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圖輯】半個世紀的香港歷史與命運📸更多照片:https://bit.ly/32FZoq7
香港國際攝影節最近推出首輯香港影像珍藏「Hong Kong Portfolio」,雲集了十位別具貢獻的影像藝術家:陳的、朱德華、馮漢紀、何藩、高志強、黃楚喬、梁家泰、夏永康、余偉建、翁維銓的代表作。作品有紀實也有概念性實驗創作,並橫跨大半個世紀,道出香港的歷史與命運。
香港國際攝影節創立近十年,迄今主要依賴政府和商業贊助。會方表示在不太明朗的前景下,為維持獨立自主的營運模式,是以推出限量三十五套慈善珍藏相盒,希望得到一定比例民間支持,以持續推廣當代影像文化。
- - -
延伸閱讀:
【影像故事】攝影大師鍾文略:為60年代香港 留下唯美歷史印記
http://bit.ly/3amAAIB
【影像故事】首位華人奪國際年度風景攝影師冠軍 Kelvin Yuen:「攝影給我活着的感覺」
https://bit.ly/3fU45m4
- - -
◢ 緊貼明周文化 ◣
IG:bit.ly/2TORYuE
YouTube:bit.ly/2klNzmB
TG:t.me/mpwchanneldepthreport
#攝影 #香港國際攝影節 #陳的 #朱德華 #馮漢紀 #何藩 #高志強 #黃楚喬 #梁家泰 #夏永康 #余偉建 #翁維銓 #我就是我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tizzybacvideo,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雖然是遲來的感言,但是TB20能在大家的幫忙與支持中完成,如同半澤直樹所言,「人生就是報恩與感謝」,放在我們的身上,就是沒有一天不思考著怎麼樣作出自我更新的音樂與演出吧。 而20年的音樂之路,這個舞台總是會有新的事情教我們,沒有一次的表演感受是一樣的。在這次「穿越光年的孤獨」中,一直稍微偏向比較高...
「翁維銓」的推薦目錄:
- 關於翁維銓 在 明周文化 MP Weekl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翁維銓 在 賣字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翁維銓 在 Tina Liu 劉天蘭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翁維銓 在 tizzybacvideo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翁維銓 在 SELF PICK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翁維銓 在 tizzybacvideo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翁維銓 在 天地人- 翁維銓55年攝影作品展Peter Yung Retrospective 的評價
- 關於翁維銓 在 《再生人》導演翁維銓剖白當年拍攝細節差點開不成戲全靠新藝 ... 的評價
翁維銓 在 賣字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世上有如此多的不許人間見白頭,有那麼多原以為不會分離的同偕白首,像在我心裡面秋官還是楚留香的模樣,周潤發和鍾楚紅是秋天的童話裡的一對。這些照片記著的不單是傾倒眾生的風華絕代,還是粵語最漂亮精彩的年代,最動人心魄又不可方物的聲音。
很久之前,有一個朋友,經已記不起是誰,向我提議開闢一個攝影專欄,以拍攝電影界人物為主。我本來就喜歡拍攝人物,又由於當時加入了『電影雙周刊』,跟電影界朋友有著密切的聯絡,何不藉此「專欄」逼自己不停拍攝?我生性疏懶,要是沒有「專欄」的壓力,我是不會定期工作的。故此,就於一九七九年十月十一日在『電影雙周刊』第二十期開始了「曝光人物」一欄。當時,「曝光人物」是意圖把有突出表現的電影工作者,或有潛質的幕後工作者介紹出來,特意「曝光」一番。
記得第一個電影人,我是選擇了許鞍華,那時她剛拍完了處女作《瘋劫》。許鞍華的性格,我是知道的,要她拍照,實在為難她,我私下有點兒不忍逼害她,可是任務在身,唯有努力把她誘請出來。回想也好笑,我把她帶到深夜的電車上,舉機相向,她還苦苦哀求我放好一馬拍。她不是矯扭作態,因為四周無人,而是她真的很怕拍照。怕拍照,我覺得完全正常,我也怕被人拍照。終於我還是完成了任務。我很喜歡那張照片。
說起來,譚家明也是一個怕拍照的人,他可害得我苦了!我曾經隻身夜探嘉禾片場,在又焗又熱的廠景內苦候整個晚上,一無所獲,就是因為他怕了我的攝影機,又很會躲。又有一次我碰見他在尖沙咀拍戲,立刻趕回家取攝影機,以為可以替他拍得一張照片,豈料,他竟然在眾人面前央求我不要拍,真給他氣壞!所以至今我還未有一張滿意的譚家明照片,遺憾!
