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 7 點,韓國名導洪常秀的新作《#引言》,在 #台北電影節 的唯一放映場次順利完成,今日最新出爐的觀眾票選獎則未入前 20 名榜單,從外觀察這場觀眾應該對於《引言》不甚滿意。
不過,從去年的《逃亡的女人》到今年的《引言》,洪常秀的作品連續兩年在北影亮相,且幾乎皆以秒殺姿態完售。然而影展搶票的魅力常常未能延燒至商業院線,使得洪常秀的作品在台灣票房仍不盡理想。因此本篇文章替《引言》暖暖身,在剛放映結束、院線之前,聊聊這部我認為還是相當有趣的洪常秀作品。
📝圖文好讀版請見【500輯】👉https://bit.ly/2YbT4b4
若有關注歐洲三大影展,便會發現今年 10 月底將滿 61 歲的洪常秀,連續兩年在柏林影展悄悄地拿到大獎,2020 年《逃亡的女人》收下最佳導演、2021 年《引言》獲頒最佳劇本獎,若再算上 2017 年《獨自在夜晚的海邊》金珉禧的柏林影后,這是洪常秀的作品 5 年內 3 度在柏林有所斬獲,而洪常秀今年 7 月再憑藉新片《在你面前》前往坎城影展放映,這名正值花甲的韓國導演,創作能量仍不見消散。
洪常秀早期鏡頭下的角色,或男或女,幾乎皆在燒酒中酩酊大醉地探尋愛情的多變姿態,到了洪常秀的後期創作,則能發現咖啡逐步取代了燒酒,比起一醉解千愁,透過漆黑咖啡的苦口醒腦,似乎更能理解人類慾望之本質,如「愛情」這道在洪氏電影中常見的母題。
而在這些作品當中,得以窺見洪常秀經常將觀點置於兩性間擺盪,不過,仔細思量當中趨近於「日常對話」的台詞與人物關係時,不難發現,片子更多時候是以男性本能質問人性,或許更可以這樣理解,洪常秀的男性視野幾乎皆以女性為軸轉動,再透過女性具備的某種功能性,進一步讓男性在懷疑、困惑中爬梳脈絡,並試圖找到救贖。
不過,在《逃亡的女人》中幾乎是以一種全然的女性觀點敘事,男性在片中基本上完全缺席,似一種幽魂藏匿於身後,並讓女性掌握積極的主動性,從這點來看,《逃亡的女人》為洪常秀更明確轉身勾勒女性所思所想的提問。
正以為洪常秀在爾後創作生涯要持續朝向「女性」視角挖掘時,新作《引言》就反向回望男性自身狀態,透過一名心思極其敏感的青年,展開對愛情、家庭、創作等哲思對話。而雖然《引言》與《逃亡的女人》有著不同性別的敘事主角,但在結構上類似,皆分成三段敘事,觀眾就此跟隨角色走入日常生活。
對於不熟稔洪常秀的觀眾而言,《引言》或許會顯得有些跳躍式的鬆散,在還沒正式沈浸於故事之前,僅 66 分鐘片長的電影便嘎然而止,留下一地問號。
然而,對於洪常秀的影迷而言,在三段結構中拼湊人物關係會是趣味盎然的體驗,看似凌亂的劇本結構,散落一地的日常,皆在洪常秀靈動、隨性的鏡頭中凝結成獨樹一幟地拼貼肖像,數種排列組合都能各自解讀成戲,且洪常秀近年喜好採用低對比度的黑白拍攝,更加強了其詩意質地。
《引言》在技法上也仍能窺見洪常秀的作者印記,招牌古典的鏡頭焦距變化,從定鏡的中景縮移至近景特寫,老派地在重要時刻提醒觀眾睜著眼珠子瞧仔細,在典型的鏡頭語言之中,仍能有效遞予角色情緒,強調當下的重要性。
例如《引言》第三章,同時也是全片最重要的餐桌戲,經驗豐富的老演員(奇周峰 飾)幾杯燒酒下肚後,厲聲赤責年輕演員(申錫鎬 飾),怒吼而道:「無論真心還是演戲,愛就是愛,愛是如此珍貴美麗,何錯之有?」這句台詞便搭配特寫鏡頭凸顯,全片題旨核心便震響而出——「虛實間的愛情觀」。
《引言》的劇本聰明地將戲中角色的職業身份設定為「演員」,演員上戲時的情感、下戲時的生活,當中投入的情感是否真能拆分,是否就是虛偽?《引言》就在真假、虛實疊合的雙重邊界中,透過兩代演員間的對話,激盪出戲劇張力,並引領觀眾思索愛情的本質,然而,洪常秀做到的就僅是拋問,全片最終對於愛情仍無解答,或者說,本就無力對愛情的複雜性做出定論。
而再從上述這句台詞後設地來看,奇周峰在洪常秀的電影宇宙中幾乎成了某種「代言人」的角色,因此這場戲或許就能視作洪常秀的「肺腑之言」,不過,此台詞是否鏡射了洪常秀的私人生活不得而知,但總是影迷們另一種的解讀樂趣。
可能讀者也發現,《引言》中再度透過燒酒、餐桌的閒談,體現洪常秀的男人愛情心事。至於本片三段敘事結構中,角色所喝的飲品也成為堆疊張力的道具。此次洪常秀不喝咖啡,改以雙和茶入戲。
第一、第二章節在雙和茶滋補調和的特性中做敘事鋪陳,年輕演員的浪漫、恣意的愛情觀便在閒聊之中緩緩塑造而出,申錫鎬能在抽菸的吞雲吐霧中,突然擁抱藕斷絲連的前任對象;也能秒瞬間從韓國遠赴柏林,只為見上女友一面,也正是這樣的率性衝動,快速浮載了愛情的價值觀,因此,申錫鎬在歷經分手之後的迷惘,進一步對於演戲/現實產生的「虛實」困惑,也才有了第三章兩代演員間的對話。
