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者日誌” - 南進紐西蘭
繼北漂日本,西遊新疆之後,這次要來跟隨台灣原住民的腳步南進紐西蘭,根據現在DNA,傳統語言及文化的研究紐西蘭的原住民毛利人極有可能是四千年前,因為大洪水之類的災難(可以參考快子老高),跨越九千公里的距離,遠渡重洋來到紐西蘭扎根。我雖然不是原住民,但對於這段緣分也是頗感興趣,希望能在這趟旅程中尋找到一些台灣的影子和蹤跡。
路線的選擇是在雜誌上看到的三條單車路線,從Blenheim沿著Awatere河騎到Hanmer spring沿途兩百多公里似乎有不少碎石路,之後繼續從Hanmer spring往北騎,目標是rainbow station。這一段有一半的路線似乎要到12月底才會開放,到時候就是見招拆招,走多少算多少。從地圖上來看有許多美麗的湖泊,我是期待早上玩完石頭路之後下午可以在湖畔悠哉地度過。雜誌上的資訊不多,一切都還是未知數。從現有的情報知道路上有許多碎石,有幾條溪水要過。根據這些年BIKEPACKING的經驗,在裝備上做了一些調整。
一切準備都如下面描述,能做的我都盡量去準備,如果還有不足的地方,突然發現到的問題,我在旅途中再和各位繼續報告。
單車:
為了應付長距離的碎石路以及跨溪,這次選用了老朋友WOHO新推出的登山車
採用2.25的登山胎,單盤十一速,大盤30t,搭配超大飛輪43t。我將用它們來面對無情的上坡以及凹凸的碎石路面。
BIKEPACKGIN BAG:
這次使用的包包和我去新疆的基本上一樣,用的是WOHO全防水車包,紐西蘭天氣多變,有放水用起來比較安心,就我在新疆使用的經驗,他們的防水是值得信任的。
前叉包:左右各7公升,分別裝上住宿及睡眠系統。帳篷,地墊,攜車袋放一包。睡袋,充氣睡墊放另一包。由於本次登山車的避震前叉沒有鎖孔,因此使用束帶轉接座固定前叉,再鎖上CAGE類似Cage的穩定架,即可將前叉包安裝在沒有鎖孔的前叉上。
龍頭包:WOHO現在的龍頭包款中,我最喜歡的還是可以快速裝卸防水包的款式。除了拆裝迅速之外,他的大容量也是我最喜歡的一點,WOHO龍頭防水包有15升之大,我的充電器和線材,OFF BIKE的衣服,保暖手套,以及食物都放在其中。
龍頭配件包,是我一定會帶的裝備,裡面大部分是放我隨時要使用的東西,簡單小補給,錢包手機等等,下車時可以輕鬆拆卸,快速轉換為側背包。下車買東西,閒逛都很方便,就連登山的時候我也會拿他來當作配件包。大小剛剛好能裝下我的IPAD,緊急時也能把IPAD放進去。當然,他一樣是有防水。
水壺包,上管包:由於現在用了全滿的車架包,水壺就要改放到位於龍頭旁邊的水壺包,另外一側的水壺包我會用來放些簡單的補給,還有防曬等等方便隨時拿出來使用。上管包放的東西也差不多,一樣式隨時需要拿取的物品,我會放入牙刷和墨鏡等等。
車架三角包,這邊放的東西比較雜,著要分成三大項目。營柱,防水衣物,金屬類物品及濾水器。營柱我是斜放在三角包中,我車架偏大,即便是MSR ACCESS2這樣比較複雜的營柱,一樣可以放在我的三角包中。車架不夠大的人可以考慮綁在龍頭包處。防水衣物如雨衣,雨褲以及綁腿也是放在同樣的空間,會放在這邊是因為他最方便打開且擁有大容量的車包,因此在下雨時可以迅速的將所有雨具穿上身。金屬工具和營釘等物品我是放在左側比較狹窄的空間,有六角板手,梅花板手,營釘等物品,濾水器就是找空的地方放,我有時候也會將濾水器放到水壺包中。
