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歲退休是場夢😱?!
#而且女人更該思考這問題因為女人命比男人長
跟全球相比,台灣有個趨勢追得很快,就是高齡人口比率快速增加,預估到了2050年高齡人口比率只會略低於第一名的南韓。而今年底台灣就會邁入高齡化社會,八月時台北市65歲以上人口為50多萬人,比例高達19.62%。
我比較喜歡多元思考:當談到高齡化社會,大家想到的可能會是關於自己年邁雙親的照護問題,當不健康時付出的時間心力與成本非常大,因此讓爸媽們健康很重要,所以要推廣的運動,用運動來預防腦退化、預防跌倒、維持獨立能力、減緩慢性疾病。
但粉絲們想過自己嗎?
#譬如現在我40歲_壯年已經在思索老年人生
今年年底台灣就成為高齡社會了,2050年倘若根據估值台灣成為比日本還老齡化的社會,我們不正是經歷這一切的世代嗎?到了那一天,到了我們60歲、70歲時,生活會是什麼樣子?
有一點比較確認的是,大家可能要放棄「65歲退休」這樣的想法!因為到時候勞動人口是不足的,我們根本很難退休。
再來,每一年台灣人的平均年齡都在增加,平均年齡抓84歲,19年的生活費沒有存夠還真是退不了休(假使不想過的太慘,有點尊嚴,一個月抓2萬元食衣住行健康維持的錢,一年就需要24萬元,19年的餘命需要456萬元來維持一個人有尊嚴的生活,這中間還不能有太多娛樂和意外)!
再者內政部公布2020年國人不健康餘命達到8.47年,意思是這八年多的人生不只是身體病痛,長跑醫院,還會很燒錢,很考驗兒女伴侶的愛有多深啊!
大概可以做出幾個歸納,從現在就要開始注意與規劃,才能一輩子活的有尊嚴:
#必須要運動因為要維持健康與行動自由讓身體慢慢老
#因為很難65歲退休所以要努力開源節流
#保險規劃要做好因為餘命變長
#沒有投資計畫用複利滾錢根本就存不到養老金
更白話點的說法是:
#現在就開始給我運動
#現在就規劃好保單
#現在就要開始投資理財
#趁年輕有體能時真的要努力賺錢
長輩們、曾長輩們可以在60幾歲退休,那是因為他們不生活在老化人口的世代;6年級、7年級生以後,我們活在一個「老化得非常快」的社會,是個「勞動人口不足」的世代~~南韓與日本65歲以上工作者高達30%(而台灣只有6%),尤其世道持續低利率物價逐漸通膨,能真正不工作的時間點只是一直往後推移而已。
老化人口的社會,房價真的會掉嗎?真的不一定,因為大家都活得更長命了,而且勞動人口不足,大家退不了休,所以社會上變成很多勞動老人,勞動老人還是需要住房子的~~大概要等在幾個世代後,才會遇到人口不足房屋過剩的問題(此為個人看法請勿筆戰我~我討厭吵架哈哈~),所以可能房價崩跌我們有生之年是很難等到的。
於是我默默下定決心,要給自己一個年限內還完房屋貸款,當有一個不需要付貸款、付租金的房子時,同時又有複利滾來的錢維持人生,同時健步如飛,那才可以優雅的享受老後啊!
尤其是女人命比男人長壽,這漫長人生當中還可能遇到各種飛天意外導致女人得獨立起來自己闖,或者說不看人臉色過生活其實比較愜意所以不能當伸手牌~~~種種因素女人都更該好好思考自己的健康財富計畫。
今天去參加「高齡健康促進城市交流論壇」,因為我在研究所的研究主題就跟樂齡族相關,也在台北高齡健康前瞻中心教銀髮族運動;高峰會上聽到很多數據與政策,這是我議程上腦內的小劇場。
#粉絲認真想過幾歲可以退休嗎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5萬的網紅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集資即將於10/7結束,快把握4.2折的拳體字型最後搶購機會!🔥 參加集資點這邊👉 https://bit.ly/346VC9E 拳體|結合臺灣在地元素,復古又摩登的設計字型 拳體需要你拳拳相挺,一起讓拳體躍上臺灣街頭! #拳體 #臺灣的設計字型 ✔︎ 成為七七會員(幫助我們繼續日更,並享有...