最終,《引言》的收尾來到海灘(海也是近年洪常秀喜歡作收尾的場域),洪常秀則再度透過剪輯的特性,於非線性的時間軸上虛晃一招,讓角色遊走在現實、夢境的恍惚狀態,因此觀眾很難透過時間的指向性確認所謂虛與實,申錫鎬與女友的分合狀態以及內心處境,就成了本片最後一層待各自解讀的符旨。
至於男性對愛情的百般思緒,就在白紋浪濤之中化為無盡神殤,角色與觀眾能做的,僅僅是漫步於冰冷刺骨的汪洋中,任寒意侵襲,徒留疑問。
解讀洪常秀,很難僅看過其一部電影就完成論述,建議觀賞新作之前補上舊作,相互對照觀看,就能產生更多樂趣。而我認為,洪常秀的創作步入此階段,儼然已臻至完熟,藝術、影像等創作內化成不可或缺的自身生活,走入一座城市,手持一台攝影機,就俯拾起生活哲思,鏡頭是他的筆,寫下對愛情/生活的念想看法。
然而,無論是假戲還是真做,或許愛就是愛,是美麗的;人生又或似夢,如不曾停歇的浪潮,起起落落。
🎬《引言》將由【可樂電影 Cola Films】在台發行。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0萬的網紅Dawen王大文,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追蹤我的IG!http://www.instagram.com/dawen 陽光 水分 和空氣般的存在 每一天 建議享用一次 情歌世界的大仁哥 Dawen王大文 2015年全新創作專輯 [快樂不快樂 Happy Or Not] 把不快樂變成快樂 把快樂變成生活場景的一部分 [快樂不快樂] ...
「美麗人生第二代演員」的推薦目錄:
- 關於美麗人生第二代演員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美麗人生第二代演員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美麗人生第二代演員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美麗人生第二代演員 在 Dawen王大文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美麗人生第二代演員 在 [LIVE] 台視美麗人生女人當家第5集- 看板TaiwanDrama 的評價
- 關於美麗人生第二代演員 在 美麗人生-台視60週年台慶大戲| 第2代中你最喜歡的角色 的評價
- 關於美麗人生第二代演員 在 美麗人生演員名單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PTT、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美麗人生第二代演員 在 美麗人生演員名單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PTT、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美麗人生第二代演員 在 美麗人生演員名單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PTT、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美麗人生第二代演員 在 #台劇台視《美麗人生》的新生代男演員 - 戲劇綜藝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美麗人生第二代演員 在 《美麗》又一主角王振復領便當「債留妻小」PTT一片洗版 的評價
- 關於美麗人生第二代演員 在 美麗人生第三季演員 :: 最新工商業登記 的評價
- 關於美麗人生第二代演員 在 [情報] 台視八點檔《美麗人生》片花 - PTT 熱門文章Hito 的評價
- 關於美麗人生第二代演員 在 [情報] 台視八點檔《美麗人生》片花- PTT評價 的評價
美麗人生第二代演員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熊要搬回南部了。
⠀
⠀
每一次說這句話,我都有一種不是我在說話的感覺。
⠀
⠀
熊要搬回南部了。
⠀
⠀
熊要搬回南部這件事為我的人生帶來兩個問題。第一,我最好的朋友要離開台北了。
⠀
⠀
我一個人在台北,又變得更小了一點。
⠀
⠀
第二個問題比較難:那我為什麼還不搬回南部呢?