幸而,電影工作者不是全部都害怕攝影機,有些根本喜歡上鏡,這類型的人最受歡迎,亦是最合作的模特兒。章國明就最可愛,他懂得怎樣引導你的攝影,不斷提出意見刺激你。面對著他,你會有很多很多選擇,而不是相對無言─尷尬。拍攝過程是輕鬆、愉快的。徐克也是很好的拍攝對象,他會給你機會,給你時間。有些導演在工作時異常緊張,不停走動,使你一個鏡頭也沒法捕捉。楚原在邵氏片場內,快步來回,難得有停下來的一刻,但在適當的時候,他也會記起我的存在,而給我機會。但有些導演便不會明白我持機等待的苦心,像有意作弄似的永遠不會走到「有足夠光線」的地方,使我用武無地。有時連燈光師也同情我的苦候,通情達理的特意把燈光射去,給我拍攝的機會,為了拍攝「曝光人物」,多年追縰電影進行拍攝的實況,跟很多工作人員都熟絡起來,他們給我很多方便和幫忙,感激不盡。
拍攝人像,我喜歡用廣角鏡,在短距離捕捉對方最自然,最不自覺的面貌。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我唯有在他們工作時進行拍攝,因此使我有機會體會拍電影的艱苦,亦豐富了我的經歷。我會落到中區的地底深處,那時黃志強正在那裡拍攝《癲佬》。我冒生命危險攀落地鐵的地底地盤,裡面沒有空氣調節,烏煙瘴氣,真難為那班工作人員要在裡面工作多日。我又曾探過西環上面的防空洞,那時鄧光榮在山洞裡面拍《怒拔太陽旗》。我要忍受那些防空洞的髒和黑,工作人員都懷疑我為何要自討苦吃。我又試過在寒風凜裂的高速公路佇立,那時曾志偉在拍《最佳拍檔大顯神通》的飛車鏡頭。全組工作人員士氣高昂,像感覺不到寒冷,只有我一個冷得牙根打顫。
記得有一次,我要替麥嘉拍照,照例先打電話追查行蹤,他說:「今晚我們半夜出發,像黑夜行軍,要攀山越嶺,你還是別跟來吧!」永遠是那樣大男人口氣,我才不被他嚇倒,堅持跟隨出發。麥嘉唯有帶同我摸黑走路,一行人有講有笑,並不太辛苦。雖然當晚捱到通宵,我也拍不到一張滿意的照片。可是深夜行山是我前所未有的經驗,也算是有多少收獲。
說來「曝光人物」帶給我的收獲可不少,除了經驗、朋友之外,就是意外的讚賞。有點奇怪,不少人都表示喜歡「曝光人物」。施南生便說過她和徐克喜歡把所有的「曝光人物」放在一起來欣賞。台灣『中國時報』亦要求刊登那些照片,另立名目為「電影人映象」。直至一九八三年九月一日,『電影雙周刊』第119期,「曝光人物」一欄才停止。因為我要應付一項新的工作,分身不暇,唯有割愛。想不到有不少朋友比我還緊張,屢次追問我何時再續 ,此事一直令我耿耿於懷。
我可不曾想過把作品結集成書,名攝影家翁維銓早已建議我進行出版攝影集,他的鼓勵使我欣然,但亦令我歉疚,我曾替上百的電影人拍照,竟然遺漏了這位也是導演的朋友。其後還有不同的機構及朋友向我提議出版「曝光人物」,可是每次翻看那些攝影作品,都覺得成績平平,差強我意,實在沒有勇氣再拿出來獻醜。幾經規勸和催逼,我才毅然把四年來的『曝光人物』和其他電影人的照片勉強整理出一個大概,完全是就地取材。真怪自己疏懶,心無大志。要是早有計劃,就不至內容偏頗不全。
這本『電影人』只是這幾年的攝影紀錄,我希望會有第二集的『電影人』,能夠把本港現在及將來出色的電影工作者的照片收集,攝影師不必是我。
希望這願望有實現的一天。
A long time ago, a friend persuaded me to start a photo column expressly on film makers. i love photographing people, and ever since, I joined the film Biweekly in 1979, i have come to know film makers well. Being a photo columnist, I had to photograph continuously. The column"exposeure" came into existence in the 10/11/79 issue of the flim Biweekly, solely to "expose" and introduce to the public some remarable film makers or outstanding personaliities in the industry.
Ann Hui, was my first subject, who had just finished her first film, "The Secret" In spite of her reluctance of being photographed, I accomplished my first shooting assignment on the upper deck of a tram - but not without much coaxing and cajoling. This particular portrait meant much to me.
Patrick Tam too, was reluctant to be photographed. In spite of my patience and perseverence, I yielded to Patrick's evasiveness and reluctance. Consequently, i never did photograph Patrick.
Fortunately, not all film makers had " camera fright" and these cooperative personalitieswere excellent subjects as well as models. Alex Cheung was great because he would not mind being photographed, and he even offered suggestions which made the photo-session a delightful and happy experience.
Tsui Hark was easy to work with for his cooperativeness and time. While photographing Chu yuan at work, His mobility almost rendered the mission impossible, but his understanding enabled me to accomplish my mission. Often, the dimness of the studios possed problems to photographing directors at work; and without the lighting men's special assistance, some works would never have been achieved. Many thanks are due to those i have come to know and worked with during those years.
The focal length of a wide angle lens is my preference for portraiture. It facilitates my capturing the subjects in the naturnal and uncontrived. On following film makers around in those photo--sessions - through studios and on locations, I experienced the hard work of film-making. I lived with the heat and grime of MTR construction site in Central where Kirk Wong was filming "The Mad man." i experienced the darkness and filth of the tunnel in kennedy Town where Allan Tang filmed the "Aces Go places II" on a freeway.
Once i hiked all night to photograph Carl Mak. Though the night trip did not merit any good photographs, the experience itself was rewarding.
Not only had the "Exposure" won me experiences and friennds, bbut also pleasant surprises - acceptance. people from many walks of life expressed interests in those works. Often, Nansun shi recalled she and Tsui hark would lay them out for appreciation. The "China Times" of Taiwan had publish them ina photo colum. "portraits of Flim Makers' Against my friends Advice the "Exposure" ended on September 1,1983 when I took up another job.
