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是吳軍的《硅谷來信》第3季。這一季硅谷來信,我談到了不少美國基礎教育的內容。有同學提了一個很好的問題,他問,美國公立教育與私立教育差距較大,是不是因為經費問題呢?他提到了一個例子,美劇《絕命毒師》的主角就是一名公立學校的化學老師,薪水微薄,只能勉強養家糊口,於是當他發現自己身患絕症,就鋌而走險走上了犯罪的道路。這位同學問,是不是因為美國公立中小學給老師的待遇不好,無法留住人才,才導致了公立學校的基礎教育水平低呢?
這個問題其實可以延伸開來,讓我們思考一個更具有普遍性的問題,就是很多事情辦不好,是不是因為沒有錢?這封信我們就從美國公立中小學的教育,談一談我對這個問題的思考。
美國公立基礎教育真的缺錢嗎?
就美國公立中小學而言,對這個問題我們基本上可以給出一個否定的答案。美國公立學校教育水平參差不齊的原因有很多,如果能列舉出十個原因,缺錢這件事也許只能排在第十位。下面我們一步步具體分析。
首先,美國公立基礎教育真的缺錢嗎?
很多人都以為美國政府財政支出中軍費佔了大頭,其實這是一種誤解。其實美國在教育上的開支並不比軍費少。我們可以來看一下詳細的情況。
美國是世界第一稅收大國,2018年美國的GDP是20.58萬億美元,而當年美國聯邦政府和州政府的稅收分別是3.33萬億美元和1.06萬億美元,合計4.39萬億美元,而當年排在全球GDP第三的日本,整個國家的GDP也不過才4.97萬億美元。
美國聯邦政府的稅收收入,有七成都花在了經常性的必須開支上,也就是社會福利、醫療保險和國債利息,其中國債利息大概佔聯邦稅總額的4%多一點,不算多,真正巨大的支出是各種福利和保險。剩下的三成稅收收入算是國家的自由支出,裡面一大半都算在了軍費頭上,大約是6490億美元。但我要提醒一點,這部分支出包括了軍方控制的科研經費,而這些科研經費最後還是到了大學的手裡。比如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每年可以從軍方獲得大約10億美元的研究經費。
而美國2018年花在中小學教育上的支出是6400億美元,攤到每個學生頭上大約是一年12600美元,這是我在美國政府網站上看到的數據。如果按英國《衛報》的報道,數據還要更高,每年平均花在每個K12學生身上的錢高達16300美元。這些花銷中,州政府撥款和地方房地產稅貢獻了將近90%,聯邦政府的撥款不到8%,剩下的是捐贈。這就是公立中小學的情況。而2020年全美國所有私立中小學,學生的平均學費是11000美元,即便算上學校的捐贈收入,攤到每個學生身上,最後得出的數字和公立中小學的人均支出數字可能也差不了太多。
從這些數據我們就可以看出,美國公立中小學其實並不缺錢。實際上,如果你到硅谷地區看看幾所最有名的公立高中,比如帕羅阿圖高中和薩拉托加高中,就會發現它們的校園比硅谷地區最好的私立高中哈克學校一點不差。而且州政府給公立學校撥款是按學生人數計算的,而公立學校師生比例較低,一個老師教一大群學生,因此如果算到每個老師頭上,教育支出比大部分私立學校應該還更高。
美國公立中小學的老師待遇其實也不差。在加州,一個公立中小學老師基本上只要工作10年左右,就能拿退休金了。然後他們就可以一邊拿著退休金,一邊到私營教育機構工作掙錢了;反倒是很多私立學校老師生活壓力很大。以我女兒的老師們為例,他們不僅買不起房子,有的甚至在硅谷租不起房子,只能住學校提供的廉租房。這些老師之所以願意在私立學校教課,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這樣他們的子女就免費可以上這些私立學校。
這裡順便說一句,美國幾乎所有大學教授的孩子上父母所在的學校都是免費的,這就是很多教授雖然工資不高還要在大學呆著的重要原因。至於《絕命毒師》里那位主人公的遭遇,與其說是公立學校老師待遇不好,不如說他遭遇了中產階級的典型困境,就是因為一場大病而導致貧困,這一點在全世界所有國家都是類似的。
美國公立中小學辦不好到底有哪些因素?