⠀
⠀
十年前某次連假,我們第一次一起聽團。是個玩英倫搖滾的團,電樂器的聲響很有禮貌地撞我。受不了耳鳴的我拍拍熊的肩,說我要先走了,也不知道他有沒有聽到。
⠀
⠀
我轉身離開,並不擔心他會不會擔心我消失。我似乎總覺得他會這樣想:那傢伙要是不見的話就只是去了哪裡而已,並不是消失。
⠀
⠀
至於為什麼我從來沒有質疑過「不見不等於消失」這種幹話,我不曉得。
⠀
⠀
⠀
⠀
▧
⠀
或許我不必那麼緊張。剛到台北的時候,我們都很小。小到我們一起去看一間二十五坪的房子,加上我和他要給六個人住。那時的我們覺得那樣剛好。
⠀
⠀
就算真的變小,頂多是回到那時候而已吧?
⠀
⠀
那時候,總覺得連假是把連假裡的每一天拉長。他和其他室友都比我更常返鄉,還真有幾次房子裡只剩下我。一個人擁有房子的全部,那時的我以為,那就是變大的感覺,並且那就是將來的樣子。
⠀
⠀
假期結束後所有人一一出現,台北又變回原來的尺寸,我也是。悵然之餘我問大家要不要叫宵夜,亟需得到填充物來撐開自己的身體。
⠀
⠀
十九歲的我吃得很多,點個鹹酥雞也要兩百塊。傷心的時候我吃得更多,也許那時還分不清填滿和充實的區別。大二分手那天,我一個人蒸了一杯半的米,把冰箱裡好幾盒火鍋料全部用味噌煮成一鍋。結果,吃了兩口就吃不下。
⠀
⠀
一個人原來可以變得那麼小。
⠀
⠀
我拿鍋子去沖洗,拉掉流理台濾網想讓礙眼的米飯快點消失。不知道為什麼,總是不發一語讓一切快速通過的管路,那天卻堵塞了。
⠀
⠀
我站在那裡盯著水槽中無辜的水面。半小時後,我走到熊的身後,拍拍他的肩,感覺好像不是我在說話:「⋯⋯流理台堵住了。我不知道它為什麼堵住。」
⠀
⠀
熊像在飛,快步衝到水槽前,打開槽櫃,把噎住的水管擰開。那個剎那,代替我吞下一鍋白飯卻差點噎死的這棟房子,和因為差點弄死一棟房子而失措的我,都隨著水管吐出的食物而吸一口氣。
⠀
⠀
我們拿著抹布跪在地上,擦掉了那個下午。他什麼也沒有說,但在他身邊,原本什麼也塞不下的我,卻確實地、再次感受到了饑餓。
⠀
⠀
熊是一個什麼也不用說,就能把別人變回原本大小的人。
⠀
⠀
⠀
⠀
▧
⠀
先走的好像總是我。退役後,我決定和愛人同居,熊則找其他朋友一起,像以前一樣住在有房間的地方。
⠀
⠀
為什麼不繼續一起住呢?我也不知道。也許因為我們大了,所以台北感覺稍微小了,不住在一起也並沒有太遠的感覺。
⠀
⠀
隨著工作我在台北搬過五次家。隨著搬家次數,我的食量漸漸變小。
⠀
⠀
平日工作都忙,偶爾報復式見面,常常在他的住處待到凌晨,其他人都去睡了,剩下他和我。那些深夜到底都聊些什麼我全都忘了,反正大意都是一樣的:我大概是在說從前總覺得自己變大的速度比這個世界快一點點,現在,卻好像越來越慢。如今連假是把連假之外的每一天變短。而他,大概是不停地告訴我,我還是像以前一樣。
⠀
⠀
我其實並不是那種希望自己和以前一樣的人。第一份工作是夜班編輯,作息與過往認識的人相反,我卻樂於享受和他者斷絕關聯的舒適。與別人變遠的過程中,我同時也與他們眼中那曾經小小的我變遠,那感覺好安全。好像變大是沒有代價的。好像我並不是失去了他們,只是沒有辦法 —— 我相信,他們就在那裡,只是我不去碰觸。