Peter Yung, a renowned photographer and film maker as well, whom I regretably did not photograph, encouraged me to publish them.Repeatedly, publishers approached me with similar ideas to which I had not complied. After much rationalization, I re-examind and re-edited the body of work, an accomplishment in four years. i reaized that had I been planning in advance, I would have been been more organized and comprehensive in covering more film makers.
" The Flim Makers" is merely a photographic record to which i wish there could be a sequel by me or other photographers. I hope I can find the time and energy to make the wish come true.
翁維銓 在 Tina Liu 劉天蘭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寶藏!捕捉了一代香港電影人映像的盧玉瑩攝影作品<電影人-The Film Makers> , 太珍貴!
(<電影人>結集,電影工作室1986年出版)
很久之前,有一個朋友,經已記不起是誰,向我提議開闢一個攝影專欄,以拍攝電影界人物為主。我本來就喜歡拍攝人物,又由於當時加入了『電影雙周刊』,跟電影界朋友有著密切的聯絡,何不藉此「專欄」逼自己不停拍攝?我生性疏懶,要是沒有「專欄」的壓力,我是不會定期工作的。故此,就於一九七九年十月十一日在『電影雙周刊』第二十期開始了「曝光人物」一欄。當時,「曝光人物」是意圖把有突出表現的電影工作者,或有潛質的幕後工作者介紹出來,特意「曝光」一番。
記得第一個電影人,我是選擇了許鞍華,那時她剛拍完了處女作《瘋劫》。許鞍華的性格,我是知道的,要她拍照,實在為難她,我私下有點兒不忍逼害她,可是任務在身,唯有努力把她誘請出來。回想也好笑,我把她帶到深夜的電車上,舉機相向,她還苦苦哀求我放好一馬拍。她不是矯扭作態,因為四周無人,而是她真的很怕拍照。怕拍照,我覺得完全正常,我也怕被人拍照。終於我還是完成了任務。我很喜歡那張照片。
說起來,譚家明也是一個怕拍照的人,他可害得我苦了!我曾經隻身夜探嘉禾片場,在又焗又熱的廠景內苦候整個晚上,一無所獲,就是因為他怕了我的攝影機,又很會躲。又有一次我碰見他在尖沙咀拍戲,立刻趕回家取攝影機,以為可以替他拍得一張照片,豈料,他竟然在眾人面前央求我不要拍,真給他氣壞!所以至今我還未有一張滿意的譚家明照片,遺憾!
幸而,電影工作者不是全部都害怕攝影機,有些根本喜歡上鏡,這類型的人最受歡迎,亦是最合作的模特兒。章國明就最可愛,他懂得怎樣引導你的攝影,不斷提出意見刺激你。面對著他,你會有很多很多選擇,而不是相對無言─尷尬。拍攝過程是輕鬆、愉快的。徐克也是很好的拍攝對象,他會給你機會,給你時間。有些導演在工作時異常緊張,不停走動,使你一個鏡頭也沒法捕捉。楚原在邵氏片場內,快步來回,難得有停下來的一刻,但在適當的時候,他也會記起我的存在,而給我機會。但有些導演便不會明白我持機等待的苦心,像有意作弄似的永遠不會走到「有足夠光線」的地方,使我用武無地。有時連燈光師也同情我的苦候,通情達理的特意把燈光射去,給我拍攝的機會,為了拍攝「曝光人物」,多年追縰電影進行拍攝的實況,跟很多工作人員都熟絡起來,他們給我很多方便和幫忙,感激不盡。
拍攝人像,我喜歡用廣角鏡,在短距離捕捉對方最自然,最不自覺的面貌。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我唯有在他們工作時進行拍攝,因此使我有機會體會拍電影的艱苦,亦豐富了我的經歷。我會落到中區的地底深處,那時黃志強正在那裡拍攝《癲佬》。我冒生命危險攀落地鐵的地底地盤,裡面沒有空氣調節,烏煙瘴氣,真難為那班工作人員要在裡面工作多日。我又曾探過西環上面的防空洞,那時鄧光榮在山洞裡面拍《怒拔太陽旗》。我要忍受那些防空洞的髒和黑,工作人員都懷疑我為何要自討苦吃。我又試過在寒風凜裂的高速公路佇立,那時曾志偉在拍《最佳拍檔大顯神通》的飛車鏡頭。全組工作人員士氣高昂,像感覺不到寒冷,只有我一個冷得牙根打顫。
記得有一次,我要替麥嘉拍照,照例先打電話追查行蹤,他說:「今晚我們半夜出發,像黑夜行軍,要攀山越嶺,你還是別跟來吧!」永遠是那樣大男人口氣,我才不被他嚇倒,堅持跟隨出發。麥嘉唯有帶同我摸黑走路,一行人有講有笑,並不太辛苦。雖然當晚捱到通宵,我也拍不到一張滿意的照片。可是深夜行山是我前所未有的經驗,也算是有多少收獲。
說來「曝光人物」帶給我的收獲可不少,除了經驗、朋友之外,就是意外的讚賞。有點奇怪,不少人都表示喜歡「曝光人物」。施南生便說過她和徐克喜歡把所有的「曝光人物」放在一起來欣賞。台灣『中國時報』亦要求刊登那些照片,另立名目為「電影人映象」。直至一九八三年九月一日,『電影雙周刊』第119期,「曝光人物」一欄才停止。因為我要應付一項新的工作,分身不暇,唯有割愛。想不到有不少朋友比我還緊張,屢次追問我何時再續 ,此事一直令我耿耿於懷。
我可不曾想過把作品結集成書,名攝影家翁維銓早已建議我進行出版攝影集,他的鼓勵使我欣然,但亦令我歉疚,我曾替上百的電影人拍照,竟然遺漏了這位也是導演的朋友。其後還有不同的機構及朋友向我提議出版「曝光人物」,可是每次翻看那些攝影作品,都覺得成績平平,差強我意,實在沒有勇氣再拿出來獻醜。幾經規勸和催逼,我才毅然把四年來的『曝光人物』和其他電影人的照片勉強整理出一個大概,完全是就地取材。真怪自己疏懶,心無大志。要是早有計劃,就不至內容偏頗不全。
這本『電影人』只是這幾年的攝影紀錄,我希望會有第二集的『電影人』,能夠把本港現在及將來出色的電影工作者的照片收集,攝影師不必是我。
希望這願望有實現的一天。
A long time ago, a friend persuaded me to start a photo column expressly on film makers. i love photographing people, and ever since, I joined the film Biweekly in 1979, i have come to know film makers well. Being a photo columnist, I had to photograph continuously. The column"exposeure" came into existence in the 10/11/79 issue of the flim Biweekly, solely to "expose" and introduce to the public some remarable film makers or outstanding personaliities in the industry.
