送禮,還有什麼是父親真正想要並最好表達子女愛意呢?
「交流溝通」- 我們想。
很多子女反饋跟母親溝通要比父親多得多。
如果在這一天,或這個期間,子女可以與父親因為什麼而更多溝通,大家一起說說笑笑,促進相互了解,留下一段美好幸福的回憶,那不是很好的事嗎?
所以我們想用品牌給兩代人一個溝通平台,但這個平台要公平、有趣、跨世代,它不能太嚴肅和枯燥,也不能偏重兩代中的任何一方,不然就失去了跨世代溝通的目的。
最終我們想到了一個方式:「潮爸詞典」。
爸爸並不古板和落伍,他們也在關注社會動向和熱點,他們懂得新興詞彙一點也不少,他們可以通過參與新開闢的詞典「定義」,來鑒定一下自己的程度到底有多深。
重要的是,品牌也根據不同的程度,為參與者準備好了父親節禮物,只要進店就可以領取,帶著老婆孩子去店裡拿一份因為自己跟得上潮流所獲得的禮物,在父親節不是一件很拉風也有趣的事情嗎?
對於子女來說,有了這個工具,就可以在節日期間跟爸爸增加溝通,藉由品牌送出禮物,這就有了參與的動機。
為了促進兩代之間的交流,我們故意不去把流程做的的太簡單,因為如果簡單了,爸爸就不會去跟子女求助了,子女也不會因此興致沖沖邀請爸爸來參與。
在活動網站上我們問爸爸:你知道小龍蝦會送你去哪裡嗎?是回家還是去愛人得心裡?你知道筆芯的正確手勢是不是趙薇做的那個呢?等等等等。
果不其然,年輕得爸爸們都參與了進來,他們覺得這些答案選項太有趣了,回答得好還能跟人得瑟自己是個潮爸;子女也參與進來了,覺得品牌說的東西太有趣新穎,與以往嚴肅認真的形像天壤之別。
在品牌的零售終端,不管是店內裝修的宣傳角度,還是店內交互的設計,都高度呼應潮爸主題,該活動主題也成功調動銷售人員邀請自己重要客戶的意願。
他們有了話題可以去跟客人溝通,也有了交互平台可以跟他們溝通,最有趣的是,不同的終端還在提供的線下版交互設計基礎上,延展出了適合各自情況的小活動。
活動機制和創意講完了。
你可能覺得一點也不新奇大膽。是的,我也如此覺得。但消費者留言給品牌說,你們得活動設計得真好;你們品牌挺有趣,也緊跟時尚;這個活動值得分享給更多人等等。看到這些點評,我覺得已經足夠。
#真正的好,#一定是消費者發自內心留下得評語,#而不僅僅是廣告圈轉來轉去得嘖嘖稱奇。
採訪的編輯說:「相較起之前你們做的火鍋視頻,這個活動效果有點弱啊。」「嗯,是。從廣告營銷人得角度來說,這活動確實沒有刷屏,也沒有視覺衝擊,更沒有驚世駭俗得創新。但消費者買單了,他們不止留言稱讚,還去店裡,用掏錢包表達了支持。」這應該是客戶最想要的成功吧。(至少大多數客戶如此吧)
所謂廣告創意,到底何才為好呢?