⠀
⠀
就這樣度過在台北的第十一年。難得有天,工作上需要聽的團剛好是他也要聽的。我到的時候他已經站在前面,我拍拍他的肩,他咦了一聲,站到我旁邊。
⠀
⠀
現在想想,我好像太習慣拍拍他的肩,他就變成我的,的這件事了。
⠀
⠀
那晚,他告訴我,他決定要搬回南部了,和他的愛人一起。
⠀
⠀
熊要搬回南部了。
⠀
⠀
台北將減少兩個人。用最粗暴的除法,留下來了的我所擁有的空間應該是變大了才對,不過事情不是這樣的。事情是,他們在不在那裡,與我碰不碰觸無關。以前我不用去想這件事,是因為熊。
⠀
⠀
是因為熊在每次我碰觸的時候都在,我才得以無限延後關於消失的理解,並且得以當那個不斷先走的人。
⠀
⠀
⠀
⠀
▧
⠀
十一年了。終於有一次是他要先走。
⠀
⠀
其實我留在台北,無非就是想要變大罷了。總覺得,留下來就贏了。然而,決定先離開英倫搖滾團表演的那天晚上,我並不是因為覺得自己很小才走的。我只是想要去別的地方而已。
⠀
⠀
他也只是想要留下來。
⠀
⠀
熊要搬回南部了。那傢伙就只是搬回南部而已,並不是消失。我想,他也是這樣想的。
⠀
⠀
⠀
⠀
⠀
⠀
▍聯合閱讀 ✕ 一刻鯨選:讀創故事徵文邀請作〈熊要搬回南部了〉
https://udn.com/news/story/12686/5749893
⠀
六月應內克來了之邀在 Podcast 節目《告白那一刻》受訪,內克祕密邀請熊錄了一段驚喜音軌,在訪問時放給我聽。錄音裡他是這樣說的:
⠀
❝ 「我是蕭詒徽的大學同學,雖然我們大學的時候就都有在寫東西了啦,可是我們當時很少聊到無論是寫作或是文學,更多時間是在打排球啊,辦營隊,當室友,喝酒,都是這一類的事情。所以我們不太是用一兩種特定的身份去互動,就真的是,很根本地、有認真地去交流過好幾年的兩個人。大概是這樣子的感覺。
⠀
那,要講我眼中的蕭詒徽,比起優秀的寫作者,我覺得他是一個優秀的詮釋者。並不只是把東西展現出來,而是再經過他的意志去詮釋的。所以他認真跟人講話的時候,就會變得很像談話性節目,大概像那種感覺。我知道會有人說,就是,他們搞不懂蕭詒徽講話是不是真心的,他們感覺不出來。可是我覺得那個東西,它是一種經過詮釋的真誠。包括蕭詒徽他本人想要詮釋的那個形象,才是蕭詒徽的真誠。其實我覺得這種事情大家都一樣,只是蕭詒徽做起來特別會有一個戲劇張力。蕭詒徽的動作自然會比較美麗,就只是這樣而已,所以才會被誤會。」
⠀
應 UDN 閱讀的凡倩之邀,以「深夜中的陪伴」為題寫一篇徵稿示範作。初收到邀約時心想,陪伴是一件需要示範的事嗎?但隨即想通,其實是啊。
⠀
陪伴是一件需要示範的事。
⠀
十二年來,熊為我示範了許多事。他以及這個題目,要寫掉似乎需要六萬字。我知道,這篇算是一次著急的偷懶。像巫師腦子裡塞了太多事情,需要先抽一點思緒出來放進儲思盆。不太確定熊知不知道上面這句話是什麼意思,但他的愛人一定懂,他的愛人是哈利波特王 (?)
