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隔壁棚和別人聊起在美國做手術。我在疫情前夕動了個子宮手術,時長 20 分鐘。我一走入手術房,被龐大陣容嚇傻。手術房內擠著至少十位醫護人員,他們微笑地迎接我。
術後我收到醫院寄來的帳單,美國醫院習慣給你驚喜,都是術後才會知道費用是多少。打開帳單,嗯,果然沒有讓我失望。
BUT!我是誰?本宮是曾經欠下六位數美金醫藥費的人,這點小風小雨打不倒我。
疫情後,我的牙齦長了顆膿包,當時疫情還是相當嚴峻,我不敢去看牙。默默吞了抗生素,拖到疫情好轉後才去找牙醫。結果被告知最裡面的那顆牙需要抽神經,而且因為難度太高,必須由專科處理,將我轉介到了抽神經專科診所。
經專科牙醫師診斷,我的牙應該可以勉強保留下來,無需拔牙。但問題是,我需要回診四次,每次一個半小時,才能完成抽神經。聽到這裡,我彷彿能聽見錢包在哭泣。
收到工作人員給我的抽神經估價單,心臟漏了一拍。$4000 美金。
工作人員安慰我說:「先別擔心,搞不好妳的保險能 cover 大部分費用。妳看的是我們整間診所唯一一位有收醫療保險的牙醫師。剛才從妳眼前走過的副院長,他抽一顆牙神經,$7000 美金呢!全自費。我這樣講,妳有沒有比較釋懷?」
最後,以上兩次近期醫療體驗多虧班長的保險夠給力,我花了點小錢安全下莊。但我的安全下莊,也是因我經驗值很滿。以下是我的心得傳授:
1. 在美國,中產階級距離貧窮很近。有多近呢?動一個手術、生一個孩子、得一次大病、發生一次重大意外,以上任何一項就能吸光你所有積蓄。
2. 所以,如果你家裡沒啥錢,又是個死中產。找工作時甭管薪水多寡,請先看公司福利 + 醫療保險。保險太差的請考慮再三。
3. 之前我讀美國某理財雜誌訪問一位文字工作者。那人給讀者的建議簡直神了:「在討論理想和熱情之前,請先找一個在大企業上班醫療保險夠好的伴侶。」我舉雙手贊成!!!
4. 當年我和我娘都嫌爹的學者薪水太低,養家困難,勸他離開公家機關。爹一直重複說「可是醫療保險好啊!」,我們都當他在講屁話。若干年後,我翻到我娘的醫療費用帳單。爹是對的!!!要不是我爹的保險夠好,就以我娘那鬆垮的健康狀況,遲早破產。
5. 美國的醫療體系走責任細分路線,所以才會發生一間手術房配十幾位醫護人員的狀況。先別管這正確不正確,身為病患你必須做好心理準備,這些醫護人員的費用,是你要負擔的。
6. 動手術之前,請打聽好動手術的醫生在不在你的保險 network 裡、麻醉師在不在你的保險 network 裡。醫生和麻醉師的 billing 是分開的!我此生做過最牛的事情是十年前在醫院動個手術,醫院不肯透露麻醉師是誰、說當天才會知道是誰。我懶得跟他們爭,自己帶了麻醉師!(是我在腸胃科診所工作時認識的,超優秀)。
7. 回台灣看病成為了很多人的首選。可我沒有這個選項,我在美國有保險,在台灣是自費。所以在多數情況下,我只能選擇在美國就醫。不管怎麼說吧,我都希望請大家珍惜台灣健保,勿浪費資源。
前陣子來了幾位跟我爭執台灣健保怎樣不好,我笑到肚子痛。健保如果真的那麼不好,那你要不要來試試看欠下六位數美金醫藥費?