尾包,最內側先放入我的睡衣,這些比較輕薄的衣物可以有效的填充內側空間,頂住坐管,撐起尾包才不會一開始就尾包下垂,接下來放入我的鍋具,空隙處在使用輕薄羽絨填滿,你就會獲得一顆直挺挺的尾包。裝的好的尾包讓你騎車挺立有風,英姿煥發。裝不好的尾包讓你垂頭喪氣,就和那下垂的尾包一樣。尾包上方我通常會外掛綁上一件軟殼外套,溫度較低的時候隨時套上。
https://www.wohobike.com/collecti…/xtouring-bikepacking-gear
帳篷:
目前正值春末的紐西蘭,山裡面依舊會出現五度左右的低溫,因此我這次戴上MSR的ACCESS 2四季帳,讓自己有一個溫暖舒適的家。自立帳的特性讓他比較不受地形的限制,不需要營釘就可以站得直挺挺。碳纖維營柱讓他更輕且更有彈性,整體淨重只有1.64公斤。雖然比三季帳重了一些,但是多這一點負擔可以讓自己睡得更舒服,我是覺得非常值得。而且它內部的大空間讓我住在裡面毫無壓迫感。前庭有更多的存放空間,雙前庭更可以讓你在極為寒冷時候將其中一個前庭當作緊急廁所,不需要在外面凍成冰棒(這是一位經歷過一週零下六度的學長給的經驗)。
睡墊:
自從用過就回不去的Thermarest NeoAir XLite。,重量輕,體積小,又溫暖。就這麼簡單。
睡袋:
日系血統的ISUKA AIR 450X睡袋,使用的是輕量的Nylon66表布,輕薄耐用,防潑水。填充450g的800FP羽絨,在重量,體積,保暖度都有優秀的表現。整體重量840g,可以和睡墊一起放入我的前叉包。建議溫度-6度,頭部頸部有保暖加強保暖,官方說適用於殘雪春山,用來應付春天的紐西蘭應該是綽綽有餘。
飲水系統:
水壺水袋是一定要的,選自己喜歡的使用。這次騎乘的路線有許多溪水,水源不是問題,但還是過濾後再飲用比較適合。SAWYER的高流量濾水器備有一公升水袋,隨裝隨用,用來幫我過濾紐西蘭各大牧的牛屎羊尿QQ。
https://www.hazelwoods.tw/
防水衣物:
老人頭lofoten防水外套,滑雪,登山的防水等級,可透過手臂到腰部及胸前拉鍊調節溫度。28,000mm抗水壓在新疆下雨下雪,日本高山縱走沒有濕過。
雨褲是MONTBELL的單車雨褲,沒有太多華麗的功能,就是腳踝處有魔鬼氈能控制大小,避免褲管被大盤捲入。每年噴個一兩次防水噴霧,跟了我這麼久還是防水防得不錯,現在已經沒有賣了。。
綁腿:
可能很少人會在騎車時穿綁腿,但我過去不管怎麼穿,褲子再厲害,鞋子都還是會被後輪帶上來的水弄溼,雖然很少用,但是帶上一個綁腿,可以幫你完成全身防水的最後一塊拼圖。
手套:
長指保暖防水手套在一般時候,是戴舒服用的,在長下坡時,是戴安全的。長下坡會讓手指麻痹,無法做出精準的煞車控制。一雙好手套,不只讓你保暖,更是保護你的安全。我用的手套是NORRONA的lofoten dri1 PrimaLoft 防水保暖手套,跟上面的雨衣一樣lofoten系列是滑雪和雪季登山用的手套,防水、保暖能力是沒有問題的。
騎乘衣物:
對BIKEPACKING來說,裝備的精簡很重要。衣服,就是其中很重要的項目,我們很容易就戴上太多衣服,多餘的重量,成為了旅行時多餘的負擔。因此,帶多少衣服,帶什麼衣服是旅行很關鍵的一環。
騎乘時我主要的上衣穿的是老人頭NORRORA的騎乘系列fjora長袖排汗衣,外面在加一層薄薄的單車風衣背心作為下坡時軀幹的擋風保暖配件。
過往我穿過很多排汗效果很好的人造纖維車衣,有不少到最後都變得很臭。這次穿這件fjora排汗衣一開始也是有點擔心,但在新疆十多天的測試下我個人覺得他是沒有味道的,這中間只有使用清水洗過兩次。