⠀
⠀
⠀
▍聯合閱讀 ✕ 一刻鯨選:讀創故事徵文
https://udn.com/news/story/12686/5604334
⠀
除卻私人的抒情,這一次受邀,是應聯合閱讀的原創閱讀平台「讀創故事」與知識音頻平台「一刻鯨選」的聯合企劃而作。
⠀
以「低潮中最溫柔的陪伴」為引,投稿 1500 字以內稿件,入選作品將刊登於聯合閱讀網,並有機會由專業聲音演員誦讀,將作品轉錄製為聲音作品,於一刻鯨選播出。
⠀
投稿截止時間為 2021 年 9 月 30 日(四)23:59。投稿方式與其他詳情,請見上附活動網頁連結,活動辦法並以聯合新聞網公佈資訊為準。
美麗人生第二代演員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第 56 屆 #電視金鐘獎 甫公布入圍名單,恭喜《#天橋上的魔術師》入圍 11 個項目大獎(不重複),包含戲劇節目類最佳戲劇、導演、編劇、燈光、攝影、美術設計、男主角(李奕樵)、女主角(孫淑媚)、男配角(朱軒洋)、女配角(黃舒湄、盧以恩)、最具潛力新人獎(李奕樵、羅謙紹、林潔宜),成為入圍階段領跑大贏家之一。
近幾年台劇的成績有目共度,從《我們與惡的距離》掀起極大關注,雖然我觀看台劇的數量遠不及電影,但這兩年間的話題台劇也都有所觀察,而《天橋上的魔術師》就是近年我最喜歡的台劇,我認為這部作品大膽、不媚俗,且非常相信觀眾並勇於挑戰市場。藉著金鐘獎入圍,重新聊聊這部片和當時專訪導演 #楊雅喆 的過程,提供讀者參考。
題旨:【專訪《天橋上的魔術師》導演楊雅喆:與中華商場的久別重逢,故事是從記憶裂縫長出來的】
「導演好,我是關鍵評論網的編輯。」
「你好,你好,我先把手擦乾再和你握手。」
這是我和楊雅喆第一次見面,對彼此說的第一句話。
接著楊雅喆用力地將濕漉的雙手擦乾,伸出乾淨、禮貌的雙手相握,才算是正式打過招呼。接下來是訪談前的暖身閒談,在話家常中,方才文質彬彬的導演一下在談笑間幹聲連連,粗話齊發。
「在錄音囉。」我好心提醒。
「在錄音我還是可以講髒話。」楊雅喆說。
「那我把髒話都寫進文章。」我開玩笑地說。
「可以啊。」楊雅喆沒在跟我開玩笑。
楊雅喆可能是至今我訪談過的影視工作者中,髒話最多的導演,這件事在訪談前五分鐘就成立了,但同時我也發現,楊雅喆待人謙遜,面對陌生、年紀差距近半的訪談者,仍記得將雙手清潔、以禮相待,或許這就是為什麼,楊雅喆在面對國民黨的肅殺歷史高喊「幹死威權」之際,還能讓觀眾在時代大旗之下,看見他對小人物們的用情至深。
回憶起楊雅喆的電影作品,在《囧男孩》「隔代教養」的困境中,感受小屁孩們的天真爛漫;在《女朋友。男朋友》「野百合學運」的青春騷動中,與林美寶攜手成長,共同悲喜;在《血觀音》「劉邦友命案」、「新瑞都開發案」的不公不義中,貼近女性的浪潮暗湧。綜觀楊雅喆的影像深處,命題皆扣準社會脈動,而後直搗人心的柔軟彼方。
在這些「暴烈控訴」中窺見的「可愛溫柔」,恰與「髒話的粗獷」、「擦手的禮貌」是同一件事,在細節與習慣的微觀之處,瞅見所謂的鐵漢與柔情,無論正反,皆積累成楊雅喆作品的底蘊。
而 2017 年,憑藉《血觀音》拿下金馬獎最佳影片,站在金馬舞台高喊「沒有人是局外人」的楊雅喆,沈寂四年,到了 2021 年選擇將吳明益筆桿油墨下的中華商場具現化,領著觀眾乘著時光機返回 1980 年代的絕代風華,時光悠悠淌流,只不過這次是朝著往事逆流,那裡有人、斑馬還有貓妖。楊雅喆在故事的集合體中,影像化出小人物在大環境底下的眾生相,望見戒嚴時代下中華商場獨特的美麗與哀愁。
所有的故事都有起點,和楊雅喆第一題就談《天橋上的魔術師》的改編起源,作家吳明益在上個十年推出的小說,何以打動這名影像創作者?
