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陸續接到不少的私訊
詢問我們之前在疫情期間是如何度過的
大家恐慌的心情 完全在文字中表露無遺
JOY也不是醫療專業
不能從醫療的角度和大家解說
那就分享我們過去一年多來是如何生活
或許 能讓目前處於未知恐懼中的人 得到一點安慰吧
食
吃的方面
我們幾乎三餐自己煮
如果有時因為外出上班或採購 中途買速食
會在接過食物袋後 簡單的用酒精濕紙巾擦拭外包裝後才食用
但這樣的動作只維持了一週 接下來都是直接食用
聽很多人說 他們採購完食材 回家也都要泡消毒水才會使用
我們並沒有這麼做
衣
只要有出門 全身衣物一定做換洗
一回家 就是直衝浴室
沒有換衣服前 不能碰家中任何家具
大概持續了一個月後
我們隔出了客廳是乾淨區
沒有洗澡前 不得入客廳
其他地方 還是會去走動(如會先把採購完的食物冰到冰箱後 才去洗澡)
住
家裡基本上沒有做特別的改變
但當時 我們家有幫忙顧餐廳的表妹天天要去餐廳
馬克先生天天要去牙醫診所和一週一次做民生採購
所以 兩人 都是一回家直奔浴室洗澡
因為兩人除了吃飯時間有可能碰頭 其他時間不會碰面
我們就乾脆提議吃飯也分開 減少交叉接觸感染的可能
家裡如果一有人出現任何呼吸道症狀
就都不再接觸 好在後來都是虛驚一場
行
美國都是車進車出
出門馬上上車 下車後直奔上班處
下班上車後 先消毒手再開車
車上必備酒精濕紙巾 和乾洗手
但用了一兩週後 發現太強效的消毒紙巾 都會讓手破皮
所以後來我們都改用 含有蘆薈護手成分的乾洗手或酒精噴霧消毒後
再用擦嬰兒屁股的溼紙巾擦手
育
孩子都還未及學齡 聽朋友們說
就是一連串的線上課程
對我們而言 只是要多設計一些靜態的活動
好在 美國鄉村都很空曠
所以我們還是能做到每天到社區的草坪上呼吸新鮮空氣
對小小孩而言 除了不能到遊樂場玩
多了爸媽陪伴 或許對他們是很好的禮物
樂
一年多來 完全沒有與朋友聚會
其中有碰到節日時
大家都是網路訂購商品送到朋友家
或是自己買了東西 拿去放朋友家的門前
前陣子 疫苗施打普及後
我們終於去見了之前的鄰居朋友
上一次見面 JOY還大著肚子 這次見面 弟弟都一歲了
我們還是會帶妍兒去戶外公園玩
但只要一看到有其他人 就離開
都會找清晨沒有人的時候去玩
對了
原本信用卡支付在美國就很成熟
JOY身上已經沒有現金五年有餘
出門都只帶信用卡
這一波 JOY開始使用APPLE PAY的行動支付
連接觸都省了
上車後 只需要消毒手和手機即可
美國的超市 也都會做分流控管
每天會早開一小時
讓醫護警消、65歲以上老人還有孕婦 可以先進場採購
我們家剛好馬克先生是牙醫 JOY爸是老人 JOY當時是孕婦
所以不論是誰需要去做採購 都一定會提早去排隊入場
最剛開始的時候 賣場都會規畫好一條單向的動線
所以基本上可以不接觸人
賣場出入口也都會有消毒的設備
大家入場前都必須要先做手部的消毒
現在想想 經過了一年多
我們好像也很習慣與恐慌相處
雖然COVID是目前很大的敵人
但生活中本身也有很多的未知數
所以 基本 能做到的防疫都認真做好
每天一顆綜合維他命 顧好免疫系統
(對 前陣子好多人說要代購褪黑激素 都說是緊張的睡不著覺)
守好自己 就是對整個醫療體系最大的幫忙
雖然之前時不時會遇到不戴口罩的人
我們就只能躲得遠遠的
但大部分的人 都還是很遵守社交距離
雖然很希望 台灣的家人朋友們
可以趕緊度過這次的劫難
但也不免想提醒 這可能沒有那麼快
當初美國說關兩週 沒想到就關了兩個月
兩個月過後 又有長達半年的陸續解封恢復期
既然疫情已經爆發 那就要先做好今年有半年會被偷走的準備
與其恐慌
不如趕緊為防疫新生活建立新的秩序
吃好睡好 養足精神 才能開打這場持久戰呀!