Ann Hui, was my first subject, who had just finished her first film, "The Secret" In spite of her reluctance of being photographed, I accomplished my first shooting assignment on the upper deck of a tram - but not without much coaxing and cajoling. This particular portrait meant much to me.
Patrick Tam too, was reluctant to be photographed. In spite of my patience and perseverence, I yielded to Patrick's evasiveness and reluctance. Consequently, i never did photograph Patrick.
Fortunately, not all film makers had " camera fright" and these cooperative personalitieswere excellent subjects as well as models. Alex Cheung was great because he would not mind being photographed, and he even offered suggestions which made the photo-session a delightful and happy experience.
Tsui Hark was easy to work with for his cooperativeness and time. While photographing Chu yuan at work, His mobility almost rendered the mission impossible, but his understanding enabled me to accomplish my mission. Often, the dimness of the studios possed problems to photographing directors at work; and without the lighting men's special assistance, some works would never have been achieved. Many thanks are due to those i have come to know and worked with during those years.
The focal length of a wide angle lens is my preference for portraiture. It facilitates my capturing the subjects in the naturnal and uncontrived. On following film makers around in those photo--sessions - through studios and on locations, I experienced the hard work of film-making. I lived with the heat and grime of MTR construction site in Central where Kirk Wong was filming "The Mad man." i experienced the darkness and filth of the tunnel in kennedy Town where Allan Tang filmed the "Aces Go places II" on a freeway.
Once i hiked all night to photograph Carl Mak. Though the night trip did not merit any good photographs, the experience itself was rewarding.
Not only had the "Exposure" won me experiences and friennds, bbut also pleasant surprises - acceptance. people from many walks of life expressed interests in those works. Often, Nansun shi recalled she and Tsui hark would lay them out for appreciation. The "China Times" of Taiwan had publish them ina photo colum. "portraits of Flim Makers' Against my friends Advice the "Exposure" ended on September 1,1983 when I took up another job.