如果去問行業內不同的人,各有各的說法,並無統一看法,很多時候大家還是會基於創意的獨特性、唯一性,以及藝術性的角度去衡量。
我對此看法稍有不同,廣告創意是極度商業化的藝術,既然商業化,#它的好壞就應該是由市場檢驗,並以消費者反饋為基準的考量。
我心裡始終覺得,好應該表現在幾個重要的緯度之上:
▍ 一、為生活創造美好 ▍
表達對生活的熱愛,憧憬和嚮往,讓每個欣賞完的人都覺得世界真有趣、精彩,甚至讓人蠢蠢欲動。
大肆渲染負面情緒,誇大社會黑暗面都是不負責任的傳播,而產出一些沒有意義並嘩眾取寵得文字和圖形,讓廣告這份工作變得非常單薄且乏味。
現在很多品牌喜歡通過資助貧困,幫助弱小來展示社會責任,個人覺得也並不是創造美好的最佳做法,把需要幫助的人拎出來放在聚光燈下,通過彰顯幫助他們來展示自己得愛心,並不會讓消費者覺得生活很美好。
具體觀感,做為消費者的我們最清楚。
▍ 二、幫助消費者,成就消費者 ▍
我們的產品可以讓大家生活品質得以提升,我們得活動可以讓消費者業余生活變得豐富有趣,甚至我們可以讓他們跟朋友關系更融洽,工作更順心,那就是品牌和傳播得極大成功。
而很多時候品牌在互聯網上的交互,都設計得相對乏味且強制,讓消費者上傳一個作品,然後讓他們去號召別人來幫助自己獲得獎品,這樣的機制應該不會幫助到消費者,更不要說身心愉悅,感覺自己非參加不可了。
▍ 三、用他們自己的語言 ▍
用消費者語言不代表要用網路用語,每個圈層的人都有自己得語言,熱愛生活的底層人民對周圍世界的表述和看法,與對著屏幕長大得大城市 90 後肯定不同。
透過視覺和文字去勾勒他們眼中得世界,讓針對的消費族群覺得跟自己高度相關,感覺品牌在說的就正是自己與周圍的一切,就能得到很好的共振和回想。
如果能針對性的創作出幫助他們最好理解,甚至代替他們表達心聲的廣告,也是一種很成功的「美」。
說完以上個人眼中的廣告創意美學,我突然覺得自己過於實在,是不是這樣的想法會讓我在爭奇鬥艷的廣告圈無法戰勝競爭呢?可能會吧。
我不得不承認這個行業的現狀和普遍心態,但它不會妨礙我對所謂「市場」營銷的本質看法。
不服務於市場,不作用於市場,不連接市場的營銷,最終會變成一場又一場關起門的馬戲表演。表演完了,大幕落下,可能心裡會空虛的很吧。
以上,同行見笑。
-
🎧 原文發佈於微信:https://goo.gl/uE3rBA,對上述內容有興趣可關注我的公眾號古里奧(ID:coolioyang)。
🎧 臉書所有文章目錄:https://goo.gl/rZ64lP
「而不僅僅是廣告圈轉來轉去得嘖嘖稱奇」的推薦目錄:
- 關於而不僅僅是廣告圈轉來轉去得嘖嘖稱奇 在 古里奧 Coolio 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而不僅僅是廣告圈轉來轉去得嘖嘖稱奇 在 [新聞] 張國華脊椎神醫,1萬6000刀奇蹟! - 看板specialman 的評價
- 關於而不僅僅是廣告圈轉來轉去得嘖嘖稱奇 在 什麼才是美和好的項目?為了服務市場營銷而產出的內容 的評價
- 關於而不僅僅是廣告圈轉來轉去得嘖嘖稱奇 在 父親節活動設計2023-精選在臉書/Facebook/Dcard上的焦點 ... 的評價
- 關於而不僅僅是廣告圈轉來轉去得嘖嘖稱奇 在 父親節活動設計2023-精選在臉書/Facebook/Dcard上的焦點 ... 的評價
而不僅僅是廣告圈轉來轉去得嘖嘖稱奇 在 什麼才是美和好的項目?為了服務市場營銷而產出的內容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不僅僅是廣告圈轉來轉去得嘖嘖稱奇 。 ... 所謂廣告創意,到底何才為好呢? ... 法,很多時候大家還是會基於創意的獨特性、唯一性, 以及藝術性的角度去衡量。 ... <看更多>
而不僅僅是廣告圈轉來轉去得嘖嘖稱奇 在 父親節活動設計2023-精選在臉書/Facebook/Dcard上的焦點 ...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真正的好,#一定是消費者發自內心留下得評語,#而不僅僅是廣告圈轉來轉去得嘖嘖稱奇。 ... 得有趣不僅僅親子關係更密切~ 在活動中學會的小遊戲在家也能跟孩子一起玩一起 ... ... <看更多>
而不僅僅是廣告圈轉來轉去得嘖嘖稱奇 在 [新聞] 張國華脊椎神醫,1萬6000刀奇蹟! - 看板specialman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張國華 脊椎神醫,1萬6000刀奇蹟!