那接下來的問題就是,如果不是因為缺錢,那很多美國公立中小學辦不好,原因究竟是什麼呢?根據我的觀察,至少有以下四個因素。其中一個和老師有關,剩下的三個和老師或者說師資力量都沒有太大關係。
先說和老師有關的原因,就是美國公立中小學搞大鍋飯,老師們沒有動力和意願去深化教學,發掘和培養每個孩子的特長。我的大女兒曾經在加州最好的公立小學之一讀過一年,這所學校的排名在加州幾千所小學中僅次於兩所只能靠抽籤入學的實驗小學,而且學校位於硅谷最富裕的一個區,絕大部分學生的家境都很好。你可能會覺得,這樣的學校應該很好了吧,可惜事實並非如此。
一般來說,美國小學一個班會有一個老師來講所有的課程,我女兒所在的班有兩個老師,兩個老師教學經歷都超過10年,聽上去好像很不錯。但實際情況是,這兩個老師熬完了10年的年頭,都在等退休,都指望另一個人出力,自己落得輕鬆。他們佈置下來的一星期的作業,學生最多半小時就做完了。後來我就把女兒轉學轉走了,換到一個要求嚴格一點的學校。
這家新的學校也是加州最好的公立小學之一,班上的老師也是新來的,教課果然認真很多,一天留的作業比過去一周的都多。但是這所新學校的老師從來不講任何課程大綱以外的內容,因為這不是他們的義務,我們這些家長只好自己到學校去講課。之前我女兒上的第一所公立小學,不久之後家長們也不乾了,在家長的要求下,那所學校被一拆為二,其中之一變成了一所半公立半私立的特許權學校。
經過種種波折,最後我得出一個結論,孩子要是再呆在公立學校就給耽誤了,於是我們就把女兒轉走了。
我們再來看看另外三個原因。第二個原因就是公立學校的政治正確風氣太重,甚至影響到了教學。
我有一位谷歌的同事,他的女兒在硅谷一所最好的公立高中讀書。有一學期他女兒很鬱悶,因為講歷史課的老師是一位非洲裔,課上的論文,只要你不寫當年黑奴多麼悲慘、美國這個國家有多壞、白人多麼可惡,最多也只能得B。後來家長們忍無可忍,告到學校,學校開除了這位老師。但這位老師又把學校告上了法庭,並且勝訴了,從此學校沒人敢管她了。但這樣教歷史課,教學質量是什麼樣,也就可想而知了。
對於公立學校政治正確過重的風氣,家長們即使有意見,也沒有辦法。相比之下,私立學校因為學費是學生家長直接出的,所以家長(特別是大的捐贈者)對學校就多少還能有點影響力。
第三個原因,就是美國基礎教育普遍輕視理科;加上公立學校的老師認為「教課程大綱以外的內容不是自己的義務」,家長即使想給孩子補上理科內容,老師也不會配合。結果就是我之前講過的,許多美國中學生到高中畢業還不會解一元二次方程。有的老師還告訴我,這還是美國「高三」學生的表現,要是等高中畢業一年之後,恐怕一半的學生一元一次方程都不會解了。
學生水平這麼差,怎麼畢業呢?有些學校的做法就是放水。比如學生交了白卷,按中國的標準應該是0分,但有的美國學校說,白卷可以給50分。這樣,學生只要做對20分的題目就能及格,算是通過了。
考核標準這麼低,幾乎所有學生都能畢業,那怎麼評價衡量學校的教育成果呢?你可能知道美國有個著名的政策叫 「不讓一個孩子掉隊」,這就可以形成一個考核指標。怎麼樣算「不掉隊」呢?只要孩子來上學,不逃學,就算學校教育成功了。這種教育政策和理念之下,很難想象教學質量能上得去。
第四個原因是公立學校的經費利用效率低。前面我們算過了,公立學校人均經費其實並不比私立學校少,但從我的觀察來看,很多公立學校的經費利用率非常差,學校經常會有一些莫名其妙的支出項目。
比如,有的學校講要環保,在校園花錢裝太陽能板,用太陽能發電。但這筆成本什麼時候能收回來呢?學校並沒有算過這筆賬。實際上目前在美國,天然氣發電比太陽能發電的成本要低得多。
