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後疫時代:除了「戴口罩」成為一個新常態,你更需要「運動」▣
歷史洪流中始終帶不走疫情陰霾,當提到 SARS 不少人都會聯想到和平醫院封院,如果二十年後講起「新冠肺炎」你會想起什麼呢?
奧運不可能延期、不可能不讓別的國家的人進出國門、不可能只在家辦公、不可能封城,如今太多的不可能都發生了,而且是在全世界發生。中研院賴明詔院士形容:「病毒一定有很多奇妙的方法,可以把不可能的事情變成可能。」
過往很難想像街上的人全都戴起口罩,也很難想不管到哪都要量體溫,台大公衛學院詹長權說:「新冠給我們的一個事情,就是人要改變思維!」如同有可能口罩就成為「日常」,甚至成為一種裝飾品,這些都是一種新的常態,但長怎樣我們正在創造當中,也還不知道[1]。
疫情的擴散著實改變了我們的生活!留在家裡的時間增加了,不能像以前一樣自由地旅遊、聚餐、逛街,連運動習慣也被迫改變。因為學校、運動中心、球場、健身房的關閉,讓原本有固定運動習慣的人突然無法運動。對於原本沒有運動習慣的人來說,更長時間的宅在家會導致更多因為缺乏運動所產生的後遺症。
■後疫時代:你更需要的是運動:沒運動習慣,若染疫死亡率多2.49倍
免疫系統在預防個人感染新冠病毒,以及避免病情惡化至關重要。要增加自身的免疫功能,就要從改善整體健康開始。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改善整體健康包括增加身體活動量(運動)、營養、心理健康、行為和個人的健康應對策略。
2021年4月最新一期《英國運動醫學期刊(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2],有一篇針對不運動和新冠病毒病情嚴重度的研究,研究者針對4萬8,440位美國南加州的新冠病毒染病者做回溯性調查,結果發現:不運動的人如果罹患新冠病毒,其住院機率比有固定運動習慣的人增加了2.26倍,進入加護病房比率增加了1.73倍,死亡比率增加了2.49倍。研究還指出,除了高齡和器官移植史外,不運動是導致嚴重新冠病毒病情最重要的危險因素。這比吸菸、肥胖、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等的影響度都還高!
運動對於身體的好處已經是大家琅琅上口的共識,但實際上大部分的人是做到的比說到的少太多!這個研究結果對這個時間的我們有更大的啟示,你不運動,如果你不幸染疫,你住院的機會、進加護病房的機會、死亡的機會就會比有固定運動的人多好幾倍[3]!
■運動讓你防疫更有力
2021 年 7 月南韓團隊發表涵蓋了 20 萬人的研究發現,有規律運動習慣的人,得到新冠肺炎的機率較低,即使染疫,疾病嚴重度及死亡率也比沒有運動習慣的人低。原因可能是運動使免疫系統調控更好,減少過度的發炎反應、並且增加 T 細胞及抗體的活性,此外也有研究發現,運動可以減少肺部發炎及病原體在呼吸道增生。
針對運動的方式,美國運動醫學會建議一週做到累積 150 ~ 300 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中等強度簡單的判斷法是跑步還能夠簡短對話交談的狀態;此外還要有至少 2 個時段肌力訓練[4]。
■隨著美國進入後疫情時代,想與口罩「和平分手」、重新拉近與他人的距離,似乎沒想像中容易: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勤洗手是過去15個月生活在全球最大疫區美國的保命口訣。
Delta變種病毒入侵美國,最新統計每5例新確診就有一例是感染Delta病毒。儘管已經解封,洛杉磯郡衛生局仍公告,建議居民只要進入室內就要戴口罩[5]。
■接種疫苗後不能鬆懈,持續戴口罩2個主要原因、5大重要理由
接種了疫苗,不是應該受到疫苗的保護嗎?打完疫苗為什麼還要戴口罩?