老人跌倒比例 在 紫丁香婦幼關懷協會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不老經濟的崛起與開展】(上)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資深產業顧問 詹文男
台中市后里具有70年歷史的萬秀洗衣店,由8旬夫妻檔張萬吉與許秀娥經營,夫妻除了清洗衣物,也見證各年代流行服飾演變。去年32歲孫子張瑞夫讓張萬吉夫妻穿搭顧客遺棄的衣物,以時尚年輕裝扮在店內拍照並上傳IG,意外引來《BBC》與《紐約時報》等外媒報導,這間全台最紅洗衣店,今年衝進了經濟部全台老店選拔的最後22強。目前正在決選階段,希望網路票選上能夠有好的成績,拼進今年度的台灣優良老店。去年蔡總統在重陽節前幾日還拜訪了登上臺北時裝週的萬吉阿公和秀娥阿嬤,並當面謝謝他們讓世界看見了台灣。
事實上,在公共衛生體系逐漸完善,以及醫藥科技進步下,人們壽命大幅延長,像萬吉阿公和秀娥阿嬤這樣的老人家將會愈來愈多。根據統計,2018年台灣65歲的高齡人口占總人口比例突破14%,正式進入「高齡社會」。2025年則將邁入新的階段–超高齡社會(65歲的高齡人口占總人口比例超過20%),這群超過460萬人的銀色大軍,正悄悄改變著市場需求的樣貌,各行各業都應將商業的目光焦點從年輕人、家庭等目標客群轉向高齡者,更應該開始理解這個族群的痛點及需求。
這些潛藏的痛點與需求主要來自於高齡者生理、心理的轉變以及對許多事物及生活的調適。根據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的研究歸納,高齡人口在生活上有六怕:一是怕生病:例如怕跌倒骨折需臥床、怕失智;二是怕沒錢:例如擔心退休金太少不夠用;三是怕孤單寂寞:多數人退休整天沒事做無聊只能發呆;四是怕尷尬:怕身上有老人味被嫌棄,怕自己又老又醜;五怕體力不行,無能為力:例如怕出門或登山旅遊會走不動;六怕死後不安:例如怕身後事造成家庭紛爭,怕突然孤獨死…等。若能協助高齡人士克服這些怕點,因應高齡者心中的痛點與不安,便能發掘出潛在的商機。
(…未完待續)
#婦女專欄
#不老經濟
#因應高齡者心中的痛點與不安便能發掘出潛在商機
--------------------------------------
更多文章與新知~請上紫丁香官網:
https://new.lilac.org.tw/
老人跌倒比例 在 日本自助旅遊中毒者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英國研究:疫苗突破性感染較多無症狀 症狀較輕 較少後遺症和住院
近來國人對於所謂突破性感染聞之色變,但突破性感染真的有這麼恐怖嗎?讓我們來看看英國對於施打疫苗後再突破性感染患者的研究。主要想探討會突破性感染的危險因子,還有感染後的症狀為何。
1.刺胳針感染醫學期刊9月1日刊登英國倫敦國王學院的研究指出,疫苗仍能提供保護力,防止重症、住院及後遺症,突破性感染的風險極低。
2.這項研究採用病例對照研究方法,資料來自英國超過100萬名成年人在應用程式「covid症狀研究」(COVID Symptom Study)上所記錄的疫苗施打狀況及染疫記錄。突破性感染者是在2020年12月8日到2021年7月4日間接種至少一劑疫苗,並去抓出在注射疫苗後陽性確診者。然後再以年齡,性別,醫護人員與否,來抓出有打疫苗檢查陰性的對照組,和沒打疫苗檢查陽性的對照組。
3.結果在124萬名打完一劑疫苗的成年人,發現有6030人(0.5%)出現「突破性感染」。
在97萬多名打完兩劑疫苗的成年人,發現只有2370人(0.2%)出現「突破性感染」。
4.容易發生突破性感染的風險因子:
超過60歲較衰弱的年長者在接種第一劑疫苗後: 風險是1·93倍
生活在較貧困地區的人接種第一劑疫苗後:風險是1·11倍
沒有肥胖的人接種第一劑疫苗後出現突破性感染的機率較低:風險是0·84倍
p.s.衰弱frailty是在老人醫學中很重要的一個概念,不是所有老人家都衰弱,也有很健康的老人!老人衰弱是有評估量表的,這群人可能容易失能,跌倒,住院等等。
5.受試者施打的疫苗為輝瑞BNT、莫德納以及AZ
第一劑:BNT 44萬,AZ 75萬,莫德納一萬七千人
第二劑:BNT 33萬,AZ 62萬,莫德納3417人
6.在出現突破性感染的人當中,和沒打疫苗感染者相比:所有的症狀都比較少。
無症狀感染的機率打一劑增加了63%,打二劑增加了94%
所有急性症狀打一劑減少了26%,打二劑減少了31%
住院的機率打一劑減少了69%,打二劑減少了73%