(中略)
然而,談起楊雅喆和 #吳明益,一名影視工、一名文字工,皆出生於 1971 年,今年都將邁入五十而知天命,對於 1980 年代,兩人的時代軌跡不謀而合,國小、國中、高中甚至是大學,在人生形塑價值觀的年少時代時,這兩位創作者是在戒嚴時代中成長。
對於五、六級生的台灣人而言,年輕時期歷經黨國解嚴,碰上總統直選、政黨輪替,經濟則先後面臨中小企業出走中國,股市萬點迎來熱錢繁榮而後接續崩盤,台灣風起雲湧,人心迅速變動,其中的關鍵字,是「慾望」。正如《神力女超人1984》所表述,1984 年是美國資本主義的高峰,商業、貪婪的氛圍充斥,人性永不滿足,從美帝反身回望這座汪洋孤島,楊雅喆眼中的台灣,同樣如此。
「我對那個年代的記憶是各種慾望。因為有錢,成了台灣慾望最高漲的時代,70 年代經濟起飛十年,80 年代大家開始揮霍,這種揮霍包括物質上和情感上的性慾,有點像整個社會是從修女或和尚學院畢業的學生,到了大學終於能瘋狂打砲、賭博,是一種極度壓抑後的解放狀態。」楊雅喆這樣說。
提到戒嚴時代,在第三集〈水晶球〉中, 楊雅喆開始描寫時代下的壓迫,因此象徵極權的惡棍警察出現,地下聚會的樂音也隱隱鼓動,天橋的生命力悄然生長,於是中華商場似成一座孤島,自成一處魔幻之地。但這與世隔絕的天橋,仍會被外力介入,戒嚴時期的普世傷痕,若隱若現,自然也成了中華商場的歷史符碼,若再扣合每集的開場引子「緬懷蔣經國」等歷史畫面,楊雅喆想在《天橋上的魔術師》書寫的寓意,或許就淡淡地飄然而出。
在中華商場中,有所謂的本省人、外省人、客家人、原住民、香港人等等,中華商場作為上世紀標誌性的空間場域,從日本政權到國民政府,權力系統轉移的傾軋與擺盪烙下痕跡,將族群熔於一爐。隨著中華商場的繁盛與興衰間,歷史目睹了從鄉野移居都市懷著「台北夢」的人們,當然也在其中發現跟隨國民政府「避難」、「反攻」的「大陸人」,這種台北城市的人口組成和住商混合的商業發展路徑,被《天橋上的魔術師》以某種戲劇性的張力鋪展開來,直到 1992 年正式拆除的舊城世界,成了真正的時代幽魂,或許這種幽魂,一直於台北城上徘徊,尚未消散。
而縱使經過 40 年,世代的本質對楊雅喆來說一點也沒變。「我覺得當代和 80 年代根本沒有差別,慾望還是一樣,問題也還是問題。」楊雅喆若有所思地說。
若從物質面檢視,智慧型手機的革命、網路社群的蓬勃發展等等,都與 80 年代拉開了距離,若從意識型態回溯,當代台灣言論已自由、同性婚姻甫立專法等等,皆與壓抑的年代闢出截然不同的道路,但楊雅喆認為,很多事情沒有各界想像的劇烈改變。
楊雅喆娓娓道來:「解嚴 40 年,陰影並非第二天就被照亮,很多我這代人無法接受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台灣人很難擺脫『大中國情懷』,這種意識型態靜靜地躺在我這代人的腦海,社會要擺脫某種意識型態,40 年是不夠的;再說到同性婚姻,我這代現在做父母的,家中若出現跨性別小孩,可能還是會剁了腳跟;而男女真的平等了嗎?若是平等,那批踢踢不會充斥厭女言論。從種種來看,精神面的鉗梏依然存在,你會發現對於『生而為人』的根本問題,40 年前到現在,我們沒有變。沒有變的原因是它並沒有被當成能在學校被教導、討論的事情,40 年來沒有一門課、很少人會帶著你思考——『我們為何生而為人』?」
上述就是楊雅喆口中的「沒有差別」,在戒嚴神話中,後解嚴幽魂下,台灣人幾十年處在意識型態斷裂、重塑的過程中,不斷對「台灣人」的身份拋問,再重新定義,而〈水晶球〉聚焦在朱軒洋、羅士齊、宋柏緯三名慘綠少年,成功捕捉住青春氣息,開場的三人舞蹈令人神往,也浪漫地處理了多角戀關係,更以「訂製西裝」作為符號,提煉出青少年們「轉大人」的不合時宜,這群奔向未知彼方的年輕人,銜接住彼此的是可能稍縱即逝的友情與愛情,這是多數人類的共感,也是〈水晶球〉能引起共鳴的成功之處,無論是否經歷 1980 年代。
