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危機、台灣的轉機】
經濟學人撰文「台灣,世界上最危險的地方」,分析掌握世界晶片科技心臟的台灣,在美中競爭間的角色。
在我們看來,這分析還不夠精準,事實上,台灣最危險的時刻不是2021,是7年前的2014。
當時台灣正在親中無上限集團的統治下,朝向「中國和平併吞」之途上邁進,而歐美渾然不知。因為一個看起來溫和、可以跟歐美做生意的獨裁中國,和平吞併一個民主小國,跟中國殖民香港一樣,看來絲毫無害。
但是很明顯,世界都錯了。
中國不只要台灣,中國要的是征服世界,改變文明秩序,鎮壓盡可能多的人類。
而最早發現這一切的,就是你、我,是我們台灣人。當然不包含極少數自認中國人的賣台中國黨高幹。
世界會覺得危機,是因為中國已經兵臨城下。
這是世界的危機,也是台灣的轉機。
而從幾次各國首相、官員的發言,以及聯合軍演,我們很明顯可以看到世界對中國的態度明顯轉變。中國政府當然抗拒,於是嗆了美日搞小圈圈。
「小圈圈」這個詞,用得很巧妙,不明就理的人,可能以為只有兩個國家在搞。
但事實上:
2021/03/28:印度與美國針對中國海軍在印太地區的挑釁活動,在印度洋東部展開聯合軍演。
2021/03/29:澳洲總理進行內閣改組,任命內政部長杜登轉任國防部長,杜登被外界普遍認為屬於抗中的鷹派,曾批評中國「一帶一路」倡議是「非常真實」的威脅,並曾痛批中國竊取智慧財產權。
2021/04/19:歐盟理事會通過印太區域合作戰略表示,印太區域自由、開放且符合國際法的航道是歐盟戰略利益關鍵,成員國認知在印太區域建立歐盟海軍勢力的重要性。
2021/04:為制衡中國勢力,法國海軍從2月開始為期5個月在印太地區的部署,並與澳洲皇家海軍在南海舉行聯合訓練,下個月再前往日本聯合軍事演習。
2021/04:美國、日本、澳洲、印度、法國,五國在孟加拉灣舉行三天海上聯合軍事演習,以加強制衡中國的能量。
2021/04:法國記者波孟挺新疆言論,引起法國各界批評。
2021/04/20:美日峰會聯合聲明提及台灣,明載台灣海峽和平與穩定的重要性,52年來首次在聯合聲明中提到台灣,談及台灣情勢。美國國防部並表示,致力協助台灣自我防衛。
2021/04/20:日本學界成立 「台灣日本研究院」,深化台灣相關研究議題、建立智庫、作為台日公共議題交流合作平台。
各類發言、新聞,無法一一詳載,而我們可以看到除了已經結成四方同盟的美、日、印、澳,近期歐洲強國也紛紛重返亞洲。從官方到媒體,大動作明確寫出台灣,其背後的意義,只要有點國際敏銳度的人都可以理解,且對台灣或者是南海議題,從戰略模糊態度漸趨清晰。對周遭國家來說,尤其是印太已經形成同盟的此刻,沒有人是局外人。我們要加入世界最大圈,還是要親中跟中國成為被世界各國針對的小圈圈,這樣的選擇,只要了解國際情勢的,一點都不難。
最明顯的,即先前日本首相菅義偉於日本時間 4月17日,在華府與美國總統拜登進行日美首腦會議。會後發表的日美共同聲明中,出現「日美兩國強調台灣海峽的和平與安全之重要性」等文字,刻意將「台灣」明記於共同聲明之中。這是從1969年後,52年來美日的聯合聲明第一次提到台灣安全的重要性。
聲明中值得注意的另一重點,則是美國再次重申美日安保條約第五條適用於尖閣諸島(釣魚台),換句話說美國對於尖閣諸島有防衛義務。儘管只是無人小島,確保每一任美國總統重申安保條約適用尖閣諸島,卻是日美關係裡最為重要的一環,美國也願意為了這個小島付上戰爭的風險,那麼戰略意義遠超尖閣諸島的台灣,對日本安全的重要性更不言而喻。
聯合聲明中特別提及台海和平的重要,其實也是美國和日本再次確認共同防衛台灣的決心,儘管沒有條約明文宣示,但已經是從模糊轉向更清晰的一步。
中國正在頑強的抵抗,特別是當世界各國從戰略模糊走向戰略清晰,美國國家情報總監海恩斯也表示,中國會將視此為嚴重破壞穩定。
從過去一帶一路,介入世界各國經貿,與港口、鐵路據點,到現今的疫苗操作,經貿手段、外交威嚇,是我們再熟悉不過的事情,而認知作戰等灰色地帶,更是每天上演,食安、肺炎、抹黑、謠言,都以無形的手法持續滲透這個世界,作為資訊戰搖滾第一排的台灣,已是世界各國研究假訊息攻防的首要戰略位置。
中國越掙扎,台灣的認知戰就越劇烈。
但世界的浪潮已難回頭,以美中對抗為開端,疫情推波助瀾,台商回流、資金回流的狀況很明顯,當然,錢、人回來了,台灣也面臨能源是否能穩定供應,與綠能開發、環境永續的問題。但這些問題都是甜蜜的負擔,這代表台灣發展的潛力。國際間很現實,講求實力,而台灣應對國際疫情的穩當能耐,也讓世界驚訝台灣的實力。
當世界終於發現有危機,這就是台灣的機會。
世界各國終於開始了解,中國政權真實的一面。
而我們終於不再孤單。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