有的家長覺得,公立學校反正花的不是我的錢,效率低一些就低一些吧。但有點常識就該知道,公立學校的經費大部分來自稅收,仍然是羊毛出在羊身上。不止學校是這樣,公立機構資源利用率低其實也是社會的一個通病了。
小結
世界上很多事情一旦辦不好,很多人就喜歡歸結於「沒有錢」。但回到現實你就會發現,「沒有錢」很多時候只是藉口和托詞。比如韓國和新加坡在中小學生身上的人均支出都不如美國,大約只有美國的2/3;然而根據調查,新加坡和韓國的中小學生的受教育水平分別領先美國3.2年和1.9年。
在之前的來信里,我介紹過一些幾乎以一己之力改變了世界的人,如果你去看他們的生平經歷,就會發現他們並沒有多少資源,更沒有什麼錢,依然創造了那些偉業。即使不說改變世界,只談我們身邊的見聞,一個人能做成事情,通常也是因為他認真去做事了,而不是因為他有錢。微軟、谷歌、eBay和特斯拉等公司,創業時的融資總金額和同行業的公司相比都不算高,但並不影響它們做成大事。
很多人喜歡說「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這句話拿來鼓勵自己掙錢還好;但如果在失敗的時候拿出來講,把「沒有錢」當成失敗的理由,在我看來,這不過是在為自己做不成事情找藉口。
這封信的內容,核心其實就是一句話:永遠不要把辦不成事簡單歸結於「沒有錢」。」
美國公立高中學費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請訂閱【TVBS 文茜的世界周報】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6ebRQXZfOLrKALxwUh84Sg 並開啟🔔
拜登兩院聯席演說
1) 前情提要
- 第一年不稱「國情咨文」,因為執政資歷尚淺,不足以談論國情,但演說內容實際上是相同的,也同樣是受眾院議長裴洛西邀請。
- 最高齡當選總統,推銷1960年代以來,最高額經濟計畫,2.3兆美元的美國工作/基建計畫,和1.8兆的美國家庭計畫,再加上三月國會通過的1.9兆振興法案,總額高達6兆美元。
2) 演說目標
- 美國轉型大政府,拜登說有些投資只有政府才能做,保障民主基礎,驅動經濟活絡,提高國家競爭力,擴大就學機會,減輕中低收戶家庭負擔。
- 對國會,爭取紅州的民主黨議員支持,低空過半的參院,不能有任何人跑票,拜登的4兆工作和家庭計畫,也有部分民主黨議員持保留態度。
- 對民眾,大打工作牌,吸引那些認為工作被外國奪走的藍領階層,尤其是共和黨支持者。重申美國製造,購買美國貨。還有維持民主黨基本盤的議題,像是氣候變遷、移民入美、警察/種族議題,拜登直批白人至上是恐怖主義。
- 證明自己是帶領美國轉變的總統。
3) 歷史性演說
- 第一順位和第二順位總統接位人都是女性。
- 疫情影響,僅限200人參與。
4) 工作/家庭計畫重點
- 所有3-4歲學童免費入學
- 兩年免費社區大學
- 中低收入家庭,對5歲以下孩童照顧的支出,保障低於收入的7%以內。
- 1%的富有層所得稅從37%調高到39.6%
- 建設基礎設施創造工作機會
- 中產階級建設美國
5) 中國威脅
- 4兆計畫提升國家競爭力
- 科技/勞工競爭力 民主vs.獨裁
- 拜登說習近平積極想讓中國成為影響全球的強國
6) 富人/大企業加稅
- 不是懲罰富人
- 而是不能再容許避稅行為
- 也是讓體制能順利運轉
- 下滲經濟政策實施40年來證明不管用
7)收視率
