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有用牙線習慣的舉手🙋🙋♂️
凱文要在這邊給你們一個大讚👍~
很多人都以為只要三餐飯後刷牙,
就能完全維持牙齒健康。
NO!NO!NO!
牙周病和蛀牙,
就是牙齒牙齦周圍表面的牙菌斑作怪,
刷牙只能清除61%的牙垢,
還有將近39%的髒污,
是無法單靠刷牙就能清除。
我自己也在牙科醫生的建議下,
除了定期洗牙之外,
平時會再使用牙線、牙間刷清潔。
最近我還愛上沖牙器,
他模擬牙科洗牙超音波水流,
透過許多綿密細小的氣泡,
滲透到齒縫裡,
最棒的是牙齦經過水流沖洗後,
除了有清潔效果,
感覺也被按摩了,
好舒服!
比起牙間刷或者牙線,
更方便又沒有任何痛或不舒服的感覺,
很適合 #戴牙套、#假牙、#牙齒貼片也很推薦,
我特別推薦給家裡有老人家、手不方便者,~
值得一試!
牙齒保健清潔看這裡
➡️ https://is.gd/PQv0i3
同時也有9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4萬的網紅Chef Wang 美食作家王刚,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家里老人包括我四伯和我父亲总觉得拔牙补牙是件非常吓人的事再加上他们一直认为自己的牙还能坚持坚持,所以对看牙一直有抵触,但最近四伯爷牙的松动和脱落已经影响到正常生活,终于让他下定决心把牙治好。这次先把松动的牙拔掉,一切都算顺利,下次等伤口愈合就能正式做假牙,相信四伯又能重振威风! 如果想支持我或想看...
老人 牙科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定期檢查洗牙乖孩子
君悅牙醫診所Grand Hyatt Dental Clinic
#許民達醫師
改善🐰寶寶牙齒跟小虎牙
美美的透亮白陶瓷貼片
擁有一口美齒微笑線😁
♦️#瓷牙貼片#居家美白#全瓷牙冠
#君悅牙醫診所 #許民達 #美白#貼片#全瓷冠#居家美白 #美白牙托 #牙齒美學 #全口植牙 #全口重建 #牙齒美白#Opalescence #高雄牙醫 #假牙 #人工植牙 #齒顎矯正 #一般牙科 #植牙 #老人活動假牙 #特約診所 #兒童牙醫診療室
老人 牙科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5招讓長者「抵家增肌顧健康」》:老人易跌倒,你聽過「肌少症」嗎?別讓「跌倒」扼殺你的家人‼️
高齡化社會,老年人的健康問題格外受到關切,包括「跌倒」、「骨質疏鬆」、「肌少症」、「失智」以及「三高」,都是常見的問題或疾病。有醫師表示,其中以「跌倒」最需要注意,若長輩不幸跌倒,恢復以及照顧問題,恐會形成兩代人的負擔[1]。
大家都知道老年人禁不起摔,提到預防跌倒,大眾往往想到補充鈣質、強化骨骼,然而,人之所以能活動,必須倚靠著骨骼、關節和肌肉三者相互牽動才能完成。骨質疏鬆、退化性關節炎、肌少症都可能是造成跌倒失能的因素,肌肉更是帶動關節及骨骼的關鍵,若肌肉強健有力,便能走得穩,還可減少骨骼、關節的負擔,進而降低兩者退化機會[2]。
■老年人應避免跌倒,醫:致死率50%
「聯新國際診所」林頌凱院長在臉書粉專發文分享:「1位80歲的陳老爹在清晨運動時,因站立時間太久,突然跌坐地上,摔斷了髖關節,緊急送醫手術、手術順利。
但從此他害怕行走,如今已臥床一年多,讓陳老爹和家人的生活,都有了極大改變,子女也奔波在醫院的心臟科、精神科、泌尿科、骨科、牙科、神經內科、消化科等,陪伴父母候診。」
林頌凱院長表示,若罹患高血壓40年,雖然身體狀況不好,但不會死;但若因為跌倒、髖部骨折,致死率卻相當高,甚至可達50%,特別是老人家常有骨質疏鬆、器官功能退化等問題,導致不是死於骨折,而是因為摔倒後不能正常行走、或長期臥床,導致後遺症,或是因感染而致死。
■最常發生跌倒狀況的,通常是在家裡,特別是半夜時分
因此,如何避免長輩跌倒,是為人子女或照顧者必須特別注意的重點。林頌凱院長也提醒,最常發生跌倒狀況的,通常是在家裡、一半以上的長輩是在家裡跌倒,特別是半夜時分。
長輩常有失眠問題,常因半夜上廁所、光線昏暗、神智不清,踢到障礙物等原因,導致跌倒,一旦長輩不慎跌倒,動髖關節手術、住院期間及術後恢復期造成的照顧問題,對父母與子女兩代都會帶來負擔[1]。
■肌肉流失容易導致肌肉無力,肌少症都可能是造成跌倒失能的因素
60歲後肌肉加速流失:發表在《生理前線》(Frontiers in Physiology)的研究指出,全身肌肉質量每十年以男性4.7%、女性3.6%的速度減少,且在60歲後加速。
一篇發表在《年齡與老化》(Age & Ageing)期刊的系統性分析,60歲以後每20個老人就有一名被診斷為肌少症,更是1/3老人住安養機構的主要原因。
根據日本內閣府《高齡社會白皮書》統計,65歲以上高齡者需要照護的原因裡,衰弱占13.8%,僅次於失智和腦中風,但如果加上第4名的骨骼和跌倒12.5%,已經超越排名第一的失智症(18.7%)。
■肌肉衰弱、流失,身體各功能退化