https://www.openv.com/play/dvdprogramme_20090212_6997700_0.html(影片)
張國華:脊椎神醫,1萬6000刀奇蹟,國防醫學院醫學系71期(67年班,醫學系多讀3年),
目前退伍被聘為台中總醫院醫師:請務必參閱!!
台灣脊椎中心執行長 張國華 脊椎神醫,1萬6000刀奇蹟 /黃漢華
從醫近30年,開刀超過1萬6000人次的張國華,獨創脊椎12項手術方法,被國際脊椎醫學
期刊《Spine》喻為神醫。他的醫學突破也被Discovery頻道看中,花了一年拍攝他的紀錄
片。每到星期三、星期四下午,位於台中縣太平市國軍台中總醫院的骨科門診,總會擠滿
100~200名病患。有的來自台灣各地,也有來自國外,即使醫院有限號規定,仍擋不住病
人的求診意願。看診室的桌上擺滿了健保卡和病歷,醫師緊盯著X光片,詳細解釋病情。
為了服務這幾百名病患,照X光片、做核磁共振的放射科工作人員,忙到晚上9點多,還不
能吃晚飯。
醫療奇蹟,一夕治好20年駝背
以區域醫院來講,這樣的就診盛況相當罕見。能夠如此,是不斷有醫療奇蹟從這裡傳出。
80歲的趙樹芬就是最近的一個奇蹟。原本她彎腰駝背,去年底還拄著拐杖,在人群中候
診,雖然年事已高,卻是滿懷希望。聖誕節前夕,她開刀治療,今年元旦出院,不但能挺
直背站立,身高也從150拉長到160公分。親友看到她20多年的宿疾能一夕治好,開刀後第
三天下床,第四天丟掉用了多年的拐杖,起身走路,莫不嘖嘖稱奇。而長達30公分、縫了
64針的脊椎傷口,不但沒有流血,也不必塗藥。趙樹芬高興地說:「這是最棒的聖誕禮物
。」
這樣的奇蹟也發生在旅台美國籍牧師張大衛(David Atkin)身上。罹患S型脊椎側彎近30
年,步入中年後,腰痛加劇。2005年底,他接受開刀,傷口從脖子直到腰部,雖然被鋸掉
三根肋骨,也能在開刀後第三天站起來,兩星期後回到教會工作。奇特的是,原本喜愛運
動的張大衛在手術後半年,就能參加運動比賽,術後一年,更參加花蓮盃鐵人競賽,跑完
10公里、游泳1500公尺、騎單車40公里。「我現在的呼吸狀況比開刀前好多了,高爾夫球
打得更遠,」他開心地說。
現代神醫,開刀成功率極高
趙樹芬、張大衛只是其中的幸運病人,而不斷帶給脊椎病變患者希望的是台中總醫院骨科
醫師也是台灣脊椎中心執行長張國華。56 歲的張國華以精湛的醫術吸引各地病人,尤其
是他發明的脊椎刀法,11年來,成功率極高,讓海內外醫界驚奇不已。國際頂尖的脊椎期
刊《Spine》,因為他發明了12項創新手術法,稱呼他是「the miracle doctor」(神醫
)。
《Spine》說張國華是神醫,不無道理。
脊椎是人體的主要支撐架構,構造極為複雜,中間包覆中樞神經,前面有主動脈。一旦開
刀失敗,不是癱瘓造成殘疾,就是失血死亡,風險很高,不僅病人害怕,很多醫師也很不
願意動這種手術。但是,張國華突破了這個存在已久的困難。他化繁為簡,將複雜的脊椎
手術,從十幾個小時縮短到三、五個小時,原本病人要開兩次刀,側面、背部各畫下長長
的傷口,他的手術卻只要動一次刀,就讓病人重生,也大大提高安全性。
張國華的12項創新手術,每年吸引約30~40名外國病人來台。從醫近30年,開刀約1萬
6000次,被他動刀的病人有背部拱起像個圓球,有下巴快貼近胸部,更多的是肩背歪斜,
最後都能像正常人般直立。畢業於國防醫學院的他,沒有到國外攻讀博士學位,20年前只
在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進修一年,就能在台灣研發12項手術,引起
國際頻道Discovery注意,拍攝《聚焦台灣》紀錄片,去年12月底首次播出,締造下半年
最高收視率。節目播出後,他的病號超過300人。來到診間門口,只見坐滿了人,不少病
患拿著別家醫院的X光片,前來尋找「神醫」。
從小自律嚴謹,菩薩心救世
到底張國華是何許人也?