- 2690萬人收看。川普2017的首場兩院聯席演說是4770萬人。CBS調查演說滿意度,高達85%支持,78%對美國感到樂觀,13%認為悲觀,89%認為有總統樣。
{內文}
美國眾院議長 裴洛西:「國會議員們,這是我莫大的榮幸和榮耀,為你們介紹美國總統。」
CNN Newsource-HD 0429 09061003-09061313
美國總統 拜登:「回來真好。」
以總統身分回到國會的拜登,首場兩院聯席演說,宣告美國大政府時代的來臨。
美國總統 拜登:「公共投資在基礎建設上,如實讓美國轉型,也改變了我們的態度和機會,跨州鐵路、州際公路、連結兩大海洋,把美國帶入新進步時代,普及公立學校和大學補助,打開機會的大門,科學突破把我們帶上月球,現在我們登上火星,還發現疫苗,享用網路等等更多進步。這些是我們團結一體共同努力的投資,也是只有政府才能做到的投資,再一次驅動我們邁向未來,所以我要提出「美國工作計畫」,對美國一世代僅有一次的投資。要贏得未來的競爭,在我看來,我們還需要為我們的家庭和孩童,做出一個世代僅有一次的投資,所以我今晚推出「美國家庭計畫」,針對美國家庭,以及美國面臨的四大挑戰,第一是接受良好教育,美國上世紀普及12年公共教育,讓我們成為世界上,教育程度最高且根基最穩的國家。」
華郵專欄作家 Eugene Robinson:「拜登的演說是過去40年來,從沒聽過的總統演說,也是過去40年來不可能聽到的演說,從雷根時代以來。過去政府被認為是敵人,政府不該插手管人民的事,下滲經濟學是唯一有效的經濟政策,這一直是美國政府的定位,直到現在,至少直到拜登的願景,他演說中大幅提到,大政府能扮演的角色。」
擴大政府職能和角色,拜登推銷超過四兆美元的經濟計畫,包括1.8兆的美國家庭計畫,和2.3兆的基建計畫,也就是美國工作計畫,拜登將工作和基建包裝在一起推銷,建設基礎設施就能創造工作機會,以吸引共和黨選民支持。
美國總統 拜登:「這個計畫創造工作,以改善我們的交通建設,創造馬路、橋梁、高速公路現代化的工作,創造建設港口、機場、鐵路和大眾運輸的工作。美國工作計畫創造出的,近9成基建工作,不需要大學文憑,7成5不需要副學士學位,美國工作計畫是藍領藍圖,以建造美國。」
聲音來源:CBS記者:「拜登總統介紹美國家庭計畫,白宮說能為一般家庭省下約1.3萬美元,提供免費學齡前就學,給所有三到四歲,以及兩年免費社區大學給所有人,還會延長孩童稅收抵免到2025年。」
白宮經濟顧問 Heather Boushey:「我們知道高中教育還不足夠,民眾需能上大學,提供兩年免費社區大學,能讓許多小孩步入正軌。」
白宮形容家庭計畫是「人本基礎建設」,正視美國長期忽略的育兒和教育問題,減輕民眾經濟負擔,更有餘裕照顧家庭,取得高等學歷,美國社區大學學生平均年齡為28歲,許多都有家室,白宮估計免費社區大學,可幫助高達550萬名負擔不起學費的學生。
希爾斯堡社區大學校長 Ken Atwater:「約近十分之六的工作,要求高等學歷,如果增加就學機會,就能提升我們的經濟。」
美國總統 拜登:「在21世紀12年教育就夠了,我相當懷疑,現在21世紀12年教育,已不足以和全球其他國家競爭。」
拜登說美國教育要提早起跑,提高品質,因為教育程度決定國家競爭力,而美國正逐漸失去全球競爭力,讓他念茲在茲的競爭對手,就是中國。
美國總統 拜登:「我們正和中國以及其他國家競爭,以在21世紀勝出。沒有理由北京可建造風力發電,而匹茲堡不能。中國和其他國家迅速迎頭趕上,我們必須發展且主導未來產品和技術。國務卿布林肯可告訴大家,我花很多時間和習近平相處。習近平十分懇切想讓中國成為全球最舉足輕重的國家。他和其他獨裁者認為,21世紀中民主無法和獨裁競爭,因為取得共識要花的時間太長。」