我以前是不穿長袖排汗衣的,我很主觀的認為他就是會太熱。不過這件fjora排汗衣卻沒有這個問題,長袖也在長時間的紫外線曝曬中保護了我的雙臂。各位千萬不要鐵齒,出門在外,要多照顧一下自己。
褲子:
褲子我有兩件,一件PATAGONIA的透氣短褲,沒有太多原因,單純因為他透氣,口袋深。長褲是NORRONA老人頭的fjora flex1 騎乘長褲,褲子的伸展性很好,不會在騎乘時產生拉扯的感覺,小腿的拉鍊和褲口處的魔鬼氈都是針對騎車的設計,避免褲管被大盤捲入。側邊的可調整透氣孔也能在溫度上升時適時的調節溫度。長袖長褲騎車,是我開始BIKEPACKING後很大的轉變。
鞋子穿的是登山鞋,好穿,保暖,防水,騎乘時腳踝處的鞋帶不要綁太緊就不會影響騎乘。
軟殼:
Castelli的alpha軟殼跟了我很久,他的擋風和保暖效果極佳,下坡,天冷,我都會穿。軟殼我放在尾包上方,用鬆緊帶綁住,方便隨時穿脫。千萬不要因為嫌麻煩而不停車,長時間的旅行生病了才真是麻煩。
休息時衣物:
結束騎車之後,我會換上NORRONA輕薄透氣的羊毛短袖和海灘褲,如果天氣冷的話會在搭上羊毛內衣及內搭褲,或者套上騎車時的長褲。真的更冷,就套上刷毛中層和輕薄羽絨,最外層再加上雨衣擋風。長途旅行,一件衣服要多功能,多利用,才能減輕你背負的重量。羊毛的成分讓這些衣服快乾,透氣,在長天數的穿著下也不容易有味道。短袖的部分我甚至拿他騎了幾次短程的車,這十多天下來,我也是覺得沒有味道。
小小的題外話,輕薄羽絨在打包時不要弄成一球,把他塞到尾包,填補各項物品間的縫隙,可以讓你尾包打包的更加漂亮,重要的是,減少尾包下垂還有晃動的機會。
https://store.keepon.com.tw/
襪子:
穿的是Darntough的羊毛襪,就帶兩雙,一雙登山系列,一雙單車系列。冷就穿登山系列,熱就穿單車系列。羊毛的好處就是不會臭,十多天,沒洗。。。
https://www.darntough.com.tw
單車維修工具:
BETO隨車工具組,梅花板手,內外備胎,補胎片,輕便打氣筒。
https://www.beto.com.tw/tw/
如果覺得裝備太複雜,那可以看看我以前的文章,第一次Bikepacking就上手,對初學者來說會比較容易上手。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68&t=5464312
流浪者IG(最新消息及一些生活隨意照都在這裡)
https://www.instagram.com/andersonmao1203/
流浪者YOUTUBE(努力剪片中QQ)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IWSalTwbOaC924TTetGVEQ
#流浪者日誌
#BikepackingDiary
#WohoBike
#NORRONA
#MSR
#老人頭
#ISUKA
同時也有8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李根興 Edwin商舖創業及投資分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爸爸,你以後都係唔好買咁多舖啦! 》- 我和大女(12歲)的真實對話 某天,Edwin與大女Candace 的 one-on-one 對話... Candace: 爸爸你不應再買太多舖。因為現在全部人都在網上購物,對嗎? Papa: 爸爸只是買街舖,即是你平時在街上看到的舖。我跟你解釋一下...