神情自信,說話帶著堅毅語氣是他給人的第一印象。問他如何做到12項創新手術,顯得十
分謙虛,連講好幾次:「我沒有特別聰明,這是24名團隊成員合作的成果。」
然而,細究起來,能創造奇蹟,和張國華努力不懈、追求完美的個性有很大關連。張國華
家教嚴格,祖父來自以紀律嚴謹著稱的湘軍,父親也一脈相承。五歲開始,如同《朱子家
訓》所言,清晨5點就要起床,灑掃庭除,整理家務,還要蹲馬步、練倒立,鍛鍊體魄,
才能到學校上課,從小養成他凡事都要做好的習慣。
20 多年前,他發現脊椎疾病的盛行率僅次於感冒,當時醫術不進步,為減輕病人痛苦,
就選擇高難度的脊椎外科。憑著凡事要做好的理念,發現療效不理想,便設法改善,就這
樣,陸續有了12項發明。從1986年的復位固定術到今年將要發表的駝背損傷神經治療術,
23年來,張國華發明骨折復位固定器,植入壓碎脊椎的上、下端,減輕病人痛苦,1992年
以後更研發大角度脊椎側彎、駝背矯正法,危險的手術變得安全有效(見表)。
張國華說,對脊椎瞭解愈多,就愈發現時下的治療方法都有缺點,連國際名醫的方法也不
夠完美,於是下功夫研究。在他的辦公室裡,有一付真人骨骸,一有時間他就做實驗,希
望找到更好的手術方法。
文化靈感,創四兩撥千斤手術
發現問題、尋找解答是張國華創新不斷的動力。1990年開始,他經常接到其他醫院轉介來
的病人,有的駝背近90度,有的開了七、八次刀,還是站不起來,家屬向他下跪,把最後
的希望寄託在他身上。
「這些人已沒有去處,不救怎麼辦?」他想。 於是他更細心研究,焚膏繼咎,也因為遇
上種種棘手病例,他面臨挑戰,反倒開啟更多發明,轟動醫界的一次手術法就是這樣出現
的。
以大角度脊椎側彎病人而言,得開兩次刀,張國華在多次實驗中運用力學原理,發現槓桿
法可以一次拉直側彎的C型脊椎。他將兩根長棒從後方插入C型兩端,長棒向內側擠壓,脊
椎就能變直。這個名叫「四兩撥千斤」的一次手術法,在1998年向世界發表。
心胸開放的張國華,隨時觀察生活周遭,好取得靈感,連中國文化也能成為他創新的泉源
。
臨床上他遇到最大的瓶頸是S型脊椎側彎,這也是國際間公認最難治療的畸型。這類病人
腰部疼痛,胸椎、腰椎都有彎曲,脊椎呈現S型,醫師習慣在胸部、腰部開刀,卻降低病
人柔軟度和活動力。他認為這方法不好,思索解決之道。
有一天,腦海突然浮現成語「醍醐灌頂」,他想到力量由上往下,可以把脊椎變直,也就
是說,拉直胸椎,矯正的力量就能向下灌到腰椎,達到自行矯正的效果,不必動第二次刀
,就能保有腰部運動力。2000到2007年間,他從臨床中獲得驗證,於是發明「洗髓灌頂法
」,成為他12項創新裡極重要的項目。
「這是老祖宗的智慧,」張國華謙虛地說,只因自小沉浸在中國文化中才能得到靈感,他
相信西方人很難找到這個答案。
意志力旺盛,勤於追蹤病情
「他對脊椎治療有種使命感,」擔任張國華祕書超過20年的許香蘭觀察,張國華具備深入
研究的毅力,從不半途而廢。大里仁愛醫院骨科主任連君泰認為,他有過人的意志力,即
使已有多項創新,仍不斷修改,自我超越。
意志力讓張國華不斷向前,從日常生活就能看出。他每天清晨5點起床,跑5000公尺,即