Peter Yung, a renowned photographer and film maker as well, whom I regretably did not photograph, encouraged me to publish them.Repeatedly, publishers approached me with similar ideas to which I had not complied. After much rationalization, I re-examind and re-edited the body of work, an accomplishment in four years. i reaized that had I been planning in advance, I would have been been more organized and comprehensive in covering more film makers.
" The Flim Makers" is merely a photographic record to which i wish there could be a sequel by me or other photographers. I hope I can find the time and energy to make the wish come true.
翁維銓 在 tizzybacvideo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雖然是遲來的感言,但是TB20能在大家的幫忙與支持中完成,如同半澤直樹所言,「人生就是報恩與感謝」,放在我們的身上,就是沒有一天不思考著怎麼樣作出自我更新的音樂與演出吧。
而20年的音樂之路,這個舞台總是會有新的事情教我們,沒有一次的表演感受是一樣的。在這次「穿越光年的孤獨」中,一直稍微偏向比較高冷的我們(這個我們也包括你們😆)也用彼此信任的心,跨越了害羞或孤高的籓籬,完成了大合唱的部分,這代表的意涵,對我們來說也相當重要。
人的本質或許就是孤獨的,但我們之所以可以背負孤獨而不害怕,繼續往前的原因,就是我們知道,我們都在愛的量子糾纏中同步著。於是,你跟我,一起成就了「穿越光年的孤獨」這首歌,這首穿越時間與空間的,關於愛的歌。
【穿越光年的孤獨】Live MV
https://youtu.be/-TT7b1ZzY_Q
#TB20 #無限軌道 #穿越光年的孤獨
════════════════════
TB20三部曲【無限軌道 infinitas】演唱會
2020 / 12 / 11&12 at Zepp New Taipei
演唱會主辦|相信音樂 Bin Music International Limited、理想國演藝股份有限公司 Live Nation Taiwan
演唱會製作|必應創造 Bin Live Production
監製|陳勇志 Ason Chen
音樂總監/創意總監|Tizzy Bac
Tizzy Bac|
主唱/鍵盤手 - 陳惠婷
鼓手 - 林前源
演出樂手|
吉他 - 林維軒(杉特)
鍵盤手/合成器 - 蘇玠亘(蛋)
貝斯 - 陳彥奇(Mo)
第一小提琴 - 蔡曜宇
第二小提琴 - 朱奕寧
中提琴 - 甘威鵬
大提琴 - 葉欲新
小號 - Danny Deysher 丹尼
次中音薩克斯 - 蘇聖育
長號 - Terence Hsieh 謝燕輝
技師|王裴立
演唱會導演|劉名峯@峯名影像
執行製作|葉佩旻
視覺統籌|翁靖惠
視覺執行|翁靖惠
視覺製作|翁靖惠、周怡均、林凱
硬體統籌|寶哥/肉球的恐龍拔拔@必應創造
硬體執行助理|呂柏沅、林韋岑@必應創造
燈光設計|沈佳穎@鹿米工作室
燈光助理|陳思齊@鹿米工作室
F.O.H. 音響設計|林揮斌
Monitor音響設計|蔡易達
協調總監|游家雍
經紀總監|江季剛
經紀經理|蔡欣儒
藝人經紀|林以潔
企宣總監|凃宛均
企劃執行|李柏儒、徐旻鈴、熊任恩
媒體宣傳|梅衍儂、吳宛津
社群宣傳|張育珊、連映婷
新媒體宣傳行銷統籌|黃尚哲
新媒體宣傳行銷執行|王翊安、吳明基、歐靖筠、劉興倫
行政|黃昭瑜、張育珊
商品販售|楊景崴、沈威宏、吳璨彣
協力廠商|MARS瑪思創意活動
演唱會平面攝影|周浩詠、周柏辰
演唱會動態攝影|8ID Studio(魏奕旻、陳韋翰、陳翔科、洪建凱)、塗士謀
〈穿越光年的孤獨〉 Live MV 剪接|8ID Studio
〈穿越光年的孤獨〉視訊製作|王殊懸
〈You’ll See〉Live MV 剪接|連映婷
主視覺攝影|吳仲倫
主視覺設計|方序中@究方社
服裝造型|Major Tom