老人頭 背心 在 流浪者日誌-Bikepacking diary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流浪者日誌” - 南進紐西蘭
繼北漂日本,西遊新疆之後,這次要來跟隨台灣原住民的腳步南進紐西蘭,根據現在DNA,傳統語言及文化的研究紐西蘭的原住民毛利人極有可能是四千年前,因為大洪水之類的災難(可以參考快子老高),跨越九千公里的距離,遠渡重洋來到紐西蘭扎根。我雖然不是原住民,但對於這段緣分也是頗感興趣,希望能在這趟旅程中尋找到一些台灣的影子和蹤跡。
路線的選擇是在雜誌上看到的三條單車路線,從Blenheim沿著Awatere河騎到Hanmer spring沿途兩百多公里似乎有不少碎石路,之後繼續從Hanmer spring往北騎,目標是rainbow station。這一段有一半的路線似乎要到12月底才會開放,到時候就是見招拆招,走多少算多少。從地圖上來看有許多美麗的湖泊,我是期待早上玩完石頭路之後下午可以在湖畔悠哉地度過。雜誌上的資訊不多,一切都還是未知數。從現有的情報知道路上有許多碎石,有幾條溪水要過。根據這些年BIKEPACKING的經驗,在裝備上做了一些調整。
一切準備都如下面描述,能做的我都盡量去準備,如果還有不足的地方,突然發現到的問題,我在旅途中再和各位繼續報告。
單車:
為了應付長距離的碎石路以及跨溪,這次選用了老朋友WOHO新推出的登山車
採用2.25的登山胎,單盤十一速,大盤30t,搭配超大飛輪43t。我將用它們來面對無情的上坡以及凹凸的碎石路面。
BIKEPACKGIN BAG:
這次使用的包包和我去新疆的基本上一樣,用的是WOHO全防水車包,紐西蘭天氣多變,有放水用起來比較安心,就我在新疆使用的經驗,他們的防水是值得信任的。
前叉包:左右各7公升,分別裝上住宿及睡眠系統。帳篷,地墊,攜車袋放一包。睡袋,充氣睡墊放另一包。由於本次登山車的避震前叉沒有鎖孔,因此使用束帶轉接座固定前叉,再鎖上CAGE類似Cage的穩定架,即可將前叉包安裝在沒有鎖孔的前叉上。
龍頭包:WOHO現在的龍頭包款中,我最喜歡的還是可以快速裝卸防水包的款式。除了拆裝迅速之外,他的大容量也是我最喜歡的一點,WOHO龍頭防水包有15升之大,我的充電器和線材,OFF BIKE的衣服,保暖手套,以及食物都放在其中。
龍頭配件包,是我一定會帶的裝備,裡面大部分是放我隨時要使用的東西,簡單小補給,錢包手機等等,下車時可以輕鬆拆卸,快速轉換為側背包。下車買東西,閒逛都很方便,就連登山的時候我也會拿他來當作配件包。大小剛剛好能裝下我的IPAD,緊急時也能把IPAD放進去。當然,他一樣是有防水。
水壺包,上管包:由於現在用了全滿的車架包,水壺就要改放到位於龍頭旁邊的水壺包,另外一側的水壺包我會用來放些簡單的補給,還有防曬等等方便隨時拿出來使用。上管包放的東西也差不多,一樣式隨時需要拿取的物品,我會放入牙刷和墨鏡等等。
車架三角包,這邊放的東西比較雜,著要分成三大項目。營柱,防水衣物,金屬類物品及濾水器。營柱我是斜放在三角包中,我車架偏大,即便是MSR ACCESS2這樣比較複雜的營柱,一樣可以放在我的三角包中。車架不夠大的人可以考慮綁在龍頭包處。防水衣物如雨衣,雨褲以及綁腿也是放在同樣的空間,會放在這邊是因為他最方便打開且擁有大容量的車包,因此在下雨時可以迅速的將所有雨具穿上身。金屬工具和營釘等物品我是放在左側比較狹窄的空間,有六角板手,梅花板手,營釘等物品,濾水器就是找空的地方放,我有時候也會將濾水器放到水壺包中。