➤打完疫苗仍需要配戴口罩的2個主要原因
台大感染科權威李秉穎醫師指出,主要不是變異病毒的問題,施打疫苗仍要配戴口罩的主要原因有兩項:
1、接種疫苗仍然會感染,只是感染率較低。
2、疫苗接種後,對於無症狀感染的保護效果較低,會有短時間的帶病毒狀態,仍可傳播病毒。即使再打第三劑還是一樣[6]。
➤已經接種疫苗,仍需要戴口罩5大重要理由
克里夫蘭醫學中心,傳染病專家克里斯汀·英格蘭(Englund)博士說,在擁有一定程度的群體免疫力前,疫苗是針對新冠疫情的另一層保護,但是接種疫苗並不意味能立即以前的生活,強調需要再戴一段時間的口罩。
Englund博士解釋為何已經接種疫苗,仍需要戴口罩5大重要理由:
1. 疫苗生效需要時間
第一劑後確實會獲得部分免疫反應,但這並不意味著在針頭進入手臂後就立即受到保護,而且接種完疫苗需要兩週以後才會產生保護力。
2. 疫苗不能提供100%保護
儘管疫苗有效果,但是只能提供某限度的保護力,就算接種疫苗後仍有感染新冠的風險。
3. 接種過疫苗的人可能是無症狀傳播者
接種疫苗意味著發病和出現症狀的可能性減少,因為接種疫苗的人可能在無症狀的情況下被感染,並將其傳播給尚未接種疫苗者,如果接種疫苗的人認為不需繼續戴口罩,他們可能會導致病毒繼續傳播。
4. 保護免疫系統受損和無法接種疫苗的人
如果你完全接種疫苗,建議避開心臟病、癌症沒有接種疫苗的高風險人群。
5. 疫苗的劑量仍然有限
達到群體免疫需要50%到80%的人口接種疫苗才能達成,因此我們必須在他人等待接種疫苗時繼續戴口罩保護自己與他人[7]。
新冠肺炎疫情嚴峻,全台三級警戒(已於110年7月27日起降為二級)。我們都知道運動能帶來健康,也可以增進免疫力,甚至沒運動習慣的人有更高機率感染新冠肺炎導致重症。然而,這時候想要運動卻面臨了一個很大的抉擇:要在家裡甚至狹小的房間中居家鍛鍊,還是要戴起口罩到空曠戶外揮灑汗水?
■戶外運動戴口罩,汗水沾濕記得換
隨著愈來愈多證據顯示,病毒可以透過氣溶膠漂浮在空氣當中進行傳播。在戶外不戴口罩,其實還是相當危險的。對於健康的成人,戴口罩與否並不會影響運動的表現,更不會造成大家擔心的休克或呼吸衰竭等嚴重疾病。
對於防患新冠疫情,美國疾病管制局(CDC)對於戴口罩的建議是,戶外運動仍必須戴著口罩。如果在高強度運動下,覺得呼吸困難真的戴不住,也要保持至少6英呎(約1.8公尺)的安全距離,並在通風良好的場所運動,否則可選擇低強度的運動,例如慢走或瑜伽。
如果選擇在戶外跑步、騎腳踏車、快走,都務必戴著口罩。尤其是當運動的汗水沾濕了口罩時,請你換一個新的,因為口罩中的過濾層潮濕後,口罩過濾病菌的效果就會變差,降低口罩的保護力。
另一篇刊登在《美國胸科學會年鑑(Annals of the American Thoracic Society)》的文獻回顧研究指出,對於健康的人來說,無論是衣服遮掩口鼻、戴著手術口罩或是隔絕效果更好的N95,所有生理指標如心跳、血壓、呼吸所需做功與主觀感覺疲勞指數其實都差不多,甚至在很高強度下的運動也是如此。因而,戴口罩對於一般健康人的運動表現來講,事實上是沒有影響的。
對於有心肺疾病的患者由於戴口罩運動可能會增加患者的身體負擔,因此建議在三級警戒的時刻,還是留在家中,避免外出運動。在室內單獨一人不必戴口罩,可選擇從低強度的運動開始,進行如靜態拉筋伸展、固定式腳踏車/跑步機、跳繩、啞鈴肌力訓練或瑜伽等運動,並隨時注意自己身體狀況與保持水分充足,這才是安全運動的不二法門[8]。
■#HealthyAtHome 疫情下維持運動習慣的好處
世界衛生組織提出 #HealthyAtHome 的概念,認為在新冠肺炎疫情下維持運動習慣,有幾個好處:
►控制體重,並且減少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及中風等慢性病的危險性,以上疾病都會增加染上新冠病毒的風險及嚴重度。
►增加肌肉骨骼的力量及強度、提升平衡度,並且減少老人的跌倒風險。
►維持認知心理功能,降低憂鬱症及失智症的風險。
■世界衛生組織提供成年人的運動建議
►一週至少做到 150 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例如慢跑快走、來回上下樓梯、跳繩),或是 75 分鐘的劇烈運動;做到 300 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會更好。
►大肌群的肌力訓練(例如深蹲、伏地挺身)一週至少做兩次。
►工作時注意姿勢,每 30 分鐘要起身活動一下。
►年長或活動力不佳的人,要加上一週至少三次的平衡訓練(例如腳跟對腳尖走直線一字步)[4]。
運動已愈來愈被醫學界認可,運動即良藥(Exercise is Medicine,EIM)說明了運動對這些慢性患者的重要性,即使在疫情期間也不能輕忽。研究也發現,各國許多慢性病患者,封城居家隔離之後,心肺相關症狀加劇,不見得是感染,許多反而是來自長期缺乏運動後的肌肉無力萎縮。
新冠肺炎大大的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在家中居家鍛鍊時,也要注意有足夠的活動空間和空氣流通。在外選擇可以保持距離的戶外運動,外出時,務必戴上口罩,這是保護自己最好的武器!持續的運動能帶給我們更健康的身體與快樂心情,也為疫情籠罩的黑暗帶來一絲曙光!而當疫情解封的一天,仍可保有一個健康如新的自己[8]。
疫病下人類顯得渺小、卑微,我們無法拒它於千里之外,只能更加謹慎、戰戰兢兢迎接疫情下的新生活面貌[1]。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1] (Heho健康) 後疫情時代的台灣!十大學者分析改變了這些事 -