出現長期副作用(Long COVID)的機率,打兩劑減少了49%
7.有快兩倍的機會即使感染也是無症狀感染,特別是在60歲以上老人。這個對於個人來說應該算是好事,但對整體防疫來說比較麻煩,就是無症狀感染者比例變多。
8.結論指出,對於放鬆NPI的措施,特別是這篇找到容易突破感染的三個族群,即使在打過疫苗後可能都要小心。此外這三個族群可能值得考慮施打加強針。
04b解讀:
1.首先要強調突破性感染本來就是可能出現的。即使是BNT,保護力95%,也是指相對於沒打疫苗的人降低你95%的得病機率呀。而英國這篇研究已經是Delta開始流行的時間,打完兩劑疫苗發生突破性感染也不過千分之2。你不能只放大這個2,忘記那998人還是沒有染疫的呀。
2.打疫苗後即使突破性感染,所有症狀都比較輕,也有近兩倍無症狀感染的這件事,對個人來說是好事,但對整體防疫來說當然就比較麻煩了。
對高風險已接種疫苗者,比方說這次台灣的機師,應該還是要定期檢測,避免因為無症狀感染而讓Delta溜進來。
未來如果Delta進社區,對打疫苗後的長照機構服務人員或是醫護人員來說定期檢測也很重要,避免傳給病人。
3.接種第一劑疫苗後到第二劑之前,在這三群人比較容易發生突破性感染,對於目前我們台灣多半人衝第一劑的政策也有啟示。在一定的覆蓋率後應該要回頭衝第二劑覆蓋率了,且可能該從老人家,肥胖者開始。
4.英國近來也要準備公布其加強針(booster)的政策了,這個針對突破性感染的分析可說是目前為止規模最大的,內容也很重要,告訴我們哪些人是比較容易發生突破性感染的族群。未來應該要針對這群人優先考慮施打加強針的政策。但這些人施打加強針是否能夠有效增加保護力,則有待更進一步的研究了。
老人跌倒比例 在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集資即將於10/7結束,快把握4.2折的拳體字型最後搶購機會!🔥
參加集資點這邊👉 https://bit.ly/346VC9E
拳體|結合臺灣在地元素,復古又摩登的設計字型
拳體需要你拳拳相挺,一起讓拳體躍上臺灣街頭!
#拳體 #臺灣的設計字型
✔︎ 成為七七會員(幫助我們繼續日更,並享有會員專屬福利):https://bit.ly/3eYdLKp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sha77.daily
✔︎ 來看志祺七七粉專 :http://bit.ly/shasha77_fb
✔︎ 如果不便加入會員,也可從這裡贊助我們:https://bit.ly/support-shasha77
(請記得在贊助頁面留下您的email,以便我們寄送發票。若遇到金流問題,麻煩請聯繫:service@simpleinfo.cc)
各節重點:
00:00 前導
03:14 台灣的「獨居人口」,其實滿多的!
04:18 獨居可能遇到的問題?
05:19 獨居會有生命危險?
06:24 如何更安全的「獨居」?
08:06 接近無懈可擊的獨居救護系統?
08:58 我們的觀點
10:03 提問
10:16 結尾
【 製作團隊 】
|企劃:羊羊
|腳本:羊羊
|編輯:土龍
|剪輯後製:絲繡
|剪輯助理:歆雅/珊珊
|演出:志祺
——
【 本集參考資料 】
→ :你也只和自己住嗎?全球「獨居戶」不斷向上增長 這個縣市以4成比例冠全台:https://bit.ly/3mW7h3r
→ :要租房前,先搜尋「女生獨居安全指南」:是什麼讓女性擔心受怕?:https://bit.ly/3i6shkn
→ :法國70萬青年獨居且沒社交 「事情不如意也只能怪自己」:https://bit.ly/2S4z1op
→ :Living Alone: Men and Women, Young to Old, Around the World:https://bit.ly/2S8aiPW
→ :現代人的必修課?獨居並非老人專利 當一個人的生活冷不防找上你…:https://bit.ly/3i9mElE
→ :小鬼獨居亡無人知!殯葬員曝「年輕孤獨死多」 網慌:我好怕:https://bit.ly/3kRFyix
→ :依法可破門救人 竟連資深小隊長都不知:https://bit.ly/33Zs7X8
→ :小鬼、羅霈穎、吳朋奉接連獨居猝逝!一個人住出意外哪些科技可以提前救命?:https://bit.ly/348lLF7
→ :使用 Apple Watch 的「跌倒偵測」:https://apple.co/2EHMTSC