尾包,最內側先放入我的睡衣,這些比較輕薄的衣物可以有效的填充內側空間,頂住坐管,撐起尾包才不會一開始就尾包下垂,接下來放入我的鍋具,空隙處在使用輕薄羽絨填滿,你就會獲得一顆直挺挺的尾包。裝的好的尾包讓你騎車挺立有風,英姿煥發。裝不好的尾包讓你垂頭喪氣,就和那下垂的尾包一樣。尾包上方我通常會外掛綁上一件軟殼外套,溫度較低的時候隨時套上。
https://www.wohobike.com/collections/xtouring-bikepacking-gear
帳篷:
目前正值春末的紐西蘭,山裡面依舊會出現五度左右的低溫,因此我這次戴上MSR的ACCESS 2四季帳,讓自己有一個溫暖舒適的家。自立帳的特性讓他比較不受地形的限制,不需要營釘就可以站得直挺挺。碳纖維營柱讓他更輕且更有彈性,整體淨重只有1.64公斤。雖然比三季帳重了一些,但是多這一點負擔可以讓自己睡得更舒服,我是覺得非常值得。而且它內部的大空間讓我住在裡面毫無壓迫感。前庭有更多的存放空間,雙前庭更可以讓你在極為寒冷時候將其中一個前庭當作緊急廁所,不需要在外面凍成冰棒(這是一位經歷過一週零下六度的學長給的經驗)。
睡墊:
自從用過就回不去的Thermarest NeoAir XLite。,重量輕,體積小,又溫暖。就這麼簡單。
睡袋:
日系血統的ISUKA AIR 450X睡袋,使用的是輕量的Nylon66表布,輕薄耐用,防潑水。填充450g的800FP羽絨,在重量,體積,保暖度都有優秀的表現。整體重量840g,可以和睡墊一起放入我的前叉包。建議溫度-6度,頭部頸部有保暖加強保暖,官方說適用於殘雪春山,用來應付春天的紐西蘭應該是綽綽有餘。
飲水系統:
水壺水袋是一定要的,選自己喜歡的使用。這次騎乘的路線有許多溪水,水源不是問題,但還是過濾後再飲用比較適合。SAWYER的高流量濾水器備有一公升水袋,隨裝隨用,用來幫我過濾紐西蘭各大牧的牛屎羊尿QQ。
https://www.hazelwoods.tw/
防水衣物:
老人頭lofoten防水外套,滑雪,登山的防水等級,可透過手臂到腰部及胸前拉鍊調節溫度。28,000mm抗水壓在新疆下雨下雪,日本高山縱走沒有濕過。
雨褲是MONTBELL的單車雨褲,沒有太多華麗的功能,就是腳踝處有魔鬼氈能控制大小,避免褲管被大盤捲入。每年噴個一兩次防水噴霧,跟了我這麼久還是防水防得不錯,現在已經沒有賣了。。
綁腿:
可能很少人會在騎車時穿綁腿,但我過去不管怎麼穿,褲子再厲害,鞋子都還是會被後輪帶上來的水弄溼,雖然很少用,但是帶上一個綁腿,可以幫你完成全身防水的最後一塊拼圖。
手套:
長指保暖防水手套在一般時候,是戴舒服用的,在長下坡時,是戴安全的。長下坡會讓手指麻痹,無法做出精準的煞車控制。一雙好手套,不只讓你保暖,更是保護你的安全。我用的手套是NORRONA的lofoten dri1 PrimaLoft 防水保暖手套,跟上面的雨衣一樣lofoten系列是滑雪和雪季登山用的手套,防水、保暖能力是沒有問題的。
騎乘衣物:
對BIKEPACKING來說,裝備的精簡很重要。衣服,就是其中很重要的項目,我們很容易就戴上太多衣服,多餘的重量,成為了旅行時多餘的負擔。因此,帶多少衣服,帶什麼衣服是旅行很關鍵的一環。
騎乘時我主要的上衣穿的是老人頭NORRORA的騎乘系列fjora長袖排汗衣,外面在加一層薄薄的單車風衣背心作為下坡時軀幹的擋風保暖配件。