https://heho.com.tw/archives/93094
[2]Sallis R, Young DR, Tartof SY, et al Physical inactivity is associated with a higher risk for severe COVID-19 outcomes: a study in 48 440 adult patients 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Published Online First: 13 April 2021. doi: 10.1136/bjsports-2021-104080
[3](康健雜誌)「疫情當前,更需要的是運動」: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84296
[4](Heho健康)抵抗新冠肺炎就靠「規律運動」WHO建議疫情期間維持運動好處多!:https://heho.com.tw/archives/184608
[5](中央社新聞粉絲團)「洛杉磯抗Delta變種病毒 重新建議室內戴口罩」:https://www.cna.com.tw/news/aopl/202106300028.aspx
[6](媽媽經)「打完疫苗為什麼還要戴口罩?台大醫師告訴你2個主要原因」:
https://bit.ly/3AkS2aI
[7](健康醫療網)「接種疫苗後仍要戴口罩 5 個理由 你知道為什麼嗎?」: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50496
[8](康健)「新冠肺炎來襲!戴著口罩運動安全嗎?」: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blog/4076
➤➤照片
(udn.com 聯合新聞網)「戴口罩到底能不能運動?」:https://udn.com/news/story/7879/5519301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免費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edu.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署 #疾病管制署 #後疫時代 #戴口罩 #運動 #HealthyAtHome #運動即良藥
疾病管制署 - 1922防疫達人 / 國民健康署 / 衛生福利部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1萬的網紅風傳媒 The Storm Media,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台灣人口已經邁入高齡化社會,而人口高齡化不是只有老人越來越多這麼簡單而已,隨著人口高齡化,社會也會隨之延伸出其他問題,除了面對居家安全與生活機能方面的問題外,也有許多生活在偏鄉的老人有著三餐不溫飽的問題。 面對這樣的問題,又有什麼樣的因應對策呢?7-11在花東地區有設置給老人的送餐服務,點進影片讓...
「老人問題與對策」的推薦目錄:
- 關於老人問題與對策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老人問題與對策 在 巧收納 易整理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老人問題與對策 在 綠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老人問題與對策 在 風傳媒 The Storm Media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老人問題與對策 在 早安健康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老人問題與對策 在 侯漢廷為民請命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老人問題與對策 在 台灣老人問題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老人問題與對策 在 台灣老人問題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老人問題與對策 在 「失智症進食問題與對策」2:拒吃 - YouTube 的評價
老人問題與對策 在 巧收納 易整理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寫讀書心得
之前我一直認為自己離書封的標題很遠,
因我投資政府的上億投資案老是失敗,
又中年工作不順利,
沒人願意養我,
讓我覺得自己已經
迅速進入「下流」階段🤣🤣
說正格的,
這本書頗有暮鼓晨鐘之意,
尤其年青人更應該看,
媒體都說現在已來到「青貧一代」了。
這本書我是聽到吳淡如在podcast 裡討論,
覺得好符合自己的心境,
立馬借來看。
⋯⋯⋯⋯⋯⋯⋯⋯⋯⋯⋯
作者經營以援助生活窮困者
為目的的NPO法人團體。
他認為下流老人的具體指標:
1、收入極低
2、沒有足夠的存款
3、沒有可以依賴的人(社會性孤立)
下流老人的問題在哪裡?