長約65分鐘的演說,中國是被提到最多次的國家,從國家勞工競爭力,科技競爭力,到價值的選擇。「紐約時報」分析認為拜登這場演說,是把習近平定位成各個不同領域的對手,並高舉中國擴張性,迫使美國提升戰力,最終證明民主終究會戰勝獨裁。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 汪文斌:「美方一些人言必稱中國,說到底是冷戰零和思維,和意識型態偏見作祟,是缺乏自信的表現,希望美方對中國,不要有酸葡萄心理。」
拜登開出4兆美元支票,比金融危機後歐巴馬刺激方案還高,但他的目標不是紓困銀行,而是提升美國競爭力,他鎖定富有階層來兌現,頂層1%的富人所得稅,將從被川普減稅至37%的最高稅率,提高到39.6%,白宮估計10年稅收可達1.5兆美元,拜登解釋他不是為了懲罰富人,而是讓既有體制可以繼續運作,他認為所謂雷根經濟學,為富人和企業減稅,繼而造福全社會的下滲經濟學,實驗四十年後,已經證明是錯的,它只造成更深的貧富差距,而且使中下階層對體制產生不信任感。
美國總統 拜登:「我們要如何支付工作和家庭計畫,我清楚表明,我們能在不增加赤字下實施計畫,讓我先說我不會做的,我不會對收入低於40萬美元的民眾徵稅,但現在是美國企業和最有錢的1%美國人,開始支付他們的公平份額。近來研究顯示,美國前55大企業,去年一毛聯邦稅都沒付。這55大企業收益超過400億美元,許多公司透過在瑞士、百慕達和開曼群島的避稅天堂避稅。我沒有要懲罰任何人,但我不會增加稅務負擔,增加額外稅務負擔,給美國的中產階級。」
共和黨參議員 Time Scott:「民主黨根本不是為造橋而造橋,只有不到6%分配在,總統計畫中的道路和橋梁部分,這是自由派的願望清單,是大政府浪費,和最大的扼殺工作增稅計畫,在一個世代裡。」
白宮轉型大政府,美國民眾也因疫情影響,更能接受政府擴大治理,蓋洛普最近一期的政府治理民調顯示,54%的民眾認為政府應該做更多,來解決國家問題,這是該民調1992年開始調查以來最高。
CBS 記者:「我們進行全國觀眾樣本抽查,對觀看拜登演說的觀眾,他們喜歡這場演說,獲得85%支持。」
聲音來源: MSNBC主播:「今晚和以往總統國會演說很不一樣,在寬敞的院會裡,只允許200人參加,而不是可容納的1600人,當然就是因為疫情,也是史上首次,兩名女性,副總統賀錦麗,眾院議長裴洛西,迎接和站在總統身後,當他發表全國演說時。」
創下歷史的演說,拜登精心準備,使用簡單明瞭的詞彙,時而輕聲細語,拉近和觀眾的距離,推銷經濟計畫,還見證打破玻璃天花板,且有別於前總統川普,拜登直言白人至上是必須警覺的本土威脅。
美國總統 拜登:「白人至上是恐怖主義,我們也不會忽視。」
當然這也是百日成果發表會,疫苗施打2億劑達標,1400美元的紓困支票,讓德州單親家庭免於被房東驅趕,拜登要告訴全民,他不是過渡期總統,而是帶領美國轉型的總統。
美國總統 拜登:「經過百日救助和更新後,美國已準備好起飛,在我看來,我們再度運轉,再度夢想,再度發現,再度領導全球。」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shbcNoIZa8
美國公立高中學費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早上看到有人轉PTT,說看輕小說對小孩好不好,然後朋友說這跟讀書習慣有關...總之很多意見。我想講的是別的,那就是從這些人的回應,以及留言與討論中,可以發現什麼?