畢竟世界各國 現在都還在重啟生活的階段
沒有誰比誰快
COVID說可怕很可怕
未解封前 還是待在家為上策
解封後
足夠的小心 生活還是可以持續的
這一年來
JOY在解封前生了孩子 只是產後的檢查都變成電話問診
解封後幾乎天天帶妍兒去賣場採購
(但我們都會一大早去 排第一個入場 要去第二家時 如果已經有很多人排隊 我們就直接回家 隔天再去第二家店排第一個採購)
餐廳還是照常營運 只是減時數和加了隔板
馬克先生還是照常看牙 只是病人換成在車上候診
然後馬克先生要戴兩層口罩+護目鏡
中間 我們還回了一趟台灣 換簽證
所以也搭了飛機 住了旅館
生活還是會持續 只是都有了不同的形式
生命雖脆弱 但人心卻很強大
這陣子 先安心待在家
接下來的路 自然也會走出來的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萬的網紅錄低香港 DocHK,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思浩大談波蘭動物園另類處方,420治療患焦慮症大象!鎮靜藥物令朋友呆滯!(大家真瘋Show 2020) 波蘭華沙動物園(Warsaw Zoo)今年3月一隻母大象爾娜(Erna)過世,牠是動物園四隻非洲大象中體型最大也是最年老的大象。爾娜的過世影響其他大象夥伴,甚至有大象感到焦慮。 英國廣...
老人 如何生活 在 科技大觀園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為你選讀
我們的一天從起床、刷牙、換衣服到吃飯上班,都是由各式各樣的文明演進而來。欸,等等,讓我們按個倒退鍵,回到很久很久很久的那個以前,臺灣史前人類又是如何生活的呢?
雖然從現實來看,我們無法搭乘時光機回到過去一探究竟,但可以透過出土的文物、骨骸等,進一步了解史前人類的行為、文化與生存的環境。
有學者針對烏山頭史前人類的骨頭狀況進行研究,推測這個年代的聚落,已經有「老人照護」的風氣囉!
吃驚嗎?更多臺灣史前文化在這裡等著你挖掘!
https://reurl.cc/E2LaN1
老人 如何生活 在 偽學術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一起來寫】#我恨耶誕老人 #我恨交換禮物 // 鄭雋立 🌲
.
哈囉大家今天過得好嗎?有沒有交換禮物或約會?筆者自己過得不太好呢,每天被滿街藍白LED燈閃得老眼昏花、被教會歌聲洗腦、被交換禮物的人情債氣炸,還要靠貴死人不償命的葉黃素治眼疾,儼然是都市裡的另類難民,厭世啊!如果你跟筆者一樣受夠了耶誕節,希望這篇雜文能為你提供微薄的安慰。
.
■ #宗教形式主義弊病在大眾傳媒的體現
.
過去我們在別的文章提過日本早期佛教流於抄經的 #形式主義弊病(聖嚴法師,1993),不只東亞宗教,西洋亦然。以筆者幼年的1980-1990年代為例,電視節目在重要節日總是會停播原定的所有節目,包含連續劇、綜藝、科普甚至動畫,大量華而不實的『特別節目』(洗腦式MV穿插藝人談話)。
.
而耶誕則在迪士尼頻道產生大量以基督教為主體,探討「#聖誕精神」的節目,呼籲觀眾不應盲目慶祝,而應關懷社會、聯繫親友感情,而且要當個乖孩子「#相信耶誕老人的存在」(筆者按:so what?),立意雖好但大多剪輯自舊作品、沿用原畫,本質上與老三台年節綜藝無異,成為另類童年夢靨。
.
■ #消費文化氾濫與情緒勒索
.
耶誕節引起的消費現象在當代無疑是宗教文化霸權(文化領導權)的體現,導致節慶難民唯恐避之不及。人類學家Al Alvarezy(2005)在《野蠻的上帝:自殺的人文研究》自述憂鬱症發作的經驗時,便提到耶誕節的可憎之處:「無謂的禮物、義務的強顏歡笑、嚇人的花費, #高潮後的沮喪。這是個得盡心思小心協調的日子,像走進地雷區」,Alvarezy在不堪負荷、與記者和妻子爭吵後吞下45顆安眠藥被送醫搶救,那是自殺有罪的年代,受害者本身甚至要接受警方調查(頁348-351)。
.
誠如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1968)在《上帝之死:反基督》對耶穌基督的形容,他帶來福音但不是去「救贖人類」,而是教導人類如何生活。我們不妨也借用尼采式的語言,定義這些造就耶誕難民的、曲解教義並淪為資本主義狂歡日的浮濫現象:這是 #基督教的粗鄙化、現代基督教徒的虛妄。最後的基督徒早已「死在十字架上」。
.
■ #現今耶誕實為文化混血產物
.
人類學家李維史陀(Claude Lévi-Strauss,2014)在〈被處決的耶誕老人〉中指出幾件研究證實的結論,耶誕並不算是基督教專屬節日,而是歐陸各地吸納 #古羅馬農神節(Saturnalia)異教習俗的產物。
.
其中包杉木、冬青樹、檞寄生,終夜點火照明的 #樹木崇拜(神似《圓桌武士》描述的神樹)、 #交換禮物背後的儀式色彩(帶有聖尼古拉影子的耶誕老人顯然高於庶民階級、禮物交易的利益算計與對亡者求生的隱喻)。
.