「失去所有網路的安全狀態」。
老後的貧窮是料想之外的事,
如果沒有及時提出因應的方法和對策,
便會衍生出更艱難的問題。
因為疾病或意外而支付高額醫療費,
就算是一帆風順,
但自己以外的事情全在「料想之外」。
作者把他在工作裡接觸到案例
分享出來,都會令人感到「恐怖」。
很多人都異口同聲說「完全沒想到」,
甚至年金比想像的少。
作者提到:
下流老人都有不顧自己積極尋求支援
這個特徵。
這是心態問題,首先要捨棄自尊。
為了避免淪為「下流老人」,
除了要存錢、管理好金錢,
健康要顧好,
否則有錢拖著病痛也是生不如死,
再來就是與人情感的交流。
擴大「個人社群」也是防止貧窮化的方法,
在高齡期,如果可以在陷入孤立之前
盡量和多一點人建立互相幫助的關係,
就算生活陷入窮困,
也不會那麼痛苦。
我的中年危機也是靠家人和
許多朋友的支持,
才能慢慢挺過來,
感謝正在讀這篇文章的你。
#與人連結的重要性
老人問題與對策 在 綠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巡田編:同島一命,照顧移工】
文/綠黨副秘書長 李春祥
台灣一年多來成功將疫情阻絕境外,且個案疫調確實,防疫成績斐然。但當病毒找到破口進入社區,我們的防疫措施便顯得不足。除了社區感染,群聚感染成為最大威脅。繼新北的老人照護中心群聚感染後,製造業的移工群成為最大的確診數字來源。苗栗縣截至昨日(6月8日),京元電子210例、超豐20例、智邦13例,三家電子公司共243例確診。數字雖包含本國籍員工,但移工佔多數。
苗栗縣長在疫情直播宣佈禁止移工外出。苗栗國拿不出具體降低群聚感染對策,卻任意用禁令拘束移工人身自由,作法既不人道也無從解決問題。限制移工外出,只是隔絕移工與一般民眾的互相感染,並無法管控及降低廠內感染。
相對於苗栗國對移工問題對策僅有將移工通通當成囚犯關起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則修訂雇主聘僱移工指引,表示將加強查訪移工宿舍及增訂企業因應員工確診應變處置。勞動部將補助雇主必要防疫措施的部分費用,包括移工採檢後隔離期間費用,及鼓勵雇主降載每房居住人數轉住租賃建物、一般旅館或防疫旅館費用。
台灣移工長期居住在雇主或仲介提供的集合式宿舍,環境狹窄擁擠,難以維持社交距離,本來就潛藏隱憂。改善移工住宿環境,是緩解疫情重要關鍵。去年新加坡爆發移工群聚感染,從4月延燒到11月,前後確診數累計超過5萬人次,可以看出改善移工住宿環境對於整體防疫有多麼重要。
因此,勞動部承諾補助移工隔離及宿舍降載,我們予以肯定。政府的錢必須真正用在刀口上,並受到公開監督,才能改善移工環境,讓感染者受到良好照顧,並降低未感染者的風險。而且,比起科技園區的大公司,中小企業的移工環境政府也不能忽略。
新冠肺炎疫情以來,可以看到台灣社會對移工仍存有歧視。例如新聞報導有意無意指移工為防疫破口,又例如移工對法令不熟悉,吸收資訊有語言隔閡,觸犯規定時卻常遭重罰。今天,苗栗國更祭出赤裸裸的歧視,勒令將移工全部關起來,派警察巡邏取締。縣長行為嚴重違反人權,應立即停止,以免台灣貽笑國際。
今天擺在眼前,是疫情控制對經濟運作的關鍵性,而照顧好移工,才能控制疫情。我們應發揮同島一命的精神,好好照顧這些來自海外的兄弟姊妹。
統計顯示老人家染疫死亡率偏高,指揮中心調整老人施打疫苗的優先順序,綠黨並建議同時將看護移工納入施打。
__
加入志工》 t.ly/actW
成為黨員》 t.ly/b00g
線上捐款》 t.ly/QXY5
#捐款綠黨可以抵稅
老人問題與對策 在 風傳媒 The Storm Media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台灣人口已經邁入高齡化社會,而人口高齡化不是只有老人越來越多這麼簡單而已,隨著人口高齡化,社會也會隨之延伸出其他問題,除了面對居家安全與生活機能方面的問題外,也有許多生活在偏鄉的老人有著三餐不溫飽的問題。
面對這樣的問題,又有什麼樣的因應對策呢?7-11在花東地區有設置給老人的送餐服務,點進影片讓我們一起來了解更多吧!