中年以後隨著年齡增長,全身肌肉退化萎縮,身體各部位的肌肉力量同步崩跌,尤其手腳最明顯,不只是你走路愈來愈慢,吞嚥也愈來愈困難、呼吸不再順暢、心臟跳動不再有力,全都是被肌少症拖累,甚至開始認不得路了、心情憂鬱低落,認知能力下降、憂鬱情緒等都被發現和肌少有關[3]。
■老人肌少症易危及性命,醫師教這樣做健康延壽
「郭綜合醫院家醫科」吳俊鋒主治醫師指出我國預估在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在老年人常見的肌少症會對老人健康與死亡率的增加構成大威脅,建議老人家可適度曬太陽、多補充維生素D、每週定時有氧運動,可預防及改善肌少症。
吳俊鋒醫師指出,肌少症在老人族群較常見,在美國及部分歐洲地區的研究顯示,肌少症盛行率在60到70歲之間的長者約為5%-13%、80歲以上約為11%-50%;台灣的研究則顯示65歲以上長者,肌少症盛行率約為3.9%-7.3%。
罹患「肌少症」因肌肉力量減少,下肢功能較差,人顯得無力、疲倦、步態不穩,較易跌倒、增加失能風險;研究也發現肌少症與糖尿病、代謝症候群等有相關性,老年人若同時存在肥胖與肌肉不足時,稱之「肌少型肥胖症」,其對健康的不利影響比單一存在的肥胖症或肌少症更易引發心血管相關疾病、代謝症候群、骨質密度減少等,使得老人失能增加、死亡率上升。
吳俊鋒醫師說,補充蛋白質與維生素D可預防、改善肌少症,體重60公斤的老人家1天應攝取60至72克蛋白質(約10份肉類),富含白胺酸的蛋白質對合成肌肉有益,可多選擇牛奶、黃豆、雞肉、魚、瘦肉、花生等食物。
適度曬太陽,讓皮膚合成天然維生素D;食物部分可吃魚、蛋奶類、蕈菇類與五穀類是維生素D來源。此外,可適度運動,1週3至5次有氧運動(如快走、騎單車,1次30分鐘)、每週兩次重量訓練,1次10至15下,舉啞鈴、彈力繩、毛巾操均可[4]。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5招讓長者「抵家增肌顧健康」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65歲以上長者每週應累計至少150分鐘中等費力運動,另外建議每週進行3次促進平衡及防跌之運動。
國民健康署提供5招以坐站為基礎訓練長者肌力、平衡感的運動,讓長者於日常生活可隨時運用。運動前除先留意身體狀況外,可在身後放一張穩固的椅子並站在有扶手的位置旁,讓自己隨時可抓握,以策安全。
每次動作維持3-5秒,重複做10-12次,每個動作可以做3組,過程當中如果感到疲憊,可以隨時坐下休息,千萬不要勉強自己!
一、原地踏步不馬虎
雙腳左右輪流踏步,以踩踏作為運動暖身,可維持基礎的肌耐力及心肺耐力。
二、深蹲如廁自己來
雙腳打開與肩同寬,背部維持打直,屁股角度不要過度前移,蹲下時眼睛直視前方,背部不要前傾,可訓練雙腳肌力、肌耐力和身體平衡。
三、爬梯雙腿要提高
先抬起同一側上下肢,而另一側手腳站穩扶好,兩側輪流進行,可訓練雙腳肌力、肌耐力和身體平衡。
四、踮腳站立練平衡
雙手扶好椅背,踮起腳尖練習站立,略微抬高腳跟,重心放在腳趾,背部維持打直,可訓練小腿肌力以及身體平衡。
五、弓箭跨步練腿力
右腳向前跨步,重心放在右前腿,背部維持打直,雙腳屈膝呈90度彎曲,再換邊進行動作,可訓練雙腳肌力、肌耐力和身體平衡[5]。
■適當營養與運動,預防肌少症
在身體逐漸老化的過程中,生理、心理與病理交互作用下,加速肌少症的形成,肌少症是引發老年人身體開始衰老並產生許多延伸問題的根本,也是老年人發病率和失能的有利預測指標。
預防是避免肌少症所產生之問題的最佳選擇,也就是「補充適當的營養」及「規律的運動訓練」,改善肌肉量和身體功能,就能有效預防因為身體機能老化所導致的虛弱與失能。
非常鼓勵大家從現在就養成規律的運動習慣,參加活動或是運動訓練,適度的規律運動,可以協助維持身體活動能力、平衡感,這改善的不僅是老年人的功能與獨立性,還有往後餘生的生活品質[6]。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1]( 自由時報 / 自由時報健康網 )「老年人應避免跌倒 醫:致死率50%」:https://health.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3428803
[2]( 新光人壽互動網 )「長照你我他》老人易跌倒,你聽過「肌少症」嗎?」:https://care.skl.com.tw/articledetail.aspx?id=107
[3]( 健康2.0 )「老年人當心!「這種病」比失智症更可怕 從頭到腳都退化」:https://health.tvbs.com.tw/medical/327261
[4](自由時報 / 自由時報健康網)「老人肌少症易危及性命 醫師教這樣做健康延壽」:https://health.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3534272
[5]( 衛生福利部 - 國民健康署)「長者居家來運動 抵家增肌顧健康」:https://health99.hpa.gov.tw/news/18582