PS. 我動子宮手術那天,天氣超冷。那根管子是往手術服裡輸送暖氣!484 很貼心?但是根據我向醫院索要帳單明細,那套手術服 $800 美金(襪子也不便宜哈哈哈哈哈哈)。
美國看牙醫沒保險 在 美國代購 尹JOY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昨天去Swarovski採購
黑人男經理看到亞州面孔
在和Joy閒聊了一番後
說到 他們現在實在太缺人
光這間店就有四個職缺
位在對面的coach也來找他們問有沒有員工可推薦
解封後的美國出現了很多奇怪的現象
公司找不到員工
車子和房子的成交價都超過標售價10%以上
Mall內的空租相當多
有開門的店都在找員工
我們州的麥當勞已經開到15美金的時薪
依然徵不到足夠的人力
牙醫聯合診所從牙助$16/hr、洗牙師$50/hr、到牙醫$800/day,且還附保險、分紅等福利
通通缺人
最近不少人都在為放無薪假而煩惱
快定下心來
趁機投資自己
轉行 或者是培養同行業中更高的技能
疫情什麼時候會結束不知道
但只要ㄧ趨和緩
市場對人力的需求必定反彈
屆時
打工族可以有更多的籌碼選擇和談判
能不能趁這波
趁機讓職涯更往自己的目標邁進
就要看能不能把握住未來的機會了
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
快趁居家這段時間
好好裝備自己!💪
美國看牙醫沒保險 在 林靜儀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是又要鋪梗藥價黑洞了嗎?
搞到沒有最新研發的原廠藥,也不是不行啦,大家都沒有藥可以用,最公平。
其實在那個敵意很重、暗示性很強的文案中已經提到幾個關鍵字:
印度,學名藥。
印度是學名藥大國,境內各種學名藥都有,尤其許多複方藥,止痛消炎加組織胺合併抗生素全包的都有;印度因為特殊的人口、經濟與藥品市場,有大量授權的學名藥。
每一個國家稅基、健康醫療政策與預算支出、醫療保險制度的差異;有一點概念就知道沒有一個國家可以用一模一樣的標準來談。
印度的人口型態、消費能力、甚至醫療與經濟的極端和優劣差距,藥品與偽造品的盛行情形,有其特殊性;為什麼藥廠特別開放給印度有比較便宜的學名藥?當然有其藥廠談判、仿製問題、感染盛行情況、其他藥品開放或緊縮策略,都是談判的理由。但是「為什麼這個授權的學名藥只能在印度販賣!?」啊就是上述這些原因,談判出來的啊!美國的人口、經濟實力、國家醫療政策、保險制度、其他藥品取得和研發的機會,通通跟印度不一樣,當然授權給印度的制度和契約不能拿去其他國家啊!
我自己2009-2016年,每年到印度進行二次國際醫療工作,印度的醫療與貧富差距,完全不是以為「人生而平等」的台灣可以想像的。印度其特別蓬勃的當地藥廠生產的學名藥,或者這影片所提到特別授權和低廉的學名藥,其中一個理由,是他們真的太多窮到不行的人了!這很有可能不是什麼「明明可以賣這麼便宜,故意賺其他國家的錢」,而是「其他國家還有一些正常能力在市場機制下議價,承擔與維持藥品研發和治療研究發展的成本,印度窮到爆,特別授權給他們做學名藥是因為看不下去這麼多窮人無法得到治療!」
好心開特例常常後來奧客就要求比照辦理了啊(菸)。
藥品研發常常研發100種之後,只有一種成功。這時候你跟我說「這個藥給別人做,成本其實才1/50而已!」
哈哈哈。好啊。你Google 也知道買什麼藥,我醫學院白唸的,安捏。
去脈絡和忽略背景差異,是討論重要且複雜議題時,非常嚴重的問題。這容易導致直覺性做出錯誤決策。譬如重要政策的公投🙄
至於「這種差異不公平」的論述很簡單,但是忽略個別資源、區域差別、教育程度、人口數、稅收與支出等等背景,只喊「齊一平等」的極致,要求政府做所有干預與分配,就是,共產主義。
「醫生,你做牙齒矯正為什麼這麼貴?人家巷口那個只要你1/10價格。」
Cue 一下 盾牌牙醫史書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