影片授權:林辰Buchi ( https://youtu.be/pWryZv1q3Qk )
✓ 點我加入《風傳媒》Line 好友(ID:@dyp8323m) http://bit.ly/2hETgWE
✓ 點我訂閱《風傳媒》YouTube 頻道 http://bit.ly/2grkAJ6
✓ 點我追蹤《下班經濟學》IG頻道(ID:@worked_money) https://bit.ly/2WZ1Dnb
【Facebook粉絲團】
風傳媒►► https://www.facebook.com/stormmedia
風生活►► https://www.facebook.com/SMediaLife
下班經濟學►►https://www.facebook.com/workedmoney
老人問題與對策 在 早安健康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時序入冬,季節性的空氣汙染因素又開始嚴重起來,面對空汙危機籠罩,在室外運動究竟還安不安全?林口長庚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黃文宏以下解答!
戶外運動當心空汙
黃文宏醫師表示,人類生存必須要活動,若是因空汙問題從此不再戶外活動很可惜。但如果要在有空汙的情形下,在戶外「深層呼吸」、做運動,對健康的影響卻不可忽視。
他說明,人體呼吸的氣體交換量,平時每分鐘大約 5 千至 1 萬 4 千 cc 左右,如果進行有強度的運動,心率上升、呼吸頻率增加,使得每分鐘氣體交換量增加到 5 萬至 8 萬 cc 的水準,將近八到十倍。如果在戶外,不僅增加了身體吸進汙染物質的總量,同時因為血液循環加速,汙染物質更會影響全身。
黃文宏醫師分享,曾看過一張拍攝北京民眾晨間活動的照片,照片裡的民眾竟然戴 N95 口罩打太極拳、跳晨間操,讓他覺得很震撼。出門運動前,事先瞭解天氣狀況真的很重要。但黃文宏認為,目測判斷空氣品質不容易,比較好的做法是出門前先看一下空氣品質指標。
空汙防範:查看空氣品質指標
環保署的空氣品質監測網中有空氣品質指標,自2016年開始參考美國的空氣品質指標,將PM2.5的標準加入原先的空氣品質指標中,一共分為六級,從良好到危害分別是綠色、黃色、橘色、紅色、紫色及褐紅色,各等級的室外活動建議並不相同。
民眾若是想出門運動,可先上網查看空氣品質。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中心護理師譚敦慈也說,若是跟紅色有「接到邊」(橘色開始)的代表空氣品質不是很好,建議以室內運動為主,例如爬樓梯、有氧運動、重力訓練等應足夠。
譚敦慈老師指出,近年來研究發現,不僅肺炎與肺癌,包括心血管疾病、各種癌症與新陳代謝疾病如糖尿病等,台灣十大死因幾乎都跟PM2.5有關。除了盡力減少空氣汙染之外,在面對空汙嚴重的當下,還是要有相應的防範措施。
譚敦慈防空汙小撇步
1、空汙嚴重時減少戶外運動,改成室內運動,如:爬樓梯
2、搭捷運、公車等大眾運輸工具,減少廢氣量
3、戴口罩並常更換
4、室內放置大葉綠色植物
5、多喝水
6、空汙嚴重時,心血管、腎臟病、肺部疾病患者,及老人、小孩、孕婦減少外出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早安健康12月號《名醫的餐桌》,全台各大超商書店熱賣中,早安健康嚴選商城免運特惠中!