髮型|Tyker Ho、Sanki@黑鵝摩沙HAIRMOSA.LAB
化妝|詹晴惟
特別感謝|Zepp New Taipei、理想國演藝股份有限公司 Live Nation Taiwan(Ngiam、KC、Jay、Jessie、Doris、Becky、Daphne、Andrew)
工程統籌|必應創造B'in Live Production
舞台工程 - 銓閎舞台
音響工程 - 必應創造
樂器工程 - 發聲現場
燈光工程 - 必應創造
視訊工程 - 必應創造
電力工程 - 助盛實業
結構工程 - 鉉儀結構
════════════════════
【 一次收藏Tizzy Bac 的過去與未來 】
#TB20 #鐵之貝克XX #演唱會藍光BD
▸ 相信音樂購物網:https://reurl.cc/Ezkq4n
▸ 博客來:https://reurl.cc/MdrYOX
▸ 五大唱片:https://reurl.cc/Y6LM04
▸ 佳佳唱片:https://reurl.cc/4mEkWV
——
#穿越光年的孤獨 #實體EP
▸ 相信音樂購物網: http://bit.ly/38BVIYU
▸ 誠品音樂: http://bit.ly/3rsmNGA
▸ 博客來: http://bit.ly/38vJa5j
▸ 五大唱片: https://bit.ly/3aDQTkD
▸ 佳佳唱片: http://bit.ly/3hdPRx3
▸ 滾石購物網: http://bit.ly/34K0YZA
翁維銓 在 SELF PICK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全球首部區塊鏈商戰電影 ★★
★★ 90 秒 找回你被偷走的錢 ★★
★★ 10/18 正式上映 ★★
#找回被偷走的錢 #區塊鏈 #虛擬貨幣 #台灣電影 #聖人大盜
#ISWT #SELFTOKEN
#台灣新銳導演徐嘉凱 #MrBartender #私室
歡迎預約包場:
https://forms.gle/cU7uNDX8FhvJM7eX9
關注電影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selfpick
感謝以下朋友參與群眾集資計畫,
一同完成電影【聖人大盜】 :
CHIANG MING FENG NancyKuo 陳聖彥 陳嫣姸
黃柏諺 簡盛隆 Chin Bee CATIC 吳玟靜
林弘章 徐基生 楊杰 Andy Fan
Jasper Chen 王文宗 王重喬 何銘峯
吳志賢 吳思辰 吳柏楷 李先恆
李秉榮 李庭暘 李訓岳 周弘逸
周書丞 林文淵 林奕辰 林震軒
邱政鈞 邱蓮 洪瑞伯 胡凱翔
張哲誌 陳俞臻 陳慧英 陳緯修
黃振倫 黃淑雲 黃渝薇 裴松毅
趙哲緯 盧立章 賴欣瑜 CHANG FU KAI
Chin Bee CATIC Ieong chi hang
Ken Ho ko chung kin megan賴雅妍百度貼吧
Yuyu Chou 王玟文 王浩唐
任怡青 何展源 余曉芬 吳芮甄
吳姵萱 吳晉傑 李宇臻 李孟翰
李宗翰 李尚勳 李昱霆 李柏逸
沈朝玄 周源祈 房暉凱 林子婷
林依締 林宗翰 林忠進 林芝羽
林美雪 林家瑋 林淑君 林詠恩
林瑞葦 林裕凱 金蘭鴻 侯宥任
柯珮甄 倪啟超 徐玉青 高致誠
高富彬 張玉芬 張宇霆 張念棠
張益承 張祐祥 張盛閎 梁星宇
郭仰倫 陳子晴 陳成聰 陳孝晉
陳建興 陳彥宏 陳致先 陳班尼
陳紫容 陳駿青 曾睿豐 游威耀
湯登傑 雅口。吾妍FB 黃俊閔 黃奕豪
黃政傑 黃修平 黃崇華 黃渝珊
黃楨哲 楊攸中 楊釗瑋 楊雱文
葛如鈞 廖峻賢 劉秋華 劉蓉新
潘采儀 蔡坤諭 蔡書綸 蔡貴州
蔡雲珊 鄭欣瑞 鄭鴻洲 盧信宏
蕭孟軒 賴尚謙 賴雅妍後援團 閻韋翰
謝杰茹 謝富弘 簡恬玫 簡維瑾
魏楷軒 羅健瑋 Edward Hsieh Joyce Lauw
Maple Villa 文譽橋 王彥文 王英智
王智琦 王証弘 王藝樺 王議賢
石以萍 江翰源 余岱倫 吳文士
吳忙倫 吳佳如 呂易君 呂浚瑀
呂偉志 呂澄海 李幼蘋 李岳峰
李幸安 李怡靜 李俊廷 李星儀
沈玉麟 周育德 周樞沐 易靜文
林介元 林宇祥 林宏正 林志宗
林宛蓉 林怡秀 林采潔 林思晨
林宸安 林婉婷 林敏如 林翊飛
林璟棠 林禮辰 邱士豪 侯秀蘭
施岳儀 紀錦嬑 胡元凱 孫一弘
涂沛瀅 翁梓琳 郝柏翔 高錦川
崔琇玫 張日佾 張伊涵 張佑全
張庭瑋 張喆 張智堯 張萍
張嘉威 張漢慶 梁凱評 莊詒婷
莊薇 許世欣 許來發 許智堯
郭育誠 陳世和 陳民宗 陳立旻
陳宜廷 陳怡勳 陳奕志 陳建通
陳建銘 陳彥瑋 陳思翰 陳智惠
陳欽禹 陸一萱 傅紹榮 彭仰含
曾竑文 曾莉茵 曾鵬家 曾耀德
黃士庭 黃淑倫 黃淑雲 黃喬羚
黃祺媛 黃輯輔 楊芳怡 楊峻傑
楊婷雅 葉臣育 葉哲任 葉發元
葛如鈞 廖得霖 榮騰豪 趙韋程
劉克柔 劉佳玗 劉怡雯 劉亭君
劉家維 劉宸豪 劉庭嘉 潘奕欣
潘惠玲 蔡永杰 盧彥碩 蕭伊甯
蕭媗 賴奕廷 賴敬婷 薛育政
謝攸倚 謝庭依 謝堂會 簡子
蘇姵禎 蘇韋誠 蘇晉諒 蘇凱翊
许璐 Alan Shenghan TSAI