過往我穿過很多排汗效果很好的人造纖維車衣,有不少到最後都變得很臭。這次穿這件fjora排汗衣一開始也是有點擔心,但在新疆十多天的測試下我個人覺得他是沒有味道的,這中間只有使用清水洗過兩次。
我以前是不穿長袖排汗衣的,我很主觀的認為他就是會太熱。不過這件fjora排汗衣卻沒有這個問題,長袖也在長時間的紫外線曝曬中保護了我的雙臂。各位千萬不要鐵齒,出門在外,要多照顧一下自己。
褲子:
褲子我有兩件,一件PATAGONIA的透氣短褲,沒有太多原因,單純因為他透氣,口袋深。長褲是NORRONA老人頭的fjora flex1 騎乘長褲,褲子的伸展性很好,不會在騎乘時產生拉扯的感覺,小腿的拉鍊和褲口處的魔鬼氈都是針對騎車的設計,避免褲管被大盤捲入。側邊的可調整透氣孔也能在溫度上升時適時的調節溫度。長袖長褲騎車,是我開始BIKEPACKING後很大的轉變。
鞋子穿的是登山鞋,好穿,保暖,防水,騎乘時腳踝處的鞋帶不要綁太緊就不會影響騎乘。
軟殼:
Castelli的alpha軟殼跟了我很久,他的擋風和保暖效果極佳,下坡,天冷,我都會穿。軟殼我放在尾包上方,用鬆緊帶綁住,方便隨時穿脫。千萬不要因為嫌麻煩而不停車,長時間的旅行生病了才真是麻煩。
休息時衣物:
結束騎車之後,我會換上NORRONA輕薄透氣的羊毛短袖和海灘褲,如果天氣冷的話會在搭上羊毛內衣及內搭褲,或者套上騎車時的長褲。真的更冷,就套上刷毛中層和輕薄羽絨,最外層再加上雨衣擋風。長途旅行,一件衣服要多功能,多利用,才能減輕你背負的重量。羊毛的成分讓這些衣服快乾,透氣,在長天數的穿著下也不容易有味道。短袖的部分我甚至拿他騎了幾次短程的車,這十多天下來,我也是覺得沒有味道。
小小的題外話,輕薄羽絨在打包時不要弄成一球,把他塞到尾包,填補各項物品間的縫隙,可以讓你尾包打包的更加漂亮,重要的是,減少尾包下垂還有晃動的機會。
https://store.keepon.com.tw/
襪子:
穿的是Darntough的羊毛襪,就帶兩雙,一雙登山系列,一雙單車系列。冷就穿登山系列,熱就穿單車系列。羊毛的好處就是不會臭,十多天,沒洗。。。
https://www.darntough.com.tw
單車維修工具:
BETO隨車工具組,梅花板手,內外備胎,補胎片,輕便打氣筒。
https://www.beto.com.tw/tw/
如果覺得裝備太複雜,那可以看看我以前的文章,第一次Bikepacking就上手,對初學者來說會比較容易上手。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68&t=5464312
流浪者IG(最新消息及一些生活隨意照都在這)
https://reurl.cc/GVGV2d
流浪者YOUTUBE(努力剪片中QQ)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IWSalTwbOaC924TTetGVEQ
#流浪者日誌
#BikepackingDiary
#WohoBike
#NORRONA
#MSR
#老人頭
#ISUKA
老人頭 背心 在 李根興 Edwin商舖創業及投資分享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爸爸,你以後都係唔好買咁多舖啦! 》- 我和大女(12歲)的真實對話
某天,Edwin與大女Candace 的 one-on-one 對話...
Candace: 爸爸你不應再買太多舖。因為現在全部人都在網上購物,對嗎?