https://shop.everydayhealth.com.tw/product_detail.php?product_sn=1496
【更多譚敦慈的防毒教室】
不可忽視的室內空汙 (黃文宏醫師)
https://youtu.be/ZATWDR-qr9I
生活中的汞危害,你會不會中毒?(顏宗海醫師)
https://youtu.be/5W6yHzFdGY4
除蔬果農藥,這個比鹽、小蘇打更好 (翁正昊醫師)
https://youtu.be/-RoWZXNAzW4
【相關文章】
空汙紫爆好發異位性皮膚炎!跟著藥師這樣做能預防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4157
研究:攝取B群可抵抗空汙傷身,飲食對策出爐!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5242
洗臉、喝水、吃鮭魚...真正抗空汙請做對這4件事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4750
#PM2.5 #空汙 #譚敦慈 #黃文宏
----------------------------------------------------------------------------------
早安健康網站: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
早安健康FB:
https://www.facebook.com/Everydayhealth.Taiwan
早安健康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EverydayhealthTw
老人問題與對策 在 侯漢廷為民請命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每天三分鐘,多懂一點歷史掌故】
第一集,如何創新
影片搞笑,文字有料。
三皇之後,方有黃帝。細看黃帝時代一干人等的發明,會覺得根本是個科研團隊吧!文字、舟車、屋宇、衣服、音律、弓矢、典章制度等。倉頡造出象形文字;伶倫分音階編樂曲;隸首制定度量衡;大撓制定甲子紀年;嫘祖養蠶取絲;岐伯精通醫術。而為什麼如此神奇呢?
《史記•封禪術》說:「黃帝且戰且學仙……百餘歲然後得與神通。」原來黃帝他老人家,是神仙啊!那麼帶領群臣能有了不起的創新發明,也就理所當然了。
但歷史事實並非如此,沒什麼神仙。是老祖宗多年的生活發現、不同部落漫長的智慧集結,並非倉頡創造了所有的字,而是他整理並也依循規則創造了一些字。黃帝是當時較大的部落首領,因此歷史把所有的發明歸功到他及其臣子身上。
創造與發明,鮮少是魔法或魔術憑空得來。當然有著靈光一閃,但多數時刻,是長時間的打磨,在既有基礎之上的「創新」,成為了「發明」。
物聯網之父凱文‧阿什頓在《被誤讀的創新》一書中認為,創新不靠靈感,思考的方式不存在飛躍,而是一系列連續的步驟。普通的思考方式就夠,成功不是思考的步伐邁得多大,而是步驟是否足夠。
蘋果發明IPHONE,創造過程也不是飛躍的,賈伯斯是這樣思考的:手機帶著一個鍵盤,我們需要大的屏幕和一個滑鼠,但我們也不可能隨身帶著滑鼠,替代方案是用觸碰筆,但筆也容易弄丟,怎麼辦呢?賈伯斯想到了,干脆用手指。這就是觸屏手機想法產生的過程。過程是循序漸進,賈伯斯總是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然後重複,是這些連續的步驟促成了蘋果手機的創新。
阿什頓認為,解決問題是創新的唯一方法。他建議創業的產品就是找出人們遇到問題的對策。馬雲也說,遇到問題、解決問題,就是機會。哪裡有抱怨,哪裡就有商機。
馬雲做電商,發現網路支付是個難題,缺個好工具,做出了支付寶。就是創新。和上古時期捕魚打獵覺得缺個好工具於是發明了網,本質上都是一樣的。
科技指數成長劇烈變動的時代,唯有持續創新才能保證自己不被淘汰。而創新,其實不是靠神力,而是熟悉與持續。至於創新的方法,又是個大題目,希望下次再跟大家分享。
歡迎大家一起留言思考討論:
你覺得養蠶取絲織衣服是嫘祖一人生而知之該這麼做嗎?比較有可能的狀況是什麼?如果一個創新是植基於多樣的基礎或多人的合作,那說明什麼?
老人問題與對策 在 台灣老人問題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在老人問題與對策這個討論中,有超過5篇Ptt貼文,作者AAAB也提到2022年1月20日19︰04 缺工問題嚴峻監察院籲行政院通盤檢討移工政策監察院今天說,近年台商回流及外商 ... ... <看更多>
老人問題與對策 在 「失智症進食問題與對策」2:拒吃 - YouTub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失智症進食 問題與對策 」2:拒吃. 1,502 views Sep 27, 2017 版權:台北市立聯合醫院語言: ... The Hong Kong Geriatrics Society香港 老人 科醫學會. ... <看更多>
老人問題與對策 在 台灣老人問題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在老人問題與對策這個討論中,有超過5篇Ptt貼文,作者AAAB也提到2022年1月20日19︰04 缺工問題嚴峻監察院籲行政院通盤檢討移工政策監察院今天說,近年台商回流及外商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