Alvin_lu Carol Han
CHAN KAH KENT chen Tai-Jun
CHUNGSANG LAM goto360670
Hui-Yun Kang JoeLiu
Kowaki Po Peggy Sah
Ralf Tsai Rebecca J Tan
Rou Wu TSAI CHI HUANG
Wang Chen Yi Zac 丁元鈞 丁俊傑
丁頌主 于國瑋 尤廷瑋 王子安
王才誠 王宏任 王志嘉 王怡鈞
王牧薇 王芳敏 王俊升 王俊誠
王律智 王英凡 王崇丞 王逸萱
王嘉敏 王蓓平 王燕暘 王鏡智
甘艮元 白廣博 白瀚翔 朱宜潔
朱怡 朱品霖 朱榕珊 朱慕道
江玉婷 江志容 江旻翰 江林翰
江秉叡 何孟築 何旻憲 何長鴻
余榮軒 吳仁煌 吳成典 吳佳豪
吳佳穎 吳佳臻 吳佳鴻 吳忠哲
吳旻諺 吳昆展 吳芳中 吳青峰
吳姵宜 吳紀儒 吳迪賢 吳祐宇
吳登秝 吳貴彰 吳逸茹 吳蕙宇
呂宗翰 呂宗霖 呂浩維 呂曼華
呂理輝 呂理輝 呂紹立 呂翎毓
呂揚 宋保言 完孝霙 李中琳
李尹翔 李甫彥 李秀廷 李侑霖
李其祐 李宗翰 李宜樺 李尚恩
李怡靜 創空設計作坊 李俊霖 李冠毅
李勉稼 李建勳 李政隆 李昱寰
李柏寬 李炫勳 李禹萱 李旆甄
李翊僑 李翊誌 李凱瑞 李舜豐
李維祥 李銘哲 李慶泰 李鵬翔
沈孟杰 沈宗翰 沈益庭 沈朝玄
沈輔天 阮識翰 卓晏頡 周泓儒
周軒暐 周慶昌 官琮瑋 房申強
房逢泰 林士強 林大衛 林子捷
林子貴 林尹壬 林永信 林宇威
林君懇 林呂安 林宏益 林宏基
林宏勳 林育慶 林佳翰 林佾璁
林孟賢 林宗慶 林宜旻 林怡孜
林昆霖 林欣儀 林欣潔 林玟宇
林冠廷 林勁延 林建同 林建宏
林建宏 林建耀 林柏聿 林柏修
林美靜 林羿任 林韋廷 林哲宇
林哲安 林振航 林珮君 林義圍
林聖祐 林聖涵 林聖棠 林鼎宸
林穎英 林穎晟 邱子源 邱芷嫻
邱奕誠 邱淨郁 邱盟君 邱鴻展
邱耀德 侯宗佐 侯柏仰 侯智薰
城旻岑 柯佳慶 柯雅齡 洪傑霖
洪智強 洪瑋均 洪裕明 洪裕倫
紀小黑 紀旻君 紀建豪 胡玉諠
胡馨云 胡馨心 徐正剛 徐英豪
徐振剛 徐智強 徐嘉荃 徐憶瀠
徐麗鈴 翁立麒 翁志憲 馬存葦
馬國忠 高文康 高浩宸 高聖彥
高聖發 張于宸 張子萱 張志弘
張佩如 張秉峰 張俊偉 張威廷
張昰豪 張英傑 張郁潔 張家豪
張家薳 張庭愷 張書賢 張益銓
張偉倫 張國平 張涵儀 張通合
張博彥 張壹智 張提提 張順揚
張新永 張煒鑫 張鉯茹 張耀文
張議文 曹晉瑜 梁育埕 盛品元
粘孝譽 莊正琪 莊佑昇 許子懿
許文才 許永璿 許宇志 許至良
許伯裕 許育碩 許佳蒨 許哲瑋
許桓瑞 許景洲 許慈祐 許瑞鴻
許豪仁 連茵 郭乃瑜 郭子僑
郭佳旻 郭建廷 郭昱 郭紹汶
陳子霆 陳永芳 陳立慎 陳宇嶸
陳宗瑤 陳宗億 陳怡君 陳泫醍
陳玟佑 陳俊聖 陳則安 陳品柔
陳奕霖 陳威任 陳威滄 陳峙鍁
陳彥志 陳彥豪 陳柏尹 陳柏傑
陳禹佟 陳美諭 陳郁仁 陳晉千
陳晉千 陳陞 陳偉壽 陳啟宇
陳執中 陳詠晴 陳逸豪 陳順隆
陳敬崴 陳聖彥 陳裕仁 陳嘉良
陳漢恩 陳誌皜 陳慶領 陳緯睿
陳燕汝 陳韻 彭志華 彭莘穎
曾子昂 曾申富 曾易尉 曾芳美
曾郁婷 曾華義 曾暐傑 曾煥杰
游家勇 游植林 童崇毓 黃怡婷
黃泓豫 黃芷羚 黃保碩 黃品傑
黃建恩 黃昱臻 黃界銘 黃秋萍
黃紀翰 黃致穎 黃韋智 黃祐祥
黃智宏 黃湘惠 黃雅婷 黃鼎驊
黃演鐸 黃薇宸 黃鎮業 黃獻輝
黃耀松 楊心德 楊立騏 楊宇晴
楊宗穎 楊羿柔 楊哲奇 楊浩鉦
楊琇喻 楊凱盛 楊勝堡 楊博仁
楊智博 楊舜傑 楊賀凱 楊鈺婷
楊璨嶸 楊耀博 葉佩軒 葉芳如
葉禹柔 葛如鈞 詹芳澤
詹敬平 鄔明峯 廖又閮 廖士懿
廖明昶 廖姿雅 廖祐萱 閩駿挺
齊文寬 劉安邦 劉孟承 劉昱良
劉家良 劉惟淳 劉凱文 劉豐崎
潘袁虔華 潘博揚 蔡含昱 蔡沛錦
蔡和生 蔡宗桓 蔡昌賢 蔡武峻
蔡昱軒 蔡富丞 蔡慧頤 蔡耀誴
蔣紫淇 鄧永鈿 鄧善尹 鄧鈺璇
鄭乃誠 鄭仲廷 鄭伊珊 鄭安宏
鄭佳榮 鄭杰榆 鄭淯云 鄭軒
鄭景文 鄭楷禾 鄭祺霖 鄭學晁
魯謙 盧姿吟 盧照文 蕭士閔
蕭世平 蕭琇絨 賴育志 賴俊瑋
賴勇辰 賴厚維 賴威全 賴秋瑾
賴瑋如 戴予恩 薛竫 謝炳輝
謝偉杰 謝獻祥 鍾鼎翔 簡子傑
藍子量 藍以峻 鄺柏文 鄺新能
魏景承 羅偉峻 羅偉誌 譚崇賢
蘇柏宇 蘇盈欣 蘇惠君 蘇斌綸
鐘幼琦 饒庭皓 龔子翔 龔炫宣
先勢行銷傳播集團PILOT GROUP
哲固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翁維銓 在 tizzybacvideo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9 Tizzy Bac「知人.怒唱一波」巡迴演唱會
#台北場加場 #情人節開賣
台中場。2019/04/20 (六) 20:00 Legacy Taichung
高雄場。2019/04/27 (六) 20:00 LIVE WAREHOUSE
台北場。2019/05/18 (六) 20:00 Legacy Taipei(完售!)