嗯,就階級啊 XD
我下面提的東西,請讀者先記得,全部都是「統計」,不是個案。請不要拿「我家就不是這樣」來講,畢竟再怎樣,扣掉看過的資料,我個人碰到的學生案例就是千個以上,跟我講個案可以打破通則,這個..............
很長,嫌煩的可以不要看。
總之,讀書習慣最好什麼時候開始養成?理論上越早越好,從3歲開始都可以,拿童書講給他聽,越早認識注音,可以自己讀注音書最好,認識的字越多,越可以早點看其他書籍。
我個人的看法是,差不多超過小學中年級,大概10歲以後,很多習慣就會定型。這個時間點不敢說百分百,但看到的跟與學生抬槓的結果,多數有讀書習慣的人,幾乎都是小學低年級前就有看書的習慣。
或者說,擁有「看長文不會覺得煩的能力」。
千萬不要以為這很簡單可以練,研習遇過很多小學老師,要學生從看短文到長篇,練習短文(100字)到長文(600字),橫跨3-5年。國中多的是從國一開始練到國三,才有一些成果的。
唯一可以確定的是,越早越好,各種習慣越晚就越難養成,尤其是透過文字吸收資訊的能力。
而這些能力,與父母親的行為「高度相關」,所以統計結果可以表現出,學生的成績與父母親的學歷是唯一完全正相關的因素。但這個更深入研究,其實關聯的是「職業」,只是在台灣通常你的學歷與職業有高度相關,在歐美等地區,關聯性相對沒那麼高。
職業為何有關?嗯,為什麼教師的小孩,成績通常都「不會差」?說頂尖是不見得,但極少見到中小學老師的兒女,成績落到後段班,甚至需要補救教學。更實際的說,教師這個階級的子女,表現表現會比其他職業要好很多很多。
你不覺得奇怪,是因為你會想像,小孩回家問問題,爸媽就是老師,可以教可以帶,等於免費補習教育。但實際上真是這樣?
還真的是。XD
不過把職業放大,公務員子女的表現就也不差,甚至軍官的小孩也不大會,中產白領的...好像也還好。這究竟怎麼回事?
很簡單,小孩放學後,沒人盯著幾乎可以肯定都在玩,頂多作業寫寫交差(很少),但若父母親在旁邊,盯著培養其讀書習慣,那麼小孩會在各方面會比較優秀。大致上可以把這種對學習、學業有幫助的能力,可以區分為下面三項
1. 定下心的能力。可以坐在那看文字、知識性的書超過一小時不動,絕大部分沒有訓練過的小孩都做不到,這幾乎都是從小看書看習慣的結果。
2. 閱讀長文的能力。這跟定心不一樣,寫數學全部都是數字,也可以寫一小時的人,看到國文10分鐘後就躺平的例子不少。重點是,怎樣閱讀超過數百字的文章,還能擷取重點。一樣,沒有從小練,幾乎都做不到。
3. 表達自己想法的能力。就是像我一樣每次都可以鬼扯幾千字,同樣要訓練,透過寫作可以整理與表達自己的想法,還是沒從小練就不行。
這邊說的練習,不是只有學校練,而是家長在家耳濡目染的結果,像是爸媽回家都在看書,上網看的都是一堆密密麻麻文字的東西,小孩較會有興趣一起學。而小孩越小,會遇到越多挫折,字看不懂、文章讀不懂、抓不到書本在講什麼,都是常態。而父母親擁有越高的學歷,比例上也較能指點出,家裡寶貝不會在哪,而且有一個最關鍵的因素:
「耐心」
多數在台灣拿到高學歷的家長,都歷經十多年痛苦的學習,至少有一定的耐性,比例上可以理解小孩課業苦痛。所以遇到小朋友提出問題,跟勞工家長相比,較願意花時間慢慢解釋清楚,就我在學校的觀察,學生表達家裡的相處狀況,會教功課、解題目、一起讀書的比例,大學以上跟高中職以下的家長,相差幾乎是10倍!!研究所跟大學比,也接近2倍以上。
為何我們有一種,有錢人好像都可以花錢補習補到好的錯覺?我可以跟你說,真的是錯覺,補習班是在這條學習道路上,幫你上「讀書經驗值buff 10%」的補師,真正讓你擁有超強技能,可以一路打怪到魔王的關鍵,往往是在新手村的「父母」,在你出去前就教了多少。