這些 #異教元素 使主教憂心節慶「異教化」,導致了1951年第戎大教堂的「焚燒耶誕老人(塑像)事件」,《法蘭西晚報》則形容該案件是「耶誕老人被處以火刑」。寫到這邊,筆者想起近日與天主教好友聊起信仰的形式主義氾濫,他傳來素雅的照片,拍攝自家掛在牆上的聖母像與念珠「我都這樣過耶誕」,沒有交際與消費, #只有禱告與靜觀,如此素樸、如此謙卑,好的信仰方式完全不需要無謂的熱鬧。
.
■ #笑死你的反耶誕影視產物
.
在《南方公園》、《辛普森家庭》、《聖誕夜驚魂》對宗教形式主義的諷刺外,2005年由David Steiman執導的電影《Santa’s Slay》(直譯: #聖誕大屠殺/ #幹掉聖誕老人),則講述耶誕老人其實是與天使打賭慘輸、被迫扮1000年白臉的惡魔之子(Santa=Satan),是邪典級的暗黑暴力喜劇。
.
該片耶誕老人由知名摔角選手Bill Goldberg飾演,又帥又猛,武打戲與屠殺場面相當精采,開場就是他服役期滿,從煙囪闖入資本家居所大開殺戒的爽快片段(這家人恰巧就是外表虔誠、內心鄙視信仰的偽善典型),即使該片編導虎頭蛇尾,但從頭到尾都是對節慶形式空洞的諷刺,看完非常滿足。
.
■ #延伸閱讀
.
◆李長潔的耶誕書寫:
【認真聽】禮物交換 | 社會學中的聖誕節 // 李長潔 feat. 黃采瑛
www.facebook.com/Pseudoscholarship/posts/1654719054715713
.
◆【聖誕快樂】聖誕糕大量發生中:聖誕糕的由來
www.facebook.com/Pseudoscholarship/posts/1342514719269483
.
◆鄭雋立談形式主義弊病:
【一起來寫】那些年,我們一起唬爛的孝道故事
www.facebook.com/Pseudoscholarship/posts/1637563786431240
.
◆《Santa’s Slay》(聖誕大屠殺/幹掉聖誕老人)
開場屠殺影片試看版,包你爽!
https://youtu.be/gpguHbHq3aE
|
■ #參考文獻
.
01.聖嚴法師(1993)〈日韓佛教史略〉《法鼓全集》,台北市:財團法人法鼓山文教基金會(數位線上電子版,2020.12.22瀏覽,網址:http://ddc.shengyen.org/)
02.艾爾.艾佛瑞茲(Al Alvarezy)著,王慶蘋、華宇譯(2005)《野蠻的上帝:自殺的人文研究》,台北市:心靈工坊文化,頁348-351
03. 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著,劉崎譯(1968)《上帝之死:反基督》,台北市:志文出版社,頁115-119
04.李維史陀(Claude Lévi-Strauss)著,廖慧瑛譯 (2014)《我們都是食人族》,台北市:行人文化實驗室,頁15-44〈被處決的耶誕老人〉,原典為2013年法國初版
老人 如何生活 在 錄低香港 DocHK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思浩大談波蘭動物園另類處方,420治療患焦慮症大象!鎮靜藥物令朋友呆滯!(大家真瘋Show 2020)
波蘭華沙動物園(Warsaw Zoo)今年3月一隻母大象爾娜(Erna)過世,牠是動物園四隻非洲大象中體型最大也是最年老的大象。爾娜的過世影響其他大象夥伴,甚至有大象感到焦慮。
英國廣播公司報導(BBC),爾娜的死讓園內另一隻母象弗雷德齊亞(Fredzia)感到哀傷、出現焦慮的現象。園方發現弗雷德齊亞的行為改變,試圖在沒有爾娜的情況下重新理解如何生活。
園內動物復健部主任祖伊科夫斯卡表示,「弗雷德齊亞看到爾娜的屍體時反應異常,牠非常興奮。但你可以發現牠同時在哀悼,表現出鬱悶」。自此,弗雷德齊亞出現焦慮的徵兆,牠無法和另一隻母象布巴(Buba)建立關係。
大象群體中失去長者、在該群體中重新建立和諧關係可能要花上數個月甚至數年,祖伊科夫斯卡表示,「這是一個重大改變,當群體結構改變,大象的行為也可能改變。」
針對弗雷德齊亞的焦慮情況,祖伊科夫斯卡和她的同事藉此實驗一項新療法,了解大麻萃取油是否會降低園內動物的焦慮感。
相關影片:
1. 思浩大談英國創新醫療膠布,如穿山甲鱗片逐塊貼,不阻礙病人活動!(大家真瘋Show 2020)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4DYzmJ_oqs)
2. 思浩大談英國聖誕老人學校提早開學,重點學習保持社交距離!歷代明星財神最似係梁醒波!(大家真瘋Show 2020)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58-4NsZYPk)
3. 思浩大談謝霆鋒爆某藝人一拖十一,耍大牌年輕藝人逐個估!憶述某經理人過份搲著數!(大家真瘋Show 2020)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xS6r6uj4co)
#大家真瘋Show #2020 #波蘭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