Papa: 爸爸只是買街舖,即是你平時在街上看到的舖。我跟你解釋一下商舖市場。
街舖市場就好像這三種東西
三分一是餐廳
三分一是服務業
三分一是零售業
我問妳,我們可以全部在網上點餐不出街嗎?
C: 不會吧!
P: 為甚麼?
C: 好像我和你談天,我們都會想出外用餐,不想在家叫Deliveroo。
P: 即使叫Deliveroo這類外賣平台,店舖都不會在18樓C座
舖頭總會在街上吧!
餐廳只會越開越多,所以這三分一的餐廳沒有問題。
另外三分一是服務業。例如車房、老人院、美容院或修甲店等。
以後老人家可以住在網上嗎?
C: 不可以
P: 所以這些服務業都沒有問題
再來,三分一的零售業: 一半是乾貨,一半是濕貨。
乾貨指賣衫、衭、鞋、襪。濕貨指例如在街市賣魚、新鮮菜或水果。
我問妳,網購會否令人不再走到街上買餸呢?
C: 不會吧!一定還有人會出街買餸,始終街市夠新鮮。
P: 街市夠新鮮,所以爸爸經常下班後買餸回家。
我們一起煑食很開心對嗎?
乾貨指賣衫、衭、鞋、襪、7-11、屈臣氏,他們會被網購取代嗎?
C: 不會吧,例如平常行街突然想買點零食都會立即走進便利店購買,但不會等一個星期經網上訂購。
P: 那買衣服呢?
C: 可能買少量…
P: 妳現穿著的衣服有哪一件經網上買?
C: 全都在街上買的
P: 妳可以應承爸爸以後行街不買東西嗎?
C: 不可以
P: 你始終想觸摸,有部份你可以網購,但始終你都想觸摸到才購買。
還有,假如有一個機械人爸爸,你按一按制,他會為你做所有事情,包括給你金錢,妳想要嗎?
C: 不會
P: 為甚麼?
C: 因為它沒有你的情感,不能和我談天
P: 又假如有人發明了一粒藥丸
吃下去妳便又飽肚又快樂又滿足,你會選擇吃這粒藥丸不吃食物嗎?
C: 不會
P: 為甚麼?
C: 因為我想吃東西
P: 因為我們都是人,感覺對我們是最重要的,所以即使六分一的乾貨再收縮一半至十二分一。
然而餐廳會開更多,老人院及美容院都會開更多。其他濕貨市場的商舖都會越開越多,便把這些多出來的店舖供應給消化掉。
對於街舖,經濟學理論101告訴我們,一樣商品供應越來越少,但需求不變或增加,價格必定上升。
因此不必擔心,爸爸在這行頭可以繼續生存
不過妳知爸爸最怕甚麼?
若以後發明了一件飛天背心,按一按制便可以由中環飛到尖沙咀,爸爸就會怕街上沒有人行到時街舖就全無價值了。
不過,那時候我們都應該不在這個世界,太遙遠了,我們沒有問題的。
C: 那麼,爸爸你繼續買舖吧!
Note: 以上是2021年5月16日星期日跑馬地 Brunch 的真實對話
老人頭 背心 在 Apple老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薑母鴨 #hotpot #蝦頭
冬天就是吃薑母鴨的季節啦!
的吃鍋開箱特輯!!
挑戰用200g蝦頭熬成的白蝦湯頭,
搭配1.8kg霸氣整隻不切土番鴨
完整保留鴨肉、鴨油原汁精華的
🌟踏輕 蝦黃厚薑母鴨🌟
連霸王級寒流來了也不怕
❤️699就能吃到有鮮味的薑母鴨
❤️一隻3~5人全家共享
❤️還加了全台獨創、含花青素的【黑米米酒】祛寒暖胃
❤️【南投竹薑及老薑汁】【民星初榨魚露】,整鍋薑味十足,提鮮解膩
❤️肉質新鮮不柴、軟嫩帶Q,湯頭口感也超滑順
實在太好吃啦!