→ :擔心長輩獨居安全?快申請政府緊急救難服務!|家天使居家照顧:https://bit.ly/2S1f8id
→ :Lifeline生命連線緊急救援系統:https://bit.ly/3cIAjyX
→ :Care U雲端居家照護:https://bit.ly/3kS9oDF
→ :2020年,台灣300萬戶將面臨孤獨死危機!子女離開身邊的世代,避免一個人死去的5個方法:https://bit.ly/348MW2i
\每週7天,每天7點,每次7分鐘,和我們一起了解更多有趣的生活議題吧!/
🥁七七仔們如果想寄東西關懷七七團隊與志祺,傳送門如下:
106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二段111號8樓
🟢如有業務需求,請洽:hi77@simpleinfo.cc
🔴如果影片內容有誤,歡迎來信勘誤:hey77@simpleinfo.cc
老人跌倒比例 在 早安健康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根據台灣骨鬆學會統計,台灣50歲以上的民眾有45%確診為肌少症,對比亞洲其他國家只有6%,足足高出8倍,是亞洲之冠。不只年長者,近年來愈來愈多年輕人「肌」弱不振,30歲以下得到肌少症比例也有三成之多。
肌少症是慢性病前因
宋晏仁醫師表示,肌肉是人體活動很重要的機件,位移、運動都需要靠肌肉完成,所以若是肌肉不好、無力,所有的表現、活動功能就差,漸漸地就愈來愈不愛運動,就會造成心肺功能下降、脂肪堆積,「所以它其實是很多慢性病的前因。」
肌肉的活動量、能力不佳,體適能就會受影響,宋晏仁醫師就說,許多老人家認為跌倒、骨折是因為骨質疏鬆,但其實最主要的原因是「肌肉不夠」,沒有辦法平衡自己。
肌少症的成因:飲食很關鍵
?大家一講到肌少症,都以為是老年人才有的問題,」宋晏仁醫師進一步指出,現在很多年輕的族群也已經開始罹患肌少症。他表示,從40歲起每年會以1%、甚至大於1%的速度在流失肌肉量,而原因多半與我們的生活習慣有關,其中一個影響很大的則是「飲食」。
宋晏仁醫師說,我們「吃的組合不對」,再加上大部分外食都有許多添加物、環境的汙染物等等,都會對身體造成很大壓力,而壓力會進一步導致身體產生壓力荷爾蒙,肌肉也因此流失與脂肪堆積的速度增快。
肌肉與脂肪互相消長
宋晏仁醫師說明,肌肉與脂肪基本上是互相消長的關係,所以要適度地維持平衡才是身體最佳的狀態。早期我們比較關注「肥胖症」,但近幾年來「肌少性肥胖症」更是明顯。無論年齡,這些人可能外表看起來還是很強壯,但其實肌肉的品質及力量都在逐漸下降,而這與現代人「不活動」的工作型態、生活型態都有關聯。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早安健康3月號《35歲後長壽必先強肌力》
全台各大超商書店熱賣中,早安健康嚴選商城免運特惠中!
https://shop.everydayhealth.com.tw/product_detail.php?product_sn=1640
【相關影片】
練下半身全身受益!醫師2招增肌抗老防病【史考特醫師】
https://youtu.be/lYpe6ogB9hM
遠離骨質疏鬆、肌少症,骨科醫師教你怎麼吃【蔡凱宙醫師】
https://youtu.be/BS6OhJgiieo
復健科醫師詳解,姿勢對了!疼痛不再來【侯鐘堡醫師】
https://youtu.be/TBnQxNz6JUA
【相關文章】
肌肉變少是疾病前兆!醫師這樣吃甩20kg,肌肉不流失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21184
35歲後長壽必先強肌力,一窺3位名醫的私房養肌秘訣!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5578
35歲後長壽必先強肌力!家醫科名醫:肌少症是各種疾病的前兆!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21202
#宋晏仁 #肌少症
----------------------------------------------------------------------------------
早安健康網站: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
早安健康FB:
https://www.facebook.com/Everydayhealth.Taiwan