使寒流來襲,也不例外。每週有一個晚上,他會把家裡的電燈關掉,在跑步機上跑5000公
尺,「在黑暗中,我跑得很累,不知道還有多少路要跑,但再累也要堅持到底,」他是這
樣鍛練自己的意志力。
憑著意志力,他勤於追蹤病情,對照術前、術後的差異,就算病人沒有回院檢查,也會主
動打電話追蹤,有的甚至追蹤長達四、五年。如此一來,他已經建立了萬筆以上的資料,
做為研究與創新的基礎。
自律也讓他專注醫術、心無旁騖。他極少參加應酬,不熬夜,不碰菸酒,一下班就回家,
十多年前跟著學習的台中澄清醫院骨科主任林進盛形容他獨來獨往、朋友不多。「我第二
天面對病人的生命,那牽繫一個家族,若是體力不夠,該怎麼辦?」他反問道。
因為尊重病人生命、自律嚴謹,張國華也這樣要求團隊,練就技術精良、默契十足的醫療
小組。
看過他開刀的人,無不對其發出讚嘆。為Discovery拍片的亮相館影像總監黃建亮帶著難
以置信的口吻說,靠著團隊合作,張國華能同時開兩、三檯刀。他拿起電鑽、鐵槌、鋼釘
、鋼條,像打地基一般,熟練迅速地在脊椎上鑽洞、打釘,完全不靠X光機,光憑手的感
覺,就知道鋼釘位置是否正確。
技術有成,國外來取經
如此看來,受過軍事訓練的張國華,開起刀來就像打仗一般,講究戰略與戰術。「太神奇
了,他的眼睛就像X光機,鋼釘個個百發百中!」廈門大學中山醫院骨科主任夏春在
Discovery紀錄片裡帶著驚訝的語氣表示。
原來脊椎距離中樞神經、大動脈僅2、3毫米,間不容髮,為免傷及,醫師鑽洞之後,要靠
X光機透視檢查,才能鎖上鋼釘,然而,在扭曲變形的脊椎上鑽洞,有X光機也未必能精準
判斷,張國華竟然徒手打釘,就能把彎曲的脊椎拉直。
就像小提琴家閉著眼睛,憑感覺就知道琴音的位置,張國華看不到扭曲變形的神經、血管
,靠著器械傳回來的感覺,他知道鑽洞位置是正確的,這樣的手感是苦練得來,「至少得
練十年!」他說。
經年累月下來,張國華的那一雙手似乎具備了神奇力量。去年夏天,不用開刀,他只花十
分鐘,靠著這神奇的手感就把一位頸椎斷裂的印尼病人,把下垂的頸部接回頭部。復元之
後,這位印尼病人豎起大拇指稱謝,開心返家。
張國華說,這種御勁而不使勁的功夫來自太極理論,放鬆身心,就能專心,感受雙手。如
今他將這手上功夫的訣竅整理出來,跟在身邊的醫師只需兩到三年就能理解。
張國華手術功力獨步全球,從2001年開始,每年約莫有20名外國醫師前來觀摩學習,見識
他的神奇之處,法、美、馬來西亞、大陸的醫師更是絡繹不絕。
「不可思議!」山東大學齊魯醫院骨科副主任潘新形容觀摩心得,他說,張國華將畸型的
病人,矯正得如此完美,讓他嘆為觀止。
因為張國華,台灣的脊椎外科在國際間占有一席之地。他在《Spine》至今發表12篇論文
,兩岸三地的三萬名骨科醫師,在此刊登的論文不過100多篇,這樣的成績叫人難望其項
背。「能在《Spine》登上一篇文章,就很不錯了。他沒待過醫學中心,只是區域醫院,
真不容易!」曾向張國華取經的三總脊椎骨外科主任趙國華表示。仁愛醫院主任連君泰說
,他的論文都是獨創,相當難得。
失敗教訓,練就5秒研判病情