一個回到家,爸媽還在工廠沒回來的家庭,與另一個總是會有爸媽其中一人,陪你寫功課的家庭相比,膝蓋想也知道哪一種家庭的表現會較好。
故為何教師子女在各種白領階級中,又特別有優勢?啊不就廢話,基本上我沒見過,理工科老師的兒子考自然科會不及格,國文科老師的女兒作文都寫不好。偶而見到一個自然科老師的小孩,學校考個70 分,老爸在那煩惱,而這已經是真的天分差到很....的程度(怪上帝吧)。
哪個老師會放自己家小孩,成績一蹋糊塗卻對他說「孩子您自由吧,爸媽不在乎的。」別鬧了,全台灣為何一兩年會有這種新聞出現一次?就是因為這算「新聞」啊,大哥大姊們,這不是常態。
即便如此,我也遇過一些學長姐,小孩從小栽培,結果還是考到私立大學,氣死。但氣歸氣,私下聊聊也知道,今天若他父母親不是教師,而是一般的勞工家庭,這種砸下無數金錢心力也才私大中段的素質,會去幹嘛?
大家都很清楚,十個裡面八個都會變成PTT嘲笑的8+9,而這些小朋友能從這個底層翻身的機率,大概也是十個裡面沒有一個。其他人就是一輩子這樣,在勞工階層一生,多年後說著跟父母親一樣的話,不要自己小孩也那麼辛苦。
所以,這邊還要提一個更殘酷的事實,幾乎所有頂尖公立國中,附近學區都是中產階級的中上層?
因為,這些家庭的財務狀況,都完全可以支持,家裡只有一個人工作,另一個在家顧小孩。當一個學生回到家,就有一個高學歷的父母親(通常是媽媽)在家,馬上會幫你規劃寫作業進度、考試進度,不會的問題立刻都能得到解答。這形同你花錢請一個頂大學生全年無休在家家教。
這跟一個沒有這種待遇的家庭相比,會佔有多大優勢?別再怪補習班了,這些學區的補習班老師都超拚,一堆班主任都在過著隨時胃穿孔的日子。你把同樣的狀況拉去全校第十名考70分的學校看看,附近安親班光是可以把學生押著作業寫完,就是功德一件。
這引申出的概念就是:只有資源夠多的家庭,才能夠提供長時間的陪伴。真正讓你家小孩可以成長,成為一個有知識跟智慧處理問題的人,最重要的因素叫做:
「紀律」(原本是秩序,網友表示依照文意紀律較好,特此更正)
就跟大家都知道,培養良好運動習慣,身體才會好一樣。讀書學習也是,你沒有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訓練出強大的意志力,可以排除其他誘惑,專注在學習上。
怎麼可能會好?
#別再拿阿扁當例子了啦
#100年出現沒幾個的不能當規則
======
講這麼多,我想說的是,為何很多進步左派講教育,會講到讓人吐血。學校老師哪幾個是右派?幾乎都偏向社會主義,不然不會有人自願留下,免費幫弱勢學生做課後補救。每次有一些弱勢學生出狀況,光校內募款,隨便都可以募到幾十萬,這還不包括申請的項目。
如果學校老師,一點都不進步,充滿保守封建思想,那麼應該是自掃門前雪,怎麼會去管你家小孩死活?我是不否認有這種人,但多數學校教師都不是,其思維都相當接近社會主義。
因為看多了,不需要書呆子講經,生活經驗遇到的案例就比你田野調查多好幾倍。階級複製在學校是極端血淋淋又殘酷的,像我這種市區到郊區都待過的,更是看到心都要冷,不然無法解決問題。
提供無限教育資源,大學免學費,這些對資源匱乏的學生來說,其實幫助真的很小很小。免學費這些對誰幫助最大?大概是中產階級的中下層,因為這是錦上添花,可以多一筆錢去補習,或是讓爸媽其中一人,辭職在家顧小孩功課。但對勞工家庭來說,上大學的最大目的是脫離階級複製,讓小孩可以翻到中上層,光這筆免學費,完全不足以打破新手村劣勢。
很多人會講說大學免學費很棒,但我可以肯定免費幫助極小,為何?我剛剛講了一大串,各位都沒發現?