早安健康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EverydayhealthTw
老人跌倒比例 在 Fernando Chiu-hung Cheung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致謝議案 - 第三個辯論環節:扶貧、福利、人口政策、教育及人力事務
張超雄議員:主席,我想提一提最近社聯及樂施會發表的兩項研究。根據政府統計處最新的住戶收入數據,在社聯日前發表的研究中,以國際貧窮線顯示,香港現時的貧窮人口達119萬人;貧窮住戶的比例是17.6%;長者有突破,10年來首次出 現超 過30萬名貧窮長者:每3名長者中,便有1名屬於貧窮;貧窮人口中有20萬戶屬於在職貧窮,即這些家庭有成員工作,佔整體貧窮人口超過四成。
樂施會兩天前亦發表了一份報告,訪問了501個居住在"劏房"的"N無家庭",發現七成多受訪家庭等待了四年半仍然未獲得首次編配公屋。這羣朋友居住在非常狹窄,而且租金昂貴的板間房。所以,樂施會建議應該立即增加房屋租金補貼。社聯亦認為現時的貧窮問題嚴重化,是由於最低工資的效果開始減退,追不上通脹,導致貧富懸殊差距惡化。所以,他們建議增加學童午膳津貼、私樓租金津貼、低收入家庭補貼,以及盡快設立全民退休保障。
主席,施政報告有提及全民退休保障。特首在第97段說,僱主、僱員和政府三方供款的全民退休保障建議富爭議性。我不清楚此話有甚麼實質證據,但據我瞭解,過去數年,3項全港性的民意調查顯示,七成以至最近接近九成的香港市民都認為,香港最低限度要研究實施全民退休保障制度。香港大學進行了一項民調,理工大學的社會政策研究中心進行了兩項。我申報,我也是社會政策研究中心一員,但並沒有參與以上調查,從頭到尾也沒有牽涉其中。聲稱全民退休保障富爭議性的說法並沒有任何數據支持,但市民的意願其實已相當清楚,只是梁振英不願意面對和推行,因為他不打算改變現行的所謂"大市場,小政府"格局。他嘴巴好像說得很關心基層,但實際上卻根本沒有觸動任何現有的既得利益。
他現在做甚麼?有關長者生活津貼,政府聲稱每年動用超過60億元,這不是一筆小開支,但長者生活津貼究竟是甚麼?我們認為是四不像。如 果說是扶貧,2,200元 怎麼足夠生活?如果說是敬老,又搞甚麼資產審查?兩者皆不是,政府在搞甚麼?如果說把資源集中幫助有需要的長者,為甚麼不立即廢除"衰仔紙"?為甚麼不讓老人家和傷殘人士以個人作為單位申領綜援?當老人家有經濟需要時,如果家有忤逆子,那又怎麼辦?如果忤逆子連"衰仔紙"也不願簽署,豈非懲罰老人家、懲罰傷殘人士,令他們覺得自己是家庭的負累?由於政策規定要分開居住才可申領,那麼,這項政策究竟是維護還是拆散家庭?不是很荒謬嗎?
如果政府真有心扶貧,為甚麼不推行一些立竿見影的政策?況且,現在說的所謂社會福利規劃,確實可笑。政府說每年如何增加土地、找地方建設一些社福設施,會增加多少個宿位,但現有超過28 000名長者正在輪候。如果未來數年只增加1 700個宿位,是否過於杯水車
薪呢?正在輪候的殘疾人士超過7 300人,要輪候十多年才能入住嚴重智障人士的院舍。我昨天出席一個電台phone-in節目,聽到一名單親家長的來電,說她的小朋友是中度智障,在1999年入紙申請院舍,但至今仍未能輪候到宿位。由入紙至今已過了13年,她的小朋友現在已非小朋友。
究竟政府想怎樣?這是一個甚麼政府?我們要求政府有好的規劃,政府卻說做不到,說要有靈活性。以公屋上樓為例,即使是騙人,最低限度也說說3年便可 -- 這很明顯是騙人,樂施會已說過,根本是四年半也未能輪候到,但政府姑且也先騙騙人。現在卻不然,根本沒有指標,每年只增加數百個宿位,敷衍了事。
政府說要居家安老,甚麼居家安老呢?我們現在有選擇嗎?如果家中有長者,他們跌倒、中風,入院後會怎樣?他們尚未痊癒,醫院的醫生、護士、社工、職業治療師、物理治療師已經勸告家人把他們接回家。如果家中無人可以照顧,又或是如果無能力照顧他們,便會跟家人說如果有能力便聘請傭工照顧。即使家人說沒有錢聘請傭工,院方也會要求長者出院,建議他們到私院或津院"排長龍"輪候,說的可能是要等候37個月。達到護養程度的長者,平均壽命不足3年,但輪候期卻長達37個月。所以,主席,平均而言,是沒有人能輪候得到的。
日期:2013年1月31日(四)
時間:上午9時30分
地點:立法會綜合大樓會議廳
議程
http://legco.gov.hk/yr12-13/chinese/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