然而,如此技藝高超的醫師,動刀從來果真萬無一失嗎?其實他也有過挫敗,但是,這卻
練就他日後更精準的技術。
11 年前,南投病人黃毓奇在手術檯上發生脊椎脫位的意外,病情惡化而死亡,「張醫師
那時難過得掉眼淚,人瘦了一圈,好幾個月沒有勇氣再開刀,」黃毓奇的女兒黃敏華回憶
說,她爸爸知道張國華盡全力治療,和媽媽反過來安慰他。
「他視病猶親,是條漢子!」黃敏華說。張國華責任感強,不會逃避,這些年來,每年都
會探望,從醫病關係變成朋友,去年她媽媽因為腦膜瘤開刀,張國華也很關心。
「那種意外,教科書上沒寫,但是我也判斷錯誤,很內疚!」張國華說,從此他更仔細做
術前研究,不但研發新技術,開刀次次成功,還練就五秒鐘就能研判病情的功夫。因為拍
片觀察張國華一年多的亮相館總監黃建亮發現,「門診病人還沒坐下,不用開口,他就能
指出病兆。」
憑這身好功夫和學術成就,張國華早就可以到醫學中心,或當醫學院教授了,可是,他淡
泊名利,還留在服務快30年的區域醫院,「我對這裡有感情,同事是我的哥兒們!」顯露
他重情講義的一面。
現在,他只想趁著雙手還有力的時候,多救幾個病人脫離痛苦。受到健保額度影響,骨科
半個月就用完一個月的額度,他只得把病人轉到鄰近的大里仁愛醫院,親自跨院動刀,而
病號已排到秋天,連Discovery北亞區總經理林東民也接到掛號的求助電話。
看到自己幫助病人恢復正常,張國華知道這條路走對了,心中感到無限欣慰。
「媽,放心,神醫說你沒事了。」骨科門診傳出這樣的對白,對專注醫術的他而言,病人
與家屬的信任無疑就是最大的回饋了。
https://tw.myblog.yahoo.com/abaama/article?mid=4480&prev=5473&next=4118
--
在動物的生命裡,只有悲慘和奴役,這就是赤裸的現實
「駭肉任務」第一集:https://www.themeatrix.com/intl/mandarin/
「駭肉任務」第二集:https://www.themeatrix2.com/chinese/traditional/
動物們是否也能逃離這樣的生活,將取決於您的決定!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43.215.96
--
在動物的生命裡,只有悲慘和奴役,這就是赤裸的現實
「駭肉任務」第一集:https://www.themeatrix.com/intl/mandarin/
「駭肉任務」第二集:https://www.themeatrix2.com/chinese/traditional/
動物們是否也能逃離這樣的生活,將取決於您的決定!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43.188.130
※ 編輯: hallcom 來自: 114.43.188.130 (11/29 22:43)
※ 編輯: hallcom 來自: 114.43.188.130 (11/29 22:44)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