這樣的共感,正是楊雅喆和編劇團隊所強調的。
楊雅喆說:「我期待沒有經歷 80 年代、中華商場的人,也能有共感,故事中角色擁有的疑惑、困難、情感,是不分世代的,我甚至希望不同世代的人可能因此開始對話。爸爸的故事跟小孩子的故事可能會有火花、撞擊,對彼此就能有更多一點瞭解吧。」
「紀實」與「虛構」則是《天橋上的魔術師》重要的雙重辯證,而楊雅喆和吳明益,無論是影像或文字,皆十分熟稔自己創作的媒介,在「記憶的裂縫中」雙雙化為天橋上擅於變魔術的說書人,觀眾不用全然相信,因為每種獨立的記憶皆截然不同,但請進入說書人創造的世界,聽一遍會令人深深著迷的故事。
在楊雅喆的影像中,揮灑想像力捏造天馬行空的意外空隙,如此「時間魔術」的抽象概念才能被實踐,觀眾就摔進記憶碎片的裂縫漩渦之中,目眩神離地返回 80 年代。
王家衛在《2046》說:「所有的記憶都是潮濕的。」楊雅喆的《天橋上的魔術師》則魔幻地道出:「所有的記憶都與消失有關。」首集播出之後,「原來消失,才是真正的存在」這句話便清楚明瞭地定義這齣旗艦大戲。若我們再往下挖掘記憶與消失的互文關係,「時間」的另一層符旨,就在編劇團隊的巧筆之下,於焉成形。
(中略)
訪談最後,我問楊雅喆:「從你十年前看過小說,而後標案、拍攝最終成品上線,整趟旅程,你覺得是一場魔幻的奇蹟之旅嗎?」
「是啊。」楊雅喆篤定的這樣說。「很多時候你回望人生,任何動作都會是奇蹟,但你要努力,才有奇蹟。碰上疫情,只能改戲,但大家還是想到方法改,這就是奇蹟。像方才提到第七集的孫淑媚,她在臨時調動後,依然演得真好,就是演員帶給我的奇蹟。我只能盡全力控制作品不要長歪,最後沒有歪掉,反而更好,這就是奇蹟。」
楊雅喆近半世紀的人生,求學階段就讀淡江大學大眾傳播學系,從未想過踏進編導之路,但前後拿了金鐘獎、金馬獎、台北電影獎等各大影視獎項,這些就是散落於人生中的意外奇蹟,套句爛俗的台詞:「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永遠也不知道拿到什麼。」或許對楊雅喆而言,每顆巧克力都醞釀了奇蹟,苦澀中帶著甘甜,整顆嚐完之後仍要輕舔沾滿巧克力粉的手指,永遠充滿樂趣,也唯有如此,奇蹟與魔術師才會出現。
2021 年,楊雅喆和劇組化身「魔術師」,試圖變出奇蹟,讓台灣、讓全世界觀眾重返慾望高漲的 1980 年代,在戒嚴時期、經濟起飛等背景氛圍中,感受消失的魔法,抓住天橋上曾有的吉光片羽。在那之中,有地攤商家、有地痞流氓、有打機少年、有長舌婦人等等,然後你會知道,這些人、事、物經過 40 年仍舊沒變,同樣為情所困、同樣八卦調皮、同樣不屈體制,這些小人物就像你的隔壁鄰居、像你的小學老師、像你在街上擦肩的路人,注定要相遇。
王家衛說:「世間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天橋上的魔術師》就是楊雅喆和中華商場久別重逢的相遇,而這次的久別重逢,楊雅喆誠摯地遞出邀請函,請你也置身其中。
📝專訪文章共 8421 字,上述為節錄部分,全文請點此👉https://bit.ly/37HFHkO
美麗人生第二代演員 在 Dawen王大文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追蹤我的IG!http://www.instagram.com/dawen
陽光 水分 和空氣般的存在
每一天 建議享用一次
情歌世界的大仁哥 Dawen王大文
2015年全新創作專輯
[快樂不快樂 Happy Or Not]
把不快樂變成快樂 把快樂變成生活場景的一部分
[快樂不快樂]
「快樂不快樂 生活各種遭遇
我都想要毫無保留 跟你分享」