[6]( 台灣癌症基金會~熱愛生命 攜手抗癌)「請你一起這樣做!肌不可失-預防肌少症」:https://www.canceraway.org.tw/page.asp?IDno=3934
➤➤照片
[5]
長者在家運動,除先注意身體狀況外,可在身後放一張穩固的椅子,以及站在有扶手的位置旁,讓自己隨時可抓握,以策安全。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PDF)-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org.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衛生福利部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國民健康署 #肌少症 #補充適當的營養 #規律的運動訓練
衛生福利部 / 國民健康署/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老人 牙科 在 Chef Wang 美食作家王刚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家里老人包括我四伯和我父亲总觉得拔牙补牙是件非常吓人的事再加上他们一直认为自己的牙还能坚持坚持,所以对看牙一直有抵触,但最近四伯爷牙的松动和脱落已经影响到正常生活,终于让他下定决心把牙治好。这次先把松动的牙拔掉,一切都算顺利,下次等伤口愈合就能正式做假牙,相信四伯又能重振威风!
如果想支持我或想看更多多幕后周边和我的生活私照的朋友们可以考虑加入”宽油帮“油管会员,点击订阅按钮旁的加入按钮会弹出详情,会员福利如下:
1. 拥有“宽油帮”成长徽章
2. “宽油”社区动态,独家生活私照和生活分享
3. 拥有更多留言被回复的机会
名词解释:
宽油:大量的油,很多的油
滑锅:冷油下锅,滑过锅底,使锅的温度迅速提高,并产生油膜,防止粘锅
明油:成菜之后淋入一点点葱油,来提高菜品的色泽与明亮度,葱油制作链接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1iUmWhezjA&t=6s
刀口辣椒:干辣椒干花椒炒香炒脆后,手工切碎即为刀口辣椒,香辣麻三位一体,辣度温和,制作链接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SoC8AqirVA
我是王刚,一个草根厨师长,从15岁做学徒到30岁开始在网上教大家做菜,我感恩每一段经历,感恩这个时代,也真心希望通过我的视频可以帮到大家,让大家走进厨房,爱上厨房。我会坚持做菜,坚持教大家做菜。也希望大家来订阅我的YouTube官方频道,欢迎大家点赞、分享和评论。在西瓜视频,头条和微博上也有我相同名字的账户“美食作家王刚”,微信公众号为“厨王刚丝球”,谢谢大家支持!
老人 牙科 在 老人與狗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用嘴巴不能用手挑戰把五種水果的皮剝掉~
最後大魔王竟是『水果之王-榴蓮』
來看看老人能不能挑戰成功吧!
#討戰系列 #只用嘴巴不用手 #嘴巴剝榴槤
►老人與狗個人社群 / 歡迎訂閱追蹤►
Youtube ► https://reurl.cc/ae0dl
Facebook ► https://goo.gl/7R1U3m
Instagram ► https://www.instagram.com/jam_oldmen
------
⚈ 工作邀約請來信:黑炭⚈
heitansheshi@gmail.com
老人 牙科 在 HEALTH 2.0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你,有數過自己有幾顆牙齒嗎?據統計,台灣65歲以上老人口腔中超過20顆牙的比例不到六成。而且年輕人也好不到哪裡去,包括25到39歲的年輕世代竟有高達4成5的人出現缺牙情況。可別以為掉1、2顆牙是小事,頂多就難看了點而已。如果沒有妥善處理,它可能會引發連鎖反應,讓你整口牙齒都爛光光?到底缺牙對健康有什麼危害?如果要把牙齒補上的話,很多醫生都建議我們植牙,植牙真的有比較好嗎?聽說現在出現很多「植牙孤兒」,又是怎麼一回事呢?播出日期:2019/03/23
★節目來賓★
台北長庚牙科部部主任 潘裕華
資深牙醫師 鄭光顯
中山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 陳欣湄。家醫科女醫師日常
美容作家 向學文
醫藥記者 洪素卿的食品醫藥資訊網
加LINE🔍健康資訊馬上看▶http://bit.ly/2CpUdzT
現在訂閱《健康2.0》➔http://bit.ly/2eW6xMC
TVBS新聞台(56台) 每週六、日晚間7點首播
主持人:鄭凱云
看更多健康文章資訊:https://health.tvbs.com.tw/
按讚FB粉絲頁:http://bit.ly/2gg2c4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