台北加場。2019/05/19 (日) 19:00 Legacy Taipei *明天2/14(四)情人節中午12:00門票啟售~
網路購票: https://goo.gl/Spn8ni
實體購票:7-11 ibon(iNDIEVOX獨立音樂網)
══════════════════════
若是把我們瘋狂又脆弱的腦子打開,那些幽暗隱晦的想法、蒼白空洞的愚蠢,都可以變成展示品,具有成為奇觀的價值吧。如果現在的我,並不是真正的我,而只是活在某個人記憶中的切片而已,也許就能為我始終不完整的心智,欠缺些許人性的冷淡,給出一個恍然大悟的答案吧。
《知人》https://between.lnk.to/him
══════════════════════
〈#暗黑博物館〉
請收藏我戲劇化的哀傷
再把我的黑暗裝箱上架
請切片分析這所有瘋狂
要相信你所看見的真相
我獨自逃亡 在深夜的街上 除了自己 似乎還有其他聲響
警覺地張望 這相似的過場 究竟活在誰的記憶殘像?
I wanna be found, I wanna be found
誰能釋放我以神秘的咒語
I wanna be found, I wanna be found
只能哭喊以這寂靜無聲(隔著玻璃我的哭喊依然無聲)
請收藏我最殘酷的絕望
再把這些愚蠢逐格放大
請穿刺分析我蒼白慾望
讓所有的細節自己說話(讓所有的細節不再隱藏)
我依然徬徨 同個深夜街上 沒有過去未來 只能重複現在
無助地張望 這固定的過場 原來活在誰的記憶殘像
請收藏我的哀傷 讓黑暗也能發光
請看顧我的瘋狂 讓悔恨也得綻放
請收藏我最遺憾的傷 再把我的悔恨逐格放大
請紀念那些褪色過往 讓所有遺忘的不再遺忘
══════════════════════
【音樂製作團隊】
詞Lyricist:陳惠婷
曲Composer:陳惠婷
編曲 Arranger:Tizzy Bac
製作人 Producer:Tizzy Bac
配唱製作人 Vocal Producer:林揮斌
演唱 Vocal:陳惠婷
鋼琴 Piano : 陳惠婷
鼓 Drum:林前源
木吉他 Acoustic Guitar:林揮斌
弦樂編寫 String Arrangement:劉涵
小提琴 Violin:蔡曜宇,朱奕寧
中提琴 Viola:甘威鵬
大提琴 Cello:劉涵
和聲編寫 Background Vocal Arrangement:林揮斌
和聲 Background Vocal:陳惠婷,陳思函,林前源
錄音工程師 Recording Engineer:林揮斌,Andy Baker,楊敏奇
錄音工作室 Recording Studio:玉成錄音室,白金錄音室
混音工程師 Mixing Engineer:北城浩志
混音工作室 Mixing Studio:HAKASE Studio
母帶後期製作工程師 Mastering Engineer:John Davis
母帶後期製作錄音室 Mastering Studio:Metropolis Studios
══════════════════════
20181208 Tizzy Bac『#我所深愛的你 Tonight We'll See』演唱會
【演唱會製作團隊】
演唱會出品:相知音樂 B'tween
製作單位 : 必應創造 B'in Live
監 製:陳瑞凱
統 籌:江季剛
製作人: 劉名峯、廖文凱
執行製作人:莊惟惞
製作助理:王莉凱、葉佩旻
行政統籌:鄭雅勻、何芃儀
視覺執行 : 翁靖惠、周怡均
視覺製作:翁靖惠、盧廣志、周怡均、郭曉汝、林旻葶
賴姮鳴、Alicia、王殊懸、曾培語a.k.a.麥香紅茶、陳紫蘋、林佳霖
硬體統籌:譚明文
硬體執行:楊宇桓
舞台設計:廖陳良(調皮工作室)
燈光設計 : 沈佳穎(鹿米工作室 LUMI Light Studio)
燈光執行:沈佳穎、竺庭玉(鹿米工作室)
Monitor音響設計:洪昇緯
F.O.H. 音響設計:林揮斌 / 蔡易達
助理導播:胡夢云
攝影師:黃張富、羅鋕煌、謝沁樺
音樂總監:Tizzy Bac
創意總監:Tizzy Bac
經紀:林以潔
演出樂手:
Guitar:林維軒(杉特)
Keyboard / Synthesizer:蘇玠亘(蛋)
鼓手技師:裴立 / 沈庭緯
吉他技師:包子
造型:社長A.Gonza
髮型:Tyker Ho @HAIRMOSA
化妝:詹惟晴
媒體宣傳:蔡欣儒、陳郁欣、張勃星
商品製作:吳璨彣
場務執行:張育珊、劉才煒、林俐安
平面攝影:林怡潔 / 李庚霖 / 林敬倫
動態攝影:8ID Studio
工程統籌:必應創造
舞台工程:銓閎舞台
音響工程:必應創造
樂器工程:發聲現場
燈光工程:旭麗國際燈光音響工程有限公司
視訊工程:必應創造
電力工程:助盛電力
結構工程:鉉儀結構
錄影工程:今映傳播
特別感謝台上台下的你們
翁維銓 在 《再生人》導演翁維銓剖白當年拍攝細節差點開不成戲全靠新藝 ...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再生人》導演翁維銓剖白當年拍攝細節差點開不成戲全靠新藝成老闆出手相助唔識做人得罪台灣市場結果錯過黃金十年最近將舉辦《天地人- 55年攝影作品展》| ... ... <看更多>
翁維銓 在 天地人- 翁維銓55年攝影作品展Peter Yung Retrospectiv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現年72歲的香港導演及攝影師翁維銓,現正於香港大會堂舉辦「天、地、人」攝影作品展,展出過去55年拍攝的約三百幅相片。 1966年,年僅十七歲的他因為想獲得「沙龍攝影獎」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