莎士比亞說:「世界是座舞台,所有男女都只是演員。」這是王大文在過去一年所領悟的道理,並在全新創作專輯[快樂不快樂]裡,毫無保留跟大家分享。
溫文儒雅、慢半拍、有禮貌的ABC,來到台灣出道以後的日子,生活宛如雲霄飛車:發片、宣傳、領獎、創作; 失眠、寂寞、語言隔閡、文化差異。生活上的各個場景對大文而言,都是一個故事:關於快樂、也關於不快樂。畢竟,再怎麼開心跟興奮來到台灣,太陽底下,沒有人天天是快樂的。
如果說第一張專輯[你好]的王大文,顛覆了所有人對ABC的刻板印象,那第二張專輯[快樂不快樂]的王大文,就是顛覆了大文自己給外人的陽光正面印象。把人生的遭遇與躁鬱,透過音樂表現出來,把每一天的生活,快樂不快樂的故事情節,都在這裡精彩呈現。
這些花要送給你
曲: 王大文 詞: 葛大為
花的名字 聽說都各有意義
送花的人 用她來傳遞心意
我不太懂花語 單純覺得美麗 想要珍惜
而我最珍惜的 理所當然就是你
就算花語 代表千萬次愛你
我還寧願 親自來說給你聽
好不容易 我們靠那麼近 那麼確定
而我最確定的 就是專心愛著你
這些花要送給你
想要看見你驚喜 幸福的表情
這些話要送給你
我說得不太流利 可是很真心
感覺對了就相信 愛了就不說放棄
你就是我的 陽光水分和空氣
愛是再遠的距離 都能聞到的香氣
這些話 只想 送給你
這些花(那麼美麗)送給你(很適合你)
這些話(發自內心)送給你
花的名字 聽說都各有意義
送花的人 用她來傳遞心意
我愛你(真的愛你)
我愛你
#王大文 #這些話要送給你
美麗人生第二代演員 在 美麗人生-台視60週年台慶大戲| 第2代中你最喜歡的角色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美麗人生 -台視60週年台慶大戲| 第2代中你最喜歡的角色 ; 包娜娜 · 86 ; Mingtang Kuo · 94 ; 陳衍璋 · 32 ; 陳衍璋 · 8 ; 陳衍璋 · 24. ... <看更多>
美麗人生第二代演員 在 #台劇台視《美麗人生》的新生代男演員 - 戲劇綜藝板 | Dcard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 也推薦幾位有顏値演技也- 台劇,台視,美麗人生,男演員,演員. ... 2.孫綻飾演蔡冠軍(Lucas) 模特兒出身之前在民視幸福來了演出王燦的手下外型蠻陽光 ... ... <看更多>
美麗人生第二代演員 在 [LIVE] 台視美麗人生女人當家第5集- 看板TaiwanDrama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台視週一至週五晚間8點
《美麗人生》由方馨、柯叔元、王樂妍、陳謙文、邱琦雯、王振復,等領銜主演,於台視
主頻週一至週五晚間八點播出。
【EP5 劇情摘要】
大門再度欠下巨額賭債無力償還,債主找上樂仙夫妻討錢,樂仙還會願意幫助這個沒用的
父親嗎?大門對自己的行為感到羞愧,竟衝上馬路...?!
【台視戲劇粉專】
https://www.facebook.com/ttvdrama
[新聞]美麗人生女人當家
陳謙文劇中車禍昏
https://news.ttv.com.tw/news/11105040001400W
今晚就要送走家和了嗎 QQ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3.137.26.112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aiwanDrama/M.1651660562.A.FB6.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