【吃完整個超熱,老人都脫到只剩背心了】
再加入特製純手工火鍋料#正汕頭魚冊.魚餃#正福州魚丸
滿滿的魚漿味 還可以咬到溫體豬肉內餡
滑嫩又彈牙,這一鍋真的超讚啦!
想要吃到美味的料理,又不想花時間煮
當然就是選擇這道#蝦黃厚薑母鴨
不用再去排隊人擠人
直接在家弄一鍋來吃
這裡訂購:https://donzdonz.com/Pepperduck/居家聚會必備鍋物
如果喜歡我的影片,記得幫Apple老師「訂閱」喔~❤️
也別忘了追蹤Apple老師的IG喔~
【Apple老師】IG►patty7911
【Apple老師】FB►apple老師
【合作邀約】請信箱聯絡:pattywang1121@gmail.com
老人頭 背心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高手在民間】 76歲伯伯扛米重過自己 拗手瓜王實試:學佢日搬十多包米捱唔到幾耐(果籽)
傳說米界有個力大無窮的高人,大半世紀以來一直送米上門。「單車前面一大袋米,他可以踩到很遠,還要上斜路,我都想問他是哪來的摩打腳。」某街坊說。如果你是石硤尾街坊,你有可能見過他:經常穿着白背心短褲、腳踏拖鞋,駕着鳳凰牌古舊單車在鬧市中飛馳,身形瘦削,卻手瓜起腱的老人家,這個高人便是成興泰雜貨店老闆王德鑑。
高人行年76歲,是雜貨舖的太子爺,做這行已有大半世紀。「這間雜貨舖是我爸爸開的,主力賣米,我26歲便入行。以前米舖很暢旺,請很多夥計,我以前都是負責點貨。後來逐漸式微,夥計越來越少,最後只剩我和太太一腳踢,我負責送貨,太太則坐鎮店內。」別看他骨瘦如柴,卻力大無窮,一個人最多抬到三包25公斤的白米。問他有多重?「我120磅(54公斤)左右,以前做米舖的人通常很大隻,我瘦猛猛,後生時一直都是這個身形,日日吃三碗飯都肥不了。」但為何高人扛得起比自己還要重的白米?「這都是練出來,都習慣了,最重要是懂得用力,否則一不小心便會整傷條腰。
#石硤尾 #九龍城 #白米 #米舖 #送米 #單車 #樓梯 #成興泰雜貨店 #成興泰 #高手在民間
果籽 : https://hk.appledaily.com/realtime/lifestyle/
相關影片:
【住在工廈】工廈豪宅3000呎連客飯廳、睡房 設計師現身:只係家居feel嘅「工作室」 (果籽 Appledaily) (https://youtu.be/raFZXWKYEEo)
【大圍小店】$128碗麵被批「等執」 前四季酒店副主廚靠貴價料熬湯留住熟客 (果籽 Appledaily) (https://youtu.be/gzQz3Yr94hY)
【娛樂經典】18歲選港姐大熱倒灶輸俾謝寧 滿清貴族周海媚滿語名叫馬爾塔塔 20190515(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codVOZ04c7w)
【搣時潘獨家回應】SM事件後首度現身 日日被性騷擾壓力爆煲:我已經承受唔到 20200731(壹週刊 Next)(https://youtu.be/5dFeQEJT7s0)
【灣仔燒味老字號】17歲做大廚 自立門戶35年 油雞酒味濃 老闆:好做嘅食物唔會好食(飲食男女 Appledaily) (https://youtu.be/svAF8pKszw0)
【深水埗兩餸飯】59歲大叔賣$32兩餸飯 月派100份送長者 由台灣派到香港:受過港人恩惠想回饋 (https://youtu.be/kyvNU86ntio)
【無懼打壓】 全城搶《蘋果》 (蘋果日報 Appledaily) (https://youtu.be/MAIMBRO-gMQ)
【頭條動新聞】 Ep.2 (蘋果日報 Appledaily) (https://youtu.be/KLRkTiWHrTY)
#高手在民間 #扛米 #拗手瓜 #果籽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