念書不要念到呆,美國教育理論在台灣不適用,反倒是透過強迫義務教育,以及幾乎可說全世界最頂尖的教育師資素質(台灣的教師學歷平均極高),公立學校現在要再提升水準,只有小班制跟雇用更多教師。
美國有些人陷入階級複製的循環,免費上大學恐怕是推手之一,與初衷相差甚遠。我們卻看到不少人拿著美國的案例,想要台灣照辦,簡直瘋狂。
為何?不管世界何處,想要爬上中產階級,就是要取得一定的專業能力。你砸錢去大學,到底學了什麼?如果沒有學到生活技能,盡是學習各種平權概念、反歧視理想、歷史修正主義的東西,這到底可以促進社會進步什麼?你的目標是小孩進入監督這家公司有沒執行正義的單位?
「啊這不就是政委」
別在鬼扯蛋什麼這是反人文科系,你在一家製造業工廠內,強迫安插20%的反歧視監督執行職位,最後會怎樣?這個社會哪種職業比較多,需求比較大,去統計就知道,不需要砌詞詭辯。
對於藍領勞工,社會最底層的人來說,家庭崩壞恐怕是最先出現的問題,單親、家暴等等的小孩,從小就取得不到我上段說的教育資源,他沒有父母在家教育,細心指導各種學習問題。在比例上,會從這種貧困循環中跳出的,本就是資質極高的少部分,其他多數人就是陷入讀書也讀不好,工作也找不好,負面循環變成父母,繼續單親跟家暴。
而那些僥倖逃出底層的資賦優異者,其中有一大半更慘,因為他們從小就沒有家庭溫暖,所以導致自己「不相信有家庭溫暖」這種事。多數轉為相信,家庭功能可以透過政府介入取代,「反正自己的經驗就是沒爹沒娘也無所謂」。
這很糟糕,我們的案例中,會落到這種循環的比例真的很低,多數家庭都有溫暖,溫度或許有所不同,極少見到家長對子女未來漠不關心,大部分只是關心的方式不大相同罷了。而這些人又特別會放大少數的悲哀,為了達到解放所有人的目的,他們採取的手段就是:
「摧毀既有秩序」
這真的是在開玩笑,學生畢業後,多數想要的就只是平淡的生活,平淡的幸福。大多數人不要求澎湃的人生,激烈的變化,而你的改變是摧毀一切舊有的組織,選擇政府全方面介入?只因為你覺得幾個個案的幸福必須不計一切代價保障,自己的經歷代表全台灣所有家庭都沒溫暖?
拿個案來講我們更熟,每年學校多少個案要處理,但有累積到變成通則嗎?就是沒有,所以才是每年零星個案。
要拯救這些底層奈落的循環,砸錢補貼免費讀大學,或是UBI之類的恐怕是最糟糕的做法。這些人都沒有考慮到社會觀感,處在這種階級的人,非常在意社會眼光,除非你把社會解構到完全原子化,不然不考慮社會連結的提案,肯定失敗。
以我們的角度來看,教他們取得技術能力,擁有在職場上求生的能力,建築一個平凡的家庭,構築一般的人際關係,對他們來說就是最大的幸福。你不可能每個人都念台大,所有人都當台GG工程師,這永遠不可能。
結果,你們想複製美國的另一種循環,希望給這些人免費上大學,還有人覺得要塞進去一大堆進步教條給他們?別害人好不好。
那些都是資源不夠就做不到的,這些身在底層向上爬的努力學生,絕大多數都不會達成咖啡廳菁英的希望,大步邁向進步的一方,而幾乎都會轉頭擁抱傳統,竭力找回他們小時候最欠缺的家庭溫暖。
然後希望,自己孩子永遠不要失去這些東西。